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doc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doc(1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执教人:李慧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 “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80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 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 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六、 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用刻度尺量。画线段和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六个部分。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学情分析: 通过以前“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生活阅历不丰富,他们对“厘米和米”这样的长度单位认识比较模糊,所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概念,并会用刻度尺进行简单的测量是本元的重点,要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应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用实践突破。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限整厘米)。 4、 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 5、 能够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与探究的过程,通过对实物的操作,掌握有关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相关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法与学法: 先让学生在实际情况中感受用作单位测量同一的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接着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可以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达到目的;然后在教学线段时,直接描述线段,掌握用刻度尺量和线段的方法;最后通过实践比较活动,使学生明确不同的物品要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5课时教学。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等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简单运算,有一定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迁移、类推归纳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和操作能力。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学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学会算加减两步式题。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摆小棒等实践活动探索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计算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以及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法与学法 1、 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等实践活动,获得对计算方法的直观理解,再让学生把学具操作中的感受运用于探索笔算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分别完成从口算到笔算,从不进位、不退位向进位、退位的算法发展。 2、 教学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时让学生通过操作和讨论,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迁移思考方法,知道如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或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3、 通过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体会到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在交流中总结出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规律。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12课时安排教学。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角和直角的认识,辨别锐角和钝角。 学情分析 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辨别锐角、钝角,并用三角尺拼角。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2、 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 初步认识锐角、钝角,辨别角、钝角。 4、 学会用三角尺拼角。 过程与方法:,借助三角尺完成对角的初步认识,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理解角的特征,掌握辨别角的方法,并学会画角、拼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法与学法 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认识角和直角,让学生亲身体验角、直角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并通过与直角的比较来辨别锐角、钝角。指导学生参与实际操作,通过亲自操作,学会拼锐角、直角和钝角,为形成角、直角、锐角、钝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4课时教学。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乘加和乘减算式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从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事例,通过动手、观察等学习活动,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部分的名称。 2----6的乘法口诀。教材把2---6的乘法口诀分成三个编排。乘加、乘减算式题。 学情分析 1、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些简单的加法算式,理解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比较容易。 2、 乘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运用到,学生接受起来不会太难,教学中应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懂得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 3、 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可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练一练等多种活动学习知识,体会乘法的意义,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与实际生活中联系。 2、 熟记2----6的乘法的口诀,熟练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3、 熟练乘加、乘减的简单混合算式。 4、 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在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中学会乘法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体会乘法的简便性。 教法与学法 切实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本单元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等都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必须切实教好学好。组织好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练习,是学生熟记乘法口诀的基本途径。要注意选择好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使学生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发展数学问题的情境,组织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10课时安排教学。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判断所给图形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以及通过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和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情分析 1、 学生对空间图形和方位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所观察物体的形状,这样学习本单元知识也会比较容易。 2、 生活中有许多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中可通过提供一些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1、通过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物体的不同形状,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经历不同方位对物体进行观察的过程,掌握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懂得看事物要全面。 教法与学法 教学时应重视通过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拓宽体验的渠道,尽量让他们在操作中学习,在操作中感知,使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使学生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是不同的,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另外,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3课时教学。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7、8、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1、 学生已经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找出口诀之间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学习7---9的乘法口诀,对于学生来说不再困难。 2、 7----9的乘法口诀比之前的内容更多,句数多,数字大,容易混淆,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理解知识,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7----9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2、 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口诀,主动探索口诀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类推方法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善于发现事物的规律。 教法与学法 要充分利用学习2----6的乘法口诀的思考方法和学习经验来学习7----9的乘法口诀。为了更好地记忆口诀,在操作或推想出连加结果后,一定要熟记结果,再写乘法口诀,编口诀。在解决问题的教学时,一方面要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另一方面要用好学具进行操作,为有条理地思考提供感性材料的支持。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10课时教学。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教材是分两个层次编排的;第一层次是用读分钟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践操作,知道1时=60分;第二层次是作息时间。与一年级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确认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教材在编排上还体现了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来说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通过以前认识钟表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时间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认识钟表。在此基础上,教学生认识时间,使学生知道1时=60分,并初步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不会太难。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并不丰富,又是第一次接触几时几分,头脑里没有一定的时间观念,所以帮助学生读写几时几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并应用到作息时间,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 使学生知道1时=60分,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操作学具,让学生在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等过程中感悟时间观念,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与习惯。 教法与学法 1、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时间概念的已有知识,使学生对新知有更深刻的理解。 2、 在教学中对一段时间和一个时刻要加以区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 3、 引导学生操作学具,从中感悟,进行交流,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 4、 教学中不要提高要求,不要加重学生负担。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3课时教学。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简单搭配问题中的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应用十分广泛,而且是后面我们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本单元特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并运用操作、实验等直观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学情分析 在学生现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操作,培养学生有序思维,渗透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排列、组合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切实体会这两种搭配问题,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掌握这两个知识点。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小组交流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排列组合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法与学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本单元内容是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在教学中运用操作,实验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采取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2课时教学。-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年级 上册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