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特林悖论”的教育再探——教育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效应.pdf
《“伊斯特林悖论”的教育再探——教育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效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伊斯特林悖论”的教育再探——教育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效应.pdf(1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基金项目:2022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部农村和民族地区人力资本培育的方式和路径选择研究”(项目号:22&ZD065);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疫情防控背景下西部地区教育扶贫与巩固机制研究”(项目号:2020PY70)。作者简介:李彤,女,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张学敏,男,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周杰(通讯作者),男,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伊斯特林悖论”的教育再探 教育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效应李 彤,张学敏,周
2、 杰(西南大学 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摘 要: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收入是提升幸福感的关键要素,但“伊斯特林悖论”的提出引发了诸多莫衷一是的争论。教育作为提升收入的主要途径,其经济价值对幸福感的影响也日益凸显。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 CGSS(2018)数据分析发现,文化消费在教育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不同类别文化消费的中介效应存在异质性,而家庭收入在文化消费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调节效应检验表明,文化消费对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均具有正向影响,但低收入群体在文化消费对主观幸福感的调节作用比高收入群体更加显著。因此,新时代教育
3、应注重提升教育的消费性价值,强化教育“致幸福”实践路径;加强文化消费教育,提高全社会消费素养;构建差异化的文化消费模式,满足不同经济群体消费需求,避免“伊斯特林悖论”再次出现。关键词:受教育程度;文化消费;家庭收入;主观幸福感中图分类号:F08;G40-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870(2023)04-0044-10一、引言自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R.Easterlin)提出收入增长到一定程度,个人幸福感不再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即“伊斯特林悖论”,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引起人们广泛讨论与深入探讨,同时也引起极大争议。幸福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衡量指标,也是中华民族自始以来不懈
4、的理想追求。恩格斯早已论述“每个人都追求幸福”是一种“无须加以论证的”“颠扑不破的原则”1。2021 年中共中央发布的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中提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了“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联合国基于收入、自由、社会支持、健康和寿命等指标对全球 156 个国家 进 行 调 查,发 布 的 世 界 幸 福 报 告(WorldHappiness Report)显示,中国(大陆)人民幸福指数从2010 年的第 125 位上升到 2022 年的第 72 位,中国也成为全世界幸福感提升最快的国家之一2。然而,有研究提出,21
5、世纪以来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虽然呈现整体上升的态势,但与 20 世纪 90 年代相比,幸福指数不升反降。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发展到某个阶段后,极易陷入“伊斯特林悖论”,因此,如何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不断提升人民群体幸福感,成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哈佛大学内尔诺丁斯教授(Nel Noddings)曾提出:“幸福与教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幸福应当成为教44育的目的,而好的教育增进个人与公共幸福。”3因此,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应当是培养有幸福感的人,衡量教育成败也应以教育对象的幸福感为依据,幸福不仅需要个体身心健康,更需要在谋求社会整体幸福和人民大众的幸福中实现。然而,一些社会调查揭示了教育在人的主观
6、幸福感方面的负向动能,例如 Nature 杂志发布的研究发现,研究生的焦虑程度是普通人的 6 倍。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幸福指数报告中提出,居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并未创造出更高的幸福感,幸福指数最高的是小学毕业生,达到 133.3,博士学历人群的幸福指数为 121.0,甚至低于文盲的 130.2。近年来,教育内卷、小镇做题家等社会现象更是把教育推到风口浪尖,让人不禁发问:教育真的能够提高人的主观幸福感吗?教育“致幸福”的机制会受到哪些变量的影响?西方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个人幸福度(效用)会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升。这一假设曾被经济学界所接受,并不断推动每一个经济体不知疲倦地积累收入,人们
7、倾向于用货币收入来评价他们的幸福水平。但“伊斯特林悖论”提出以后,有关幸福悖论的焦点集中在非收入性因素方面,这也为新时代关于教育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提供了崭新视角。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 中有关教育的消费性价值最终致幸福的观点提到“教育活动及其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消费,教育收益的很大一部分是带给人满足,有助于人们欣赏”4。为了避免再度陷入“伊斯特林悖论”,教育在注重传递生产性知识同时,应该更多关注如何满足更高层次的精神消费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
8、态。”文化消费作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人民主观幸福感的获取,因此精神文化消费成为新时代更加重要的消费追求。基于此,本研究立足于文化消费的研究视角,以家庭收入为调节变量,通过教育分析来解密“伊斯特林悖论”,进而再探新时代教育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为新时代教育“致幸福”能力提供科学判断与适时调整,以期加强全社会的理性主义幸福观建设,推动形成合理有序的社会消费结构。二、文献综述自柏拉图时代以来,幸福感一直备受关注。作为一个主观性、整体性的概念,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反映出评价者在一段时期内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Shmotkin等经济领域学者从
9、性别、婚姻等层面探讨了个体异质性对幸福感的影响5。Di Tella R.等学者基于社会学的视角探讨了失业率、通货膨胀等对幸福感的作用机制6。亚里士多德曾提出“凡是思辨所及之处都有幸福,哪些人的思辨能力越强,那些人所享有的幸福也就越大。”7这一论断阐释了教育以思辨能力的培养来提升人的幸福感。因此,随着幸福感研究的愈加深入,教育也被作为影响幸福感的关键因素。(一)受教育程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学校教育的经济价值在于造福于人”8,这表明教育对幸福感的影响主要体现为通过提升个人知识技能,改善生存和发展的外在条件,增强个人自信心和自尊心等来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积极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
10、的认知能力是通过教育来改变的,良好的认知使人更容易获得幸福感。White 研究认为教育是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来源9。邱红等学者研究发现,我国青年群体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主观幸福感也就越强,且受教育程度对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要大于男性10。高娜娜等人认为并不存在“教育与幸福的悖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更趋向于拥有较强的幸福感,教育的直接效应和通过收入水平的间接效应,都对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正向作用11-13。然而,有研究表明人们受教育程度越高,对职业和收入的期望也越高,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从而会降低人的幸福感14;也有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与主观幸福感间是非线性的影响关系15。不难看出,受教育程度与
11、主观幸福感间的关系在不同视角下有不一致的结论。为进一步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进行检验:假设 1:受教育程度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二)文化消费在受教育程度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研究人力资本理论表明,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教育可通过改变个体经济资本、心理资本、健康资本、消费能力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影响主观幸福感。尹世杰在著作 消费力经济学 中提出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提升取决于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财富增长和个人消费能力的提高,在学校教育中探讨教育与消费的关系,势必成为学生未来体验和感受幸福的重要支撑。马克思曾指出“生产为消费创造作为外在对象
12、的材料,消费为生产创54造作为内在对象、作为目的需要。”16消费的价值在于其是生产的起点也是归宿,消费环节与社会生产的其他环节形成互相影响的有机统一。因为文化消费作为目前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消费可能是受教育程度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中介因素之一。文化消费是指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包括文化教育、艺术素养培育、娱乐类产品消费等17。从消费方式来看,通常包括听音乐会、观看比赛、参加文化活动等公共活动,以及看电视、上网、读书看报、体育锻炼等个人活动。Mcmahon 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个体,更加注重文教娱乐等享受型消费18。张学敏等人分析了教育对居民的消费
13、层次、消费品质的提升作用,且教育在提升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品质的同时,人自身也实现了生理、心理、社会的发展19。闵维方等人研究认为受教育程度能够增强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结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20。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提出了著名的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此公式中以效用来表示从消费物品中得到的主观享受或满足,欲望则是个人或者家庭想要达到的目标。由此可见,消费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满足人和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人类的发展和幸福感离不开消费的存在。前期研究也表明消费活动与主观幸福感间存在显著关系。宋瑞、Tubadji 等人提出文化消费是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能给人们带来精神领域的享受和
14、放松,进行文化消费能够促进主观幸福感的提升21-22。姚晓彤分析发现,阅读行为也对主观幸福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23。此外,彭开丽、杨宸的研究已表明文化消费在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有中介作用24。因此,教育能够提升人的认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接受高等教育后更容易形成高层次的消费理念,主观幸福感也就更强。基于现有研究的理论观点和实证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假设 2:文化消费在受教育程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中介作用(三)收入在教育“致幸福”机制间的调节效应研究经济学家更加关注文化消费背后的收入差异以及文化差异对幸福感的影响,他们经常将收入水平与文化消费层次联系在一起,周春平的研究即表明
15、,收入水平对文化消费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5。但自“伊斯特林悖论”提出以来,收入增长能否带来幸福感增长成为广受争议的话题,学者们对“收入-幸福”关系之谜进行了深入探索。教育是促进个体发展和增进社会福祉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个体与集体幸福的关键因素,教育能够有效促进个体主体性意识发展及其与客观世界联系意义的理性反思,产生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形成超越朴素享乐主义的理性幸福观念26。学者已经探讨了在教育“致幸福”的路径中,收入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27。田国强等人研究认为存在一个收入水平临界值,超过收入水平临界值即会降低人的幸福感,出现帕累托无效的配置结果,基于此建议政府提高非物质需要方面的公共支出,以提高整个
16、社会的幸福度28。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Keynes)从诸多因素中提取收入水平变量来单独分析消费,发现收入与消费的基本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边际效益不及收入边际效益高。同时,吕寒、张铮等人研究均表明收入是文化消费的重要路径29-30。每个个体都有文化消费的需求,但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文化消费作为一种高层次消费形式,同样受收入水平的制约。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个体能够享受哪种质量、哪种类型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也影响着个体能有多少闲暇时间可以用于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消费。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教育程度越高,个体越有可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高经济收入群体有
17、更多进行文化消费的机会和可能性,低经济收入群体进行文化消费则要受到多重客观条件限制和主观观念约束,但可能会比高收入群体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由此可知,收入不仅是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在文化消费与主观幸福感间也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研究提出验证假设:假设 3:收入水平在文化消费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三、数据、变量与模型(一)数据来源本研究选用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项目公布的 2018 年调查数据,CGSS 项目的调查范围覆盖中国大陆,采用了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分析单位包括个人和家庭,调查数据具有全面性、权威性和综合性。考虑到研究需要,本研
18、究仅保留年龄在 2260 岁的样本,剔除了回答选项为不知道、无法回答等无效样本,同时删除收入取对数后的异常值样本,最终保留 6133 个有效样本。(二)变量选择1.被解释变量主观幸福感是个体自我评估幸福效应的直观感受,因此本研究将主观幸福感作为被解释变量,调查问64卷以问题“总的来说,您觉得生活是否幸福?”来进行衡量,选项分别是非常不幸福、比较不幸福、说不上幸福不幸福、比较幸福、非常幸福,分别赋值为 1、2、3、4、5。在本研究中的 6133 个样本中,答案为“比较幸福”的比例最高,占到总样本的 62.4%,其次为“非常幸福”,比例为 16.5%。数据分布结果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以
19、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我国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绝大部分居民具有较强的幸福感。2.解释变量受教育程度可以客观反映个体是否接受教育以及接受教育的水平。因此本研究以受教育程度作为解释变量,通过问题“你目前的最高教育程度是?”进行衡量,问题答案的数值越大,表明个体受教育程度越高。本研究将受教育程度分为 5 类,选项“未上学”赋值为1、“私塾、扫盲班、小学”赋值为 2、“初中”赋值为 3、“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技校”赋值为 4、“大学专科及以上”赋值为 5。调查样本中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大学及以上的较多,分别占比 29.4%、24.6%。通过交叉分析发现,大学及以上阶段中约 64.68%的样
20、本感到“比较幸福”,回答“非常幸福”的人群中有 20.61%的人处于大学及以上阶段(见表 1)。根据统计结果可知,受教育程度越高,幸福感也相对更强。3.中介变量早期研究中将文化消费称为精神文化消费、休闲文化消费或者娱乐文化消费。如今,文化消费的范围涉及更广、形式更加多样,不仅包括文学或艺术载体的出版物等商品和服务,还包括旅游、健身、教育等休闲消费。因此,本研究借鉴张铮等学者的研究,通过问题“去一年,您是否经常在空闲时间从事以下活动?”来衡量文化消费。CGSS 调查问卷中包括 12 类文化消费活动,本研究将其按不同类型进行整合,共分为 5 类作为评价依据,即“出去看电影”“读书/报纸/杂志”“参
21、加文化活动,比如听音乐会,看演出和展览”“在家听音乐”“参加体育锻炼”。调查问题采用 5 级 Likert 计分方式,为便于分析和解释,本研究对各问题做出反向计分处理,分值越高,表示文化消费频率越高。另外,为了增强实证结果的可靠和稳健性以及探讨不同文化消费中介变量的异质性,本研究一方面对五类文化消费的均值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另一方面分别将每一种文化消费活动作为中介变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以便更为精准、科学地探索不同消费行为所发挥的显著作用。表 1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主观幸福程度(%)未上学私塾、扫盲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大学专科及以上非常不幸福2.352.621.161.010.2
22、7比较不幸福11.039.405.764.273.51说不上幸福与不幸福15.9618.3514.1912.5810.93比较幸福58.6955.7964.5263.7464.68非常幸福11.9713.8314.3618.4020.61 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 4.调节变量家庭收入是衡量家庭经济能力的重要因素,家庭收入不只受个体收入状况的直接影响,可由家庭人员间共同支配,是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文化消费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因此,本研究将家庭收入作为调节变量。通过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中的“您家 2017 年全年家庭总收入是?”这一问题进行衡
23、量。本研究以全年家庭总收入的对数值来衡量调查样本的家庭收入水平。5.控制变量多数研究认为,除了受教育水平、文化消费、家庭收入以外,主观幸福感还受其他变量影响。本研究的控制变量包括个体特征变量、家庭特征变量和宏观经济特征变量。其中,个体特征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健康、政治面貌、户籍、地区等。家庭特征变量包括婚姻状况、收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宏观经济特征变量是作为地区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选用各省份的人均 GDP 进行衡量,本研究宏观经济特征变量为 2018 年各省份人均 GDP 对数值。表 2 为各类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三)模型设定为了深入探究教育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检验文化消费是否在教育与
24、幸福感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以及进一步明确家庭收入在文化消费与主观幸福感间是否存在调节效应,本研究借鉴温忠麟和叶宝娟提出的检验方法31,构建如下 OLS 计量模型:模型一:Happyi=0+1edui+2contrali+i模型二:Happyi=0+1edui+2culturali+3contrali+i模型 三:Happyi=0+1edui+2culturali+3culturali*incomei+4contrali+i模型中,Happyi指主观幸福感,edui指受教育程74度,contrali指各类控制变量。为了检验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二中加入的culturali代表文化消费。为了检验调节效应
25、,模型三中加入的culturali*incomei代表文化消费与家庭收入的交互项。方程中,0为常数项,1、2、3、4为主要变量系数,i为随机干扰项。表 2所有变量描述性统计表(N=6133)变量类型变量名称均值 标准偏差 最小值 最大值因变量主观幸福感3.8700.7981.0005.000自变量受教育程度3.3831.2271.0005.000文化消费均值2.1130.7971.0005.000看电影1.7310.8221.0005.000读书/报纸2.0701.2701.0005.000中介变量 参加文化活动:音乐会、看演出、展览1.4390.7011.0005.000在家听音乐2.71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伊斯特林 悖论 教育 影响 主观 幸福感 中介 效应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