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开发与管理.doc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开发与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开发与管理.doc(6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开发与管理 第一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 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概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开发的课程,从此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地体现了我国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客观地要求校长具有课程领导能力,教师具有课程意识,学校建立课程制度。只有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才有助于实现其课程的价值。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管理,是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政策的决策与规划、课程开设的监控与督导、课程实施的开发与组织的全过程。从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角度看,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订和颁布综合实践活动纲要和课程实施的相关规定。地方教育管理部门负责对地方综合实践活动苛的开设与实施加以组织、调控、指导与督导。学校基于学校和地方实际,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加以开发和实施。其中,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需要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素出发,予以有效管理,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有效开设奠定基础。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管理的重要力量。本章重点探讨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的课程策略。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对学校管理的挑战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和其它综合性课程的本质区别在于它的经验性、实践性和活动性。表明了它的活动场所不局限在教室,活动方式不是教师对教科书的分析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机械地模仿、练习,而是以主题、项目或课题来确定活动方向,通过学生对现实社会的观察、思考,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体验、探索研究来实现对问题的认识与感悟。相对于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材料需要“寻找”,活动方式富于“变化”,活动场所过于分散,活动结果无法预料,这些不利因素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难度,是对学校管理者、指导教师和社会提出的新挑战。 1.对学校管理的挑战 过去,学校教学指令性和量化管理占主导地位,一种操作模式,一种的评价标准,一种价值取向,忽视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种违背教育现实和教学规律的管理策略或方法,严重阻碍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今天的学校管理者,首先要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重新定位,特别要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发生、发展、以及它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价值进行新的认识和判断,建立与之相应的教师观、学生观和课程观;其次,学校要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的课程结构或体系确立管理目标,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综合实践的特殊性,调整、补充、完善学校一系列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营造一个良好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环境。充分发挥管理的指导功能和评价功能,使师生成长的空间更广阔,让学校管理更具有活力。 2.对教师专业化的挑战 信息化时代,社会的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劳动者的专业化分工更加明细,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衡量教师素质的一把尺子。认识教师的教育专业化,应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其内涵。其一,教育专业化要求教师具有在学科知识领域中,扎实的基础知识、完备的知识体系和高超的知识水准。也就是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成为“经师”,把学生引入科学知识的殿堂。其二,教育不同于其它职业,它的结果不是产品,不是某项科学发明,教育是作用于人的一种思想,一种行为。人的发展变化是教育作用的结果,但教育并不起最终的决定作用,起最终决定作用的是人自身。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化,应该在教育职业方面,把教育哲学、教育伦理学、现代教学论作为自己教育行为的理论指导,用教育的眼光、教育的思想来审视与教育有关的一切现象,用教育的行为来解决教育问题,最大可能地发挥教育促进人自身发展的积极作用。使自己成为“人师”。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对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挑战。我国过去的师范教育,课程设置脱离中小学教学实际,教材使用周期长,更新速度慢,师范生的教育实践严重不足。又加上师范专业课程的学习没有引起教育界的足够重视,导致当前的教师队伍存在严重缺陷,专业不精,知识老化,教育素养不足,面对复杂的教育问题应对无策。如今,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开放性与生成性,对教师狭窄的知识面构成很大冲击。教师要进行多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使自己尽可能地适应学生学习活动的需要,提供最好的指导和服务;教师还必须尽快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用新的理念、新的标准要求自己,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有教育的眼光,教育的思考,教育的行为,教育的创造。要时时以一位教育者的姿态给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支持与帮助。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社会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大课堂。学生学习活动的这种开放性给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提供了机会,也对社会参与学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需要处理好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教育社会化,再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要求、一种行为。那么,社会应该为学生的成长承担更多的责任。其一,做一个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负责任的管理者,对学生的安全,对学生活动行为负责,对学生的需要负责;其二,做一个为学生学习活动顺利推进的热心支持者,从时间和空间上给予支持,抽出时间参与学生活动,提供场地让学生开展活动;从信息资源上给予支持,为学生提供可靠的信息,包括专业介绍、讲座、接受咨询、提供实物等;从社会舆论上给予支持,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参与教育的氛围;其三,社会及其成员要关注决定国家未来命运的教育改革,积极投身到改革之中,参与教育设计与实施、特别是要尽自己所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使自己成为学生活动的直接指导者。 二、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范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的变化导致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跟着发生改变,使得课程管理的范围不断向外延伸。正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内容和管理范围,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 1.时空 国家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安排是每周3课时。这是基本的课时数的说明,决不意味着每周3课时的不可变更性,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大大突破了学科教学40分钟(或45分钟)的限制,常常以活动主题或项目的需要进行时间的再分配,以主题或项目的最终完结为准则,表现出在时间分配上的灵活性。因此,在时间的管理上,是分散使用还是集中进行,要以有利于活动为目的。大课题,长时间;小课题,短时间;校内活动,紧时间;校外实践,放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的范围十分广阔,有关专家把空间活动范围描述为以家庭为圆心,以学校与家庭的距离为半径的区域。学生活动点的移动决定着教师对活动的管理场的移动。管理的区域应该着重在社区,劳动基地,工厂、农村、机关,资料室,图书馆,网吧等场所。对学生活动的周密安排,悉心指导,对学生安全、活动效率的全面思考。管理的意义直接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本身。 2.资源 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核心要素。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广泛存在,教师和学生就是最直接的课程资源。除此之外,社区的、社会的,自然的、人文的,医生、画家、记者、科学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图书馆、博物馆、阅览室、陈列室、电视台、广播站,所有的文化、娱乐场所、历史遗迹、自然风光都是课题研究的主要信息源,这些课程资源应该纳入我们的管理视野。要登记造册,建立资料档案库,特别要与当事人或单位取得联系。谋求其对学生活动的支持与帮助。由此可见,课程资源的管理不是只限于教室、校内的活动场所、以及学校有限的图书资源,而是把社区的、社会的、网络的资源最大限度地用于学生活动,让资源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3.行为和过程 行为和过程主要指学校、教师、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态度表现,行为结果。行为和过程的规范,必须通过管理机制来约束,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首先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或规划)。 就当前情况看,建立的制度(或规划)包括:①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规划;②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分工;③教师指导方面的制度;④学生参与活动方面的制度;⑤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建设方面的制度;⑥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方面的制度;⑦师生参与活动的评价制度;⑧教师的学习和教学研究制度;⑨社会资源利用方面的制度。 第二节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内容 从课程要素的角度看,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要素,活动主题是课程的基本内容,因而,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关键是对学生及其活动主题、活动过程、课程资源的管理。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学生管理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最活跃的因素。学校及其教师要对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给予最直接地关注,从学生分组、方案实施到活动安全全面考虑,周密安排,精心指导,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最终实现。 (一)学生活动的分组 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问题研究通常以小组开展活动(也有少数能力强的学生单个完成研究任务),学生活动的分组自然成为教师首先考虑的问题,多少人一组?哪些人组合适宜?每个小组分配什么任务?每个成员扮演什么角色?一旦主题确定以后,教师就要深入到学生之中摸情况、提建议,确定小组人员,分配研究任务。组建学生活动小组,要把握好活动分组的基本原则。 1.尊重学生意愿,服从主题需要 学生的意愿、主题的需要是活动分组的先决条件。教师不能硬性强迫学生参与某一小组的问题研究,而应该事先征求学生的意见,得到学生的同意,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小组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与小组成员一道通力合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如果活动确实需要该生承担某项工作,教师必须讲明原因,做好细致的说服工作,使学生打消思想顾虑,心情舒畅地参与小组活动之中。 2.关照学生兴趣,注重强弱结合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学习兴趣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在主题活动中,一部分学生会对A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对B问题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在活动分组时要尽量照顾到学生的喜好。把那些兴趣相投的同学编为一组。让他们在兴趣的支持下愉快地合作。 在实际的分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当活动主题产生以后,极少数学生或因能力差、或纪律差,被小组拒绝,教师要讲明道理,动员小组接纳他们,让这些孩子也有锻炼的机会。 关照学生兴趣,还要注重强弱结合。分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学生的能力、素质偏低,可能会影响小组研究的效果。分组必须注意强弱搭配,力量均衡,防止个别小组整体实力过低而影响整个活动的正常开展。 3.分组、分工明确,允许跨班、跨校 参与小组活动的学生,要在小组长的统一指挥下进行活动,组长要对每个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每个组员要结合自己的专长,踊跃承担活动任务,为小组分忧,成为小组活动不可缺少的力量。教师要对活动分工进行切实指导,保证分工的合理性。 学生活动的分组,跨班、跨校也是允许的,只要有利于主题的研究,有利于广泛地获取信息。不同班级、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学生在一个课题下,只要需要和可能,可以建立联系,进行有效合作,共享资源。 教师要加强对跨班、跨校学生研究活动的管理与指导,经常不断地了解他们的活动情况,组织他们交流、探索问题,切实解决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推广他们的经验和成果,使他们的劳动更具有价值。 在遵循上述原则分组的同时,还要考虑活动小组不要过大,一般情况下,以五--六人为宜。小组成员的家庭背景、家长的文化素质和职业状况,以及家长对学生活动的支持程度,都是分组中必须注意的。同时通过大主题分解的小问题不要太多太杂,否则,学生小组过多,也会影响活动的实际效果。 案例一 自愿原则下的分组 《石牌岭我的家》主题定下来了,接着便开始自愿组成活动小组。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有的学生成了“抢手货”,成员金如雪、张曼云是学校的大队委,聪明漂亮又能说会道,胖乎乎的刘晨和瘦精精的章凯南头脑灵活主意多,做事很有责任心,他们都是大家抢夺的对象。可是有的学生却成了“弃儿”,一向少言寡语素有“孤雁”之称的海关同学就一直没有去主动加入哪个小组。而有很多同学在选择时既想加入到这个小组的研讨,又割舍不下那个小组里自己的好伙伴,所以常出现刚刚过去半天就改变主意重新组合的现象。其实,这些现象在学生交往合作中很正常,这正是对学生进行合作交往教育的一个良好时机。教师应抓住这一良好的教育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学生们分析,为什么有的同学很受欢迎,大家都愿意和他交往合作?为什么有的同学不受欢迎,大家不愿和他往来?怎样做才能受别人欢迎?在和别人交往合作中有哪些技巧等。通过教师的个别或集体指导、帮助,一个个活动小组组成了。 在组成小组时,教师尊重了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自愿组成小组,教师还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做一点指导,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案例 “我们这个课题小组需要吴姜同学” 课题自由组合,出现了个别组人员偏多,不好分工合作的情况,如第一选择填写“首义园小吃知多少”的学生多达二十一名。于是老师便提出建议,尽量将每组人员控制在5—10人间。另外有吴姜、张玉成等几名学生平时比较孤僻或调皮,没有加入到任何一个组中。发现这一情况后,老师在全班进行了动员,从古时候“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讲起,说明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本领,然后告诉学生“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要求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要给每一个孩子机会。听完老师的讲话,班长第一个站起来说:“我们这个课题小组需要吴姜同学,因为他的交际能力很强,在以后的活动中,他一定会为我们组贡献自己的力量。”其他的同学也站起来了:“我们要刘奇同学,他的画画得好”“我们欢迎……”,就这样每名学生都有了感兴趣的课题和自己的小集体。全班共组合了8个子课题组,每个小组选出了组长,并且小组组长完全由小组自己挑选,只需将结果报告给老师。 (二)学生活动的安全管理 学生活动的安全问题,是阻碍综合实践活动健康、稳步发展的首要问题。当前,综合实践活动推进缓慢的原因之一在于安全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首先在于国家、地方法律对教育安全问题的关注不够,没有从法律上给予学校开展活动的有力支持;其次是家庭安全教育的严重疏忽,许多独生子女在家长的护翼下完全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浪,其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低下;社会也没有真正担负起学生安全的责任。学生的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其责任完全归咎于教师,这种状况,很不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保障机制,解决学生活动的安全问题,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快速发展的保证,学校和社会方方面面都应该做好这项工作。 1.学校的安全措施 学生活动的安全保障首先来自于学校,每一所学校都应该建立以第一责任人为首的学生安全指导小组,负责学生的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防范,安全指导等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制定严格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学生外出活动的行为,明确教师的安全管理责任;定期组织安全教育活动,如请交警,公安做安全自护的讲座,报告,观看安全教育影片、展览,进行有关安全常识的知识竞赛,还要组织模拟自护的训练、比赛等。每一次外出活动,必须明确指定责任人,活动前对学生的安全准备做全面的检查分析,并进行具体的指导,消除活动安全隐患。学校还要与交通、公安、消防、社区教育基地和政府有关部门长期保持联系,携手共建学生活动网络,如活动之前的通报,活动中邀请参与具体指导,活动后期安全行为的总结、交流等。 2.教师的安全考虑 教师是学生活动安全的直接责任人,必须对学生活动的安全做认真细致的考虑。 第一,学生的实践活动,首先要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合作。目前,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最大阻力来自学生家长。家长的顾虑主要有,其一,认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削弱了文化课的学习,影响学生的升学和考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顾虑会慢慢消失);其二,来自于对学生的活动安全极不放心,学生自控、自护能力太弱太弱的缘故。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就是要让家长看到活动安全保障的可靠性。这里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活动小组配备固定的指导教师(可以是学校教师,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校外的其他辅导员),让他们自始至终跟踪学生的校外活动,确保学生安全的万无一失。 第二,对学生的活动做出周密的安排,如需要哪些活动场所进行活动,每到一处有哪些安全隐患,如何防范;学生外出活动的次数,每次活动的时间安排、持续的时间长短,并把活动安排制成表格通报给家长。如果是星期天和节假日的活动,最好建议家长亲自带领学生去完成指定的任务。 第三,以安全第一为宗旨进行活动分组,如就近、男女生搭配,好动与好静学生组合。 第四,活动前与活动中的纪律教育、纪律约束,学生的相互监督与管理,调皮生的专人监控,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的倡导,活动后的安全评估。 第五,仪器、活动工具使用前的安全检查,正确使用方法指导,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的充分利用等。只要教师的每一项工作都考虑到位,学生活动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二、对学生实践活动过程的管理 (一)学生活动主题的管理与指导 指导是管理的范畴。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就是学生活动的过程。对学生活动的管理,方式多种多样,有制度管理、行为约束、自我监控、互查互评,但更有效的方式是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前面我们用一定的篇幅分析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管理,涉及到许多对学生活动进行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应该说那还是宏观层面的管理疏导。对学生活动的具体指导,如主题获取、材料收集、问题研究、成果形成,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从微观层面上给予帮助和引导。 中小学生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兴趣浓、疑惑多,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希望通过自己把事情弄清楚,把问题搞明白。由于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的限制,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往往停留在表面,抓不住本质,即使主题在身边,也不能被学生发现。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诸多问题的共同点,从源头上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的关系上寻找结合点,把问题定位在有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的认识水平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主题的研究价值也在发生变化。就目前情况看,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与知识能力基础确定主题;②通过调查活动,在实践情境中发现问题,确定主题;③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确定主题;④抓住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的瞬间,指导学生发展问题,提出主题;⑤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确定主题。 我们不能硬性规定学生研究什么,而应该根据学生问题的集中指向,经过反复的讨论、协商,帮助学生提升主题,明确研究方向。指导学生获取主题,教师应该注意几点:主题的可研究性,不能让主题超出学生的理解水平,或者主题的研究对学生的发展意义不大;主题的可持续性,主题应该具有多次研究的价值;主题应该具有问题性、时代性、通俗化、简洁明了 (二)实践过程中的资料管理 1.搜集资料 收集资料是学生进行主题研究的主要活动,学生在资料获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种种困难,帮助解决这些困难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综合实践活动在选题、实施和结题等阶段都要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这三个阶段的资料搜集和整理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有很大的区别:选题阶段主要是尽可能地从多途径搜集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筛选、比较、分析,发现并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向;实施阶段主要是搜集与本主题有关的资料,搜集的资料要有针对性,更注重点的挖掘,并将主题研究引向深入;结题阶段属于资料的归纳和整理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搜集到的材料进行遴选和提炼,以使材料为我所用。 ①寻找信息源。通常情况下,教师、家长、图书室、阅览室、书店、因特网是最直接的信息源。这些人或者物所提供的信息量大,方便快捷,但仅靠这些信息来源是远远不够的。要广泛开辟信息渠道,与学生一起分析信息可能存在的处所,特别是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单位或个人要积极联络,多方咨询。必要时,带领学生亲自进行实地考察和社会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得到的信息,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的寻找,自己的发现。 ②提供采集方式或途径。采集信息的方式或途径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既是研究的准备,也是研究的过程。好的采集方式或途径对学生的能力是一种锻炼和提高,它会使学生终身受用。一般情况下,教师可按照下面的几种方式或途径指导学生采集信息——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图书、报刊查阅,网上搜寻,实地考察记载,实验观察记录。 问卷调查,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问卷调查时,要精心设计一组与研究目标有关的问题,通过调查对象的回答来获取人们对所调查问题的意见、态度等方面的信息。 访谈调查,调查者通过与调查对象面对面的谈话来了解情况,搜集资料。即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 图书、报刊查阅,就是通过专业书籍和报纸、杂志的专门介绍,获得对主题研究有关的资料。这是最简便易行的一种方法。但查阅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譬如所需书籍很难查找,或者专业书籍太专业,资料相对分散,不便于归纳。教师在指导中要着力解决这些问题。 图书、报刊查阅。可以请图书管理员作些查阅方法的讲解、指导; 网上搜寻。这种途径主要在于要教会学生上网,建议学生搜寻的网站; 实地考察。学生在实地考察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上的准备,如考察内容的设计,时间、场地安排,人员分工,考察工具的自备等等,考察时要及时详细记载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实验观察。进行实验研究,要坚持定时记录观察到的一切现象,做到记录及时、准确无误,防止细小环节的疏漏。 除上述方式或途径以外,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聆听讲座、报告等,都是获取信息的有效办法。资料的类型应包括文字、数据、实物、事实、录音、录相、图片、软件等。作为指导教师,要在采集之前对学生进行采集方法和策略的讲解、指导。 ③组织模拟演练。收集资料有时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在学生的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性还很不成熟的时候,事先组织模拟演练是很有必要的。像采访、调查、参观、上网这一类活动,事前要把困难考虑得多一些,设想一些可能遇到的情况,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演练,如采访被拒绝、答非所问、问题断线和有危险需求助等,让学生充分体验这些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找出应对办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初步锻炼,增添一些实战的勇气和信心。 2.整理与分析资料 整理与分析资料是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环节。收集到的材料既多又杂,有些对主题研究很有帮助,有些与主题毫不沾边,有些材料的研究价值还不是很明朗。整理、研究就是把零散的材料归类集中,对材料进行分类、再处理。剔除无用的材料,使不明朗的材料明朗化。然后再进行分析、思考。 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研究可以先介绍资料整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让学生对整理分析有一个初步了解,再具体指导整理研究过程。 ①搜集到的材料登记造册,简要说明其要素、来源,对材料进行编序保存。 ②利用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对材料进行遴选,挑出有用的材料,把那些对别的问题有研究价值的材料,推荐、呈现给其他小组。必须指出,材料的有用性包括材料的时间性,时间越靠近,其材料的可靠性越强,否则过时的材料可能会导致分析结果的错误或偏差。 ③用摘抄、剪贴、统计、综合归类的方式对材料进行精选或重新组合。材料的精选和重新组合不能忽略了材料中内容的顺序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结构顺序和大小顺序),以《桥》为例,各种各样的桥,一定会把学生搞得眼花缭乱,教师在指导学生整理时,可提出按年代对各种各样的桥进行整理,这样可以知道不同时代桥的建造水平和建桥速度;也可提出按空间位置整理,如南方的桥、北方的桥。让学生感受到南北两地桥梁的建造风格。 ④指导学生结合问题分析研究材料。学生最欠缺的就是对材料的深入分析、研究。在指导中,要以整理为切入口。材料的整理本身就是对主题的研究,当然这种研究只是开始,更要紧的研究在于帮助学生找出材料所揭示的实质或规律。学生在分析、研究时,最好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组长主持,由一人做讨论记录,每一个成员阐明观点,以材料为根据,举证说明。 研究必须以材料为依据,用事实说明问题。如果感觉到收集的材料还不足以对主题作充分的论证,边分析研究,边搜集材料补充也是允许的,重在把问题搞透彻,使研究更深入。 分析、研究的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寻找根据、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每个成员都在对材料进行思考,要针对材料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寻找根据,问题的判断不能凭空想象,要从材料(文字的、事实的)中找到根据,充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讨论交流,通过各种形式的讨论交流,充分阐明观点,阐述理由,集中大家的智慧形成统一意见。 得出结论,观点的碰撞,最终达到统一,综合起来,得出结论。 (三)对总结过程的管理 成果的形成与展示过程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活动成果的形成需要教师大量的指导与合作,教师既不能包办代替学生,把任务揽在自己怀下,也不能放任自流,撒手让学生“胡作非为”,适当的建议、点拨,积极参与,是对学生活动成果的最有力支持和肯定。 学生提炼成果遇到的问题,要引起指导教师足够的关注。这些问题包括:研究结论无法形成,表现形式难以确定,表达方式不够成熟,外部对学生成果不理解、不接受、不支持等。教师应该事先对这些困难有所觉察,针对具体情形给予不同的指导。 研究结论无法形成。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之中对整理的材料再作分析,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对学生提出的一些观点,在充分肯定他们开动脑筋的情况下,指出其不足,帮助学生形成小组统一的意见。如果学生的结论各有理由,应该允许这样的结论同时存在。 表现形式难以确定。这是由于学生不太熟悉各种成果形式的特点和表现方式的缘故。其实,成果形式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文字的,一类是实物的。文字的主要有调查和考察报告、实验报告、以小论文为主的研究报告、建议书;实物包括实物模型,如图片、多媒体课件、小制作等。选择哪一类来表现研究成果要根据研究主题和研究过程中资料的获取而定,具备实物的用实物表达,没实物的用文字表述或文字实物共同说明问题。文字类的研究成果,通常是学生表现成果的难点。在归类整理、研究分析之前,教师要用一定的时间讲解报告、论文、建议书的一般书写格式和基本要求,文字成果形成后,要与学生一道对报告或论文作必要的修改,使报告和论文更加科学、更具有说服力。 当学生遇到表达方式的困难时,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合适的表达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成果展示活动,如报告会、辩论会、演讲团、宣传小分队或自办小报、开辟橱窗等。在组织中加强学生的活动演练和方法指导,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高。 外部对学生的成果不接受、不支持,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向外推介学生、宣传学生,让社会重视学生的一举一动,使学生的成果产生最大的社会影响。 三、对教师指导的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核心的成份,指导教师的指导是学生实践学习的重要保证,学校要加强对指导教师指导行为的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层面在学校,开发与实施的主体是学生。整个实施过程是学生自我决策、自主行动和自主实践探究的过程。教师作为学生主题活动的统一体,在活动过程中扮演着支持、管理、帮助、引导、合作的角色。学生虽然是主题决策和行为决策的主体,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学生自己去完成学习任务,但活动过程不能脱离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不能没有教师参与管理与调控。否则,综合实践活动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主体,他们的活动经验、行为能力尚在发展变化之中,他们对活动主题的价值判断、活动实施过程中诸多变化因素的应变处理都还十分稚嫩,需要教师把握方向,参与谋划,共同协商,提供对策,有时甚至需要教师的直接干预。由此可见教师对活动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在管理教师的指导行为时,要引导教师要突出如下基本要求。 1.问题引导,参与策划 研究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直接动因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实问题。问题引导就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现实生活错综复杂的各种现象中思考问题。 在学生的真实生活中,问题是若隐若现的,有些正在被学生认识,有些还未被学生发现,有些以假象给学生以迷惑。全班几十名学生,他们的需要和兴趣各不相同。这些事实告诉我们,教师的问题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1)带领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生活 社会包罗万象,生活丰富多彩。许多学生面对现实,不留意,缺思考,一些很有意义的社会现象成为过眼烟云。教师应该有目的,有重点地带领学生观察社会、观察生活,抓住那些有意义、学生感兴趣而又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生活难点、社会热点、区域特点,去发掘、扑捉。经常组织学生参观、考察、访问、交流、讨论,根据学生学习需要举办讲座、报告,针对社会问题开辟板报、画廊、展览等,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社会,认识生活。帮助学生分析现象也是学生发现问题的好办法,教师的分析,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有利于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认识越深,问题意识就会愈强烈。 (2)帮助学生归类问题,提炼主题 我们知道,学生在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中会积累许多问题。有些问题会表现出明显的共性,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虽然综合实践活动倡导按学生的兴趣或需要选择课题开展研究,但是课题选择并不是放任学生各自为阵,随心所欲。问题的相对集中,有利于教师的组织与指导,有利于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研究过程中的资源共享,特别有利于活动的实施。提炼主题本身就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离开了教师的帮助,无论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都将很难把握研究的方向,有时还会出现南辕北辙。帮助学生归类问题,就是把学生提出带共性的话题集中起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焦点,找出症结所在,明确实质,形成共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立,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学生平时的关注点不同,兴趣、喜好不同,学生会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选择主题,既要尊重多数人的意愿,选择那些带共性的话题,又要注重问题的研究价值,用协商讨论的方式弥合分歧,达到统一。同时允许少数个人保留自己的观点。 (3)参与方案制定,指导实践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但并不排斥教师与学生一道研制方案,教师参与研制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表明了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统一体,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不可缺少的一员。参与的过程,就是对方案指导、调整、修改的过程。教师参与方案制定,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工,帮助学生明确活动任务和研究方向,根据活动主题设计活动目标、内容,对时间、场地、活动方式、活动的具体过程等做出安排,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案,是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实施的基础。 教师还应该全程跟踪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进行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对活动过程中的困难,教师要及时对给予解决,比如组织参观、联系采访、举办讲座。特别像社会实践活动和劳动技术教育等要素,不确定因素随时可能出现,教师的有效指导就是帮助学生打通关节、化解疑难,组织协调,寻找对策,为学生创造一种适宜的活动环境,让活动减少波折,让学生提高信心。即使有校外人士参与指导与管理,教师的指导仍然不能削弱和放松。 2.多方配合,整体推进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特征决定了对活动实施过程的管理不能仅仅只依靠班主任或指导老师,而应该寻求多方配合,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管理力量,把综合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校内可依靠学校领导、指导教师、各专门室、场地的管理人员,校外包含更加广泛,家长、邻居、离退休人员、居委会干部、活动场地的负责人,社会各阶层都应该肩负起对学生活动的管理责任。教师应将校内外专门人员登记造册,建立联系,协调行为,随时通报学生的活动情况,把活动的管理任务交付于他们。条件成熟时,可聘请那些有能力、热心于学生活动的人士组成校外学生活动管理委员会,直接参与学生活动全程管理与指导。学生的自我管理、相互协作与帮助,也应该在活动中得到足够的重视。 整体推进是管理的客观需要。分组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任务各有侧重,但活动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各小组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速度会有快有慢,效率会有高有低,收获也会有大有小。教师应该整体把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证综合实践活动任务的完成,小组成员的搭配做到实力均衡,管理和指导的重点集中在薄弱小组、薄弱项目、薄弱环节,整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使每一次研究都收到实效。 3.承认差异,重点扶植 前面已经谈到,由于学生经历不同,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不同,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发展也会表现出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客观存在告诉我们,教师必须承认学生的这种差异。承认差异不等于放弃行为能力差的学生,而是要针对学生的弱点积极扶植,创造条件,使行为能力差的学生跟上整个活动进程。值得注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差异并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它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有些学生在选题上犹豫不决,有些学生在方案制定上虎头蛇尾,有些学生在采访时缩手缩脚,有些学生在整理归纳时乱了分寸。学生的生活态度、学习习惯、个性品质、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也是形成差异的重要原因。教师要努力缩小这种差距,给予行为能力差的同学特别的关心和呵护。在任务分配上,让这些同学承担难度小、不复杂、周期短的活动任务,适当降低活动要求。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对行为能力差的同学进行锻炼,则必须加强在具体环节中的直接指导和帮助,防止因活动无法实施,或者实施过程中的挫折、失败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4.提供机会,促进反思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要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凭借自己的能力,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观察社会,发现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实现自身的价值目标。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管理作用,就是为学生创造一切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条件,提供给学生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搭建学生显露才华的舞台。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搜集、整理、分析、研究或者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我们要允许学生表露自己的思想,帮助学生设计成果的表达方式,如办板报、写总结、制作网页、组织报告会、交流会、成果发布会、演讲、论坛,力求形式多样,既要符合学生的意愿,又要使学生力所能及。这种机会要给予每一个学生,而不只是少数优生或特长生的专利。 提供机会不仅在于积极引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尊重学生的劳动创造,还在于从制度、措施上给予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保护与扶植,对学生活动成果的积极评价,以及寻求社会的积极支持与合作。 反思综合实践活动,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次主题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反思,把反思结果与反思过程结合起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总结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在反思中调整,在调整中深化。 教师与学生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主体,是活动的共同开发者。强调师生共同反思综合实践活动,反映了课程管理的客观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在具体的情景中实现的,这种具体的指导行为,把师生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观察,对问题进行研究与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就会越多。 共同反思要求教师既要反思教师自己的行为,又要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主题活动,从活动过程和结果中看到自己的发展变化,了解自己的不足。在反思活动中,教师要认真组织学生写活动日记、总结,启发学生寻找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活动作继续地思考,设计未来发展的目标,寻求主题突破。 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 1.设置协调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门机构 为保证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校专门成立了“新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课题组由学校教科室牵头,以3一6年级班主任为主,并包括数学、英语、科学、美术、少先队辅导员等教师组成。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的组织机构(略) 教科室负责培训、鉴定教师的工作,负责召集课题组成员定期研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监督活动的开展;课题组老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班主任负责整体协调,管理各小组的活动。 2.培训教师 (1)积极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挖掘教师的课程开发潜能。 (2)利用课题组研讨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其他相关资料,深刻领会课程的精神内涵。 (3)定期召集课题组教师举行研讨会,互相学习,交流经验。 (4)指导教师要在活动结束后写出案例,并通过案例分析,探索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策略,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 附: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制度-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综合 实践 活动 课程 校本 开发 管理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