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浅析.doc
《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浅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浅析.doc(3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浅析 一、关于课程目标和功能的问题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目标的制定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方面,它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当然不同的学段目标要求是不同的。老师们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考虑好。如果没有目标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当前许多教师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1、随意性比较大,指向不明确:一堂课制定的目标,教师认为放在哪一部分实施都可以,有的根本不具备教材的内容及其功能。制定的目标有的是对学生要求掌握的要多一些,而有的本身就没有必要要求学生掌握。有的是知识与技能问题,而有的是情感教育问题,但不一定每堂课都要求把所有目标都要考虑到,都涉及到,事实上也是难办到的。不同的课有不同的特点,有的课能够实现一个或两个目标都算不错,何必要追求完善呢? 2、牵强附会,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有的教师制定的目标带有成人味,不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3、不自觉的自行抬高教学目标的要求。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学之后,教师、学生感到一片茫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4、目标的预设欠科学甚至没有考虑,教学中出现偶发事件,教师无法处理,有的本来是闪光的,结果被教师视而不见或者塘塞过去(很遗憾)。 5、教学目标没有很好的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在制定目标的时候,有的教师自己都不明白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有的虽然写在纸上,但在实施过程中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和认知发展的特点,设计好符合自己教学特色的、能够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教学目标。 二、知识掌握与情感体验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以认知活动为基础的,同时必然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掌握知识就快;反之,如果学生经常处于抑郁寡欢、焦虑不安、紧张疲劳、自卑孤独、厌恶学习的状态下,这不仅严重影响学习潜能的发挥,更严重的将造成身心疾病。大量事实表明,一旦学习对学习失去情感,那么,思维、记忆等智力机能都会受到压抑和阻碍。这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习热情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对学习的意义认识不断深化而逐步形成的。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对学习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进入课改以来,在知识的掌握与学生情感的体验上存在以下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1、导课盲目追求趣味性与新颖性。 现在很多课都喜欢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引入,不重视从已掌握的知识引入;有的课为了赶时髦,课前通过游戏,通过讲故事,通过激趣来创设情景这样绕了很大的弯子来引入新课的学习,结果偏了最初设定的目标,而且效率也不高。这样时间又浪费了,又剥夺了学生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权力。其实,我认为,不一定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找出数学原形。 2、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不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片面强调经历,以及对过程的理解,不重视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掌握,一节课形式特别多,但结果是所学知识没有牢固掌握。 3、从旧知引入新知的作法被许多老师全部抛弃了。 应该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唤醒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很顺利的进入新知的学习。当今,情境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钟爱,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许多数学课堂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原本枯燥的数学课也变得生动、富有吸引力了。然而也有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出现偏差,所设计的情境不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甚至影响到数学课改的健康发展。 一是创设的情境与数学内容无关 《角的认识》教学片段。 教师谈话启发:"同学们,你们认识角吗?"学生纷纷举手列举出生活中的许多角:牛角、羊角、鹿角……接着教师提问:"谁来说一说生活中这些角是什么样的?"学生各抒己见,好不热闹。随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角,谁来说一说这个角是什么样的?"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了一番后,接着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了一个"□"问:"你们看一看这个长方形它有几个角?"学生一脸茫然:"没有角。" 这种为了联系学生生活,片面追求情境的有趣,而忽略了情境的负干扰,于教学何益?固然,情境创设要有趣,要联系生活,但不是所有有趣的生活场景都可以不加选择、不加节制地搬到课堂中来。 二是创设情境是为了骗取学生的兴趣 伴着上课的铃声,一位教师手提一盒月饼,面带微笑,走进了教室。 师:谁能将12块月饼分给3个小朋友,并且使每个小朋友分到的是一样多?如果大家解决了这个难题,下课后,老师就把这盒月饼分给你们吃。大家愿意吗? 学生的热情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纷纷举手发言。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气氛中,教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学得轻松愉快。下课铃响了,学生的兴奋度也达到了最高点,因为他们以为很快就可吃到香甜可口的月饼了。不料此时只见教师慢条斯理地将月饼一块一块装回了精美的盒子,提着它走出了教室。同学们愣住了-老师这是怎么了? 像这种为了骗取学生的配合而创设的情境,在平常教学中并不鲜见。这样的情境不要也罢,因为它向学生灌输了这样的思想:人有时可以不讲诚信,有时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三是创设的情境太"新异",预期的结果难出现 一位教师执教"平行和垂直"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两根铅笔掉在地上会出现什么样的图形?"之后,让学生独立思考,把可以出现的图形利用铅笔在桌子上摆出来,然后再把典型的图形展示出来。随着教师的一声令下,教室里沸腾了,铅笔掉在地上的响声此起彼伏。到了展示时间,虽然一个接一个地展示,但教师所期望的平行和垂直就是迟迟没有现身。这种不考虑实际情况,教师只是一厢情愿地让学生探究的情境,只会白白浪费时间,劳而无获。 四是创设的情境太荒诞,没有实际意义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学习数学是枯燥的,特别是学习计算题,学生的情绪更低。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现,一位教师在进行退位减法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今天是小明的生日,妈妈到商店去给他买生日礼物,一双旱冰鞋98元,妈妈给了售货员136元,应找回多少元钱? 由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纷纷举后回答:136-98=38(元),答:应找回38元。 师:大家真聪明,一眼就看出了用减法计算,而且计算非常正确,真是太棒了。 然而,细细品味,这样的情境却严重违背了生活常理。这一情境看似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实则离实际生活更远了:98元的东西,只有精神病人才会付出136元!这样瞎编的情境还意义吗? 恰当的情境创设,不仅能为学生学习数学拉开成功的序幕,而且会成为他们主动探索数学领域奥妙的动力。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要有激趣的作用,还要蕴藏学生将要学习探究的数学信息和数学内容,同时还要求情境与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相适应,这样情境创设才能达到"未有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都去注重形式化 1、课堂教学中的"花架子"特别多。这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特别多,教师想在一堂课中展示的新课改的理念特别多,这样冲淡了主题,导致知识的学习落不到实处。 2、多媒体的使用不恰当。在近两年的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中,我们经常发现,用多媒体代替学生的探究、代替思维过程、代替师生交流、代替板书等情况比较严重。这也是为什么有的课看起来很成功却不能评定为优质课的原因所在。请老师们注意,今后不管什么类型的课,对于多媒体该用则用,用不着多媒体就绝不能硬拼硬凑。在教学中讲求多方面多层次的整合而运用多媒体是完全可以的,这样能把许多抽象的东西形式化,变静态为动态,帮助我们化难为易。数学本身就是抽象学科,应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问题,还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味。 3、时间分配极不合理。新课的导入时间太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解决问题的时间太短,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随意穿插游戏等情况比较严重,其结果是课堂的40分钟不够用,出现拖堂。 上好"家常课" 教师整日通过课堂这个"信息交换区"与学生接触、对话。于是,上课也就成了教师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情感的涵咏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这若干个40分钟的普通课堂教学。 我无意说"公开课"展示课"优质课"的不是,但要让我将其与好课画上等号,确实勉强得很。首先,这不太公平。"公、展、优"课往往是"配额制",对名牌学校、规模大的学校过多垂青,偏远的、规模小的学校只能"看人吃肉,自己喝汤",一路过关斩将,兴许也有个别人渡过独木桥,但还是难免面临着最后关头被挤下来的危险,因为"下里巴人"哪见过大世面,无论是理论积淀,还是心理素质都与人相去甚远。而名牌学校、规模大的学校很多搞的是打造"明星"的工程,一次不行,两次。有不少过来人也承认"混了个脸熟"才能折桂。这对于众多处于观望状态的年轻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扼杀。而更多教师对工作的默默奉献则是对如此诞生"好课"程序的绝妙讽刺。 其次,并不是所有的公开课含金量都很高。课好不好最终还需看学生的发展好不好。大家心理也都明白,"公、展、优"课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大餐",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作秀成分,那样的花架子真的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来,未必适用。我也接触过一些所谓优质课教师,课上得异彩纷呈,博得叫好声无数,可实际教学成绩也不过如此。 以上虽是一已之见,但我还是想呼吁两点:一是我们教师不要盲目地为"公、展、优"课击节叫好并草率跟进,而要更多地关注一下自己的日常教学,多一些恬淡、诗意的情怀,踏踏实实地上好"家常课"。二是教育管理部门不妨把"选上去"的评课方式转变为"下来评",走进学校,走近教师,关注老师的存在状态,倾听一下学生、家长、其他教师的声音,使得好课真的熠熠生辉。 所以,对于"公、展、优"课,我们只能学他的教学理念、设计思想,以及知识在课堂中的落实度,不要盲目崇拜、照搬,因为学生的起点、教师的风格甚至教态等你是搬不过来的。 四、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面积来看都是接受学习的方式进行的。接受学习就是模仿。如:原来的教材、例题怎样而习题与例题就一样,学生一遍做不到教师再讲一遍,那么针对当前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中出现一些现象。 1、否定接受学习,片面强调探究学习。 有的教师故意抬高探究学习,什么内容都要让学生去探究,有的课教师自己都下不了台,只好搪塞,结果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还容易造成模糊认识,就象"三句半"。 2、合作学习广泛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但效果差,合作的形式多,目标不明确,时间不保证,有的教学在黑板上写一句话还未写完,就没讨论得好,一分钟都不到讨论什么,完全是流于形式。 3、有分组但没有明确的分工。 4、进一步加聚两极分化。 在教学中很难看到分工明确效果好。主要是没有认真去研究它的要素,合作学习有几个要素请大家注意。 ①科学的分组,组与组要接近,对学生都要作搭配。 ②小组成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长期训练每个学生的角色要明确,同时要不停的转换,否则容易造成学校分化,造成奇形,造成少数发展多数处于被动地位。 ③在评价方面,老师对学习结果没作交待,只有少数有所体现,不易出现竞争。 ④汇报结果是集体的结果,不是一个人的结果,所以要突出集体,不能突出个人,回答得再好,都是集体,表扬时一定要注意,这样才能促进好的去帮助差的,才有集体荣誉感。 ⑤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造成学习形式单调,现在,看一堂课都是在合作、探究,当前仍然要提倡接受学习,看是不是主动或被动,一定要改变被动。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现象的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是被当前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其中,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一)、现象 1、安安静静的"无堂言"。小组合作学习时,由于布置的问题和任务缺乏探究性,结果学生你看我,我看你,不知从何说起,教师只好草草收场,不了了之。 2、热热闹闹的"众言堂"。小组讨论时,学生非常活跃,争先恐后,无边无际地讲述自己的看法,却都不理会别人的发言及合作学习的目标;全班交流时,各组学生汇报仍是"我认为……"。热闹了好一阵,最后还是学生各自的观点。 3、规规矩矩的"操作场"。小组合作实践操作时,学生统一、规矩地按教师布置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按部就班,没有自己的设想、行动和创造。 4、个别学生的"休闲场"。小组合作学习时,有个别学生,趁机谈天说地或玩其他的学具、玩具。 5、少数优生的"表演场"。课堂上,只见少数优生非常活跃:小组合作实践时,他在指挥操作;合作讨论学习时,他在发表见解;全班交流时,他在汇报。课堂成了他们的表演场,而多数学生无形中成了听众、观众、接受者。 6、随随便便地"乱收场"。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是学生刚投入讨论或操作才开始,教师就拍手叫停了;有的是小组讨论或合作实践后,没有组织全班交流,使学生失去了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及形成正确认识的机会。 剖析以上诸多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更新理念不到位,指导合作不得力;把握小组合作契机不恰当;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程度不充分,面不广泛;留给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充分。 (二)、思考 在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克服小组合作学习的种种不良现象,从而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呢? 1、营造氛围,鼓励学生"敢合作"。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必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并以参加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改变过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敢于独立探究,敢于发表个人意见,愿意和同学合作、交流。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猜数,数数游戏。学生先轮流尽可能多寺抓一把糖果,让组内其他同学猜一猜有多少粒,再共同数出准确的数量,比一比谁抓得多,谁猜得准。然后把糖果换成花生米继续活动。在这充满趣味性、挑战性的活动中,学生人人平等,个个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抓-猜-数-比"的活动中。学生们双手解放了,敢抓、敢数;大脑解放了,敢想、敢猜、敢比;嘴巴解决了,敢说、敢问、敢交流,都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活动学生的估算能力提高了,数感增强了。 2、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爱合作"。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善于创设情景,唤起学生学习的举和欲望,产生合作学习的冲动和愿望。让学生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增强合作的信心。 3、把握契机,培养学生"善合作",课堂上教师应把握合作信心的时机,各种合作活动既不包罗一切,也不操之过急,留足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时间及空间,实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合作互助,在合作学习中发挥个体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同时,在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促使学生学会合作、善于合作。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和倾听他人意见,了解、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4、精心设计,促进学生"会合作"。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究性和挑战性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精心设计情境、问题和练习,把教材及教学内容转化成学生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多方互动,主动构建知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亲身经历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获得了对数学的理解,培养了思维、实践能力。 五、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地位,人格是当前的主流。 弊端: (1)忽视主体地位,长期是被动的,教师不愿意尊重学生的主体,牵着学生走。 (2)机械的采用、导用教材编排的程序,以及教参的预设,在误导后,教师不愿意去改变,如测量长度,量课桌没有按课本上的要求去作,有的原来就不一样,学生也的经验了,但教师不原改变。 (3)偏爱学习优秀的学生,忽略学困生,教学不明主。 (4)把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对立起来,不否定学生的错误,即使回答得再错,教师还要表扬,真能干,真了不起,还有的是教师说一句,学生也跟着说,一味地去迁就学生。 六、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问题 算法多样化的本质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处理计算问题时,可用不同的计算方去法计算,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自我选择,让学生逐步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激发学生的这种意识非常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明显地存在以下问题: 1、在算法多样化的认识上,很多老师总是认为在一堂课中或者在一道题目中,方法越多越好,这样只是注意了算法的数量而忽略了算法的优化。 2、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对立起来。 3、学生对每种方法计算都会一点,结果是每一种都没有掌握。 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1)要全面的去看待、去研究,不只是要求学生口算,还要会估算,以及使用计算器等。 (2)算法多样化的实质,不是算法越多越好,不要求学生把每种方法都写出来。 (3)计算方法优化的问题。优化的过程一定要科学,教师不要过早的去要求,应尽量让学生去感受、体验,从而实现优化,尤其是开始,教师不要横加指责,教师对学生学习的错误,要理直气壮的指出来。 对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新课程提倡算用结合,提倡算法多样化,提倡生动有趣有学习活动。我区进入新课程实验已有三年,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许多老师反映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下降,那么计算教学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 问题情境的开放,偏离了目标要求 现在的计算课,都是将解决问题作为计算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计算内容的引入与展开,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中,当教师呈现主题图让学生提出问题时,往往由于问题情境的开放,学生常常流连在情境之中,要探讨的计算题迟迟无法引入,影响了计算目标的达成。例如"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教学,教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画面,感受北京申奥成功的喜悦,然后引导学生看图中的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出了十多个问题:①北京和多伦多一共有多少票?②北京比多伦多多几票?③多伦多和巴黎一共有几票?④多伦多和伊斯坦布尔一共有几票?⑤多伦多比巴黎多几票?⑥巴黎比多伦多少几票?等等,一节课花了近一半时间提问题,解决问题及算法的探讨匆匆而过,练习刚开始下课铃声就响了。 新课程教学注重算用结合,结计算教学提供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但情境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教师对文本提供的情境要正确领悟,不尊重文本意图,容易使教学偏离教学目标。像上面的教学,教师只要引导学生提出能说明"北京赢了"这样的数学问题,如"北京比多伦多多几票"或"北京比巴黎多几票"之类的问题,就能看出北京赢了,其他问题与文本意图不符就不必再提了。可见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认真研读教材,在深入理解、领悟文本意图的基础上,精心创设能体现文本意图的教学情境。不仅要考虑情境的现实性、趣味性、挑战性,更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把握好情境与知识内涵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提取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从而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 算法多样化的追求,影响了技能掌握.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是课标的一个亮点,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一方面教师一味追求多样化的算法,花了不少时间;另一方面学生在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时,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找不到最优算法,从而影响学生对基本计算技能的掌握。例如"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当教师列出算式12×3后,先由学生各自探索算法,分组交流,再在全班展示不同算法:①12+12+12=36 ②12×3=36 ③10×3=30 2×3=6 30+6=36 ④× ⑤5×3=15 7×3=21 15+21=36等等,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练习时教师发现很多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比如连加方法),有的学困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算,而竖式算法是小学阶段一种常用算法,学生却很少采用。 算法多样化并非多多益善,倡导算法多样化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学时不能停留在引出多种算法的表面,而必须关注算法的优化,也就是在学生展示个性化思维的基础上,教师应帮助学生发现和学会相对简单的优化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体验、学习别人的思维活动成果,提升或改变自己原有的算法,掌握适合自己的一种或几种方法。 当然优化的过程是学生不断体验与感悟的过程,而不是强制的过程。在学生交流不同算法后,根据学生对方法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这些算法中,哪些方法比较好,比较简便。通过优化算法,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以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流于形式的练习,丢失了练习实效 新课程实施以来,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课堂变得热闹了,学生变得活泼了。但在片面追求形式新颖的学习活动中,却丢失了实效。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教完例题后随即进入练习巩固阶段,完成了以下三道练习题:①开启智慧屋:6座智慧屋上各有一道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算式,每4人小组发一把智慧屋钥匙,钥匙上写有得数,小组合作算出哪座智慧屋上算式的得数与钥匙上得数一样,这一组就打开了智慧屋,奖一颗智慧星。②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口头列式算得数32-8=24。③游戏:摘苹果。教师在一张纸上画有一棵苹果树,苹果树上有8个苹果,每个苹果上写着一道题,哪个同学能算对苹果上算式的得数,苹果就被摘下来送给他,练习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争着摘取苹果。 在计算教学课上,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双基地掌握,更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练习积极性,创设一些喜闻乐见的练习活动是必需的。但数学课的基本特征不能丢,那就是课堂上学生的思考与练习,对"双基"的培养与训练。上面的教学,口算一道题,采用4人小组合作完成有必要吗?摘苹果游戏活动,题量不多,是带有速度要求和竞争性质的练习,常常是优等生在参与竞争,学困生在一旁观望,这种练习又能有多少效果呢? 计算只有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模仿和针对性训练,才能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教师应重视安排数学练习。一方面要科学设计练习,可以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专项和对比练习,再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归类和变式练习,最后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进行挑战性练习。另一方面要精心组织练习,为提高练习积极性,要变换练习方式,增强练习趣味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有机结合,既要让学生熟练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要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快乐。 七、对当前探究学习的几点反思 1、什么是探究学习: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2、当前探究学习存在的几个问题。 (1)将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相排斥。 与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在新课程实施中大力倡导探究学习,有的老师认为,既然让学生探究学习,在探究过程中老师就是要越"放"越好,在学生的控究过程中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更不需要接受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关键是教师如何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与义务,当好学生学习的伙伴与朋友。 (2)把"被动探究"看作"真探究"。 所谓"被动探究"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看似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其实学生的"探究"活动由老师牵着鼻子走,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样的"探究"活动不能体现探究学习本身的要义,其实是一种"假探究"。反映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是想"放"又不敢"放"或不知道怎么"放",师生之间一问一答,课堂提问琐碎,学生的思维空间狭小,缺乏自主思考与探究的余地。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没有"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探究学习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3)将指令操作等同于探究活动。 指令性操作是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活动。这种操作看似学生在动手实践、探求未知,实际上学生是在当"操作工"。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没有付出相应的智力代价,并没有体现探究学习的价值。而是在为操作而操作,为探究而探究。 (4)探究学习过于重过程轻结果。 有的教师认为,探究学习就是要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搞研究,重在过程中的体验而不重视结果。事实上,任何探究活动都离不开先前的探究结果,要以其所得出的知识为基础,所验证的理论作指导。即使是一年级小学生,正是从日常生活中积累了许多朴素的知识经验,才使得新的学习和探究成为可能。 因此,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教师要关注问题的创设,把握好问题的难度与时机,不断地把探究活动引向纵深。最后教师还要正确处理学与教、"放"与"收"、解决问题与方法指导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数学课上学生的"乱"?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课程西师版一年级数学新教材在我已经使用3年。新教材要求教师以新课改标准新的理念来上好数学课,这样,教师和学生都"动"起来了,课堂也就"乱"了;但是,从这种"乱"中我们看到了改革的希望。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这种"规矩"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老师在讲课中最怕的就是学生"动"起来,"乱"起来。一套套的课堂常规让学生规规矩矩。教师悉心地要把学生塑造成整齐的冬青树。旧的教育模式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新教材一改老教材的面孔,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完全是儿童现实生活的再现,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行探索、发现、合作交流。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自由表达自己及时的情感。学生完全是在玩中学、乐中学。而教师可以及时捕捉学生各种表现,及时交流,有的放矢地引导,这样就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在学习"动"、"乱"、"玩"、"吵"的气氛中展现。旧的"规矩"正在消失。数学课堂上看起来很"乱",但"乱"中有感,"乱"中有理,"乱"中有特色。 一是师生互动,"乱"出感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表明数学课堂必须是生动活泼的、师生互动的。教师首先要为互动创造一个真实的情景,在学习"摘果子"的时候,教师认识到这是一堂初步感知减法含义的起始课,不能掉以轻心。因此,在讲台上放有一盆长有5个苹果的盆景,让学生从5个苹果中摘下2个,看一看,还有几个苹果。这一数学活动学生极有兴趣,他们边摘边说,有的摘1个,有的摘3个……,5减几的情况基本都出现了。甚至出现1个学生上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老师和同学们都问他为什么不摘,他却说:"这样好的盆景我不想破坏它,我摘的是0个,也就是5-0=5"。"哇!"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体现了情感,这种源于学生实践的感情认识比死记硬背强上百倍。接着在练一练中,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做"5减几"的手势练习,先由教师示范做、说。再由学生做、说。最后小组中一人做,大家抢答,整个课堂都"动"起来,"乱"起来。这是一种无须渲染的高潮。正是在这"乱"的高潮中,将"5减几"的口算,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这些感性认识的过程而掌握了,学生们的应用意识提高了,他们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课堂上看起来很"乱",但又浑然一体,"乱"出了感性。 二是收放自如,"乱"出理性 在学习"十几减九"的知识时,新教材没有象老教材那样简单地要学生接受"算15-9=?想9加几等于15"这一种思路。新课伊始,就用多媒体展示小动物买铅笔的情景。教师借助具体情景启发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什么?"学生回答:"看到了小袋鼠、小白兔,还有桌上的15支铅笔。"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听小白兔说的"我买9支铅笔。"这一句话,引导学生想数学问题,再用袋鼠妈妈的话作为总结:"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学生说出"15-9"的算式后,教师不急于讲解算法,而是完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习,放手让他们探究算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竟然得出了5种算法,每一种算法都思路清晰,算理明白:第一种是一根一根地减;第二种是把15分成5和10,先从10中减去9得1,再用1加5;第三种是先想9+6等于15,所以15减9得6。这样,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对同一问题又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探索、解答。变"单纯的教师讲授"为"学生探索交流",教与学的关系,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统一。但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想法是杂乱无章、毫无规律的。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总结回顾5种算法,一一说清算理,醒目地板书在黑板上。这样,一放一收,既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又能使学生初步感知分析或表达的条理性。学生很自然地享受了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成功喜悦。看似很"乱",但"乱"中有理。 三是适时适度,"乱"出特征 新教材教学"认识物体"这一内容时,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这些物体并了解了他们的特征后,在练一练中安排了"动手搭出你喜欢的东西"。教师根据这一背景材料,安排了"人人争当小小设计师"这一儿童喜爱的活动,把课堂气氛推向又一高潮。各小组成员跃跃欲试。他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动脑、动手搭出了各具特色的东西,如彩虹桥、高楼、火车、飞机、坦克,还有个小朋友搭出了带有滑梯的桥,说是既节省过桥时间又能省力,真是奇思妙想!在这里,儿童的非凡创造又一次得到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动手、动脑、动口,操作思维语言相结合的过程,活动安排得适时适度,"乱"中有特色。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艺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今天,这门艺术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积极探索,敢于打破旧的不合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旧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变死学为乐学才是真正的教学艺术。如何正确认识课堂上的"乱",这正是我们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如何让学生"说"起来数学课堂如何让学生敢于说、乐于说、善于说呢? (一)、创设情境"诱说"。 创设富有儿童生活情趣、有悬念的教学情境是低年级数学课堂的一大特色。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用数学》一课时,书本上有很好的教学资源,我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数学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用课件创设了一个"逛农场"的情境。上课一开始就带学生到"农场"去参观,将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了起来,参观中,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并解决了许多农场里的数学问题。 (二)、矛盾冲突"激说"。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以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为教学起点,以旧引新,适时把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有意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冲突,让学生随时处于"悱""愤"的心理状态。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位置"一课,在学生经过探索初步感知到要确定一个位置需两个基本条件(如必须知道第几组第几个座位才能确定某个人是谁)后,教师设计"到电影院找座位"的游戏,故意发给两个同学各一张"有排无号"和"有号无排"的票,有意让这两个学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以引起认知冲突--为什么别人都能找到位置,他们却不到?他们的位置可能在哪里?怎样才能找到?认知冲突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在小组讨论、争论、辨认过程中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巩固、应用了所学知识。 (三)、动手实施"促说"。 说动交融,能自然与流畅地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教学中可设计"分一分"、"量一量"、"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摸一摸"、"猜一猜"、"画一画"、"比一比"、"找一找"等小而精的动手操作活动,或同桌交流或小组交流,边动手边实践,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厘米"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就可通过让学生摸摸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学具或自己食指的宽度,让学生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也可让学生小组间猜一猜数学课本的长是多少厘米,再量一量课本的实际长度;或找一找说一说自己身上哪里有1厘米的东西,等等。这一系列活动都能促使学生边说边做、边做边说。 (四)、体验过程"导说"。 教师要适时地把学生的想法导出来,导出学生想说的话,导出学生的各种体会让同学分享。这不但是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教学类似"设计最佳的租车方案"、"设计最佳的购票方案"等内容时,就呆完全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提出设想(方案),验证方案,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完全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学生自然就会有话可说了。 八、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 在一切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地位和人格是原则和前提。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要求教师作风民主,尊重学生不等于一味地去迁就学生。我们也在这一方面发现了一些问题: 1、忽视了教师主导地位,牵着学生走,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2、机械的采用教材编排的程序以及教参的预设而出现误导之后,教师不愿意去纠正。 3、把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对立起来,不否定学生的错误,即使回答得很不恰当,教师还要进行表扬,"真能干!""真了不起!"总是一味地去迁就学生。 九、关于使用教材内容和开发教材资源的问题 1、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教材仅公是课改的一个载体,是为教学提供课程资源,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线索而编排的。 2、教师不是教材的执行者,而是教材的开发者。 3、教师可根据学习的需要,适当地改进教学内容,是值得提倡的,全盘否定教材内容,去另搞一套,无疑是不可去的。教材内容是通过很多在数学教育教学上卓有成效的专家编写和审定的,单独一个人是没有那么多经验和智慧的。当然,我们不排除教师在少数问题上有独到的方法和见解,我们也鼓励大家多思考、多探讨、多创新。 如今,在处理教材内容上有两个极端: 一是被迫执行教材所规定的内容,一点也不敢超越。 二是完全脱离教材内容,教材中的例题、习题都不要,自己任意编排或选择内容,结果达不到教学目的。 因此,教师首先要积极的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习数学;其次,教师要关注学习的生活经验,把学生已获得的经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一方面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用新知识来升华旧知识。今后赛课时,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仍然是可以的,不是不能动,自己编是可以的,但必须是对课本上的内容作出处理。现在有的教师上课不要粉笔,不要课本,就一个笔记本电脑,一节课下来,学生的书本上一点笔迹都没有,该填的没有填,该勾画的没有勾画,学生的课本上一片空白,学生的头脑中也是一片空白,这样行吗?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你设计的内容确实可以(很成功);二是超越过渡,给学生造成模糊认识。 十、关于评价问题 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可以产生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调动学生投入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课程改革的基础,它包括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评价方法和促进发展的改进计划。 1、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导向不明确。 2、学生互评中只注重形式的评价而没有定性的结论。 3、评价的形式单一。 4、评价缺少公平性。 5、只注重创新评价而忽略学生发展评价。 6、对学业的评价只注重唯一性。 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在这里笔者只列举四种情形,与同仁探讨。 问题一:误认为“评价学生”就是“夸奖肯定” 《数学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有些教师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只有夸奖、表扬和肯定,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对学生一味地夸奖和肯定。 案例1:一个圆的半径是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注:在讲授圆面积之前的复习题) 师:大家看,这道题你们会做吗? 生:会做。(学生齐答) 师:你们计算一下,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大约30秒钟) 生:圆的周长是12.56厘米。(学生齐答) 师:同学们真棒-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前 小学 数学 教学 存在 问题 浅析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