《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摘录.doc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摘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摘录.doc(1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精彩语句摘录 教育科学是一门指导和启发的科学,是引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科学,是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的科学,是研究师生如何交流的科学。 聪明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指思维倾向、思维习惯等、思维脉络、思维策略等现实生活中,事情往往包含了多种可能性,可是老师思考问题的时候,常常只是主观地幻想单一的可能性。 多数教师不习惯在矛盾中思考,很不习惯在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思考,很不习惯刨根问底的思考,很不习惯假设多种可能性,很不习惯在思考中反驳自己。他们的思维方式是表面的,孤立的,片面的,单项的,线性的,独断的,非讨论性的。 教师普遍缺乏反思意识,很少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结果就是严重缺乏自知之明,不是盲目自信,就是盲目自卑。有一个着名的口号:“认识你自己。”愚以为这个口号深入人心之日,才是教育走向科学之时。 迷信管理、以管理压倒教育甚至代替教育,是教育界司空见惯的工作思路,危害很大。 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 越是纯粹的教育,管理色彩越淡。 真正面对现实的人,首先应该面对自己的失误,面对自己思路的僵硬与不合时宜。 在现在的学校制度下,没有管理是不行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么地方,哪里应该严,哪里应该宽,哪里必须管,哪里不必多管。千万不要迷信“管”字,迷信管理的人,永远不会懂得什么是教育。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培养主体性、自觉性),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他立刻让我满意,而是让他自己确实有所成长。 教育如果不能引发学生真实的自我教育,就是纯粹的管理主义,就是形式主义。这种管理是在破坏学生的自觉性,因为管得越严,自觉性越没有用武之地,渐渐地,人就会变成两面派。 所以迷信管理的人,几乎都是自我中心者,他们其实并没有真正替学生的成长着想。他们考虑得更多的,大概是自己的“业绩”。 安全固然重要,但安全如果压倒了教育,学校就不再是学校,变成保险公司了。学校的一切管理措施,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只为了管理者管理的方便。 用适当的管理来保证教育促进教育是一回事,把教育看成管理或者基本上是管理,则完全是另一回事。在真正的教育中,管理知识辅助手段。 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者,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本身的发展,而管理者则不然,管理者最关心的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教育者以人为本,管理者以任务为本,管理者只把人看成完成任务的工具。 简单化管理其实是头脑简单的教育者的救星,这叫做教育者向管理者投降。 人活一辈子,先甭说活出多大光彩,即使要活个明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糊里糊涂的教一辈子书的人,可能大有人在。难怪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也。” 我们干工作不怕累,不怕苦,怕的是累得不值,苦的冤枉,怕的就是把宝贵的精力用错了方向。 培养好习惯不是在空地上盖楼。他原来如果已经有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你还得先做或同时做“清扫地基”的工作。难度是很大的。习惯是外部训练的结果,也是自我主动建构的结果,主体的能动性不可忽视。 我感觉习惯可以分成两类:初级习惯和高级习惯。一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属于初级习惯,这种东西,通过管理式的训练比较容易养成。高级习惯,比如阅读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东西需要的内驱力特别大,它的活动主要在脑子里,用行为训练的方式就很难奏效了。你能强迫他做注意听讲状,却无法强迫他真正专心听你的课;你能强制学生摘抄,却无法保证他抄的时候真的在“阅读”,你更无法强迫他喜欢阅读。于是当你不强制的时候,它的本相就露出来了。好习惯不光是管出来的,它更是有好习惯的人带出来的。这就叫“熏陶”。熏陶比管理和训练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教育,千万不要浮在“管理”的表层,不要只抓住显性问题。教育必须深入孩子的灵魂。 该当医生的时候,你别当警察;该当警察的时候,你别当医生。 宽松的环境下才能培养自觉性,过分严格的管理是无法培养出自觉性的。对小孩子本来应该管得宽一些,要求低一点,等他们越来越懂事了,再提高要求。越不自觉越严防死守,越严防死守越不自觉,成了恶性循环。 请注意不要同时解决好几个问题,一段时间重点抓好某个问题,初步解决好之后再抓下一个,这样效果较好。在重点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出现其它问题,只要影响不是太大,可以置之不论。 我总觉得多数教师的嘴利用率太高了,而头脑则严重“开工不足”。 真正优秀的教师话并不多。他一开口,就能说出点新东西;他一开口,就能打中要害。 教育的关键是体验,亲身的体验。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教育情境上面,而不是把主要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上。 迷信“师爱”的教师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好心的糊涂人,他真的以为爱能点石成金,爱是万应灵药,一旦他不能把学生爱成好学生,他会怀疑自己爱得不够,或者陷入绝望。另一种人则不然,他们其实是把“爱”当成棍子用,他们的本事是把自己对学生施加的一切压力都解释成“爱”,他们嘴里是“爱”,心里想的是“权”,他们真正相信的只是“管卡压”。 没有爱是不行的,光有爱是不够的。 你不能要求师爱完成本不属于它的任务,就好像我们不能要求医生光用爱就能把病人治好一样。 教师的理智和情感是互相支撑的。但是爱有可能迷住人的眼睛,教师对学生的爱如果不加节制,就有可能失去必要的理智。理智过火也不行,认识有感情的,学生绝不会喜欢过于冷静的教师。 教育的艺术在于找到情感和理智的平衡点。 不要以为专家说的都是对的,要相信自己的思维。 现在教育界流行的做法是用廉价的爱的颂歌来掩盖自己教育专业水平在实践中大碰钉子仍不醒悟。 爱不是迁就,爱需要理智。 教育不是简单的哄孩子高兴,它本质上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教育是老老实实的事情,作秀是不行的。 我主张,对任何事情,都采取分析的态度。 调动集体舆论压人,必须非常慎重,这往往不能解决问题。 其实应激反应的主要原因未必是教师脾气急躁,缺乏修养,主要原因很可能是教师缺乏专业能力。艺高人胆大,艺高人不慌,沉稳以胸有成竹为前提。 在学校里,我们原则上当然要反对动手打人。但是涉及具体案例的时候,一定要具体分析,不可以谁打人就一定从中批评谁。老实人通常是在有理说不清的情况下急了才会施暴的,所以,公平对待,分清是非,惩恶扬善,才是防止校园暴力的最好办法。 教师的工作是有边界的,有些事情你管不了,有些事情你根本就不该管,在这个问题上,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教育科学是一门指导和启发的科学,是引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科学,是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的科学,是研究师生如何交流的科学。 聪明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指思维倾向、思维习惯等、思维脉络、思维策略等 u 现实生活中,事情往往包含了多种可能性,可是老师思考问题的时候,常常只是主观地幻想单一的可能性。 u 多数教师不习惯在矛盾中思考,很不习惯在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思考,很不习惯刨根问底的思考,很不习惯假设多种可能性,很不习惯在思考中反驳自己。他们的思维方式是表面的,孤立的,片面的,单项的,线性的,独断的,非讨论性的。 u 教师普遍缺乏反思意识,很少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结果就是严重缺乏自知之明,不是盲目自信,就是盲目自卑。有一个著名的口号:“认识你自己。”愚以为这个口号深入人心之日,才是教育走向科学之时。 u 迷信管理、以管理压倒教育甚至代替教育,是教育界司空见惯的工作思路,危害很大。 u 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 u 越是纯粹的教育,管理色彩越淡。 u 真正面对现实的人,首先应该面对自己的失误,面对自己思路的僵硬与不合时宜。 u 在现在的学校制度下,没有管理是不行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么地方,哪里应该严,哪里应该宽,哪里必须管,哪里不必多管。千万不要迷信“管”字,迷信管理的人,永远不会懂得什么是教育。 u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培养主体性、自觉性),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他立刻让我满意,而是让他自己确实有所成长。 u 教育如果不能引发学生真实的自我教育,就是纯粹的管理主义,就是形式主义。这种管理是在破坏学生的自觉性,因为管得越严,自觉性越没有用武之地,渐渐地,人就会变成两面派。 u 所以迷信管理的人,几乎都是自我中心者,他们其实并没有真正替学生的成长着想。他们考虑得更多的,大概是自己的“业绩”。 u 安全固然重要,但安全如果压倒了教育,学校就不再是学校,变成保险公司了。学校的一切管理措施,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只为了管理者管理的方便。 u 用适当的管理来保证教育促进教育是一回事,把教育看成管理或者基本上是管理,则完全是另一回事。在真正的教育中,管理知识辅助手段。 u 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者,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本身的发展,而管理者则不然,管理者最关心的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教育者以人为本,管理者以任务为本,管理者只把人看成完成任务的工具。 u 简单化管理其实是头脑简单的教育者的救星,这叫做教育者向管理者投降。 u 人活一辈子,先甭说活出多大光彩,即使要活个明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糊里糊涂的教一辈子书的人,可能大有人在。难怪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也。” u 我们干工作不怕累,不怕苦,怕的是累得不值,苦的冤枉,怕的就是把宝贵的精力用错了方向。 u 培养好习惯不是在空地上盖楼。他原来如果已经有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你还得先做或同时做“清扫地基”的工作。难度是很大的。习惯是外部训练的结果,也是自我主动建构的结果,主体的能动性不可忽视。 u 我感觉习惯可以分成两类:初级习惯和高级习惯。一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属于初级习惯,这种东西,通过管理式的训练比较容易养成。高级习惯,比如阅读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东西需要的内驱力特别大,它的活动主要在脑子里,用行为训练的方式就很难奏效了。你能强迫他做注意听讲状,却无法强迫他真正专心听你的课;你能强制学生摘抄,却无法保证他抄的时候真的在“阅读”,你更无法强迫他喜欢阅读。于是当你不强制的时候,它的本相就露出来了。好习惯不光是管出来的,它更是有好习惯的人带出来的。这就叫“熏陶”。熏陶比管理和训练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u 教育,千万不要浮在“管理”的表层,不要只抓住显性问题。教育必须深入孩子的灵魂。 u 该当医生的时候,你别当警察;该当警察的时候,你别当医生。 u 宽松的环境下才能培养自觉性,过分严格的管理是无法培养出自觉性的。对小孩子本来应该管得宽一些,要求低一点,等他们越来越懂事了,再提高要求。越不自觉越严防死守,越严防死守越不自觉,成了恶性循环。 u 请注意不要同时解决好几个问题,一段时间重点抓好某个问题,初步解决好之后再抓下一个,这样效果较好。在重点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出现其它问题,只要影响不是太大,可以置之不论。 u 我总觉得多数教师的嘴利用率太高了,而头脑则严重“开工不足”。 u 真正优秀的教师话并不多。他一开口,就能说出点新东西;他一开口,就能打中要害。 u 教育的关键是体验,亲身的体验。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教育情境上面,而不是把主要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上。 u 迷信“师爱”的教师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好心的糊涂人,他真的以为爱能点石成金,爱是万应灵药,一旦他不能把学生爱成好学生,他会怀疑自己爱得不够,或者陷入绝望。另一种人则不然,他们其实是把“爱”当成棍子用,他们的本事是把自己对学生施加的一切压力都解释成“爱”,他们嘴里是“爱”,心里想的是“权”,他们真正相信的只是“管卡压”。 u 没有爱是不行的,光有爱是不够的。 u 你不能要求师爱完成本不属于它的任务,就好像我们不能要求医生光用爱就能把病人治好一样。 u 教师的理智和情感是互相支撑的。但是爱有可能迷住人的眼睛,教师对学生的爱如果不加节制,就有可能失去必要的理智。理智过火也不行,认识有感情的,学生绝不会喜欢过于冷静的教师。 u 教育的艺术在于找到情感和理智的平衡点。 u 不要以为专家说的都是对的,要相信自己的思维。 u 现在教育界流行的做法是用廉价的爱的颂歌来掩盖自己教育专业水平在实践中大碰钉子仍不醒悟。 u 爱不是迁就,爱需要理智。 u 教育不是简单的哄孩子高兴,它本质上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u 教育是老老实实的事情,作秀是不行的。 u 我主张,对任何事情,都采取分析的态度。 u 调动集体舆论压人,必须非常慎重,这往往不能解决问题。 u 其实应激反应的主要原因未必是教师脾气急躁,缺乏修养,主要原因很可能是教师缺乏专业能力。艺高人胆大,艺高人不慌,沉稳以胸有成竹为前提。 u 在学校里,我们原则上当然要反对动手打人。但是涉及具体案例的时候,一定要具体分析,不可以谁打人就一定从中批评谁。老实人通常是在有理说不清的情况下急了才会施暴的,所以,公平对待,分清是非,惩恶扬善,才是防止校园暴力的最好办法。 u 教师的工作是有边界的,有些事情你管不了,有些事情你根本就不该管,在这个问题上,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u 越位的老师往往都是很负责任、很热心的人,可惜他们太自信了,太主观了。他们竟以为,只要我是一片好心,干什么都是对的,天下的事情可不是这样简单! u 先学会读懂别人,再要求别人读懂自己。爱不能强加于人。 u 教师对学生态度的敏感常常超过对事情本身是非曲直的敏感,这是教师的一种职业病。 u 我发现许多老师非常不习惯连贯的、追踪式的、持续的、刨根问底的思考,他们浅尝辄止,思乡之车驶到了某个站牌,就“打道回府”了,殊不知离目的地还远着呢! u “以学生认错”为终点的教育是最表面的、最肤浅的教育,其实不过是管理而已。他的主要作用是用满足教师本人的心理需求:学生认错了,低头了,教师就释怀了。到底问题解决了多少?不再往下想了。 u 孩子的每个举动都会有他的理由。老师,不能为了让孩子顺从自己的管理而忽视了孩子真实的想法,这是对生命的一种不尊重,会遏制一个生命的常态发展。 u 完美主义不但会造成教师的焦虑,而且可能给学生造成很大伤害。家长和老师要注意,从来没有受过批评的学生,生存能力是比较差的。人的脸皮太厚固然不好,太薄了,却也降低生命力。 u 生活就是这样不完美地流动着,逝者如斯。不完美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生活。从另一个意义上说,追求完美的过程,走向完美的脚步,才是完美的真谛。 u 小爱多彩,大爱无痕。 u 如果某种方法只对少数甚至个别学生有好作用,我们就不能把它当作一般规律来看待。 u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 u 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比爱更重要的是尊重。 u 俊男美女往往上不了名牌大学,为什么呢?这倒不是他们智商低,而是因为周围人的目光把他们的注意力导向更多的关心自己的外貌了。他们的价值观趋向外包装了。而那些外貌没有优势的孩子,就只好反身发展自己的“内秀”,结果往往事业有成。受偏爱的孩子眼前确能占点小便宜,但长远看,不容易有出息;有出息的孩子往往是自己挣扎起来。 u 细节未必决定成败,在大多数情况下,决定成败的关键并不在于细节,而在于战略决策。 u 重点放在事情发生以后,我称为下游教育;重点放在事情发生之前,我称为上游教育。 u 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想事情,不善于换位思考,我们把这种毛病叫做自我中心。很少有人客观冷静地跳出自我的圈子看问题。要增加教育的科学性,这是最大的障碍。科研的前提就是跳出自我,尽量减少情绪干扰。冷静客观的思维方式,是需要反复训练才能逐渐形成的,而且周围还要有踏实的科研风气。然而如今教育界煽情的口号太多,总是引导教师热血沸腾,这成了教师自我中心的外部诱因。 u 学生的言行出乎教师意料的时候,正是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好契机。可惜我发现多数教师遇到此种情况不是去研究学生的心理,而是对学生表示失望。这思路不对。 u 我主张,事实第一,态度第二,我认为这样才符合科学精神。 u 只要下课铃一响,时间就不是我的了。我要占人家的时间,只好和人家商量。这不是什么“爱”,这是起码的尊重,这是教师的法制观念问题。我不能借口“我是为你们好”来侵犯学生的休息权。 u 遇到问题不去研究问题,甚至有意避开问题,在人际关系上做文章,这是传统文化的大毛病。结果表面上似乎“安定团结”了,其实问题根本没有解决,早晚还要冒出来。 u 缺乏科技含量的好心,办的是糊涂事。 u 单靠学校,累死老师也不能解决问题,双管齐下,才能有效。 u 不研究学生的成长史,不对他的问题进行个案诊断,想用通常的教育和管理方法改变问题学生,这是很多老师的思路。 u 问题学生的教育要有梯度,一步一步来,不可能一蹴而就。 u 急于求成是教师的常见病。恕我直言,急于求成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智慧,而不是脾气不好,然而这种老师往往用脾气为自己辩护。 u 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不动脑筋的工作方式了,他们宁可把时间用在逼学生写检查保证书上,也不愿研究学生,不愿制定有梯度的系统教育方法。他们的基本思路不是“帮助学生达到要求”,而是“你应该达到我的要求”。教师这种思维已是习惯成自然,无法立刻纠正过来,就像学生的老毛病无法立刻纠正过来一样。 u 教师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我到底要的是什么。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什么是当务之急,什么是不急之务;什么地方要抓住不放,什么地方可以暂时不管;什么事情必须弄得一清二楚,什么事情可以装糊涂。缺乏通盘计划,缺乏战略思考,碰见什么事抓什么事。这种现象在教师中很普遍。 u 教师是学生一生的指导者,但不是学生一生的承包者。孩子又不是您一个人教育出来的,有那么多的人在影响他,凭什么他教育不好要您一个人负责任?这没有道理。您只能负您该负的那份责任,请您不要把别人的责任也揽在自己身上,那样只能破坏您的心理健康,对工作没有丝毫的好处。教师的工作是有边界的。 u 其实对一个孩子而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比,前者更重要一些。家庭教育不但是基础性的,而且是全程性的。孩子的命运,基本上是由家庭教育定调的。学校是干什么的?学校只是在孩子成长的某一阶段,给家长帮忙的,学校只是“有限责任公司”。要说配合,其实是教师配合家长教育孩子。 u 我发现很多老师喜欢把什么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精神可嘉,未必明智。该踢出去的球,一定要踢出去。踢出去反而有利于解决。我们不是神仙,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本领估计过高。 u 科学是讲边界的,教师如果具有边界意识,他就会很清醒,很镇静,而不是每天急急挠挠的和学生较劲。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什么是重点,什么不是重点,什么事我能应付,什么事我只能交给别人去办……也就是说,他知己知彼,工作不盲目,心里不焦虑,他把精力集中在确实能做的事情上,不浪费时间,尽量少做无用功。树立边界意识,对于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对教师工作的专业化。对于教师的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意义。 u 教育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影响一个孩子成长的因素很多,究竟哪个因素起的作用大,要具体分析。表扬、赏识这类东西,当然可能有作用,但是千万不要简单化,不要神化。你说赏识作用大,你能举出例子,很好;但我也可以说批评作用很大,我也能举出严厉的批评甚至讽刺打击最终造就名人的例子,你信不信? u 我们解决问题,一定要从问题出发,去找那些确实能够解决某个问题的、能与这个问题对上号的思想武器和具体方法;千万不可以看见什么新鲜办法,搬过来就用。中间有一个重要的环节:独立思考。 u 教师只有学会多角度思维,经常超越旧想法,不断找到新思路,才能适应新形势。 u 要走进学生的心,有许多通道,教师一条道一条道地试,一般总能找到一个入口,千万不可只认准一个胡同。 u 愚以为,刨根问底的态度其实才是真正的“学习”态度,因为学习的本质是真正搞明白,消化了再运用,而不是记住对方说了些什么,或者照搬。 u 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只有具备诊断能力,而且口袋里有多种方法可供选用的时候,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好。 u 我们的教师普遍缺乏反思意识,很少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其结果就是严重缺乏自知之明,不是夸大就是贬低自己的作用。 u 学会认识自己,比了解学生还重要。 作为新教师,怎样迅速提高专业能力? 1、 建议您不要太在意领导的评价,不要太在意什么检查评比、分数线(当然,总要闹个中等以上水平,以避免麻烦)。因为经验告诉我们,太在意这些东西的老师,就容易每日跟着校长的指挥棒团团打转,没有时间提高自己了。 2、 凡是能让学生干的事情,教师都要逐渐放手。抓大放小。 3、 凡是能早作准备的事情,就不要事到临头再应付。各种事情,最好都有“预案”,这样应对起来比较从容。 4、 凡是能制订游戏规则的事情,一定要制定具体规则,到时候学生有所遵循,可以少费很多话。 5、 课堂教学、与学生个别谈话,都要及其吝啬语言,绝不多说一句,估计说了不起作用,宁可沉默。 6、 留出时间用来读书和思考,有些确有实效的培训班,也可以参加,但一定要打听清楚,不要浪费时间。建议多读翻译的心理学、哲学、教育学著作。 7、 上网讨论教育问题。 8、 平日工作中,凡是习惯性的言行,都要问一下:“为什么总是这样?不这样行吗?” 9、 有新的想法,一定要写出来;没有新的想法,那就别写。要多想少写。没有新意的写作只能给人以虚假的满足,容易降低智商。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 ——读书笔记 介绍:《做一个聪明的教师》作者:王晓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本书通过案例讨论教师的思维方式,每个案例后附有点评。本书分两部分。上篇主要剖析了教师的各种常见的不良思维方式,重在“破”;下篇则主要研讨和推荐王晓春认为比较科学的思维方式,重在“立”。 摘抄: 1. 案例《班主任的职责究竟是什么》 管理的核心是秩序,教育的核心是发展;管理以约束为手段,教育以提升为手段;管理的目的是效率,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固然,教育的过程是离不开管理的,但是,将管理等同于教育甚至代替教育,无疑是对教育本质的抹杀,同事,也是对班主任工作的阉割。 我们干班主任工作不怕累,不怕苦,怕的就是累的不值,苦得冤枉,怕的就是把宝贵的时间用错了方向。 2. 案例《图书角里的“阅读花”》 教师的真正工作重点应该是想办法让学生体验读书的乐趣,培养他们“非读不可”的冲动。可是要做到这点,前提是教师本人得是真正热爱读书的人。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是没办法诱导别人喜欢的。 好的习惯不光是管出来的,它更是有好的习惯的人带出来的。这就叫“熏陶”。熏陶比管理和训练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3. 案例《失败的教育》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他会把学生主要精力放在设计教育情境上面,而不是把主要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上。教育是一种艺术,绝不是单纯的嘴皮子功夫。 4、 案例《无人监考》 诚信如果变成表演,本身就是对诚信的讽刺。教育是老老实实的事情,作秀是不行的。 5、 案例《我的好心学生不能读懂》 先学会读懂别人,再要求别人读懂自己。爱是不能强加于人。 6、 案例《那一条红红的丝带》 如果一个人无论春夏秋冬都能平静地微笑,这个人就高贵;如果以个人无论喜怒哀乐都能自然的流露,这个人就是朴实。朴实与高贵都表明了一个人生活的态度,它们同样美好,只是高贵更接近神灵,朴实毗邻稚童。老师要朴实的面对学生,不要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虚伪的完美的神的姿态,要给学生一个平凡真是的人的形象,让学生了解到老师也有不完美的一面。 正因为我们不完美,我们才向往完美;正因为完美不存在,所以我们才不会苛求完美。 7、 案例《漂亮的学生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比爱更重要的是尊重。 职业的爱必须做到,私人感情是无法强求的。教师最重要的是提供公平公正的成长环境(这是大爱),而不是婆婆妈妈的爱(这是小爱)。 8、 案例《细节决定失败》 年轻教师处在起步阶段,如果不重视细节,极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影响自身的专业发展。教育是科学,需要严谨认真,扎扎实实的科学态度。无论是之学还是授课,小处都不可小视,细节都不可忽视。 9、 案例《对这样的学生你是怎样教育的》 世界是复杂的,我们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这是毛泽东说过的话。教师要与时俱进。不能用简单的头脑应对复杂的世界,不能用纯朴的心面对狡猾的对手。面对狡猾者,需应之以机警。 10、案例《“好我”战胜“坏我”》 我主张把教育放在事前发生之前,我称之为上游教育。 13-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 一个 聪明 教师 摘录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