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权维续还是渐进平权——中国夫妻权力模式及影响机制变迁%281990—2010%29.pdf
《夫权维续还是渐进平权——中国夫妻权力模式及影响机制变迁%281990—2010%2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夫权维续还是渐进平权——中国夫妻权力模式及影响机制变迁%281990—2010%29.pdf(2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夫权维续还是渐进平权?中国夫妻权力模式及影响机制变迁()李颖晖 张伊雪 李翌萱 摘要:年间,中国夫妻权力模式呈现渐进、不平衡的现代化转向:夫权模式减弱,整体走向平权模式,但妻子对重大事务决策权的获取弱于、滞后于日常事务决策权。夫妻权力模式的影响机制反映出基于个体能力提升,权力资源交换得以实现的现代理性逻辑:妻子在教育和收入水平上不低于丈夫的情况,对家庭重大事务、日常事务决策的平权、妻权走向至关重要,尤其是妻子收入上的相对优势,对获取重大事务决策权的影响在 年间持续上升。但基于传统性别规范的不平等和阻力也同时存在:家庭共同体内部,妻子承担更多家务的合作性付出并不必然导向重大事务决策权的获取,仅日
2、渐有利于其获取相对边缘的日常事务决策权。性别平等意识对夫妻平权和妻权走向的正向影响也有随时间减弱的趋势。关键词:夫妻权力 相对资源 性别意识 家务分工 时代变迁一、引言夫妻权力模式是两性关系在家庭场域中的重要体现。谁在家庭事务决策方面更具话语权,也即决策模式是夫权、平权还是妻权,既反映了微观家庭角色分工和夫妻家庭地位,也折射出宏观社会性别平等状况和现代化水平。因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大数据时代西北地区社会治理中的刑事法治”课题阶段性成果。李颖晖,女,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讲师,西安交通大学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校外研究员();张伊雪,女,西安交通大
3、学人文社科学院社会系博士生();李翌萱,女,西北大学哲学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讲师()。而,相关探讨长期以来是婚姻家庭研究的核心内容且争鸣不断。西方理论界的研究关切始于传统夫权到现代平权的现实转向,以现代个体理性视角下的资源交换论和传统父权主义视角下的文化规范论为代表,存在着多元研究路径之争。中国的相关研究也呈现资源决定、文化规范或集体合作逻辑下的多重理论解读和基于性别视角、城乡视角等的多维现实考察。理论研究的争论同家庭问题本身的繁杂多面有关,“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同时也是社会变迁或社会转型过程中特有的复杂变动状况的现实反映。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西方社会追求两性平等地位的女性运动的发展大大推动
4、了家庭关系的现代化转向,家庭领域女性权力地位的变迁同女性运动的兴衰共振。而始于 世纪 年代末、盛于 年代的中国社会转型更是带来了社会经济政治的全方位变革。在这一进程中,夫妻权力关系转变的促进因素、阻碍因素共存,相互博弈。一方面,年代以来,中国女性日渐获得了更为平等的教育机会和工作机会,女性的社会参与程度逐步提高,其社会性别意识日渐增强(刘爱玉、佟新、付伟,;沈崇麟、杨善华,),从而为中国夫妻权力模式的现代化转向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另一方面,男性作为既得利益者的角色仍有维续,男女两性关系的对立、矛盾仍在多方面存在。有研究发现,近几年,家庭劳务分配上,“男主外、女主内”的固有分工并未随着女性自身经济
5、地位的改善发生大的变化(刘爱玉、佟新、付伟,;郑丹丹,),女性独立自主的性别意识也出现回潮现象(刘爱玉,;许琪,;杨菊华、李红娟、朱格,)。这意味着,女性家庭权力的获得过程并非简单地遵循着现代化的线性变化逻辑,夫妻权力分配模式在不同时间维度上的变化路径和机制更迭有待学术界的进一步关切。但遗憾的是,目前有关中国夫妻权力模式的系统历时研究却相对匮乏,多是基于某一年份的单一观察。尽管不同时点当时的状况在这些研究中已有考察,但家庭夫妻权力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纵向变迁全貌并未得以连续、系统地呈现。事实上,家庭场域中的两性关系发展嵌入于 年间的改革深化过程中,经历着变革历程中各种力量的形塑与重构。那么,在此
6、期间,中国家庭夫妻权力模式整体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大跨步式地由传统夫权模式向现代化平权模式转变还是渐进式的推进?同时,转型是传统力量、现代化力量的交织碰撞,哪些力量在其中推动或阻碍其发展变迁,又呈现怎样的此消彼长?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尝试以传统 现代转向为视角,将夫妻权力模式的考察放置在社会变迁的大环境中,基于资源交换、文化规范、集体合作三大理 中国研究 第 期论分析逻辑,考察 年这 年间中国夫妻权力模式的变化及机制变迁。这种长时段分析将有利于在发展变化中更为系统地评估中国家庭权力结构及其影响机制的变与不变,从而更客观、审慎、全面地衡量和评价夫妻双方家庭权力地位的发展趋势与平等化程度,为构
7、建均衡、和谐的家庭关系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二、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一)资源决定与文化规范:西方理论的现代化逻辑与传统约束逻辑之争 资源决定论及其现代理性夫妻权力模式研究开端于布拉德和沃尔夫 年合著的丈夫与妻子:动态的婚姻生活一书。该书提出了夫妻权力的概念,并构建了最广为应用的资源决定论以解释夫妻权力模式的形成。该理论认为,夫妻双方的权力地位取决于二者的相对资源状况,具有更丰富的教育、职业、收入等地位性资源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能够获取更多的家庭事务决策权力,强调婚姻内部存在着社会交换,即,资源地位可以交换权力地位,资源地位的不平衡影响权力地位的分化(,)。基于这一理论,后续研究发现,女性教育、收入
8、等状况的提升改善,的确有助于其家庭决策权的获取,进而会推动夫妻权力向平权甚至是妻权模式过渡(,;,;,;,)。该理论的提出、发展及实证探索一定意义上是对西方家庭关系现代化这一现实转向的理论回应:世纪 年代正是西方女权主义的兴盛时期,女性走出家庭,进入劳动力市场的现象普遍而广泛,这带来女性文化、经济等资源的增强(吴帆,),家庭外部的地位改善开始转化为家庭生活内部新地位与话语权的寻求。从这一层面上看,资源决定论对夫妻权力模式如何形成的解释本质上遵循着现代化理论的逻辑:现代化进程强调个体力量发展与个人自致性地位,具体到两性关系与女性地位变迁,女性自我的觉醒和相对资源的改夫权维续还是渐进平权?善使得实
9、践层面家庭权力地位的交换成为可能(古德,)。在此之后,资源决定论不断发展。比如,赫尔将婚姻内资源状况考察拓展到婚姻外资源,提出了夫妻权力交换论,认为丈夫或妻子越可能得到婚姻以外的满足(如社会参与、社会地位),便对婚姻关系的依赖越低,便越可能获取更大的婚姻内权力(,)。并且,也有研究进一步扩大了资源交换的范围,将情感资源、家庭贡献等也视为同教育、职业、收入一样的可交换资源(,;,;,;,),但这些发展本质上都与资源交换理论一脉相承,看到了个体基于自身资源占有进行地位交换的现代个体理性。文化规范论与传统约束逻辑当然,也有理论指出上述现代化线性思路对夫妻权力模式的预估过于乐观,继而提出了基于传统文化
10、规范的批判。批评者认为,夫妻权力模式的现代化转向会受到以父权制为代表的传统、非理性因素的制约(,;,)。他们承认资源决定理论的合理性,但也认识到文化领域相对于经济、社会的变迁滞后以及不同社会文化脉络的潜在差异:文化堕距会使得父权主义、男权思想等成为相对稳定的阻力,且不同文化脉络中,权威认同、性别规范等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也会挑战资源决定论的普遍适用性(,;,;,)。因此,在文化规范论者看来,夫妻权力模式的平权过程可能会遭遇文化传统的对抗和约束,其发展有赖于文化规范的更新。不过,尽管资源决定论、文化规范论争鸣不断,西方社会的夫妻权力模式整体上趋于现代化的平权转向是学者们的共识(刘启明,)。(二)中
11、国夫妻权力模式分析的主流考察:相对资源、性别意识与家务分工国内有关夫妻权力模式的研究兴起于 世纪八九十年代,着重对夫妻权力分配现状予以概括并提出相应的解释机制。从理论发展来看,相关分析主要吸收、借鉴了现代化视角下的资源交换论和文化规范视角对传统性别意识等因素的重视,但也有本土化思考,在现代转向与传统维持之间提出了基于家务分工的集体合作逻辑。中国研究 第 期其一,沿着资源决定理论的交换逻辑,大量学者考察了相对资源的作用。研究发现,同西方家庭关系现代化转向一致,无论是更高的绝对教育、收入水平,还是相对更高的教育、收入地位,都有助于提升个体的家庭决策权力地位。尤其是后者,极大地利于女性家庭权力地位的
12、改善(吴帆,;李静雅,;李建新、郭牧琦,)。其二,学者们也注意到了性别平等意识等文化规范因素的作用。不少研究认为,女性资源地位改善对其家庭权力地位的提升仍然受到传统的父权制和性别分工规范的阻碍,性别角色认知越传统、性别平等意识越薄弱,女性的家庭权力地位就越低(郑丹丹、杨善华,;徐安琪、刘汶蓉,);反之,则有助于其争取更多的决策权力。更进一步,中国学者也基于丰富的社会现实,对资源交换逻辑和规范约束逻辑进行作用效力异质性的检验,考察了相关理论在阶层、性别、城乡等方面的差异化表现(王金玲,;李建新、郭牧琦,)。除此之外,家务分工对夫妻权力模式的影响也引发了学者们的争论。一种观点是,对“男主外、女主内
13、”这一性别分工的认同或实践会降低女性的劳动力市场参与和收入获取,也会固化性别不平等观念(刘爱玉、佟新,;卿石松,;於嘉,),因而女性较男性承担更多的家务不利于女性家庭权力的争取,继而有碍家庭平权。不过,左际平、边燕杰等人(,;)认为,家务承担被过于悲观地看待了,夫妻权力模式的形成其实存在集体合作的逻辑。在他们看来,中国的家族主义极强,家庭常常被视为成员共同体。在这种情况下,家庭的资源、地位和劳务分配具有强烈的集体主义倾向: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合作社而不是竞争场,成员会为了家庭利益最大化进行分工合作(费孝通,;弗里曼等,;阎云翔,)。因此,在中国,谁在家劳动,遵循着共同协商的逻辑而非完全的对抗性博弈
14、。换句话说,“男主外、女主内”并不是完全的被动压迫,不少从业妻子多做家务并不完全由于她们缺乏与丈夫“谈判”的经济基础或受男权思想的压抑,而是家庭集体策略的一种(左际平,;杨菊华,):女性的付出保证男性经济生产,以此获得最优的家庭经济、社会收益,个人也在整体优化中获得福利提升;同时,女性承担起家庭责任,也是对家庭幸福的重要贡献,会得到相应的权力让渡,权责一致,因而也会有利于女性权力的获取(,;)。基于这一逻辑,妻子承担更多家务的传统分工会相应增加女性获取家庭权力的可能性。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观点本质也是一种资源交换理性,只不过不同于通过夫权维续还是渐进平权?经济、教育资源实现一方对一方的超越和压制
15、而获得权力,家务分配不是竞争型交换,而是合作型交换,责权可以对等。当然,也有学者在上述三大线路之外提出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持家能力、亲属支持网络等,但其测量有效性和使用广泛性有限,不再逐一介绍(沈崇麟,;徐安琪,;)。(三)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夫妻权力模式的再思考:历时考察的引入 历时研究的相对缺位及待回应问题西方研究的视角之争为夫妻权力模式研究提供了基础性的理论分析框架,国内研究则进一步扬弃发展,对中国夫妻权力模式的现代转向问题予以积极回应,进而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更直接的实证经验。不过,不难看出,前述研究整体上倾向于现状分析而非发展过程的呈现:学者们多是基于各自所掌握的某一年份数据,从各自的理
16、论兴趣出发,探讨夫妻权力的整体现状或性别、城乡等局部差异,而在长时段内基于统一理论框架进行系列分析的纵向考察则相对匮乏。这种不一致的数据使用和不统一的理论视角使得现有研究仍有可拓展之处。现实层面,既有研究虽知当时现状,却不知现状的发展过程由来。理论层面,研究结论间的横向对话和解释因素自身的纵向对比缺乏平台,留下了一些待回应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就夫妻权力模式的发展走向而言,学者们大体发现当前中国社会夫妻权力存在平权趋向,但该过程的实现是一步到位并延续至今还是在夫权维续中逐步转向?()夫妻权力模式的影响机制方面,相对资源是影响夫妻权力模式的核心因素,但其自身的影响效力随社会现代化转型是递增、波动
17、还是递减?性别意识现代化对夫妻权力走向平权的正面作用又怎样随社会发展而变动?传统的家务分工模式究竟是平权阻力还是能够带来责权对等?不同时期是否遵循不同的作用逻辑?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捕捉不同时段的相应状况,在社会发展变化的长时段里基于统一的分析框架进行探讨。转型期夫妻权力模式影响因素的历时变动本文的基本立场是: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中国社会夫妻权力模式的形成与变迁嵌入于中国社会转型这一现代化过程中。当持续性的社会转型成为中国 中国研究 第 期社会发展的主基调,婚姻家庭现实也必然是复杂的、变动的,在关注夫妻权力模式转向的社会结构差异,如城乡差异、阶层差异的同时,同样应重视时间维度方面的纵向考察。尤
18、其是 年间的 年,是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 年,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变革下,夫妻相对资源状况、性别意识平等化程度、家务分工状况这些影响夫妻权力分配的底层因素也可能出现系列变革。这意味着女性地位的起伏变动深受时代的影响,需要动态关注。在夫妻教育、收入的相对地位变动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女性受教育程度显著提升。年,女性受教育年限较男性偏低。时至 年,全国在校的普通本专科学生之中,女性则首度超过男性,占比 且持续上升。相应的,女性的劳动力市场参与也得到了提升,但其对女性经济地位的影响相对复杂。一方面,就劳动参与而言,年间女性的劳动参与大大增加,截至 年,近 的中国女性拥有有偿工作,远高
19、于 的世界平均水平,女性自身绝对收入显著提升。但另一方面,女性对男性的经济依赖状况在近 年却并未改善(刘爱玉,)。同时,性别意识的现代化也并非线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以男性为中心的家族文化以及由此延伸而来的男尊女卑等性别观念受到了挑战,女性对自身角色和个体能力的认可均有所伸张,呈现出向平等化、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刘爱玉、佟新,),但也有学者发现,性别观念的变化并非随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同步发展,近年来女性对传统性别角色和性别不平等观念的认同甚至有所回归(许琪,;贾云竹、马冬玲,;徐安琪,)。家务劳动分配的变动状况整体上则相对稳定。有研究显示,年女性从事家务劳动的绝对时间相对于 年明显减少,由
20、分钟降低到 分钟,表现出具有现代化走向的一面,但同、年一样,女性平均家务劳动时间大体都是男性的 倍(刘爱玉、佟新、付伟,),“女主内”的格局依然维持。研究内容与基本思路综上可见,在 年间的宏观社会变革中,男女相对资源地位、性夫权维续还是渐进平权?人民网,教育部:高校女生人数连续四年超过男生,月 日,参见:,获取日期:年 月 日。,:,参见:,获取日期:年 月 日。别平等意识、家务分工这些夫妻权力模式的微观影响因素自身也表现出同渐进转型一样的复杂变化,体现着传统力量、现代化力量的交织碰撞。那么,这些底层因素的变动怎样共同形塑或重构中国夫妻权力模式,中国夫妻权力模式 年间的变动态势又究竟如何?借鉴
21、既有研究理论和分析框架,本文重点引入时间维度,纵向考察夫妻权力模式及其影响机制在时代脉络中的变迁。具体将完成以下两方面的实证分析和结果讨论:()基于家庭重要事务决策权和日常事务决定的权力结构划分,考察夫妻双方决策权力分配在 年间的变化状况。也即,家庭重要事务和日常事务决策方面,夫权、平权、妻权模式的分布是否存在变化?两大不同权力维度各自的变化趋势同步抑或有差?学者们认为,拥有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权更能代表对家庭资源的控制和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陶春芳、蒋永萍,),因而两大权力维度的区分与对比分析更有利于洞察夫妻权力模式的实际状况;()考察夫妻权力模式影响机制在 年间的变化。也即,就家庭重要事务决策权
22、和日常事务决策权而言,各自有哪些因素的作用在加强,又有哪些在消减,抑或持续不变?二者是否呈现共同的机制变化趋势抑或有着不同走向?对相对资源、性别意识、劳务分工的考察分别对应资源交换、文化规范、集体合作逻辑的检验,有利于呈现中国家庭夫妻权力模式形成中不同理论逻辑和现实因素的交织变化。三、数据与变量(一)数据来源本研究所用数据为 年、年、年第一、二、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该数据来自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分别在 年、年、年组织的全国规模调查,旨在动态反映 年以来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状况、取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是分析影响妇女地位变化的因素和机制,探究社会结构变迁与妇女地位变迁的关系的历时性
23、权威数据。以年龄在 岁至 岁之间的已婚男女两性为分析对象,三期数据可供分析的样本分别为 、个,剔除在夫妻权力、教育、收入、家务分工、性别意识 中国研究 第 期等核心及相关变量上的“不适用”“不回答”或缺失个案,三期分析数据最终计入模型的有效样本分别为 、个。(二)变量描述 因变量本研究关注婚姻家庭中的夫妻权力模式。关于其测量,有使用“谁拥有家庭实权”或“谁当家”这一主观概括性指标的,也有选择一些具体的决策项目,如家庭重大事务、子女事务决定权、家庭日常经济支配和劳动分工决定权等作为测量的主要指标(徐安琪,)。本文采用决策项目的测量。使用概括性的单一指标虽简洁概括,但不利于进一步区分权力的结构,比
24、如,是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权还是日常事务决策权。实际上,不同权力维度的理论意义大不相同,多数学者认为拥有更多家庭重大事务决定权意味着对家庭资源的控制和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陶春芳、蒋永萍,)。同时,基于过于概括性的单一指标进行测量,不同被访者理解更容易出现偏差。因此,基于三年数据共有的题目,本文在家庭重大事务决定权与家庭日常事务决定权两大维度上分别区分出夫权、平权、妻权模式。测量夫妻权力的题目在 年的第一期数据中为“您家下列事务是由谁来决定 参与的?”,在 年第二期数据与 年第三期数据中为“在下列家庭事务的决定上,你们夫妻通常以谁的意见为主?”。题目表述略有差异,但实质都是在询问家庭事务决策权的分配
25、状况。在量表选项上,我们选择了三期共有的六个家庭事务决定权分配指标来分别测量重大事务决策权和日常事务决策权。根据陶春芳、李静雅等人的理论界定,同时结合因子分析结果,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权包括决定从事何种生产、买房 盖房、购买高档商品 大型器具、投资 贷款四项指标,剩余两项指标,决定家庭日常开支 经济分配、孩子的升学 择业两项则归类为家庭日常事务决策权(李静雅,;陶春芳,)。以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权为例,我们比较答案为丈夫为主或妻子为主的指标个数,四项指标中,当丈夫为主的指标个数多于妻子为主,即为夫权模式,反之为妻权模式,当二者个数相当,则视为夫妻共同决定的平权模式,从而生成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权的夫权维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夫权 还是 渐进 平权 中国 夫妻 权力 模式 影响 机制 变迁 281990 2010 29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