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教学中音乐的融入.doc
《浅论语文教学中音乐的融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语文教学中音乐的融入.doc(1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浅论语文教学中音乐的融入 摘要 新课程改革后,语文教学与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得到不断发展,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学者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了解、普及以及运用这一教学方式,本文从语文教学三历程入手,明确音乐与语文天然的紧密联系,分析了语文教学融入音乐的重要作用,具体阐述了语文教学各环节中融入音乐的结合方式与作用意义,目的是为了让广大教师能够更加娴熟地将音乐融入语文教学中,从而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趣味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音乐;融入 用声情并茂的音乐来辅助中学语文教学,并让二者巧妙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其显著效果不言而喻:对于教师而言,它不仅可以丰富语文教学手段,也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对于学生而言,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增强学生因文悟意、因文悟美的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在开拓思路、活跃思维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智力,逐步认识美的规律,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教育达到潜之心扉,润之心田的目的。进而在满足教师和学生需要的基础上,使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人才。 一、语文教学三历程: (一)教知识 教育界有句名言:“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从教师知识储备的角度来说,这句话是很精辟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也就形成了“教学如装水”的感觉。应该说,处于这种认识层次的教师,教学观念还有些陈旧,在此观念指导下会产生以下意识:教学如装水,目的在于传授知识;课本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依据;教学的主要方法是讲解;学生接受知识不讲究其主动性。这些正是语文教学“教知识”的主要特点。 而“教知识”较理想的状况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把“水”从“桶里”倒向“碗里”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细节?不难设想,第一,要关注碗口方向,是向上的而不是向下或倾斜的;第二,要瞄准碗口倒水;第三,要徐徐而入,过急过慢都影响效果;第四,要防止水蒸发逃逸。相应地,我们在知识传输中要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适应学生的接受特点,并要适时进行复习。 在此,并不是说教知识教学是多余的。赞科夫认为:“理论知识是掌握自觉而牢固技巧的基础。因此,掌握理论知识不仅不妨碍技巧的形成,而且恰恰相反,乃是形成技巧的重要条件。” (二)提能力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吕叔湘先生说:“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不过语文活动的生理机制比游泳、打乒乓球等活动更加复杂罢了。”因此,不少教师就认为语文教学就是在教学生“打乒乓球”。处在这种“教能力”心态下的教师基本特征是: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如果把语文教学看做教学生练球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就包括“看球”——“分析技巧”——“反复练习,形成习惯”这几个步骤。相应地,将两者联系起来,“看球”和“分析技巧”就相当于学习范例,是感悟和积累的过程。“看”就是阅读,除了课本,还指课外的“读万卷书”。有的教师在学生阅读和教师分析之间却更看重后者,这严重影响了语文素养的提高。 “分析技巧”是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感悟的过程,有的教师能带领学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而有的却紧抱教参。不敢越雷池一步。“反复练习”是形成语文能力的过程,这方面较理想的状态是全面兼顾、多管齐下。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偏”和“窄”的问题,“偏”就是使“生活语文”成为“应试语文”,围绕课本的练习多,针对考试的练习多,而和生活结合的练习少;“窄”就是使“大语文”成为“课堂语文”,忽视了母语学习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让语文局限在狭小的课堂之中。可以说,语文课上成“生活语文”还是“应试语文”,是“大语文”还是“课堂语文”,是“教能力”内部一条重要的分水岭。 “形成习惯”是能力训练的终极目的。习惯的特点就是“不自觉”,只有使语言运用由“自觉”变成“不自觉”,让这些运用成为自己语言习惯的一部分,才真正有实用价值。 “提能力”比“教知识”有了巨大的进步,但还不是最好的,原因有三:一是它没能充分认识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它不能全面体现语文的性质,语文除了工具性外,还有人文性;三是它没有站在人的素质培养的高度,体现语文教学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如果说“教知识”是一种不足,那么“教能力”则是一种缺憾。 (三)养素质 从教学目的上说,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用比喻方法来说,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渔”包括捕鱼的方法、能力、兴趣、意志等综合内涵。 从广义视角看,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从数量上来看,学生阶段所学的知识只是浩如烟海的语文知识中的一小部分;从发展的方向看,未来社会必然会出现许多从未见识过的新知识、新技术。所有这些,都说明语文教学只停留在既得的知识和能力上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据有关研究分析,一个人成功与否,智力因素只占20%,80%靠非智力因素。所以,学习兴趣、拼搏精神、顽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不仅是语文学习的需要,也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作为一种观念,“授渔说”还应包括对“鱼”的全面了解。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学与外语教学不同,除了工具性外,还有丰富的人文性。语文的教学的人文性并不排斥工具性,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工具性是从用途方面来说,怀疑其工具性就会忽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人文性则是从内容方面来说,怀疑其人文性,就会忽视学生思想、情感的铸炼。所以,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能力培养,还要使学生更多地继承蕴涵在各种作品中的美德和思想,使之成为学生说话、作文、为人的有益成分。 语文教学的“养素质”是站在语文角度,以培养学生素质为最终目标的,它主要体现了这样一些特点: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因“生”制宜,因材施教;二是知识教学精要高效,以启发为主,重视学生自己的感悟,重视让学生获得规律性、方法性知识;三是注重积累,包括知识积累、语言材料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等;四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能力培养,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五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六是扩大语文学习的内涵,加强语文和其他学科以及和生活的联系;七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美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八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以健全学生的高尚人格。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经常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自觉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在语文教学实际中,这三种历程之间并非是界限分明的。教师们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宏观上端正教学思想,在微观上改进教学方法,从而全面推进我们的语文教学。 二、音乐概述 (一)何为音乐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音乐的表现形式有两大类:声乐与器乐。每个作品必须在演唱、演奏的过程中产生艺术效果。 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音波在听觉器官上起作用,通过听觉神经把音波传给大脑,就产生了音的感觉。例如:用弓擦琴弦,使琴弦振动,因而发音。在自然界中能为人的听觉所感受的音是非常多的,但并非所有的音都可以作为音乐的材料。在音乐中所使用的音,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为了表达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特意挑选出来的。这些音被组成一个固定的体系用来表现音乐思想和塑造音乐形象。 (二)音乐与歌剧 歌剧《白毛女》1945年创作于延安。剧情通过贫苦农民杨白劳及女儿(喜JL)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在1949年前的中国,由于残酷的阶级压迫,黑暗的旧社会把人逼成“鬼”的人间悲剧具有典型性。歌剧《白毛女》的剧本,就是以1940年流传于晋察冀边区的“白毛仙姑”的民间故事为依据创作的。 《白毛女》的音乐,主要以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的民歌和地方戏的曲调为素材,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在中国歌剧历史上,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通过欣赏,我们可以从歌剧《白毛女》的六个选段中感受到不同的情绪: 《北风吹》——天真、期盼 《十里风雪》——沉重 《扎红头绳》——欢快 《哭爹》一——悲恸 《我要活》——愤恨 《太阳出来了》——开朗、明快 “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为此,听赏作品时的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的重要通道。 关于音乐的情感表达,在我国西汉宣帝时期(公元前73一前49年)编定的 《礼记·乐》一书的《乐本篇》中,列举了哀、乐、喜、怒、敬、爱各种不同感情在音乐上的表现,反映了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对音乐表达人的情感的深刻理解: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焦以杀;其乐(奋)心感者,其声咩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 这段话今天可以译作: “乐,是由音组织而成的,它的根源是人类思想感情受到外界事物的激动。因此激动起悲哀感情的,发出焦急短促的声音;激动起快乐感情的,发出宽畅和缓的声音;激动起高兴感情的,发出开朗轻快的声音;激动起愤怒感情的,发出粗犷严厉的声音;激动起崇敬感情的,发出正直端庄的声音;激动起爱悦感情的,发出柔和缠绵的声音:这六种声音并不是人的内心境界原来存在的,而是人们内心境界受到外界事物激动的结果。” (三)音乐与诗歌 音乐、诗歌都是称为运动的艺术或者时间的艺术的,便从心理学上考察,是同出于一源,从人类学或者社会学上考察,也是一体的表现。在原始民族中,这两种艺术是不可分的,这已经是成了一般的定论了。最有趣味的是我们的《毛诗序》上有这样的话: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差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乎声,声成文谓之音。 这几句话不仅把诗的本质表示得十分明了,而同时由心理的根据在数千年前早道破了音乐、诗歌本为一体的理论。 音乐、诗歌都是情绪的翻译,只是翻译的工具不同,一是翻译于声音,一是翻译于文字。而这翻译工作却是执行于不识不知或半意识的状态里。这从儿童游戏起,以至于所谓表示“灵感”的伟大作品上,都可以得到满足的说明。 诗与歌的区别,也就在这情调和声调上的畸轻畸重上发生出来的。情调偏重的,便成为诗,声调偏重的,便成为歌。歌的主要生命,不消说也是要有情调,不过它的音乐成分比较更重些罢了。 三、语文教学融入音乐的方式与意义 (一)音乐作用于导入的思考和实践 完整的一节语文课往往是从导入开始的,教师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运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自标,并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内容上来,这就是导入。具体来讲,音乐在导入上有这三方面的作用: 1.聚焦课堂 激发兴趣 导入的技巧很多,如总结情况,检查预习;承上启下,建立联系;激疑设问,启发思考等等,但音乐的导入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心理学上把导入的音乐作为一种“新异刺激”,这种“刺激”首先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符合学生需要的音乐,学生的兴奋点会在音乐的播放下迅速地转移,然后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学生进入指向教学内容的有意注意会更加迅速。 2.营造氛围 正确感知 为了能营造一个和文本相一致的氛围,尽量消除学生和文本的情感隔膜,使学生能快速准确地进入文本所创设的情境,“沉入”文本之中进行学习,、在朗读的同时加入情感方向性一致的背景音乐,己经被广大的语文教师所认同。特别是对一些情感的引发比较困难的学生,由于音乐的不需要通过任何其他心理活动的中介,就可以直接使人获得情绪体验的特质,让这些学生情感的激发更加容易。而那些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由于有了背景音乐的辅助,对于准确把握语言文字内在停顿、节奏、重音,及对文本情感的理解和强化也是有帮助的。关于音乐的起源有一种假说—情感说。这种假说认为“音乐就是模仿自然界表现自身的感情和热情的一切声音,音乐家模仿嗓音的长短、抑扬、叹息等。”其实,一篇作品有一篇作品的感情基调,一首乐曲也有一首乐曲的感情基调,只要它们在这方面是一致的就可以了,不必过多纠缠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当然还是越匹配越好)。“求大同,存小异”应该是最佳的选择。 3.揭示背景 激发情感 乐曲(特别是无标题音乐)能引起的是情绪体验,歌曲所引起的就是情感体验了。歌曲这种艺术形式严格意义上讲它并不等同于音乐,它是音乐(曲)和文学的综合。对于那些与学生有历史距离,且远远脱离了学生生活经验的经典作品,就算学生很努力地解读文本,但因缺少相应的知识支撑、阅历积累和情感积淀,他们可能也很难进入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所以,如果不尽早地让学生熟悉文本写作的背景,消除学生和作品的时代隔膜,教学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就算勉强进行下去,学生得到的可能也只是一些抽象教条的结论,并不能把所学知识自觉地放入自身的能力系统中进行梳理,同化和顺应都无法进行,最终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此时,通过恰当的音乐就可以揭示背景、激发情感。 (二)音乐作用于文本解读的思考和实践 文本解读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它需要让形象活生生地“站立”在学生面前,并亲切地和学生“对话”;它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发掘,去体味文字背后的未尽之意、未表之情;它需要通过不同的视角去审视文本,让学生有既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新发现、新认识、新理解……它是一个学习过程的结束,又是下一个学习过程的开始。音乐在文本解读中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1.结合文本探究“形象” 如前所述,音响与视觉的轮廓之间不能构成联觉的对应关系,因此音乐不能传达对象的形状细节。但是在音乐作品中“人物形象”却是一种很常见的表现对象。那么音乐是如何表现它所不能表现的“形象”的呢?答案是:通过人格特征与音乐音响之间的联觉对应关系来表现。这为我们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英雄形象”是音乐中常见的“形象”,实际上音乐中的“英雄”作为一个视觉“形象”,是人们头脑中幻想出来的,而这一概念本身其实是指具有某种精神特征的人格类型。这种类型的人格特征,可以分解为具体的与音响具有对应关系的情态特征。比如积极性的、强有力的、从容的、坚定而果断的、心胸开阔的、勇往直前的等等,在理查·施特劳斯《英雄生涯》中英雄主题音响安排,恰恰符合这些感性特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适时地利用音乐的这一特性,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当学生思维阻塞时启发,当学生考虑不全面时补充,当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时印证,当学生对自己的感觉还不自信时加深形象和性格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2.拓展文本 拓宽视野 文本的解读自然要立足于文本本身,挖掘出文本的语言之美、构思之美、结构之美、主题之美……。但深度的文本解读不能局限于文本本身(当然这是重点),它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化,以文本为基点,抛出既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问题,引发学习更深层次的思想碰撞,使文本发挥最大的功用,让课堂充满活力、激情和创造力。所以有经验的老师善于寻找让课堂有“生长点”的教学资源,拓展课堂的深度和广度。而音乐则是教学资源矿藏中的一枚枚璀璨的钻石。 3.曲文比照 求异求同 如果文本和音乐的联系再紧密一点的话,可以把乐曲和文本整合在一起,那就创设一种新课型—文学作品与乐曲比较赏析课。这种教学设想就是选取和文本思想内涵相同或相近的乐曲,在优美旋律的关照下,以情感为主线,从情感、主题、写作技法、言语表达等角度发掘两者的异同点,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语文素养。因为有了.“音乐”这种“润滑剂”,这个课堂不再“生涩”,学生在文本、旋律、歌词中自由“游走”,三者间相互启发、碰撞,从中获得灵感,`整个课堂学生参与积极,气氛活跃,目标达成度也较高,真正做到了“我要学”。 (三)音乐导入作用于课堂结尾的思考和实践 “好的结尾,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渐强记号',而不是课堂学习的`终止线”,,它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抓住学习重点,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培养归纳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保持并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也是将学生从课内引导课外,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金桥,是启迪思考,开发智力的良机。用音乐来结尾,也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的选择。 1.调动情感 掀起高潮 使用带有情感性的结尾,是语文教师经常采用的结尾方式,它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于文本的理解,再次受到心灵的震撼,升华之前业已生成的情感,在和作者、老师、同学形成情感的共鸣的同时,对于他们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起了重要的作用。 2.余音绕梁 回味悠长 有时,一节课的结尾并不需要讲的过于直白,“水至清则无鱼”。它需要在结尾处留给学生带去一些思考,在似乎无疑处再次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若有所思中完成对文本的拓展和延伸。 结语 音乐与文学自古联系紧密。音乐与语文教学的结合, 更是改变了语文教学中传统、简单的文本分析形式, 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对语文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音乐融合到语文教学的课堂中, 使课堂显得自然而又艺术,弥补了语文教学过去对情感因素关注较少的不足。不过语文教学中引入音乐, 决不能随便, 而要注意所选用的音乐是否能和要讲授的文章内容契合。还要注意音乐不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角, 不能喧宾夺主。而且还要注意插入音乐的时机, 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插入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美, 无处不在。艺术, 相互融合。希望音乐能够开启我们发现美的眼睛, 引领我们进入文学的神圣殿堂。 参考文献 [1] 孙继南, 周柱铨主编.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 ].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2] 赵敏俐等. 中国古代歌诗研究- 从〈诗经〉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M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高尔基著:《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4]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L984年版。- [5]黄兆明游世成著:《课堂结尾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年版。 [6]钟祖荣伍芳辉主编:《多元智能理论解读》,开明出版社2003年版。 [7]陈斌:《寓音乐于语文教学》,《文教资料》,2011年第24期。 [8]郭小平管玲:《用音乐激活语文课堂》,《语文教学研究》,2013年第3期。 [9]徐道玲:《音乐审美与语文教学》,《教研天地》2009年第4期 12-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文教 音乐 融入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