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间在流逝-教案.doc
《教科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间在流逝-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间在流逝-教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教科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1课 时间在流逝 教案 “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的流逝可以通过其他物体有规律的运动来计量,所以本单元学习“计量时间”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认识“具有一定周期性运动的事物可用于计时”的过程。本单元设计了使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测量时间的仪器做实验的探究活动,从燃香钟、水钟到机械摆钟,使学生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体会发明和技术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本单元的内容安排如下。 第1课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研究“现代钟表发明之前,古人如何计时?”的问题,并通过对燃香钟进行探究和研讨,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计量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进而激发学生寻找计量时间方法的兴趣,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第2~3课是完整的技术与工程的教学。在两节课的时间里,学生完整地经历了产生需求—设计方案—制作—评估与改进的过程,将自己简单的创意转化为实物,体会完成一项工程的基本过程,进而收获进步的成就感。 第4~6课主要研究机械摆钟。机械摆钟计量时间的精确度比水钟更高,背后蕴含的科学概念也更加抽象复杂,因此通过大量对摆的探究实验,让学生逐步理解并应用摆的等时性,同时认识到机械摆钟的出现,使人类计时工具有了划时代的进步。 第7课引导学生调查人类计时工具的演变,归纳并初步发现自然界一些周期性运动的事物可用于计时。这节课既对前面六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梳理,也鼓励了学生要保持对时间的思考,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需要更加精确的计时工具。 对于学生来说,“时间”是一个非常熟悉的概念事物,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时间的流逝中生活和学习。但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么能够对“时间”进行研究呢?学生需要明白“事物有规律的运动”是帮助我们计量时间的关键,而探究水流动的规律和单摆的等时性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学生需要克服反复实验的枯燥,其次要尽量精确地测量,最后要分析数据总结规律。所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非常重要,学生只有对研究产生了兴趣才会精益求精地反复求证,才会更加关注和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关时间的现象。 1.创设有效情景,引导学生探索、研讨及拓展。这一单元的内容比较难且枯燥,无效的问题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创设有效情景,使学生在有效问题的引领下提升探究兴趣,自觉主动地进行观察、思考、记录、交流研讨等活动,并通过提供的材料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尝试解答问题,从而提升科学核心素养。 2.搜集相关资料,指导学生阅读、实验和制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从古至今人类计时方法的发展脉络搜集资料,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观察实验、设计制作并研究太阳、水流、摆等事物的运动规律,体验古人运用事物变化的规律探索计时方法、制作计时工具的过程,从而发展工程思维,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1课 时间在流逝 (教材P40~42)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 1 课时 课题 时间在流逝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古人利用天体的运动规律计时。 2.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燃香变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匀的,可以用来计时。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搜集古人计时方法的资料并进行交流。 2.能观测并记录燃香时间的相关数据。 3.能就“蜡烛可以计时吗”这一问题结合实验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 有关注计时方法的意识和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计时工具。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 难点:探究事物在一段时间间隔内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所需的时间是否一致。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秒表、香、火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同学们,现在几点了?(教学提示:学生可能会看教室里的挂钟或自己的手表回答。) 2.揭题:现在我们只需看一眼钟表就能知道时间,可在钟表发明之前,人们又是怎么知道时间、如何安排生活和劳作的呢?从本次课开始我们将开展对时间的探索。(板书:时间在流逝)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体验在现代社会人们感知“时间”的方法,然后直接把话题聚焦到“在钟表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知道时间、如何安排生活和劳作的呢?”这一主要问题上来,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 探索 与研讨 探索一:根据自然现象判断时间 1.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调查表。 探索 与研讨 2.展示:结合学生的调查表,展示事先准备的一些可以用来判断时间的自然现象的图片,并作简要讲解。 3.小结: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探索二:古人利用太阳计时的方法 1.阅读:出示日晷和圭表的资料,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并理解。 探索 与研讨 2.小结:古人利用太阳进行计时的仪器有日晷和圭表。日晷是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方位变化的规律发明的计时仪器,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 探索三: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 1.提问:你们看过燃烧的香吗?(预设:有;没有。)那你们有注意到香燃烧的速度吗?(预设:没有;有,它燃烧得很慢。)它是均匀地变短呢,还是忽快忽慢地呢?让我们亲自来观察一下吧!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教学提示:让学生在开始实验前先练习秒表的使用。) 3.统计:将各小组记录的数据汇总在班级记录表中并投影展示。 4.提问:观察每组测量的燃香时间,你们有什么发现?(预设:第3组和第4组测量的每一小段的燃香时间差别较大,其他小组每一小段的燃香时间比较接近。) 5.追问: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每一小段的燃香时间差别较大呢?(预设:可能是因为读数不准确;可能是因为把香分成四段时没有分均匀;可能是香已经开始烧了,但秒表还没开始计时;……) 6.小结:在一定的条件下(燃香粗细均匀,没有风吹等外在干扰因素),燃香变短的速度是均匀的,可以用于粗略的计时。 探索 与研讨 7.研讨:蜡烛可以用来计时吗?(预设:蜡烛和燃香很像,如果按需求分成几小段,在一定的条件下每一小段燃烧的时间应该差不多,所以可以用来计时。) 【设计意图】先通过搜集、交流古人利用太阳计时的方法和事例,再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使学生产生对计时方法的探索兴趣,最后通过研讨“蜡烛可以用来计时吗?”使学生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去分析类似的现象,加深对“古人利用事物有规律的变化来计时”的理解。 拓展 与小结 小结:古人最早根据太阳的升落来判断时间,后来根据日影的变化规律发明了日晷和圭表等计时仪器,也利用燃香等进行计时,这些计时方法都利用了事物有规律的变化。 板书 设计 3.1 时间在流逝 古代计时 教学 反思 “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熟悉的概念,但要问“时间”是一种怎样的“东西”,他们就不那么好回答了。因此,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先了解学生对时间概念的感知,再直接把话题聚焦到“在钟表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知道时间、如何安排生活和劳作的?”这一贯穿整个单元的主题上来,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研究的状态。然后引导学生交流在没有任何计时工具时,人们如何根据自然现象判断时间,并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古人利用太阳进行计时的方法和事例,并初步意识到太阳的运动以及引起的影子等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用来计时的。最后指导学生探究燃香变短的速度是否均匀,引导学生从“每一小段燃香燃烧所需的时间是否一致”“影响某一运动变化的时间相同与否的因素有哪些”等方面来分析实验结果,并通过研讨“蜡烛可以用来计时吗?”把燃蜡和燃香的情况进行类比推理,培养学生对计时方法的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圆满地完成本课各项教学目标。 课后 作业 一、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选择题 1.漆黑的晚上,在你面前放一个苹果,然后关上门,并把灯都关上,制造一个完全黑暗的环境,那么你( )这个苹果。 A.不能看到 B.适应后能看到 C.能看到 解析:A 2.如图,小刚同学在研究“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他将玻璃换成( )时,仍然可以看清杯子的细节。 A.一张很薄的铝箔纸 B.一块干净的木板 C.一块干净的冰 解析:C 3.下列现象中,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解析:C 4.小刚同学将手伸人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的水中,旁边的小红同学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手在水面处“折断”了 B.水中有两只手 C.以上现象都有可能看到 解析:C 5.彩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解析:B 6.选择题。 (1)下列能证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是( )。 A.光从太阳到地球大约需要8分钟 B.白天能看到书上的字 C.夜晚城市上空有很多光柱 (2)在排一列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这是因为( )。 A.光速极快 B.光的反射 C.光沿直线传播 (3)在做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时,三张卡纸上打洞的位置是( )。 A.不同的 B.相同的 C.任意的 (4)下列关于光的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光像射线一样向四面八方射出 B.光是直直的向前照射的 C.光是沿着曲线传播的 (5)在做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时,应该做( )实验。 A.1次 B.2次 C.多次 (6)下列空管中,当我们用激光笔照射( )的一端时,会有光从另一端射出。 A. B. C. (7)光在水中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A.直线 B.曲线 C.折线 【答案】 (1)C (2)C (3)B (4)C (5)C (6)A (7)A 【解析】【解答】(1)选项A只能证明光的传播速度快。B选项只能证明光线有自己特殊照明功能。C选项可以证明光线沿直线传播。 (2)因为光线总是沿直线传播,只要看到前方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 (3)在做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时,三张卡纸上打洞的位置是相同的。 (4)光线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5)多次测量实验才能得出普遍规律。 (6)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A选项才能看到光线, (7)光在水中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分析】本题考查有关光线的知识,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是沿直线传播的,是常考的知识点。 7.下列不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 A. 医生带的额镜 B. 灯罩内部白色的油漆 C. 皮影戏 【答案】 C 【解析】【解答】皮影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光反射的应用。 8.树林中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圆形的“光斑”是( )。 A. 树叶的影子 B. 太阳的像 C. 树叶间的空隙的像 【答案】 B 【解析】【解答】太阳光沿直线传播,透过树叶之间的小孔,在地面上形成太阳的像。 【分析】本题考查小孔成像原理。 9.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每秒。 A. 30千米 B. 30万千米 C. 300万千米 【答案】 B 【解析】【解答】光传播的速度是30万千米每秒。 【分析】本题考查光传播的速度。 10.下面对物体产生影子的道理分析正确的是( )。 A. 光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的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 B. 光传播时,遇到透明的物体,一部分的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 C. A和B均正确 【答案】 A 【解析】【解答】光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的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 【分析】本题考查物体产生影子的原因。 11.太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约需要( )。 A. 8秒钟 B. 8分钟 C. 8小时 【答案】 B 【解析】【解答】光传播的速度是30万千米每秒,光从太阳发出到达地球需要8分钟。 【分析】本题考查光从太阳发出到达地球需要的时间。 1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是( )。 A. 长——短 B. 短——长 C. 长——短——长 【答案】 C 【解析】【解答】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不断变化,清晨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然后变长,到太阳偏西快落山时最长。所以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是长——短——长。 【分析】本题考查阳光下影子变化规律。 1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最短。 A. 早晨 B. 正午 C. 傍晚 【答案】 B 【解析】【解答】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不断变化,清晨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然后变长,到太阳偏西快落山时最长。下午影子变长。 【分析】本题考查阳光下影子变化规律。 14.夜晚,我们在灯光下看书、写字,主要是利用了(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解析:C 15.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我们在树林里玩耍时,可以发现大树底下有很多个 小光斑,这些光斑是由于( )而形成的。 A.光的折射原理 B.光的反射原理 C.光沿直线传播 解析:C-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2017 科学 年级 上册 第三 单元 时间 流逝 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