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理学》课件第十章--神经系统.ppt
《中职《生理学》课件第十章--神经系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生理学》课件第十章--神经系统.ppt(11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十章 神经系统第一节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第四节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第五节第五节 脑的高级功能脑的高级功能与脑电波活动与脑电波活动第三节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第二节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1.掌握:掌握: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丘脑及其感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痛觉;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觉投射系统;痛觉;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生理意义的主要功能及其生理意义。2.2.熟悉:神经元熟悉: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神经递质与受和神经纤维;神经递质与受体;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兴奋由神经体;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条向肌肉的传递;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条件反射件反射。3.3.了解:了解: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脊髓的感觉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脊髓的感觉传动功能;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基底神传动功能;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基底神经核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调经核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脑电图;觉醒和睡眠节;脑电图;觉醒和睡眠。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中枢部分中枢部分脑(延髓、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大脑)脑(延髓、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大脑)脊髓脊髓周围神经周围神经按解剖部位按解剖部位按有关功能按有关功能脑神经脑神经脊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植物性神经躯体神经躯体神经感觉(传入神经)感觉(传入神经)运动(传出神经)运动(传出神经)躯体感觉神经躯体感觉神经植物性感觉神经植物性感觉神经植物性运动神经植物性运动神经(支配内脏器官、(支配内脏器官、心血管和腺体)心血管和腺体)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周围部分周围部分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神经元(一)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胞体胞体:合成蛋白质,形成神经递质及实现神经元的信息整合突起突起树突:(多个)接受刺激,将兴奋 传向胞体轴突:(一个)传导神经冲动,末梢可释放神经递质2.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的主要功能是传导兴奋。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兴奋,简称冲动。神经的功能性作用:神经纤维将兴奋传到神经末梢,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改变被支配组织的功能活动的作用。神经的营养性作用:神经末梢还经常释放一些营养性因子,调整被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持久性影响该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神经纤维的功能神经纤维的功能功能的完整性:如应用麻醉药,麻醉区离子跨功能的完整性:如应用麻醉药,麻醉区离子跨 膜运动受阻,兴奋传导障碍膜运动受阻,兴奋传导障碍结构的完整性:如损伤或切断兴奋传导障碍结构的完整性:如损伤或切断兴奋传导障碍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1.生理完整性:2.绝缘性:细胞外液对电流的短路作用 3.双向性:局部电流可沿N纤维向二个方向构成回路。4.相对不疲劳性:比突触传递耗能少。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1)神经纤维的直径 V直径大V直径小,与内阻有关 (2)有无髓鞘,髓鞘厚度 V有 V无,跳跃式传导 (3)温度:V温度高 V温度低 如低温麻醉(神经传导阻滞)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1)轴浆:神经元轴突内的胞质。(2)轴浆运输:轴浆在胞体与轴突末梢之间流动,这种在轴突内借助轴浆流动运输物质的现象。快速:递质囊泡,分泌颗粒顺向运输(胞体到末梢)轴浆运输慢速:微管和微丝逆向运输:末梢到胞体,如神经生长因子、狂犬病毒、破伤风毒素等 (二)神经胶质细胞(二)神经胶质细胞 1 1 分类分类:周围神经系统:施万细胞、卫星细胞。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2 2 基本功能基本功能:支持和引导神经元迁移的作用 修复和再生作用 免疫应答作用 形成髓鞘和屏障的作用 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维持细胞外K+离子浓度 (7)参与某些活性物质代谢二、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二、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神经元间主要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神经元间主要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突触突触:是指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其他效是指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其他效应器细胞之间发生功能性联系的特殊结构。应器细胞之间发生功能性联系的特殊结构。神经元之间通过其突触联系构成的复杂网神经元之间通过其突触联系构成的复杂网络,是完成各种信息传递和整合的结构基础,络,是完成各种信息传递和整合的结构基础,也是完成对生理功能进行调控的结构基础。也是完成对生理功能进行调控的结构基础。(一)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一)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突触突触1 1定向(经典)突触传递定向(经典)突触传递:是神经元之间信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以经典的突触结构为基础,息传递的主要方式,以经典的突触结构为基础,因此又称为因此又称为经典突触传递经典突触传递。化学性突触化学性突触电突触(电突触(缝隙连接缝隙连接)定向突触定向突触非定向突触非定向突触(1)基本结构基本结构:突触前膜:含线粒体和囊泡(神经递质)突触间隙:水解酶突触后膜:相应结合的受体(2)分类:分类:1 根据突触接触部位分为 轴树突触 轴胞体触 轴轴突触 2 效应不同:兴奋性/抑制性突触3 媒介物性质不同:化学性/电突触(3)(3)突触传递的过程突触传递的过程(电电化学化学电的传递过程电的传递过程)突触前神经元兴奋 突触前膜去极化 前膜的电压门控式Ca2+通道打开 胞外Ca2+进入突触前膜 神经递质释放 递质在突触间隙内扩散 与后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 后膜上某些离子通道开放 某些离子进入胞内 突触后膜去极化或超极化。突触前轴突末梢的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AP突触小泡中兴奋性递质释放突触小泡中兴奋性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NaNa+(主主)K K+通透性通透性EPSPEPSPNaNa+内流、内流、K K+外流外流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EPSP)CaCa2+2+内流内流:降低轴浆粘度和降低轴浆粘度和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去极化去极化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产生机制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产生机制突触前轴突末梢的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AP突触小泡中抑制性递质释放突触小泡中抑制性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ClCl-(主主)K K+通透性通透性IPSPIPSPClCl-内流、内流、K K+外流外流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IPSP)CaCa2+2+内流内流:降低轴浆粘度和降低轴浆粘度和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超极化超极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机制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机制(5 5)突触传递的可塑性)突触传递的可塑性定义:定义:将突触传递效能的改变(增强或将突触传递效能的改变(增强或减弱)称为突触传递的可塑性减弱)称为突触传递的可塑性。不同的条件刺激引起不同形式的突不同的条件刺激引起不同形式的突触可塑性变化,如强直后增强、习惯化、触可塑性变化,如强直后增强、习惯化、敏感化、长时程增强、长时程压抑等。敏感化、长时程增强、长时程压抑等。与学习和记忆等脑的高级功能密切相关。与学习和记忆等脑的高级功能密切相关。1 1不存在突触前膜与后膜的特化结构;不存在突触前膜与后膜的特化结构;2 2不存在一对一的支配关系;不存在一对一的支配关系;3 3曲张体与效应器间距离大;递质扩散距曲张体与效应器间距离大;递质扩散距离较远,传递所需时间可大于离较远,传递所需时间可大于1s1s;4 4释放的递质能否产生效应,取决于效应释放的递质能否产生效应,取决于效应器上有无相应的受体。器上有无相应的受体。2.2.非定向突触传递非定向突触传递1 1性质:是一种电传递性质:是一种电传递 结构基础:缝隙连接结构基础:缝隙连接2 2特点:特点:(1 1)两神经元之间的间隙仅为)两神经元之间的间隙仅为23nm23nm;(2 2)不存在突触小泡,靠水相通道蛋白联系;)不存在突触小泡,靠水相通道蛋白联系;(3 3)传递为双向性;)传递为双向性;(4 4)电阻低,传递速度快,无潜伏期;)电阻低,传递速度快,无潜伏期;(5 5)电突触传递的功能是促进不同神经元产)电突触传递的功能是促进不同神经元产生同步性放电。生同步性放电。3.3.电突触传递电突触传递(二)神经递质和受体(二)神经递质和受体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产生效应的化学物质。存在共存现象受体:是指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递质、激素等)特异结合并产生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中枢神经递质中枢神经递质(1 1)乙酰胆碱:)乙酰胆碱:胆碱能神经元在中枢分布极为广泛。胆碱能神经元在中枢分布极为广泛。乙酰胆碱是非常重要的一类神经递质,几乎参与了神乙酰胆碱是非常重要的一类神经递质,几乎参与了神经系统的所有功能活动,包括学习和记忆、觉醒和睡经系统的所有功能活动,包括学习和记忆、觉醒和睡眠、感觉与运动、内脏活动等多方面的调节过程。眠、感觉与运动、内脏活动等多方面的调节过程。(2 2)多巴胺:)多巴胺:脑内多巴胺主要由中脑黑质的神经元脑内多巴胺主要由中脑黑质的神经元合成,沿黑质合成,沿黑质-纹状体投射系统分布,组成黑质纹状体投射系统分布,组成黑质-纹状纹状体多巴胺递质系统,主要参与调节躯体运动、精神情体多巴胺递质系统,主要参与调节躯体运动、精神情绪活动、内分泌功能和心血管活动等。绪活动、内分泌功能和心血管活动等。(3 3)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主要位于低位脑干,参与心血管活动、能神经元主要位于低位脑干,参与心血管活动、情绪、体温、摄食和觉醒等的调节;肾上腺素情绪、体温、摄食和觉醒等的调节;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延髓,参与心血管活动的能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延髓,参与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调节。(4 4)5-5-羟色胺:羟色胺:5-5-羟色胺能神经元主要位于低羟色胺能神经元主要位于低位脑干的中缝核群,主要调节痛觉与镇痛、精位脑干的中缝核群,主要调节痛觉与镇痛、精神情绪、睡眠、体温、性行为、垂体内分泌等神情绪、睡眠、体温、性行为、垂体内分泌等功能活动。功能活动。(5 5)氨基酸类:)氨基酸类:1 1)谷氨酸谷氨酸:几乎对所有的神经元都有兴奋作用,几乎对所有的神经元都有兴奋作用,是脑内主要的兴奋性递质。是脑内主要的兴奋性递质。2 2)-氨基丁酸氨基丁酸: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递质。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递质。3 3)甘氨酸甘氨酸:是一种抑制性递质,主要分布在脊是一种抑制性递质,主要分布在脊髓和脑干。髓和脑干。(6 6)肽类递质:)肽类递质:即神经肽,是指分布在神经系即神经肽,是指分布在神经系统中发挥信息传递作用的肽类物质。种类和功统中发挥信息传递作用的肽类物质。种类和功能极为复杂,在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极为复杂,在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7 7)其)其他他:1 1)腺苷腺苷: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抑制性递质。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抑制性递质。2 2)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气体分子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气体分子:可能作为脑可能作为脑内的神经递质,自由透过细胞膜直接激活鸟苷内的神经递质,自由透过细胞膜直接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发挥调节作用。酸环化酶发挥调节作用。3.递质的代谢(1)合成:小分子递质在胞质通过酶促合成,贮存于突触小泡,肽类递质合成由基因控制。(2)释放:通过胞吐外排。(3)清除:酶促降解 吸收入血 被突触前末梢和突触囊泡重摄取 迅速消除的意义:保证神经元之间信息的正常传递。三、反射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三、反射过程中的信息传递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而反射活动中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而反射活动中的信息传递需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信息传递需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一)反射与反射弧(一)反射与反射弧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环境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弧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包括感受器、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 5个部分个部分。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形是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形式较固定和较低级的反射活动,包括防御反式较固定和较低级的反射活动,包括防御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等。射、食物反射、性反射等。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指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在是指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一类反射,其数量无限,可以建立,也来的一类反射,其数量无限,可以建立,也可消退。可消退。(二)反射中枢及中枢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二)反射中枢及中枢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1.辐散式:辐散式:在感觉传导途径上多见。2.聚合式:聚合式:在运动传出途径中多见。3.环状式环状式:一个神经元通过轴突侧支与中间神经元相连,中间神经元反过来再与该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构成闭合环路。环状联系可引起正反馈(后放环状联系可引起正反馈(后放现象)或负反馈(兴奋及时终止)。现象)或负反馈(兴奋及时终止)。4.链锁式链锁式:可在空间扩大作用范围。5、单线式单线式联系 (三三)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 1.单向传递单向传递:突触前N元突触后N元。2.中枢延搁中枢延搁:需时0.30.5ms/个突触。3.兴奋的总和兴奋的总和:时间总和和空间总和。4.兴奋节律的改变兴奋节律的改变:在同一反射弧中的突触前N元与突触后N元上记录的放电频率不同。主要原因与中间神经元的环式联系和突触后N元常接受多个突触的信息,最后整合所致。5.后发放后发放:发生在环式联系反射通路中 6.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缺氧、PCO2、麻醉剂等影响,与递质的耗竭有关。(四)中枢抑制(四)中枢抑制 1.突触后抑制 产生: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IPSP,发生抑制。分类:根据中间神经元的功能与联系方式不同分为 传入侧支性抑制 回返性抑制2.2.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 结构基础结构基础:轴突轴突式(3)存在部位:多见于感觉传入途径感觉传入途径(4)意义:控制从外周传入中枢的感觉信息,使感觉更加清晰和集中。概概念念: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而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抑制的现象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内内外外环环境境的的各各种种变变化化感感受受器器换换能能作作用用神神经经冲冲动动传导路传导路大大脑脑皮皮层层分分析析综综合合产产生生主主观观感感觉觉感觉产生过程感觉产生过程:第一级神经元:脊髓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第二级神经元:脊髓后角或脑干有关神经核内第三级神经元:丘脑的感觉接替核内投射于大脑皮质一、脊髓和脑干的感觉传导功能一、脊髓和脑干的感觉传导功能(一)浅感觉传导通路(一)浅感觉传导通路 传导痛觉、温度觉和轻触觉感觉神经纤维脊髓后角换元第二级神经元交叉至对侧交叉至对侧前外侧系前外侧系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觉、温度觉)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觉、温度觉)脊髓丘脑前束(传导触脊髓丘脑前束(传导触-压觉)压觉)特点:先交叉后上行特点:先交叉后上行 (二)深感觉传导通路(二)深感觉传导通路 传导精细触觉和肌肉本体感觉传导精细触觉和肌肉本体感觉 感觉神经纤维 同侧后索上行 第二级神经元发出纤维交叉到对侧 内侧丘系 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特点:先上行后叉到对侧。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丘脑是大量神经原组成的核团集群,是躯体感觉传导的总换元站。(一)丘脑的三类核团(一)丘脑的三类核团 1.第一类细胞群(特异性感觉接替核):腹后核的内侧部与外侧部,内、外膝状体。功能特点:功能特点:直接接受第二级感觉投射纤维,换元后投射到皮层特定感觉(除嗅觉外),功能上具有点对点空间定位关系,引起特定感觉特定感觉。功能特点:接受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纤维,换元后弥散地投射到皮层广泛区域(构成非特异投射系统),功能上与维持和改变皮层兴奋状态有关。功能上与维持和改变皮层兴奋状态有关。2.第二类细胞群(联络核):丘脑枕、丘脑前核、外侧核。3.第三类细胞群(非特异性投射核):束旁核、中央中核、中央外侧核。功能特点:接受感觉接替核和其他皮层下中枢的纤维,换元后投射到皮层特定感觉代表区,功能上与各种感觉在丘脑和皮层水平的联系协调有关。各种感觉在丘脑和皮层水平的联系协调有关。(二)丘脑的感觉投射系统 1 1 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指丘脑的第一及第二类细胞群,它们投向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来自特异投射系统的纤维的主要终止于皮层的第四层。功能: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2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指丘脑的第三类细胞群,它们弥散地投射到在脑皮层的广泛区域,不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功能: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三、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三、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一)体表感觉代表区 1.第一体表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感觉投射规律:a交叉投射,但头面部的投射为双侧;b投射区域的大小与不同体表部位的感觉分辨精细程度有关;c 投射安排为倒置,但头面部为立正。2.第二体表感觉区位置:中央后回延伸至岛叶之间。功能:定位较差、感觉分析粗糙(麻木感);可能与痛觉有关。投射特点:(1)双侧性投射;(2)分布正立而不倒置,有较大的重叠区(二)内脏感觉代表区 第二感觉区+运动辅助区 较小并不集中(三)本体感觉代表区 中央前回,与运动区重叠一起称为感觉运动区(四)视觉代表区 枕叶皮层距状裂的上下缘(五)听觉代表区 颞叶的颞横回和颞上回,投射是双侧的(六)嗅觉和味觉代表区 边缘叶的前底部区域,中央后回头面部感觉投射区之下侧。四、痛觉 (一)痛觉感受器 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游离神经末梢 致痛物质:ATP、H+、K+、5-HT、组胺、乙酰胆碱、蛋白溶解酶、缓激肽等。特点:几乎没有适应现象。几乎没有适应现象。(二)皮肤痛 (1)快痛:刺激后很快发生,消失也快,是一种尖锐而定位清楚的“刺痛”,是由脊髓丘脑侧束等纤维传导。(2)慢痛:一种定位不清楚的“烧灼痛”,在刺激后0.51.0秒才能感觉到,持续时间长,并伴有情绪反应及心血管和呼吸等变化,由脊髓网状结构等纤维传导。(三)内脏痛与牵涉痛1.内脏痛:是内脏器官或体腔壁浆膜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痛觉,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特点:定位不准确;发生缓慢,疼痛持久;中空内脏器官对机械牵拉、痉挛、缺血、炎症等刺激敏感,而对切割、烧灼等刺激不敏感;常伴有不愉快或不安等情绪反应和出汗、恶心、血压降低等自主神经功能改变。2.牵涉痛 概念:内脏疾患往往引起体表特定部位产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现象。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 患病器官患病器官 心心 胃、胰胃、胰 肝、胆肝、胆 肾脏肾脏 阑尾阑尾体表疼痛体表疼痛 心前区心前区 左上腹左上腹 右肩胛右肩胛 腹股腹股 上腹部上腹部 部部 位位 左臂尺侧左臂尺侧 肩胛间肩胛间 沟区沟区 或脐区或脐区第三节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脊髓运动神经元与运动单位 1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胞体较大,直径较粗,其纤维支配梭外肌纤维梭外肌纤维。由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运动单位。2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胞体较小,其纤维支配梭内肌纤维梭内肌纤维。(二)(二)脊髓(躯体)反射脊髓(躯体)反射1 屈肌反射: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动物的肢体皮肤时,反射性引起该肢体屈肌收缩、伸肌舒张,关节屈曲。意义:具有保护性意义,逃避伤害。2 对侧伸肌反射:在屈肌反射的基础上,加大刺激强度时,在同侧肢体屈曲的基础上出现对侧肢体的伸直反应。意义:支持体重、保持身体平衡。3.牵张反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被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射性地引起被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类型:(1)腱反射(位相性牵张反射):指快速牵拉肌腱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为单突触反射。如膝反射。(2)肌紧张(紧张性牵张反射):指缓慢持续牵拉肌缓慢持续牵拉肌腱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为多突触反射。特点:肌紧张反射收缩力不大;表现为同一肌肉的不同运动单位进行交替性收缩,不是同步收缩;不易产生疲劳。意义:维持站立姿势。检查牵张反射的意义。牵张反射的反射弧及反射过程牵张反射的反射弧及反射过程(1 1)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是肌梭,传入纤维为感受器是肌梭,传入纤维为a a和和类纤维,中枢位于脊髓,传出纤维是类纤维,中枢位于脊髓,传出纤维是-传出纤维,效应器就是该肌肉的梭外肌。传出纤维,效应器就是该肌肉的梭外肌。腱反射弧:叩击肌腱 肌肉受到牵拉刺激 肌梭兴奋性 Ia类和类N纤维传入 运动元兴奋 梭外肌收缩肌梭肌梭梭外肌:肌 梭:内有二种感受器:梭内肌:与肌梭呈并联关系。与肌梭呈串联关系。N元支配,N元支配,结构特点结构特点:(二)脊休克 概念: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表现:骨骼肌肌紧张减低甚至消失,血压下降,外周血管扩张,发汗反射消失,尿粪潴留(躯体和内脏反射消失)。原因: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调节。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电刺激延髓脑干网状结构不同区域,观察到存在:抑制区:抑制肌紧张和肌运动的区域,称为抑制区(范围较小);易化区:加强肌紧张和肌运动的区域,称为易化区(范围较大)。高级中枢对肌紧张和肌运动的作用可能有二种机制:易化或抑制脊髓运动N元,直接调节肌肉的收缩;易化或抑制脊髓运动N元,通过环改变肌梭敏 感性而间接调节肌运动。去大脑僵直:去大脑僵直: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后,动物出现四肢伸直、坚硬如柱、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伸肌(抗重力肌)过度紧张的现象。临床:中脑受压(血肿、肿瘤)、病毒性脑炎,也可出现类似去大脑僵直现象。机制:机制:是因为较多的抑制系统被切除,特别是来自皮层和纹状体等部位的抑制性联系,造成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和易化区之间的失衡,易化区的活动明显占优势的结果。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前庭小脑:主要由绒球小结叶构成,其功能是与身体姿势平衡有关。脊髓小脑:由小脑前叶和后叶的中间带区构成,其功能为调节肌紧张。切除或损伤后叶中间带后,出现意向性震颤。若患者轮替动作障碍,则称为小脑共济失调。皮层小脑:指后叶的外侧部,协调随意运动。它仅受来自大脑皮层传来的信息。与运动区、感觉区、联络区之间的联合活动和运动计划形成及运动程序的编制有关。四、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结构:尾核、壳核、苍白球、丘脑底核、黑质和红核 功能:调节运动功能(对随意运动的产生和稳定,肌紧张的调节、本体感受传入冲动信息有关)。(一)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调节的通路及作用(一)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调节的通路及作用1直接通路:指皮质广泛区域新纹状体苍白球内侧部丘脑前腹核和外侧腹核皮质运动前区的神经通路。作用:易化大脑皮质的运动2间接通路:指皮质广泛区域新纹状体苍白球外侧部丘脑底核苍白球内侧部丘脑前腹核和外侧腹核皮质运动前区的神经通路。作用:可部分抵消直接通路对丘脑和大脑皮质的兴奋作用3 3多巴胺投射通路多巴胺投射通路:指由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发出纤维,投射到新纹状体内的中型多棘神经元(MSN)的通路。作用:通过对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的作用可易化大脑皮质发生运动(二)与基底神经节相关的疾病 1 震颤麻痹(帕金森病)运动过少而肌紧张过强运动过少而肌紧张过强。临床表现:全身肌紧张增强,肌肉强直,随意运动下降,动作迟缓,面部表情呆板,静止性震颤。病变部位:中脑黑质病变。治疗:给予左旋多巴治疗。可用M受体阻断剂等。但对静止性震颤无效。2 舞蹈病(亨廷顿病)运动过多而肌紧张不全运动过多而肌紧张不全。临床表现:不自主的上肢和头部的舞蹈样动作,并伴有肌张力下降等。病理学改变:纹状体病变明显,新纹状体严重萎缩,黑质-纹状体通路完好。治疗:利血平耗竭DA可缓解症状。五、大脑皮层的运动调节功能 (一)大脑皮层运动区 1 主要运动区:中央前回 2 功能特征:对躯体运动调节具有交叉性质,但头面部为双侧支配;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功能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从运动区定位的上下分布来看,总体安排为倒置,但头面部的代表区内为正立。(二)运动传导通路(二)运动传导通路(1)锥体系:主要功能是执行大脑皮层运动区的指令。包括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即出现瘫痪(2)锥体外系:主要功能是调节肌紧张,协调随意动作。指锥体系以外的所有控制脊髓神经元活动的下行通路。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一 自自主主神神经经系系统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分布的区别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分布的区别脊髓骶段(脊髓骶段(2 24 4节)节)灰质侧角灰质侧角(皮肤和肌肉的血管、汗腺、竖毛肌、肾上腺髓质只有交感神经支配)(几乎所有脏器)N 纤维长度 节前 节后 节前 节后节前节后11117 节前节后12 纤维数量比支配的效应器 较 广 泛 较 局 限 神经节位置 离效应器远 离效应器近或在效应器壁内T1T1L3L3灰质侧角灰质侧角 脑干(脑干(、对脑神经)对脑神经)中枢部位 (中间)(两端)特特 征征 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 释放递质节前纤维为ACh节前、节后纤维皆为ACh少部分节后纤维为ACh大部分节后纤维为NE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 1双重支配,作用拮抗 2紧张性作用 3整体作用效应 4受效应器功能状态的影响 交感神经主要参与应急反应,副交感神经主要在于保护机体、休整、恢复、贮存能量。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 代谢代谢 促进糖元分解,促进糖元分解,促进胰岛素分泌促进胰岛素分泌 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 器官器官 交感神经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循环循环 心跳加强加快心跳加强加快 心跳减弱减慢心跳减弱减慢 大部血管缩大部血管缩 部分血管舒部分血管舒 (腹腔内脏、皮肤、腹腔内脏、皮肤、外生殖器等外生殖器等)(软脑膜、外生殖器血管等)(软脑膜、外生殖器血管等)肌肉血管可收缩肌肉血管可收缩(NE(NE能能)或舒张或舒张(Ach(Ach能能)消化消化 分泌粘稠唾液,抑制胃肠运动分泌粘稠唾液,抑制胃肠运动 分泌稀薄唾液,促进胃肠运动分泌稀薄唾液,促进胃肠运动 抑制胆囊收缩,促进括约肌收缩抑制胆囊收缩,促进括约肌收缩 促进胆囊收缩,使括约肌舒张促进胆囊收缩,使括约肌舒张呼吸呼吸 支气管平滑肌舒支气管平滑肌舒 支气管平滑肌缩,粘液分泌支气管平滑肌缩,粘液分泌促进胃液及胰液分泌促进胃液及胰液分泌泌尿泌尿 逼尿肌舒,括约肌缩逼尿肌舒,括约肌缩 逼尿肌缩,括约肌舒逼尿肌缩,括约肌舒生殖生殖 怀孕子宫缩,未孕子宫舒怀孕子宫缩,未孕子宫舒 眼眼 瞳孔扩大,睫状肌松弛瞳孔扩大,睫状肌松弛 瞳孔缩小,睫状肌缩,瞳孔缩小,睫状肌缩,促进泪腺分泌促进泪腺分泌皮肤皮肤 竖毛肌收缩,汗腺分泌竖毛肌收缩,汗腺分泌二、自主神经的主要递质及其受体受体分布:皮肤、肾、胃肠的血管平滑肌 1心肌细胞膜 2骨骼肌和肝脏血管乙酰胆碱及其受体v胆碱能纤维(能够释放Ach的神经纤维):包括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释放肽类)、支配汗腺和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节后纤维和躯体运动神经纤维。v胆碱能受体(能够和ACh结合的受体):v毒蕈碱受体(M受体)v烟碱受体(N受体)M受体v分布: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以及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v效应:副交感神经兴奋v阻断剂:阿托品、山莨菪碱v激动剂:毒蕈碱、毛果芸香碱N受体v分布:自主神经节神经元突触后膜(N1型或神经元型)和神经肌接头终板膜(N2型或肌肉型)v效应:使节后神经元和骨骼肌兴奋。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v肾上腺素能纤维: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v肾上腺素能受体:型和型v1受体:使平滑肌产生兴奋效应v2受体:抑制效应v受体:一般为抑制性 三、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三、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脊髓 由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起源于脊髓灰质,所以脊髓为内脏活动的初级中枢。血管张力反射、排尿、排便反射等均可在脊髓完成,但不能很好地适应生理功能需要。(二)脑干 延髓是呼吸中枢,心血管活动中枢;中脑是瞳孔对光反射中枢,脑桥是呼吸调整中枢(三)下丘脑(三)下丘脑 1.体温调节体温调节: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2.调节水平衡调节水平衡:下丘脑某睦部位存在饮水中枢,主要是能过ADH的分泌来控制。3.调节摄食活动调节摄食活动:下丘脑存在摄食中枢和饱中枢。4.参与情绪反应参与情绪反应:间脑以上切断大脑出现“假怒”5.5.腺垂体分泌的调节腺垂体分泌的调节:下丘脑分泌多种调节性多肽,通过垂体门脉来调节腺垂体激素的分泌。6.对生物节律的控制对生物节律的控制: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是生物节律的控制中心。(四)大脑皮质(四)大脑皮质 1新皮层新皮层:电刺激新皮层某些区域可引起内脏活动的变化。2边缘叶边缘叶:边缘叶为内脏活动调节的重要中枢,属于边缘系统的一部分。边缘系统包括:边缘前脑,边缘中脑,边缘叶。边缘前脑主要参与摄食行为、性行为、情绪反应、学习记忆及内脏活动等调节,还参加了嗅觉调节。第五节第五节 脑的高级功能与脑电活动脑的高级功能与脑电活动一、学习与记忆 学习学习:人和动物获取外界信息,形成新的行为、习惯的神经过程。记忆记忆:将学习中获取的信息在脑内进行贮存和“读出”的神经过程。(一)学习的形式 1、非非联联合合型型学学习习:不需要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某种明确的联系。如习惯化和敏感化。2、联联合合学学习习: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两种不同的刺激(或行为与某种刺激)按照一定次序进行配对,由此在脑内形成相互联系。(1)经典条件反射: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而建立起来的,该过程称为强化。(2)操作式条件反射:动物必须完成某运动或操作后才能得到强化。(二)记忆的分类和过程(二)记忆的分类和过程 1.1.根据记忆保留时间的长短分类:根据记忆保留时间的长短分类:(1 1)短时性记忆:短时性记忆:保留时间只有几秒到几分保留时间只有几秒到几分钟,其长短仅能满足于完成某项极为简单的工作。钟,其长短仅能满足于完成某项极为简单的工作。(2 2)中时程记忆中时程记忆:保留时间可由几分钟到几保留时间可由几分钟到几天天。(3 3)长时性记:长时性记:保留时间则自几天到数年,保留时间则自几天到数年,甚至终生保留。甚至终生保留。形成痕迹,非常牢固,不易受干扰而发生障形成痕迹,非常牢固,不易受干扰而发生障碍。碍。2.记忆的过程 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三)遗忘 (1)顺顺行行性性遗遗忘忘症症:近事遗忘。即不能保留新近获得的信息。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信息不能从第一级记忆转入第二级记忆。(2)逆逆行行性性遗遗忘忘症症:往事遗忘。即不能回忆脑功能障碍发生之前的记忆。多见于脑震荡、电击和麻醉。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第二级记忆发生了扰乱,而第三级记忆不受影响。二、语言二、语言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极其复杂的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极其复杂的高级神经活动,是随着人脑的进化发展高级神经活动,是随着人脑的进化发展而产生和完善的。人类进行条件反射的而产生和完善的。人类进行条件反射的第二信号系统正是以语言功能为基础进第二信号系统正是以语言功能为基础进行的。行的。大脑皮质的语言功能大脑皮质的语言功能功能障碍名称功能障碍名称皮质受损部位皮质受损部位症状症状运动性失语症中央前回底部前方Broca三角区(S)不会说话,但与发音有关的肌肉并不麻痹失写症额中回后部接近手代表区(W)不会书写,但手部其他运动功能正常感觉性失语症颞上回后部(H)听不懂别人谈话,但听觉功能正常失读症角回(V)看不懂文字含义,但视觉功能正常流畅性失语症Wernicke区说话中有难懂词、自创词;不能很好组织词1.1.优势半球和皮层功能的互补性专门化优势半球和皮层功能的互补性专门化 左侧皮层在语言活动功能上占优势左侧皮层在语言活动功能上占优势 左侧优左侧优势;右侧皮层在非语词性认知功能上占优势。势;右侧皮层在非语词性认知功能上占优势。2.2.左右两侧半球分工不同,可使有限的大脑实现更左右两侧半球分工不同,可使有限的大脑实现更多的功能。但是,这种分工或一侧优势也是相对的多的功能。但是,这种分工或一侧优势也是相对的。(二)大脑皮层高级功能的一侧优势(二)大脑皮层高级功能的一侧优势三、大脑皮质的电活动 脑电图:在头皮上用双极或单极记录到自发脑电活动。皮层电图:开颅后,直接在皮层表面记录其电位活动。(一)脑电图的基本波形 1.1.波:频率为波:频率为813Hz813Hz,振幅为,振幅为20100mV20100mV。波是大脑皮质处于清醒安静状态时电活动的主波是大脑皮质处于清醒安静状态时电活动的主要表现。要表现。2.2.波:频率为波:频率为1430Hz1430Hz,振幅为,振幅为520mV520mV。波是大脑皮质处在紧张激动状态时电活动的主要波是大脑皮质处在紧张激动状态时电活动的主要表现。表现。3.3.波:频率为波:频率为47Hz47Hz,振幅为,振幅为100150mV100150mV。在成人困倦时可以出现。在成人困倦时可以出现。4.4.波:频率为波:频率为0.53Hz0.53Hz,振幅为,振幅为20200mV20200mV。高振幅的慢波(高振幅的慢波(或或波)可能是大脑皮质处于波)可能是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状态时电活动的主要表现。抑制状态时电活动的主要表现。(二)脑电图的临床意义(二)脑电图的临床意义1.癫痫患者可出现异常的高频高幅脑电波或在高频高幅波后跟随一个慢波的综合波形。2.在皮质出现占位性病变时,即使患者处于清醒状态时,也可引出或波3.脑电图还可作为脑死亡的一个判断标准。4.脑昏迷早期病人处于昏迷状态时,主要表现为慢波,其中波更为多见,随着意识状态的改善,脑波频率逐渐增快,从波变为与波交替出现,至意识清楚后才出现以波为主的脑波。(三)脑电波形成的机制:脑电波的形成是大脑皮层-丘脑间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同步节律活动的结果。因大脑皮层浅层的大量锥体细胞排列较整齐,其顶树突互相平行,它们的同步电活动易于总和形成强大的电场。四、觉醒和睡眠 睡眠和觉醒的昼夜周期性交替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一)觉醒 觉醒状态的维持是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觉醒状态的维持是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脑脑电电觉觉醒醒状状态态是指脑电图波形由睡眠的同步化慢波变为觉醒的去同步化快波,而行为上不一定是觉醒状态;行为觉醒状态行为觉醒状态指动物出现觉醒时的各种行为表现。作用机制不同:脑电觉醒的维持与蓝斑上部去甲肾上腺素递质和乙酰胆碱为递质的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有关;行为觉醒的维持可能与黑质多巴胺递质黑质多巴胺递质系统的功能有关。(二)睡眠的时相和产生机制 1慢波睡眠 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表现为:感觉功能减退;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减弱;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 意义:生长激素分泌,有利于促进生长,促进体力恢复。2快波睡眠(异相睡眠)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致唤醒阈提高;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进一步,肌肉活动几乎完全松驰;肌肉出现阵发性收缩,如快速的眼球转动,部分躯体抽动等;易做梦。意义:脑内蛋白质合成增加,有利于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和精力的恢复,有利于建立新的突触联系而促进学习记忆活动。思考题思考题1.1.比较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传递的过程。比较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传递的过程。2.2.比较-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学 课件 第十 神经系统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