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人体解剖学》PPT第9章--神经系统.pptx
《中职《人体解剖学》PPT第9章--神经系统.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人体解剖学》PPT第9章--神经系统.pptx(9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九章 神经系统学习目标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常用术语。熟悉: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脊髓的位置、外形和内部结构;脑干的组成和外形,间脑的位置和分部;小脑的位置、分部及主要功能;大脑半球外形、分叶及各叶重要沟回;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基底核的名称;内囊的组成和位置;硬膜外腔、蛛网膜下腔、大脑动脉环及血脑屏障的定义,硬脑膜窦的名称;颈内动脉、椎动脉的分支和分布范围;脑脊液的产生部位及循环途径;脊神经的构成;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和位置;胸神经前支分部的节段性;各脑神经的性质和分布。学习目标了解:内脏神经的组成和功能,内脏感觉神经的特点;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痛觉、温觉和触压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和走形;运动传导路的组成和走形,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概念;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和走形。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一、神经系统的功能1、控制和调节其它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2、维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统一。3、人类神经系统不仅适应环境,还能主观改造世界。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二、神经系统的分部中枢部周围部脑脊髓31对脊神经12对脑神经内脏神经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三、三、神经系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神经系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一)反射反射是指机体对内、外环境各种刺激做出的适宜的反应,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二)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四、四、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一)灰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而成。白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成。(二)神经核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团块。神经节: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团块。(三)纤维束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成束。神经: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成的条索状结构。(四)网状结构中枢神经系统内,灰质和白质混合而成。第二节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一、脊髓一、脊髓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在平枕骨大孔处接延髓,下端平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下平第3腰椎,故临床常在3、4或4、5腰椎之间进行穿刺。脊髓呈前后略扁的细长圆柱状,长约4045cm。主要外形可归结为六纵沟、二膨大、一圆锥、一终丝。1六纵沟 前正中裂1、后正中沟1、前外侧沟2、后外侧沟2。2二膨大 颈膨大和腰骶膨大。3一圆锥 脊髓末端变细呈圆锥状,称为脊髓圆锥。4一终丝 脊髓圆锥下续为终丝,周围被马尾包绕。(一)脊髓节段(一)脊髓节段 与椎骨对应的关系与椎骨对应的关系1概念:每段脊神经相连的一段脊髓称为脊髓节段,简称脊髓节。2节段分布:共31节,其中颈节8、胸节12、腰节5、骶节5、尾节1。3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颈节14:与同名椎骨基本平齐。颈节5胸节4:与同名椎骨减去一椎后平齐。胸节58:与同名椎骨减去二椎后平齐。胸节912:与同名椎骨减去三椎后平齐。腰节15:相当于第1011胸椎体。骶节15、尾节:相当于第1腰椎体。(二)脊髓的内部结构l灰质位于中央管周围,整体上呈柱状,断面似蝶形,分前角、后角、侧角等。1.前角:含有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运动纤维,参与前根的组成。2.后角:含有联络神经元,接受后根的传入信息。3.侧角:含有内脏运动(即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元的胞体,此角只存在于T1L3节段。在S24节段相当于侧角位置有副交感神经元的胞体。(二)脊髓的内部结构l白质位于灰质周围,由上行、下行的纤维束构成。被表面纵沟分为三部,即前索、外侧索、后索。1.上行纤维束(1)薄束和楔束:前者位于后索内侧,后者位于薄束的外侧。(2)脊髓丘脑束:位于外侧索的前部和前索中。(3)脊髓小脑前束:位于外侧索的前部。(4)脊髓小脑后束:位于外侧索的后部。2.下行纤维束(1)皮质脊髓束:来自大脑皮质运动中枢。(2)红核脊髓束:位于侧索内,参与调节屈肌张力和运动协调。(3)前庭脊髓:位于前索内,调节伸肌张力,与身体的平衡有关。(4)顶盖脊髓束:位于前索内,参与视觉和听觉反射。(5)网状脊髓束:位于前索和外侧索内,调节肌张力和协调肌的运动。(6)内侧纵束:位于前索内,协调头、颈的运动与眼球运动。第二节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四)脊髓的功能(四)脊髓的功能传导功能:脊髓是脑与躯干和四肢的感受器、效应器发生联系的枢纽,具有重要的传导机能,通过上、下行纤维束,成为脑和周围神经联系的重要通道。反射功能:脊髓作为一个低级中枢,有许多反射中枢位于脊髓灰质内,通过固有束和前、后根完成一些反射活动。如排便和排尿反射、腱反射、膝反射等。二、脑脑脑 位于颅腔内,可分为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六个部分。延髓向下经枕骨大孔连接脊髓。通常把中脑、脑桥和延髓三部分合称脑干脑干。(一)脑干(一)脑干 脑干包括延髓、脑桥、中脑三部。位于颅后窝,自枕骨大孔至蝶鞍之间。下端较细,与脊髓表面沟裂相续,中上部较宽大。1.脑干的外形l腹侧面(1)延髓:主要结构有锥体和锥体交叉。(2)脑桥:借延髓脑桥沟与延髓分界。主要结构有基底沟等。(3)中脑:主要结构有两个大脑脚和脚间窝等。l背侧面(1)延髓:主要结构有薄束结节、楔束结节。(2)脑桥:脑桥和延髓之间是菱形窝。菱形窝两侧有与小脑相连的小脑脚。(3)中脑:有四叠体,即两个上丘和两个下丘。上丘与视觉反射有关,下丘与听觉反射有关。l菱形窝第四脑室底,由延髓背侧面上部和脑桥的背侧面构成。l第四脑室位于脑桥、延髓和小脑间,形似四棱锥行。2.脑干内部结构l灰质:脑干灰质不再是连续的灰质柱,而是灰质团块,称为神经核。脑神经核:分为躯体运动核、躯体感觉核、内脏运动核、内脏感觉核。大多位于相关脑神经的深面。l白质:由上行和下行的纤维束构成,主要包括四个丘系。(1)内侧丘系:由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纤维组成,传导躯干和四肢深感觉及精细触觉。(2)外侧丘系:由蜗核发出的纤维组成,传导听觉。(3)脊髓丘系:由脊髓丘脑前束和脊髓丘脑侧束合成。(4)三叉丘系:由三叉神经感觉核发出的纤维组成,传导头面部浅感觉。l脑干的网状结构:脑干内除脑神经核和其他边界明确的核团以及长距离的纤维束外,在脑干被盖部神经纤维纵横交织网,期间散步着大小不等的神经细胞核团,这些区域称为网状结构。二、脑二、脑3.脑干的功能传导反射的低级中枢脑干网状结构有维持大脑皮质觉醒的作用。二、脑二、脑(二)小脑小脑位于颅后窝内,延髓和脑桥的后方。主要有小脑半球、小脑蚓、小脑扁桃体等结构。小脑扁桃体:位于小脑的下面,邻近枕骨大孔,当颅内压升高时,可挤向枕骨大孔压迫延髓,形成小脑扁桃体疝,而危及生命。二、脑二、脑2.小脑的分叶小脑的分叶绒球小结叶绒球小结叶 位于小脑下面的前分,体积最小,与前庭有联系。因种系发生上最古老,又称为原小脑。原小脑。前叶前叶 位于小脑上面的前份,与来自脊髓传导本体觉冲动的纤维有联系;因在种系发生上出现较早,称为旧小脑旧小脑。后叶后叶 除古小脑和旧小脑以外的部分,主要接受大脑皮质的纤维。此叶体积最大,是随大脑的发展而变大起来的,又称新小脑。新小脑。3.小脑的内部小脑的内部结构结构 表面为皮质,深面为髓质,髓质中含小脑核。4.小脑的功能小脑的功能 1维持身体平衡2调节肌张力3协调肌群运动二、脑二、脑 (三)间脑(三)间脑 间脑位于中脑的前上方,大部被大脑半球所遮盖。主要有背侧丘脑、下丘脑、上丘脑、后丘脑及内、外侧膝状体等。1.背侧丘脑:是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团块。分为前、内侧、外侧三个核群。腹后核:位于外侧核群,是躯体感觉传导通路的中继站。2.下丘脑:位于背侧丘脑的前下方,主要包括视交叉、漏斗、乳头体、灰结节、垂体等。重要的核团有:视上核:分泌加压素。室旁核:分泌催产素。3.第三脑室:位于间脑正中的矢状位的裂隙。借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借中脑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四)端脑端脑 由左、右大脑半球构成,连接两半球的是胼胝体。(一)大脑半球的外形每侧大脑半球可分为上外侧面、内侧面和下面三个面。1.大脑半球的分叶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岛叶。2.大脑半球的主要沟回(1)上外侧面额叶:中央前沟、额上沟、额下沟、中央前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顶叶:中央后沟、中央后回、角回、缘上回等。颞叶:颞上沟、颞下沟、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颞横回等。(2)内侧面:扣带沟、距状沟、侧副沟、扣带回、中央旁小叶、海马旁回等。(3)下面:嗅球、嗅束等。(二)大脑半球内部结构1大脑皮质(1)第I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2)第I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3)视觉区:距状沟两侧皮质。(4)听觉区:颞横回。(5)嗅觉区与味觉区:前者位于海马旁回钩的内侧及附近,后者位于中央后回下部。(6)语言区听觉语言中枢:缘上回。视觉语言中枢:角回。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2基底核是包埋于大脑髓质中的灰质团块,位于大脑基底部。主要包括屏状核、尾状核、豆状核、杏仁体等。纹状体:尾状核、豆状核合称纹状体。主要功能是维持骨骼肌的张力,协调肌群运动。3大脑髓质(1)联络纤维:连结同侧大脑半球。(2)连合纤维:即胼胝体。(3)投射纤维:主要是内囊。内囊: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豆状核之间,由上行的感觉纤维和下行的运动纤维构成。在脑的水平切面上呈“”状,分为内囊前肢、内囊膝、内囊后肢三部。内囊前肢:位于背侧丘脑与尾状核头部之间。内囊后肢:位于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主要有皮质脊髓束、脊髓丘脑束、视辐射等纤维束通过。内囊膝:位于内囊前肢和内囊后肢交汇处,有皮质核束通过。一侧内囊受损,可致对侧肢体深浅感觉丧失、骨骼肌瘫痪等症状。4.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左、右各一,内含脑脊液。侧脑室略呈C形,其位与额叶内部的部分称前角,位于枕叶内的部分称后角,伸入颞叶的部分称下角,位于顶叶内的部分称中央部。侧脑室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侧脑室脉络丛位于中央部和下角内,可分泌脑脊液。(三)边缘系统边缘系统由边缘叶及与其密切联系的皮质下结构共同组成。在进化上,边缘系统是较古老的部分,其功能主要与内脏活动、情绪反应、学习记忆及性活动等有关,所以又称内脏脑。三、三、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脑和脊髓的外面都包有三层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这些被膜对脑和脊髓有保护、支持作用。脊髓的被膜脊髓的被膜1.硬脊膜:呈管状包绕脊髓和脊神经根,上端附于枕骨大孔的周缘,下端包裹终丝。硬膜外腔(隙):是位于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腔隙。临床硬外麻醉时就是将药物注入此腔。2.脊髓蛛网膜:位于硬脊膜内面,为半透明的薄膜。蛛网膜与软脊膜间的间隙称为蛛网膜下隙,其内充满脑脊液。3.软脊膜:薄而透明,富含血管,紧贴脊髓表面,至脊髓的下端形成终丝。脑的被膜脑的被膜1.硬脑膜:分两层。内层大部分与外层连结紧密,某些部位二层分开,形成管状腔隙称硬脑膜窦。内层某些部位折叠形成板状的大脑镰和小脑幕。(1)大脑镰:深入大脑纵裂内。(2)小脑幕:深入大脑横裂内。(3)硬脑膜窦:内含静脉血,主要有上矢状窦、下矢状窦、横窦、乙状窦、海绵窦等。2.脑蛛网膜:薄而透明,无血管及神经。蛛网膜下腔(隙):是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腔隙,充满脑脊液。蛛网膜下池:是蛛网膜下腔的某些扩大部分,较大的有小脑延髓池、终池。终池内含马尾,无脊髓,是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的常用部位。3.软脑膜:紧贴脑的表面和脑室内面。在脑室,与室管膜上皮共同形成脉络丛,是产生脑脊液的部位。三、三、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二)(二)脑脑和脊髓的血管和脊髓的血管1.脑的血管(1)脑的动脉:主要来自颈内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动脉椎动脉。颈内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前2/3和部分间脑。椎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1/3、部分间脑及脑干和小脑。动脉分支可分为皮质动脉和中央动脉两类:皮质动脉较短,营养大脑皮质和大脑髓质浅部;中央支细长,供应髓质深部、基底核、内囊和间脑等深部结构1.颈内动脉:行程:起自颈总动脉,向上经颈动脉管入颅腔,穿海绵窦至视交叉的外侧。主要分支:眼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2.椎动脉行程:起自锁骨下动脉,穿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腔,向上行至脑桥合成一条基底动脉。主要分支:主要为大脑后动脉。3.大脑动脉环由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等借前交通支、后交通支共同围成。(2)脑的静脉)脑的静脉 大脑的静脉不与动脉伴行,分深浅两组。1.浅静脉:大脑上静脉、大脑中静脉和大脑下静脉。2.深静脉:收集大脑髓质深部、基底核、内囊、间脑及脑室脉络丛的静脉血。2.脊髓脊髓的血管的血管(1)脊髓的动脉:来自椎动脉、肋间动脉和腰动脉等的分支。主要有脊髓前动脉和脊髓后动脉。(2)脊髓的静脉:与动脉伴行,注入硬膜外隙的椎内静脉丛。(三)脑脊液(三)脑脊液及其循环及其循环 脑脊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脑室和蛛网膜下隙,成人约100140ml。1.产生部位脑脊液产生于各脑室脉络丛。2.循环途径左、右侧脑室脉络丛经室间孔第三脑室经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经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窦汇左右横窦左右乙状窦颈内静脉。3.作用保护脑和脊髓,维持颅内压,参与脑和脊髓的代谢。(四)血(四)血-脑屏障脑屏障 在中枢神经内,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与脑组织之间,有一层具有选择性通透作用的结构,这层结构称血脑屏障。1.结构基础:连续性毛细血管的内皮、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内皮基膜和胶质细胞突起形成的胶质膜。2.功能作用:使水、无机盐离子、葡萄糖、氨基酸等自由通过,阻止蛋白质、某些药物等大分子物质通过,从而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实现其生理功能。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是指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神经成分而言,主要包括脊神经、脑神经和内脏神经。脊神经与脊髓相连,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脑神经与脑相连,主要分布于头、颈部;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一、脊神经脊神经共31对,其中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为混合神经,含有感觉和运动纤维。1.躯体感觉纤维2.内脏感觉纤维3.躯体运动纤维4.内脏运动纤维(一)颈丛 由第14颈神经前支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面。1.颈丛的主要分支与分布(1)浅支:为数条细小分支,自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出,呈放射状分布于颈侧部、头后外侧、耳廓及肩部皮肤。(2)深支:主要支配颈部深肌、肩胛提肌、舌骨下肌群和膈。膈神经膈神经:为混合性神经,自颈丛发出后,经锁骨下动、静脉之间入胸腔,沿心包外侧下降入膈。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纤维布于胸膜、心包、膈下腹膜等。(二)臂丛(二)臂丛 由第58颈神经前支、第1胸神经部分前支组成。穿斜角肌间隙,经锁骨中点后方入腋窝,围绕腋动脉排列。1.臂丛的主要分支与分布(1)腋神经)腋神经:由臂丛后束发出,绕肱骨外科颈行向后外,肌支支配三角肌,皮支布于肩部皮肤。损伤后表现为“方肩”。(2)肌皮神经)肌皮神经 由臂丛外侧束发出,沿肱二头肌深面下行,支配前臂前群肌,皮支布于前臂前外侧的皮肤。(3)正中神经)正中神经:由来自于外侧束和内侧束的两个根合成,伴肱动脉下行至肘窝,在前臂前群肌深浅两层之间下降,经腕管入手掌。肌支主要支配前臂大部屈肌,皮支主要布于手掌桡侧三个半指及相应手掌皮肤。损伤后表现为“猿手”。(4)尺神经)尺神经:由臂丛内侧束发出,初伴肱动脉下降,继而绕过尺神经沟至前臂伴尺动脉入手掌。肌支主要支配前臂尺侧一个半屈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肌尺侧半,简称一尺半深)和大多数手肌。皮支主要分布手掌尺侧一个半指、手背尺侧二个半指及相应手掌、手背皮肤。肱骨髁上骨折最易损伤尺神经,表现为“爪形手”。(5)桡神经:)桡神经:由臂丛后束发出,沿桡神经沟下行至前臂及手背。肌支主要支配臂和前臂后群肌及前群的肱桡肌。皮支主要布于手背桡侧两个半指及相应手背皮肤。损伤后表现为“垂腕”。(三)胸神经前支(三)胸神经前支 除第1、第12胸神经部分前支参与臂丛、腰丛外,其余均呈节段性分布于胸、腹部肌肉和皮肤。胸神经皮支分布对应关系为:第2对胸骨角平面第6对剑突平面第4对乳头平面 第8对肋弓平面 第10对脐平面(四)腰丛(四)腰丛 由第12对胸神经部分前支、第13腰神经全部前支和第4腰神经部分前支组成。位于腰椎两侧,腰大肌深面。腰丛的主要分支与分布1.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主要分布于腹股沟区的肌和皮肤。髂腹股沟神经还分布于阴囊或大阴唇皮肤。2.股神经:经腹股沟韧带深面,股动脉外侧进入股三角,肌支支配股肌前群,皮支支配股前部皮肤。股神经皮支有一长支,伴大隐静脉下降至足内缘,称隐神经。股神经损伤,股肌前群瘫痪,膝跳反射消失。3.闭孔神经:穿闭孔,伴闭孔动脉走行,支配股内侧肌,闭孔神经损伤,患腿不能伸到健腿上。(五)骶丛(五)骶丛由腰骶干、骶神经、尾神经前支组成。位于盆腔侧壁,梨状肌前方。骶丛的主要分支和分布1.臀上神经和臀下神经:支配臀中小、大肌2.阴部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分布于会阴、外生殖器和肛门周围的肌和皮肤。3.坐骨神经:坐骨神经是全身最大的神经。于梨状肌下缘出骨盆,行于臀大肌深面,经坐骨结节与大转子连线的中点,下行至腘窝,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坐骨神经本干布于髋关节和股肌后群。(1)胫神经:沿腘窝中线,经小腿后群肌深浅两层间下降,于内踝后方至足底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胫神经肌支支配小腿后群肌、足底肌。皮支布于膝关节、小腿后面皮肤、足底皮肤。胫神经损伤后表现为足“勾状外翻”。(2)腓总神经:沿腘窝上外侧缘向外,绕腓骨胫,分为腓浅、腓深神经。腓浅神经肌支支配小腿外侧群肌,腓深神经肌支支配小腿前群肌。腓总神经损伤后表现为足下垂伴内翻,(即“马蹄内翻”)。二、脑神经(一)脑神经序号及名称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窝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二)12对脑神经名称、性质、连脑部位如表:序号 名称 性质 连脑部位 嗅神经 感觉性 端脑 视神经 感觉性 间脑 动眼神经 混合性 中脑 滑车神经 运动性 中脑 三叉神经 混合性 脑桥 展神经 运动性 脑桥 面神经 混合性 脑桥 前庭蜗神经 感觉性 脑桥 舌咽神经 混合性 延髓 迷走神经 混合性 延髓 副神经 运动性 延髓 舌下神经 运动性 延髓 找找(三)12对脑神经出入颅部位及分布范围序号出入颅部位分布筛孔鼻粘膜嗅区视神经管眼球视网膜眶上裂上下内直肌下斜肌上睑提肌瞳孔括约肌睫状肌眶上裂上斜肌眶上裂,圆孔,卵圆孔头面部皮肤、口腔、鼻腔粘膜、咀嚼肌、舌体粘膜眶上裂外直肌茎乳孔内耳门表情肌、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舌前2/3味蕾内耳门内耳感受器颈静脉孔咽肌、腮腺、舌后1/3粘膜和味蕾颈静脉孔咽、喉肌、耳、硬脑膜、胸腹脏器、咽喉粘膜等颈静脉孔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舌下神经管舌肌三、内脏神经内脏神经内脏神经 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内脏神经可分为内脏运动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内脏运动神经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分泌,以控制和调节新陈代谢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不受意识支配,故又称自主自主神经系统神经系统 或植物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内脏感觉神经则将内脏、心血管等处感受器的信息传入各级中枢,通过反射调节内脏、心血管等器官的活动。(一)内脏(一)内脏运动神经运动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又称自主神经,亦称植物性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具有以下特点:1.内脏运动神经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意识控制。2.内脏运动神经低级中枢位于脑干的内脏运动神经核和脊髓T1L3节段的侧角以及脊髓S2S4的骶副交感神核。3.内脏运动神经自低级中枢发出后,在内脏运动神经交换神经元,由神经节内神经元发出的纤维到达支配器官。因此上述低级中枢内的神经元称为节前神经元,其轴突称节前纤维。神经内神经元称节后神经元,其轴突称节后纤维。一个节前神经元可以与多个节后神经元构成突触联系。4.内脏运动神经根据其生理特点不同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1.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T1L3脊髓节段灰质的侧角。周围部分:包括交感神经节和节前、节后纤维。(1)交感神经节:包括2224对椎旁节和椎前节(主要有腹腔神经节、肠系膜上、下神经节等)。(2)交感干:由椎旁神经节和节间支连接而成,位于脊柱两侧,上起自颅底,下至尾骨前方汇合于奇神经节。白交通支:由节前纤维组成,具有髓鞘,呈白色。只存在于T1L3脊神经与相应的交感干神经节之间。灰色交通支:由椎旁节内的神经元发出的无髓鞘的节后纤维组成,无髓鞘,色灰暗。存在于交感干于31对脊神经之间,共31对。2.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S24脊髓节段的副交感神经核、脑干副交感神经核。周围部分:包括副交感神经节和节前、节后纤维。(1)颅部副交感神经:由中脑的动眼神经副核发出的节前纤维;由脑桥的上泌涎核发出的节前纤维加入面神经;由延髓的下泌涎核发出的节前纤维加入舌咽神经;由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发出的节前纤维加入迷走神经。(2)盆部副交感神经:由S2S4节段的骶副交感神经核发出节前纤维三、内脏神经3.内脏神经丛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内脏神经丛。(二)内脏感觉神经内脏感觉的特点内脏感觉的特点1.痛阈较高:内脏感觉纤维数目较少,细纤维占多数。2.定位不准:内脏感觉的传入入境比较分散。牵涉性痛牵涉性痛内脏感觉神经与躯体感觉神经相比有以下特点:1强烈运动可引起感觉。2对切割不敏感,对牵拉、膨胀、缺血等敏感。3定位模糊。第四节 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人体各内脏器官除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外,还有感觉神经分布。内脏感觉神经接受内脏的各种刺激,并传入中枢。-83-一、感觉传导通路(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内。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薄束核和楔束核。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此传导通路损伤会引起肢体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丧失或减退。(二)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1.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周围突随脊神经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皮肤的痛、温度及触觉感受器。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灰质的后角。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该传导通路传导躯干、四肢的痛、温度和粗触觉。该传导通路一侧损伤,患者变现为受损平面对侧12节段以下痛、温觉消失。2.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觉传导通路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节内。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三叉神经感觉核群内。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该传导通路传导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觉。-86-(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1.视觉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第一、二级神经元分别为视网膜的双极细胞和节细胞。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外侧膝状体内,由外侧膝状体发出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双极神经元节细胞视神经视交叉 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内囊后肢距状沟两侧 在视交叉中,来自两眼视网膜鼻侧半的纤 维交叉,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87-88-2.瞳孔对光反射通路瞳孔对光反射通路光照一侧瞳孔,引起两眼瞳孔缩小的反应称为瞳孔对光反射。两侧动眼神经副核睫状神经节视网膜 视神经 视交叉 两侧视束 上丘臂 顶盖前区 动眼神经 节后纤维 瞳孔括约肌直接对光反射 间接对光反射二、运动运动传导通路传导通路 运动传导通路是从大脑皮质到骨骼肌之间的神经联系,主要管理骨骼肌的运动,包括锥体系锥体系 和锥体外锥体外系系 两部分。(一)锥体系 锥体系由上、下两级神经元构成,上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大脑皮质内,下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脑干或脊髓内。锥体系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1.皮质皮质脊髓束脊髓束 (1)上运动神经元 胞体位于中央前回,其纤维组成皮质脊髓束,经内囊后脚下行至延髓形成锥体,大部分纤维交叉后形成皮质脊髓侧束,少部分未交叉纤维形成皮质脊髓前束。(2)下运动神经元 是位于脊髓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其纤维参与组成脊神经,支配骨骼肌。2.皮质核束皮质核束 (1)上运动神经元 胞体位于中央前回,其纤维组成皮质核束下行至脑干。(2)下运动神经元 胞体位于脑干的躯体运动性脑神经核,其纤维组成脑神经。(二)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是椎体外系意外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下行传导通路,其结构复杂,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丘脑底、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核、小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等以及它们之间联系的纤维。椎体外系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维持和调整体态姿势及习惯性、节律性动作等。-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体解剖学 人体 解剖学 PPT 神经系统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