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制度与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pdf
《第一书记制度与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书记制度与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pdf(1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第一书记制度与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邓军邓国彬(桂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广西桂林 )提要:在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以第一书记为代表的选派干部下乡驻村制度,是新时代国家权力嵌入乡村社会的表征。对西南地区 村第一书记驻村实践研究发现:将科层体系干部嵌入乡村治理,实现国家权力对乡村治理的有效介入,具有传承中国共产党领导乡村贫困治理的百年经验、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追求、推动治理有效保障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应然之策等多重价值意蕴。第一书记驻村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现实中,受到“国家 社会”双重场域的深度影响。第一书记要实现组织建设从嵌入到引领、精英培育从单一到多元、治理融合从离散
2、到集聚、资源利用从碎片到整合的转变,把权力、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技术优势,从而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效能。关 键 词:第一书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乡村治理;实现路径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体现。促进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关键在党的领导,重点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这就需要加强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从而引领实现农业农村全面现代化。长期以来,农村治理面临着人际亲缘性、产业小农性、文化封闭性等阻碍贫困治理和乡村振兴的历史性
3、因素,经过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探索,以第一书记为代表的选派干部下乡制度嵌入性参与基层贫困治理,在消灭绝对贫困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加快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依托第一书记制度为代表的选派干部下乡机制,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推动实施了传统意义的选派干部下乡。以党的干部到村联村为表征的政党下乡,早期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组织农民,使农民政治化、国家化,从而突破传统家族共同体的局限性 。碍于基层社会的环境
4、复杂性和主体内生性,传统的政党下乡并未完全实现预期的效果,为了基层政权的稳定,国家在权力框架内开始探索新的乡村治理模式,村民自治制度应运而生,开始了一种超脱于传统治理模式的乡村内生性自治实践,乡村治理主体的内生性和乡村社会的自给性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乡村治理关系的平衡,直至社会转型期的出现。市场经济来临,为处于探索期的国家带来了巨大变革,围绕资源的争夺催生了城乡二元结构的间隙,乡村社会的自治面临多重变数。在国家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治理主体不断涌向城市,乡村社会资源日益凋敝,城乡差距逐渐拉大。在国家整合乡村治理体系的过程中,以第一书记为代表的新时代选派干部下乡制度在重塑乡村政治,推进乡村治理有
5、效方面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厘清作为执政党治理权威代表的第一书记以何种形式嵌入乡土、以何种策略技术引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第一书记在与基层不同主体互动时呈现怎样的逻辑成为推动实现全民共同富裕为本质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新课题。探析“第一书记”赋能农民共同富裕的逻辑,需要从传统意义干部下乡在国家治理传统中的地经济管理位作用中获得启发。传统意义的干部下乡是应对乡村治理凋敝应运而生的衍生制度,其生成背景、运行机制以及现实困境等话题在学界已经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我国地域广阔,中央政府到基层社会具有超长跨度的科层治理体系,在任何时期都是研究的热点。在传统乡村治理的研究中,学者普遍关注“国家 社会”二元对立的研
6、究范式。西方的国家核心论便是私人利益与公共事务冲突的代表 ,强调作为个体的人为了生存相互争利,催生了公共权力的诞生。相比西方的国家核心论,国内基层治理双轨政治的论断被认为更符合乡土中国的实际,即乡村社会存在着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条平行又相互钳制的治理规则 ,甚至具有“国家 组织 民众”的三重结构属性 ,由此引发了“乡政村治”“强县政、精乡镇、村合作”等一系列乡村治理结构的讨论。但无论是哪种治理结构,都必须有程序上合法的代理人,内生性治理主体在很长一段时期承担着主导乡村事务代理人的角色,比较早期以长老、乡绅、族长、地方名流 等为代表的家族化权威,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解放战争后,中国共产党
7、将党的组织延伸到乡村社会,使农民政治化、国家化,从而突破传统家族共同体的局限性,构建制度化的运作机制,农村工作队由此诞生 。随着国家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调整,村民自治制度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村民自治制度实质上推动了乡村政治化进程,使得乡村一部分社交能力强、人脉关系广的村民,逐渐成为村庄事务的新代理人 ,也逐渐催生了“能人政治”“富人治村”“乡贤治村”等现象,农村工作队逐渐淡出了基层的视野。世纪初期,代表国家强制权力的科层嵌入制度受到中央政府青睐,权力部门政绩竞赛的冲突与需要,使得驻村制得到复兴 ,包村工作队、联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多个群体 ,成为国家实现对农村社会整合提升的关键纽带 。从运行逻辑来
8、看,这种自上而下的科层化运作方式,推动了驻村制嵌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选派干部下乡同时具有主体外生性、形式嵌入性、行政主导性等特点,不可避免地对乡村治理结构产生异质化影响,与传统内生秩序的主导地位产生身份冲突。作为村庄治理“第三只手”角色 ,与村庄自身治理代表存在不平等合作关系的威胁,可能会给村庄治理带来“双头政治”和信任危机 。综上,围绕传统意义干部下乡制度的实际运作,学界进行了不少卓有成效的讨论。主流研究认为,干部下乡制度的运作,有助于改善乡村治理文化,实现资源与基层的精准对接,适度改善了乡村治理水平,但也会带来治理层面的投机性和短期性等问题。既有研究主要关注将该项制度实践为乡村层面的互动
9、过程,推动实现乡村治理有效长久机制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将梳理新时代第一书记制度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和逻辑理路,展现第一书记在基层的互动技术以及面临的实践困境,考察国家推动干部嵌入乡村治理所产生的政治效应和潜在的治理功能。二、第一书记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一)历史之维:传承中国共产党领导乡村贫困治理的百年经验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贫困救济阶段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三座大山”让老百姓食不果腹、苦不堪言,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解决农民民生问题的关键 ,开始了救济贫困百姓的百年探索之路,“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也在不断实践中成熟,这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政权向农村贫困地
10、区的伸展。随着国民革命的深入,党在农村解放地区提出“耕地农有”政策,将土地的使用权还给农民,保证了生产资料为农民所有,并提出逐步取得土地的所有权,最终实现土地的所有权归全体农民所有。伴随着解放战争结束,党将“减租减息”政策调整为“耕者有其田”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发展和解放农村生产力,将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动员优势延伸至农村,不断实现对农村社会的政治整合,将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初步探索形成了以“救济式”为主的贫困治理模式。特别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农民拥有了生产资料,这极大地保障了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直接资源。年:选派干部下乡制度的萌芽与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前后,执政党
11、保障了农民拥有必需的甘肃社会科学 年第 期生产资料,成为激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和调动生产积极性的直接动力,不断强化农民对土地的经营权和收益权。同一时期,国家针对农业发展提出了“当前发展农业生产力的二十五项政策和措施”,其中包括采取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保证贫困人口通过物质交换获得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贸易权利。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宣告成立,以国家主导、各级政府具体实施的“开发式”扶贫开始走向历史舞台,预示着国家层面开始关注到系统化的贫困治理。国家开始抽派干部“深入一片贫困地区,定点轮换常驻,重点联系和帮助工作”,这表明国家扶贫开发层面已经开始通过自上而下选派干部参与贫困地区扶贫治理。年,
12、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年)正式部署在贫困县实行定点挂钩,对选派干部进行下乡扶贫工作的具体实施、工作内容、考核细则进行了明确。到了 世纪 年代末,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教育扶贫、对口协作扶贫、东西协作扶贫、科技扶贫等多形式扶贫格局初步形成,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全面发展”的扶贫开发道路。伴随着同时期国内社会的转型,城乡结构分离、乡村社会阶层分化严重,国家亟须寻求一股中坚力量嵌入乡村治理体系,使干部下乡参与贫困治理这项制度得以延续。年至今:第一书记制度的探索与完善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总结政党下乡治理实践的基础上,国家在宏观上更加强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微观上更加
13、注重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年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十八洞村考察贫困问题时,第一次正式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国家开始把焦点聚集到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把稳定实现贫困人口吃、穿作为底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作为扶贫的基本保障,并提出确保到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宏伟目标。年 月,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 明确提出,向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和贫困村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从全国层面部署推动选派第一书记工作,精准扶贫实践也在全国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全面展开。选派干部下乡任务定位是为基层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帮助地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提升治理水平等。选派干部下乡推进
14、精准帮扶极大地提高了国家在扶贫场域与乡村社会的互动水平,对于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政府为达成治理目标而实施的第一书记制度,表征国家治理权威的积极在场,实现了任务型经济下国家权力在脱贫攻坚场域的良治。在精准识别阶段,大量的机关干部开始以精准识别工作队的身份进驻农村,完成了全国 万贫困人口的识别打分工作。这个时期的扶贫治理呈现出贫困人口规模较大、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等特点,并且贫困人口集中在中西部深石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区、自然灾害频发区、地方病高发区等地区的特征明显。随着精准扶贫国家战略正式实施,各级政府开始精准选派干部,加大了干部下乡帮扶力度,探索建立驻村工作队(组)制
15、度,“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组),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实现了全国 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党的十八大以来,多万名干部响应国家脱贫攻坚的号召,带动 多万名干部在基层贫困治理第一线驻村帮扶。在当前乡村治理特别是乡村振兴场域,各级政府不断强调第一书记管理机制和制度机制,走出了一条依托第一书记为代表的选派干部下乡制度赋能乡村治理的中国式道路。(二)价值之维:遵循全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毛泽东同志在 年发表的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报告中首次提到了“共同
16、富裕”这一概念。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毕生追求和奋斗的目标是带领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这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和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邓小平同志率先提出了“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目标,强调“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还系统指出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和农民倾力付出,用自己的汗水和拼搏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成绩经济管理与丰收,要允许这部分人收入先多起来,生活先好起来,最终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 。他多次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要坚持社会主义发展,坚持发展生产力,就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和发
17、扬共产党人吃苦耐劳、敢于拼搏、奋力争取的精神劲头,使党员同志、基层干部、一线青年在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以干事创业的拼劲逐步摆脱贫穷,继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在江泽民同志看来,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既定的政策 。胡锦涛同志强调通过共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要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努力让每一个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人民群众都享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红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群众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带领各级政府优先实施农民、农业、农村政策,并系统地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创造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断,明确指出共同富裕
18、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出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缩小人民群众贫富差距,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富裕思想共识,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带领人民群众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总之,自上而下来看,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长期坚持不懈奋斗的重要目标。党组织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领域,选派以第一书记为代表的干部嵌入基层党组织是党领导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伟大事业的题中之义。自下而上来看,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自始至终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期待。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消灭了绝对贫困,但从中国
19、式现代化的战略安排来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然任务艰巨,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党的百年奋斗经验证明,在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放在关键核心位置。推动第一书记制度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鲜明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坚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思想观念和坚持造福人民的坚定信念。(三)现实之维:推动治理有效保障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应然之策 共同富裕依靠治理有效提供行动保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难点堵点在于农村,成败也在于农村,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从人口数量而言,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20、数据显示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农村地区仍存在大量贫困边缘群体,且农村人口分布不均衡、发展步调不一致、资源利用不协调等阻碍农民农村发展的客观因素依旧长期存在,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共同富裕,势必要拿出超常规的举措。从发展质量来看,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要跨越的鸿沟。农村依旧主要依赖传统农业发展产业,在一些偏远落后山区,还存在贫困人口脱贫质量不高、产业发展注重短期效应、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等问题,返贫致贫威胁还不同程度存在,成为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最大挑战。可见,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的工程,在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阶段,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防止返贫,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
21、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关键环节是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持续优化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环境。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大的优势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经过第一书记制度的不断完善和长期实践,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证明了第一书记制度具备能力和优势建强建优基层组织、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带领农民农村摆脱绝对贫困,是党领导下的新时代贫困治理的成功探索和有益实践。在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需要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于乡村治理体系的各环节与全过程,需要进一步发挥第一书记在基层党建和乡村治理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推动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有效保障国家层面对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和政策安排
22、执行到“最后一公里”。治理创新推动共同富裕拓宽实践思路传统乡村社会经历了长期的村民自治,形成了具有内生、自给等特点的闭环治理体系,区域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打通了城乡资源双向流动的通道。工业城市的快速建立帮助城乡经济发展实现了甘肃社会科学 年第 期“破局”,为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机会,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推动资本得以流入乡村社会,为乡村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动能。与此同时,城乡社会的迅速发展,新生事物的介入,也给乡村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乡村劳动力的过度流失导致乡村治理主体缺乏,外来文化的冲击不断消解原始的乡土文化,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农村养老问题,资源的过度利用威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公共
23、服务设施的滞后对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影响等,这些需要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逐个解决。第一书记作为国家制度性的嵌入代表,体现了国家对基层延伸管理的决心,第一书记制度在乡村治理体系中呈现出高位推动、行政吸纳、资源整合等优势,有助于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共同体,有助于实现乡村治理的有效和资源整合的有序,更有助于消解乡村治理多轨并行与治理权责不清等矛盾,从而推动提升乡村社会治理的效能。在具体实践中,第一书记依托国家权力嵌入和制度赋能,以结对帮扶建立先富帮后富的长效机制,以健全村规民约制度规范乡村治理程序,以完善监管程序提升乡村服务水平,推动形成治理有效的现代化乡村治理关系,为推进乡
24、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强大支撑和力量源泉。三、双重互动:第一书记推动共同富裕的分析框架随着乡村外部环境、治理主体和宏观政策发生的巨大变化,乡村社会空心化、治理主体同质化、民主基础薄弱化等引发的乡村自治力不足等问题时有出现,给乡村社会的良性发展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文献分析可知,由于乡村自治主体自限性,导致部分乡村治理主体在能力、素质等方面还不能适应治理体系现代化带来的变革、不能满足乡村社会日益发展的物质文化需求,亟待加大国家对乡村社会治理的整合,需要探索政党嵌入乡村社会的新形式和方法,理性引导乡村社会自治的良性发展。进入新时代,国家在探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25、代化的实践中,始终把基层治理体系创新作为牵动全局的“牛鼻子”,从行政推动角度而言,尝试在基层“引进来”和“送下去”双向途径。一方面吸引人才主动到乡村治理大舞台施展才能,诸如大学生村官、乡镇人才引进专项计划等;另一方面,通过体制机制驱动选派干部下乡,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外来力量对乡村治理结构的重组。在治理意图上,第一书记制度是国家在整合乡村社会中通过高位推动,自上而下形成国家权力衔接乡村治理的工具。执政党通过科层化的路径派遣体制内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对基层治理体系产生了巨大影响。不同于传统的“乡镇 村委 村民”单线条治理模式,第一书记为乡村治理多元互动注入了动能,其政治身份的外部性,以及在调配公共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 书记 制度 实现 农民 农村 共同富裕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