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镇域总体规划(2015—2030).docx
《xx镇镇域总体规划(2015—20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镇镇域总体规划(2015—2030).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45 荆州市江陵县滩桥镇镇域总体规划(2015—2030) 目 录 第一章 概 述 1 第二章 规划总则 4 第三章 发展目标与策略 7 第四章 性质与规模 10 第五章 镇域产业布局规划 12 第六章 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4 第七章 镇域土地利用布局 16 第八章 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规划 20 第九章 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22 第十章 镇域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 24 第十一章 镇域基础设施布局规划 26 第十二章 镇域综合防灾规划 31 第十三章 镇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35 第十四章 总体城市设计与景观风貌规划 37 第十五章 近期建设规划 40 第十六章 远景发展构想 42 第十七章 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43 45 第一章 概 述 1.1规划背景 1.1.1宏观层面:国家宏观发展战略要求 “小城镇建设”是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关键词之一。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的逐渐扩张,我国进入了一个中国城市化和城市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18大提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要求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等一系列指导城乡建设规划的新思路,同时也为我们城乡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完善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共建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机制,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着力推进城乡、产业、基础设施、生态文明、公共服务“五个协同发展”,积极探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转型发展、合作发展新路径和新模式,努力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支撑、全国经济新增长极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城市群。 该规划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该规划的实施,为荆州市的发展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与要求。 1.1.2中观层面:壮腰助力荆州发展 荆州成为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湖北省继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第二个纳入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战略。同时,国家及湖北省政府先后出台承接产业转移指导意见,从扶持资金、土地供应、行政审批等方面给出支持,更好地为承接转移企业提供发展基础。为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支点,湖北省又提出了“壮腰工程”的战略部署,继而又将“两圈一带”发展格局升格为“两圈两带”。提出努力把荆州建设成江汉平原中心城市,长江中游经济带重要的增长级,使荆州成为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钢腰”。 1.1.3微观层面:滩桥自身发展机遇与要求 近年来,荆州又迎来了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机遇,国务院批复同意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荆州全境纳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国家也将加大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投入,从项目安排,体质创新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 荆州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以改革兴城乡,提升城乡整体水平。坚持以人为本、产城融合、城乡互动,积极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美丽荆州、幸福家园。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把公共服务与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有效对接,保护好、建设好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俗文化的美丽乡村,推进就地、就近城镇化。 随着荆州市城市空间拓展的规划设想,“蒙华”铁路的开工,荆监一级公路的通车,华电湖北江陵发电厂的筹建,大型煤炭储备基地、荆州港液态化工品码头的立项,沙公高速和江北高速公路的建设,江陵县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江陵县要抢抓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系列的国家和区域战略和政策,重大基础设施的开工建设,为荆州市和江陵县的城市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必将带动荆州市和江陵县的的快速发展。而随着行政管理的变更,滩桥镇党委、镇政府发展思路的调整,对自身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空间结构、用地布局等方面有新的认识与理解,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引导镇健康有序的发展。 1.2规划目的 为了抢抓城镇发展机遇,指导城镇发展,实现滩桥镇产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镇域空间布局和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受江陵县滩桥镇镇政府的委托,特编制《荆州市江陵县滩桥镇镇域总体规划(2015—2030)》。 1.3镇域概况 1.3.1地理位置 滩桥镇位于荆州开发区南部,国土面积73.23平方公里。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1′至112°22′,北纬30°12′至30°21′。 1.3.2自然条件 滩桥地势平坦,属长江冲积平原和四湖滨湖平原并列地带;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光照适宜,雨水充沛,湿热同季,无霜期长等特点。年平均降水量900—1100毫米,6、7、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0%。 滩桥地处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北岸,过境江段全长9.5公里,河道弯曲,水面宽窄相间,平均河宽1380米。根据沙市水文站(二郎矶)资料,1903—1998年荆江河段最高洪峰水位为1998年的45.22米。 1.3.3历史沿革 滩桥镇俗名镇子场,是东山五场之一。位于龙泉驿区的浅丘地带。依山傍水,背靠龙泉山,滩桥镇历史悠久,相传汉代既成街,三 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兴市,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而名“落带”,“落”“洛”同音,后人取镇名为洛带。还有一说滩桥镇黄家河自东向西绕镇而去,状如一带水流洛洛。滩桥镇是东山客家人聚居之地。至尽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是清朝前朝“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潮从一东福建迁移而来的客家人。客家人的勤劳,诚朴的性格在旷无人烟,人生地不熟的土地上垦荒务农,世代创业。使得古镇至今保留着客家人的乡音、乡貌、乡情、乡风。有人把洛带称为客家第一镇,一点也不为过。 滩桥镇历史悠久,相传汉代即成街,名"万景街";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兴市,更名为"万福街";后因蜀汉后主刘阿斗的玉带落入镇旁八角井而更名为"落带"(后演变为"洛带")。唐宋时隶属江陵府灵泉县(今龙泉驿区),明朝时改隶简州(今简阳),清朝时曾更名为"甑子场"。1950年,简阳成立第八区,区人民政府驻洛带江西会馆。1955年,洛带区为简阳第十四区,辖10个乡。1976年,洛带区所辖的十个公社划归龙泉,同时撤区建镇至今。 洛带在三国时建镇,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而得名。唐宋时,隶属江陵府灵泉县(今龙泉驿区),名排东山“三大场镇”之首。清朝时更名为甄子场,后复原名并沿用至今,是一个千年古镇和历史文化名镇。镇内传说众多、古迹遍地,场镇老街以清代建筑风格为主,呈“一街七巷子”格局,广东、江西、湖广、川北四大客家会馆、客家博物馆和客家公园座落其中,是名符其实的“客家名镇、会馆之乡”。镇内90%以上的居民为客家人,至今仍讲客家话,沿袭客家习俗,被誉为“中国客家第一镇”。 1.3.4行政区划及人口 滩桥镇辖16个村、2个居委会(滩桥、观音寺、高兴、太山、曹市、单岭、五三、滩桥、代港、黄桥、陈湾、竺桥、吴场、宝莲、月堤、北闸、观中、观寺)、147个村民小组;2010年,滩桥镇新增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移民2800多人,新建制2个行政村,分别是马家岗新村和武当园村。 1.3.5社会发展状况 滩桥镇共有人口35677人,其中农村人口30492人,城镇居民5185人。滩桥人口以汉族为主,另有回族10人,土家族30人。 1.3.6经济发展状况 在“十一五”期间,镇政府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实现农村经济的新突破,工业经济的新发展,城乡面貌的心变化,和谐老城的新进步。五年来,镇委、政府扎实抓好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引导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传统产业实现提档升级,水稻、棉花、油菜优质率均达到100%,积极推广轻型栽培和收割方式,效率稳步提升。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农产品销售渠道日渐畅通。全镇牲猪出栏突破12万头;白龙埂柑桔示范片面积达到5000亩;金闸村鳜鱼养殖基地已逐步扩大到500多亩,网箱养鳝突破10000口,年出栏家禽6万只。积极引导农户组建专合组织,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全镇现有规模以上企业共有5家(包括江陵县同创机械有限公司、湖北汇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陵奔达制药有限公司、江陵县中泰化工有限公司、湖北富强家禽养殖有限公司);中小型企业17家(包括一休建材、俊丽达电子、德兴食品、红信制衣厂、宏盛颗粒肥料厂、百顺木业、鸿福食品厂、钰杰花园、华丰棉业、佳禾化工、新发电子、晶楚工贸、吴场化工厂、紫晶园仓储、新农页岩砖厂、诚鑫砂石厂、锦丰包装厂)。 1.3.7城镇建设概况 滩桥镇城镇建设主要集中在滩桥镇区和观音寺社区,城镇建设仍以乡镇建设模式,发展较为缓慢。城镇建筑以居民自建房为主,沿现状镇区逐步扩大。城镇功能区缺乏有效的规划引导,工业居住混杂在一起,公共服务设施种类缺乏,门类不足,档次偏低。道路不成系统,绿化欠缺,对环境保护不足,城镇整体形象和环境不高。 第二章 规划总则 2.1规划原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8)《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9)《防洪标准》(GB50201-2014); (10)《湖北城乡规划条例》(2011); (11)《湖北省镇域规划编制导则(试行)》(2013年); (12)《湖北省市(县)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指引》、《湖北省市(县)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13)《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14)《国家级荆州开发区概念规划》; (15)《荆州开发区乡镇土地利用规划(2010-2020)》。 2.2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为目标,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重点,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打造宜居、宜业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 2、坚持全面促进“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强化产业支撑,推动产业向集聚区集中,人口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形成城乡一体,社会管理、民主管理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3、紧紧围绕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的城镇化。着力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城镇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 4、顺应当前发展趋势,重点做好全镇域一体化、统筹布局,要坚持人口发展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空间布局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等六个一体化建设。 2.3规划原则 1、区域协调、城乡统筹的原则。 以区域整体协调发展为视角,明确滩桥镇的发展方向和主导职能,做好与整个荆州市、江陵县的区域分工协作,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功能、生态、产业的协调发展。 2、产业集聚、集约,节约用地原则。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安排各类产业用地,集聚发展,发挥产业联动效应。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社区建设,推动农村人口有序向居住社区集中,集约利用城乡土地。 3、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在战略位置,将城镇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融为一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建设生态廊道和生态斑块,通过生态环境建设带动城镇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推进水、能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环境治理,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承上启下,统筹兼顾 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开发区概念规划等上位规划的宏观战略安排。统筹兼顾,正确把握“整体与局部、远景与近期,城市与乡村、本体与近邻”的关系,处理好发展节奏与发展规模。 5、分期实施、有序发展原则 城乡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连续性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要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充分考虑现状条件,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本规划力求使城镇建设的每个阶段既具有其完整性,相互之间又有良好的衔接,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近期建设为远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4规划期限 本次总体规划的分期期限为: 近期:2015年—2020年; 远期:2021年—2030年; 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2.5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滩桥镇行政辖区,总面积73.23平方公里。 2.6编制技术 本次规划形成“机遇→目标→策略→布局→政策”的工作技术路线,另外考虑滩桥镇的现实情况和发展机遇,将常规镇总体规划的镇域、镇区两个层次,按照产城一体编制的思路转变为镇域一个层次。将滩桥整个镇域一体化规划,划分为城镇适宜建设发展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三种管制分区。以转变发展方式和突出生态保护控制线为主线,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脆弱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土地资源等)、节约型城镇、城镇安全(海绵城市建设)以及产业布局等诸多方面进行技术上的探索。 1、滩桥镇现已纳入国家级荆州开发区,承接开发区的产业转移、城市基础设施的带动作用比较明显。划按照城乡一体化思路,统筹考虑城镇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城市标准进行规划。 2、本次规划编制中,在重点规划城镇建设区的同时,将非城镇建设用地作为规划的一项重点内容,对其空间资源进行整合,明确其土地使用功能与发展策略,并确定了强制性内容。 3、把整个滩桥镇视作一个“生态地理单元”,进行整体环境空间的优化,科学组织镇村空间布局。 4、镇村体系方面,根据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布局,考虑交通线路的分隔,结合考虑农作半径、生活方式,将现状村落进行统筹安排,划定合理的居民点,并对其用地范围进行控制。 5、在总体规划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城市设计的理念与方法贯穿整个总体规划设计,确定城镇空间布局、形态与形象特色。 2.7相关规划回顾与解读 2.7.1《开发区概念规划》 1、荆州开发区发展目标为:魅力创智园、低碳宜居城。 2、分期发展目标:2015年,工业总产值600亿元,人口规模20万人;产业用地规模24平方公里;2020年,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人口规模40万人,产业用地规模40平方公里,2030年,工业总产值4000亿元,人口规模70万人,产业用地规模34平方公里。 3、发展定位: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区和国家级开发区、跨区域合作与产业转型发展综合试验示范平台、湖北省第四增长极重要基地、荆州市人水和谐的生态宜居新城。 4、在产业布局中,关音寺港区的优势,发展港口物流。另发展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7.2《荆江城镇带空间发展规划(2013—2030)》 1、打造湖北经济增长第四极——充分发挥48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抓住北煤南运大通道和江汉平原货运网建设契机,完善交通网络,发挥荆州港口群的整体效应。整合产业空间,依托港口建设沿江产业发展平台,加快引进一批大项目和高科技项目,着力培植千亿级工业园区,壮大产业经济规模。以荆州都市区为核心,凝核聚带,内引外联,增强中心城市的向心力,成为继武汉、宜昌、襄阳之后的湖北省经济增长第四极。 2、城镇空间结构的核心 以荆州城区为龙头,联合江陵城区、公安城区以及郢城、关沮、锣场、岑河、埠河、滩桥、熊河、杨家厂等镇形成的一体化城市区域,作为城市发展的较高级形式参与区域经济竞争,是荆江城镇带的发展核心和动力引擎。依托交通发展轴线和次级城镇辐射带动其他区域,从而实现带域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 3、人口规模 荆州城区城镇人口为200万人。 4、产业职能分工 荆州城区发展以石化装备制造、通用机电设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以农用化工、精细化工和非金属材料为主的材料化工产业,以服装纺织、家电电器、森工造纸为主的轻工纺织业,以电子信息、能源工业、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为主的战略新兴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产业。 第三章 发展目标与策略 3.1城镇发展条件分析(SWOT) 3.1.1、优势 1、地处国家级开发区,同时紧邻国家储煤基地;荆监一级公路和103省道贯穿全镇,拥有优越的地理、交通区位。 2、观音寺港区一直作为荆州港口发展的重要区域。 3、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水网密布,拥有优质的长江岸线。 4、位于平原水网地区,土地广阔平坦,适宜建设,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高。 3.1.2劣势 1、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城乡的发展。 2、城镇发展基础薄弱,规划范围内高压线、水塘众多,建设成本较高,建设资金缺口大。 3、江北农场用地与滩桥镇用地犬牙交错,用地布局的完整性存在一定难度,且规划范围内有大量零散的农村居民点,还迁量很大。 3.1.3机遇 1、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湖北长江经济带、宜荆荆组合都市区,荆州获批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同时实施“壮腰工程”加快振兴等区域经济及多重政策叠加带来发展的机遇。 2、煤电港、江北高速、沙公高速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且开发区道路骨架的拓展为城镇建设拉开了序幕。 3.1.4挑战 1、产业结构需作较大调整,转型会带来发展的阵痛。 2、周边乡镇各自为政,功能同构,仍处相互竞争阶段,区域产业发展竞争激烈;一旦发展滞后,将沦为城市发展的“阴影区”。 3、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激增的建设用地需求与用地指标存在较大差距。 3.2发展目标 3.2.1总体目标 努力将滩桥镇建设成为荆州开发区发展服务中心,打造开发区工业化主阵地,新兴产业聚集地、经济发展增长极。到2030年,力争将滩桥镇建设成为经济发达、设施完善、生态文明的现代化新型工业重镇。 3.2.2分目标 1、绿色的滩桥 从工业城镇走向绿色家园。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注重区域可持续发展;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水渠疏挖治理与环江北水库生态公园的建设工作,加强城镇大环境绿化,突出沿河生态廊道,提高城区绿化覆盖率,建设生态低碳城镇。 2、协调的滩桥 从城乡分隔走向统筹协调。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路,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空间组织一体化。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事业,建设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的和谐城镇。 3、开发的滩桥 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强化开发区产业集聚带的带动作用,积极招商引资,更深地融入荆州开发区发展圈层。建设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构筑大开放大开发的格局。 4、宜居的滩桥 从工业带动型城镇走向生态宜居型城镇。突出“蓝脉绿网”的特色,塑造一个环境优美的新形象,创建适宜生活、工作、休闲、度假的宜居城镇。 5、充满魅力的滩桥 以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按照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形成特色鲜明,具有活力、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现代化小城市,增加市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打造充满魅力的滩桥。 3.2.3目标体系 1、经济发展目标 根据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结合滩桥镇发展情况,规划预测2015-2020滩桥镇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为10%,2021-2030滩桥镇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为9%。 2、社会发展目标 社会发展与城镇性质和区域背景相适应,与经济建设相协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完善教育体系,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增强科技和文化创新机制活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建设文明、开放交流的社会环境,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发展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建立城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充分就业。失地农民子女教育、养老、就业等问题妥善解决。 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文化、医疗:城乡人均文化娱乐教育、医疗保健支出比率达到60%。千人医务人员数达到6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达到10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达到100%,建立覆盖城乡的卫生保障制度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社会保障: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 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改善农村环境与居住条件,建设美丽乡村。 3、生态环境目标 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镇气化普及率达到100%,农村气化普及率达到95%以上,城乡饮用水达标率达到100%,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节水、节地、节能的集约式发展,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至203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0%以上。 3.3发展策略 3.3.1经济发展策略 1、镇园一体,融合发展策略 增强提升镇区对居民生活和产业发展的综合服务能力,吸引园区从业人口在镇区居住。探索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有机联动、各方参与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努力实现镇区合一,让快节奏的经济发展板块和慢生活的都市休闲板块巧妙牵手,以产带城,以城带产,协调发展。 2、龙头带动策略 园区开发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龙头发展战略,坚持以精细化工和装备制造特色产业为主导,致力打造开发区新型工业化特色产业基地。 3、优化发展环境策略 营造一个重商、亲商、富商的环境,壮大服务产业规模,积极培育科技培训、信息咨询、广告、法律、旅游服务等专业性服务业,提升服务产业档次,打造带动区域发展的综合服务中心。 3.3.2社会发展策略 1、城乡统筹,强化中心策略 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合理安排人口、重大基础设施布局,整合城乡空间资源,协调城乡产业布局;强化镇区中心,引导镇域内和周边地区的资源要素向镇区集聚。 2、美化人居环境策略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大力建设和创建法治园区、平安园区、文化园区、诚信园区、绿色园区,争当城乡统筹和谐社会构建的示范区。 3、文化富民策略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社会化,创造创业环境,建设完善的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展。 5、加快建设信息社会,提升城市知名度 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建设“数字滩桥”,打造镇企共建共享的信息平台,通过媒体营销、会议营销、事件营销等多种宣传方式,加大对滩桥城市形象、文化、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的宣传营销,提高城市的知名度。 6、保障城市安全 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 3.3.3生态环境发展策略 1、明确保护要素,优化环境策略 保护河流、农田、林地等,强调大的绿色生态网络向功能区的渗透, 营造优美的景观坏境。以绿化、水系、农田为景观基底,重点打造生态旅游业;充分挖掘和发挥地方文化,加大文化旅游产业体系的培育力度;对城镇中心景观和镇域内休闲功能区块进行精品式开发,塑造高品质休闲度假环境和人居环境,提升整体环境品味和城镇形象。 2、融入区域生态网络建设 以建立稳定、持续和高质量的生态网络体系为核心,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流域的综合治理,特别是沿长江生态廊道和环江北水库生态绿心的建设,以及区域水体的保护和治理,确保园区与区域的生态安全。 3、提升发展环节的生态保护。 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行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城市空间规划布局的协调发展,坚持建设和预防并重,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4、强化重点地区生态建设,营造健康城区环境 以积极的规划理念和财政政策,关注地区生态要素构成,划定禁建区和限建区域,加大生态廊道、区域绿地、环城绿地、城市公共绿地等生态环境建设。构筑水、绿、田相融于城的的生态廊道和城区绿环,营造“蓝天、碧水”的生态城区。 3.3.4空间发展策略 1、区域协调策略 充分利用优越的区位优势,连接沙市农场和马家寨乡,衔接各种功能。融入区域交通,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各要素在区域中的集聚,形成整体化效应。 2、构建城市特色 以水乡田园生态因子为城市特色构成要素,建立可持续发展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处理好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确定规划期内生态保护的内容、范围和管制要求,建立持续的田园水乡城市形象。 3、城区有序拓展 构建合理的空间格局,采取紧凑的布局模式。以现状镇区为基础发展城镇综合服务区,临长江发展港口物流区,东方大道以西发展工业,同时依托沙市农场综合功能区发展城镇居住区,形成合理的城市用地布局,构筑分工明确、有序推进的空间结构。 4、村庄重新整合 结合城区的空间布局,整合村庄布局,建设现代化的居住小区和农村新社区,使90%以上农户能迁入居住,避免第二次拆迁,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构筑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结构。 第四章 性质与规模 4.1职能定位 滩桥镇是对接荆州中心城区与江陵县的节点城镇,同时也是国家级开发区的重要发展组团,将来将成为荆州城区的一部分,其城市及社会经济将呈现跨越式的经济发展,在区域城市发展中所承担的职能也日益重要。规划滩桥镇职能及发展定位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2030年荆州南部的门户城镇和重要节点城镇; 滩桥镇位于开发区南北向发展的主轴线上,地理位置在江陵县的最北边,荆州市与江陵县的交界处。接受开发区和煤电港的辐射带动作用,是江陵县向北对接荆州市的桥头堡,能打造成为荆州城区的南大门。 2、为荆州城区一体化发展区配套与服务的区域性产业基地; 作为荆州城区一体化发展区内部的城镇,积极对接荆州开发区,成为承接开发区产业转移、配套服务的区域性产业基地。 3、荆州开发区五大产业板块之一,荆州“一港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荆州开发区南部装备制造和精细化工的主要基地,利用开发区产业集聚发展的优势,积极发展工业园区。同时发挥观音寺港区的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4、以生活居住和都市旅游休闲为主的重要旅游节点。 利用其水渠密布,田园景观优美的生态优势,对接江北水库,积极发展建设生态湿地公园,将其打造成为重要都市旅游的资源要素,推动休闲、养生、观光旅游业的发展。 4.2城镇性质 滩桥镇是荆州城区一体化的组成部分,国家开发区产业走廊中的重要组团,以现代制造业、精细化工业为主导,以水乡园林为特色的综合型生态城。 4.3城镇规模 4.3.1人口规模 1、镇域人口发展特征 截止到2013年底,滩桥镇域总人口为33759人,其中镇区常住人口7740人(包括滩桥镇区和观音寺社区)。现状产业以农业为主,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变化幅度较小,年均增长率为3‰。 2、人口增长机制分析 随着开发区工业园区、木沉渊港区和观音寺港区的不断壮大发展,镇区就业岗位的增加,镇区的常住人口不断增长。随着城镇生活服务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镇区集聚,享受镇区服务设施,成为城镇人口。随着经济发展、经济活动量的增加,城镇人口中仍然含有相当部分的流动人口(暂住人口),这是经济活跃期间必然出现的现象。 3、镇域总人口预测 未来滩桥镇人口增长主要应由两部分组成:原镇域人口自然增长和新增就业人口机械增长。自然增长已进入稳定的发展时期。滩桥镇由于受到国家级荆州开发区工业园区和沿江港口物流园区的带动,园区经济发展迅猛,将吸引大批从业人员;随着城镇的建设发展,政策扶持以及自身发展条件,镇域产业规模的壮大、公共服务设施的提升、环境的改善,势必将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来此聚集,未来机械流入的人口规模将增大。 根据可《国家级荆州开发区概念规划》,在滩桥镇考虑承接开发区产业转移约7平方公里,参照国际国内相关产业园区的有关参数,工业用地人口就业密度按5000人/平方公里,计算得出直接就业人口为3.5万人。 配套服务业人口:直接就业人口与配套服务业人口比例取1.5:1,以此推算,配套服务业人口数量约2.4万人。 根据以上分析,滩桥区域工业企业总就业人口为3.5+2.4=5.9万人。 另有观音寺港区及木沉渊港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1.3方公里,就业人口1.3万人。 总人口规模:总人口规模由就业人口、带眷人口和流动人口构成。该区内规划的工业为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根据国内外类似城镇经验,考虑到滩桥自身人口基数较小,人口的增加主要依靠外来人口,得出职工总数的10%可由当地人口转移而来,90%的职工为外来人口,得出外来职工人数为6.5万人;取带眷职工占总职工比例为60%,单身职工占总职工比例为40%;考虑该区域厂区为新建厂区,带眷系数近期取1.2,远期取1.5。得出外来人口为10万人。考虑到滩桥的开发建设及城镇大发展壮大,以及都市休闲旅游的改善,将会吸引大量建筑行业就业人口和非正规就业人口,形成暂住人口群体比重逐步上升的特征。规划暂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近期取20%,远期取25%。 总人口为外来人口、本地人口、流动人口之和,预测得出滩桥近期人口为6万人,远期人口为16万。 4.3.2用地规模 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面积7.06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为6万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17.65平方米。 2030年城镇建设用地面积16.64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为16万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4.04平方米。 第五章 镇域产业布局规划 6.1产业发展目标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开发区经济增长极,产业战略转型的新高地,建立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荆州开发区的示范性产业基地。 1、壮大产业集群,促进园区集聚发展:坚持工业强镇,做大做强第二产业 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未来的世界竞争,很大程度上将是产业集群的竞争。产业园区则是产业集群发展的载体,通过开发区工业园的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做强园区平台,支持企业膨胀壮大,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2、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端高效农业: 提升优化第一产业 一产的发展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继续保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基础地位,发展成为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基地,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重点鼓励绿色蔬菜的种植,培育无公害农产品、花卉苗木、观光休闲农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探索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与组织方式,鼓励发展规模化生态水产养殖、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形式,增加多民多渠道增收的可能。引入现代科技,进行农业现代化管理与开发,提高农业产业的效益。 3、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加快产业链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制造业升级和服务业升级,向产业链条的高附加值区域延伸,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物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6.2产业发展策略 1、竞合策略 统筹荆州中心城区、荆州开发区各个功能区、江陵县城的分工协作。 2、差异化发展策略 通过产业差异化、技术差异化、服务差异化、形象差异化实现地区的稳定快速发展。 6.3产业发展重点 基于荆州开发区的总体产业布局,规划通过分析内部和外部的机遇,从行业吸引力以及规划区自身发展条件两个方面来确定滩桥镇最终的产业定位为:以精细化工、装备制造,以现代物流业、旅游度假为支撑,以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的产业构成。 6.3.1第一产业 1、高效农业 突出高效农业与生态观光农业,打造绿色蔬菜种植基地。立足资源优势,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规划建设,推动特色农产业健康的发展,打造“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自有品牌。 2、生态观光农业 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的结合,形成融观光、农业、科技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依托有机蔬菜和花卉、苗木基地的不断推广,建立高标准、高层次、高科技、高品位的观光农业园。将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旅游、娱乐结合起来,形成集观光、农业、科技于一体的现代农业。 3、食用菌种植、山绿、川芎种植业。 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山绿和川芎,普及智能化工厂化栽培,努力创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食用菌、山绿和川芎智能化生产企业,打造自主品牌。 6.3.2第二产业 突出特色,形成二大产业集群。 1、 精细化工 开发区化工主要集中在农药,染料,表面处理建材和日化用品领域。未来开发区化工产业将以市场、资源、环境为导向,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发展添加剂、膜材料、保健医药用品、电子化学品等。同时,积极扩大高端专用品生产,包括生化涂料,特种聚合物,高强纤维,粘合密封胶体,高性能化工新材料能。 2、 装备制造 结合湖北比较优势,未来开发区装备制造重点发展电工器件(发电、电动、输配电等)、机械基础件(模具、液压、气压动力机械等),仪器仪表(生产控制仪表、实验分析仪等)、流体机械(泵及真空设备、气体压缩机等)。 6.3.3第三产业 突出现代物流业和旅游业,大力推进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积极发展旅游度假、商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 提升档次,壮大规模。 1、旅游业:利用江北水库、大量鱼塘水面发展渔业及旅游观光产业,防止对水体的污染,引导休闲度假、餐饮、娱乐等行业向北部延伸,建造环境优美的生态湿地公园。 2、现代物流业;以观音寺港口为依托,建设物流中心,打造园区货物集散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作为第三产业的现代物流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样的投入能创造出比第二产业多得多的就业岗位,是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 6.4产业总体布局 镇域产业布局在考虑到开发区产业布局总体安排,滩桥现状资源分布基础,结合各类型产业对用地条件的要求,对滩桥镇的产业在空间上予以落实。 规划滩桥镇打造“五大产业板块”的战略格局,即产业聚集板块、城镇综合板块、休闲观光农业板块、现代物流板块、旅游度假板块。 1、现代工业集聚板块 第二产业分两片布置,一处是位于镇域西北部邻接沙市农场区域的集中布置区,一处是位于镇域西南部,邻接港口物流区的工业集中区。 2、城镇综合板块 依托现状镇区发展商贸、文化、金融、房地产等第三产业。 3、 休闲观光农业板块 在镇域东南部依托现状农业斑块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大力发展优质粮食、蔬菜、苗木等现代农林作物的种植区。 4、 现代物流板块 依托长江,观音寺港区,建设区域物流中心,打造开发区货物集散地。 5、 旅游度假板块 依托江北水库和大量鱼塘,建设生态湿地,设置水上运动,设置康体休闲场地,重点发展旅游休闲。 第六章 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6.1空间管制类型 城市空间主要通过“四区四线”进行管制。 “四区”指已建设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四大类型地区。 6.2空间管制分区 空间管制分区综合生态敏感性、建设适宜性、工程地质、资源保护、重要基础设施保护等方面因素,在镇域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实行分区控制,分级管理,保护城乡生态环境。 1、 禁止建设区 禁止建设区包括地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镇镇 总体规划 2015 2030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