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路径依赖:城乡融合发展与制度创新的过程研究.pdf
《摆脱路径依赖:城乡融合发展与制度创新的过程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摆脱路径依赖:城乡融合发展与制度创新的过程研究.pdf(1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学术论文16/社会政策研究/2023.2摆脱路径依赖:城乡融合发展与制度创新的过程研究文宏 林彬*摘要:制度演进中的路径依赖导致城乡关系转型不彻底,城乡融合发展仍面临一些制度障碍,制约着预期效果的实现。现有研究强调制度创新应关注“共时性”的因素,但对“历时性”的线索有所忽视。本文认为城乡关系制度的创新,关键是要打通城乡土地要素流动渠道,实现同价同权,解决因其分裂分割所造成的资源分散和低效障碍。通过对 A 区建设城乡融合实验区的过程分析,发现制度创新的政府行动过程,一般需具备创新想法的驱动、改革基础的整合、权威力量的认可、行动主体的共识、政策依据的保障和统筹规划的引导。可见,制度创新要以切实行动
2、突破地方症结,实现改革的提质增效。关键词:城乡融合 制度创新 路径依赖 过程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关键是要形成城乡要素,特别是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2022 年 4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进一步指出打通城乡壁垒,要以制度机制创新促进土地、劳动力等要素资源在城乡之间顺畅流动。可见,以制度创新牵引形成城乡互融共生的发展体系,已经成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城乡融合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调整城乡关系的相关制度安排。图 1 回顾了新时代以来我国城乡融合
3、发展的实践(杨骞、金华丽,2023),国家从不同层面强化了政策统筹,加强了组织协调,并逐步开展了试点示范。实践表明,土地是城乡融合发展中最根本的自然要素,土地制度是影响城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陈磊等,2022)。土地要素通常承载着人口、资本等要素,对要素配置具有系统性和引领性作用。对此,我国建立了以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为主的用地管理制度体系,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和规划管理,以及省级以下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垂直管理。*文宏: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林彬: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城市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1JZD
4、037)。学术论文 2023.2/社会政策研究/17但在实践中,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因各地集体经济发展基础不同而出现更为复杂的情况。如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率先对集体建设用地进行了高强度的开发,迅猛发展出乡镇企业和村级工业,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下,各地区要改变村级工业“小、散、乱”的问题,就需要直面传统业态转型的制度瓶颈。究其原因,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的“插花式”分布以及两种不同性质土地的产权置换面临的制度限制,制约着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及其整体开发效益。显然,土地制度需要围绕着新发展阶段的建设需要,做出适应性调整。可见,城乡融合发展牵涉诸多制度和政策,迫切需要破除制度
5、壁垒、打通制度性通道。更为关键的是,这一系列谋划既需要地方政府严格落实,又需要各地因地制宜,贡献出创造性方案。总言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迫切需要重新审视原有关于城乡关系的制度安排,打破路径依赖导致的城乡制度转型不彻底的问题。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是:政府如何突破制度演进中的路径依赖,促进城乡关系制度的创新?本文通过对广东省 A 区开展历时性观察,在微观上归纳出基层政府推动制度创新的过程性要素,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制度创新的政府组织逻辑。二、文献综述与研究思路(一)文献综述当前国内外关于制度创新或政府创新的研究,主要是从创新演化的横向扩散与纵向扩展视角展开,关注了不同截面的创新状态及其影响。一方面
6、是在横向扩散的视角下,政府创新被视为某部门或层级的政策知识被应用到其他部门或层级治理的发展过程。这些研究涉及政策扩散的府际关系等影响因素(朱旭峰、赵慧,2016),学习、模仿与竞争等机制(Maggetti&Gilardi,2016),新政策类型引发的扩散差异(刘红波、林彬,2019)等议题。另一方面是在纵向扩展的视角下,有研究指出政策试验具有实用主义的过程环节(Heilmann,2008),实施分级制试验(韩博天、石磊,2008)或地方自主制定解决方案(Zhu&Zhao,2021),有助于契合地方特性和需求、发挥地方优势和活力(Chen et al,2017),能够有效筛选出有益做法(Husa
7、in,2017),实现政府使命图 1 新时代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历程2012201320142015201720182019202020222023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要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提出要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提出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党的二十大提出要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提高城镇建设水平。中央制定大政方针、确定城镇
8、化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地方则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总体规划,制定相应规划,创造性开展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工作要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 划(2018 2022年)提出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2020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加快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探索。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学术论文18/社会政策研究/2023.2(Shin,2017)。具体还包括因创新发起者的不同带来
9、了多种政府试验类型(郁建兴、黄飚,2017),总体规律是要实现自下而上的政策试验和自上而下的政策认同,以确保政策创新合法开展(杨宏山,2013)。可见,制度创新研究不仅可以从政府间关系角度探寻创新扩散的因素和机制,还可以从组织间互动的角度对制度创新的过程展开描述。还有学者从动态过程的角度开展研究,关注创新的发生过程及政府的行动策略。在创新的发生过程中,政府创新采取的行动总体上包含“建构与上升”的过程,即从基层政府自主探索上升到上级政府正式试验的过程(刘伟,2014)。具体上,其一,是从时间维度来看,制度创新可以视为“生成、选择、实施与扩散”的多阶段组合(Bommert,2010),政府实施阶段
10、作为创新过程的核心部分,需要完成获取知识、执行项目、创新启动和维持等任务。其二,在创新的发生机制方面,有学者指出“请示授权”(郁建兴、黄飚,2017)与“合规性确认”(文宏、林彬,2023)已成为促进良性互动的可能路径。其三,在创新的行动策略中,有学者从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归纳为“争取认可”和“规避风险”。“争取认可”的思路认为行政分权化的政治结构中,创新得以落地源于高层政府的认可,驱动地方政府采取策略以得到政绩激励。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层级互动影响注意力的分配(陈思丞,2020),结合中央或上级政府提出的倡导和战略部署,给基层或下级政府创新提供思路和依据(杨雪冬,2008)。地方政府也更
11、愿意选择差异化和多元化的发明策略,以彰显政绩意义(管兵,2018);此外,还有学者按照“规避风险”思路,认为地方政府会选取可支配程度高的议题,扩展创新的要素规模和组合程度,以平稳获取行政绩效(冯猛,2020)。地方政府还会采取如构建支持联盟、创造政绩亮点、聚焦民生热点等(朱光喜,2013),或者通过渐进式的试点分散改革风险(Xu,2011)。可见,现有研究认为政府创新具有动态的发生过程,会依据所处阶段和困难采取相应策略。已有研究注意到了地方政府实施创新行动的目标与意图,描述了央地权力结构的关键作用,以及从创新类型和路径等角度进行了归纳。实践中,许多制度创新并非一蹴而就,还应是现实需求倒逼,地方
12、政府逐渐积累经验、不断向上争取的综合结果。这些都说明政府创新的过程研究至关重要。但现有研究更多关注于政策执行过程而非创新过程,大多对基层政府创新行为何以成功的过程知之甚少。所以,现有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多数研究关注的是政策运行过程而非政府创新过程,缺少对创新过程性要素的回应;二是处于县级以下的基层政府作为实施创新项目最为密集的创新行动者(赵琦、顾昕,2022),现有研究并没有很好地揭示基层政府超前部署、主动作为的过程。为此,本文按照剖析基层政府创新过程的研究思路,注重创新本身具有系统性与历时性的具体环节,从而把握创新得以实现的影响要素。(二)研究思路制度创新的政府行动过程由不同阶段组成,通
13、过采取行动策略满足特定需求,呈现出具有过程性特征的要素。实际上,政府创新本应是连续的实践过程,有必要深挖其背后的结构化逻辑。过程研究的视角有助于认识复杂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曲博,2010),从而在分学术论文 2023.2/社会政策研究/19析整个过程环节的基础上,判定哪些因素和机制可以促进创新。最新研究关注到基层创新的非线性演进特征,强调关注“共时性”因素的同时,尤其需要引入“历时性”线索(吴晓林、谭晓琴,2022)。本文着重关注基层政府作为行动主体,采用的过程研究强调事物处于不断生成、持续演化的状态,着眼于过程解释而非事后解释,不仅要描绘发展过程中具体事件与做法,还通过理清驱动这些做法发生变
14、化的力量等(王凤彬、张雪,2022),最终揭示实现从“束缚”到“突破”的制度创新的过程性要素。借鉴经典的政策过程理论,该理论认为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环境因素,四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会直接影响政策实施过程(Smith,1973)。结合前期研究,中国政策制定或者制度创新的过程,将会至少包含创新目标、前期基础、主体共识、权威认可、政策依据和统筹规划等要素的共同作用。本文基于以上研究基础,侧重于过程理论化的解释,聚焦如何做成的问题,关注事件、活动、互动的顺序,识别一些会改变路径走向的情境性因素。总之,本文使用过程研究可以对一定的案例现象进行具体的描述与深入的剖析,并在该过程中检验与修正创新
15、的生成要素和发生逻辑。三、A 区建设城乡融合实验区的实践过程(一)制度创新的背景现阶段,城市土地开发强度逼近临界点,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十分有限,许多城市开始转向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为主的存量改革。国家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引导城乡土地要素流动,促进城乡融合。一方面,国家加快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顶层设计,如 2019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取消了多年来集体建设用地不能直接进入市场流转的规定,消除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制度障碍。2022 年 1 月,国务院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允许将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依据规划改变用途入市交易,明
16、确了土地入市的条件和程序,为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提供了政策保障。另一方面是国家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的地方探索。2019 年 12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等 18 个部门联合印发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设立了 11 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强调要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作为试验区建设的重点任务。可见,地方政府开展城乡融合建设,重点放在了土地要素在城乡之间顺畅流动这一主线上,开展了制度改革和创新探索。可以明确的是,地方政府开展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基本聚焦于推进城乡土地产权同权化和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为主的制度改革,可以有效
17、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区位融合加速城乡交融地区的要素流动。在市场发展的需求下,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地带具有要素流动和市场开发的强劲动力,对集体土地入市的诉求更加强烈。二是通过土地连片形成规模优势,降低用地成本。集体土地入市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土地权属导致的土地零碎化的问题,降低了供地紧缺城市工商业发展的用地成本。三是以功能复合有望实现“三生”融合。集体土地入市改变了传统乡村的功能定位,可兼顾城乡在生产、生活、生态多方面的融合。学术论文20/社会政策研究/2023.2四是具备很强的带动力,有效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地方政府通过集体土地入市还有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村级产业的转型升
18、级,盘活农村存量土地,间接上增强返乡创业的吸引力(古叶恒等,2021)。但难点在于,在我国实行规划管理、用途管制、指标分配的土地资源配置制度之下,地方政府如何根据本地发展基础和需要,针对土地制度开展创造性、突破性的创新。本文关注的广东省 A 区,已经针对集体存量土地低效利用的问题,开展了 2007 年的“三旧”改造和 2015 年的“三块地”改革,实现了集体建设用地通过“招、拍、挂”的形式出让。但由于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基本使用的是乡镇企业的用地,相关的村级工业园大多数是自发形成的,布局混乱,面临着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犬牙交错的现状。而目前城乡规划和产业布局经常需要跨越两种权属的土地,加大了集体建设
19、用地入市和后期开发利用的难度,呈现出制度束缚造成的路径依赖问题。所以,基层政府迫切需要开展制度创新,将原本零散破碎的土地进行腾挪组合成片和整体开发。(二)制度创新的过程1.现实调研与明确任务(1)从走访调研到找准问题根源。长期以来,我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受限于低效土地利用与传统发展业态,村级工业园改造成为破解超特大城市发展瓶颈的重要抓手。A 区也面临着城市化进程中的存量土地改革难题。在 2017年初,A区有关领导从走访调研和摸底中发现,各镇街持续反映产业空间不足等“用地难”问题。除国家耕地红线外,地方政府可供调整的基本是集体建设用地,但受限于国家土地政策,致使“村改”常常“拆不动、建不了”。面对
20、全国各城市普遍面临的“村改”难题,破局“村改”成为释放地方经济发展活力的必经之路。最终,基层政府认为改革的重心应放在以集体建设用地为主的存量改革。(2)从部门申请到基层政府决策。基层政府创新开始于部门业务的优化,再逐步纳入政府整体的改革方案。确定改革思路和方向后,牵头部门开始组织力量制定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方案,依据新方案将项目用地预审报市自然资源局审批。但却遭遇了改革中的首次碰壁,上级部门认为创新方案的改革思路目前还不成熟,国家至今仍没有明确调整原有政策,即按照现行的法律和政策,基层的创新做法就面临违法违规审批的风险。由于宏观政策迟迟没有出台,业务部门提出的创新模式与现行法律存在抵触,这都
21、加大了 A 区政府的改革难度。于是,A 区政府决定将“村改”调整为“头号工程”,要求集全区之力推动。2.寻找依据与完善方案(1)从上报请求到获得上级支持。基层政府在整体推进中,会主动寻求上级政府的支持,以推动改革创新向前发展。基层政府开展存量改革面临诸多政策限制,如果按照常规的层层上报途径,面临的结果可能是改革的难度大、周期长、环节多,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基层政“三旧改造”是指广东省特有的改造模式,分别是“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三旧”改造是国土资源部与广东省开展部省合作,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工作的重要措施。“三块地”改革是指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
22、。2015年1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A 区作为全国 33 个县(市、区)试点单位之一参与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工作。学术论文 2023.2/社会政策研究/21府需要另辟蹊径,争取上级政府的资源以获取较大的运作空间。案例中,A 区政府主要领导在市委常委会工作布置会议上,以长期开展土地制度改革具备的经验和优势,主动争取政策创新的机会。A 区的政策创新意图十分符合地市政府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可以积极借鉴本市其他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做出探索。(2)从经验学习到完善改革方案。基层政府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获得更丰富的资源,制定出更加完善的
23、改革方案。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基层政府需要迅速制定经验学习计划,尽快给出调整后的方案,以坚决的执行力持续获得关注。案例中,A 区政府提出应重点学习相邻 B 区的做法,主要领导亲自率区党政代表团到 B 区考察调研。公开材料也显示,在 2018年 10 月,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正式批复同意 B 区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为获批实验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成为 B 区“村改”的转折点。可见,基层政府借助上级政府的支持,迅速总结经验、完善方案,为后续向更高层级政府争取改革机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联合上报与引发关注(1)从区域协同到达成创新共识。事实上,基层政府突
24、破性改革对于所在区域而言,同样具有参考意义,促成创新方案在区域内形成共识。基层政府将优化方案再次上报上级政府,层级间的双向互动强化了区域内的协同力度。案例中,地市政府逐步认可 A 区的改革创新行动,开始筹划吸收本地区的经验,将获得的省政府赋予的“村改”政策措施及审批事权,以及自主创新的新做法和出台的配套文件,都整合纳入 A 区制定的改革方案。可见,基层政府提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议题,快速响应上级政府提出的要求,形成可行的创新方案,强化了区域内政府层级间的协同。(2)从层级协同到建构共同行动。基层政府借助区域内层级政府间的协同机制,不断深化改革意义,推动形成更高层级政府参与的共同行动。基层政
25、府开展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打通城乡土地资源的流动,能够为新时代广东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经验示范,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探索新模式,赋予了创新行动更强的战略意义。A区作为适应于珠三角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如果村级工业园改造也能成功,将对整个珠三角产业升级,乃至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示范意义。可见,市区两级政府协同将开展的创新行动和方案继续上报至省级政府,吸引了更高层级政府的关注。4.领导调研与获批设立(1)从推进调研到改革窗口开启。上级政府开展专题性调研评估,为基层政府的创新行动迎来了重要机遇。早在 2018 年 10 月 23 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时指出,“城乡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摆脱 路径 依赖 城乡 融合 发展 制度 创新 过程 研究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