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全册带教学反思.doc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全册带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全册带教学反思.doc(9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教学课题 可爱的校园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开展数数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通过数数来认识数。 3. 初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认真倾听他人看法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够分类数数 教学难点 小组合作学习的培养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二、探索新知,认识加法 (三)自主发现 四)实践活动 (五)归纳总结 生:(异口同声地)想。 (学生互相说) 生1:我看到图中有小松鼠、蝴蝶。 生2:我看到有小熊、小鸟、大象、小兔、树、花、蘑菇,还有字。 生:能。 (学生前后4人为一组认真地去数,他们有的先数小熊的个数,也有的先数小兔子,还有的先数小鸟的只数,当数的结果不一样时,又重新去数,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生:我数出来有5个字、9只小鸟、2只小兔、4只松鼠、6只小熊、3个蘑菇、8棵树、7朵花、1头大象、10只蝴蝶。 生1:我给它们从小到大排,1,2,3,4,5,6,7,8,9,10。 生2:我还可以按从大到小排队,10,9,8,7,6,5,4,3,2,1。 生3:我给它们排成两队,单数一队,双数一队。 1,3,5,7,9, 2,4,6,8,10。 (学生边说边挪动图片。 生:能。 生1:教室里有6盏灯、2个电扇。 生2:4扇窗户、1块黑板、2个板擦。 生3:同学们带来8辆玩具车。 生4:有5个变形金刚、3个布娃娃。 生5:我铅笔盒里有10枝铅笔。 (学生们数出操场上有10棵树、2个篮球架、1个沙坑、1根旗杆、4个单杠、3个双杠……) 生1:我看到了小动物上学的情境,数了它们的个数,还给它们排了队。 生2:我知道了教室里的东西可以用10以内的数表示。 生3:我数了操场上有10棵树。 生4:我知道了同学们带的玩具个数也可以数出来。 生:(齐声答)好!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校开学了。在一个大森林里,有一些小动物非常羡慕你们,它们也建了一所动物小学,今天也开学了。你们想不想看看它们上学的情境呀? 师:好,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教科书第2~3页插图 师:请你们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能看到什么呀?说给你旁边的同学听一听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来说) (教师边听边贴出对应的图片) 师:在这些美丽的图画里面,还有好多数学知识呢,你们能数一数吗? 师:分小组数一数,看看哪组数得又快又全。 师: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你数数的结果。 (教师边听边写在对应图下面。) 师:这些事物可以用10以内的数表示出来,你们看它们有顺序吗?能不能给它们排排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真棒!咱们来读一读不同的排列结果。 (大家一起读) 1.师:刚才我们看到动物学校中有这么多能用10以内数表示的事物,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呢? 师:谁能试着说一说。 2.师:你们想不想到操场上去数数哪些事物可以用10以内的数表示呢? (教师带领学生分小组到操场上去数)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高兴吗?你们学会了什么? 师:那你们说,在我们的家中有没有可以用10以内的数表示的事物呢?请你们回家去数一数,并且按一定的顺序排排队,明天来告诉其他小朋友好不好?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引出本课课题让学生初步体会小组合作 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引出面对1到10这些数字的学习。 通过身边的一些事物,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发现生活中的数 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能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给父母以及同学听。 作业设计: 在我们的家中有很多可以用10以内的数表示的事物请你们回家去数一数,并且按一定的顺序排排队。 板书设计: 可爱的校园 挂图 5个字、9只小鸟、2只小兔、4只松鼠、6只小熊、3个蘑菇、8棵树、7朵花、1头大象、10只蝴蝶 反思:这节课是学生进入小学校门后的第一节数学课,学生对1至10各数在学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都能主动的进行观察,探索,也能够和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流。 教学课题 快乐的家园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中开展数数活动,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一个个体,也可以表示一个群体。 2.用迁移的方法,认识2.3.4.表示的意义。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说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2.3.4.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1.2.3.4表示的群体意义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二、探索新知,认识加法 (三)活动:小小足球场 四)实践活动 (五)归纳总结 生:(异口同声地)想。 生独立观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学生互相说) 生:我看到图中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座高山、一株小草。。。。。。 生:他们都是1 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自由说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发现你们最乖了,所有上过我们班课的老师都在表扬你们,老师决定介绍一位小朋友给你们认识,瞧!他来了,他叫小蛋(出示教材p4)今天,小蛋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到他家去玩,你们想去吗?那好我们就来帮小蛋解决问题吧? 师:我们先去看看小蛋的家,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都有多少?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刚才我们看到图上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座高山、一株小草。。。。。。这些人或物的数量都是几? 师:我们就可以用“1”这个数来表示。(板书1) 现在请你们看看自己的身体和周围,有哪些事物能用“1”表示呢?(让学生自由说,教师同时举起实物或做手势。)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都说得很好(抓住现场:举起一本书,说这是1本书,再拿来1本书,合起来就是2本书,可以用“2”来表示),谁来说2还能表示什么呢? 那3能表示什么呢?4能表示什么呢?(同桌互相说)昨天我们认识了1~10这几个数,请你选1个数和小组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1.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去足球场看看(出示:小小足球场)。足球场上正在举行一场精彩的比赛,你们发现了吗?每个运动员身上都有一个数,这衣服上的数表示什么呢? 2.师小结:对,衣服上的数可以表示号码,也可以表示是第几个运动员。请同学们指着图,自己读一读运动员身上的号码。 3.问:有几个号码?有10个号码就表示有几个运动员? 思考:比赛结束后,运动员们要排队,他们按什么顺序排队呢? 现在我们按号码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请10个同学来当运动员(每人手中拿有一个数),请运动员听口令,现在我们按1,2,3,4,…的顺序排队,看谁排得又快又好。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喜欢几号运动员,他排在队伍中的第几个?(如有同学说他喜欢8号,当他数到8号运动员时,引导他说出:“8号运动员正好排在队伍中的第8个。”同时引导学生说出:“从1号到8号共有8个运动员”。) 我们要向这些小朋友学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把自己的身体练得棒棒的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高兴吗?你们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首先从创设“小朋友请客”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 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比较、概括,使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认数。这个过程使学生不但掌握知识,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对凌乱的认数顺序进行整理,培养有序思维能力。 创设“小小足球场”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轻松地掌握基数和序数。这个过程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判断正误的能力,同时渗透思想教育。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板书设计: 快乐的家园 挂图 表示一个人、一座山、一个箩卜......也可以表示一群 小鸟、一筐箩卜.......还可以表示1号。 表示数量的:1、2、3、4、5、6、7、8、9、10 备注: 教学课题 玩具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助儿童喜爱的玩具,使学生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能够会写5以内的数。 3.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读写5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规范书写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二、探索新知 三、实践活动 (五)归纳总结 学生都兴奋起来 生1:我喜欢小汽车。 生2:我喜欢洋娃娃。…… 生:图上有4辆小汽车、3个皮球、1个娃娃、2个小朋友和5块积木。 生1:一辆小汽车有4个轮子,可以用4来表示。 生2:这个男同学有2只手、2只脚、2只眼睛,都可以用2来表示。…… 集体反馈 学生开始摆放(同桌互相检查) 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学生试写,拿5个学生的作品展示,全班评议,归纳写法。 学生在书上田字格中进行练习 师:小朋友们喜欢玩具吗?你们都喜欢哪些玩具呢? 活动一:数一数,说一说 出示第6页的主题图:小红和小明正在玩玩具,你会数一数这些玩具吗?学生打开课本第6页,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小结:4辆汽车可以用4来表示…… 师:找一找这幅图中还有什么可以用1,2,3,4,5这几个数来表示的?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可以用1,2,3,4,5来表示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活动二:摆一摆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1个娃娃、1朵花、1群人都可以用1来表示,那么我们就可以摆一个三角形来表示1,想一想,你还可以用什么图形来表示? 师:1个娃娃、1张卡片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师在田字格里板书“1”) 师:那么2个小朋友、2只手、2只眼睛还可以用什么图形来表示呢?(生用学具卡片摆一摆)2个正方形、2张卡片又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数学2来表示)。 活动三:写一写 师:小朋友摆得很好,现在大家看一看这些数你会写吗?(会)请你在本子上写数,你会写哪个数字就写哪个。 师:现在小朋友自己把书上田字格中虚线的数字描一描,再在空白的田字格上写一写。比一比哪个小朋友能和书上写得一样好,写完后同桌互相评一评。 教师巡堂指导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师小结:小朋友第一次写数字能写得这么好,老师真是佩服你们,如果小朋友们在写的时候更注意握笔的姿势,就会写得更好了。 激发学生兴趣! 从动手动脑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正确书写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给学生进行梳理。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板书设计: 玩具 挂图 1 2 3 4 5 反思:通过猜谜语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引出新课。 教学课题 小猫钓鱼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 具体的情境中开展数数活动,体会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 2. 认识“0”并理解“0”的含义。 3. 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 教学难点 认识“0”的其它含义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发挥想像力 二揭示谜底,教学0的第一种含义――可以表示“没有” 三.教学书写“0” ( 四.我的发现 五.小结 学生都兴奋起来 学生猜一猜 学生再猜 学生独立思考并与同桌合作 学生书空,再在书本第8页描写“0”。 学生在书第8页的空白田字格中练习写0。 学生总结写0的注意事项 先独立思考5分,然后四人一组进行讨论,要求每次提出在哪里见过0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这里的0表示什么。 同桌之间开始交流。 师:同学们看,这节课老师给大家请来四位朋友(出示四只不同表情的小猫头像)。它们是多多、乐乐、平平、气气。一天,四只小猫结伴去钓鱼,回来的时候,多多很开心(出示:多多钓到3条鱼),你知道为什么吗?用几表示呢?乐乐也很高兴(出示:乐乐钓到2条鱼),为什么呢?用几表示呢?平平也觉得还不错(出示:平平钓到1条鱼),为什么呢?用几表示呢?可是,气气却是满脸的不高兴(出示:气气没钓到鱼),为什么呢? 1. 初步感知0表示“没有”的含义。 师:原来是因为气气没钓到小鱼,那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数字,它能表示“没有”,它就是“0”。板书0并领读。 2. 实践体会0表示“没有”的意思。游戏 师:老师手中现在一共有几枝铅笔?(3枝) 师:老师左手现在有几枝铅笔?(2枝)你们猜猜老师右手有几枝铅笔?(1枝) (教师面向学生,将双手和铅笔放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2枝铅笔,请学生猜一猜。) 师:现在老师左手有几枝铅笔?(3枝)你们猜猜现在右手有几枝?(0枝) (教师再次将双手和所有铅笔藏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3枝铅笔,请学生再猜。) 师:现在老师左手有几枝铅笔?(0枝)你们猜猜现在右手有几枝?(3枝) (教师再次将双手和所有铅笔藏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0枝铅笔,请学生再猜。) 请学生利用学具盒中的小珠子,两人一组,模仿教师进行猜数游戏。(对小组游戏中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 3. 比较大小。 师:现在老师左手有几枝粉笔?(1枝)右手有几枝粉笔?(0枝)0和1比,谁大?你是怎么想的? (0表示“没有”;1表示有1个,1比“没有”多,所以1比0大。) 师:0像什么?同学们的想法真多,有这么多的方法来表示0。 1.教师示范写“0”。 2.一边示范,一边提醒学生,要写好“0”应注意什么(起笔的位置、笔顺、在田字格中书写的格式等)。 师:你们觉得写0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把0写好? 描红后请学生总结写0的注意事项。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哪儿看见过0呢?(尺子、温度计、电话、时钟……)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1.0表示起点的含义。 课件出示直尺,让学生进行观察,了解“0”的另一个含义。 师:同学们看(出示直尺),直尺上也有“0”。尺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呢?(用来量东西) 师:那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起点) 2.0表示水结冰的温度的含义。 师:(出示课件)噢,温度计上也有0。那这里的0又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0度)小企鹅博士也同意同学们的想法,不过,他想补充几句,让我们来听听,企鹅博士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课件出示逗趣的小企鹅动画) 小企鹅博士同学们好,你们真聪明!我现在正在南极,这里的天气可真冷,每天都在0摄氏度以下,成天冰天雪地的。同学们肯定都知道,冷到了一定程度,水就会结成冰。水结冰的这个温度就是0摄氏度――出示温度计,0在这里表示水结冰的温度!同学们,等你们学了很多知识,长大了,欢迎你们来南极考察!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要求汇报的内容不能与别的组重复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讲一讲,回家以后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跟爸爸、妈妈说一说。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件,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兴趣! 从动手动脑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从生活中发现0表示起点的含义, 0表示水结冰的温度的含义. 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给学生进行梳理。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板书设计: 小猫钓鱼 挂图 0 0 0 反思:1.贴近生活学数学。2.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3.注重良好学习习惯与意识的培养。 教学课题 文 具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具体情境,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个数。 2.能够认读写6~10。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读写6~10 教学难点 规范书写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发挥想像力 二、探索新知 ” 三.写一写、评一评 四.数字游戏。 五.小结 生1:我最喜欢铅笔,因为我每天写字都要用到它。 生2:我喜欢铅笔,还喜欢尺子,它可以用来量东西有多长。全班交流 学生活动 生1:我数铅笔,1枝、2枝、……,共10枝。 生2:我也数铅笔,先数上面有5枝、下面有5枝,合起来共10枝。 学生分别行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再汇报交流。 学生独立练习写数字,师巡视指导书写,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 生1:我觉得8最难写,我老是写不好。生2:我觉得10字的那个0还是很难写。 学生书空 学生开始游戏同桌之间开始交流。 同桌之间开始交流。 文具店情境,出示5种精美的文具画面)小熊文具店开张了,瞧!商店里都准备了哪些文具?你喜欢哪些?为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对啊!文具是我们贴心的好朋友。看到这些精美的文具,你还想到了什么? 师:每一样文具到底有多少个呢?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和数字交朋友。(出示6~10这些数字,课本主题情境图。)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在课本第10页连一连;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师:谁来汇报?其他同学仔细听一听,你的数法和这些小朋友的一样吗?你又是怎样想的呢? 师:开学了,小朋友也准备了自己喜欢的文具,我们一起把文具拿出来,由小组长组织大家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大家一块来数一数每样文具有几个,再用数字卡片在文具的旁边表示出来。 师: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汇报,你们是怎么数的? 师: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用6~10这些数字来表示呢?或者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数呢?先看一看、想一想,也可以下座位去数一数,还可以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学生有的在思考、有的在用手指数数、有的在和小朋友尽情地说);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1. 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敢于质疑。 师:小朋友都很棒,我们已经和6~10这些数字交上了朋友,你们会写这些数字吗? 师:小朋友自己看书学一学,在书上写一写,注意看清字的起笔和落笔的顺序,写的时候还要保持整洁和正确的写字姿势。 师:写完的小朋友想一想,在写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或者你想提醒小朋友在写哪个数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师:好的,有了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写8的时候,要一笔完成,从上面的中间起笔,弯曲往下,回到起笔的地方。写的时候要上下一样大,写饱满些。(师示范写8,学生书空。) 师:除了这几个数字,老师还想提醒大家写数字7和9时要注意写一竖时要稍微斜些。(师示范写7和9,学生跟着书空。) 1找朋友。 请5个小朋友分别拿着6~10这些数字,老师和其余的小朋友手上都拿着一张与这些数字相对应的实物图片或符号图示。全班唱着“找朋友”的歌曲,开始了游戏。 师: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你有什么收获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件,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先独立进行思考并练习,然后进行四人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中学会数数,并了解到数数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办法解决,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在学习与借鉴中,学生能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及时地评价、修正自己的思维方法 活动反思老师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板书设计: 文 具 6 7 8 9 1 0 教学课题 多少和大小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 学生经历比较事物多少的过程,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2. 通过比较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方法的理解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三、练习与拓展 四、小结 学生都兴奋起来 独立观察。 同伴合作数出每种动物的个数。 集体汇报数数的方法。 用语言表述熊与鹿的多少。 用式子表示比较的结果。 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同桌之间开始交流。 师:小朋友们,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它们想比比看哪种动物来的只数多呢!你们想不想去参加它们的活动呀?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小朋友们快看,动物乐园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好吗?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一会儿我们来汇报一下。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呢?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你们想了解一下吗?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板书课题)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A.师:咱们先把熊和鹿作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B.动手操作。 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让大家一眼看出谁多,谁少,或者同样多。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C.展示、交流。 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D.大家评议: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样进行比较的呢? (学生观察到用排队的方法,小熊排一队,小鹿排一队,一个与一个对齐,这样就可以很快比较出来。) 认识“=”。 ①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 ②认识“=”: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呢?谁知道? 谁会写“=”? 板书:4=4;读作:4等于4。 ③指导书写“=”。(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A.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①怎么比? ②比的结果?[引导学生表述:谁比谁多(少)。] (3)认识“>”“<”(5和3比)。 A.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 谁会写“>”? 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 B.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还可以用“>”表示吗? 那么应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把大于符号调过方向。) “<”的名字叫小于号。 这个式子3<5怎么读?(3小于5。) C.指导书写:“>”“<”。 D.练习使用:“>”“<”。 引导发现: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 2.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表示它们比的结果。 3.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这一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兴趣! 从动手动脑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利用教材主题图创设情境,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形式导入新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利用顺口溜便于孩子们记住“>”“<” 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给学生进行梳理。 作业设计: 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3 ○ 4小鹿比小兔4 ○ 5 小熊比小猴多4 ○ 3小兔比小鹿5 ○ 4 最多最少 5.填一填。 7 ○ 34 ○ 93 ○ 35 ○ 810 ○ 1 2 > □6 > □6 = □□=8□<9 板书设计: 动物乐园 4=4 读作:4等于4。 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反思: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教学课题 比较高矮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2.掌握比较物体高矮的方法。 3.渗透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三、拓展性学习 四、小结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同桌交流。 全班反馈。 集体汇报数数的方法。 学生独立观察,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 生思考,得出结论不能 小组交流 同桌之间开始交流。 出示“帮助盲人过马路”情景图 师:从这副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现在老师有问题问你们,图中哪些物体高?哪些物体矮? 1、讨论图中什么物体高?什么物体矮? 2、探索比较高矮的方法 师:谁愿意上来比较高矮? 请一名小朋友上来,大家能看出他的高矮吗? 请各组同学讨论比较高矮的方法 3、比较高矮游戏 请一名学生上台和老师比高矮,然后学生自己选择高矮的对象。 小结:注意比高矮,比大小都是相对的,我们比高矮和比大小要用同一标准来衡量。 选用哪个钉子好? (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物体有、有短,有人高有人矮,通过小组同学的讨论,发现了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各种方法,真的很了不起。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兴趣! 在交流中养成尊重别人看法的良好习惯。 从动手动脑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利用教材主题图创设情境,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形式导入新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 独立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高矮 注意比高矮,比大小都是相对的,我们比高矮和比大小要用同一标准来衡量。 反思:学生通过参与比较活动,逐步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的学习习惯。 教学课题 轻重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物体的轻重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三、练习与拓展 四、小结 (1)同伴交流图意。 (2)小组讨论。 (3)说出理由。 掂一掂数学书和文具盒,比较轻重。 3. 小组交流称重量的工具。 学生动手掂 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同桌之间开始交流。 小组讨论,汇报 1.观察图(1) 图上有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小熊和小猴比谁轻?谁重?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教师:看来你们的感觉非常准.老师有几样物品,想借你们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断一下他们的轻重,愿意吗? 实验一 教师:我看到想参加我们活动的同学,现在都已经坐好了,在等我把东西发给他. 1.发蓝盒子和绿盒子 要求:绝对不许动,只能看,观察观察 ,猜一猜这两个盒子哪个比较轻,哪个比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会说给大家听一听. 2.你觉得他们两个比,谁轻谁重?为什么?(大的重) 3.到底谁轻谁重,赶快试一试! 实验二 教师:想玩的同学又已经做好准备了,眼睛都看着老师呢. 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黄色的盒子,还是不能动手,你再猜猜看.这3个盒子中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可以四个人小声的商量商量,一会把你猜的道理说给同学听听. 2.教师请同学说自己的猜想. 3.到底谁猜的对呀?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动手试试吧! 4.教师提问:这个绿盒子怎么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它到底是轻还是重? 5.这次为什么很多同学没猜对呢? 6.小结:看来,并不是物体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体就一定轻. 实验三 教师:如果还想玩就请把绿、蓝盒子轻轻放到位子里,看哪个组的动作又快又轻! 1.老师这儿还有一个盒子,还是不能动,你能判断出他们谁轻谁重吗?只凭观察,你们能判断吗? 2.怎么这次有很多同学都不做判断?怎么不发表意见了,有什么困难吗? 3.同学们都认为,只凭观察已经不能判断它的轻重了,你们想怎么办?(动手掂一掂) 4.说说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吗?换手再掂一掂. 教师提问 (1)你们有同样的感觉吗?(学生出现分歧.) (2)咱们的意见不一样了,这可怎么办呀? (3)看来,在有的时候用我们的一双小手也不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的轻重了,那么有没有办法呢 掂一掂数学书和文具盒-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小学 一年级 数学教案 全册带 教学 反思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