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2024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讲稿供参考.docx
《【3篇】2024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讲稿供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篇】2024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讲稿供参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3篇】2024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讲稿供参考 【目 录】 2024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讲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 2024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讲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4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讲稿:坚守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4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讲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 同志们: 现代化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促进作用,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不争事实。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是继中国梦理念之后,提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动力的又一原创性论断。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不是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推动力量,更离不开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坚实基础。中国式现代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么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与本质联系是什么?中国式现代化理念的提出对新的历史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何影响?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形态? 借此机会,我将围绕上述问题,与同志们共同探讨,以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拓展新的视野。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推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旨内涵与民族性特征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最大的梦想, 也是人类文明史上国家发展的伟大奇迹。伟大梦想的实现离不开强大动力的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推动力量。现代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通行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动力,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厘清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将有助于人们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并积极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之中。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主旨内涵 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沿,指由落后的农业社会发展为先进的工业社会的历史进程,表征为工业化及相应的城市化。尽管基于不同的视角,人们对现代化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对现代化是近代以来各国或地区通过社会转型走向发达过程的这一本质的理解已为众人所接受。现代化对人类社会的效应是双重性的,一方面现代化带来了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经济实力快速提升,社会现代化不仅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也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但另一方面现代化也对社会与人的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并带来了一系列的“现代化问题”,主要包括拜金主义盛行与传统价值丧失、人的活动片面化、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盛行与资源危机加深等问题。我国属于现代化后发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快速现代化产生的问题与原有社会问题相互纠结,出现了有着本土特征的一些问题,如:部分道德失范、贫富两极分化、生活方式畸形、腐败现象严重、拜金主义滋长与人文精神失落等。 对我国现代化问题的反思,不应成为现代化发展的阻力,而应积极应对,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增强现代化发展的动力。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党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基于本国国情的科学理论,既是对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的反映,也是对我国现代化问题的积极回应,更是对中国式现代化“为了谁”“是什么”及其“如何推进”等本质问题的科学阐释。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将现代化理念与特殊国情相结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中国政治经济与历史文化的个性特征,是基于中国国情,并适合自己的现代化。习近平强调:“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一种模式,对其内涵的理解,既要考虑全球现代化的背景,更应结合中国现代化的具体实践。其一,中国式现代化符合现代化的普遍规律。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并且显然是不可避免的一场社会变革,作为一种由传统向先进社会制度结构的变革, 它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挑战,并能最大限度地推进社会进步, 也是迄今为止最为理性的大规模的社会行为,现代化由一些共同要素所构成,既包括工业化、城市化,也涵盖识字率、 教育水平、富裕程度、社会动员程度的提高与更复杂、多样化的职业结构,现代化过程既包括物质、结构和观念等方面静态的“现代”状态,又包括动态的“化”的过程。其二,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具体表现为两点: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与最大优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来的实践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二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突出体现在制度层面,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是西方现代化的根基,我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执政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的深刻阐释。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性特征 社会现代化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现代化极大地释放了人的创造能量,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推动了科学技术、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拓展了人类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构建了更广阔的人类发展平台。中国式现代化在促进我国人与社会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的同时,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推力。基于全球化视角,现代化的发展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都体现着普遍性与特殊性,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因此,在考察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作用时,既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充分考虑全球化影响及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世界现代化发展价值取向、发展基本条件和途径等方面的共性,又要从中华民族的具体情况出发,体现中国特色。现代化是迄今最为理性的大规模社会行为,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世界性,又具有显著的民族性,这种民族性的基础是全体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主要是由我国多民族的社会历史条件与文化特色所决定的。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多民族社会历史条件的独特性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影响。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历史条件都是长期发展的积淀,并成为后来发展的基础。基于历史发展脉络,不同国家由于所处地缘环境及其选择的发展道路不同,必然会形成特有的社会历史与现实条件,并成为不同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条件是中国式现代化产生的根基,其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一,被动现代化时期,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类发展历史的转折点,在极大提高生产力的同时, 巩固了资本主义在各国的统治地位,也开启了西方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侵略、殖民与掠夺,而此时的中国还沉浸在闭关锁国的昏睡中,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与封建制度的腐朽堕落,成为制约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外因与内因,此阶段的中国现代化发展是停滞的、被动的。其二,主动现代化时期,面对旧中国错失工业革命发展机遇所遭受的历史耻辱,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难之际力挽狂澜,从根本上终止了中国在世界体系中极速衰落的颓势,开启了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由在世界现代化潮流中的被动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向,将建立独立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奋斗目标。其三,拓展现代化时期,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历史性的创新与飞跃。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与重大原则,并以创新的理论体系丰富了现代化的内涵,拓展了现代化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另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影响。现代社会中,由于现代化的同质性,全球化下的大多数国家都要走上相同或相似的道路,其经济、社会面貌、社会体制均趋于相似性,但与其他社会因素相比,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异性,其差异不仅表现在程度上,更体现在内容与样式上,甚至是本质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期历史实践特性决定了它必然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佳结合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逻辑起点与动力之源。 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生动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价值与根基性表达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党站在历史和时代制高点上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既是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根基,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在民族复兴视域中探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价值,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论域中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态,将为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性表达提供新的思路。 (一)民族复兴视域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价值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近代中国历经深重灾难的砥砺,中国共产党人从建党之初就一直以中华民族复兴为己任,并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坚强武器。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1943年毛泽东思想被正式提出,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的新境界,他们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为不同时期的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提供了理论基础与行动指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各族人民凝心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各族人民主体意识的激发,激励人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民族复兴伟业之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与根本遵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首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各民族人民的努力奋斗,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的根本保证。民族团结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衡量民族工作好坏的标准。民族团结源于全体成员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的认同,如果缺乏认同,那么各民族之间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旨在帮助各族人民在心理上、情感上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 其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科学思想的指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的基本要求。 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要使所有成员都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就必须引领他们以超越性的“认同”奔向共同目标。作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中国化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充分发挥其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及其民族工作的价值引领。第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民族成员的共同愿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实现民族团结的内在要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体现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更应体现为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可以使各民族凝心聚力,通过“五个认同”根基性表达的利益性诠释,提升民族成员共享的价值意旨,将精神力量转化为促进各族人民砥砺前行的力量,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跃迁成为现实。 (二)时代论域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性表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推力,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其实现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我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国内外复杂势,更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坚强团结和凝心聚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共同体意识强调主体认同的身份归宿感,是将一个共同体中不同个体团结起来的内在凝聚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民族问题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荣稳定的社会历史联系和共同文化纽带。指涉多元族群在交生活实践中所逐渐内生且不断聚合的共识性价值与共鸣性情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历史形塑的精神引领与民族国家价值诉求的社会表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根基,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能量之源。 中国式现代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新的时代论域。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需要经济高质量的发展,更需要全体民族成员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着多元族群的价值共享,确证了共同体成员归宿认同的心理基础,并以“五个认同”阐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旨趣,共演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性表达。首先,多元一体的结构格局成为国家统一之基。国家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基础。马克思认为只有当无产阶级获得解放, 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个体利益与共同体利益协调统一,民族共同体才能真正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体,也是客体,只有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才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维护国家和平稳定。其二,命运与共的共同愿景是民族团结之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是民族团结的根本保证。全体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的认同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帮助各族人民在心理上、情感上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 真正做到凝心聚力。其三,荣辱与共的情感认同成为精神力量之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集体意识是客观存在并在人脑中形成的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情感、态度、 评价和认同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总和。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精神生活状况已成为衡量国家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动力之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有利于升华共享价值的时代意旨、确证民族成员归属认同的心理基础,从而构建多元主体的精神家园, 并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魂。 三、创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形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指向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论域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因承载着共同的价值内蕴而紧密联系、相互贯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基础,有着深厚民族性的中国式现代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指向功能。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指向,创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实践、价值与制度新形态,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新的思路。 (一)坚持性质指向,创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新形态 性质指向是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内在属性与根本特征的应然性明确,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区别于其他类型民族共同体的明显特征。领导力量与道路选择是性质指向的核心要素,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表明,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之所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前提与保障。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具有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这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国式现代化场域中必须遵循性质指向的应然性。坚持性质指向,创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新形态主要体现为: 其一,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赋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性质规定,中国共产党是各族人民进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力量,彰显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鲜明的现实特征和根本政治优势。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创新与中国现实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始终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其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在规定,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是关系根本、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文明层面的体现, 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形态创新赋予了内在规定性,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现实要求,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属性的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要求;其三,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赋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时代规定,世界上没有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拓的现代化新路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成果凝聚全体民族成员的共同意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使之成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二)坚持内容指向,创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新形态 内容指向是指中国式现代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过程中的顶层设计及其关注重点的现实确定,即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指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关注的内容与实践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精神与物质文明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特征,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与“中国特色”有机融合的产物,也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具有根基性功能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形态的创新提供了可能。首先,“人口规模巨大”既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主体的巨大,也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任务的艰巨。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要实现现代化的全面覆盖,离不开对全体民族成员价值共识与情感共鸣的凝聚,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增强全体民族成员的国民意识,将人口规模巨大的困难因素转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推动力量;其次,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既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重要目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将推动各族人民充分发展、共同富裕及全面进步作为实践内容,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最为重要的特征,贫困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是物质与精神的共同富裕。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民精神力量的增强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石,在实践中要注重协调发展,以共同富裕为基础,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从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这一共同体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底蕴,也是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内化为每个民族成员的心理意识,外化于实际行动,已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最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表明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异于西方依靠战争、殖民与掠夺的发展模式,而是坚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融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的发展推动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应局限于树立狭隘的民族意识,而应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论指引下,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世界价值。 (三)坚持价值指向,创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新形态 价值指向是指中国式现代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演进方向与价值追求的未来导向。中华民族源于华夏大地,是以传统文化为纽带,历经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的发展形态,直至新中国的成立,才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提供了可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矛盾论,抓住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而提出来的重要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其在当代发展中的现实基础和实际需要,深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现实的融合,开拓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审时度势,明确提出的新理念与新论断, 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创新与突破,其价值指向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追求。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和形成的,它不仅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了新的价值形态。其一,以“真正共同体”的实现为价值取向。“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但在资本主义“虚假的共同体”内,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创造是不能实现的,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三个共同体阶段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并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共同协调发展,“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需要为“真正的共同体”形成创造条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以“真正的共同体”构建作为价值取向,重塑新的价值形态;其二,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为价值共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一种现实共同体的形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旨在凝聚全体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共识与情感认同,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向着最高理想进行实实在在努力;其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价值旨归。“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中国式现代化主动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纳入其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同时,也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做出贡献。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指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应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为目标,更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价值旨归,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生成的载体,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原动力。 (四)坚持发展指向,创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制度新形态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只有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指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才能行稳致远。中国式现代化符合中国国情,其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反映了人类发展规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形态的创新提供了必然选择与发展指向。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与重大原则等科学内涵深刻总结与深入阐述,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深入领会、准确把握这一论断不仅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统领作用, 能进一步确保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沿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轨道不断前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非短暂的阶段性工作,而是我们党做出的事关国家稳定、民族团结的一项重大政治性决策,应成为一种制度加以贯彻落实。所谓制度形态是指要求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活动规程和行为准则,也指特定历史环境中的法令、礼俗等规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制度形态是新时代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进程中应具有的特征与需要。基于发展指向,中国式现代化为创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制度新形态的作用体现为三点:其一,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功实践提供保障,实践形态的性质和方向的标志是制度形态,“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们开辟了一条达到理想的道路”,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凝聚全体民族成员的共同价值,并激发其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与活力;其二,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创新提供可能。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践创新,也是一种新的理论模式的创新,思想理论的创新要依托制度的改进,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新离不开制度建设和创新,否则思想理论创新将变成空话;其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实现提供规范。制度作为一种规范与准则,承载着实现理想的使命,同样也具有实现价值的功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价值目标的实现需要以相应的制度作为依托,中国式现代化为我国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 文化制度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形态的创新提供了可能,也为其价值的实现提供了规范与保障。 同志们,“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个重大亮点,也是重大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学习和理解这一新的论断,不仅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引领价值,也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也为我国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了有效的现实路径。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指向,从不同的视角创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的形态,将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辟全新向路。 2024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讲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中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撰文指出,深刻理解“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的重大要求。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2022年党的二十大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和在新疆听取工作汇报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深刻指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着眼“两个大局”,深刻总结国内外民族工作经验教训,深刻洞察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趋势,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从“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拓展成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党中央对民族地区工作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要求的进一步升华。 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贯穿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切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民族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问题。纵观世界,在影响国家安全稳定诸多因素中,民族问题一直居于重要位置。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因应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民族工作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审古今之变、察时代之势,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 这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两个结合”在民族工作领域的重大实践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王志民撰文表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马克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百余年探索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 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阐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科学内涵,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推动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动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作用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家国情怀、大一统传统被充分激活, 并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厚滋养。 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麻国庆撰文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等构成的完整知识结构和思想体系,反映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客观存在的规律性认识,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本质、内涵、 要求等,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着理论支撑作用。 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极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推动各族群众科学认知进而自觉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广泛凝聚共识和力量。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乌云格日勒撰文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党中央对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作出一系列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引导各族人民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提升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事情坚决不做,把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事情做细做实,持续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讲好中华民族故事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哈正利撰文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 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为此,要创新涉民族宣传的传播方式,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讲清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历史积淀生成的集体意识,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讲清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体系建设, 必须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有针对性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 党员教育、社会教育之中,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等,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本领, 为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2024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课讲稿:坚守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这一重要论述既回顾历史又观照现实。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植根于悠久的历史传统,铸就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对我们在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勇往直前的强大力量具有重大意义。 发扬中华民族大一统思想,从政治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数千年来,“大一统”是贯穿中国历史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的一条主线,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 中华民族一直持有“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天下大同”的理念,把“大一统”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 其中,秦王朝统一六国,废分封行郡县制,在中国历史上开启了“统一性”政治理念的实践和制度化,建立了多民族统一国家,逐步形成“大一统”的政治共同体。“大一统”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牢固需要树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要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维度发力实现真正的“一统”。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到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 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相互影响,给我国既带来重大战略机遇,也带来严峻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维护国家统一视为核心利益,带领各族人民坚决反分裂、反干涉,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凝聚成维护国家统一的强大力量。 凝聚各民族共同历史记忆,从文化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历史不仅是记忆,更是文化的传承。各民族共同历史记忆对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发挥着重要支撑和价值共振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一部中国史, 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中华民族始终以统一为主流,中华文明也始终以统一为正轨, “炎黄子孙”这一共同的历史起源使中华民族结合成紧密的整体。从秦汉雄风到大唐气象,再到康乾盛世,都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历史。近代以后,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各民族同胞共御外敌、同赴国难的历史记忆得到全面巩固,抗日战争使得中华民族意识空前增强。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的历史奇迹成为各民族最深刻的记忆。共同记忆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流变,是中华民族根基性情感联系,体现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强化了各民族对中华文明的归属感。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各民族在共同创造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要深入挖掘各民族共同历史记忆,诠释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内涵,实现历史文化的统一性表达、大众化表述、创新性传播,激发各族儿女对共同历史记忆的认同,实现历史记忆与优秀文化的传承, 在润物无声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从经济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华文明的统一性,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历史上,我国既有农业民族,也有畜牧民族、渔猎民族等。各民族依托各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彼此交流互补,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多元统一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发展日新月异,各族人民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致力于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富裕。共同富裕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 既反映了各族群众物质生活改善的程度,也体现了各族群众精神生活充实的内涵。因此,推进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 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新征程上,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更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把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战略任务,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提升西部经济发展速度,以均衡发展推动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民族地区要立足资源票赋、发展条件、 比较优势等实际,找准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篇 2024 年铸牢 中华民族 共同体 意识 党课 讲稿 参考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ei****01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ei****01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ei****01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ei****01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