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的法律应对——“网络暴力第一案”的启示.pdf
《网络暴力的法律应对——“网络暴力第一案”的启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暴力的法律应对——“网络暴力第一案”的启示.pdf(4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中文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国网民的数量与日俱增。如今,互 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类快速获取信息资源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人类在享 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一种被称作“网络暴力”的副产品随之诞生,由其产生的不良影响也经由网络蔓延传播。“网络暴力”与传统的现实暴力有所 不同,它并不是真实可见的暴力行为,而是通过在网上发表言论,对当事人造 成直接或间接的伤害,是一种虚拟的暴力。因此,网络暴力无论是对当事人还 是对参与者,无论是对网络世界还是对现实生活,都产生了诸多不良甚至极为 严重的影响,应得到有效控制。2008年3月18日,被侵害人王菲以三大网站侵害名誉权和隐私权为由将网 络暴
2、力诉至法院,该窠被形象的称作“网络暴力第一案”或“人肉搜索第一案”。本文通过分析该案中主要的争议焦点,以我国互联网存在网络暴力这一事实为 背景,依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对我国应对 网络暴力现象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网络暴力的法律对策。.本文分五个部分来完成写作的。第一部分为本文的引言。在引言中对本文 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写作思路以及研究现状做了简要的说明。第二部分为案例介绍及法律分析。该部分在介绍“网络暴力第一案”的案情后,就案件中存在的三个主要争议焦点,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笔者之所见。第三部分为网络暴力之相关理论和法律检视。在介绍网络暴力内涵、特征、
3、表 现方式的基础上,对网路暴力进行法律检视,使读者对网络暴力有一个较为全 面的认识。第四部分为我国网络暴力的应对困境。通过罗列我国关于网路暴力 的立法体系,分析我国在应对网络暴力中存在的三方面问题,即三种“不协调”立法体系、网络监管、公民意识与互联网的发展不协调,使有效解决这一 社会顽疾的紧迫性再一次凸显,由此引出下面一章节关于法律对策的论述。第 五部分为我国网络暴力之法律对策。在分析前面几章的基础上,该章对我国学 者在治理对策方面存在的争议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立法、执法、守法三个层面提出法律对策,其中以立法层面为主在五个部分的论述中,第 二部分和第五部分为本文的重点部分,是本文的
4、核心。目前学术界对网络暴力的研究,主要是从社会学和传播学角度进行论述。笔者试从法律的角度对网络暴力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在本文的网 络暴力应对困境一章中,笔者还就2009年12月2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侵权责任法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该法对于治理网络暴力的意义,同时也指出了该法有待完善的几个方面。另外,笔者在第五部分中,提出了关 于在网络证据和网络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完善对策,从而更有效的规制网 络暴力现象。关键词:网络暴力 人肉搜索 网络隐私权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
5、ernet,the number of Chinese netizens is increasing.Today,the Internet has become one of the essential means that the human obtain the resources for information rapidly.While the human is eiyoying the convenience brought by the Internet,Network violence,*is bom as a by-product.Its adverse impact is s
6、preading via the network.Network violence”is not the real visible act of violence and it is different rom the traditional violence in reality.It is a kind of virtual violence and it will hurt others by publishing the remarks online directly or indirectly.Network violence“should be effectively contro
7、lled because it have had a lot of bad or very serious impact whether for the parties or for the participants,both on the network or on the real life world.In the March 18,2008,Fei Wang sued three Web site because of infringing Reputation and Privacy of himself.The case was called as M the first case
8、 of network violence“orM the first case of human flesh search”.Based on the cunent background of the common phenomenon of network violence,a legislative study is carried out in this thesis,which generally follows a basic train of thought as proposal of problemanalysis ofproblem,solution of problem.T
9、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main focus of controversy and proposes legal response to solve violence network.There are five sections included in this thesis.In the first sectiong,a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research background,research approaches,main idea and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are presented.The s
10、econd section is about introduction and legal analysis for the case.In this section,the main three focus of controversy are elaborated detailedly.The third section is related legal theory and review of network violence.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content,features,expression of network violent,so that
11、the readers will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network violent.In the fourth section,the urgency of exploration about the countermeasure against network violent is discussed.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available laws and legislation,the discussion on the issue of network violent is ca
12、rried out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legislative system,network monitoring and civic consciousness are uncoordinate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In the end of this section,according to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necessity of an efficient solution,the gravity of this social problem is more highligh
13、ted.In the last section,the study on th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network violent is demonstrated.Based on the analysis presented in the previous sections,three levels of countermeasures which are about legislation,law enforcement,law-abiding are proposed.In the five parts of the discourse,the second
14、 part and the fifth part are the key part of this article.In the current academic,most scholars discussed network violent mai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and communication,but the author try to analyze from a legal point of view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In the fourth section,the aut
15、hor also analyzes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Peoples Republic of Ibrt LaW which had been approved in December 26,2009.In the last section,the author also try to present the strategy about evidence on the network and Mental Damage of Internet Infringement.Key words:Network violence Human flesh search
16、 Internet privacyIV兰州大学毕业论文网络暴力的法律应对“网络暴力第一案”的启示引言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近几年,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国网民的数量与日俱增。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类快速获取信息资源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人类在 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一种被称作“网络暴力”和“人肉搜索”的 副产品随之诞生,由其产生的不良影响也经由网络在蔓延传播。“人肉搜索”自 2001年在互联网出现至今,在中国互联网催生了一系列轰动事件,这些事件中“人肉搜索”这把“双刃剑”一方面挑开了蒙在少数权势人物脸上的面纱,使 公众通过网络行使了自己的监督权利。如海事局党组书记林嘉祥猥亵
17、女童I房 管局长周久耕抽天价烟,带名牌手表,2正是由于网民的大胆执言,促进了事情 的公正解决。但是,另一方面“人肉搜索”却更多的伤害了部分公民的合法权 益,扰乱了他人的正常生活,过范的人肉搜索演变成为网络暴力。如“铜须门”事件3,“很黄很暴力”事件4,“史上最毒后妈”事件5等等。面对网络暴力,大 多数受害者选择了沉默,直到2008年3月18日被侵害人王菲以三大网站侵害1 2008年11月29日晚,深圳海事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林嘉祥醉酒后对未成年女童做出不当动作,使陈小 朋友有被掐的感觉,受到惊吓,心灵受到伤害,其行为态度极为嚣张。这一幕被冠以“深圳海事局官员 猥亵女童”标题的视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18、,网民们拿起人肉搜索的武器,揭露此人“引以为傲”的特殊 身份 11月3日,林嘉祥的上级主管单位交通运输部党组决定,免去林嘉祥党内外职务。2 2008年12月10日,网民运用己经日益成熟的人肉搜索技术,通过新闻图片上的线索,爆料出南京市江 宁区房产管理局局长周久耕,佩戴的是十万余元的江诗丹顿手表,抽的是1500元一条的南京九五至尊香 烟.如此豪奢的配置对一名局长来说,其廉洁性立即遭到网民质疑.28日,江宁区委根据区纪委的初步 调查,以周久耕动用公款购买高价香烟为由对其作出免职处分决定.3 2006年4月12日.某网络游戏玩家“锋刃透骨寒”在某论坛上发表帖子,称自己的妻子“幽月儿”与 另一位玩家“
19、铜须”有染,该帖子在猫扑大杂炒板块引起了众多网民的关注,点击率、回复率节节攀升 随后,网民迅速将“铜须”的真实姓名、电话等个人信息也公之于众,网络上对“铜须”和“幽月儿”的谴责、谩骂声不断.面对铺天盖地的声浪,“铜须”和“幽月儿”虽然也在博客等网上空间进行反驳并 警告将付诸法律手段,但显得势单力薄。在舆论一边倒地倾向谴责铜须、事态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时,最初挑起该事端的“锋刃透骨寒”发帖称“这一切都是假的。”游戏已经结束”后便人间蒸发.4 2007年底,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放了一条有关净化网络环境的新闻。北京一位13岁女援张 某某接受采访时说:“上次我查资料,突然跳出一个窗口,很黄很暴
20、力,我赶快给关了”短短几秒钟的 出镜,因一句“很黄很暴力”涉嫌被“教唆操纵”,很快,孩子的出生年月、所在学校、平时成绩、家庭 电话及住址等信息都暴露在网上,关于张某某的视频、图片、帖子一夜之间泛滥成灾.5网民在互联网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史上最恶毒后妈把女儿打得狂吐鲜血的网文,讲述了江西省上饶市 都阳县一名后母把六岁女孩打到不停吐血,六块脊椎断裂,极可能下半身瘫痪.随后,网民通过“人肉 搜索”将后母的个人信息暴露公众之下,并在网上展开了对“史上最毒后妈”各种方式的人身攻击.然 而几天之后,媒体采访到小慧“后妈”,她称平时跟小慧感情不错,没有打过她.小慧的主治医生、都阳 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潘大夫也说,
21、小慧确诊患了血友病,吐血和身上出现淤青是血友病的常见症状,影 像学显示小慧的脊椎存在严重病变,没有如媒体所报道的被打骨折迹费.兰州大学毕业论文网络暴力的法律应对“网络暴力第一案”的启示名誉权和隐私权为由将网络暴力诉至法院,该案被形象的称作“网络暴力第一 案”或“人肉搜索第一案:2008年4月17日法院对本案开庭审理,该案揭开 了我国审理网络暴力的序幕,也为以后相似案例的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人肉搜索”作为民众舆论监督的一种形式,其监督的对象往往是一些社 会道德事件。公众对事件的评价,更多的是网民个人情感的表达。正如著名社 会学者夏学安在分析“铜须”事件时所说,“有的人对事物的判断往往牵扯了一
22、些个人的感情,搅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宣泄的工具,把平时在现实生活中积累的 一些愤怒、不满转移到网络上来,随便找一个替罪羊抓来进行发泄6网络信息 传播是一种集体传播的形式,网络民众的言论会存在社会心理学中的“广场效 应”,在广场效应的作用下,网民的从众心理极易导致他们理性的缺失,加之网 络的匿名性使得他们在网络上的行为变得更加放纵和过激。当人们被一种未经 理性过滤的情绪支配时,往往会遗忘他人的合法权利。7网络民众不仅公布当事 人的信息,还在现实生活中对其进行骚扰,从而触及法律规范的边界,演变为“网络暴力”。“网络暴力”与传统的现实暴力有所不同,它并不是真实可见的 暴力行为,而是通过在网上发表言论,对
23、当事人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伤害,是一 种虚拟的暴力。例如,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发表具有攻击 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 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 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因此,网络暴力无论是对当事人还是对参与者,无论是对网络世界还是对现实生活,都产生了诸多不良甚至极为严重的影响,应得到有效控制。本文在此种背景下,围绕着“网络暴力第一案”,对如何通过 法律手段解决“网络暴力”展开论述。二、研究现状目前,针对如何有效解决“网络暴力”问题,国内外都有研究。国外,韩 国通过实施网络实名制使“网络暴力”现
24、象得以一定程度的控制国内,近些 年来针对“网络暴力”和“人肉搜索”,学术界也有不少的相关研究文献,并提 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例如:刘理想的解决“人肉搜索”中的法律问题,胡晓 的“人肉搜索”现象及其公共治理,郝香的网络暴力成因及防治,曹明象、6 铜须在电视媒体回应网友讨伐次家看法.mmsHiiv.sina.8m.en/news/2006/06/02654174.wmv,2008-9-307朱均.网络暴力的法律控制一以“人肉搜索”为研究对象D.西南政法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9:18,姚卓殉等对网络暴力的反思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6)兰州大学毕业论文网络暴力的法律应对“网络暴力第一案”的
25、启示罗馋的初探网络暴力时代的理性应对策略,徐李华、项国雄的网络暴力行 为及伦理道德建设,张婷的从“人肉搜索”看网络暴力,赵淑岩的网络 暴力现象及其引导和调控研究,朱鹏、吴斌浅析网络暴力事件,马云卿的 失范的“人肉搜索”引发的网络暴力现象研究,辛文娟、赖涵的从“网络 暴力第一案”的审判看网络言论的监管等等。纵观国内的各种有关“网络暴力”和“人肉搜索”的研究文献,不难发现,其中大多数都是从社会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两者的定义、特点、成因以及 现状,关注较多的是“网络暴力”的道德评判和理论探讨,站在社会学的角度 提出一些宏观性、概括性的解决对策。涉及“网络暴力”的文章形式除新闻报 道外,多表现为单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 暴力 法律 应对 第一 启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曲****】。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曲****】,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