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民族工作、主题、高等院校专题党课讲稿例文(8篇)供参考.docx
《2023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民族工作、主题、高等院校专题党课讲稿例文(8篇)供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民族工作、主题、高等院校专题党课讲稿例文(8篇)供参考.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2023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民族工作、主题、高等院校专题党课讲稿例文(8篇)供参考 (目 录) 一、 2023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党课讲稿范文 二、 2023年民族工作党课讲稿3710字范文 三、 2023年专题党课讲稿:深刻把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四、 2023年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动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五、 2023年高校党课讲稿:发挥高校党组织功能 六、 2023年专题党课讲稿: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七、 2023年党课讲稿3940字范文:通过主题教育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在实际工作中彰显担当作为 八、 2023年专题党课讲稿3280字范文:从维护国家安全高度保障粮食安全 2023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党课讲稿范文 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掌控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安全事关国运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第6期《求是》杂志刊发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指出:“农业强,首要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这些年,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稳中国饭碗,14亿多人吃饱吃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粮食安全、粮食生产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立足国内基本解决吃饭问题,始终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不断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方位夯实粮食根基,端牢中国饭碗。 一、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保障粮食安全,让人民群众吃饱吃好始终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头等大事。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粮食安全是农业强国的前提,建设农业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三农”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作出全面部署。我们要心怀“国之大者”,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粮食安全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奠定坚实基础。吃饭问题是中国最大的民生,也是中国最大的国情。我国有14亿多人口,每天就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好“吃饭”这个最大的民生问题。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在吃饱的基础上更要吃得好,要树立大食物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样样都是美食。”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只依靠耕地,要通过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等国土资源拓展,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丰富人民群众的食品来源和供应,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粮食安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支撑。粮食安全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旦农业出问题,饭碗被人拿住,看别人脸色吃饭,还谈什么现代化建设?只有农业强起来,粮食安全有完全保障,我们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才有充足底气和战略主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要把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隙都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这是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前提,也是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基石。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粮食安全工作的重要论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二、新时代以来我国粮食安全工作取得重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情国情粮情,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明确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就端牢“中国饭碗”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粮食安全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做好粮食安全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新时代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三农”工作成就斐然,全方位夯实了我国粮食安全根基。 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在持续付出巨大努力之后,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2015年至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八年维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22年达1.37万亿斤,创历史最高纪录。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接近500公斤,超过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中国人口占世界的近1/5,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的1/4o中国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直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这既是中国人民自己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重大贡献。 建立起了庞大的口粮储备体系。2022年我国拥有全球60%的大米储量和51%的小麦储量。农业农村部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稻谷、小麦两大主粮储备都超过了一年的口粮消费需求。2022年我国累计进口粮食14687万吨,其中进口大豆9108万吨。这说明粮食短缺是结构性的,相对于口粮而言,大豆对国家粮食安全影响并非实质性的。通过国际比较发现,我国人均进口量相对较小,对外依存度并不突出。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人均进口只有日本人均进口的"2、韩国的1/3。总体而言,我国有连续多年的粮食丰收作为基础,也有充足的库存做保障,还有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以生产体系、储备体系和进口体系这三大体系做支撑,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 保护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初见成效。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在耕地建设上,坚持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逐步施行到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防止耕地“非农化”和遏制耕地“非粮化”,明确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用途的优先序;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由提质改造和数量补充相结合的占补方式转变为建立以数量为基础、产能为核心的占补新机制。从耕地等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制定了《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2016—2030年)》,提出了耕地休养生息的阶段目标和政策措施。2017年发布了《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制定了2030年我国耕地数量保护与质量建设的目标和具体任务。2020年修订完善实施了《土地管理法》,2021年颁布了《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22年印发《2023年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技术指引》。到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保隙粮食产能1万亿斤以上。 三、扎实做好粮食安全各项工作 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掌控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国际上一有风吹草动,各国都会先捂住自己的“粮袋子”,对粮食等农产品出口采取限制措施。因此,必须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坚持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做好粮食生产和粮食保障工作。 始终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扎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持续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扎实推进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产得出、产得优。持续加强耕地养护,稳步推进休耕轮作制度,结合耕地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种植结构,确保耕地质量不降低。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要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品种审定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目前,我国水稻、小麦的品种自给率为100%玉米在95%左右,蔬菜为87队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就畜牧业种业而言,除了蛋鸡外,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整体差距十分明显。因此,我国的畜牧育种要坚持走引进改良为主之路,同时注重挖掘地方品种的优良性状基因。 进一步压实粮食安全工作责任。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进一步压实粮食安全工作责任,细化目标任务落实,层层传导压实责任。2022年,农业农村部下发通知,要求压紧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粮食种足种满不樗荒。当前,我国进一步强化了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充分展现了资源动员能力强的体制优势。通过补贴扶持等政策,确保粮农收益,把国家的优先序转化为农民的自觉行动,转化为农民的生产经营选择行为。要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分类分级划分耕地用途,高标准农田原则上要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对于一般耕地,应首先满足口粮和食用农产品生产用地需求,不得为追求经济效益在未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非食用农产品生产活动。 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尽管中国粮食消费峰值即将到来,口粮安全也不存在问题,但我国人多地少水缺,人均耕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分别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4,满足全部农产品需求仍存在较大资源缺口,同时持续的高强度利用也给耕地资源造成巨大压力。既要立足国内,统筹优化布局,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又要防范化解国际环境、国际贸易规则等变化给国内粮食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要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全球农业发展,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从国际资源看,世界范围粮食总量并不短缺,主要问题在于粮食的分配和可获得性方面。我国占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在世界农产品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提高农产品贸易便利化水平,为农产品贸易进一步扩大创造了有利条件。坚定不移地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多边贸易,携手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国际资源和市场完全可以满足我国适度进口的需要,而且全球粮食出口商和生产商高度青睐中国市场。要着力培育中国自己的国际大粮商,解决好进口品种、进口来源、进口渠道问题。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要健全机制让农民种粮抓粮不吃亏得实惠。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关键是让农民种粮有钱挣。”农民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就安全,“头等大事”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让农民种粮有钱可赚,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粮食具有明显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兼具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国家和人民主权三项国家安全职能,必须从国家政策层面加强支持保障力度。我国种粮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不少地方甚至连年亏损,打击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为国家粮食安全的持续性带来隐患。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体系必须和提高农民粮食收益相统一,综合实施补贴、奖励、金融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创新经营方式,优化实施种粮收入补贴政策,强化金融保险政策支持,实现农业发展、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协调发展。 做好节粮减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4%。可见,减少粮食损耗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2%。要重视对播种机的正确操作,避免种子用量过大。在粮食收获环节精心操作,及时晾晒烘干,避免粮食变质。在储藏环节加强虫害防治。此外,餐饮企业加工、日常生活用餐都要避免浪费,让全社会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 2023年民族工作党课讲稿3710字范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先后召开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创造性地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重大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中华民族放在中国历史进程的大视野、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置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嵌入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进程中进行全方位、战略性审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飞跃,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彰显了党的民族工作从理论到实践的与时俱进,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科学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重要思想系统准确把握民族工作的时代脉搏,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原创性论断,指导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显著成就,实践证明其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我们应深刻认识到这一思想的重大意义,即其具有理论引领力,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具有现实指导力,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不断拓展;具有国际影响力,是我们党为世界各国解决民族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群体性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所决定。它的形成经历了由个体意识的特殊性到群体意识的普遍性的整合过程,是经过抽象反映、综合筛选、扬弃提炼而形成的更高层次的共同体意识。要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就要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主要包含“四个与共”,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它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内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的那样,“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关于为什么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个必然要求”做出了精简回答,即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四对重大关系”则对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统筹概括,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则,回答了“怎么办”的问题。 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共同性是主导,是方向、前提和根本,要以增进共同性为方向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差异性将长期存在,要在增进共同性的过程中尊重和包容差异性,同时要坚决防范差异性削弱和危害共同性。 二是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厘清二者的层次关系,二者可以并存不悖,但不是平行并列的。这种层次关系决定了各民族意识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任何民族的本民族意识不能等同或凌驾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上。大汉族主义要不得,狭隘民族主义也要不得,它们都是民族团结的大敌,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必须坚决防范。 三是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这一形象的比喻生动阐释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深层次逻辑关系。 四是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历史经验。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实践中,要重视物质的作用,将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要求 在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要求方面,要把握“五个重点”以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在此过程中需要注重思想引领、研究阐释、教育普及和文化浸润。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从精神家园的结构看,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由中华民族的情感、知识、价值、观念、信仰等要素共同构成的“精神文化系统”。从精神家园的形式看,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全体成员心灵和情感寄托的文化空间,是共同体意识的归宿和居所。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紧密联系的,共同性是二者共有的属性。把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系起来,强调“共有”,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发展规律的充分把握,体现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文化特质和博大胸怀的价值追求。 二是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走向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就需要积极助力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有效参与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努力实现各族群众“人的现代化”。民族地区现代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还包括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在推动现代化过程中贯穿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在共享改革发展中不断增进共同性。加快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共同富裕建设,在发展中、现代化进程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达到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义的目的。 三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交往交流交融的相互关系看,交往是外在形式,交流是主要内容,交融是目的和本质。从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构层次看,交往是以物质资料交换为主的互动关系;交流不仅包括物质层面,还包括文化交流、情感沟通等精神层次的内容;交融是彼此共同性相互交织、交融的因素增多,人们以共同的价值、追求、信念、情感依托作为行为的驱动力。到了交融层次,意识层面的差异性还存在,但已不是主要方面,共性意识成为主流。作为工作实践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样是通过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多种方式增进各民族的共同性,以达到民族交融的状态。以“五个嵌入”为总方向,推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逐步实现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四是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实践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的一贯立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较好地保障了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促进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的构建,为民族地区繁荣稳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了重要政治保障。 五是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还面临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此,统筹和谋划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必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着力加强民族团结,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这五项任务是一个面向各族群众、所有地区的系统布局,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一套“组合拳”,需要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下系统地理解、整体地推进。只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深、悟透、做实,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就一定会不断地开拓创新,取得更大成果。 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学习和阐释,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知识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为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3年专题党课讲稿:深刻把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重视和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突出优势。日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时代新征程,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全力展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作为,必须深刻把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作为一个连续执政70多年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停止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不懈探索,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一个执政党的执政基础是否稳固,取决于其能否获得所代表群体的认可支持。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政党不同于人类历史上的其他一切政党,它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实现长期执政,其中一个必要条件便是最大限度赢得广大人民群的支持拥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一项政治工作,本质上就是做人心的工作。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正在经历大调整、大分化、大重组,各种敌对势力从未停止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同我们争夺意识形态阵地,企图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维护国家和谐稳定、夯实社会认同基础的高度,深刻剖析当前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风险挑战,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升到关涉党的前途命运、稳固党的执政基础高度来谋划推进,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上的深入思考,意味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达到了新高度。 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践的精辟总结。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关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发展方向的根本性问题。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把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作为基本职责,把团结凝聚、激励鼓舞人民群众不懈奋斗作为光荣使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在我们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党同生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是党奠基立业、铸就苦难辉煌、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总结党在百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我们更加确信,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就等于掌握了人心向背,对于举旗定向、凝聚共识,对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对于继往开来、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分别于2013年8月、2018年8月召开过两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于今年10月召开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系统总结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进一步强调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地位作用和职责使命,为我们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 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体现了我们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提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引。同样,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打开新局面、展现新作为,一刻也不能停止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规律性认识的学理性阐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围绕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职责使命、目标任务、原则要求等重大问题,彰显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不仅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也标志着我们党对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更加全面系统、更加逻辑严密、更加体用贯通。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体现了以坚定文化自信更好承担新的文化使命的现实需要。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也是展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作为的目标方向。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坚实的思想根基、强大的精神力量、深厚的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要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通过有针对性、有影响力、有实效性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心和归属感,让人民群众从心底感到自豪和认同,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更好承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文化自信树立起来了,便能更加主动扛起文化使命,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守正出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坚持“两个结合”中持续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塑造新的文化生命体,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体现了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时代要求。共同的思想基础是有力推动事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根源于共同利益、凝结于共同目标、壮大于共同奋斗。巩固共同思想基础就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保障,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尤其是必须充分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重要功能,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思想基础。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局势风起云涌的时代浪潮中,在新兴技术更新迭代、信息思潮爆炸增长的现实环境下,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以强信心为重点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2023年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动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进程中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理论自觉的生动体现,更是新时代的背景下进一步释放改革的巨大活力,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仍然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掌握科学的改革方法论,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深入,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起点和伟大成就 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开放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一)改革的历史阶段与特征 第一,变革与开放,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的无产阶级秉承变革与开放的精神,从俄国十月革命的炮火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中国革命从学习苏联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转变为“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并成功探索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中国革命成功的三大法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从苦难到辉煌的转折,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第二,改革开放,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使中国追赶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把握住历史发展的大势,抓住历史变革的时机,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在改革开放实践探索中创立的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性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际风云变幻、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我国成功稳住了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我们深化改革开放,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全面深化改革,在改革开放40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基础上砥砺奋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并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着力增强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系统集成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而且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勾勒出了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使全面深化改革向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靠拢,让各项改革相得益彰、发生化学反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始终坚持改革的科学方法、始终坚守改革的人民立场,推出了1600多项改革方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提出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要深刻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紧扣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把握好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联系,提高改革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二)改革开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一是在经济建设上,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2年的518942亿元,年均增长9.8%,而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只有2.8%,高速增长的持续时间和增长速度都超过了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经过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成功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跨越。 二是在政治建设上,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日益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更加有力,爱国统一战线更加巩固,掌握着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展现出气吞山河的强大力量。 三是在文化建设上,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广为弘扬,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四是在社会建设上,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全方位 夯实 粮食安全 根基 民族 工作 主题 高等院校 专题 党课 讲稿 例文 参考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ei****01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ei****01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ei****01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ei****01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3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民族工作、主题、高等院校专题党课讲稿例文(8篇)供参考.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548589.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548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