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课堂丰富起来的因素.doc
《让品德课堂丰富起来的因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品德课堂丰富起来的因素.doc(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活动,让品德课堂流光溢彩 [ 作者:城北小学 徐华丽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467 更新时间:2008-2-6 文章录入:admin ] ——小学《品德与生活》活动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内容摘要】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还提出了活动化教学的理念和要求,在新课程的教学实验中,我们也都在努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开展教学。实施教学形式活动化策略,就是要实现一种“生命的交往”,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活动与他人的交流产生思考,进行积极的反思……只有引领孩子在他们真真切切的生活中,在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进行体验、感悟,才能产生道德情感,提升道德意识,进而无痕地化为道德行为。 【关键词】 活动 活动化 品德与生活 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感唤醒。 ——斯普朗格 现象一: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大概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对孩子说应该怎样做时,有的孩子答应得特别快,甚至对答如流地连带出一串道理,仿佛是他在教育你了。可等下次事情发生了,他还照样错。要是换成倔强的孩子,师长讲了一箩筐道理,可孩子偏不信,还对你发脾气。 现象二:在〈〈美国人怎样做家长〉〉一书中讲到,一个冬天,小女孩莱斯丽坚持要穿短裤出去玩,妈妈亲切地说:“亲爱的,你去吧。”没多久,女儿哆哆嗦嗦地回来,一边还在抱怨天太冷。从此,她再也没有这样做过。 分析:现象一中师长苦口婆心地劝说,不是换到孩子的一套空道理就是受到孩子的反抗。孩子既缺乏控制力,也不信大人说的道理。而现象二中,母亲与孩子间,无虚假,无争吵,无愤怒,无眼泪,却让问题迎刃而解。关键在于孩子已切身体验到了:她执拗的想法是行不通的,而且她也下不为例。 早在200多年前,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就说过:你们完全可以相信,一小时劳动所得来的东西,胜于一日的讲解。这一小时的活动体验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多深的印记啊!尽管课堂的时间、空间不像现实生活那样广阔,但是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儿童生活,根据品德课的教学目标,从中提炼出儿童乐于接受的活动,从而指导儿童生活,增强教学的实效。 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儿童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才会把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相互比较,从而认识到自己的观点与他人有别,对他人的观点提出质疑与修改意见,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儿童才能摆脱权威的束缚,相互尊重,相互协作,发展自己的主观评判能力。(鲁洁 王逢贤《德育新论》) 实施教学形式活动化策略,就是要实现一种“生命的交往”,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也只有真正促进了学生的这种交往、并在活动环节中充分实现了这种交往,才能算活动到了位,否则就让人感到是蜻蜓点水。现在课堂教学提倡“多打井,少挖坑”。打井是要出水出效益的,挖坑是徒劳而无益的。具体到品德与生活课而言就是多开展能有效引起交流、反思,教育目的到位的活动,少一些形式花俏但目标不明的活动。因此,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要求和实际的教学实践看,都需要我们对课堂教学活动化进行研究。 那么,怎样才能把握行之有效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不为活动而活动——活动目标有针对。 全面、正确地把握活动目标,是组织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活动目标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后应达到的最低或平均要求。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都是在目标的调控下完成的。教学活动目标是教师教学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对课堂教学活动有管理、评价的价值及具体的指导意义。老师在设计每个活动时,要明确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落脚点以及活动的价值在哪里。活动的形式和过程一定是为内容和目标服务的。如果目的性不强,效果不明显,哪怕是再好的活动,也要忍痛割爱。只有紧紧围绕目标进行活动,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前一定要准确、全面地把握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选取多种丰富的实践活动,才能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1、整体把握,准确定位目标。 品德课程的教材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构成了螺旋上升的学习内容框架。如 《品德与生活》一上第二单元《我的新生活》第一课《我喜欢我们班》的内容,通过对班级人数的统计、认识老师同学,建立对班级的认同感,感受与人交往的快乐,引领孩子们积极愉快地生活,较好地把握住了教学目标的适切性。 品德课程还关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内在统一。如教学《大师成才的故事》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一些大师和他(她)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的故事;尝试通过大师的成长经理,探索大师成才的奥秘;激发儿童崇敬大师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教学中三维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了学生生命整体投入的过程。 2、有效引领,正确把握目标。 在教学中,我们要围绕目标,以明确的目标贯穿全程,平等地与孩子们进行对话沟通、意见交换、经验分享,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引领大家向课程目标的方向发展、成长。 如我们在教学《让我自己来吧》这节课时,整节课都洋溢着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得益彰,全员参与意识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切实得到了培养。教学《你真棒》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合理地重组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感受赞美给人带来的强大力量,引领着学生深入地进行道德学习。 3、方法多样,切实达成目标。 活动是教师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学习真快乐》让学生们在实验中感受快乐,在欣赏中体验快乐,在回忆中享受快乐,快乐充溢着整个课堂;《我有一个新的家》一课,以富有童趣的“我们都是木头人”游戏来引导孩子回忆新家中的快乐,引发愉悦的情绪体验;《我们共庆六一节》用表演活动使大家亲身体会节日的快乐;《我们的社区》利用对社区的走访,加深了学生对社会机构的了解,知道这些机构是实实在在地在为大家提供服务与帮助,此后通过故事的学习,体会为社会服务人人有责的道理,并愿意展开行动。这些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的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合适的活动方式,注重活动意义的提炼与引导,真正提高了教学实效。 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活动内容有生命。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课堂中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教材只是一个范例,教师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原有的材料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材料结合起来,尽力拉近书本与学生的距离,使活动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儿童接受。 1.链接生活,激发学生参与活动。 《品德与生活》新课标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学生生活是最鲜活,最有效的教育资源。如在教《我的爸爸妈妈》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为切入点,尽可能地为儿童创设条件和机会。一上课,我就说:“大家今天的表现真不错,老师奖励大家看动画片,好吗?”学生顿时兴奋起来,大声说:“好!”于是,我就播放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孩子们都看得津津有味。看完后,我就问:“你的家是怎样的?你和家人有大头儿子一家这样高兴的事吗?”学生的情感已被激起,都争先恐后地介绍起了自己的一家。有的拿出全家福,说:“我的爸爸长得黑黑的,矮矮的,是在法院工作的;我的妈妈相反,长得白白的,瘦瘦的,也是老师。你们看,我长得跟谁比较像?(生笑:像妈妈!)答对了!” 有的兴高采烈地说:“我们一家人星期天经常去小山公园爬山。上次,我和爸爸妈妈比赛谁最先爬到山顶,我还赢了呢!” 有的说:“我家有五口人,有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我。爸爸、妈妈工作忙,经常是外公、外婆在照顾我。我做完作业经常给他们捶背,还和外公下棋,外公、外婆都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在此活动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因此很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认可。在体验、畅谈的过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2.走进生活,引领学生参与活动。 生活本是体验的沃土。为了让孩子们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验,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只有让孩子们带着一种积极的心态融入到现实生活之中,他们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真实感受,获得真情实感。而这种对生活产生的真实情感是我们教师无法通过自己美丽的言辞强加给学生的。我们的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必须反映儿童的需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并引导学生真心参与中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快乐的春游》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把课文教学与春游活动结合起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春游前引导学生搜集春天的古诗、春天的歌;春游时,带领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组织“春天的歌”朗诵会;春游后进行“把春天留住”作品展等。又如,在教学《和小树一起长大》时,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在学校附近的小山坡上种下一棵棵小树苗,并在课余组织学生为小树浇水,观察小树的成长。把生活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在生活气息浓郁的学习环境中,率真无忌地展露情感,净化心灵。 3.反思生活,强化学生参与活动。 我在教学《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家》一课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谈到分工合作做值日时,很多同学纷纷指责组里有的同学做值日时偷懒,工作没有做好就被爸爸妈妈接走了。有的孩子还越说越气愤,大有不把对方揪出来批评一顿不罢休的气势。这是一年级学生生活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一方面,他们还没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另一方面,他们又很容易看到别人的不足之处。于是,我趁机设计了“真情对对碰”这样一个体验活动。先问学生:我们都是一家人,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如果你们组里有不完成值日工作就回家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做?你是不是想:这反正不是我的任务,我才不管呢?你有没有把同学未成的任务认真完成了再回家呢?这一问,很多同学都低下了头。(看来这触到了学生的不足之处了,因为孩子们在有同学未完成工作就回家的情况下,大多是很不情愿继续做值日的。)接着,我又问:小朋友没有完成值日工作就回家是不对的,而你可以怎么做呢?你可以对小朋友说些什么?对小朋友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于是,小朋友又七嘴八舌地开了。有的说:如果有同学未成值日工作就回家了,我们可以先把他的工作完成,等第二天再跟他说“教室就是我们的家”的道理;也有的说,他会对小朋友的爸爸妈妈说:“每天的工作必须做完了才能回家,您不能为了赶时间而让您的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在讨论明理之后,我又引导学生把刚才的情景排成一个生活小品,通过小品的表演,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工作的情感。 三、 主动参与,乐在其中——活动形式要多样。 生活是教材,活动是生命,《品德与生活》课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避免以往学科教学中重传授、轻体验;重结论、轻过程;重学会、轻会学等倾向,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化体验,确实保证儿童通过积积参与有意义的、真实的活动获得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培养良好的品德、塑造健康的人格,为儿童的发展和幸福生活服务。 1.课前准备活动,开阔视野,丰富道德感知 我不认为“儿童的心灵像一张白纸”,每个人,当然包括每个小孩都是独特文化的拥有者。学校的学习,尤其是课堂上的知识只是占其极少的一部分,他们的文化来源是广阔的。可以来源于长辈营造的家庭文化氛围;可以来源于科技资讯;可以来源于报刊杂志;更可以来源于同伴的感染启发。 学生的课前准备是教学活动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孩子们可以在课前的准备活动中,对这次活动主题进行相应的资料搜集、课前体验、准备素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么做的目的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课前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可以去体会、去感受,为课堂上的学习提供前提基础。 因此,课前的准备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常用的方法有:社会调查活动、资料搜集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社区服务活动、课前游戏活动等。 ①社会调查活动。课前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对所关注的问题通过亲身体验,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帮助学生领会有关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认识。如教学《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课前进行调查,了解家乡的风景和美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家乡,为家乡的建设付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②资料搜集活动。课前让学生收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文字、数据、音像、影视等资料,建立学生的多维认知表象,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加强感性体验。如教学《寻访大师的童年》,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探索大师的童年,了解大师的成长。了解许多大师不仅有着无数改变世界、改变人类的不朽贡献,更有着使儿童心驰神往的传奇故事和智慧而多彩的人生。使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大师的故事,对大师特具的人格魅力能产生由衷的倾慕。 ③参观访问活动。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课前让学生深入生活,接触社会,亲身感受课文所讲内容,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激发良好的道德情感,指导行为实践。比如《参观我们的学校》,我们按照启动课中的报名开始分组活动:1.电脑室、语音室、会议室等一队;2.教学楼一队 ;3.各领导办公室一队;4.各个老师办公室一队。看我们的学生,他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有条有理地采访、大大方方地参观、彬彬有礼地提问……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这就是刚入学的学生。虽然,他们的提问有些不那么流畅、他们的参观有些表面化,但是我们的学生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他们的潜在的活动意识正在逐渐被唤醒,那么,我们的活动目的不就达到了吗? 总而言之,我们应开放地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的资源,提供一个无所不有的“渔场”。 2.课堂学习活动,体验感悟,提高道德认识。 我相当认同普罗塔克所说的:“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能感受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为这门课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而展开教学的。活动是课程的呈现形式,是课程实施的“灵魂” 。孩子们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深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在《品德与生活》的课堂上,我们设计多种游戏,创设多种活动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体验、感悟,获得道德认识、情感、行为的发展,使课堂的教学焕发生命的色彩。其形式主要有: ①游戏表演活动。小学生天真活泼,好玩好动,因此,教学中常采用小品表演、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悟道德观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如教学《我爱学习》一课时,老师设计谜语导入,以欣赏小品表演《钟姑娘笑了》为线索,创设冬冬抓紧时间,学到了很多东西,明明却总是推说明天再学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会钟姑娘的话的意思,设置疑问:如果这样下去,他俩各会怎样?让学生把故事延续下去,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时间的宝贵,知道做学习的主人的重要。 ②讨论交流活动。在民主、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中进行探讨、交流,是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转为主动参与的一条有效途径,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激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各抒已见。如教学《我爱我家》一课中,在师生一起交流自己的家庭情况,自己家庭生活中的故事,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后,出示“怎样做个爸爸妈妈的好孩子”这一问题,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交流。 ③情景模拟活动。将现实的生活环境,想象性地移入课堂,让学生进入其中进行模拟操作。如教学《当好小主人》一课时,引导学生模拟表演不同场所,如何当好自己的角色?由此引发学生真切的感受和体验,达到对道德问题深刻地领会。再如:《请到我家来做客》,以“星期天,老师将到你们家去做客,你们欢迎吗?”为开场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再以“谁能把自己家介绍清楚,老师听懂了,就去你家”为“诱饵”,引导学生认真介绍自己家的路线……这样学生就自然地在“激情高涨”中参与了实践,这远比死板地教学、记忆,效果好得多了。 ④自我展示活动。在课中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时空,让他们凸现个性,展示才能。如《学习真快乐》一课中,推出“露一手”活动,将课堂作为平台,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书法、绘画、歌舞、弹唱、表演等等。通过活动,学生看到自己两年来的进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为自己在学习中所取得的进步感到高兴和自豪。 ⑤选择辨析活动。在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或摆出具体的人和事,或设置具体的道德情境,或演示具体的道德行为,让学生自主地辨析和选择。如教学《社区的文明》一课中,以课件出示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好的事物和坏的现象的情境,引导学生选择辨析。通过辨析,学生择善而从,择美而为,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课后延伸活动,升华内化,指导道德行为。 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开放、多样、富有变化发展的活动环境,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的整体建构。低年级是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从课程的性质来看,应尤其关注行为规范的养成。所以,教师虽然通过课堂上的40分钟的教学帮助学生明确了生活中的正确做法,但“活动的结束并不等同于教育的结束”,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离不开反复的实践。只有让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互动起来,让学生用课堂上得到的“道德认知技能、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去实践、去深入体验,才能真正强化和巩固所学的东西。因此,品德与生活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学习生活、感悟生活、享受生活,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品德的人。 因此,课后活动要使导行生活化、社会化、网络化,营造学生活动的大环境,形成教育的强磁场,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大课堂,亲身实践,发展道德能力。 ①与学校活动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明白了一些道理,但如果不在实践活动中付诸实施,容易导致学生的知行不一。老师们应及时捕捉校内有利于学生实践的契机,将品德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学校德育活动、少先队教育活动相结合,更好地推动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如教学完《大师成才的故事》一课后,让学生搜集古今中外名人、伟人热爱学习,不断创新的故事,组织一次故事会。 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结合品德教学,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对形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家庭是孩子的一个活动生活场所,我们应该重视它,并积极利用它。要充分地动用家长的智慧、能力,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我们低年级的学生,他们要参与实践,要有人正确指导。而我们老师一个人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所以家长的配合必不可少。如《上超市》要求家长带孩子到附近的超市购物,并进行评比;《进厨房》要回家和妈妈一起洗菜,注意用餐前,用餐时和用餐后的文明礼仪等,都需要家长的配合。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有效地利用这一点,也正因为家长切身参与了这个过程,所以家长对我们的活动有了全面的客观的评价。 ③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因此,课后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如教学完《我们的社区》一课后,让学生结合本地区公用设施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开展小宣传和小建议活动,如回家向自己的父母和周边的人宣传,或写一封倡议书,或给当地干部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等。 (四)打破常规,突破传统——活动评价要新颖。 学习评价在当代学校教育中具有特定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它也制约着教学和教法。实施思想品德活动化教学,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评价,形成一种全新的思品活动化学习评价。 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评价首先体现在知情意行的结合,在认知方面的评价重在能更有效地、客观地对学生“再认、再现能力”进行评价。在行为能力评价上,重在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应用于道德行为之中的实际表现。思品教学的最终教学效果应该更多地通过学生的行为来反映。活动化的思品教学,更有利于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更能使学生展现出“真实”的自我,反映出其道德认识。 1.评价过程化 品德与生活课程强调对儿童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付出努力的程度,以及在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即使活动的最后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应该从儿童体验宝贵生活经验的角度加以珍视。如《我们的教室 我们的家》这篇课文中,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做值日。在教学的评价中,我们的评价点要放在从中学生学习探索的过程。如在学习扫地时,有的学生可能不是很容易学会,他就会问别人,请教别人,这就是很好的评价闪光点,表扬鼓励他能够有主动学习的能力,还有的学生自己完不成,需要小组合作配合完成,这也是非常好的评价契机,表扬他们的这种合作精神,给他们一颗合作星,学生的积极性大增。在这里,评价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努力的程度,并不是寻求一个标准答案,地扫得有多干净,玻璃擦得有多明亮,我觉得这并不是评价的重点。 2.评价多样化 多样化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儿童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可以家长评,还可以教师参评,并且淡化量化。如:进行《兴趣与坚持》这一话题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份记录表,要求同桌、小组长负责记录每位学生在校读书、写字的情况,同时请家长负责记载孩子在家里读书、写字或进行其它活动时的表现,并要求家长在记录表后面对孩子进行赞赏、表扬或希望、鼓励的评价,由孩子把记录表带到学校在课堂上和老师记载的情况一起进行交流,借此让孩子们明白无论什么时候都养成读书、写字的好习惯。 3.尺度弹性化 对学生进行评价,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儿童,应该关注每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如教学《让我自己来吧》时,我开展了“我是巧手好儿童”的评比,对以前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要求做到能生活自理;对能生活自理的,则要求他们在学习习惯方面进行加强;对特别能干的则能愿意并能够为父母做一些事。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只要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点滴的进步,我就予以肯定。这样的弹性评价,适应了丰富多彩的学生个体,热情地肯定了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营造了一种讲进步、讲成功的积极向上的氛围,肯定了不同学生在不同起点上的进步,避免了一刀切,追求学生个体的理性化、有坡度的可比性,建立个性化的良性学习循环,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获得成功。 【问题与思考】 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源于真实的生活,注重学生丰富的体验,充分调动一切参与者的积极性。这样我们的活动才能发挥它的独特魅力,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从而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本课题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施, 我认为在组织活动时,要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 一、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品德与生活》课活动教学创设了更开放的课堂,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增强。在寻求教学互动的时候,往往可能造成课堂无章的现象。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中显得“窘迫无奈”,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收获甚少。由于教师不能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多种变化;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的丰富,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因此对教学过程的调控显得尤为重要,特别在教学互动中。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宽厚的知识,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经验,掌握最新信息,以应付课堂上学生开放性的提问。由于互动是学习生命的自然流露,具有激情性、冲动性,教师应该及时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方向,及时对学生进行调控和有效的引导,让课堂充满智慧和情趣,避免失去控制,造成“课堂民主”的假象。这些无疑对我们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确、机智的处理动态生成与静态预设之间的关系,予以很好的把握,值得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注意与改进。 二、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实际。 我们的教材在内容上关注儿童的生活实际,设计上又注重以主体活动的方式呈现,为教学关注学生当前的生活提供了线索和空间,并为我们教师提供了较好的范例。我们教师就应该在这个范例的引导下,将教学的目光多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的调节教学内容,进而设计活动,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熟悉感和亲切感。学生才能有真话可说,有真情表露,教学活动才能更吸引学生。不至于出现活动中,学生只顾自己,难以组织的现象。 三、注意教学活动开展的连续性。 要使活动行之有效,教师也应注重课前、课中、课后活动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前面几点我们重点放在课中的活动上。其实课前、课后的活动同样重要。 课前活动是反馈学情的一个窗口,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要点,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课后活动是课程内容的延伸,也让道德规范回归于生活中,使道德规范焕发活力。因此,开展活动要注意活动的连续性,使学生将自己的道德体验进行深化,让学生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四、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新理念,而“以活动促发展”也是品德课堂活动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师要形成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教育伦理观,对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负起责任,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要注重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差异性和持续性。可是在品德课堂活动教学的开展中,无论是活动教学的设计,还是活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还是能感觉到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如为片面追求课堂气氛,教师将更多的发言机会给了成绩好、举手积极的学生,个别严重的甚至出现个别好学生“独霸”课堂的局面,多数学生沦为了看客、陪客,从而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人为制造了教学的不公平,这类现象的出现,对新课程下品德课堂活动教学的开展敲响了警钟,是广大任课教师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所以教师在平时活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多思考“如何在活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问题。也只有当教师正视了这一问题,活动教学才能得以健康发展,真正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 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参与,我会理解。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我们品德与生活课学习过程的实质──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领悟、表达的过程,也是儿童整体生命投入的过程。生活是教材,活动是生命,《品德与生活》中的活动都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综合、动态地对儿童及其活动进行支持、合作与引导;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化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当然,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各活动的连续性,在整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品德、塑造健康的人格,为儿童的发展和幸福生活服务。就让我们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与体验,力求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最终达到教会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韩震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 2.《创造性教育新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 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实施》 陈时见 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心有阳光就灿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 吴志贵 陈方梁 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3.6 5.《案例教学指南》郑金洲 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6.《活动教育的理论与方法》但武刚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品德 课堂 丰富 起来 因素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