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新教材-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
《2020年春新教材-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春新教材-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全套教案教学设计.doc(7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2020春新教材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目录: 一、物体的运动 1.运动和位置 2.各种各样的运动 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7.我们的 “过山车” 8.测试 “过山车” 二、动物的一生 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3.蚕长大了 4.蚕变了新模样 5.茧中钻出了蚕蛾 6.蚕的一生 7.动物的繁殖 8.动物的一生 三、太阳、地球和月球 1.仰望天空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3.影子的秘密 4.月相变化的规律 5.月球——地球的卫星 6.地球的形状 7.地球——水的星球 8.太阳、 月球和地球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1.运动和位置教案 课题 运动和位置 单元 一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科学探究目标 1.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2.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测定和表述某个物体的位置。 科学态度目标 1.关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2.与同伴合作探究,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重点 知道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难点 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新课聚焦 展示滑雪的课件,提问:滑雪的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师:他既是运动的,又是静止的。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说吗? 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怎样准确的判断物体的位置?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学习新的课题《运动和位置》,板书课题。 预设:运动的 预设:不知道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对已有的认知开始动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科学探索 一.观察图片,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 (1)提问:甲、乙同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我们把地面作为参照物(以什么为参照物,那么参照物是假定不动或者静止的),甲和乙同学都从一个地点跑到了一个新的地点,因此甲和乙都是运动的。 我们把乙同学作为参照物,乙同学是静止的,刚开始甲乙同学的位置是在一起的,跑了一段距离,甲同学比乙同学跑的快,跑在了乙同学前面,相对于乙同学,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甲同学是运动的。 (2) 观察公共汽车站,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 相对于站台的人来说,他们自己是静止的,车中的人是运动的。 相对于车中的人来说,它们自己是静止的,站台的人是运动的。 (3) 观察大草原的图片,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 相对于空中的老鹰来说,它是静止的,而白云是运动的。 相对于白云来说,它们是静止的,而老鹰是运动的。 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是静止。 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是假定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观看图片,对图片中的问题进行回答。 结论: 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运动的结果不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两人静止不动时,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女同学的位置。 两人静止不动,用卷尺测量两人之间的距离为1米。描述女同学的位置为:位于男同学的东北方向,1米处。 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 做一做,确定女同学的位置。 图中男同学静止不动,女同学多次改变位置,用方向和距离和描述女同学的位置。即位于男同学的什么方向,距离多少。 三、想把自己在校园中的位置告诉同学,该怎么说? 观察图片,应如何告诉同学你的位置? 方法: (1)确定图片中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2)对位置进行描述: ①选择参照物;②确定物体与参照物的方向;③确定物体与参照物的距离。 参照物:学校正门;方向:西北方;距离:50米 描述方法:我在学校正门西北方向50米处。 参照物:操场;方向:东南方;距离:50米 描述方法:我在操场东南方向50米处。 根据课件图片,用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你的位置。 观察图片 运动的 观察图片 以汽车作为参照物,汽车里的人是静止的,等车的人是运动的。 以等车的人为参照物,汽车里的人是运动的,等车的人是静止的。 学生可根据教材图片进行活动,描述女同学的位置。 学生描述位置方法。 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 了解参照物的知识 知道判断运动或者静止的方法 学习准确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3. 交流研讨 研讨一: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要想确定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必须先选定参照物。 如果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一物体是运动的; 如果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这一物体是静止的。 研讨二: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1)首先选择参照物; (2)确定自己与参照物的方向。 (3)确定自己与参照物的距离。 例:描述方法:我在学校正门西北方向50米处。 交流、讨论、回答。 交流、讨论、回答。 对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加固,正确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描述自己的位置。熟悉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步骤。 4. 科学拓展 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向东行驶,因发生故障停在离车站1500米的地方,请用圆点在图中标出汽车的位置。 参照物:车站;方向:车站东方;距离:1500米。 标出正确的汽车的位置。 因为地球的运动方式是自转和公转,所以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每天都会随着地球的转动而转动,只是我们感觉不到罢了。因此,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 拓宽自己的认知,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方法;能够通过参照物准确描述自己或者物体所处的位置。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1.1 运动和位置 板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1.运动和位置 教案 反思 1.运动和位置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 2.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描述自己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 1.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描述自己的位置。 【教学准备】 方位图,皮尺,教学课件、校园地图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出示教学课件,展示人或物运动的场景,提问学生看到什么现象? 2.学生汇报:图(视频)中的人或物在运动。 3.教师站在黑板前,提问学生老师的位置。 4.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提问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判断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呢?(板书课题) 6.学生相互讨论,并根据经验做出回答。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的要求。 从哪些方面展开细致认真的观察。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过程。 2.实验一:观察物体运动的图片。 (1)教师继续提供关于运动的图片(仿照课本P2关于运动的插图),并提问:左侧的图与右侧的图相比哪些物体(或人)运动?哪些是静止的?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3.实验二:用方位和距离描述位置。 (1)教师请两位同学,仿照课本P3探索2、3展开实验:先让两人静止不动,让其中一人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然后再让中心的同学静止不动,外围同学多次改变位置,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2)教师在实验中提问学生,台下同学观察实验并回答问题。 4.实验三:教师出示校园地图,指导学生描述自己在校园中的位置。 (1)教师点名学生观察校园地图,找出自己当前的位置并作出描述。 (2)学生观察地图,作出汇报。 (3)教师指定校园中某一地点,指名学生对该地点的位置作出描述。 (4)学生相互讨论并作出汇报。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学生进一步观察物体运动的图片。 (3)学生说一说判断的依据。 (4)总结:教师告诉学生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需要选定一个固定参照物,再比较前后位置相较于参照物是否变化。 2.描述自己的位置。 (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描述自己的位置,在描述位置时我们需要借助什么? (2)学生说一说自己描述位置的方法。 (3)总结:教师告诉学生在描述自己的位置时需要选定某一位置或事物,然后再运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阅读课本P3拓展资料,标注汽车的位置。 【板书设计】 运动和位置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遵循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伙伴和激励者以及科学教学的调控者。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现象总结科学知识;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实验活动,并讨论观察到的现象,集思广益得出结论;在课前做好教学准备,根据教学内容提供各种教学用具,较好地发挥好教学课件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还发现自身语言素质与科学素养需要进一步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磨炼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2.各种各样的运动 教案 反思 2.各种各样的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2.掌握常见的运动形式以及辨别方法。 3.经历观察各种运动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4.经历实验探究,体会各种运动的复杂性与趣味性。 【教学重难点】 1.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2.掌握常见的运动类型以及辨别方法。 【教学准备】 指尖陀螺、钢尺、悠悠球、木马玩具、汽车玩具、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能动的物体,它们是怎样运动 的呢?” 2.学生汇报:“见过秋千、汽车、鸟、电梯……” 3.你们还知道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吗? 4.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秋千、摆钟、汽车雨刮、跷跷板等常见物体运动视频。 (2)教师出示指尖陀螺等教学器材,仿照课本P5在物体上贴上圆点,再用多种方法让它们运动起来。 2.观察中,围绕学习单展开观察。 (1)学生自主实验,并完成学习单。 运动形式 指尖陀螺 钢尺 悠悠球 木马玩具 汽车玩具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课堂上做的物体运动实验有旋转运动、摇摆运动、直线运动三种。 三、深入研讨,提升认识。 1.学生思考:如果换个位置贴圆点,观察到的运动形式和之前一样吗? 2.学生自主实验:将悠悠球上的圆点从外侧移至旋转中心,那么圆点的运动轨迹有变化吗?悠悠球的运动形式变化了吗? 3.汇报研讨:圆点的运动轨迹为直线;悠悠球的运动形式为直线运动。 4.说一说你知道的其他物体的运动形式。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资料阅读:你坐过旋转木马吗?请画出木马上人的运动形式。 【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运动 水的 运动形式 指尖陀螺 转动 钢尺 上下振动 悠悠球 转动、上下运动 木马玩具 前后摇摆 汽车玩具 前后运动、转动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导入新课,较好地抓着了学生的兴趣点;同时准备了一些小道具,并仿照课本中贴圆点的方式观察物体的运动形式,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我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关注点,学生更多地关注了课件的玩具与实验小道具,而疏于观察实验现象与总结实验结论,导致学生在学习知识点时存在一定困难。对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意对学生的兴趣的把控,有效地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到对知识的学习中。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教案 反思 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教学目标】 1.掌握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经历观察物体运动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体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异同点,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 掌握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教学准备】 各色小球、直线轨道、曲线轨道、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公路枢纽,并提问:公路上汽车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 2.学生汇报:有些汽车做直线运动,有些汽车做曲线运动。 3.教师继续提问:我们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运动现象? 4.学生讨论并根据经验做出回答,(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过山车、鸟、桌球、电梯等物体的运动。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路线。 (3)教师仿照课本P8展开实验,并引导学生归纳物体的运动形式。 2.观察中,围绕课本P8实验展开观察。 (1)先做出假设,画出小球运动路线。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观察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通过观察小球的运动路线来观察小球的运动形式;小球的运动形式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认识到根据物体的运动路线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 1.教师提出问题:小球的运动路线和小球的运动形式有什么关系? 2.学生相互交流,汇报结果。 3.总结,教师告诉学生小球的运动路线能反映出小球的运动形式。物体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教师继续出示更多物体的运动形式。 【板书设计】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学生会用图示的方法表示物体运动的形式,知道按照运动轨迹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类,并将这些运动形式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学生在认识了不同的运动形式后,又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我出示图片,小组讨论,说说它们的运动形式,生活中你见过这些运动形式吗?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环节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然后我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小组合作让我提供的器材也能做以上的运动形式,学生探究的欲望高涨,纷纷动手试了起来,效果很好。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教案 反思 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教学目标】 1.认识斜面,并掌握物体在斜面上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 2.经历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认识到改变实验条件导致的不同实验结果,体会到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的实验严谨性。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斜面,并掌握物体在斜面上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 2.经历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的能力。 【教学准备】 长木板、小正方体、六棱柱、小球、铅笔等其他常见物品、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关于斜面的运动? 2.学生讨论回答:滑滑梯、石头滚下坡、车子下坡…… 3.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斜坡,提问学生:将物体放在斜坡上会怎样运动呢? 4.学生汇报:物体会滚下来、物体会滑下来、物体会不动。 5.我们怎么能判断物体在斜面上是否会运动呢?物体又会以哪种方式运动呢?(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仿照课本P10指名学生上台操作实验。 (2)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完成实验。 2.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完成观察记录。 (1)学生观察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过程,物体是否运动,物体是以什么方式运动的。 (2)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物体可能会在斜面上滑动,也有可能在斜面上滚动,甚至有可能停在斜面上。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教师根据学生做好的实验观察记录,提问学生。 2.认识到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1)教师提出问题:物体在斜面上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运动方式? (2)学生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3)总结: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式和物体的形状有关。球形或接近于球形的物体会以滚动的方式运动,非球形的物体在斜面上会以滑动的方式运动。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如果将斜面一端逐渐升高,再把小立方体、小六棱柱、小球等物体分别放在斜面的上端,它们会怎样移动? 【板书设计】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斜面情况 小坡度斜面 大坡度斜面 小立方体 不动 滑动 小六棱柱 滚动 滚动 小球 滚动 滚动 ……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觉得课堂教学之前的备课很重要,可以说是越充分、周到越好。只有做到课前备课的充分、周到,才能使课堂的生成处理的更高效。当然,作为一名科学老师,我觉得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们应该时时用自己的慧眼去捕捉课堂中的每一抹亮色,让学生自由畅谈个人真实的想法,使课堂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那么我们的课堂也将在生成中绽放生命的旋律,课堂也会萌发个性化的气息。这样的课堂,一定会时时精彩的!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教案 反思 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定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3.经历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快慢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4.学会使用秒表。 5.经历合作实验,体会团队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不一样的,运动的快慢是单位时间通过的距离。 3.经历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快慢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教学准备】 小球、秒表、小球轨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出示教学课件,展示街道上不同车辆、行人的行进。 2.教师提问学生:你们能比较出不同车辆、行人的行进快慢吗? 3.学生观察课件后作出汇报。(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本P13展开实验,并明晰实验过程。 一是如何保证实验的公平,减少实验误差;二是怎样观察实验,获取并处理实验数据。 2.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一: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 实验二:在同一条轨道上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提升认识。 1.怎样在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学生相互交流后汇报结果。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作出适当修改补充。 2.要比较不同动物运动快慢少的怎么做? 3.总结:比较相同距离内小球运动的快慢实际上就是比较小球在这段距离内运动的时间。时间越短,小球运动得越快;时间越长,小球运动得越慢。 【板书设计】 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相同的距离 → 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 → 比较测得的时间 → 比较出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反思】 上完了这一课,我感觉学生的观察和描述不够深入,整堂课有点像走过场的味道。而且在实验讲解环节不够充分,我在讲台上操作不能顾及学生是否能真正接受,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难度较大。还有一点,这一堂课组织教学没搞好。比如学生在观看动物奔跑后不能将注意力及时转到实验操作与观察中,过于兴奋。当时的我没有发觉,只顾着自己去讲解。在课后,组里的老师针对这个问题,给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课堂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活动,实验课的组织教学比较难把握,需要花更多的心思。一堂实验课下来,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自己讲得太多,对学生扶得过多,学生自己探究的内容过少。另外,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对学生开展实验常规操作的训练,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石。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教案 反思 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定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3.经历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快慢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4.经历合作实验,体会团队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定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教学准备】 软尺,秒表、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同学们,你们学会了怎样比较吗? 2.教师出示课件,提问学生:如果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是相同的,怎样比较它们的快慢呢? 3.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过程。 (2)学生参照课本P15~16,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设计实验过程。一是实验中选取什么运动较为合适?二是怎样测量和比较实验数据? 2.实验中,分组实验,完成实验记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教师提问学生:怎样比较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现象。 (2)学生相互交流并汇报。 (3)教师总结: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只需要比较这段时间内物体行进的距离即可。 2.要比较交通工具的运动快慢,需要怎么做?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资料阅读1: 教师课件展示“追及跑”游戏,指名学生比较游戏中不同学生运动的快慢,分享比较的方法。 资料阅读2: 1.教师课件展示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物体,指名学生比较这些物体运动的快慢。 2.学生观察课件,结合生活经验回答。 3.教师总结: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等于物体运动的距离除以物体运动的时间 【板书设计】 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相同的时间 → 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 → 比较测得的距离 → 比较出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物体运动的快慢)=距离÷时间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为切入点,提问学生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学生立刻回想上节课学习的方法,他们表现得很积极。然后我又以此为基础,提问学生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学生的表现不一,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回答正确。在经历这样的复习导入之后,我就能较顺利地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 我依照教学设计开展实验。本课设计的实验和课件展示的活动较多,因此在教学中时间比较紧张,对实验探究过程很快,一些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为有上节课类似的实验经历作为铺垫,学生参与实验活动更加熟练。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7.我们的“过山车” 教案 反思 7.我们的“过山车”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生活经历与课本知识,进一步加深对过山车的结构原理的了解。 2.经历制作过山车的设计、制作、评价完整实践过程,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践探究,懂得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制作过山车。 4.体会实践活动的复杂性,以及实践过程的严谨性。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生活经历与课本知识,进一步加深对过山车的结构原理的了解。 2.经历制作过山车的设计、制作、评价完整实践过程,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教学准备】 铁架台、轨道、细线、软尺、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出示教学课件“游乐园里的过山车”,提问学生:你们见过或玩过游乐园里的过山车吗?让我们来设计和搭建一座自己的“过山车”吧。 2.教师提问:要搭建好我们自己的过山车,我们需要怎么做呢?有哪些流程呢? 3.学生相互交流后汇报结果。(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开展实践前,明晰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制作材料和实践过程。 (2)教师明确“过山车”的设计要求:一是轨道的总长应在2米以上;二是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三是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四是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五是整座“过山车”要稳固。 2.实践过程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教师将学生分组,分发组装材料。 (2)教师展示教学课件,出示几种不同的“过山车”设计方案,让每组学生自主选择。 (3)学生小组内合作,根据设计图和材料组装。 (4)教师巡视各小组的组装情况,视情况对各小组适当指导。 三、深入研讨,评价成果。 1.检验完成的“过山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1)教师提出问题:各小组都完成了“过山车”组装,在组装前老师曾提出过五点设计要求。同学们,你们的“过山车”能否符合要求呢? (2)教师指导学生逐条检验各小组的“过山车”是否合格。 (3)教师总结:同学们的“过山车”基本都能满足设计要求,对于发现的不足也能改进。 2.教师指名各小组的学生评价本小组的“过山车”。 (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检验了自己的“过山车”,那么我们又应该怎样评价呢? (2)学生小组内相互交流并汇报。 (3)教师总结:我们在评价“过山车”时,要做到客观公正。根据前面的检验结果与仍可能存在的一些其他不足做出总结,这样才能做到正确的评价。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课后活动:教师收集并保管好各小组的“过山车”,让学生放学后向家长介绍本节课的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我们的“过山车” 【教学反思】 科学来源于生活,小学生学习科学必须先了解自己看过或者经历过的东西。在本课教学中,我先创设游乐园过山车的情境,然后让学生经历完成自己“过山车”的过程。但考虑到教学时间与学生的自主设计与完成组装的能力,我并没有让学生自己亲手完成全部的实践操作,比如设计组装方案与检验和改进“过山车”,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逐步让学生掌握此类实践的完整过程,真正将实验知识传授给学生。此外,我让学生分小组组装“过山车”,学生们的积极性非常高,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更多地将其视作“组装游戏”,而不是学习。另外,我在材料选择的过程中,由于条件限制,只能选择实验室已有材料,不能使用仿真度更高的“过山车”玩具材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8.测试“过山车” 教案 反思 8.测试“过山车” 【教学目标】 1.掌握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2.掌握描述物体运动路线的方法。 3.掌握比较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 4.测试“过山车”,发现影响小球运动速度的原因,并能改进自己的“过山车”。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2.掌握描述物体运动路线的方法。 3.掌握比较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 方位盘、秒表、软尺、细绳、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过山车”的完整过程,同学们的“过山车”都达到了设计要求。这节课我们还将测试“过山车”。 2.教师下发各小组制作的“过山车”,提问学生:我们的“过山车”做得好不好呢,我们应该怎样测试呢? 3.学生讨论回答。 4.教师总结:我们可以用小球测试“过山车”,在测试过程中,我们要描述小球的位置和运动形式,还需要比较不同“过山车”小球的运动快慢(速度)。 5.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描述小球的位置。 (1)教师展示方位盘与软尺,指导学生用方位盘和软尺测量并描述小球的位置。 (2)学生在小组内测量并做好记录。 (3)测量后,汇报交流测量结果。 (4)教师总结:描述小球的位置和第一课学习的内容相似。本节课我们需要以小球的起点为中心,再用方位盘确定方向,用软尺测量距离,这样我们就能用测量的数据描述小球的位置了。 2.描述小球的运动形式。 (1)教师指导:现在我们来观察小球在“过山车”上的运动形式。让小球从高处滚落,观察小球的运动过程。 (2)学生在小组内操作实验,观察并做好记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4)教师总结:我们的“过山车”属于斜面,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形式为滚动。 3.比较小球的运动快慢(速度)。 (1)教师指导:在第5、6两个课时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现在我们需要运用前面学习到的知识,比较小球在不同“过山车”上运动的快慢。 (2)学生小组内交流方法,汇报结果。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指导改进。 (4)学生小组内开展实验,测量数据并汇报结果。 (5)教师汇总各小组结果,引导学生比较小球在各小组“过山车”上的运动快慢。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路线。 (1)教师提出问题:怎样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路线? (2)学生根据前面教师的总结,交流后汇报结果。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 2.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 (1)教师提出问题: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 (2)学生根据前面实验结果,交流后汇报结果。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首先要测量出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再根据“速度=距离÷时间”计算出物体的速度,最后进行比较。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1.阅读资料:怎样改进“过山车”才能让小球运动得更快? 2.教师课件展示改进示例。 【板书设计】 测试“过山车”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让我感触最深之处是:任何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材料的准备是关键,实验操作活动中学生的分工合作是保证,交流汇报是升华,也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因此,在探究活动前将每组中的学生按实验员、记录员、汇报员、材料员、观察员的身份分为六人一小组,各负其责,避免了能力差的无事可做。这样,每个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任务,组与组之间相互竞争,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秩序井然,教学效果好。同时,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实验操作活动中的一些重点环节教师首先要演示,还要以小提示的形式告知学生在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通过小提示的引导,既能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又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教案 反思 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教学目标】 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2.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蚕。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3.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2.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小盒。 教师演示器材:蚕卵、放大镜、桑叶、莴笋叶以及介绍养蚕方法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课件展示蚕和蚕丝制品,提问学生:你们养过蚕吗?说说你们知道的蚕的情况。蚕是什么样的?怎样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呢? 2.学生相互交流,根据经验汇报。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蚕卵。 学生参照课本P22,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方法。一是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观察蚕卵;二是我们如何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1)学生分组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 (2)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 (3)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4)教师指导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2.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 (1)教师课件展示建造蚕宝宝“家”的方法。 (2)教师明确养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蚕宝宝的食物以及打理蚕宝宝的“家”。 3.制定观察计划。 (1)教师提问:研究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我们应该做什么? (2)学生交流后汇报。 (3)教师课件出示“蚕的一生观察计划”记录表,指导学生观察记录的方法。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教师指导:一是指导学生为小蚕准备好家;二是课外观察蚕卵的变化,要求学生记录小蚕孵出的日期和气温,思考小蚕的孵化和什么条件有关,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蚕的孵化还需要另一个环境条件,即需要适宜的温度;三是指导学习观察和记录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养蚕窍门。 2.教师小结:小蚕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需要一定生活条件的,我们要满足它的生活条件,它才会生长得更好。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观察记录蚕卵的变化,记录蚕宝宝出生的日期和样子。 【板书设计】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观察蚕卵 颜色、大小、形状 画一个蚕卵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 一、观察蚕卵。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肉眼观察蚕卵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点,再让学生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地观察。从学生的汇报看,他们的观察很到位。例如:他们能借助直尺测量蚕卵的大小,用放大镜观察到蚕卵中心处略微向下凹,蚕卵有的是黄色,大多是灰紫色。这些说明学生已经能借助有效的工具进行细致地观察了,我感到十分高兴。 二、了解蚕健康生长需要的条件。 在本环节中,我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蚕要从卵里钻出来了,我们怎样迎接小蚕的诞生?学生谈到了要为小蚕建立一个“家”,并在盒盖上钻些小孔、为它准备食物等。这里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在盒盖上钻孔?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蚕的孵化需要空气。再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蚕卵的孵化还需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2.蚕宝宝诞生了,我们怎样才能让它健康成长?这里让学生根据以往的饲养经验来交流,同时我给予正确的指导,学生明确了蚕的健康成长还需要考虑光照、食物、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 三、学习观察记录的要点和方法(这一环节不宜忽视)。 提出两个问题:1.你认为哪些是需要我们记录的?2.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把蚕的各个时期记录下来?我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科学、细致地观察和记录。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2.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教案 反思 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教学目标】 1.观察不同动物的卵,并与蚕卵比较异同点。 2.确定标准,将观察过的卵分类。-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新教材 教科版 科学 三年级 下册 全套 教案 教学 设计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