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doc
《石家庄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家庄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据此可知北京人 A.会种植粮食作物 B.会制造工具 C.会使用火 D.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2.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选项中,作为研究我国农耕时代居民生活的最为可靠的史料是( ) A.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骨耜等材料 B.司马迁《史记》中有关黄帝的记载 C.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陶器的神话传说 D.北京人遗址的打制石器和动物化石 3.“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这段材料说明( ) A.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B.华夏族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 C.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的 D.炎帝黄帝只是传说中的人物 4.他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致力于疏通河道,得到民众爱戴。与“他”相关的史实还有 A.涿鹿之战 B.建立夏朝 C.迁都于殷 D.讨伐纣王 5.“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珍宝展”在全国很多地方举行巡展。其中有商代最大的青铜器(如下图),你知道它是在哪里出土的吗?( ) A.河南省 B.陕西省 C.山西省 D.河北省 6.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与齐、晋距离较近,而与周天子相距甚远 B.鲁国想与齐、晋联合共同攻打周天子 C.周天子势力与齐、晋势力差不多 D.周王室衰微 7.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四位同学所表演的历史情节正确的是 A.甲同学扮演秦穆公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受到惩罚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扮演秦国国君的丁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 8.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是( ) A.“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B.“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C.“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9.灭六国,统一天下,确立至高无上的皇帝制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成祖 10.一篇题为“中国足球不是民企沃土,多家俱乐部已揭竿而起”的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足球投资环境的问题。评论文章中引用的成语“揭竿而起”源自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加强思想控制 D.打击分裂势力 11.下图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单位∶万人),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以德化民,勤俭治国 B.罢兵归农,休养生息 C.颁推思令,削爵夺地 D.减轻刑罚,裁减官员 12.西汉初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面对这种状况,汉高祖采取了 ( ) A.休养生息政策 B.鼓励耕织政策 C.土地自由 D.重农抑商政策 13.184年,东汉末年爆发了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喊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这次农民起义的领袖是( ) A.陈胜 B.项羽 C.刘秀 D.张角 14.“对于曹操的统一战争,XX是个句号。从此之后,曹操退回北方,终止了南征的步伐。对于孙刘两家来说,X是个逗号。他们还要继续划分曹操退出后的半壁江山.对于社会进程来说,XX是个问号,社会还要经过怎样的道路才能走向统一。”上述材料中的XX指的是 A.垓下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5.这部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史学家班固评价这部著作.“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这部著作是. A.《论语》 B.《史记》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 16.“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曾经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逐渐在古代东西方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因为当时这条通道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所以被称为“丝绸之路”。……从此之后,中国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被源源不断地传到西域,而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宝石等和多姿多彩的音乐、舞蹈、绘画也在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下对材料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B.当时中原地区比西域在技术上更先进 C.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最远到达欧洲的大秦 D.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17.下列诗句能反映民族交融的古诗是( ) A.“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8.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下列成语,出自淝水之战的是 ①风声鹤唳 ②闻鸡起舞 ③纸上谈兵 ④草木皆兵 ⑤投鞭断流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⑤ 19.历史示意图有助于形成时空概念.在下面历史朝代更替示意图中,西晋应填在 A.A B.B C.C D.D 20.《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的是( ) A.主父偃 B.贾思勰 C.顾恺之 D.祖冲之 二、综合题 2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历史责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道德经》中有一句经典,“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材料二.韩非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惜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成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成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故曰“威不两错” 材料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摘自《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据材料一,概括老子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中的韩非是哪一思想学派的集大成者?“威不两错”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3)据材料三,指出战国时期思想领城“熠生辉”局面的名称。并结合相关史实,概述该局面怎样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22.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数十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形成了一整套中央管理体系。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管理地方的制度叫什么? 材料二 史书记栽: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还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2)针对材料二的情况,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三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勤于政事,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放救济粮,减少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他裁并郡县,精简官员。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号称“建武盛世”。 (3)材料三介绍了刘秀的哪些统治政策?刘秀创造的“建武盛世”的另外一个名号是什么?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nòu除草)……不待贾而足,亡(无)冻饿之人,亦亡(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史料解读) (1)上述材料主要围绕哪一历史主题展开的? (2)如果说材料一、三是对历史变化的描述,那么使用材料二的意图是什么? (问题思考) (3)据材料一,指出汉代江南地区社会概况。 (4)据材料二、三,指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5)据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发生了怎样的变 2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1)秦朝哪一制度,开创了此后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材料二.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甚至举兵叛乱。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针对西汉初“诸侯王”和“地方豪强地主”两股势力导致的社会秩序混乱现象,汉武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巩固大一统局面? 材料三.三国鼎立形势图 (3)材料三中,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根据《三国鼎立形势图》填写三国的名称。A. B. C.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B 解析.B 【详解】 依据题干的“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表明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故B正确;遗址没有发现北京人会种植庄稼、会使用火,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的遗迹,故ACD错误。综上故选B。 2.A 解析.A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生动地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A正确;黄帝、炎帝是传说中的人物,不能作为可靠的史料,BC排除;北京人时期还没有出现农耕生活,D排除;故选A。 3.C 解析.C 【详解】 依据题干“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意思是,中华民族的形成非一族所成,从古至今,远古时期的部落交错者,互相来往,排除各自之间关于习俗、语言、文化等等方面的差异,而是趋向于走向同一文化认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走向融合,形成了统一民族。我们后世人称呼为诸夏民族。由此可知,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成的。C正确;ABD与材料表述内容无关,排除;故选C。 4.B 解析.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禹治水,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最后治水成功,得到民众爱戴。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故B符合题意;涿鹿之战与禹无关,排除A;迁都于殷的是盘庚,排除C;讨伐纣王的是周武王,排除D。故选B。 5.A 解析.A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图示的文物是司母戊鼎,它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1939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因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亦有人释作“后母戊”,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D 解析.D 【详解】 由题干中的“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周王室衰微,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所以D项符合题意;题干不是说明距离问题,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未体现鲁国想与齐、晋联合共同攻打周天子,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未说明各方势力问题,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7.C 解析.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是由秦孝公主持的,变法规定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受到奖赏,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由此可知,C项正确,ABD错误。 8.C 解析.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孟子的主张。意思是砍木筏林都是要讲究时间和规律的,不能乱砍乱伐。就是生态环境有自己的循环规律,不能随便破坏。符合今天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故C符合题意;“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属于老子的道家学派提出朴素的辩证主张,排除A;“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是孔子儒家学派的主张,排除B;“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是兵家的主张,排除D。故选C项。 9.A 解析.A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秦国军队势如破竹,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朝统一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A正确;BCD不是统一六国的皇帝,排除;故选A。 10.B 解析.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阳城地方官派官差押送900多名壮丁去渔阳守边,官差选陈胜、吴广管理壮丁,走到大泽乡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律规定这些人得全部处死,陈胜、吴广迫不得已,只好举起竹杆当义旗,进行起义。“揭竿而起”的成语就源于陈胜、吴广起义,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揭竿而起”的含义,首先分析四个选项的内容,用排除法解答本题。 11.C 解析.C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西汉时期封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中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陆续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故C符合题意;以德化民,勤俭治国、罢兵归农,休养生息、减轻刑罚,裁减官员是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措施,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2.A 解析.A 【详解】 依据”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统治者采取的治国策略是休养生息。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如何恢复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A符合题意;BCD三项的政策不是西汉初年采取的政策,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D 解析.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在张角领导下,爆发了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喊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故D符合题意;陈胜、项羽均是秦末起义领袖,故AB不符合题意;刘秀建立东汉,C排除。故选择D。 14.C 解析.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孙刘联合起来抗曹。曹军的兵力有20余万,孙刘联军只有约5万人,两军在赤壁对峙。孙刘联军用火攻的方式打败曹军。曹操带着败兵北撤。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军划分了半壁江山,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正确;垓下之战是项羽与刘邦之间的战争,项羽兵败自刎,A排除;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实力大增,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B排除;淝水之战发生在东晋十六国时期,是前期与东晋之间的战争,与题干无关,D排除;故选C。 15.B 解析.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史学家班固写的《汉书•司马迁传》中,称赞《史记》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材料强调的是“实录”,这反映了司马迁史德高尚,公正记事。B项符合题意;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思想。A项不合题意;《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C项不合题意;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可知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宏伟目的,也表明了他进步的历史观。 16.C 解析.C 【详解】 依据材料中“汉武帝曾经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逐渐在古代东西方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表明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也表明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据材料“中国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被源源不断地传到西域”表明当时中原的科技水平比西域先进。而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丝绸之路的出发地和最远目的地,因此对材料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C,C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7.A 解析.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的含义是山鸡的声声鸣叫和着,家家的阵阵胡乐,好一派歌舞升平景象,体现了民族交融的融洽氛围,A符合题意;“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突出佛寺之多,讽刺了皇帝依赖佛教,B不符合题意;“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含义是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体现的是民族冲突,C不符合题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的是少数民族的生活,不能体现民族交融,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A 解析.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闻鸡起舞”是祖逖和刘琨的故事,纸上谈兵来源于长平之战,排除②③,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投鞭断流都符合淝水之战的内容,所以答案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限定词“淝水之战”,结合五个选项的内容解答问题,②闻鸡起舞和③纸上谈兵都与“淝水之战”无关,应该排除,由此可得出正确答案。 19.B 解析.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之一,统一了三国,B是西晋,B符合题意;魏蜀吴三国并立,A是魏国,故A排除;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故C符合题意;南朝与鲜卑族建立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北朝政权对峙,合称南北朝,D是南朝,故D排除。故选B。 20.B 解析.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他注意向有经验的农民学习,并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实践,写成《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要顺应天时地利。《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B正确;汉武帝采纳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A排除;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画家,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C排除;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D排除;故选B。 二、综合题 21.(1)主要观点.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背景.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局面.百家争鸣。举措.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 解析.(1)主要观点.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背景.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局面.百家争鸣。举措.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激烈辩驳,互相抨击,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促成了思想文化的空前繁荣。 【详解】 (1)观点.根据材料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无为而民自化”可概括其主要观点为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历史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在政治上,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 (2)学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政治主张.根据材料中的“成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成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3)名称.根据材料中的“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可知其名称为百家争鸣;举措.根据所学正所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旧的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说,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激烈辩驳,互相抨击,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百家争鸣促成了思想文化的空前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22.(1)郡县制 (2)政治上.实行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释放奴婢,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光武中兴”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 解析.(1)郡县制 (2)政治上.实行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释放奴婢,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光武中兴”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数十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在地方上吗,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36郡,郡的行政长官称为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 (2)依据材料二“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还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结合课本所学,刘邦建立西汉后,分封了一些诸侯王。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王的势力也膨胀起来,导致社会混乱。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在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侯国,这样,侯国的势力越来越小;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3)依据材料三“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勤于政事,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放救济粮,减少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他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由此可知刘秀采取的政策有.释放奴婢;减轻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由于刘秀采取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23.(1)江南地区的开发。 (2)意图.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 (3)社会概况.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发展落后,不够富裕。 (4)原因.为躲避北方战祸,大批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具,增加了那里 解析.(1)江南地区的开发。 (2)意图.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 (3)社会概况.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发展落后,不够富裕。 (4)原因.为躲避北方战祸,大批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具,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较好;南方社会秩序较为稳定。 (5)变化.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详解】 (1)依据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nòu除草)……亡(无)冻饿之人,亦亡(无)千金之家”可以看出,西汉时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据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大量迁往江南,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据材料三“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以看出,南朝时江南地区已变得富庶。因此上述材料主要围绕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历史主题展开的。 (2)仔细观察材料二图片可知,图示反映的是人口南迁。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北方战乱而迁往江南。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得江南地区变得富庶起来。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因此材料一、三是对历史变化的描述,使用材料二的意图是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nòu除草)……亡(无)冻饿之人,亦亡(无)千金之家”可知,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多少积蓄,也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因此汉代江南地区社会概况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发展落后,不够富裕。 (4)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南方战乱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加上自然条件较好,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南方社会秩序较为稳定,有利于发展。 (5)依据材料一、三可知,江南地区的经济在汉代十分落后,在南北朝时期开始得到开发,在宋代已经超过北方。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江南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共同开发了江南,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据材料二示意图可知,由于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成为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表明这一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到南宋时期完成。 24.(1) 郡县制。 (2)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 (3)蜀、魏、吴。 (4)统一。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在地方上,郡县制的 解析.(1) 郡县制。 (2)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 (3)蜀、魏、吴。 (4)统一。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在地方上,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这样削弱诸侯国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武帝时期建立了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以及“地方豪强地主”的监察。 (3)材料三是《三国鼎立形势图》。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因此《三国鼎立形势图》中的A处填蜀,B处填魏,C处填吴。 (4)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 史发展的主流。-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石家庄市 年级 上册 期末 历史 试卷 答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