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doc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全).doc(1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资料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五种要素,由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五要素 ①学生—— 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背景) 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1.桑代克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俄国乌申斯基1867-1869年出版的《人是教育的对象》这本著作被认为“奠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3.俄国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1877年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4.我国廖世承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含义):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二、我国心理学家把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1、目的更明确 2、持久性明显发展 3、精确性提高 4、概括性更强 (二)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2、理解记忆成主要的识记方法。 3、抽象记忆占优势。 (三)情感发展特点: 1、初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 (1)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 (2)自相矛盾的情感 (3)少年的热情与冲动 (4)选择性友谊的建立 (5)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2、高中生: (1)个性化的情感 (2)浪漫主义的热情 第二节: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1、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皮亚杰认为,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主要手段。客体永恒性是后来认识的基础。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出现“守恒”的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 3、影响发展的因素:4个: (1)成熟 (2)练习和经验 (3)社会性经验 (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论述) 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从思维方面讲,只有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才与成人一样。从言语方面来说,只有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才逐渐像成人一样去使用语言。因此,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形成儿童智力的与道德的推理能力。问题就在于发现最合适的方法和环境去帮助儿童构成他自己的力量。误区:逼迫、用成人语言。克服的唯一办法就是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充分认识儿童与成人所具有的质的差异,使教育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1)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优势和劣势。 (2)儿童的智力发展不仅是渐进的,而是遵循一定顺序,每个阶段之间是不可逾越、不可颠倒的,前一阶段总是后一阶段发展的条件。但是我们不能消极地等到儿童智力达到一定水平再进行教育,而总要先行一步,以加快儿童智力的发展。 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简答) 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他主张教学应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促进发展。 第三节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一、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 1、学习信任的阶段(从出生到18个月左右) 2、成为自主者的阶段(2-3岁) 3、发展主动性的阶段(4―5岁) 4、变得勤奋的阶段(6-11岁):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5、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12-18):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人格发展的任务是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 6、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19-24岁):主要矛盾是亲密对孤独,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7、显示充沛感的阶段(25-65岁):主要矛盾是充沛感对颓废感,任务是获得充沛感,避免停滞感。 8、达到完善的阶段(65岁以后): 主要矛盾是完善对绝望。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 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 1、在我国,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2、智力测验: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量表是1905年的比内-西孟量表(法国),后来,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推孟修订,1916年发表斯坦福-比内量表现在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心理测验量表。 智商(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X100 1936年,美国的韦克斯勒编制了“离差智商”的概念,平均数100,标准差为15 IQ=100+15(个体测验分数-同年龄组的平均分)/同年龄组的标准差 3、群体差异:主要是性别差异 二、智商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 相关系数在小学(0.6-0.7)中学(0.5-0.6)大学(0.4-0.5)。 三、学习风格差异与因材施教: 1.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探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贯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 2.学习风格的认知要素,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型和反思型、整体性和系列性。 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美国赫尔曼·威特金。把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称场依存性,把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者称为“场独立性”。一般说来,场依存性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而场独立性者更擅长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 反思型与冲动型:(杰罗姆·卡根) 整体性和系列性:英国(戈登·帕斯克)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学习概述 一、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二、为何说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简答) 1. 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 2. 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 3. 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三、学习的分类: (一)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言语信息, 2、智慧技能, 3、认知策略, 4、态度, 5、运动技能。 (二)奥苏贝尔的分类: 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分类: 一个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三)我国心理学家的分类: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第二节 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联结说: (桑代克)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写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桑代克三条主要学习定律:准备律(实际体现了动机原则)、练习律、效果律(最重要的学习规律)。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说: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 2、刺激泛化与分化: 如曾被大狗咬,也怕小狗,叫刺激泛化。 如让狗区分圆和椭圆光圈,叫刺激分化。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1、强化: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和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 2、强化的程式:指强化的时间和频率安排。分连续式和间隔式。 3、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都属于负强化。 4、消退 5、惩罚: 程序教学:这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器。是一种个别化的学习方式。它适合那些能力高且个性独立的学生。它基本上是一种自学程序,缺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四个过程:注意、保持、复制、动机 第三节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一、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3、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选择) (1)动机原则:三种最基本内在动机:好奇内驱力(求知欲)、胜任内驱力(成功的欲望)、互惠内驱力(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 (2)结构原则 (3)程序原则 (4)强化原则。 二、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 (一)有意义学习的含义与条件(简答) 1、含义: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这既是有意义学习的定义,也是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标准。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二)意义的同化:三种同化模式 1、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 派生类属:长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而正方形是长方形一个特殊形式,相关类属:杠杆—滑轮。 2、上位学习:例如学生在熟悉了“胡萝卜、菠菜等这类下位概念后,再学习“蔬菜”这一上位概念。 3、组合学习:如质量和能量、需求与价格、借水流的知识来理解电流。 (三)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 (1)逐渐分化原则 (2)整合协调原则 (3)先行组织者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 (四)发现学习优于接受学习(辨析、简答) 发现学习只是比接受学习多了前面一个阶段—发现,其他没有任何不同。奥苏贝尔强调:研究者必须消除对接受学习的误解。他认为:接受学习未必就是机械的,它可以而且也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 第四章 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 概述 1、(知识)属于人们的认知经验,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对客观现实认识的结果,它反映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 2、知识种类的划分 (1)根据知识的概括水平:具体知识(日期、地点、事件、人物)和抽象知识(抽象的概念、命题) (2)根据知识的功能:陈述性知识(描述性知识,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静态性质)和程序性知识(操作性知识,关于如何去做的知识,动态性质) 3、知识的(表征存储)是指个体知识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储在头脑中的。 4、不同表征方式的分类(重点) A 陈述知识的表征形式:命题网络 B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产生式系统 C 成块知识的组织:图式 D 认知结构 5、知识学习的种类: (1)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2)根据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归属学习(上位学习和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举例:上位学习:学习了铜铁导电再学习金属导电 下位学习:学习了蔬菜再学习白菜、萝卜 并列结合学习:质量与能量、供求与价格、热与体积等 6.知识学习的过程为(理解)(巩固)(应用)。 第二节 知识的理解 1、知识的理解是通过对教材的(直观)和(概括化)实现的。 2、知识理解的标志: A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B 能根据理解知道如何完成所需要的动作(能正确的执行动作) 3、美国加州大学的(维特罗克)对理解的生成过程作了深入分析和解释。 4、概念学习有两种主要方式:(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5、如何进行概念教学(论述)P129 1.概念分析 2.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 3.正例与反例的辨别 4、变式 5、比较 第三节 知识的巩固 1、记忆是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 识记 )、(保持 )、( 再认 )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 2、知识巩固的途径: A 提高识记的目的性、自觉性 B 指导学生采用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识记效果 C 合理地组织复习 (1)复习要及时 (2)复习要合理 (3)复习活动既要避免无限过度,又要坚持适当超额。超额学习程度150%时效果最佳。 第四节 知识的应用 1、知识应用的过程: A 审题 B 有关知识的重现 C 课题的类化 2、影响知识重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A 旧知识的干扰 B 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完备程度 C 学生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3、根据同化理论,知识的再现即新的意义从同化它的原有观念中分离出来。当被同化的知识的可分离性强度低于某一关键水平时,它就不能回忆或再认出来,这个关键水平叫(可利用性阈限) 4、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P145 A 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水平。 B 智力活动水平 C 课题性质 第五章 技能的形成 第一节 概述 1、(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操作技能的特点: A 客观性 B 外显性 C 展开性 3、心智技能的特点:(重点) A 对象具有观念性 B 执行具有内潜性 C 结构具有简缩性 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1、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2、(练习)是各种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3、学习者练习曲线的共同点表现在:(重点) A 开始进步快 B 中间有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 C 后期进步较慢 D 总趋势是进步的 4、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A 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B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C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内部反馈、外部反馈 D 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1、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 2、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A 活动的定向阶段 B 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C 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D 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E 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3、安德森的心智形成三阶段: A 认知阶段 B 联结阶段 C 自动化阶段 4、我国的心智技能形成理论三阶段:(重点) A 原型定向 B 原型操作 C 原型内化 5、教师如何完成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任务 A 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动作要素、执行顺序,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 B 要使学生了解个各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自觉性 C 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D 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第六章 态度与品德的养成 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2、态度的成分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其核心成分是(情感成分)。 3、(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4、品德的特征: A 形成的后天性 B 内容的社会性 C 表现的行为性 D 结构的稳定性 E 抉择的自觉性 5、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成分。 6、(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7、(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第二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皮亚杰对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道德情感)与(道德判断)两个方面,他采用(对偶故事法)进行儿童道德发展研究。 2、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依据儿童(公正观念)的发展水平,可把这一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A 前道德阶段(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 B 他律道德阶段(2—8岁)这一阶段的儿童主要表现为服从成人为主要特征的他律道德,又称“服从的阶段”。又可分为两个亚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其特点是单向、不可逆的自我中心主义,单向理解规则。 2)权威阶段(5—8岁)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服从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 C 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道德判断有了自律萌芽,公正感以“平等”观念为主要特征。“你要我遵守,你也必须遵守”。 D 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这一时期真正达到自律阶段。以形式上的公正向实质性的公正观发展。 3、柯尔伯格对品德研究法是(两难)法。 4、柯尔伯格关于道德判断的三个水平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5、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简答) A 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2)自我意识增强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B 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1、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2、(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3、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 A 家庭教养方式 B 社会风气 C 同伴群体 4、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A 认知失调 B 态度定势 C 道德认知 5、(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第四节 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A有效地说服 B树立良好的榜样 C利用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E给与恰当的奖励和惩罚 第七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第一节 问题解决的性质与过程 1、(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分为两类:有结构的问题、无结构的问题 如要在城市中新开通一条公交线路,应如何设计,这属于无结构问题。 3、(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4、有结构和无结构的问题解决特点上一样,解决过程不同。(注意辨析) 5、问题解决的几个基本特点: A 目的性 B 认知性 C 序列性 6、有结构的问题的解决过程:两个环节(理解问题)和(搜寻解法) 1)建立问题表征 2)搜寻解法 3)解法的执行与评价 第二节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 A 问题的特征 B 已有的知识经验 C 定势与功能固着 2、如何在教学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A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B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C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D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 第三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 1、(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2、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A 流畅性(在问题上单位时间内的观念数量) B 变通性(对同一问题所作不同类型答案越多,变通性越强) C 独创性(独具慧心,意见越新奇独特,独创性越高) 2、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A 环境 1)家庭环境 2)学校教育环境 B 智力(注意智力高低与创造性高低的关系,多选) C 个性(影响创造性的个性因素有哪些) 1)具有幽默感 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 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能接受违反“常识”的假设和观念) 4)喜欢幻想 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6)具有独立性 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论述) A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B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C 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发散思维训练 2)推测与假设训练 3)自我设计训练 4)头脑风暴训练 第八章 学习动机 第一节 概述 1、(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压力)三种动力因素的相互作用。 2、在有意义的学习中,拉力因素和压力因素必须通过(推力因素)而起作用。 3、学习动机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 4、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动机水平的高低有关,但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并不完成成正比。(判断说明) 5、一般来说,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高)点,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低)点。 6、学习动机的分类: A 内部学习和外部学习 B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C 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 7、内部学习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任务或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外部学习动机是指指向学习结果的学习动机,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 8、(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10、(认知内驱力),即一种学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倾向。(属内部动机) 11、(自我提高自驱力),是个全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属外部动机) 12、(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了为保持家长和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属外部动机)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1、(斯金纳)用强化说来解释动机的引起。 2、美国人(马斯洛)通过对各种人物的观察和对一些人物传记的考察,提出了需要层次说。 3、需要层次说的内容: 生长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审美需要、认识和理解需要 缺失需要:尊重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 4、动机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就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5、美国(韦纳)认为,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归因时常会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种主要原因,学生的归因过程主要是按照(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来进行。 6、(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最早由(班杜拉)提出来的。 7、自我效能感对行为活动的作用: A 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 B 影响对活动的坚持性 C 影响人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D 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8、(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通过练习和使用某种力量克服障碍,完成某种任务的愿望或倾向。 9、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10、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约为(50%)的任务。 第三节 学习需要的形成与培养 1、学习需要的形成因素: A 家庭、学校和社会 B 学生的个性特点 2、学习需要的培养: A 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B 注意教学的新颖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C 加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 D 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四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论述) 1、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 A 竞赛要慎用少用 B 竞赛要注意方式 2、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 运用奖惩应注意的问题(注意小简答题) 1)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奖惩观 2)奖励与惩罚一定要公平、适当 3)奖惩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性别差异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A 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及时。 B 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具体 4、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 第九章 学习策略 第一节 概述 1、(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学习策略: 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管理策略 第二节 认知策略 1、(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 2、识记中的复述策略有哪些: A 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B 排除相互干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C 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 D 多种感官参与 E 反复新闻记者与尝试背诵相结合 F 过度学习(150%) 3、保持过程中的复述策略 A 及时复习 B 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 C 复习形式多样化 D 画线 4、(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分为: A 记忆术 B 做笔记 C 提问 D 生成性学习 E 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5、记忆术分为以下几种: A 位置记忆法 B 缩简和编歌诀 C 谐音联想法 D 关键词法 E 视觉想象 F 语义联想 6、(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包括以下几种策略: A 列提纲 B 利用图示(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 C 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 第三节 元认知策略 1、(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关于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2、(元认知知识)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元认知知识包括(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对任务的认识)(对有关学习策略及使用方面的认识) 3、元认知策略的种类: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熟悉各自的概念) 第四节 资源管理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的种类:(熟悉各自的注意事项) A 学习时间管理策略 B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C 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策略 D 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第五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 1、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 A 主体性原则 B 内化性原则 C 特定性原则 D 生成性原则 E 自我监控原则 F 个人自我效能感原则 第十章 学习迁移 第一节 概述 1、(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学习迁移的种类 A 正迁移和负迁移 B 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C 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D 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3、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学习数学有利于学习物理,钢笔字写得好有利于写好毛笔字。 4、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如:掌握了汉语语法,影响英语语法的正常掌握。 5、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如:化学中的锂、钠、钾等金属元素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处于同一抽象或概括层次,它们学习之间的影响即水平迁移。 6、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如:上位学习和下位学习。 7、一般迁移也称普通迁移,如: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审题的方法也将影响到化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审题活动。 8、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如:学完单词“eye “后,再学习“eyeball”时,即可以产生特殊迁移。 9、同化性迁移,如: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 10、顺应性迁移,如:我们头脑中的一些日常概念,不能解释所遇到的事物时,就要建立一个概括性更高的概念来标志某一现象或事物,新概念的建立过程即一种顺应过程。 11、重组性迁移,如:将已掌握的字母重新组合成单词,不同成分的动作被结合成连续的整体动作。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1、形式训练说是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的一种迁移理论,也称“官能说”。 2、相同要素说是由(桑代克)和(伍德沃斯)共同提出的。 3、概括说由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 4、认知观的代表人物是(奥苏贝尔)。 5、奥苏贝尔的认知观是一种重视认知结构的迁移问题理论,他的基本观点有: A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 B 认知结构变量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 6、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三个变量是: A 可利用性 B 可辨别性及稳定性 C 清晰性 第三节 学习迁移与教学 1、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A 相似性 B 原有认知结构 C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定势)是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3、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习迁移:(论述) A 精选教材 B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C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D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第十一章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积极发展的心里状态。 2、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生物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病菌、病毒感染、脑外伤或化学物质中毒 社会环境因素: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 个体心理因素:心理冲突、特殊的人格特征 3、保持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 A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B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 C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D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 E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 F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焦虑是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四种神经症的共同特征 5、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6、(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7、抑郁症的表现: A 情绪消极、悲伤,失去满足感和生活乐趣 B 消极的认识倾向 C 动机缺失,缺少热情 D 易疲劳、失眠,食欲不振 8、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日本森田疗法 9、(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 10、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怖症、社交恐怖症 11、(系统脱敏法)是治疗恐怖症的常用方法,由(沃尔朴)于1958年首创。 12、(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 13、睡眠障碍可采用(肌肉松驰法)来治疗。 14、全身松驰法由(雅各布松)首创,具体做法是“紧张—坚持—放松”的练习。 第十二章 教师心理 1、在教师的人格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 A 热心和同情心 B 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2、教师的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3、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A 课时计划 B 课堂教学过程 C 课后教学评价 4、教师的成长历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 关注生存 B 关注情境 C 关注学生(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5、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A 观摩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B 微格教学 C 进行专门训练 D 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资格证 考试 教育 心理学 复习资料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