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摭谈确定稿.doc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摭谈确定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摭谈确定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摭谈 湖北省谷城县盛康镇中心学校 鲍光成 战斗在语文教学第一线的很多教师普遍反映,新课标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可是现在的中学生越来越难教,上语文课更是难上加难。常常有一种怪现象:课堂上常常是教师自问自答,尤其年级越高学生配合的越差,教师感到落实新课标这一精神很困惑很无奈。给学生话语权可课堂上却很少有学生主动回答问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学生进入初中以后长大了虚荣心作怪不愿意回答问题呢,还是另有原因?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一番调查与思考,为什么名师的课堂上学生口若悬河呢?究其关键的原因是老师在提问时没有讲求提问的艺术与技巧,从而导致优秀的学生每节课都被点名起来回答问题,觉得没意思,而有些中等生想答可又怕答错,碍于面子观点不回答。由此可见,教师自问自答的现象不是学生的问题,而在于教师的提问技巧没引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所至。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语文教学实践也证明,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反馈信息、有的放矢的重要手段;提问是教师把握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提问要因人而异。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只轻轻点拨;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就要重重提醒;对学习优异的学生,提问要偏难一点;对学习差的学生,要容易一点,否则他们会丧失答问的信心。下面就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作法谈一下体会,以供同行参考。 提问在最佳时机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细心选择课堂提问的时机。峻青的散文《夏夜》,教师在讲到“海滨漫步”这一段时,可向学生发问道: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结尾处深有感触地说“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问题提出后,学生开始回顾全文内容,思考这个涉及全文中心思想的问题。接着教师因势利导地介绍作者的生平,让学生明白:原来作者是山东省人,对这里的山山水水有着深厚的情谊,作品写的是胶东半岛上的威海,当作者漫步威海海滨,看到海港美丽多姿,家乡变化翻天覆地的时候,一种强烈的热爱故乡的深情涌现于笔端。这样的时机提问,恰到好处地介绍作品的写作背景、作家的生平,不仅打破常规,而且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实践证明:提问时机过早,学生因对教材认识缺乏准备,只会使教师启而不发;时机过迟,问题已经解决,提问就成了马后炮,所以提问时机的把握是一个学问。 提问在重点内容处。所谓的关键内容,它是指对全篇课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或是学生不易理解的重要的疑点、难点等。这些关键内容,往往是阅读教材中能体现中心思想的点睛之笔,或是散文中的“题眼”,或诗歌中的“诗眼”。教师处理好了这些“眼”,再分析全文,它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就提出这样问题,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尾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阅读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通过研读,学生茅塞顿开,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使得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看来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提问在暗示主题处。在语文课文中,有许多句子的含义是很深的,常常隐含作者特定的写作意图,有许多句子很含蓄,往往表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乃至文章的主题。也有些句子,字面意思一目了然,然而细细品味,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还有些句子,看上去不难理解,但联系全文则有一语双关,深化主题之功效,值得品味。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的结尾处几句含义深刻就值得仔细品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教师通过学习提问,并引导启发学生理解其含义。作者用这几句话阐明了希望的有无取决于斗争实践这样一条真理。“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意思是说不能绝对说“有”,也不能绝对说“无”,要看是否去斗争、去争取。有了美好的希望,只是“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就等于是“无”——即“无所谓有”;有了美好的希望又积极去实践,努力争取,希望才有实现的可能——即“无所谓无”。作者又以“路是人走出来的”为喻,指出新的生活要靠革命的实践去创造。这几句话充分体现了作者打碎旧世界、建立新生活的无比坚定的信心和彻底革命的精神。引导学生理解了这几句话的深刻含义,实际上也就水到渠成理解了小说的中心思想——作者渴望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提问在精妙语句处。不少课文在内容上有些看起来似乎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其实这正是作者落墨的着力之处。在这些地方提问,往往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理解得更深,使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例如:在讲到《孔乙己》一文最后一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时,可抓住这句对课文起点睛作用的精妙句子,提出这样的问题:“大约”和“的确”两词是矛盾的,为什么鲁迅先生却又要把它们放在一句话中并列使用?它的用意是什么?这样的提问一下子挑起了矛盾,引起了学生的争论、深思和解答。通过研读学生终于明白:孔乙己是被社会遗忘的人,他的死是无人过问的,因此,鲁迅先生用了“大约的确死了”一句作为这个悲剧的结局。那么这样的并列使用是不是矛盾呢?这句话中的“大约”与“的确”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因为根据孔乙己当时的遭遇,无疑可以断定他是死了,但是,他的死活无人过问,因此又用了“大约”作不肯定的假设。这正是鲁迅用语的精妙、高人之处。 提问在比较对比中。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运用比较对比的提问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把握事物的特征,防止思维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性;有助于提高学生概括取舍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例如在教《与朱元思书》时,写了富春江的水急,还有山上的猿声。此时为了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我们应该把它与我们之前学的一篇课文《三峡》进行比较,问学生这两处的写景与抒情到底有何不同?学生对比就会明白;《与朱元思书》中的猿鸣是抒发了一种凄凉的情感,而《三峡》中的写景则是写出了一种欢快的气氛,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它以生命力。从而告诉学生景物描写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这对学生将是终身受益的。 提问在层层深入中。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切忌随便使用问问答答这种满堂问的方式,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为这种没有选择的满堂问和简单的问答式,不但不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反而会使学生的思维器官产生抑制作用。有了矛盾才有思维动力,教师在指出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后,就要顺着思路逐层深入地追问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随着这样的提问逐步趋向深化。追踪提问法,要求教师在讲课时,要指引学生对文章曲折回旋的妙处,寻根问底,要创设问题的情境,设置解疑的条件,引导学生去冥想、深思。例如教师教《荔枝蜜》时,可提出这样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作者对蜜蜂的感情有什么变化?开始时怎样,后来又怎样?发生思想感情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又是什么时候一样什么东西触及了作者感情的极大颤动?为什么作者会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这样记叙与文章的题目有什么关系?不难看出,这几个问题是一个比一个深入,一个比一个更接触到文章的内蕴,循着这样的提问,学生可以逐步深入到课文精妙之中去,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变为学习的主人。再如教读《变色龙》一文时,也可采用这种分层追踪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提出问题:在处理狗咬人这件事上可见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见风使舵”。最后,教者就因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提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对文章主题的挖掘在一系列问题深思中得以明晰。 综上所述,课堂上恰到好处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知识转化为语文素养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备课时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有思维价值,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湖北省谷城县盛康镇中心学校 姓 名:鲍光成 职 称:中学高级-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课堂 教学 提问 技巧 确定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