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学案师用.doc
《《劝学》学案师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劝学》学案师用.doc(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劝学》学案 学习目的: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的道理。 2、掌握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劝、学、中、疾、致、假、绝、兴、强、用,3个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4个古字通假字:有(又)、生(性)、輮(煣)、知(智)。 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和论证方法灵活的写作特点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1.介绍作者,解题; 2.正音正字; 3.理解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4.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一、导入新课 劝,勉励。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我们学过哪些勉励学习的文章呢?(生思考后回答)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过一首诗:《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古乐府诗《长歌行》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二、简介作者: 荀子(约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后期赵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韩非和李斯都出自他的门下。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荀子的著述很丰富,今存《荀子》一书,共32篇,大多数是他自己写的,一部分是他门人的著作。这部书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和他的文章风格。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善,是人为的。他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经过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只有懂得了礼义,人性才能改变。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学习“积善成德”,成为君子。 《荀子》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三、解题: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内容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后部分着重阐明学习方法。课文节选自前部分。作者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和必要,从而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因此,“劝”在本文是“劝勉、鼓励”的意思。所以题意是“劝勉、鼓励人们勤奋学习”。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 四、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正音正字。 輮róu 跂qì 砺lì 须臾yú 舆yú马 蛟jiāo龙 跬kuǐ步 骐骥jì 二螯áo 驽nú马 锲qiè而不舍 金石可镂lòu 蛇蟮shàn 3、诵读的准备: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学|不可以已 輮|使之然也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五、学习第一段: 1、 解释: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已:停止。 2、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开门见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揭示了题旨。 六、学习第二段: 1、疏理文言知识: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提问:这段话中哪些句子是表述作者观点的? 追问:开头说:“学不可以已”,下面接着有一连串的设喻,这些设喻是证明这个观点的吗?(不是直接证明这个观点,而是用来证明结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个观点的。) 再追问:既然如此,起句和结句所表述的观点又是怎样的关系呢?(后者用来证明前者——因为“博学而日参乎己”有“知明而行无过”的功效,所以“学不可以已”。) 补充问: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这句话中,哪些字眼表示了“不可以已”的意思?(“博”——要“博”则“不可以已”;“日”——每天;亦“不已”之意。) 3、提问:这段话中的设喻可分几组?(分三组:①“青,取之于蓝……而寒于水”;②“木直中绳……輮使之然也”,③“故木受绳……则利”。) 追问:这三组设喻从总体上看,都是为了论证“君子博学……行无过矣”这一论点的。既然如此,是否可以认为这是简单的重复?(不是,因为三者的角度不同)。 再追问:它们的角度不同表现在什么地方?①是将前后不同的状态和性质加以对照,说明后者高于前者,用来比喻人们经过学习,其思想、道德的境界高于学习之前,智力发达程度也高于学习之前。②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既经改变,则不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性质上去,用“輮”来比喻学习可以改造人这一重大作用。③“受绳则直”“就砺则利”所强调的是改造的结果,照应下文“知明而行无过”;被省略的“锯”“磨”二字,都表示持续的动作,又包含了“不可以已”的意思。可见这一组设喻是前两组设喻的总括,由此顺理成章地引出作者的观点。 4.分层背诵这一段。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背诵第一、二段。 2、学习课文第三、四段 一、学习第三段 1、诵读的准备。 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要求注意某一节拍之中有些字之间有极短暂的停顿(用“·”表示)。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知|须臾·之所学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解释词语: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提问:本段有哪些设喻,先一一列举出来。 (①“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②“登高而招”则“见者远”;③“顺风而呼”则“闻者彰”;④“假舆马”可“致千里”;⑤“假舟楫”可“绝江河”。) 4、追问:这些设喻各有什么作用? (①用来说明“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②承上句“登高”一语,作解释,说明“登高”的效果。③与“登高”一喻对举,说明“顺风”的效果。④⑤的作用亦与此相同。) 5、再追问:结句中“善假于物”是指上文哪些语句说的?(“登高而招”“顺风而呼”“舟楫”“舆马”)它们是不是简单的重复?所假之物的性质是否相同?(不是。②③中所假之物“高(山)”“风”,都是自然物;④⑤中所假之物“舆马”“舟楫”,是人的发明创造之物,二者有层次高低之分。) 6、熟练地背诵这一段。 方式同前。提示学生注意作者行文方式:“登高”“顺风”中已含有“假物”之意,但未明白点出“假”字;至“舆马”“舟楫”二喻,才明白点出;最后再说“善假于物”,给人的印象就深了。了解这种行文方式也可以帮助我们记诵。 二、学习第四段: 1.诵读的准备。 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蚓|无·爪牙之利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解释下列词语: 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用心一也: 用心躁也: 3、划分层次,思考学习应采取什么方法?应该持什么态度?表现在文章的哪些地方? 学习 方法 和态 度 正面 设喻 反面 设喻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对比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对比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对比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 累 坚 持 专 心 4、分层背诵这一段。 主旨是:学习知识必须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地积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用心专一。 三、总结全文 1.思想内容 总结方式:先列出各段的论点(分论点);再分析这些论点跟“学不可以已”这句话(中心论点)的关系,指出分论点就是中心论点的论据,最后列表说明。 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 “不已”才能“知明而行无过”——意义(分论点之一) “不已”才能“善假于物”——意义(分论点之二) 学而不已,方能积累,即“锲而不舍”——态度(分论点之三) 作者在本文中所论述的观点,跟他的“性恶”说是分不开的。因为“性恶”,所以需要改造,改造后即可为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就说明了这一点。改造的方法就是进行教育,“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教育可以改造人,使人为善。这种教育改造,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又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设喻的运用 严格地说,通常所谓“比喻论证”是不确切的,比喻是一种修辞技巧,常用来说明事物的状态、大小、色泽等等;设喻则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应称为“设喻论证”。 讨论:(1)从本文看,运用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本文在设喻的运用上有哪些特点? 小结要点: 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附带说说,寓言也是设喻的一种,上学期已学过,如“循表夜涉”“刻舟求剑”等,同样也有深入浅出的效果。) 本文的设喻有两大特点:一是方式灵活,有时从一个方面用同类事物并列设喻以加强效果,如“青,取之于蓝……而寒于水”;有时从正反两面设喻说明同一道理,如“骐骥一跃……功在不舍”。二是用一连串的设喻,而内容逐步加深,如“登高而招……而绝江河”。 3.对举的运用 说明:对举是一种行文方式,就是将有关的两个事物(包括同类事物和相反事物)同时举出,其句子构造也相同或大体相同。 举例(同类事物对举,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相反事物对举,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蚓无爪牙之利……用心躁也”。) 讨论对举的作用:上述对举句组又都是设喻,那是就其目的(说明事理)来说的,而讨论对举的作用则应从行文方式看,要想想如此行文有什么好处。(读起来节奏整齐划一,铿锵有力;以同类事物对举可以丰富内容,加深印象;以相反事物对举,可以使读者对问题获得全面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完成书后练习。 第三课时 学习要点 1.归纳文言知识 2.概括写作特点 一、检查文言知识: (一) 輮以为轮(“輮”通“煣”;用火烤的方法使……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 晒)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zh@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 ;资质,禀赋) (二)古今异义(仅供参考)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验,检查。今常用义为:加入) 声非加疾也(疾:强,宏亮。今常用义为:疾病,或快) 假舆马者(假:凭借,借助。今常用义为与“真”相对) 蟹六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指动词“跪下”的“跪”) 金就砺则利(金:金属制品。今指黄金) 用心一也(用心:思想意识活动。今指读书用功或对事情肯动脑筋) (三)词类活用 輮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日)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受副词“非”和借动词“能”修饰,名词作动词:游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指在地面上,在地面下)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利”、名词“足”受否定副词“非”修饰,作动词:脚走得快) (四)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青,取之于蓝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②介词结构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相当于“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④固定格式:无以至千里(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五)而: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 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可译作“地”。) 假舆马者,非利是也,而致千里。(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可是”。)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于是”。) 二、总结写作特点: 1、大量运用比喻论证。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作者不是随意地选取比喻的对象,而恰恰是用心良苦。“五行”在中国古文化中的重要性自不用说,看看,草木是万物之本,水是万物之源。而论据的代表性和概括性更是得以充分的体现。比喻论证不仅要求形象还要求美。 找出本文的比喻句,分析这些比喻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说明了几层意思。(练习二)20句中的①至⑤是用来阐明学习的意义的,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禀性,能够使人获取知识、增长才干;⑥至⑩是用来阐明学习的作用的,利用外物,效果明显,学习能够弥补不足;后面的是用来阐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的;先从正反两方面阐明学的方法,强调逐步积累;至从正反两面阐明学习的态度,强调持之以恒,强调坚持;也阐明学习的态度,强调专心致志。 2、设喻方式多样: ① 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 ② 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 ③ 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①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②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2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如第4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 语言特点:多用对偶,夹用排比,也是一个特点。排比句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流畅。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 三、探讨思考: 在这个名篇当中,就论证这一点来说有没有不尽如人意甚至是不够科学的地方呢? 蓝草而靛青,存在一个“提取”的过程,定然属“化学反应”无疑。水而冰,当属“物理反应”之一种,变量在于温度。直木而轮,应该是“外来力”使之扭曲。至于“金就砺”,通过摩擦,使刀刃部位的金属分子减少,磨刀是也。①积土成山,风雨不一定兴起;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不是因为蚓的用心专一; 蚯蚓的运动器官是刚毛, 因为它没有特殊的呼吸器官,主要是通过湿润的表皮来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的。 ③蟹六跪而有二螯,却寄居于蛇蟮之穴,不是它们用心浮躁,而是它们的生活习性所决定的。“用心一也。”古代由于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认为人的思维是靠心脏来完成的,所以延生出一些词汇“心地善良”、“用心读书”等。蟹是有八只脚,而不是六只脚。儿歌里唱到:螃蟹两只钳钳八条腿。螃蟹的两个爪不是用来挖洞的,不是它不用心,而是它没有那个能力。 四、拓展阅读:《劝学》其他段落 (1)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指吴国)、越、夷、貉(北狄名)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2)是故无冥冥(精诚专一)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指智慧的豁然贯通);无惛惛(精诚专一)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指出类拔萃的业绩)。行衢通(歧路)者不圣,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3)君子之学也,人乎耳,若乎心,布乎四体(四肢),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端,微言;蝡,微动;一,皆,都。君子最细微的一言一动,都可以供一般人取法)。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五、课后练习: (一)、基础知识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蓼(liǎo)蓝 靛(diàn)青 其曲中(zhǒng)规 参省(xǐng) B.跂(qì)而望 埃(āi)土 金就砺(lì) 骐骥(jì) C.跬(kuǐ)步 舆(yú)马 槁暴(pù) 金石可镂(lǚ) D.用心躁(zào)也 须臾(yú) 句读(doù) 参(cēn)省乎己 2.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暴:露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指长者 C.故不积跬步 跬:一步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省:忽略 4.找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甚矣,汝之不惠 C.自古以来,未之尝闻 D.吾日三省吾身 (二)、文言翻译阅读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⑴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 ⑵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二)劝学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ǔ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⑴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答: ⑵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答: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⑵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⑶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参考答案: (一)1.B(A.“中”应读“zhòng”, C.“镂”读“lòu” D.“参”应读“cān”。)2.A(假/舆马者)3.D(A.“日”,名词作状语B.“上”“下”名词作状语,C.“水”,名词作动词)4.C(A.暴:晒干B.须臾:片刻D.省:反省) 5.A (A.定语后置句B.主谓倒装C.宾语前置D.陈述句) 1、⑴哪里有做臣下的跟他的国君开玩笑的呢? ⑵老年时爱学习,就像点燃蜡烛的光亮。在烛光下行走,跟在黑暗中行走,哪一种好呢? 2.⑴ 若把它浸在臭水里,那么君子就不愿意接近它,平民就不愿意戴它,它的本质并不是不美丽,而是把它浸在臭水里才这样的。 ⑵所以君子居住一定选择乡土,外出一定结交贤士,这是用来防止邪僻而接近正直的方法。 3、⑴ 君子的天赋不是和一般人不同,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啊。⑵所以不积累半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成为江河。 ⑶(却能)向上吃地上的泥土,向下饮地下的水,这是用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 8-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劝学 学案师用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