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全套课件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汇编1.ppt
《犯罪心理学全套课件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汇编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心理学全套课件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汇编1.ppt(19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一章第一章 导导 论论第一节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第二节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按“Esc”键返回到章目录第一节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学科性质一、犯罪心理学的定义一、犯罪心理学的定义前提: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前提: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狭义说: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狭义说: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广义说: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犯罪对策广义说: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犯罪对策广义说定义:广义说定义: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学科。策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学科。犯罪与犯罪人犯罪与犯罪人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狭义说: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狭义说: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广义说:与犯罪有关的心理现象广义说:与犯罪有关的心理现象广义说体系下的研究范围广义说体系下的研究范围 (一)人的范围(一)人的范围1 1、犯罪人、犯罪人2 2、一般违法人、一般违法人3 3、虞犯、虞犯4 4、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教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教人员5 5、揭露与惩治犯罪有关的人员、揭露与惩治犯罪有关的人员6 6、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二)研究课题(二)研究课题1 1、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 WhatWhat2 2、犯罪心理结构成因、犯罪心理结构成因 WhyWhy3 3、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 HowHow4 4、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5 5、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6 6、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应用)、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应用)三、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三、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是交叉学科(一)是交叉学科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心理学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心理学(二)是或然性学科(二)是或然性学科返回第二节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困难性一、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困难性犯罪心理的隐蔽性犯罪心理的隐蔽性犯罪心理学研究的间接性犯罪心理学研究的间接性犯罪人心理的抵触性犯罪人心理的抵触性不可试验性不可试验性二、犯罪心理学方法论二、犯罪心理学方法论(一)哲学方法论(一)哲学方法论(二)一般科学方法论(二)一般科学方法论(三)具体研究方法(三)具体研究方法 (四)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类型(四)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类型1 1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纵向(跟踪研究):比较同一组在不同时间的表现纵向(跟踪研究):比较同一组在不同时间的表现 横向:指在同一时间横向:指在同一时间,就不同组的同一特征进行比较就不同组的同一特征进行比较例:青少年时期有犯罪历史的人更有可能成为成人罪犯例:青少年时期有犯罪历史的人更有可能成为成人罪犯2 2整体研究和个案研究整体研究和个案研究 整体研究也叫系统研究,就是把犯罪心理作为一个整整体研究也叫系统研究,就是把犯罪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结构来研究,主要研究犯罪心理的整体面貌。体结构来研究,主要研究犯罪心理的整体面貌。分析研究就是对犯罪心理发展中的某一个别的、局部分析研究就是对犯罪心理发展中的某一个别的、局部的、比较小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比较小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3 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是指事先建立研究假设、进行严格的定量研究是指事先建立研究假设、进行严格的研究设计,按照预定程序收集资料并进行数量化分研究设计,按照预定程序收集资料并进行数量化分析,用数字或量度表述研究结果,对假设进行检验析,用数字或量度表述研究结果,对假设进行检验的一种研究范式。的一种研究范式。定性研究(质的研究)是从被研究者的角度出定性研究(质的研究)是从被研究者的角度出发描述和分析违法犯罪人及其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的发描述和分析违法犯罪人及其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种研究范式,强调对违法犯罪人的社会文化背景一种研究范式,强调对违法犯罪人的社会文化背景全面而整体的理解,多采用灵活而可重复的研究策全面而整体的理解,多采用灵活而可重复的研究策略。略。三、研究步骤三、研究步骤选定课题选定课题确定研究假设确定研究假设确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方案 收集数据收集数据 分析和解释所搜集的数据分析和解释所搜集的数据结论结论: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产生于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产生于1919世纪世纪3030年代的法国和年代的法国和英国创始人是法国的哲学家孔德(英国创始人是法国的哲学家孔德(1798-1857 1798-1857)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主义所推崇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结论的客观实证主义所推崇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强调知识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性和普遍性,强调知识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上,通过经验观察的数据和实验研究的手段验事实上,通过经验观察的数据和实验研究的手段来揭示一般结论,并且要求这种结论在同一条件下来揭示一般结论,并且要求这种结论在同一条件下具有可证性。具有可证性。主张将自然科学实证的精神贯彻于社会现象研主张将自然科学实证的精神贯彻于社会现象研究之中,他们主张从经验入手,采用程序化、操作究之中,他们主张从经验入手,采用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会现象的研究达到精细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会现象的研究达到精细化和准确化的水平。化和准确化的水平。实证主义者最强调的就是事实,而不是人们头实证主义者最强调的就是事实,而不是人们头脑中思辩的东西。脑中思辩的东西。他们认为凡是被现实证明了的知识才是真正科他们认为凡是被现实证明了的知识才是真正科学的,所谓的科学就是学的,所谓的科学就是“实证知识实证知识”。返回第三节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 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过去,但仅有短暂的历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过去,但仅有短暂的历史史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一、中国古代的犯罪心理学思想一、中国古代的犯罪心理学思想犯罪心理形成原因犯罪心理形成原因犯罪心理预防犯罪心理预防审判心理审判心理二、我国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二、我国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一)理论(一)理论(二)实践(二)实践三、西方犯罪心理学研究概况三、西方犯罪心理学研究概况(一)犯罪心理学产生前的研究(一)犯罪心理学产生前的研究1 1、古代时期、古代时期鬼神说鬼神说骨相学、面相学骨相学、面相学苏格拉底:凡面黑者,大多有为恶的倾向苏格拉底:凡面黑者,大多有为恶的倾向亚里士多德:前额大的人偏呆滞,前额小的人用情亚里士多德:前额大的人偏呆滞,前额小的人用情不专;天庭横阔者易于激动,突出者好发脾气。不专;天庭横阔者易于激动,突出者好发脾气。2 2、中世纪时期、中世纪时期妖巫说妖巫说变态心理说变态心理说3 3、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对妖巫说的批判对妖巫说的批判对变态行为的精神病学研究对变态行为的精神病学研究(二)犯罪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二)犯罪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1 1、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 2、犯罪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犯罪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作为理论学科的犯罪心理学源流作为理论学科的犯罪心理学源流18721872年,德国的埃宾年,德国的埃宾(Ebin)(Ebin)的的犯罪心理学纲要犯罪心理学纲要18971897年,奥地利的审判官格罗斯年,奥地利的审判官格罗斯(Gross)(Gross)的的犯罪犯罪心理学心理学(诞生标志)(诞生标志)作为应用学科的犯罪心理学源流作为应用学科的犯罪心理学源流法国心理学家比奈法国心理学家比奈(Binet)(Binet)发表的发表的被暗示性被暗示性(三)当代西方犯罪心理学研究概况(三)当代西方犯罪心理学研究概况 1 1、犯罪原因、犯罪原因2 2、犯罪动机、犯罪动机3 3、犯罪决策、犯罪决策4 4、犯罪预测、犯罪预测5 5、少年犯罪心理学、少年犯罪心理学6 6、犯罪精神病理学、犯罪精神病理学返回第二章第二章 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第一节第一节 犯罪心理结构概述犯罪心理结构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结构的要素犯罪心理学结构的要素第三节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模式和形态变化犯罪心理学模式和形态变化按“Esc”键返回到章目录第一节第一节 犯罪心理结构概述犯罪心理结构概述一、概念:是指行为人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一、概念:是指行为人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稳定的组合。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依据。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依据。1.1.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2.2.是行为人各种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是行为人各种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3.3.是指行为人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是指行为人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4.4.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依据。部心理原因和依据。二、关于犯罪心理结构的学术争鸣二、关于犯罪心理结构的学术争鸣三、研究犯罪心理结构的意义三、研究犯罪心理结构的意义返回第二节第二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一、动力结构一、动力结构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反社会意识反社会意识强烈、畸变的需要强烈、畸变的需要犯罪动机犯罪动机不良兴趣不良兴趣二、调节结构二、调节结构不成熟或歪曲的自我意识不成熟或歪曲的自我意识扭曲的道德意识扭曲的道德意识错误的法律意识错误的法律意识三、特征结构三、特征结构特定的气质特定的气质消极的性格特征消极的性格特征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能力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能力不良的行为习惯不良的行为习惯四、犯罪人的心理状态四、犯罪人的心理状态(一)消极不良心境(一)消极不良心境(二)实施犯罪时(二)实施犯罪时异常的心理状态异常的心理状态五、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五、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返回第三节第三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和形态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和形态变化变化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一)一般模式(一)一般模式故意犯罪心理结构:故意犯罪心理结构:以犯罪需要为核心,形成从意向到行为的心理以犯罪需要为核心,形成从意向到行为的心理锁链,以一定的情绪状态和能力作为引发犯罪行为锁链,以一定的情绪状态和能力作为引发犯罪行为的条件。的条件。(二)特殊模式(二)特殊模式 特点:缺少明确的故意和动机;犯罪心理不稳特点:缺少明确的故意和动机;犯罪心理不稳定,结构不完整;犯罪目的不明确,不是为了从犯定,结构不完整;犯罪目的不明确,不是为了从犯罪行为中获益,只是为了发泄情绪等。罪行为中获益,只是为了发泄情绪等。1.1.过失犯罪心理结构过失犯罪心理结构2.2.不稳固、不完全的犯罪心理结构不稳固、不完全的犯罪心理结构3.3.宣泄型犯罪心理结构宣泄型犯罪心理结构二、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态变化二、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态变化(一)潜在形态(一)潜在形态(二)恶变形态(二)恶变形态(三)衰落形态(三)衰落形态三、犯罪心理结构模式应注意的问题三、犯罪心理结构模式应注意的问题1 1、犯罪心理结构尽是个性心理结构的一个层面,、犯罪心理结构尽是个性心理结构的一个层面,不是全部。不是全部。2 2、犯罪心理结构的存在与犯罪行为的发生有因果、犯罪心理结构的存在与犯罪行为的发生有因果关系。关系。3 3、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某些消极因素也可能存在于、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某些消极因素也可能存在于社会上其他公民的个性心理结构之中。社会上其他公民的个性心理结构之中。返回第三章第三章 犯罪心理结构成因犯罪心理结构成因第一节第一节 国外个体犯罪原因学说国外个体犯罪原因学说第二节第二节 犯罪综合动因论犯罪综合动因论按“Esc”键返回到章目录第一节第一节 国外个体犯罪原因学说国外个体犯罪原因学说一、生物学的原因论一、生物学的原因论(一)集大成者:(一)集大成者:意意 切萨雷切萨雷 龙勃罗梭(龙勃罗梭(Cesare Cesare LombrosoLombroso,1835-19091835-1909)犯罪人类学派创始人犯罪人类学派创始人犯罪是人类的反祖现象犯罪是人类的反祖现象生来犯罪人生来犯罪人犯罪人在生理上具有的特征:犯罪人在生理上具有的特征:1.1.头部的大小与同一地区的人种迥异头部的大小与同一地区的人种迥异2.2.面部不对称面部不对称3.3.颚部及颧骨过渡发展颚部及颧骨过渡发展4.4.眼睛有缺陷和异状眼睛有缺陷和异状5.5.耳朵的大小不寻常,类似非洲的黑猩猩耳朵的大小不寻常,类似非洲的黑猩猩6.6.扭曲、向上和鹰勾的鼻梁扭曲、向上和鹰勾的鼻梁7.7.肥胖、肿大和突出的嘴唇肥胖、肿大和突出的嘴唇8.8.像某些动物的袋装面颊像某些动物的袋装面颊9.9.上颚变形,如过大、突出和凹陷上颚变形,如过大、突出和凹陷10.10.不正常的齿系不正常的齿系11.11.下巴退缩、过长、过短或扁平,类似无尾猿下巴退缩、过长、过短或扁平,类似无尾猿12.12.众多、早熟、多样的皱纹众多、早熟、多样的皱纹13.13.头发的变形,尤其具有不同性别的发型特色头发的变形,尤其具有不同性别的发型特色14.14.胸膛的肋骨过多过少及多余的乳头胸膛的肋骨过多过少及多余的乳头15.15.骨盆表征与正常人迥异骨盆表征与正常人迥异16.16.过长的手臂过长的手臂17.17.额外的手指与脚趾额外的手指与脚趾18.18.脑半球的不平衡脑半球的不平衡 刑事实证学派(新派)刑事实证学派(新派)代表人物:贝卡利亚、费尔巴哈等代表人物:贝卡利亚、费尔巴哈等相对于刑事古典学派(旧派)相对于刑事古典学派(旧派)代表人物:龙勃罗梭、菲利、加罗法洛、李斯特代表人物:龙勃罗梭、菲利、加罗法洛、李斯特古典学派(旧派)与实证学派(新派)对比古典学派(旧派)与实证学派(新派)对比(二)体型与犯罪的关系(二)体型与犯罪的关系1.1.德国精神病学家德国精神病学家 KreschmerKreschmer(19211921):):瘦长型与窃盗、诈欺犯罪有关;瘦长型与窃盗、诈欺犯罪有关;健壮型与暴力犯罪有关;健壮型与暴力犯罪有关;矮胖型与诈欺有关(犯罪比例较小)矮胖型与诈欺有关(犯罪比例较小)障碍型与性犯罪有关障碍型与性犯罪有关2.2.美国生物学家谢尔顿美国生物学家谢尔顿ShaldonShaldon(19411941)内胚叶型(矮胖型)内胚叶型(矮胖型)中胚叶型(斗士型)中胚叶型(斗士型)(容易犯罪(容易犯罪60/20060/200波士顿少年)波士顿少年)外胚叶型(瘦长型)外胚叶型(瘦长型)(三)遗传与犯罪(三)遗传与犯罪1.1.家族史研究家族史研究达格代尔:朱克家族达格代尔:朱克家族12001200人中人中280280个乞丐、个乞丐、6060个窃贼、个窃贼、140140个其他犯罪者个其他犯罪者2.2.双手子研究双手子研究3.3.染色体说:染色体说:XXYXXY、XYYXYY4.4.收养子女研究收养子女研究 (四)生化因素与犯罪(四)生化因素与犯罪1.1.神经递质的影响神经递质的影响 基本的神经递质,比如复合胺、多巴胺和去甲基本的神经递质,比如复合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形成大脑信息处理和交流的基础。形成大脑信息处理和交流的基础。2.2.内分泌及荷尔蒙的影响内分泌及荷尔蒙的影响男性荷尔蒙分泌过多会增加反社会行为的几率男性荷尔蒙分泌过多会增加反社会行为的几率女性经期、产后内分泌与女性犯罪女性经期、产后内分泌与女性犯罪月经前综合症(月经前综合症(PreMenstrual Syndrome(PMS)PreMenstrual Syndrome(PMS)产后抑郁综合症(产后抑郁综合症(Postnatal Depression,PDPostnatal Depression,PD)二、社会学的原因论二、社会学的原因论(一)文化冲突理论(一)文化冲突理论2020世纪世纪3030年代末美国年代末美国代表人物塞林(代表人物塞林(Thorsten SellinThorsten Sellin)犯罪是不同社会集团的不同文化规范之间冲突犯罪是不同社会集团的不同文化规范之间冲突的结果的结果(二)社会异常论(二)社会异常论压力论、紧张状态论、激发论压力论、紧张状态论、激发论2020世纪世纪3030年代美国年代美国默顿(默顿(Robert.K.MertonRobert.K.Merton)犯罪行为是行为人由于不能通过合法手段取得犯罪行为是行为人由于不能通过合法手段取得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而产生的沮丧和气氛的产物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而产生的沮丧和气氛的产物(三)亚文化群理论(三)亚文化群理论 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科恩(年代科恩(Albert CohenAlbert Cohen)等亚文)等亚文化群是指持有相同思想和价值观念而又处境相同的化群是指持有相同思想和价值观念而又处境相同的社会成员,为了相互支持、相互保护以及相互满足社会成员,为了相互支持、相互保护以及相互满足其他多种需要,寻求另外一种不同的能够使自己体其他多种需要,寻求另外一种不同的能够使自己体会到自己价值的社会方式而结成的一种群体,因其会到自己价值的社会方式而结成的一种群体,因其文化特征不同于主流文化而称为亚文化群。文化特征不同于主流文化而称为亚文化群。(四)标签理论(四)标签理论2020世纪世纪6060年代美国年代美国贝克尔(贝克尔(Howard S.BeckerHoward S.Becker)利莫特利莫特 Ednin M.LemertEdnin M.Lemert)依据社会学中的形象互动理论个体变为罪犯的主依据社会学中的形象互动理论个体变为罪犯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给其贴上了越轨者的标签。继发越轨行要原因是社会给其贴上了越轨者的标签。继发越轨行为是对社会控制机制的烙印化的一种适应。为是对社会控制机制的烙印化的一种适应。所谓贴标签就是立法者、司法者、社会舆论把某所谓贴标签就是立法者、司法者、社会舆论把某些个体定义为越轨者的过程。些个体定义为越轨者的过程。三、精神病学的原因论三、精神病学的原因论(一)病态人格说(一)病态人格说犯罪人的显著特点:缺乏道德感,反社会性强犯罪人的显著特点:缺乏道德感,反社会性强(二)低能说(二)低能说四、心理本能说的原因论四、心理本能说的原因论1 1、侵犯性说、侵犯性说2 2、性冲动说、性冲动说力必多(力必多(libidolibido)五、学习理论的原因论五、学习理论的原因论(一)不同接触理论(一)不同接触理论萨瑟兰(萨瑟兰(E.H.Sutherland,18831950E.H.Sutherland,18831950)1.1.犯罪(越轨)行为是习得的;犯罪(越轨)行为是习得的;2.2.是在与周围他人的互动中习得的,主要是言语;是在与周围他人的互动中习得的,主要是言语;3.3.主要发生在接触程度最亲密的个体之间;主要发生在接触程度最亲密的个体之间;4.4.犯罪行为的学习包括犯罪的技巧、动机、态度和对犯罪行为的学习包括犯罪的技巧、动机、态度和对自身行为合理化辩解等方面;自身行为合理化辩解等方面;5.5.关于犯罪动机和态度的特定方向是从法律赞许或关于犯罪动机和态度的特定方向是从法律赞许或不赞许的定义中学习而来的;不赞许的定义中学习而来的;6.6.一个人之所以成为犯罪人,是他认为犯罪比不犯一个人之所以成为犯罪人,是他认为犯罪比不犯罪有利,并且与特定类型的犯罪经常接触,而与反罪有利,并且与特定类型的犯罪经常接触,而与反该种犯罪的行为疏远的结果;该种犯罪的行为疏远的结果;7.7.此种学习会因频率、持久性、先后次序和强度而此种学习会因频率、持久性、先后次序和强度而有所不同;有所不同;8.8.犯罪行为的学习并不限于模仿,其学习过程还涉犯罪行为的学习并不限于模仿,其学习过程还涉及各种行为的学习机制。及各种行为的学习机制。(二)不同接触(二)不同接触强化理论强化理论JefferyJeffery等等犯罪行为是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获得的犯罪行为是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获得的 犯罪行为一方面是受别的犯罪人的影响,另一犯罪行为一方面是受别的犯罪人的影响,另一方面,犯罪人的直接经验是推动犯罪实施的根源方面,犯罪人的直接经验是推动犯罪实施的根源六、认知与道德发展理论六、认知与道德发展理论(一)皮亚杰(一)皮亚杰(J.PiagetJ.Piaget):道德发展三阶段道德发展三阶段(二)(二)科尔伯格(科尔伯格(L.KohlbergL.Kohlberg)道德推理发展三水平六阶段道德推理发展三水平六阶段七、整合理论(多元性理论)七、整合理论(多元性理论)由于上述各学科的犯罪理论兴起,同时每种理由于上述各学科的犯罪理论兴起,同时每种理论又有其独特性与限制性,因此近代许多学者倾向论又有其独特性与限制性,因此近代许多学者倾向于以综合观点来解释犯罪,称为整合理论,即认为于以综合观点来解释犯罪,称为整合理论,即认为形成犯罪的原因是多元的,而非单一因素所形成,形成犯罪的原因是多元的,而非单一因素所形成,只是可能造成偏差行为的某一因素较严重,是导火只是可能造成偏差行为的某一因素较严重,是导火线,但其它因素亦有重要影响,不容偏废。线,但其它因素亦有重要影响,不容偏废。返回第二节第二节 犯罪综合动因论犯罪综合动因论一、涵义一、涵义 个体的犯罪原因是一个整体系统(母系统),个体的犯罪原因是一个整体系统(母系统),这个整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着的主这个整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着的主体内外因素(子系统)所构成的,形成多维度的原体内外因素(子系统)所构成的,形成多维度的原因网络结构。作为整体系统的个体犯罪原因,具有因网络结构。作为整体系统的个体犯罪原因,具有其各主体内外因素没有的特殊属性。由于各组成因其各主体内外因素没有的特殊属性。由于各组成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个体犯罪原因处于一种动态变化素间的交互作用,个体犯罪原因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之中。二、影响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主体内外因素二、影响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主体内外因素(一)主体因素(一)主体因素 指犯罪心理赖以形成的生理状况、心理和行为指犯罪心理赖以形成的生理状况、心理和行为发展水平等。发展水平等。1 1、生理因素、生理因素(1)(1)年龄年龄(2)(2)性别性别(3)(3)神经类型神经类型(4)(4)异常的生物学因素异常的生物学因素2 2、心理因素、心理因素(1)(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2)(2)性格结构性格结构(3)(3)控制系统控制系统(4)(4)个性异常个性异常3 3、行为因素、行为因素(1)(1)错误的活动错误的活动(2)(2)不良的行为方式及其结果不良的行为方式及其结果(3)(3)有害的行为习惯有害的行为习惯(4)(4)模仿和学习不良模式模仿和学习不良模式(二)主体外因素(二)主体外因素1 1、社会环境、社会环境(1)(1)大社会环境大社会环境(2)(2)小社会环境小社会环境2 2、自然环境、自然环境(1)(1)地域地域(2)(2)季节季节(3)(3)时间时间(4)(4)自然灾害自然灾害3 3、情境、情境(1)(1)侵害对象侵害对象(2)(2)现场其他人现场其他人(3)(3)现场条件和气氛现场条件和气氛(4)(4)机遇机遇 三、影响犯罪行为发生的因素三、影响犯罪行为发生的因素(一)犯罪行为人因素(一)犯罪行为人因素(二)犯罪行为情境因素(二)犯罪行为情境因素返回第四章第四章 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第一节第一节 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第二节第二节 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第三节第三节 国外关于犯罪行为国外关于犯罪行为按“Esc”键返回到章目录第一节第一节 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一、犯罪心理机制概述一、犯罪心理机制概述(一)机制的概念一)机制的概念 在心理学研究中,也经常使用在心理学研究中,也经常使用“机制机制”的概念,的概念,一般地是将产生心理或行为的生理一般地是将产生心理或行为的生理化学过程统称化学过程统称为机制。美国心理学家武德沃斯为机制。美国心理学家武德沃斯(Robert Sessions(Robert Sessions WoodworthWoodworth,18691962)18691962)将机制定义为一种将机制定义为一种(或一组或一组)有目的的反应方式,认为人的活动包括驱力有目的的反应方式,认为人的活动包括驱力(drive)(drive)和机制,驱力发动机制,机制可以转化为驱力。精和机制,驱力发动机制,机制可以转化为驱力。精神分析学派则认为机制代表由压抑而产生的无意识神分析学派则认为机制代表由压抑而产生的无意识的行为动因。的行为动因。(二)犯罪心理机制的概念二)犯罪心理机制的概念 犯罪心理机制,是犯罪心理学的重要课题之犯罪心理机制,是犯罪心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学者一般认为,犯罪心理机制包含犯罪心一。我国学者一般认为,犯罪心理机制包含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与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它是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与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它是犯罪心理引起犯罪行为的工作方式与过程的总称,也就是理引起犯罪行为的工作方式与过程的总称,也就是要从犯罪人的心理方面揭示犯罪行为发生的机理。要从犯罪人的心理方面揭示犯罪行为发生的机理。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犯罪心理形成的一般过程和规律,阐明犯罪行为犯罪心理形成的一般过程和规律,阐明犯罪行为发生的动力源泉问题。发生的动力源泉问题。犯罪行为发生的过程、环节和阶段问题,探讨从犯罪行为发生的过程、环节和阶段问题,探讨从犯罪心理到犯罪行为发生的机理。犯罪心理到犯罪行为发生的机理。犯罪行为发生的常见模式与特殊模式问题。犯罪行为发生的常见模式与特殊模式问题。二、犯罪心理形成的一般过程二、犯罪心理形成的一般过程(一)强烈欲求与满足方式的选择(一)强烈欲求与满足方式的选择(二)品德缺陷与抑制力的缺乏(二)品德缺陷与抑制力的缺乏(三)萌发犯罪意向(三)萌发犯罪意向(四)形成犯罪动机和确定犯罪目的(四)形成犯罪动机和确定犯罪目的1.1.形成犯罪动机。形成犯罪动机。(1)(1)萌发阶段。萌发阶段。(2)(2)过渡阶段。过渡阶段。(3)(3)定型阶段。定型阶段。(4)(4)消失阶段。消失阶段。2.2.确定犯罪目的。确定犯罪目的。(五)犯罪决意(五)犯罪决意1.1.行动手段的选择。行动手段的选择。2.2.行动时机的捕捉。行动时机的捕捉。三、犯罪心理形成的模式三、犯罪心理形成的模式(一)常见模式(一)常见模式 1.1.渐变型渐变型(1)(1)原发型原发型(2)(2)继发型继发型2.2.突变型突变型3.3.机遇型机遇型(1)(1)机会型机会型(2)(2)境遇型境遇型(二)特殊模式(二)特殊模式1.1.习惯型习惯型2.2.朦胧型朦胧型3.3.变态型变态型返回第二节第二节 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一、内外化机制(一)概念1.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2.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3.内外化机制的关系4.内外化机制的运行(二)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二)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1.1.认知的选择与加工机制认知的选择与加工机制2.2.模仿学习机制模仿学习机制3.3.角色扮演机制角色扮演机制4.4.自我强化机制自我强化机制(三)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三)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1.1.预谋发动机制预谋发动机制2.2.情境互动机制情境互动机制3.3.挫折攻击机制挫折攻击机制二、刺激反应与反馈机制二、刺激反应与反馈机制(一)影响犯罪行为发生的基本变量系统(一)影响犯罪行为发生的基本变量系统(二)基本变量的相互关系及形成犯罪心理的过程(二)基本变量的相互关系及形成犯罪心理的过程1.1.刺激信息的输入过程刺激信息的输入过程2.2.信息的选择过程信息的选择过程3.3.信息的输出过程信息的输出过程4.4.信息的反馈过程信息的反馈过程5.5.信息的加工过程信息的加工过程(三)刺激(三)刺激反应与反馈机制的三种形态反应与反馈机制的三种形态1.1.刺激刺激反应形态(或反应形态(或S SR R法则)法则)2.2.个体个体反应形态(或反应形态(或OOR R法则)法则)3.3.前后反应形态(或前后反应形态(或R RR R法则)法则)三、量变质变机制三、量变质变机制(一)质与量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一)质与量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二)主体犯罪前社会化的缺陷(二)主体犯罪前社会化的缺陷1.1.不完全的社会化不完全的社会化(1)(1)知识经验与技能方面的不完全社会化。知识经验与技能方面的不完全社会化。(2)(2)社会规范方面的不完全社会化。社会规范方面的不完全社会化。(3)(3)家庭与人际关系方面的不完全社会化。家庭与人际关系方面的不完全社会化。(4)(4)特定年龄阶段的不完全社会化。特定年龄阶段的不完全社会化。(5)(5)文化冲突方面造成的不完全社会化。文化冲突方面造成的不完全社会化。2.2.错误的社会化。错误的社会化。(三)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机制(三)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机制四、防御机制四、防御机制 (一)合理化作用(一)合理化作用(二)投射作用(二)投射作用(三)认同作用(三)认同作用(四)反向作用(四)反向作用返回第三节第三节 国外关于犯罪行为国外关于犯罪行为一、本质相异论一、本质相异论二、犯罪倾向论二、犯罪倾向论三、欲求不满论三、欲求不满论四、刺激反应论四、刺激反应论五、心理冲突论五、心理冲突论六、动机作用论六、动机作用论七、防卫机制论七、防卫机制论八、犯罪亚文化论八、犯罪亚文化论返回第五章第五章 犯罪心理机制及犯罪心理犯罪心理机制及犯罪心理 的发展变化的发展变化第一节第一节 犯罪心理形成机制犯罪心理形成机制第二节第二节 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第三节第三节 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按“Esc”键返回到章目录第一节第一节 犯罪心理形成机制犯罪心理形成机制一、强烈欲求与满足方式的选择一、强烈欲求与满足方式的选择二、品德缺陷与抑制力的缺乏二、品德缺陷与抑制力的缺乏三、萌发犯罪意三、萌发犯罪意 即行为人实施犯罪活动之前处于朦胧状态的冲即行为人实施犯罪活动之前处于朦胧状态的冲动或意图动或意图四、形成犯罪动机和确定犯罪目的四、形成犯罪动机和确定犯罪目的五、犯罪决意五、犯罪决意行为人已就实施犯罪行为做出了最后决定行为人已就实施犯罪行为做出了最后决定返回第二节第二节 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一、内外化机制一、内外化机制 基本含义:从吸收客观外界的消极因素到形成基本含义:从吸收客观外界的消极因素到形成主体犯罪心理的过程和规律,是犯罪心理的内化机主体犯罪心理的过程和规律,是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从犯罪心理的整合到发动犯罪行为的过程和规制;从犯罪心理的整合到发动犯罪行为的过程和规律是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律是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一)内化机制(一)内化机制1.1.认知的选择与加工机制认知的选择与加工机制2.2.模仿学习机制模仿学习机制3.3.角色扮演机制角色扮演机制4.4.自我强化机制自我强化机制(二)外化机制(二)外化机制1.1.预谋发动机制预谋发动机制2.2.情境互动机制情境互动机制3.3.挫折攻击机制挫折攻击机制二、刺激反应与反馈机制二、刺激反应与反馈机制三、量变质变机制三、量变质变机制四、防御机制四、防御机制 个体在无意识中,为了消除由心理冲突或挫折个体在无意识中,为了消除由心理冲突或挫折所引起的焦虑,维持和恢复心理平衡而采取的一种所引起的焦虑,维持和恢复心理平衡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自我保护的方法。返回第三节第三节 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一、以犯罪动机为核心的发展变化一、以犯罪动机为核心的发展变化二、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心理状态的发展变化二、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心理状态的发展变化(一)在不同犯罪阶段中的心理状态(一)在不同犯罪阶段中的心理状态1.1.犯罪前犯罪前2.2.犯罪过程中犯罪过程中3.3.犯罪后犯罪后(二)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心理(二)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心理1.1.在侦查过程中在侦查过程中2.2.在讯问中在讯问中3.3.在审判中在审判中返回第六章第六章 犯罪类型理论犯罪类型理论 第一节第一节 犯罪类型及其研究概述犯罪类型及其研究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各种各样的犯罪类型理论各种各样的犯罪类型理论第三节第三节 我国犯罪心理学者的犯罪类型理论我国犯罪心理学者的犯罪类型理论按“Esc”键返回到章目录第一节第一节 犯罪类型及其研究概述犯罪类型及其研究概述一、犯罪类型的概念一、犯罪类型的概念二、研究犯罪类型的必要性二、研究犯罪类型的必要性 (一)可为刑事立法提供依据一)可为刑事立法提供依据 (二)有助于刑事司法实践二)有助于刑事司法实践 (三)有利于犯罪的心理预测和预防三)有利于犯罪的心理预测和预防 (四)可提高包括犯罪心理学在内的犯罪科学理论四)可提高包括犯罪心理学在内的犯罪科学理论水平水平三、划分犯罪类型的困难三、划分犯罪类型的困难 (一)法律标准的局限性一)法律标准的局限性 (二)心理学本身的困难二)心理学本身的困难 (三)类型间的重叠交叉三)类型间的重叠交叉四、划分犯罪类型的基本观点四、划分犯罪类型的基本观点 (一)明确划分犯罪类型的目的一)明确划分犯罪类型的目的 (二)注意犯罪行为分类与犯罪人分类的区别和联二)注意犯罪行为分类与犯罪人分类的区别和联系系 (三)采用多元统一标准划分犯罪类型三)采用多元统一标准划分犯罪类型 返回第二节第二节 各种各样的犯罪类型理论各种各样的犯罪类型理论一、犯罪行为分类一、犯罪行为分类 (一)社会危害性标准一)社会危害性标准 (二)反社会性标准二)反社会性标准1.1.自然犯罪。意大利犯罪学家加罗法洛首次提出自自然犯罪。意大利犯罪学家加罗法洛首次提出自然犯罪然犯罪(natural crime)(natural crime)的概念。的概念。2.2.法定犯罪。与自然犯罪相对的是法定犯罪法定犯罪。与自然犯罪相对的是法定犯罪(legal(legal crime)crime)。(三)侵害法益标准三)侵害法益标准1.1.对个人法益的犯罪,包括对个人生命、身体的犯对个人法益的犯罪,包括对个人生命、身体的犯罪,如杀人、伤害等;对个人信用、名誉的犯罪,罪,如杀人、伤害等;对个人信用、名誉的犯罪,如诬告、损害名誉等;对个人财产的犯罪,如盗如诬告、损害名誉等;对个人财产的犯罪,如盗窃、诈骗等。窃、诈骗等。2.2.对社会法益的犯罪,包括有关公共危险的犯罪,对社会法益的犯罪,包括有关公共危险的犯罪,如聚众暴动、放火等;有关社会道德的犯罪,如赌如聚众暴动、放火等;有关社会道德的犯罪,如赌博、卖淫等;有关公共信用的犯罪,如伪造文书、博、卖淫等;有关公共信用的犯罪,如伪造文书、伪证等。伪证等。3.3.对国家法益的犯罪,包括有关危害国家安全的犯对国家法益的犯罪,包括有关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如叛乱罪;有关危害国家权力和职能的犯罪,罪,如叛乱罪;有关危害国家权力和职能的犯罪,如渎职、妨害公务等。如渎职、妨害公务等。(四)犯罪行为性质标准四)犯罪行为性质标准 日本犯罪精神医学家、犯罪学家吉益脩夫依生日本犯罪精神医学家、犯罪学家吉益脩夫依生物学和发展心理学观点,将犯罪行为划分为下列五物学和发展心理学观点,将犯罪行为划分为下列五种:种:1.1.财产犯罪财产犯罪2.2.暴力犯罪暴力犯罪3.3.风俗犯罪风俗犯罪4.4.破坏犯罪破坏犯罪5.5.逃走犯逃走犯(五)犯罪行为构成要件标准五)犯罪行为构成要件标准1.1.举动犯罪与结果犯罪举动犯罪与结果犯罪2.2.实质犯罪与形式犯罪实质犯罪与形式犯罪3.3.既成犯罪与继续犯罪既成犯罪与继续犯罪4.4.作为犯罪与不作为犯罪作为犯罪与不作为犯罪5.5.故意犯罪-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犯罪心理学 全套 课件 教学 教程 电子 教案 全书 汇编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