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教案.doc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教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古诗两首》、《学与问》、《大自然的文字》、《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学与做(3)。还有一个习作和一个练习。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学习如何养成好的习惯。 课时分配: 古诗两首 2课时 学与问 2课时 大自然的文字 1课时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1课时 学与做(3) 1课时 习作7 2课时 练习7 3课时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苏教版第十一册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是写由读书而生发的感想,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观书有感》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诗中不仅写了池塘的美丽景色,还通过看到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池塘,池塘中的水才会如此清澈这一现象,联想到了“人的心智,也是由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这一深刻的道理。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1、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想象《观书有感》描绘的景象。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教学构想: 这两首都是哲理诗。 可以采用“三读”的方法。三读,即“会读”、“读懂”、“读通”。1、会读。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诗文,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读懂。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感知诗意,然后小组交流,提出不懂的问题,统一在班级里交流。3、读通。细细品味古诗,能读懂没一个词,每一句话。然后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为读通全文做好一切准备。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生学习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在课外又学会背诵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 刚才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呀?陆游一生渴望的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始终没有实现。他只有用他的诗歌来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忧虑。他一生辛勤创作,一共留下了九千多首诗。在我国历代诗人中,他的创作是最丰富的。 公元1210年,这位八十六岁的爱国诗人病重。临终的时候,他还念念不忘恢复中原。他把儿孙们叫到床边,念了他最后一首感人肺腑的《示儿》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 1.简介陆游。 2.解题,释题。 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 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 3.初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字。 (2)学生读生字,认读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生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 4.理解前两行诗句。 (1)读第一行诗,疏通字词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学问:读书学习。无遗力:不遗余力。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 (2)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 始:才 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3)朗读前两行诗句,把第一、第二行的意思连起来理解。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做学问要不遗余力地下苦功夫。 5.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1)读第三、四行诗,理解“终”、“绝知”、“躬行”的意思。 终:到底、毕竟。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 (2)说说第三、四两行诗的意思。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3)体味第三、四句的含意。 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 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6.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1)听老师范读。 (2)自由练读。 (3)指名读后评价,再练读。(教师点拨学生在朗读中细心体会知与行的关系) (4)齐读。 (5)指导背诵。 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2.课外查找并自学一两首没有学过的陆游写的古诗。 板书设计: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想象《观书有感》描绘的景象。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二、学习《观书有感》 1.按自学提纲自学古诗。 出示自学提纲: a.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b.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c.记下不懂的问题。 2.交流自学情况。 (1)配乐范读。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而准确理解一些词语。鉴:镜子。徘徊: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诗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闪耀浮动。渠:它,指方塘。如许:如此。 理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 边读边理解边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看图,听录音,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2)学生自由练读。(读中领悟: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些清澈那样,人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变得更加聪明) (3)指名读后练习背诵。 (4)积累忆诵:劝学的词语或名言其他古诗句 三、学习本课生字。 1.记忆字形,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聿”“鉴”“徘徊”这几个字的。你认为哪个容易写错,给大家提示一下。 2.练习正确书写。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由学生推荐课外自学的古诗。 3.收集的成语、名言、古诗。准备张贴向全班同学推荐古诗。 板书设计: 观书有感 (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池水清澈 读书 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 不断地读书使人__________ 课后反思: 学与问 教材分析: 《学与问》一课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紧紧抓住“勤学好问”这一点进行叙述。先写“问”的重要性,再举例子来证实;接着写向谁“问”;然后写“问”与“思”要结合;最后有理有据的提出观点: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任。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教学构想: 这篇课文层次清楚,中心鲜明,是篇很好的范文。所以,在上课伊始,我就请学生划出每段的段落大意,然后指导总结。 教学准备: 学生查阅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生学习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23 学与问 3.课前质疑归纳: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重点指导 笔画易错写“瞬” 形近字易混“辅” 容易读错字音“沈 钥 缤” 2.学生写字展示评议。 3.听写本课含有生字的词语,鼓励学生自纠后面批。 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继续完成习字册。 2.回家作业:自由读课文后完成同步探究1234题。 3.朗读课文若干遍。 板书设计: 学与问 勤学 学与问结合 养成习惯 好问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学生学习过程: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理解“不懈追求”。 (3)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沈括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业设计: 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简要地写下来。 板书设计: 学与问 勤学 学与问结合 养成习惯 好问 课后反思: 大自然的文字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目标: 理解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构想: 课文的思路清晰流畅,语言通俗浅显,借助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自然的文字,将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化、大众化,适合学生阅读。 教学准备: 学生查阅有关的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生学习过程: 一、自学课文: 1.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完成语文书上的描红。 2.再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3.想想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尝试文后的思考题说一说。 4.质疑问难,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年级第二期时学过一篇专门介绍大自然有关现象的课文,大家回忆一下,课题是什么?主要内容是写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主要内容是介绍与农业有关的物候现象。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呢? (简要回答)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或“草木荣枯,候鸟去来”。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与此文类似的课文,叫《大自然的文字》。(板书)我们从小认识汉字,认识了汉字,它可以帮助我们阅读,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写作,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等等,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作用可真不少。你们知道吗,大自然丰富多彩,大自然奥秘无穷,在自然界里还有另外一套文字,认识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破译自然现象,领略自然界的无穷奥秘。 作者简介:伊林(1895—1953),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十万个为什么》《人怎样变成巨人》等。 二、导读新课 1.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过渡段。 2.文章层次如何划分?全文24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叙述认识书面文字的好处,全文的引子。 第二部分(2-24段):介绍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说明认识它们的作用,认识它们的方法,介绍它们的成因。 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2-4段):承上启下,总说大自然的文字。 第二层(5-21段):具体介绍大自然文字的特点,成因,认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作用。 第三层(22-24段):总说认识大自然文字的方法。 3.学生再读课文,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①打比方;②举例子;③作诠释;④分类别。 4.品读课文语言特点。 (1)学法介绍。 说明文是向读者介绍知识的,因而说明文的语言务必准确。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平实,也可以生动。学习说明文,有必要对文章的语言进行品味。《大自然的文字》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为什么会这么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呢?我们可以从词语运用、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去体会,去理解。 (2)教师示范。 ①由于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而文章的语言很生动。如: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总共有成千上万个字母。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母。你脚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母。 ②由于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因而文章的语言很活泼。如:只有那声音还从远方传来,好像在说:“再见!再见!明年春天见!” ③由于插入了一些描写,因而文章的语言很形象。如:它们像一个人字形那样飞着,排成整齐的队形朝着阳光照耀的森林飞行。但是很快,又分辨不出一只只的鸟来了,又像是个蜘蛛网了。 ④由于使用了大量的口语,因而文章的语言很通俗。如: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读完最厚的书,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 (3)学法实践。 学生读课文,继续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词语运用等方面品味语言,然后先小组后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 ①“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句中的“文字”和“最厚的书”应该怎样理解才最准确?“好东西”在语意和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文字”在本文这个地方不仅是指书面上的文字,它还暗含“大自然的文字”;同样“最厚的书”不只指用纸印刷的书,它还暗指玄妙无比、变化无穷的大自然的这部大书、活书。“好东西”形象地写出了“文字”这种特殊物体是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一种最好的、最常用的工具。这样写,使文字的“工具作用”表现得更生动、形象。 ②在介绍星星这种文字时,作者这样写道:你知道,在水面上船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此句说明了什么问题? 本句意在说明光认识书面文字还不行,在这种没有书面文字指示的情况下,人们要正常工作、生活,就必须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读好大自然这部书。作者用浅显、通俗的事例委婉地说明了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重要性。 ③“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大门口了,而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热天已经过去”。这句说明了什么?用了怎样的方法说明?有什么好处? 本句说明了这些候鸟的来去,就是大自然中的文字,这些“文字”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作者用拟人的方法来说明,使说明对象更生动、更形象,巧妙地说明了这些文字起了帮助人们“识时”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使之与科学性有机地融合。 ④第14段中有这样一句:“从远方传来奇怪的不安的声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应着”。这声音是什么声音?成群的鸟的叫声。 三、课堂小结 本文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 认识这些文字有什么好处? 怎样去认识这些文字? 以上是本文学完后必须了解的内容,学了本文和《大自然的语言》以后,同学们应该多观察、多请教走进大自然,不仅仅只领略其风光,更要积累这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长大了去多多研究大自然,破译大自然的玄妙,从而让它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说明文中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描写等表达方式,可以使被说明的事物变复杂为简单,变深奥为浅显,降低说明难度;可以形象地展示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我们在说明文的写作中可以作这方面的尝试。 作业设计: 既然大自然的文字是如此生动有趣,认识它们又有如此重要意义,那怎样认识它们?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文字 北极星 砧状云 石灰石 花岗石 课后反思: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读报常识和读报方法的课文。主要介绍了读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读报,希望人们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从日常的生活现象入手,提出并回答两个问题——“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和“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呢?”,介绍了读报的重要性。第四至第五自然段写怎样读报,读报既要讲方法又要讲文明。第六、七自然段说明勤读报、会读报的好习惯使人受益,应该从小养成。 教学目标: 知道读报的好处以及如何读报。懂得为什么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及怎样才能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教学构想: 本文内容浅显,可由学生自由完成学习。 教学准备: 学生查阅有关的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了解全文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1.了解结构。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2.大家交流读报的好处以及收益。 3.理解: (1)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2)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2.篇末点题。 3.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 四、学生交流平时读报的一些经验。 作业设计: 养成每天读报纸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读报的重要--几乎与吃饭一样必不可少 如何读报--先浏览,再细读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受益终身 课后反思: 习作7 教学内容 阅读写故事,或写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教学目标 能借助丰富合理的想象将语文书里的一个故事有顺序地记叙完整,要能写出具体完整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搜集和整合资料的过程,打开思维,拓展思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把故事完整有顺序地记叙下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学生喜欢的课文,学生谈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故事,练习写作。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真的熟悉手中的语文书吗?翻开印刷精美的语文书,除了看到一篇篇富有教益的课文,你有没有发现藏在语文书中的故事呢?它们有的藏在课文中,如发生在《负荆请罪》之前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个故事?有的藏在成语中,如“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典故,还有的是一些课文的背景故事,如读《半截蜡烛》了解二次世界大战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之前的故事……要想找到它们,你就得多读书,再去查阅资料,相信你能从语文书中找到不少故事。你可以写写找到的故事,作为对语文书的资料补充,也可以写写你读了故事之后受到的启示,还可以写写你在找故事时发生的故事…… 请各位同学拿出准备好的语文书,准备谈自己最喜欢的故事。 2.师生交流,整体了解学生喜欢的课文。 二、明确写作要求 1.出示要求:写出语文书的一个故事 (1)写一个语文书里的故事。 (2)把故事写完整。 (3)要有顺序地写。 (4)要有合理的想象。 (5)不允许抄袭。 (6)也可以写一写你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2.学生谈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故事。 3.重点介绍一篇故事: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仅剩兵卒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4.谈这篇文章的改写方法。 三、确定故事,撰写草稿。 1.每个学生确定自己要写的故事。 2.谈构思和提纲。 3.撰写草稿,老师指导。 四、研究草稿。 1.研究草稿中出现的问题,现场指导。 2.学生修改。 3、誊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誊写作文。通过评议作文,让学生再次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学生学习过程 一、学生誊写作文。 二、组织学生评议作文。 1、教师出示几篇作文。 2、让各个小组讨论这几篇作文优缺点。 3、学生交流,再次明确本次习作要求,知道一篇好的作文应达到什么样的要求。 4、学生在小组内互评作文。 三、誊写作文。 课后反思 练习7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的内容共有五项,分别是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感悟、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感悟及口语交际是本次训练的重点。 教学目标: 语文与生活,关于读书。诵读与积累,古今贤文。(读书篇)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推荐一本书。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教学构想: 可由学生自由完成学习。 教学准备: 学生查阅有关的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一、二、三部分 学生学习过程: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题。 2.你能体会出老师这么讲的意思吗?(读书贵疑,在读书的过程中提出疑问,并努力解决疑问,就能够获得真知。) 3.刘读老师的话,深入理解老师话中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题。 2.书怎么可以煮呢?你对“煮书”是怎么理解的? 3.是不是所有的书都要“煮”?你觉得哪些书要“煮”,哪些书不要“煮”? 4.你觉得该怎么“煮书”呢?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他针对读书中可能存在的误区,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读书方法,让我们来读一读,看看从中你有什么收获? 2.自由读四则名言,交流从中的收获。(一、二两则讲的是要博览群书,“采得百花成蜜后”,不能局限过分单一的读书种类和内容;三四两则 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练习7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诵读与积累,提高阅读量,激发学生多渠道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阅读经验,陶冶学生的情操。写好钢笔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诵读与积累 1、审题。 2、自读《今古贤文》,弄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3、交流对《今古贤文》的理解。 4、练习诵读,准备表演。 5、配乐表演。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这句话出自《学与问》,让我们一起认真读这两句话,进一步了解其中的含义。 3、指导书写。 (1)观察作品,整体感知,从大小、布局、形状上去观察、揣摩 (2)练习,书写时注意用笔的轻重,讲求提、按、顿、挫。 (3)反馈。 4、小结。 作业设计 1、读背诵读部分内容。 2、练习写好钢笔字。 板书设计: 练习7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推荐一本书。学写毛笔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口语交际:推荐一本书。 1、激趣: 有人说:读书的孩子最美,是啊,在巍峨的书山之中,知识的山峦会将我们引向高峰,书能让我们成熟,让我们走向希望,走向成功。今天就让我们向别人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 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推荐一本书,说清楚自己推荐的书名和原因,重点是把自己推荐的理由讲得有条有理。 3、指导: 可以从一个方面说,如秘书读书后的启发;也可以是多个角度,如书的装帧、作者、内容等。 4、练习: 自由交谈,发表意见,听众可以提问,推荐者回答。 5、小结。 二、学写毛笔字。 1、审题。 2、观察范字:坐和器两个字中,坐字整体取斜势,中竖要正而挺,两个横画一长一短,短横略向上翘,长横略向下弧,两个人字呈左低右高之势;器字的四个口略有参差,中宫收紧,犬字撇捺宜收缩。 3、练习。 4、反馈。 作业设计: 1、整理口语交际内容。 2、练习写毛笔字。 板书设计: 练习7 课后反思: 学与做(3) 教材分析: 通过阅读报纸,筛选新闻和归类剪贴,锻炼学生浏览、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进一步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及时了解天下大事,提高文化修养。 教学重难点: 促进学生读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天下大事;学做剪报,将报纸进行二次利用,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 教学构想: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 教学准备: 学生查阅有关的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1、明代文人顾宪成的一副对联是这样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古人尚且如此关心国家大事,作为21世纪的主任怎么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呢?报纸是传播时事和知识的重要载体,经常读报剪报,就能及时了解天下大事,提高文化素养,锻炼浏览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2、板书:读报和剪报(语文综合性学习) 二、小组交流 1、平时你最喜欢读什么报纸?通常有几个版面?各版面是怎样分工的?你平常喜欢读哪几个栏目的文章?(取出报纸在小组内交流,并推荐一名同学准备班级中交流) 2、集体交流。 三、做一做 1、我们的班级黑板报上将开辟“一句话新闻”专栏,专栏编辑将由大家轮流担任。轮到的同学要认真翻阅几种当天的报纸,从中筛选出最重要的国内、国际新闻,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整理出几条“一句话新闻”,还可以把学校最近发生的大事写上去。究竟怎样编写呢,我们一起来实践一下。 2、教师出示当天的几种报纸:同学们,一般国内外重大新闻都出现在头版头条,用鲜明的字体引起读者的注意,我们在读时应特别关注。你们看,今天有什么重要的国内国外大事呢?交流。 3、国内国外大事清楚了,还要用一句话把精华提炼出来,因此要特别关注新闻中的几个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集体练习,将选出的新闻整理提炼成“一句话”。 4、小结:这个实践活动能让我们更加关注国际社会和国内社会的大事,用敏锐的眼光发现学校学校生活中发生的要闻,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参与,认真对待,我们还将评选最佳编辑。 四、考考你 1、在报纸中常常会出现些新词儿,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出示词语:炒股资讯打非曝光脱贫倒计时多媒体含金量地球村一头雾水白色污染豆腐渣工程 2、交流词语的理解,师讲述学生都不理解的词。 3、这些词在报纸上常见,其余见得多了,它们的意思猜也猜得出来。齐读这些词。 五、学做剪报 1、大多数人报纸看了就随手丢掉,或当废纸卖掉,许多有用的资料就这样白白丢弃了,多可惜!如果能将报上的有用资料分门别类剪贴成册,就能化废为宝,对报纸进行二次利用,该多有意义啊! 2、我们可以将写完的硬壳本作为剪报本,将剪报本分为好几块,将你从报纸上剪下的内容分门别类地贴在相应位置,有时间还可以用水彩制为剪报加上花边,配上插图。这项活动我们将持续一个月,一个月会进行一次成果展示会,看谁的剪贴本最吸引人。 六、成果展示 1、召开班队会,评选观摩。可邀请任课教师做评委,设“持之以恒奖”、“最佳创意奖”、“装帧精美奖”“内容丰富奖”等奖项。 2、展示步骤: (1)实物展示与自我介绍相结合:上台向大家介绍自己剪贴本的优势,可从装帧、内容、特色等方面来说。 (2)读者推荐:向大家推荐同学制作的优秀剪贴本,以读后感的角度来说。 (3)评选优胜奖。 (4)小结:这是多么有意义的活动啊,希望大家能坚持下去,珍惜和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 作业设计: 完成剪报 板书设计: 读报和剪报(语文综合性活动)-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上学 第七 单元 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