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doc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doc(2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双谊初中高效课堂导学案 NO. 主备人: 余丽 复备人: 肖安树 审核: 江霞 分管行政: 柏秀彬 六 阿长与《山海经》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 2、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她的怀念之情。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1、 全面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 2、 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难点】 对长妈妈欲扬先抑的写法。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山海经》和她又有什么故事呢? 2. 走近作者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3.相关资料 阿长,鲁迅称之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人,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直到临死。患有癫痫,1899年发病身故。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过她,这篇是专门用来回忆和纪念她的。 4、关于《山海经》 《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 【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填空。 课文选自 集《 》,作者鲁迅,原名 。他发表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 》。我们曾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 》。 2.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憎恶( ) 惧惮( ) 粗拙( ) 掷( ) 震悚( ) chuāng( )疤 孤shuāng( ) jié( )问 pī( ) 雳 3、明察秋毫(辨别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绰( ) 灸( ) 拙( ) 帖( ) 既( ) 悼( ) 炙( ) 绌( ) 贴( ) 即( ) 4、选词填空 我想我 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 不放炮, 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A.也 更 又 B.又 也 更 C.更 也 又 5.在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1)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 (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 (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 (询问、责问、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2)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 (张开、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 (摆成 、摊成 )一个“大”字, (挤、压)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 (烘、烤)得那么热。 【合作探究】 6.认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 7.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 8.、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 【精读精练】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9、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10、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11、“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12、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咔嚓——呼”,一声尖响,一阵冷风骤雨,沉闷拥挤的车厢里激起一片惊呼。原来,后车厢前排那块有裂纹的窗玻璃,在公共汽车急转弯中被震飞了小半块,幸好没伤人。 一阵忙乱之后,就听见乘客中有人说:“大清早就触霉头!”“现在乘车啊,真是……” 后门那位理着童花式短发的年轻女售票员红着脸,一声不吭的站起来,走到玻璃窗前。座位上一对盲人夫妇手握着手,默默坐着,雨水已打湿了他们的脸和前襟。姑娘的脸更红了,忙撑开手中的花折伞,堵住洞口。 车厢里一下子静了,大家的目光柔和下来。 “对不起,师傅们,这块玻璃应该换了。怪我们……”姑娘柔气轻声地刚说了一半,一阵狂风把她娇小的身子刮退半步,话也咽了进去。这时,一只大手抓住伞柄,助她往前一顶。只听“咝——”,伞面被尖利的玻璃撕开一道口子,伞骨也断了一根,但洞口又封住了。“唷——”在乘客的惋惜声中,姑娘却朝着身边这位四十多岁、面带歉意的大汉感激的笑了,笑得弯了眉毛。 “你去吧,我来!”大汉胸前红字告诉人们,他是一位钢铁工人。他的声音也像金属撞击一样铿锵有力。 姑娘又去忙着招呼售票,只是声音更甜更亮。 “玻璃窗修好了?”盲人夫妇问。 “雨停了。”大汉回答。 “那就好。”乘客们都善意的笑了,车厢里显得格外温暖。 公共汽车又驶过两站。大汉身边一位正在背外语的小伙子突然伸出手说:“你该下车了,交给我吧!”“你怎么知道?”“咱们都是老乘客了。”“那,哈哈……” 又过了两站,小伙子也要下车了,一位女同志想接过来,可是伞柄却被一个面皮白白的学生急忙抢了过去。周围的人又笑了。 一站又一站,一人又一人。伞柄被众人握得暖烘烘的。这暖意不断传给后来者,也传给了车厢里的每一个人。(选自小小说《伞》) 19.本文运用的叙述方法是(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20.本文以______为线索,记叙了在冷风骤雨的天气里,公共汽车车厢玻璃破了以后,售票员和乘客____ 的事。 21.“大汉”“面带歉意”的原因是 _____ ;姑娘却朝“大汉”“感激的笑了”的原因是 ______。 22.阅读文中画线部分,想一想:“大汉”为什么要“欺骗”盲人夫妇,乘客们为什么又“都善意的笑了?” 23.本文的情节,可以分为“震飞玻璃”→“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24.联系全文,可见文章结尾处的“暖意”指的是 ______。 【拓展提升】 25.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段不超过300字的小短文写下来。 【教(学)后记】 七 背影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文记叙事实,不加任何修饰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 3.体会本文表现的民族传统美德,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学习重点】 1、 理解“背影”在全文中的作用。 2、 感悟父亲的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思念之情。 【学习难点】作者抓住特定情境展开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独特的表现角度。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背影”上面能表现如山父爱,这是作者独出心裁之处,也是情之所至的神来之笔,只要你留心,父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感人至深、脍炙人口的传世经典。 2.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自称“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等,是其代表佳作,长期被选作大中学校的教材,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3.相关资料 1947年,朱自清自述:“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自主学习】 1.看拼音写汉字,给加点汉字注音。 狼jí________ chou__________躇蹒跚_________琐屑________颓唐_________ diàn_________记 2.根据意思写词语。 细小而繁多的事。 ( ) 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 )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 ) 3.“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一句中,“聪明”的意思是什么?你还能举出几个类似用法的词语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下面的句子,结合本文内容,在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如果说母爱是母亲手上“临行密密缝”的衣裳,那么父爱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5.仔细阅读全文,看看作者几次写到背影,想一想每次都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6.把题目“背影”改为“车站送别”、“买橘子”好不好?为什么? 7.文章2、3、4、5自然段是不是太罗嗦了?能不能把它们写简略些?为什么? 8.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说定”改为“说过”好不好? 9.文中父亲说的话不多且非常简洁,但每一句都包含了他对儿子的拳拳深情,请你任选一句作简单的分析。 10.“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攀”字用得好,你能体会出来吗?试着体会这一句中的其他动词。 11.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 12.“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心里真的轻松吗? 【精读精练】 <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2>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3>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4>我赶紧拭干了泪。<5>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6>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7>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8>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9>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10>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11>过了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12>我望着他走出去。<13>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14>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3. 文中写父亲背影的是哪句话?选出正确的一项( ) A. <1><3><6> B. <6><7><14> C. <1><3><14> D. <1><6><14> 14. 选出能表明上文所写事情内容的小标题,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 A. 父子情 B. 父亲的背影 C. 惜别 D. 买橘送别 15. 文中加点词语“蹒跚”和“努力”能否分别换成“慢慢”和“吃力”?为什么? 16.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都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爱,具体说说这两句话各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 第4句: 第8句: 17. 文段最后一句“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再”字用得好,为什么? 18. 我们常常为母亲深情细腻的爱而感动,但常常对父亲如山之爱体会不深。读了此文,请仿照下面例句的结构形式和内容,在横线上仿写句子,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 例句:父爱如虹,闪耀美丽的光辉;父爱如歌,唱出心中的真情;父爱如雨,滋润干涸的心灵。 我的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阅读】 重读《背影》 记得第一次读朱自清的《背影》是初中时代。还记得当时的语文老师,扶了扶镜架,对我们再三强调:“`蹒跚`二字是`父亲`为生活奔波忙碌大辈子的真实写照,具有深刻含义。”当时我并不是冷血,对此除了笨拙之感外,并没有应有的感动。兴许,年纪小,不懂吧。 高中时代,离家远了。每个星期日,父亲都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去镇上乘公车。路并不太远,却并不好走。隔着运河,也架了一座大桥。每次到了上桥的时候,父亲总是叫我坐好了。然后就猛踩几下,上去了。我坐在父亲背后的书包架上,有些不安,分明感到父亲在喘息,车子在晃动。有 好几次我都要求下来走,父亲总是说:“万一赶不上车子,又得等上半个钟头。”每次我都只能眼望父亲的背影,品味心中那分激动。 车站上的父亲,就如游子旁送别的慈母,唠叨着:“在学校里吃饱了,要穿暖了……”而我听着这几百年不变的台词,有些厌倦。 每次父亲都要等车开动之后才离去,而我也只偶尔见到他模糊的背影,更多的是他还未平复的喘息。 再次读《背影》是前几星期,偶然一次在借书时,翻到了那篇《背影》泛黄的书页,就如我的记忆那般陈旧,却又像我的感动那般真挚。普通的黑体楷书,一字字犹如刻在岩石上,不可磨灭,又如画在纸上,栩栩如生,那般真实,一字一字翻开了泛黄的扉页。“蹒跚的步履……”似乎又听到了父亲的喘息声,见到父亲猛踩几下,上去了。如今想起父亲的唠叨,真的字字真言,比徐志摩的诗更感人,比王菲的歌更动听。 父亲并没有为我翻过月台去买橘子,而父亲的背影也是时时出现,父亲的形象渐渐高大……… 23.这篇文章与《背影》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请分别写出一点。你可以从感情、结构、语言、细节等方面去体会比较,还可以从别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去说。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 24 .阅读下面一段话,再结合文段,请你说说你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据报载:有这样一位母亲,平时对儿子百依百顺,一天晚上儿子向她要几千元钱,母亲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儿子恼羞成怒向她连砍六刀后逃离现场。这位母亲忍着巨痛,追看她儿子逃离的背影喊:赶快穿上毛衣,小心着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读了本文和《背影》,一定触发你对父亲的感情吧,写写你父亲在某一特定场景中的外貌或一连串的动作,100字左右。 26.下列诗句哪一句可体现父母爱子之情?有些诗句是你没有学过的,你可以猜一猜。( ) ⑴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⑵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⑷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7.读完背影,做完以上题目,你一定想对父母说些什么,请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并把它说给父母听,爱要说出口。 【教(学)后记】 八 台阶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4.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学习重点】 1、 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 2、 体会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选材剪裁的写法。 【学习难点】“台阶”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台阶在本文中是屋主人地位的象征,人都有获得社会地位的需要,所以造一幢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是文中父亲最大的心愿。 2. 走近作者 李森祥(1956~?):浙江衢州人,作家,著有短篇小说《小学老师》、中篇小说《抒情年代》、长篇小说《传世之鼓》、剧本《天下粮仓》、《卧薪尝胆》等。 3.相关资料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作品中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自主学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凹凼(ào) 烦燥(zào) B.尴尬(ɡān ɡà)阴凉(yīn) C.卵石(luǎn) 揩一把(kǎi) D.砌缝(qì) 舀米(yǎo) 2.指出没有用比喻的句子( )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3.解释加点的词。 (1)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2)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3)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4.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2)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 (3)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4)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合作探究】 5、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6、“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哪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老是摇来晃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的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用心理描写? 7、第21段中父亲放鞭炮的神情有什么特别?为什么会“露出尴尬的笑”? 8、第26段中,新台阶砌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9、第29段中为什么说父亲“回来时,一幅若有所失的模样”? 10.怎样理解父亲的形象? 【精读精练】 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于是,父亲和我们就在新台阶上进进出出。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然而,父亲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其实,我也不想跳。我已经是大人了。 而父亲自己却熬不住,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 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但门槛是母亲的位置。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父亲说他的腰闪了,要母亲为他治治。母亲懂土方,用根针放火上烧一烧,在父亲闪腰的部位刺九个洞,每个洞都刺出鲜红的血,然后拿出舀米的竹筒,点个火在筒内过一下,啪一声拍在那九个血孔上。第二天早晨,母亲拔下了那个竹筒,于是,从父亲的腰里流出好大一摊污黑的血。 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11、父亲坐在新台阶上磕烟灰,为什么“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 12、 有人对坐在新台阶上的父亲问,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为什么父亲回答错了呢? 13、为什么“我和母亲都惊了惊”,却还要“尽力保持平静”? 14、 归纳这几段文字的思想内容。(20字以内) 【主题阅读】 一张车票 她带着母亲痛苦而又愧赧的心去看望在少年教管所劳动教养的儿子。 她径直走向入站口,默默地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目光蓦然触到入口处墙上量身高的标尺,心,顿时颤抖起来。那白色的标尺线,仿佛是_ 这时刚刚下车的人出站了。 “妈妈,刚才阿姨给我量身高时,我把腿弯着,没有过线。”一个稚嫩的童声。一个多么熟悉而又可怕的声音!她惶恐地抬起头,只见一个年轻的母亲,正抱起一个眉清目秀的小男孩吻起来:“真乖,好儿子,妈妈把省下的钱给你买好东西吃!” “不能走!”她显得十分激动,声音都嘶哑了。 “你凭什么不让我走?”年轻的母亲向她投以愠怒的目光质问道。 “凭一颗忏悔的母亲的心!”她眼角闪动着泪花,语言是那样地凝重。 她用颤抖的手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报纸,羞容满面地递给她说:“请你看看我这篇文章,不,尝尝这粒苦果吧!” “啊,……你的孩子就是这样……”年轻的母亲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语言也哽塞了。 “妈妈,我们快走呀!”小男孩摇着妈妈的腿嚷着。 “ ”年轻的母亲说道。 15.在第二段末尾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 A.一条闪光的皮鞭 B.一根粗大的绳索 C.一张巨大的罗网 D.一个醒目的感叹号 16.为什么“她”感到陌生的小男孩的声音“熟悉而又可怕”? 17.在最后一段的横线上,补上你认为最合理的人物语言。 18.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是( ) A.家长不能贪图小利,否则会犯大错误 B.家长不能溺爱孩子,否则会自尝苦果 C.家长应当教育孩子从小遵纪守法 D.家长应当在日常生活中为子女作出好的榜样 【教(学)后记】 九 老王 【学习目标】 1、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3、探究本文线索分明、顺序清晰的写法 4、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爱心、同情心。 【学习重点】 1、 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 2、 体会本文语言风趣、含蓄、简练的特点。 【学习难点】理解本文线索分明、条理清晰的写作方法。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老王》写于1984年。这篇文章通过记叙作者与车夫老王的交往,写出了老王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同时,作者提示我们: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他们的理由。 2. 走近作者 杨绛(1911- ),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生于7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沉定简洁是杨绛作品语言特色。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 3.相关资料 本文写于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在那荒唐动乱的年代,人性被抹杀殆尽,但老王和作者身上所发出的人性的光辉却给刚刚从动乱中挣扎出来的人们以希望和信心。 【自主学习】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愧怍( ) 攥( )着 滞( )笨 伛( )偻 骷髅( )( ) 眼翳(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荒pì( ) 取dì( ) huánɡ( )恐 tā( )败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 老实: (2)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老实: 4.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①在表达上的好处。 (1)①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 ②我谢了他的好香油和大鸡蛋 (2)①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②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 【合作探究】 5.“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镶嵌”一词表达了什么意义? 6.老王像僵尸的这段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 7.老王送我们香油和鸡蛋,我为什么“强笑”? 8.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 9.对揭示文章意旨的课文最后一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10.写人记叙文的构思中既要从众多事件中精选最能体现中心的材料,又要安排文章的谋篇布局,也即组材,那么本文段落安排有什么特色? 【精读精练】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 )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 )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1.填上文中空缺的两处词语 12.解释下列词语 (1)镶嵌: (2)滞笨: (3)愧怍: 13.为什么老王病危之际,还要给作者一家送香油和鸡蛋呢? 14.从上文哪段可以看出作者一家曾经给予老王帮助? 15.作者的善良是如何表现的? 16.“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 17.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教(学)后记】 十 信客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思想内容。 2、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3.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学习重点】 1、 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写法。 2、 学习信客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学习难点】品味本文质朴典雅、警辟畅达的语言,尤其是要准确理解文中比喻句的含义。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文中的信客是上个世纪初,将近一百年前的邮递员。信客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卑微低贱的职业,是又苦又累充满血泪艰辛的,可我们的主人公却咬着牙虽疲惫但坚定地走了下来,一路上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现在我们就来跟随余秋雨,走进信客的故事,去阅历他凄苦而美丽的人生。 2. 走近作者 余秋雨生于1946年,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 3.相关资料 本文语言质朴典雅又能让人浮想联翩,世情变幻、人生感慨都熔铸在单纯朴素的描述中。除此之外本文语言还具有警僻而畅达的特点。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唏嘘( )( ) 诘问( ) 伎俩( )( ) 嫉妒( ) huì( )气 噩耗( ) 猝然( ) bá( )涉 颠pèi( ) 2.下列每组词语都有错别字,指出后并加以改正。 A.克扣 接济 噩耗 低媚顺眼( ) B.唏嘘 希罕 呵斥 风尘苦旅( ) C.诘问 伎俩 颠沛 穷愁了倒( ) D.焦灼 吊唁 鸡零狗粹 长途跋涉( ) 3.请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闯码头: 吊唁: 穷愁潦倒: 4.请你谈谈对“信客”一词应当怎样理解。 【合作探究】 5.合作研讨:用一个字概述信客工作的特点,分析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你心中的信客是个什么样的人? 6、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7、作者重点写了信客哪些事迹?为什么? 8、作者为什么倾注那么大的热情,为信客树碑立传? 【精读精练】 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多数都不是来收发信、物的,只是来看个热闹,看看各家的出门人出息如何,带来了什么稀罕物品。农民的眼光里,有( ),有( );比较得多了,也有( ),有( )。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终于有妇女来给信客说悄悄话:“关照他,往后带东西几次并一次,不要鸡零狗碎的。”“你给他说说,那些货色不能在上海存存?我一个女人家,来强盗来贼怎么办……”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突然得了一场急病死了,这样的事在那样的年月经常发生。信客在都市同乡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就会匆匆赶去,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乡间报死讯的人都以倒夹黑伞为标记,乡人一看就知道,又有一个人客死他乡。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噩耗通报。可怜的家属会号啕大哭,会猝然昏厥,他都不能离开,帮着安慰张罗。更会有-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第二 单元 导学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