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诗观风”:中唐新乐府诗人对诗歌舆情功能的张扬.pdf
《“采诗观风”:中唐新乐府诗人对诗歌舆情功能的张扬.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诗观风”:中唐新乐府诗人对诗歌舆情功能的张扬.pdf(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古代文学与文化马兰州内容提要:先秦曾出现过“采诗观风”的制度,这种制度能使诗歌发挥舆情功能。中唐新乐府诗人倡导恢复“采诗观风”制度,并创作具有舆情意义的诗歌,这类诗作每每带有“报道”新情况的意味,形成独特罕见的意象群。关键词:“采诗观风”诗歌舆情行人“采诗观风”:中唐新乐府诗人对诗歌舆情功能的张扬先秦曾出现过一种“采诗观风”的制度。其基本内容是:国家安排基层“行人”“官师”采集歌谣,将包含民意舆情内容的歌谣收集起来,送由乐官配乐,经大师审音定乐后进奉人主。这类歌谣可以用来“采诗观风”,作为了解和调整施政得失的根据。汉武帝时期曾设立乐府,“采诗夜诵”。中唐时期,元、白、张、王等新乐府诗人“建采诗
2、之官”,自觉创作诗歌,反映民生艰难,以“备风谣之采择”。这些诗歌带有浓厚的舆情色彩。一“采诗观风”:先秦时期诗歌舆情制度的基本内容“采诗观风”在先秦时期是一种国家制度安排。这项制度最早见于 尚书 中的 夏书,夏书已经亡佚。目前能看到的可靠记载是 左传 的转引。有人对“采诗”制度表示怀疑,例如清人崔述。但早期的一些重要经典,如 左传 国语 周礼 礼记,对“采诗观风”都有明确的载录。汉代班固在 汉书 中就记载道:“古有采诗之官。”东汉大儒何休、郑玄对“采诗观风”也均表示肯定。唐代白居易、元稹等人还积极倡导恢复“采诗”制度。所以,“采诗观风”制度在先秦当确乎存在。关于这项制度,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辨析。
3、为了后文论述方便,现将几条关键的例证胪列如下: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左传 襄公十四年)清 王先谦:汉书补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471页。唐 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550页。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127页。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修订本),中华书局,2009年,第1018页。清 崔述:崔东壁遗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543页。清 王先谦:汉书补注,第2916页。清 孙希旦: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第328页。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修订本),第1017-1018页。
4、-11WENXUE YU WENHUA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国语 周语上)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礼记 王制)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汉书 食货志)(一)采诗的目的是察知舆情从属性上讲,“采诗观风”是一种教化制度,属于所谓先王“制土处民、富而教之”的方略。采诗的目的是“观”,即察知百姓疾苦。“徇于路”的“徇”通“巡”,“巡”有省察的意思。说文:“巡,视行也。”段注:“有所省视之行也。”可见,采诗是为了考察为政偏失,
5、“采取怨刺之言”,让王者足不出户而“知天下所苦”。采诗最终要落实到政策调整上。汉书 艺文志 云:“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自考正”即朝廷从施政上自行考校得失、补苴罅漏。(二)“采诗”的行为主体是基层“行人”“采诗”的主体,左传 说是“逎人”,汉代刘歆说是“轩车使者、逌人使者”,班固说是“行人”,唐人径称“采诗之官”。下面对这几个称呼加以辨正。1.“遒人”“逌人”清人朱骏声以为“遒”通“趥”,“趥”是“行貌”,所以“遒人”即“行人”。汉书 正作“行人”。“逎人”又作“逌人”。“逌”和“逎”实为异体字。朱骏声云:“家大人曰:“卣”者“酉”之变。”2.“行人”采诗的“行人”究竟是什么官职
6、呢?传统上,一般将采诗的“行人”解释为外交“行人”。朱骏声就持这种观点。他认为,采诗的“行人”就是 周礼 所说的“大行人”。周礼 云,“大行人”“属象胥”,聚集译官,“谕言语”,“协辞命”。所以,在朱骏声看来,采诗“行人”和外交“行人”是同一官职。直到目前,学界主流的看法还是这种观点。但是,这种观点实际存在问题:外交“行人”掌管对诸侯的考绩,聘问邦国,协调诸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官职;而采诗“行人”与官师、百工并论,“官师”乃“官之小者”,地位很低;“逎人”采集歌谣,类同“街谈巷语”“刍荛狂夫之议”,属于下层官吏。从担任的人员来看,东汉何休认为“行人”也是由民间年老的人担任。徐元诰:国语集解,中
7、华书局,2002年,第 11页。清 孙希旦:礼记集解,第328页。清 王先谦:汉书补注,第1572页。汉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4年,第1123页。清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2013年,第70页。清 王先谦:汉书补注,第1573页。汉 扬雄著,张震泽校注:扬雄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273页。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中华书局,2016年,第274页。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第187页。清 王引之:经义述闻,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1060页。汉 班固:汉书,第1745页。清 孙希旦:礼记集解,第328页。二二三年 第二期WENXUE YU WENHUALi
8、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12总之,无论地位还是任职人员,采诗“行人”属于下层官吏,与外交“行人”殊为不侔。所以,“采诗”的“行人”与外交“行人”并非同一官职。那么,采诗的“行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位呢?揆之 周礼,“逎人”“行人”当属“地官司徒”下面的职事人员。司徒既管“邦教”,“又掌地事”。班固记载“逎人”是在 食货志 部分,该志研究“制土处民”之道(汉书 食货志),正与“邦教”“地事”相合。从职事内容看,“逎人”“行人”与“地官司徒”下面的“诵训”相当。“诵训”中的“训”,有“说教”之义(说文解字)。“诵训”的职责是“掌道方志,以昭观事”,即搜集各地掌故
9、,献言于王,包括“四方言语所恶”、各地言语忌讳。也就是说,“诵训”的工作范围包括搜集各地的方言。辛德勇先生认为,“诵训”属于上古王官之学中的地理学体系,具体负责执掌地方人文地理。“诵训”下面有“徒八人”。这些徒役当是具体负责巡行、收集基层信息的人员。这与“行人”之职是吻合的。汉代刘歆指出,“轩车使者”“逌人使者”负责巡行野外,采集“代语、童谣、歌戏”。扬雄正是采访“轩车使者”“逌人使者”才撰成 方言 的。“遒人”从基层采集舆情民意,构成进谏的重要素材。国语 有“诵训之谏”,贾逵解释为“官师所作诵训之谏”。张海波先生认为“诵训之谏”的“诵训”,就是 周礼 地官 中的“诵训”一职。国语中“诵训之谏
10、”与“在舆”的“旅贲”,即车上勇力之士,还有“官师”并列,这些都是底层职事人员。所以,“诵训之谏”是基层小吏搜集来的地方风俗信息。至于“遒人”的写法,王引之认为其实最初作“人”,“”从丌从辵,本义是“以木铎记诗言”的小吏。说文 所保留“人”的本义,正是古之采风小吏的含义。“遒”,本义是“迫”,也有“终”之义。“遒”的义项与“记诗言”的“”本不相涉。“人”作“遒人”,王引之认为是字形讹误的结果。(三)“采诗观风”中的信息流动“采诗观风”拥有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三个环节:第一个是基层采集,主要是“官师”“乡师”“行人”采诗;第二个是配乐环节,即行人将采集的诗献给司乐系统,由瞽矇配乐,太师审定;第三
11、个环节是公卿献诗,即由“大师”或者公卿献给天子。“大师”为“乐工之长”,负责整比次序和审音调乐。以上信息流动系统中,“官师”“乡师”都是负责基层采风的小吏。其中,“官师”与“师长士”含义基本相同;“师长士”有“士”的意思,“官师”正是“士”的意思。值得指出的是,“官师”不属于大夫阶层。左传 云:“官师相规。”杨伯峻先生认为“官师”属于“小吏”,地位不高。“乡师”,按照 周礼,主管“所治乡之教”和“戒令纠察”之事,负有采集民情的职责;“乡师”,“以木铎徇之于市朝”;“市朝”为“国中及郊野之市”,乃“众之所聚”之所,是舆情密集分布的场域。“乡师”不但考察民情,还能“以岁时巡国及野”,随万民饥乏而周
12、急之。也就是说,“乡师”可以针对舆情采取一些应急措施。所以,清 孙怡让:周礼正义,中华书局,2013年,第641页。清 孙怡让:周礼正义,第1197页。辛德勇:周礼 地域职官训释附论上古时期王官之学中的地理学体系,中国史研究 2007年第1期,第63页。汉 扬雄著,张震泽校注:扬雄集校注,第273页。徐元诰:国语集解,第501页。张海波:国语 韦昭注“诵训”辨误,中国史研究 2018年第2期,第32页。清 王引之:经义述闻,第1060页。清 孙怡让:周礼正义,第1296页。清 王引之:经义述闻,第1060页。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修订本),第1018页。清 孙怡让:周礼正义,第819、834页。
13、“采诗观风”:中唐新乐府诗人对诗歌舆情功能的张扬-13WENXUE YU WENHUA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乡师”之“师”,不应训为“教人以道者”(说文解字),而应释为“官长”,如段注所言:“正、师、胥,皆长也。”总之,“官师”“乡师”都属于基层小吏,他们能够密切接触舆情,有机会采集到民意态度。二“遣观风之使”:中唐新乐府诗人对诗歌舆情制度的理论倡导“采诗观风”制度后来在汉代一度施行,乐府罢停后直到隋朝,这项制度都长期废置不用。白居易曾痛心地写道:“周灭秦兴至隋氏,十代采诗官不置。”(采诗官)到了唐代,陈子昂曾倡导“采诗观风”;杜甫的部分诗歌也表露出一定
14、的舆情色彩。陈寅恪认为“三吏”“三别”以及 兵车行 即符合“采诗观风”的原则。中唐时期,以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人为代表的新乐府诗人,目击中唐社会痼疾,反思社会动乱,“揣摩当代之事”,倡导恢复“采诗观风”制度。这批作家中,元结是先导式人物;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元稹则奋力襄助,推波助澜;张籍、王建又从创作上践行呼应,一度形成中唐舆情诗创作的时代潮流。白居易在元和元年(806)作 策林 七十五篇,其六十九 采诗 主张:“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元和二年(807),白居易任府试官时,设计的策论问题中就有恢复“采诗官”的设想:“今有司欲请于上,遣观风之使,复采诗之官”,使其“日采于下”“岁
15、闻于上”。元和十年(815),白居易 与元九书 再次阐述设立采诗官制度的设想。白居易新乐府诗“五十篇之殿”为 采诗官。陈寅恪认为该诗是白居易诗学“旨趣理想”的宣言。元稹也是“采诗观风”路线的积极响应者。其 骠国乐云:“古时陶尧作天子又遣遒人持木铎,便采讴歌天下过。”白居易倡导“采诗观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白居易确立了“采诗观风”的哲学基础白居易为“采诗观风”找到了哲学基础。其 采诗官 云:“下流上通上下泰。”这是 易经“泰卦”的思想:“泰,小往大来。彖 曰:上下交而其志同也。”根据 易经 的思想,如果信息畅通,上下和谐,国家就安泰和平;如果上下猜忌,信息梗阻,国家就会陷入变乱。中
16、国古代的国家政治制度,天生带有一种致命缺陷:王者深居九重,“君耳唯闻堂上言,君眼不见门前事”,而“贪吏害民”,“奸臣蔽君”,君王无法掌握实情,势必陷入否闭混乱的境地。白居易倡议道:“欲开壅蔽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刺。”(采诗官)白居易正是站在 易经 通泰哲学视角上提倡“采诗观风”的。(二)白居易确立了“采诗观风”的“诗道”体系白居易将儒家的“兼济之志”贯注到诗歌中,建立以“义”为核心的“诗道”理论,奠定了诗歌的价值哲学基础。白居易在 与元九书 提出“情言声义”体系,用隐喻的方式表达了“情”“言”“声”“义”的关系:“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在这四个关键因素中,“情”是诗歌打动人心的清 段
17、玉裁:说文解字注,第275页。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第123页。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第122页。唐 白居易著,谢思炜校注:白居易诗集校注,中华书局,2006年,附录第9页。唐 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第2865页。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第305页。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05页。参见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96页。二二三年 第二期WENXUE YU WENHUA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14力量源泉,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言是传递内容的凭借,所以诗歌“莫始乎言”;
18、声韵能产生强烈的冲击力,故“莫切乎声”;诗歌的各项因素中,最能从深层次撼动人心的是“义”,所以他说诗者“莫深乎义”。“义”是诗歌的生命,是“诗道”的灵魂。既然“义”如此重要,那么,白居易所谓的“义”究竟指什么?白居易在其表述系统中,“义”和“六义”有时交替使用,其含义有两个层次:首先,从表层来看,白居易所谓的“义”即“六义”,就是风雅比兴。白居易 读张籍古乐府 云:“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其次,从深层次来看,“莫深乎义”中的“义”,指的是诗歌主动真实地反映现实弊政、“救济人病”(与元九书)、上达人主、“裨补时阙”的一种关怀民生的精神。白居易用“义”这一标准对历代作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观风 中唐新 乐府 诗人 诗歌 舆情 功能 张扬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