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的认知偏向_行为和脑机制的证据.pdf
《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的认知偏向_行为和脑机制的证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的认知偏向_行为和脑机制的证据.pdf(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p>限制饮食是为了控制体重,长期严格地控制进食的倾向。大量研究表明相对于非限制性饮食者,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尤其是高能量或高美味食物线索存在认知偏向。这种偏向是基于一定的脑神经基础的如前额叶背内侧,小脑等区域。未来研究应设置严格的筛选标准,运用视觉 odd-one-out 和学习-再认实验范式,重视认知神经机制的探讨,开展中国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加工的认知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模型的系统研究。关键词 限制性饮食;食物线索;认知偏向;脑机制 分类号 R395;B845 1 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饮食失调是导致女孩心理残疾的主要原因,是引起未成年死亡的危险因素(高笑,2010)。而限制性饮食是饮食失调发展过程(对体重过分关注,负面身体自我图式,饮食态度失调,限制性饮食行为以及最终的饮食失调临床症状)中最常见的又最为关键的适应不良行为,是由不良心理到不良行为转变的关键点。大量实证研究研究也表明,限制性饮食被认为是饮食失调的先驱,限制性饮食能够预测饮食失调的强度(Stice,2001;Johnson&Wardle,2005;Neumark-Sztainer et al.,2006)。同时,限制性饮食伴随的长期反复的节食和过度进食会产生自卑、焦虑等负面 情 感(Rotenberg et al.,2005;Yeomans&Coughlan,2009),导致不健康的行为(Goldfield&收稿日期:2011-04-18*教 育 部 新 世 纪 优 秀 人 才 支 持 计 划 资 助 项 目(NCET-2008-0870);211 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NSKD0800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SWU1009108);西南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kb2010014)资助。通讯作者:陈红,E-mail: 注:张妍共同为第一作者 Lumb,2008;Jenks&Higg,2007),严重的甚至产生自杀倾向(McGrathHanna,Greene,Tavernier,&Bult-Ito,2003),从而严重地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因此,开展对限制性饮食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完善限制性饮食的理论体系,也有助于揭示饮食失调产生的症结,为饮食失调及相关饮食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指导。本文从行为和脑机制两个层面系统地回顾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认知加工的研究,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并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2 限制性饮食(Restricted Eating)限制性饮食最早是由 Herman 等人提出的,是指为了控制体重而进行限制性进食的倾向(Herman&Mack,1975;Polivy,Herman,Hackett,&Kuleshny,1986;Herman,Polivy,Lank,&Heatherton,1987;Heatherton,Herman,Polivy,King,&McGree,1988;Fedoroff,Polivy,&Herman,2003;Roefs,Herman,MacLeod,Smulders,&Jansen,2005;Coelho,Polivy,Herman,&Pliner,2008;Contento,Zybert,&Williams,2005)。Lowe 等人则认为限制性饮食是以减肥或维持体重为目的,而1356 心 理 科 学 进 展 第 19 卷 努力限制能量摄入(Lowe,Foster,Kerzhnerman,Swain,&Wadden,2001;Markowitz,Butryn,&Lowe,2008)。而 Gorman 和 Allison(1995)认为限制性饮食是饮食行为的一种,受认知加工过程而不是生理机制(如饥饿和饱食)的控制。另有Contento 等(2005)认为限制性饮食是指有意识地控制进食的倾向,以防体重增加或者促进体重减少。新近,研究者指出限制性饮食是指对自我设定的内部线索(饥饿和饱食状态)和外部线索(能量水平,美味程度等)的抵制,这些线索调控着进食行为(Martins,Morgan,&Robertson,2009)。虽然研究者对限制性饮食的界定各有侧重,在表述上也不尽相同,但综合来看,限制性饮食要点主要包括:(1)以控制体重为目的,包括降低体重和维持体重两个方面;(2)对饮食行为进行限制,这种限制具有长期性和认知特征;(3)限制性饮食重视外在食物线索的影响,而忽视(略)内在生理信号的影响;(4)在青年女性群体中较为常见。因此,本研究将限制性饮食界定为为了控制体重,长期严格地控制进食的倾向。此外,限制性饮食和节食是两个既密切相关又有所区别的概念。限制性饮食是一种以控制体重为目的慢性节食,具有长期性和认知特征。另一方面,限制性饮食和节食又具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为:首先,限制性饮食和节食对进食意向或行为的作用上存在明显不同。如 Rideout 和Barr(2009)考察了 1071 名 4575 岁女性的节食和限制性饮食与 BMI 和身体不满意的关系,发现虽然节食和限制性饮食都与 BMI 存在正相关,但节食者的BMI高于非节食者4.1%,而限制性饮食者低于非限制性饮食者 1.0%。同时,节食者的抑制解脱(限制性饮食量表的一个维度,用以测查限制性饮食者突破了自我设定的进食界限,出现过度进食的意向或行为)分数显著高于非节食者,而限制性饮食者的抑制解脱分数与非限制性饮食者不存 在 显 著 差 异。另 有 Guerrieri,Nederkoorn,Schrooten,Martijn 和 Jansen(2009)研究也发现限制饮食和节食者具有不同的结构,这些结构对进食行为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当冲动性被诱发时,高限制性饮食者的进食量会增加,而节食者的进食量却出现了减少。其次,两者在表述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限制性饮食者在英文文献的表述为restricted eating(Herman&Mack,1975;Markowitz et al.,2008;Martins et al.,2009),而节食为 dieting(Rideout&Barr,2009;Guerrieri et al.,2009)。最后从饮食失调发生的进程上(对体重过分关注,负面身体自我图式,饮食态度失调,限制性饮食行为以及最终的饮食失调临床症状)来看,限制性饮食只有饮食态度失调之后才会出现;而节食可以出现在饮食失调的任何一个阶段。因此,基于上述考虑,本研究中将限制性饮食和节食视为两种不同的饮食行为。3 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的认知偏向 食物是极其重要的生物学刺激类别,它的重要性在于它对于生存的价值、内在的奖赏与享乐特征(LaBar et al.,2001)。研究发现,限制性饮食者 对 食 物 线 索 的 认 知 加 工 影 响 其 食 物 选 择(Fedoroff et al.,2003)和 进 食 行 为(Overduin,Jansen,&Louwerse,1995)。还有研究指出对食物线索的反应过于敏感可能是过度进食、变成超重或 者 维 持 超 重 体 型 的 一 个 潜 在 因 素(Tetley,Brunstrom,&Griffiths,2009)。由此可见,深入地分析对食物线索的认知加工机制和脑机制可能有助于揭示限制性饮食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也有助于深化对限制性饮食者的认识。下面主要从行为和脑机制两个层面系统地评述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认知加工的研究进展。3.1 行为层面 在行为层面,研究表明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的加工存在特异性(Fedoroff et al.,2003),也就是说食物线索的展露比非展露能够诱发限制性饮食者更多的进食行为。另有研究采用启动范式和西蒙任务发现限制性饮食者比非限制性饮食者对高脂肪美味食物存在更强的认知偏向(Roefs et al.,2005)。而情绪 Stroop 任务研究发现(Tapper,Pothos,Fadardi,Ziori,2008),高限制性饮食者存在高的食物相关加工偏向(Food-related Processing Bias,FPB)。新近,Ahern,Field,Yokum,Bohon 和Stice(2010)研究发现高饮食限制者对食物线索表现出较高的奖赏敏感性和认知偏向。这种偏向主要体现在对食物线索认知加工的注意阶段和记忆阶段。其中限制性饮食者注意偏向反映了对食物线索早期的选择性加工,而对食物线索的记忆偏向则反映了对食物线索晚期的选择性加工(Israeli&Stewart,2001)。第 9 期 孔繁昌等: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的认知偏向:行为和脑机制的证据 1357 3.1.1 注意偏向 大量研究发现,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的加工存在注意偏向。Colimon 和 Donald(1995)采用修改的 Stroop 任务发现限制性饮食者对节食健康词汇比其他类型词汇投入了更多的注意。另有Fishbach 和 Shah(2006)研究指出,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词汇有自动回避而不是趋近倾向。这可能是由于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的加工受到节食词语的启动,从而产生了对食物反应的抑制。基于注意偏向的假设,研究者开始从注意成分上来探讨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的加工机制。如Hollitt,Kemps,Tiggemann,Smeets 和 Mills(2010)采用视觉 odd-one-out 搜索范式发现,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存在注意偏向,主要表现为对食物线索的注意警觉,而不是注意脱离困难。而在另一项 ECT 点探测范式研究中,限制性饮食者对高 能 量 和 低 能 量 食 物 图 片 均 存 在 注 意 回 避(Veenstra,de Jong,Koster,&Roefs,2010)。但是,也有研究发现限制性饮食对食物线索并不存在注意偏向。如研究者从内隐和外显两个层面考察了对食物、身体相关线索的认知加工,结果发现无论是在外显还是内隐层面,相对于中性刺激,限制性饮食者和非限制性饮食者对高能量 食 物 刺 激 的 认 知 加 工 均 不 存 在 显 著 差 异(Sackville,Schotte,Touyz,Griffiths,&Beaumont,1998)。而 Papies,Stroebe 和 Aarts(2008)研究发现当限制性饮食者受到节食目标的调节时,就不会对食物线索表现出注意偏向。这也是限制性饮食者能够成功调节饮食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关于限制性饮食者是否对食物线索存在注意偏向,已有的研究结果还未能达成一致,甚至在有些方面上还是自相矛盾的。造成不一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实验范式、限制性饮食者的筛选标准、实验材料类型等。这种不一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对限制性饮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需要更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来澄清和证实。3.1.2 记忆偏向 研究表明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的认知加工存在记忆偏向,它反映了对食物线索晚期的选择性加工(Israeli&Stewart,2001)。King,Polivy 和Herman(1991)首次证实了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信息存在记忆偏向。在实验中,先向限制性饮食组和正常组讲述一个女性故事,内容包括女性体重、进食和食物相关活动、年龄,缝纫和服饰相关活动,然后让被试自由回忆。结果发现,相对于女性的年龄和服饰活动信息,限制性饮食组回忆出了更多的有关女性身体、食物和进食的信息。这表明限制性饮食者可能更关注与饮食相关的信息。而 Israeli 和 Stewart(2001)研究发现和低限制性饮食女性相比,高限制性饮食女性没有记住更多的禁忌食物词汇,而是记住了较少的动物词汇。这表明限制性饮食者表现出对食物图式领域以外材料的记忆缺陷。此外,该研究还发现和动物词汇相比,高限制性饮食女性记住了更多的禁忌食物词汇,这暗示着高限制性饮食者对禁忌食物词汇存在记忆偏向。新近,有研究者采用自传式记忆任务考察了女限制性饮食者是否存在记忆特异性效应(Ball,Singer,Kemps,&Tiggemann,2010)。自变量为限制性饮食量表(RS)的节食关注上的得分,因变量为被试回忆起的与节食和身体意象相关的自传式记忆。结果发现,当遇到节食、身体意象和进食相关线索时,那些在节食关注上得分较高者就回忆起了较少的特定自传记忆,而不论当前是否节食。研究结果支持了女限制性饮食者存在记忆特异性效应。这可能是由于高限制性者会调用大量的认知资源抑制对食物相关信息的提取,从而减少食物信息对其带来的内心冲突。可以看出,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加工的晚期可能存在记忆偏向,但已有证据还很有限,还无法回答记忆偏向产生的原因和限制性饮食成功和失败者在对食物线索认知加工晚期具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该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除了注意和记忆方面的认知偏向外,限制性饮食者还对食物信息存在判断和解释偏向(安献丽,郑希耕,2008)。如 Roefs 等(2005)考察了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的内隐态度,发现和非美味食物相比,限制性饮食者对美味食物的态度更为积极,表现为对美味食物的自动评价。此外,Hoefling 和Strack(2008)也发现限制性饮食者比非限制性饮食者对高能量食物的评价要更积极。新近研究采用单极的 IAT 测验变式探讨了高能量食物积极和消极的内隐联结,发现在消极内隐联结上,限制性饮食者与非限制性饮食者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积极内隐联结上,限制性饮食者比非限制性饮1358 心 理 科 学 进 展 第 19 卷 食者对高能量食物表现出更强的积极内隐联结(Houben,Roefs,&Jansen,2010)。这也暗示着限制性饮食者对高能量食物可能存在内隐的认知偏向。虽然已有研究结果都支持了限制性饮食者可能对食物线索存在判断和解释偏向,但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因此尚需更多研究验证。3.2 脑机制层面 近年来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快速发展,研究者已经开始运用高时间精度的脑电技术(如 EEG,ERP)和高空间精度的神经影像技术(如 fMRI,PET)探讨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认知加工的脑神经基础。下面将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3.2.1 ERP 研究 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的认知偏向发生在认知加工的早期还是晚期呢?根据已有的行为研究结果来看,这种认知偏向在认知加工的早期和晚期可能都会出现。事件相关电位(ERPs)研究初步地探讨了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认知加工的脑内时程变化。Hachl,Hempel 和 Pietrowsky(2003)采用阈下快速序列呈现任务(RSVP)考察了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词汇加工的脑机制。研究表明限制性饮食者和非限制性饮食者在行为上(如反应时)无显著差异,但在脑电指标(如波幅)上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在饥饿状态下,限制性饮食者的 P2 波幅显著地大于非限制性饮食者,而在饱食条件下限制性饮食者的 P2 波幅显著小于非限制性饮食者。同时,限制性饮食者在饥饿条件下比饱食条件下有更大的 P2,而非限制饮食者在饥饿条件下比饱食条件下有更小的 P2。这表明在饥饿条件下,限制性饮食者比非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投入了更多的注意资源。此外,研究还发现无论是食物词还是非食物词,限制性饮食者都比非限制性饮食者在 P3-AUC(后正复合体)波幅更正。这暗示着对于限制性饮食者来说,他们需要比非限制性饮食者更多的认知资源和能量抑制额外信息以便完成目标任务。还有研究探讨了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气味加工的脑内时程变化特点(Kemmotsu&Murphy,2006),发现限制性饮食者和非限制性饮食者对植物气味的反应相似,而对食物气味的反应则不同。这表明限制性饮食者和非限制性饮食者对不同的气味信息采取了不同的加工模式。这种差异突出地反映在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ERPs)上,即在注意条件下,对控制组,食物气味诱发的N1P3 波幅比植物更大,而对于限制性饮食者则没有出现这种差异,这表明限制性饮食者成功地抑制了对食物气味的知觉,减少了注意的投入。但在忽略条件下,限制性饮食者则表现出对食物信息的注意,而控制组则没有。这可能暗示着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的注意可能是无意识的和自动的。最近的一项 ERP 研究考察了限制性饮食者在两种不同的动机情境中对高能量食物相关信息的加工过程(Blechert,Feige,Hajcak,&Tuschen-Caffier,2010)。实验中,限制性饮食组和控制组分别完成两个 block。在第一个 block 中给被试呈现高热量食物图片和标准情绪图片,而在 block2 中则操纵食物的可获得性,告知被试图片中一半的食物在实验完成后可以吃(可获得性),而另一半食物则不能吃(不可获得性)。结果显示食物信息诱发的 ERP 成分在限制性饮食者和正常被试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第二个 block 中则出现了显著地组间差异,即对于限制性饮食者,不可获得的食物诱导了更正向的 LPP,而非限制性饮食者没有出现可获得性之间的差异。这可能暗示着限制性饮食者成功地依赖于动机背景对动机倾向进行认知控制,以减少对线索的敏感性,从而实现节食成功。根据这些研究,本研究小组推测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的认知偏向可能在认知加工的早期成分如 P2 等和晚期成分如 P3 等都存在。我们最近开展的关于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注意偏向和记忆偏向的 ERP 研究结果也支持了我们的推断。但这个结论还需要更多实证研究进一步检验。3.2.2 脑成像研究 行为的产生都是基于一定的生理基础,限制性饮食也不例外。ERP 证据表明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的认知加工在时程上存在差异,但却无法准确地指出该差异产生的脑神经基础。而脑成像技术如 fMRI,PET 等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特点能够准确地定位认知加工差异的脑区。已有研究者在限制性饮食者的脑成像方面开展了有益的尝试。Silva,Pizzagalli,Larson,Jackson 和 Davidson(2002)研究发现,高限制性饮食者比低限制性饮食者在右半球额叶有更大的激活。这可能暗示着第 9 期 孔繁昌等: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的认知偏向:行为和脑机制的证据 1359 高限制性饮食者比低限制性饮食者能更好地抑制对食物线索的反应。一项 PET 研究发现成功的限制性饮食者比非限制饮食者在前额叶背内侧(DPFC)、纹状体背部(DS)和小脑(Cerebellum)有更大激活,这些脑区与奖赏加工等密切相关。而非限制性饮食者比成功的限制性饮食者在双侧的框额叶(OFC)有较大激活,这些脑区与抑制、控制等高级认知功能相关(DelParigi et al.,2007)。最近,一项 fMRI 研究发现(Coletta et al.,2009),在饥饿条件下,限制性饮食者在小脑有更大的激活,该区域与对食物线索的低级加工有关;而非限制性饮食者在右颞上回(STG)、左海马旁回(HHPG)、壳核(Putamen)、前额叶背内侧有较大激活,该区域与饥饿体验、进食动机和食物奖赏等功能有关。在饱食条件,限制性饮食者在小脑(Cerebellum)、额前回(SFG)、前额叶背侧(PFC)、左角回(Insular)有较强激活,这些区域与渴望进食、奖赏期待和进食计划等功能有关;而非限制性饮食者则在左扣带回(ACC)、右额前回、壳核、左海马旁回有较大激活,这些区域与饱足感和食物线索记忆有关。这表明在饥饿状态下,限制性饮食者常常低估真实的饥饿感,即主观饥饿感降低,而在饱食条件下,他们常常高估自己的饥饿感,渴求更多的进食。由此可见,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的加工可能存在与正常人不同的脑区激活,但这方面的研究还非常有限,需进一步探索。4 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研究者在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加工的认知机制和脑神经基础上进行了一些研究,初步揭示了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可能存在认知偏向,并且这种认知偏向是基于一定的认知神经基础的。但对研究结果深入分析发现,已有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这也正是未来研究应该努力的方向。首先,对限制性饮食者的操作化定义不统一。目前对限制性饮食者的筛选主要采用 RS 量表、DEBQ 量表和 TFEQ 量表。在 RS 量表的研究中,有的研究将量表总分大于或等于 15 分作为限制性饮食者,将低于 15 分作为低限制性饮食者(Fedoroff et al.,2003;Provencher,Polivy,&Herman,2009;Hollitt et al.,2010);还有的将总分大于或等于16分的视为限制性饮食者,而低于15分为非限制性饮食者(Israeli&Stewart,2001;Coletta et al.,2009);还有的研究将量表总分大于或者等于 15 分作为高限制性饮食者,而将低于 7分的作为低限制性饮食者(Veenstra et al.,2010)。对于 TFEQ 量表,有研究者将得分最高的 25%作为高限制性饮食者,而最低的 25%为低限制性饮食者(Kemmotsu&Murphy,2006)。对于 DEBQ 量表也有多种不同分法,如以均值为界区分为限制性饮食者和非限制性饮食者(Johansson,Ghaderi,&Andersson,2004)。被试在筛选标准上的有效性和精确性直接影响着各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因此,如何有效地区分限制性饮食者就成了限制性饮食领域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未来研究应该采取更加严格筛选标准,确保被试分组的有效性和精确性。在正在开展的对限制性饮食者神经机制的探讨中,我们就采用修订的 RS量表和 DEBQ 量表作为被试分组的标准,从而保证了分组的科学性。其次,实验范式上存在差异,各研究结论很难进行比较和统合分析。先前对注意偏向的研究主要采用的 Stroop 任务、视觉搜索和点探测任务等范式。由上述分析可知,不同实验范式得出的研究结果有时可能是相互矛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两种实验范式分别测查了不同的加工过程。如点探测范式考察的是早期的自动加工过程(Veenstra et al.,2010),而 Stroop 任务则考察晚期的认知加工过程(Johansson et al.,2004)。另一种可能的原因是有些研究方法可能对认知偏向的测查不够精确。如 De Ruiter 和 Brosschot(1994)指出采用 Stroop 任务来研究注意偏向是存在争议的,因为颜色命名推断效应可能是对食物相关材料关注增强和食物无关材料回避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在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记忆偏向的研究中,研究范式也很不统一,研究的结果也无法进行概化(King et al.,1991;Israeli&Stewart,2001;Ball et al.,2010;Houben et al.,2010)。因此,如何实现研究范式的相对统一应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如,在本研究小组正开展的课题中,将视觉odd-one-out 范式和眼动技术结合起来考察注意偏向,这样不仅能够详细地记录注意偏向发生过程,还能够区分注意偏向的具体成分。而在限制性饮食者的记忆偏向研究中,采用经典的学习-再认实验范式,以增强实验之间的可比性。1360 心 理 科 学 进 展 第 19 卷 再次,对限制性饮食者脑神经机制的研究不足。尽管已有研究开始运用脑成像(如 fMRI,PET)这样先进的技术来考察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认 知 加 工 的 脑 神 经 机 制(Silva et al.,2002;DelParigi et al.,2007;Coletta et al.,2009),并初步揭示了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的加工激活了更大的前额叶背内侧(mPFC)和小脑(Cerebellum)等区域。但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内容上来说,这方面的研究还都比较匮乏。另外,关于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认知加工的 ERP 研究也非常少,仅有 3 篇(Hachl et al.,2003;Kemmotsu&Murphy,2006;Blechert et al.,2010)。因此,未来研究要考察不同类型限制性饮食者(成功和失败)和正常饮食者对不同类型食物线索(高能量和低能量;高美味和低美味;健康和不健康等)加工的差异,不同状态(饥饿和饱食)下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的加工等方面的认知神经机制,还要将 ERP 和fMRI 技术结合起来从对食物线索认知加工的时程和脑区激活上系统地考察。最后,中国限制性饮食者的研究比较少见。国外对限制性饮食者的研究已有 30 多年历史,引起了大量而广泛的讨论,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国内这个领域的研究却不多见。相关研究指出节食现象在我国的青少年群体中也广泛存在(柳春红,段纪俊,夏江,龚洁,周敦金,2005;丁世勇,徐焰,2007;白承续,段佳丽,苏凤华,宋琪,杨微,2010;孙礼,高鹏,于宏,夏薇,梁爽,孙彩虹,2011)。这些主要集中在节食现象的流行病学调查,侧重于临床或医学取向,而很少从造成限制性饮食的心理学层面上进行深入研究。基于对已有成果的梳理和分析,未来研究应系统考察:第一,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加工的认知机制和神经机制;第二,限制性饮食成功或失败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模式;第三,限制性饮食者的预防和干预研究。以上内容也正是我们研究团队正在或即将开展的工作。总之,开展限制性饮食的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自我与健康体系,还能够揭示饮食失调产生的症结,为饮食失调等饮食问题和行为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针对性地指导。参考文献 安献丽,郑希耕.(2008).惊恐障碍的认知偏向研究.心理科学进展,16,255259.白承续,段佳丽,苏凤华,宋琪,杨微.(2010).北京市崇文区青少年减肥行为与其他危险行为的聚集性研究.实用预防医学,17,17391741.丁世勇,徐焰.(2007).广州高校女生瘦身认知意识与行为的调查分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6,198200.高笑.(2010).胖负面身体自我图式女性对身体信息的注意偏向:理论模型及加工规律.博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柳春红,段纪俊,夏江,龚洁,周敦金.(2005).武汉市青少年节食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6,901902.孙礼,高鹏,于宏,夏薇,梁爽,孙彩虹.(2011).哈尔滨市中学生减肥行为及减肥方式调查.中国学校卫生,31,919920.Ahern,A.L.,Field,M.,Yokum,S.,Bohon,C.,&Stice,E.(2010).Relation of dietary restraint scores to cognitive biases and reward sensitivity.Appetite,55,6168.Ball,C.T.,Singer,S.,Kemps,E.,&Tiggemann,M.(2010).Restrained eating and memory specificity.Appetite,55,359362.Blechert,J.,Feige,B.,Hajcak,G.,&Tuschen-Caffier,B.(2010).To eat or not to eat?Availability of food modulates the electrocortical response to food pictures in restrained eaters.Appetite,54,262268.Coelho,J.S.,Polivy,J.,Herman,C.P.,&Pliner,P.(2008).Effects of food-cue exposure on dieting-related goals:A limitation to counteractive-control theory.Appetite,51,347349.Coletta,M.,Platek,S.,Mohamed,F.B.,van Steenburgh,J.J.,Green,D.,&Lowe,M.R.(2009).Brain activation in restrained and unrestrained eaters:An fMRI study.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118,598609.Colimon,R.,&Donald,M.(1995).An investigation of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involved in restrained eating.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Section B:The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55,3582.Contento,I.R.,Zybert,P.,&Williams,S.S.(2005).Relationship of cognitive restraint of eating and disinhibition to the quality of food choices of Latina women and their young children.Preventive Medicine,40,326336.De Ruiter,C.,&Brosschot,J.F.(1994).The emotional Stroop interference effect in anxiety:Attentional bias or cognitive avoidance?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32,315319.DelParigi,A.,Chen,K.,Salbe,A.D.,Hill,J.O.,Wing,R.R.,Reiman,E.M.,&Tataranni,P.Aet al.(2007).第 9 期 孔繁昌等: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的认知偏向:行为和脑机制的证据 1361 Successful dieters have increased neural activity in cortical areas involved in the control of behavior.Intern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31,440448.Fedoroff,I.,Polivy,J.,&Herman,C.P.(2003).The specificity of restrained versus unrestrained eaters responses to food cues:general desire to eat,or craving for the cued food?Appetite,41,713.Fishbach,A.,&Shah,J.Y.(2006).Self-Control in action:Implicit dispositions toward goals and away from temptation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5,820832.Goldfield,G.S.,&Lumb,A.(2008).Smoking,dietary restraint,gender,and the relative reinforcing value of snack food in a large university sample.Appetite,50,278289.Gorman,B.S.,Allison,D.B.(Ed).Handbook of assessment methods for eating behaviors and weight-related problems:Measures,theory,and research(pp.149184).Thousand Oaks,CA,US:Sage Publications,Inc.Guerrieri,R.,Nederkoorn,C.,Schrooten,M.,Martijn,C.,&Jansen,A.(2009).Inducing impulsivity leads high and low restrained eaters into overeating,whereas current dieters stick to their diet.Appetite,53,93100.Hachel,P.,Hempel,C.,&Pietrowsky,R.(2003).ERPs to stimulus identification in persons with restrained eating behavio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49,111121.Heatherton,T.F.,Herman,C.P.,Polivy J.,King,G.A.,&McGree,S.T.(1988).The(mis)measurement of restraint:An analysis of conceptual and psychometric issues.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97,1928.Herman,C.P.,&Mack,D.(1975).Restrained and unrestrained eating.Journal of personality,43,647660.Herman,C.P.,Polivy,J.,Lank,C.N.,&Heatherton,T.F.(1987).Anxiety,hunger,and eating behavior.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96,264269.Hoefling,A.,&Strack,F.(2008).The tempting effect of forbidden foods.High calorie content evokes conflicting implicit and explicit evaluations in restrained eaters.Appetite,51,681689.Hollitt,S.,Kemps,E.,Tiggemann,M.,Smeets,E.,&Mills,J.S.(2010).Components of attentional bias for food cues among restrained eaters.Appetite,54,309313.Houben,K.,Roefs,A.,&Jansen,A.(2010).Guilty pleasures.Implicit preferences for high calorie food in restrained eating.Appetite,55,1824.Israeli,A.L.,&Stewart,S.H.(2001).Memory bias for forbidden food cues in restrained eaters.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25,3747.Jenks,R.A.,&Higg,S.(2007).Associations between dieting and smoking-related behaviors in young women.Drug and Alcohol Dependence,88,291299.Johansson,L.</p>-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限制性 饮食 对于 食物 食品 线索 认知 偏向 倾向 行为 行动 以及 机制 证据 繁昌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老金】。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老金】,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老金】。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老金】,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