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课件全套教程.pptx
《教育学原理课件全套教程.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课件全套教程.pptx(26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理论010102020303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教育理论的类型与表现形式教育理论的新发展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学习目标1、识记教育学学科形成和发展时期代表性的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2、理解教育科学理论、教育哲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理论之间的异同。3、分析复杂性思想、现象学、校本研究等对当代教育理论发展的影响。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教育的产生和教育学的形成是不同步的。从广义角度理解,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但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学的形成,则是以教育理论的成熟为标志的。教育学既需要丰富的教育活动作为基础,又需要特定的教育概念、教育思想和研究方法支撑。可以说,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认知和创新过程。按照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我们可以把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分为萌芽期、独立和形成期、多元化发展期。同时,我国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又有其独特性。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一、教育学的萌芽从“教育学”一词的词源分析,就可以认识到早期人类的教育实践对教育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教育学”(英文为“pedagogy”,法文为“pedagogie”,德文为“Pedagogik”)一词源自希腊语“pedagogue”(教仆)。教仆是指专门照料奴隶主子弟的奴隶,专门负责送孩子上学,接他们回家,替他们携带学习用品,并有一定的管理权限。教仆的地位并不高,这是由他们的奴隶身份所决定的。但是,“教育学”与“教仆”的内涵渊源也表明了早期所谓教育学的价值和意义,教育学所反映的是和教仆、保育员、母亲等主体相关的活动,是有关儿童训练和教学的经验与技艺的活动,这在当时是相对幼稚、人们不感兴趣的工作,心智和意志方面有才干的人是不会专门研究它的。可见,在当时教育学作为一门应用艺术,很少受到重视,因此,“教育学”一开始就没有“深奥科学”的内涵,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认识到传承文明、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一些政治家、思想家通过自身的社会和教育实践,对教育问题提出了独到而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教育思想,为教育活动和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代表性的教育学先驱有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中国古代的孔子、孟子、荀子等。教育思想经典著作主要有柏拉图的理想国、孔子的论语等。除此之外,在教育学历史上影响较大的早期教育学思想家还包括古罗马的西塞罗、昆体良,中世纪的奥古斯丁、伊拉斯谟,中国的老子、朱熹等。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萌芽阶段代表性的教育理论: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和孔子的教育思想。“产婆术”的精髓在于用问答、论辩的方式启发学生的逻辑思考,使学生得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知识,从个别、表象、经验中获得确定性的概念。苏格拉底相信知识、真理存在于学生先天的理念中,教师、成人的责任不是传授给学生知识、真理,而是引导学生一直行进在去往真理彼岸的旅途中。这些思想使苏格拉底成为西方启发式教学的鼻祖,奠定了西方教育中“儿童中心论”的基础。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阐明教育对象的“有教无类”,论述人才培养目的的“学而优则仕”,主张学与思结合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倡导启发式教学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孔子的这些认识和观念构成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二、教育学的独立和形成教育学的独立和形成必须有促成系统教育理论成型的基础,包括对教育教学经验的概括、总结和对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辨、科学论证以及与学科发展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的成熟。16世纪末,欧洲大陆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张和对内统治的需要,大批的城市学校和教会学校开始出现,培养教师的机构也应运而生,对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升华的迫切要求内在地催生了教育学的独立。17-19世纪还是现代学科相继出现的时期,自然科学中的观察、实验、归纳等方法受到人们的推崇,科学理性奠定了学科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伴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社会科学也从传统的“道德哲学”中分离出来,对自然、社会展开理性的思考和辩论。在近代社会学科蓬勃发展、教育要求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教育学学科的独立和形成就成为必然。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在教育学独立和形成的过程中,一些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教育学独立和形成时期的代表性教育家为夸美纽斯与赫尔巴特。夸美纽斯在教育思想史上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提出的“泛智”教育观。他对中世纪教育思想的突破和对新人的呼唤还是为他赢得了“教育史上哥白尼”的尊称。赫尔巴特从实践哲学和观念心理学出发,提出了教育的可能目的和必要目的。他认为,可能的目的或选择的目的是指一个人将来可能从事的具体职业,这是教育的职责所在;而教育的必要目的指一个人在任何活动中都需要达到的目的,即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做什么工作,都必须具有完善的道德品质,这也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为实现教育目的,教学过程应分为四个阶段:l掌握知识l心理活动l教学方法l兴趣阶段明了 联想方法系统这就是著名的赫尔巴特“四段教学论”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后来,他的继承者又提出“五段教学法”。从其教育目的和教学论中不难看出,赫尔巴特强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教师中心,是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三、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教育学多元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理论的内容方面,出现了不同思想观点和流派的教育学研究;二是教育理论的形式方面,围绕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出现了以不同对象为研究内容的复数教育科学。前者代表性的教育理论有实验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等,后者则体现为教育学学科分类的多元化倾向。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实验教育学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基于欧洲科学主义思潮的一种探索。传统教育学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卢梭的直观思维、经验概括和赫尔巴特的思辨、逻辑推理为核心,缺乏可验证性,削弱了教育学的科学性。梅伊曼则主张教育学实验与心理学实验具有一致性,认为过分强调实验室实验的可靠性会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育活动的独特性,实验教育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然后直接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可见,无论是拉伊还是梅伊曼,都认识到关于教育事实的实验研究不同于不能用实验方法开展的教育目的、教育价值研究,拉伊主张将两者分开研究,梅伊曼则主张将两者合二为一。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是西方经济衰退,社会动乱频发,学生入学率锐减、辍学率剧增、学业水平下降,校园暴力不断,道德教育滑坡等,这激起人们对现代教育的反思与批判;其产生的思想基础是后现代主义观念,它反对中心论、整体论、体系论,主张以批判、解构为出发点,重新思考教育上的种种问题,深化和扩展教育理论,确立批判教育学。批判教育学的主要观点包括:反对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一切权力,要求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质疑和批判思维;反对灌输文本和背诵式的记忆,要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使学生依靠自己的经验重建新知识,形成自己的文本;讨论、批判性分析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教学方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创新的能力;教师应把权威转换成一种解放实践,对学生进行“启蒙”,为学生的批判提供条件。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教育学的各门分支学科是其多元化发展的另一种表现,它超越了教育学形成时期单一教育学的局限,丰富和深化了作为复数形式的教育学的内涵。教育学学科分类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以教育研究所运用的学科为理论分析框架,研究这些学科所认识、分析的对象教育统计学比较教育学以具体的研究方法为特征来划分相应的教育学分支学科,确立自己的教育研究对象教育统计学比较教育学以教育领域的专门性问题为中心,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解释,形成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分类课程论教学论同时,教育学学科发展过程中还形成了以教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的门类,如元教育学、教育学史等。所有这些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建立都标志着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四、我国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开设了“教育学”一科,引进了西方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1902年设立了京师大学堂的师范馆最早授课的主要是日本学者,多由中国人做翻译引进的过程中,中国学者开始编著自己的教育学教材形成了以实用主义为代表的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对峙的局面20世纪20年代以后,主要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影响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教育著述主要有王炽昌的教育学、孟宪承的教育概论等在教育思潮方面,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也落地生根,代表性的主要有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晏阳初的平民教育、陈鹤琴的活教育与此同时,国外的一些教育名著相继翻译出版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我国教育学学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处理引进与创新的关系,尤其是如何立足本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而不是简单地受外来教育学的启发和应用;如何构建教育学学科的多元化发展,推动教育学流派、思潮的形成,避免单一教育学思想主导、垄断的僵化格局;探究教育学的独立性问题,走出意识形态决定教育学研究的先验困境教育学发展呈现“一边倒”的局面:全面引进、学习苏联的教育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意识形态影响教育学又沦为政策学、语录学,失去了学科独立性“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学教材、著作大量出版,教育学分支学科不断丰富、拓展改革开放让教育学也迎来学科发展的春天代表性的教育学著作当属南京师范大学编著的教育学和“五院校”指由华中师院(今华中师大)、河南师大(今河南大学)、甘肃师大(今西北师大)、湖南师大、武汉师院(今湖北大学)五个院校教育专家研讨,王俊道、王汉澜主编,人教社出版的教育学。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教育理论的类型与表现形式在教育学形成的过程中,教育理论的认识论特征一直困扰着教育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科学导向的教育理论和哲学导向的教育理论的主导权问题,即哪种认识论导向的教育理论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能代表教育学发展的趋势。这个问题既影响着教育理论的走向与建构,又关乎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和学术价值。随着教育和教育学的发展,这一问题不但未得到解决,反而愈加复杂。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德国当代元教育学家沃尔夫冈布列钦卡(Wolfgang Brezinka)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是否只存在一种教育理论,一种教育理论的建立是否必须以牺牲另一种教育理论为代价。布列钦卡将教育理论分为三种:教育科学理论、教育哲学理论和教育实践理论。这三种教育理论的认识基础、研究对象、陈述特征和逻辑论证各不相同,因此,其服务目的也不相同,但由于这三者都是为了满足教育实践的共性需要,所以它们又是内在统一的,彼此是独立而相互交融、共生的。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一、教育科学理论教育科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事实”,这是由其“科学性”所决定的。教育中的“事实”和其他科学研究中的事实一样,是客观存在的、可观察的、动态的经验世界。同样的事实会被不同的学科认知,并成为它们的研究对象,如教育实践中的儿童心理发展现象、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制度等就会分别被心理学、社会学归为自己学科的研究对象。因此,如何确保“教育事实”的教育属性就成为教育科学理论认识的首要问题。布列钦卡认为,教育活动的独特性在于教育实践的目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活动,教育手段和教育目的是统一的整体。教育事实特指能客观化为由“教育”的科学概念所反映的内容和特点的教育现象,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教育科学理论的研究对象。这样,教育科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就可以概括为作为整体的教育目的与手段的事实,而不是简单的“是什么”的教育事实,也就是说,教育事实只有纳入“目的手段”的范畴中才能成为教育科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教育科学理论是以“描述”为主的陈述体系,以突出其研究对象教育事实的客观性。教育科学理论的描述包含两种情形,即现象描述和规律描述。前者是对教育事实的发生、发展状况的客观性陈述,如教育者和学习者是谁,教育情景具有什么特征,具体目的是什么,以什么方式展开,等等。后者是对教育事实背后的原因、条件和结果的解释,这在传统教育学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主要追问“为什么”,即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规律描述是教育科学理论研究中的重点、难点。布列钦卡认为,教育科学理论所探讨的规律是教育目的与教育手段之间内在本质性的联系,即在既定目标下,发现达到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教育科学理论被认为是为目的构建的因果分析科学。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教育科学理论的形成和验证是通过证实与证伪的逻辑过程来实现的。证实是传统自然科学的论证方式,主要通过观察、实验、归纳例证来论证规律的科学性;证伪是当代科学哲学家波普尔(Karl Popper)提出的一项科学原则,他认为,对于科学假设的普遍性结论,再多的例证也无法予以证实,只要找到一个反例,就可以进行否定。这一方法增强了科学的严谨性,表明科学假设的普遍性结论永远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对教育科学理论而言,证实或证伪的关键在于确保那些普遍性的假设或结论是建立在教育事实基础之上的。教育科学理论中的假设应是与教育情景有关的教育行动假设,教育事实必须服从“教育的假设”,不然,教育科学理论就存在脱离教育本质的危险。教育科学理论假设的证明介于证实与证伪之间,证实可以从逻辑上推定理论相对的科学性,证伪则可以确保教育科学理论始终充满活力,不被封闭、既定的证实所僵化。教育科学理论通过逻辑演绎,在教育事实与教育规律之间建立了一种多元化的假设演绎体系。这一体系能使理论不被某个单一的教育规律所垄断。当然,在教育科学理论的逻辑论证过程中,其陈述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证实或证伪的作用,如提供有关可能性信息的陈述与规范性的技术性陈述就不同,前者表明具体做什么,后者包含对活动的规定或指令。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二、教育哲学理论教育哲学理论是以“教育价值”或“教育规范”为研究对象的,其目的是对这些价值或规范的合理性进行辩护。在此,必须区分对价值与规范的经验性研究和规范性研究。教育科学理论把价值和经验看作既定的事实和规律加以认识,教育哲学理论则是对教育的价值和规范进行规范性研究。作为研究对象,教育价值与教育规范同样存在教育目的与教育手段层面上的关系。具体而言,教育价值和教育规范包括两大类认识对象:教育目的的价值与规范、教育手段的价值与规范。在传统的教育哲学理论中,人们往往重视教育目的的哲学辩护,忽视教育手段中所蕴含的价值与规范,割裂了教育目的与教育手段统一的整体性关系,削弱了教育哲学理论的价值。所以,研究教育价值与规范,必须将教育目的与教育手段相统一。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教育哲学理论的陈述体系是以“评价”为特征的。在具体陈述时,布列钦卡采取层层推进的方式来陈述教育哲学理论:第一,区分“评价”与“规范”,“应当如何评价”属于价值的规范理论范畴,而“应当怎么办”属于教育理论的规范范畴。第二,要区分道德评价和其他评价,除了道德评价,教育哲学理论还包括知识、法律、宗教、效用、效率、审美等评价。第三,区分“理想”与“行为”规范的陈述,理想规范以“应该是什么”的方式来陈述,可细分为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行为规范以“应该做什么”的方式来陈述。第四,行为规范可以分为“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教育哲学理论主要关注道德层面上的规范,至于技术规范主要属于教育科学理论认识的教育事实对象。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从以上四种陈述可以看出,教育哲学理论是以“什么东西最有价值”为评价、辩护的基础的,这就和以描述教育事实为中心的教育科学理论有鲜明的差别。此外,教育哲学理论侧重辩护性评价,也与注重“应然”导向的教育实践理论有所区别。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教育实践理论既提出需要实现的教育目的,又指出可行的教育手段,这有利于实现教育目的与教育手段在实践层面上的统一,从而使教育实践理论与教育科学理论、教育哲学理论有了明确的区别。所以,教育实践理论是激发教育者去行动的理论,教育实践理论的独特性是在行动中体现的。教育实践理论以规范性为陈述特征,规定实践的行动纲领,但与教育哲学理论强调评价性辩护及道德规范不同,教育实践理论是实证性陈述与实践规范的结合,其典型的陈述方式是“应该怎么办”。教育实践理论既包括科学的实证性陈述,如对教育事实和教育规律的陈述,也包括规定性的规范性陈述,如对价值判断、道德理想、行为指南的陈述。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三、教育实践理论教育实践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价值观与规范”,与教育哲学理论的辩护取向不同,教育实践理论的教育价值观和规范是由“实践”所决定的一种指令性规范,其目的是积极介入未来的教育实践,以规定既定时空下教育者的行动。因此,教育实践理论研究强调研究者与实践者的统一,即通过教育行动研究,使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角色相融合,以教育实践的标准来检验教育实践研究的结论,使之更好地成为实践的指导原则。教育实践理论主要研究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为教育者提供有关社会文化情景的评价性解释 列举教育者需要行动的具体目标 为教育行为、有组织的教育机构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观点、规则、建议或指导 激发教育者的职业道德情感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教育实践理论的陈述与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哲学理论看似有相同之处,实际上是教育实践理论借用了其他两类教育理论的结论,它不会关注实证或辩护的过程,只是拿来直接应用于实践。在具体陈述教育实践理论时,布列钦卡认为,陈述应注意语言及其内容的清晰表达,注意陈述过程中的逻辑规则,有意识地运用情感性语言等,其目的就是要尊重教育实践理论对教育行动的直接指导。教育实践理论是以教育行动的逻辑为中心来证明其研究的合理性的。由于教育实践理论是直接面向教育行动的研究,它就必然借鉴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哲学理论的成果,但三者又有迥异的逻辑认知理念。教育实践理论由于教育自身的复杂性,还会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如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等。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从教育理论类型的视角分析,三种教育理论不是割裂的,而是互动、共生的。一方面,它们是基于教育目的与教育手段的“教育属性”而统一的,只是各自的视野不同。另一方面,它们是研究者个性品质的不同体现,是统一于研究者自身的,教育科学理论强调人的科学“求真”取向,教育哲学理论追求人的哲学“求善”取向,教育实践理论尊重人的“求实”取向,三种教育理论是整体的不同侧影。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教育理论的新发展教育理论的新发展主要来源于现代思想和实践对传统教育观念中人、社会等的认识的冲击和挑战。这里以复杂性思想、现象学和校本研究为例,分析教育理论发展的趋势和特征。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一、复杂性思想与教育理论复杂性思想是针对传统的线性论、决定论、本质论等简单性认识提出的,其认识对象不仅指向简单性思维赖以产生的客观世界,更指向人自身。从复杂性思想来看,简单性思维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二:其一,简化思维,即将认识对象化简、通约,以期将复杂的世界化简,透过分析选择的、量化的现象,寻找普遍适用的本质、规律,达到以本质、规律取代对其他现象的探讨,具有典型的功利主义色彩;其二,割裂思维,即将整体、有机的对象人为地分割,以偏概全,这体现的是机械主义认识论,其症结在于将认识者和认识对象置于一种静止、封闭的世界中。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从方法论层面分析,复杂性思想并不产生,也不确定具体问题情景中的解决方法、方式,它只是警醒、督促研究主体对认识对象的复杂性和自我认知的有限性保持一种开放、动态的认识,切不可因固有的方法而扼杀认识对象和认识主体的活力。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复杂性思想是适合人性研究的方法论。以往决定论、因果论的方法论是建立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基础上的,将指向客观世界的方法论视角转向人时,不可避免地将人客体化,作为研究对象的人成为简单化方法的仆人。所以,面对不同于客体的人自身,传统的简单性方法论必须转型,而复杂性思想就是面对这一挑战的有益探索,它要求研究者彻底摆脱自命能解释一切事物最高概念、最佳方案的想法,而把人及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社会等看作开放的生命系统,实现认识对象、认识者自身及认识目的的统一在复杂性中共生。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基于复杂性方法论,人性的本质不是简单的善或恶,人性的形成也不是机械的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或简化的有机生成论。人性的内涵处于持续的发展中,认识人性的目的不是为了占有它、监控它,而是通过认识推动人性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复杂性方法论视域的人性论述往往是开放的、富有弹性的,既是当前的一种有限推断,也包含了未来无限的认识。面对无序和规律的博弈,自组织机制体现了人的伟大和神圣。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从复杂性思想的内涵及其对人性的认识不难看出,复杂性思想对教育理论的发展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层面。第二,人性及人是教育理论构建不可回避的话题。第三,教育理论的类型和形态方面。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二、现象学与教育理论现象学是20世纪欧洲大陆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现象学对教育理论的影响主要基于其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现象学的核心想象就是“回到事实本身”。想达到现象学的目的,研究方法就必须是批判性的,就是无条件地放弃各种先验的研究方法,直面事实、生活本身,用现象学的术语说,就是“加括号法”将自己有可能影响认识生活世界的观念、方法悬置起来,让心灵直接面对事实。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现象学对教育理论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和研究方法的借鉴上。现象学对生活世界的关注实际上反映了人及人的存在的关怀,而教育就是关于人和人的存在的生活问题,通过教育,人获得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在传统教育理论中,教育科学化的追求往往使教育远离生活世界本身,以“科学”的名义否定真实的、具体的生活本义;而哲学取向的教育理论又以形而上学的概念、逻辑证明自己高于生活的合理性,同样使教育脱离真实的生活。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现象还原,即面对间接的知识和判断,研究者应该“存而不论”,直接指向知识自身,避免传统或习俗观念的先验性判断,从而确保知识的绝对客观性。本质还原,不是探索本质如何存在的问题,也不是探索认识的主体与认识的对象的关系问题,它要求把对个别事物存在的信念悬置起来,直接感受事物的本质,这里的事物就是在“现象还原”之后所体现出来的“纯粹现象”。先验还原,其任务是从现象中彻底排除事物性,把认识主体当作纯粹的先验意识,返回到先验的自我,这种先验的自我是作为意识活动的执行者而存在的,是经过现象还原和本质还原后拥有真正自我意识的主体,具有自明性的特征,不再为传统和习俗等所遮蔽。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现象学的观念和研究方法对教育理论的推动最明显的就是提出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教育理念,丰富和深化了教育理论的内涵。第一,对教育本身的认识第二,教育中的知识不是静止地等待学生接受的,只有以生活世界的方式理解、体验、建构才能形成知识第三,对教育理论自身的反思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三、校本研究与教育理论校本研究,顾名思义,就是立足学校、为了学校的发展而开展的一种开放性、发展性教育研究。这一研究是指研究的问题、场所是以学校为中心的,其目的是直接解决学校教育中的问题,提高学校质量,促进学校健康发展;而开放性和发展性研究定位是指校本研究的问题和结论是开放性、发展性的,这是由学校教育的动态性、复杂性等特征决定的,问题的产生与界定、结论的合理或有效因具体教育情景而不同。校本研究不仅对学校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教育理论研究也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这种影响可以从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方式等方面加以分析。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在研究主体的定位上,校本研究将教师推到研究的中心,打破了专业理论工作者对教育研究的垄断。在研究内容上,校本研究强调以促进解决学校发展的各种问题为中心,研究对象始终是开放的、发展的,研究成果应具有可操作性特征。在研究方式上,校本研究推崇符合学校工作实际的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等应用性研究方式。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思考题1.试述教育学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与著作。2.教育理论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其类型划分的意义何在?3.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4.教育理论对于教育工作的意义何在?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Thank you for watching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冯建军主编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第二章教育的概念“教育”一词的用法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本质010102020303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学习目标了解“教育”一词的不同用法。认识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了解对教育本质的不同认识,形成对教育本质的自我认识。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教育”一词的用法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一、“教育”一词的由来在我国古代典籍如论语荀子中庸中,“教”与“育”是分开使用的。论语中多次提到“教”的问题荀子中,多次提到“育”的问题,但并没有“教”的出现中庸中,也多处出现“育”,同样没有“教”孟子中,多出现的是单字“育”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 孟子中这一“教”与“育”的联用成为我国最早出现的“教育”一词。此后,“教育”一词不断出现在我国古代诸多文献中,特别是隋唐以后,“教育”一词成为教育领域的通用词,但其含义仍与近代“教育”一词有区别。在中国进入20世纪以后,教育这个词才被广泛地使用;在此以前,有教育学习训诲养之类词语,它们所表达的概念,各在某一点、某一侧面,同近代教育有可比之处。”常用教育概念辨析无论是“教”“养”还是“诲”,其基本假设是:教育应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地施加影响。显然,我国对教育的理解具有明显的“外铄论”痕迹。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在西方,无论是现代英语的“education”、德语的“Erziehung”还是意大利语的“educazione”,它们皆由拉丁文中的“educare”一词转化而来。“e”在拉丁语中有“出”的含义,“ducare”则有“引”的意思,因此,西方的“教育”一词基本都含有“引出”之意,意味着将人身上固有的德性、理性等品质通过一定的手段由内而外地引导出来。从西方“教育”一词的词源看,西方对教育和教育手段的理解,属于明显的“内发论”,由此形成了中西方在教育特别是教育教学方法方面的显著差异。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二、“教育”一词的多种用法当代社会的发展使“教育”一词超越了单一的育人范畴,而具有多种内涵。这里,我们根据教育的指称对象,将其分为四种用法:第一,作为家庭教育的“教育”。第二,作为一种思想、人格熏陶的“教育”。第三,作为学校或课堂教学方法的教育。第四,作为系统的制度化教育,或者学校教育系统。人们可以指出各种各样的教育,内涵虽然不同,但用的却是一个相同的词语教育。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美国分析哲学家谢弗勒在教育学的语言中提出了探讨定义的三种方式,即规定性定义(the stipulative definition)、描述性定义(the descriptive definition)和纲领性定义(the programmatic definition)。规定性定义是作者自己创造或设定的定义,不管其他人如何认识,作者在自己的论述中会一直使用这一定义。描述性定义是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即各种场合所使用的不同定义。词典使用的多是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是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然的描述,指明事情应该怎么样。我们这里对教育内涵的描述,显然是要找一个规定性的教育定义,至少是教育学者心目中的规定性定义。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三、教育的概念对教育概念的认识,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客观上,这表明了教育具有复杂性;在主观上,这也说明了每个人心中的教育理念不同。通常认为,教育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内涵与外延。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一)广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即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从这一定义来看,教育有如下特点:第一,它指的是人类的活动,动物界相类似的活动被排除在外。第二,它是指人类有意识的自觉活动。第三,教育是反映一定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活动,它体现了人类的价值追求,教育的目的、内容、方式与方法等都受到一定社会道德规范的制约。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二)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期他们朝着社会的要求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狭义的教育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狭义的教育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第二,狭义的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活动。第三,狭义的教育反映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教育的基本要素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一、主体性要素主体性要素是指教育活动中的人。教育活动由“教”和“学”构成,二者相互依存。因此,教育的主体性要素也就包括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1、教育者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教育者特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具有资格的教师。受过专门训练是指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接受专门教育机构一定年限的训练。教师作为专门的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教育认为教师是“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的知识拥有者,在知识的数量和质量上处于优势地位,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负责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监督和控制学生的学习。现代教育降低了教师的权威地位,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启发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权威的裁判者。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也可称为学习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从广义的角度为我们界定了受教育者的含义承担学习任务、接受他人影响的人。在非正规的教育场合中,个体随时都可能向他人学习知识经验,充当“受教育者”的角色,但是,这一角色是暂时的,一旦向他人学习的活动发生转移或者消失,受教育者的角色也会相应地转移或消失。在学校教育中,受教育者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中获得入学资格的、相对固定的学生。学生具有不同于其他受教育者的特点:第一,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第二,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第三,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过程。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3、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属于主体性要素,二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形成了复杂的关系。一方面,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不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另一方面,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都属于主体性要素,处于主体地位。但是就教育过程而言,二者承担的任务却各不相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调动个体的自我认知和非认知的基础(如受教育者的需要、情感、态度、意志等),自觉、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这样才能将外在的“教”内化为学生自我的知识。从以上分析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为彼此存在的条件,是教育过程的“两极”,没有教师也就没有学生,同样,没有学生也就没有教师,二者缺一不可。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二、内容性要素劳动对象是劳动过程中所能加工的一切对象。教育活动中的劳动对象主要是指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共同认识、掌握、运用的对象,即教育的内容。教育过程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这一交往过程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但是,仅有教师和学生并不能完成交往的过程,还需要载体与工具。交往的载体是交往活动需要传递的信息,也就是教育内容。从这一点来说,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教育内容的组成十分丰富。从广义的范围看,任何一项人类活动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教育的内容。即使从狭义的学校教育的角度看,教育的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总的来说,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培养个体思想道德、提高个人修养为目标的教育内容。这一内容历来被置于教育的重要位置。第二,以发展个体智慧、提高个体适应基本社会生活为目标的教育内容。这主要包括人类社会各种领域活动的知识、经验、技术、技能。第三,以提高个体时代适应性为目标的教育内容。这一层面的教育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注入新的内涵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学校教育内容是经过专家、教师、学生等教育主体收集、整理、加工后的系统化的知识。因此,与非学校教育内容(广义的教育内容)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第一,学校教育内容以教育方针为指导,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学校教育内容表达的是社会、家庭、个人对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状况的理想要求和预期状态。第二,学校教育内容广泛,具有全面的价值。第三,学校教育内容与教育主体密切联系,构成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三、资源性要素教育的资源性要素是教育活动中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受教育者的一切物质资源。只有当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和学生与作为教育对象的教育内容发生联系时,教育活动才能实现,而这一联系需要一定的教育资源,如教育设备、场所、媒体等。这些物质资源在教育中的作用各不相同,根据它们所发挥的不同作用,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教学的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体两大类。这是教育活动中物的要素,是衡量教育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志。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1、教学的场所与设施教学的场所与设施主要是指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教室、校舍、操场、实验室,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以及文娱、体育、卫生等设备装置。教学实践表明,教学的场所与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好的物质条件能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反之,则会降低甚至阻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教学的场所与设施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是因为环境对个体具有塑造作用,更关键的是教学的场所与设施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和需要专门选择和设计的。教学的场所与设施的布置与安排要符合以下两条最基本的原则:一是教育性,二是实用性。最后,我们要注意的是教学的场所与设施不局限于学校范围之内,学校以外的教育活动同样需要一定的场所与设施。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2、教育媒体教育媒体是教育活动中信息存储和传递的工具及设备,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教育媒体可以分为传统教育媒体与现代教育媒体两类。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1)传统教育媒体传统教育媒体又叫普通教育媒体。最早的教育媒体主要是指人自身的活动,教师主要凭借语言、表情、动作等和学生发生联系。随着文字和书籍的出现,教育媒体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文字和书籍媒体的出现为班级授课制的推行、教育的普及提供了可能,促进了教育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育媒体除了以上论述的内容之外,还包括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专门的教学手段。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教育学原理(2)现代教育媒体现代教育媒体利用现代技术存储和传递信息,一般由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构成:一是硬件即教学机器,现代教育媒体的出现,是教育媒体发展的一次革命,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第一,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教学活动中的认识是一种间接的认识,学生学习以间接经验为主。第二,现代教育媒体扩展了教学的时空,延伸了学习者的感官功能。现代教育媒体摆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使个体的认识范围更加广阔、更加深入。第三,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学生的自主化学习成为可能。作为现代教育媒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将学习内容根据教学需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编排到专门的软件中,学生通过与机器-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原理 课件 全套 教程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