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兼修”视域下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pdf
《“德法兼修”视域下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法兼修”视域下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pdf(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第 25 卷第 3 期2023 年 8 月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Wuy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25 No.3 Aug.,2023“德法兼修”视域下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 建设路径探析沙 勇(甘肃政法大学 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摘要: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实现“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和必要路径。当前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存在专业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政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深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不足等问题,与课程思政“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探索推进
2、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建设中,专业教师应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内化于心,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等,多维路径培养“德法兼修”的卓越法治人才。关键词:德法兼修;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建设;主要问题;实施路径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513(2023)03-0087-05 收稿日期:2023-03-05 基金项目:本文为 2020 年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基于兴趣引导与专业认同的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批准号:甘教高20208 号)、2020 年甘肃政法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
3、探索与实践”(批准号:GZJG2020A25)、2023 年甘肃政法大学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中国法律史 示范课程”(批准号:甘法大发2023 93 号)的部分成果。作者简介:沙 勇(1980),男,甘肃张家川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法律史研究。2016 年 12 月 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一思想理论的提出,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中
4、的中心地位,指明了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和主要方向。作为新形势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新理念、新模式,“课程思政”积极回应了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课题的要求和任务,即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将思想政治理论融入“三全育人”全过程。法学教育亦当如此。习近平总书记于 2017 年 5 月 3日考察中国政法大学、2018 年 8 月 24 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2020 年 11 月 1617 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等重要场合,围绕“高校法治人才培养”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明确了我国法治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即立德树人、德法兼
5、修,培养一大批明法笃行、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2。新时代“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求高校法学教育应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课程思政对学生的价值引领,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爱国情怀、塑造精神品格、坚定法治信仰,引导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法治实践者和现代化建设者。一、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一)课程思政是培养“德法兼修”法治人才的必要路径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时代,“德法兼修”为高校法学教育贯彻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计划、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6、明确了目标和方向3。高校法学专业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和主阵地,应充分发挥“鲜明的政治性和意识形882023 年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态性”的学科优势,引导学生从“历史-现实”“现在-未来”“理论-实践”“中国-外国”等不同维度探知法学理论全貌,全方位、多环节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融为一体,培育学生“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坚定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想信念。(二)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与“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中国法律史”作为法学本科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兼具法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主要从法学的视角考察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法律思想、法
7、律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和影响,客观分析利弊得失,汲取传统法律精华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期对当前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德法兼修”为指引,通过“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与提升,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唯物主义历史观,深入挖掘、传承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自觉弘扬并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成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4。这一目标与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培养“明法笃行、德才兼备”高素质法治人才和后备力量的目标高度契合。(三)中国法律史课程蕴含丰富
8、的具有时代价值的思政教育资源“中国古代法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资源,中华法系在世界几大法系中独树一帜。要注意研究中国古代法制传统和成败得失,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汲取营养、择善而用。”5中国法律史课程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其所蕴含的“天人合一”“德主刑辅”“民贵君轻”“矜老恤幼”“贵和尚中”“无讼息争”“从严治吏”等法理智慧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德法共治”“人民至上”“和合共生”“和谐社会”“清正廉洁”等制度理念一脉相承,为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和原生力量。二、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认识不 到
9、位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课程思政的开展亟需专业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从目前教学实践来看,部分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二者的内涵、关系认识不到位,理解不透彻,简单认为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中国法律史课程本身关系不大,专业教师只需传授专业知识,不必涉及思政教育。有的专业教师对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与“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培养目标二者之间的关系定位不准,存在模糊认识。还有教师认为仅可通过增开若干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或组织开展若干项思想政治活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甚至有个别教师不清楚如何在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以上单一或片面的认识显然不利于课程思政的建设和推进。(二)
10、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当前我国高校法律史专业教师大多数具有法学、历史学学科背景,而相对于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而言,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储备略显薄弱,专业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面对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压力,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系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对时事政治关注不足。而思想政治理论与其他学科一样,有其自成体系的发展演变规律,需要系统学习和研究才能准确掌握。虽然当前一些专业教师已经意识到“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各高校也通过广泛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教学科研改革立项、树立课程思政典型等形式的活动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但是主要集中在对课程思政理念的宣讲,或者侧重于教学方式的改革,缺乏
11、对专业教师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系统培训,因而当专业教师试图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或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时强调价值引领、突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融会贯通时,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的短板便会显现出来。(三)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深入在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建设中,挖掘传统法律文化的内在精神,汲取原生力量,结合时代特点与现实需要进行改造和创新,不仅能为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而且能够培养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受传统法律工具主义观念的影响,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法律是统治者加强专制集权的工具,法律的运用以服从君主意志为前提,法律的权威性很难树立,因此,
12、传统法律价值甚微。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法律奉行“宗法等级”“重刑主义”“同罪异罚”等原则,与新时代中国倡导的“民主”“法89第 25 卷第 3 期沙 勇:“德法兼修”视域下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治”“平等”理念不符,无益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不能提供有效的价值资源。还有人认为中国法律史所阐释的传统法律制度与当下中国的司法实践相距甚远,不能对现行的司法实践产生直接作用,很难学以致用。受上述片面认识的影响,中国法律史未能建立起传统法制与现代法治之间的有效关联,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够深入和充分。(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不足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必然会推动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相较于过去以教学方
13、式为核心的教学改革,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更侧重于教学理念的升华和教学内容的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动翻转课堂、金课、慕课等注重教学方式改革的同时,应加强教学内容的思政设计。中国法律史教材大多采用以朝代为纲的编写体例,按照朝代更迭编排章节,内容主要包括立法思想、立法活动、法制建设、司法运行等方面的内容。历史上不同王朝的法制既有传承和延续,也有创新和发展,其中一些朝代的法律制度特点突出,影响深远,正如中国近代法律史学家程树德先生在评价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制时提到,“南北朝诸律,北优于南,而北朝尤以齐律为最”6。每章内容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思政设计重点也有所不同。因此,中国法律史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
14、入,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态度和千篇一律的模式,应该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灵活变通。三、推进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一)专业教师应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内化 于心课程思政的基础理念是“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中国法律史专业教师首先应充分认识和深入理解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明确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员育人层面,思政育人不仅是思政理论课教师、党务工作者、辅导员、班主任的责任,也是专业教师的责任。专业教师应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润物无声地实现思政育人。全方位育人层面,中国法律史课程承载“德法兼修,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其中,知识目标为理解我国传统法律制度的发展进程和演变规律
15、,掌握学科前沿理论和发展动态,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激发学生探究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的求知欲;能力目标为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论证传统法制与现代法治之间的逻辑关联和创新理路,在传统与现代对话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法律精神和创新转化能力;价值目标为通过课程思政,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树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家国情怀。全过程育人层面,中国法律史课程要在课前导学、课堂讲授、社会实践、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有机融入思政教育,使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之间实现连续且相互强化的价值引领功能。其次,理清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课程思政是思政理论课在专
16、业领域的延伸和拓展,是对思政理论基本原理的深化、演绎和运用,两者一脉相承,同向同行7。无论是思政课程,或是课程思政,都需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的有机融合,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再次,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内化于心。专业教师只有在深入理解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才会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围绕“德法兼修”人才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充分挖掘传统法律文化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思政元素和价值理念,积极有效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高专业教师政治素养古人云,“弘道
17、者须先明道、信道”。作为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专业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在钻研专业的同时,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坚定政治信仰,提高政治站位。在向学生讲授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法制文明及其演变规律时,能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充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紧密结合新时代“德法兼修”人才培养目标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面依法治国理念,守正创新,融会贯通,深化学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面依法治国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和认同,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
18、法治思辨能力。其次,加强中国法律史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储备。针对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理论不扎实、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高校要从全局考虑,给予政策支持和物质保障,如制定课程思政实902023 年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施办法、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设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建设课程思政精品课程、举办课程思政学科竞赛、加强课程思政教改科研立项、树立课程思政教师典型、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等。可邀请思想政治理论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吸纳思政理论课教师加入组建课程思政建设团队,建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之间的联动互助以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多媒体平台引进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资源,开展线上学习和交流
19、。专业教师只有强化自身政治素养、系统掌握思想政治理论,才能在中国法律史教学中正向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地认识传统法制的立法背景、法律逻辑、价值取向、司法运行等,启发学生在法治实践中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坚定法治信仰。(三)充分挖掘中国法律史课程的思政元素“中华法制文明绵延数千年,蕴含着厚重的法制底蕴和法文化积淀,与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相比,是唯一没有中断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理性、智慧与伟大的创造精神。”8中华法制文明既有“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9的良法善治理论,也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10的重民保民思想。因此,“向内挖掘多元性的本土法治资源和历史悠久的法制传统,将法治的
20、普遍性原理与中国特殊的法治实践相结合,通过现实具体情境中的民族文化、历史传统、制度体系获取真实意义,才能及时更新法观念、创新法律文化,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根基和思想源泉。”11在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内容设计中,可根据每个王朝法制建设的特色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如西汉确立的“德主刑辅”原则,历经数千年发展演变,形成新时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德法共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制度。这一制度倡导以德治涵养法治,以法治保障德治,实现德治和法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遵纪守法的良好风气。如发端于西周的民本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凝练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述,明
21、确提出要以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目标和方向。再如中国历代王朝施行的“亲亲相隐”“存留养亲”“准五服以制罪”“留养承嗣”等刑罚适用原则,蕴含着传统社会敬畏亲情伦理的道德准则和“哀矜折狱”的司法关怀,为新时代基层善治、和谐社会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社会治理经验。(四)深化教学改革和创新,适时适量融入思政元素课堂教学是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主阵地。在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教学中,应始终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精心设计和组织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适时适量融入思政元素,使教育教学在丰富多彩的同时不失深度与智慧,从而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在教学改革中,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新
22、思维为目标,可探索金句导入、递进式提问、专题教学、情境教学、小组讨论、典型案例分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多种形式。如在讲授监察制度时,可突破朝代叙事,将汉唐宋明清不同时期监察制度的发展演变列入同一专题,引导学生在纵向对比的基础上理解监察制度不仅是历代王朝加强专制集权统治、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也是监督和约束各级官吏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的重要手段,对于当前打击贪污腐败、倡导清正廉明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2018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国和国监察法是对古代监察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对公权力的监督和对公职人员行为的规范,这一制度的出台为我国当前和今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
23、保障。典型案例教学,特别是既能体现传统法律思想又能与当下法治建设相契合的现实问题的案例教学,不仅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还能使抽象的法律问题在现实案例中得到有效解答,实现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如讲授宋代财产继承制度,可选取“出继不肖官勒归宗案”(名公书判清明集户婚门)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围绕宋代养子继承制度、宋代财产继承制度与民法典有关财产继承规定的异同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展和延伸思政教育。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平台向学生展示传统法律文献资料、古代法制文书、司法档案,以及国家宝藏
24、 国宝档案 典籍里的中国 纪录中国等传统文化精品栏目,通过多媒体技术具象而生动的展示,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直观感受传统法律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与中华优秀法律文化产生共鸣。此外,应注重课堂讲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师应充分挖掘本地区法制文化资源,如博物馆、历史古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并讲述其中蕴含的法律文明,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中华传统法制文明的的熏陶启迪,激发其爱国热情。实践证91第 25 卷第 3 期沙 勇:“德法兼修”视域下中国法律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明,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社会实践等课外教学活动拓展和延伸课程思政教育,深受学生喜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兼修 视域 中国 法律 课程 建设 路径 探析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