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doc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课标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认识东西经线和南北纬线;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及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学习制作地球仪,注意渗透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 二、教学设计思想: 《地球仪》它是地理学的基础,也是地球和空间科学的基础。由于学生有关坐标系的数学知识未学,所以对经度、纬度、经纬度的位置的确认难以理解。这节内容成了本章的难点,知识多而抽象,学生靠课本文字和插图是无法准确把握的。 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具体设计如下: 创设生活情境。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现实,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使学生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学以致用。 以教学重点为中心展开教学,采用观察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概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突破了教学重点。 运用教学直观性,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地球仪上识别东西经线和南北纬线; 2、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3、理解经度、纬度、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4、会利用地球仪确定地球表面任一点的位置。 5、学会制作小型地球仪。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地球仪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 1、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度确定地球表面任何地点经纬度位置。 (四)教学难点: 1、东西半球的划分。 2、经纬度位置的确定。 (五)、教学准备:每一小组学生自己准备好一个地球仪、圆橙2个、小刀一把。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今天呀我们先来猜一则谜语:不是桔子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不要看它个子小,能载大河和山川。 生:地球仪。 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仪》。 初步观察发现问题: 师:请同学们分组观察地球仪,你们可以摸、看、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小组展开讨论,把关于地球仪你这小组知道了什么,组里有什么问题需要集体解决的都记录下来。 学生开始了第一次的观察和小组讨论活动。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补充。老师及时地肯定和记录。 知道的有:①、地球仪由几部分组成的?②、地球仪自转时是绕着固定点转动的。老师趁机巩固了轴心、极点(南极、北极)、赤道等概念。③、地球仪是装斜的。④、地球仪上有许多横竖线条。等等。 需要解决的问题有:①、地球仪为什么装斜了?②、地球仪上横竖的线条什么用?③、地球仪每条线上的数字什么用?等等。 深入观察突出重点 : 在学生提出横竖线条什么用的时候,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的观察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 师:大家带着两个问题来观察经线、纬线。并记录小组讨论的结果: 索 观察:1)纬线是圆形还是半圆形?经线呢? 2)比较不同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 不同的经线呢?并且找出证据来 小组观察讨论。 形状 长度 纬线 圆(除极点外) 不相等 经线 半圆 相 等 在小组之间交流证据时,气氛特别活跃。 师:今天老师要求你们带了两个圆橙。现在你能不能利用橙子证明给我看经线的长度相等,纬线的长度不相等? 各小组展开讨论,陆续拿起了小刀,纵向切了几刀,又将另一个橙子横向切了几刀。而后纷纷向老师展示小组的成果。在老师的表扬下,学生露出了笑脸。 师:同学们再观察经线,还看到什么? 生:度数!(齐声回答) 师:经线上标有的不同的度数就叫经度。请大家找到0º经线,仔细观察经度的变化,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①、什么叫东经?什么叫西经? ②、度数相同的经线有几条?最大经度是多少?有几条? ③、0º经线和180º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西经20º经线和160º 经线也构成一个经线圈,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④、第三小题的这两条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你认为如何划分好?” 同学们仔细地观察讨论。老师在巡视中发现:小组内部能够把一到三小题的问题正确地做出解答,而第四小题基本上错了。于是在集体讨论时,老师重点针对了第四个问题。 师:观察0°经线穿过的陆地多还是20°W穿过的陆地多? 生:0°经线。 师:如果以0°经线为划分界线会如何? 有一小组代表发言,他说欧洲和非洲将会分到两个半球。根据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他觉得用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为分界线好。他的发言博得大家一片掌声。 继续探究消化难点: 师:在观察纬线时,还看到什么? 生:纬线上标有不同的度数——纬度。 师:请大家找到0°纬线,仔细观察纬度的变化,小组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① 线作0°纬线。什么叫南纬?什么叫北纬?度数向北向南越来越 ,最大是 度? ②度数相同的纬线有几条? ③如何划分低纬、中纬、高纬较合理? 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中完成了学习内容。 组织讨论深化拓展: 师: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组成了地球仪上的经纬网。知道了经纬度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请第二列第三排的同学举手。第四列第五排同学举手。 学生表现欣喜踊跃。 生:说明经纬网有定位作用。 师:在生活中或各行业中,哪里会用到经纬网知识? 学生讨论气氛热烈。有说杨利伟航天的,有说航海船发出SOS呼救信号的. 师:越来越多家庭购买私家车,为什么很多车辆上都装有车载GPS ? 学生讨论跟经纬网定位有关。老师小结。 师:当汽车遇到被盗被劫或需要救援时,系统立即自动或人工发出报警信号。如粤B-9XE68,深圳市深南大道香梅路附近,东经114.0352,北纬22.5429,时速56.8, 方向:北。还够自动锁住油路、电路。 作业:一、课后练习。 二、课外探究:选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材料制作地球仪。 六、教学反思 《地球仪》:从宏观上分析,具有知识的综合。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分析透彻,学生努力听讲。而探究式教学则充分显示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不但讲述少,而且更要精,包括引导学生注意到重要知识点,讲述的口吻尽量与学生的讨论融为一体,形成了和谐合作的课堂气氛。 问题为引导,进行观察探究。这节课的核心是如何开展观察性探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摸、看、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知道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目的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科学探究正是从问题开始的。让学生去发现问题,眼、手、脑并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创造性思维,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状况。 由学生引发的问题:“地球上的横条什么用?”,我要求学生再一次观察地球仪,根据老师设计的问题,关于经线展开探究学习。特别是经线的长短是一致的结论.我让学生做了切橙子实验,在动手操作中直接感 受到了这个知识点。知识的获得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探索、 总结出来的。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紧密联系生活,学习生活中有用的知识.新课标提出学习生活中有用的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经纬网知识广泛运用于航天、航海,乃至日益增多的冢庭轿车都用上了与定位有关的GPS。学生通过讨论,深切感受到了经纬网的作用。 本节课提倡学生将观察和思维结合起来,有目的地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以探究的态度参与讨论,积极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回答问题。他们的回答展现了知识思维的多方面,使我们的教学设计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尤其是使教师得到了始料不及的收获,做到了教学相长。 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研究昼夜的变化,认识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1、日出或日落的挂图。 2、注明地球、月球旋转轨道和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的挂图或反映地球、月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录像带。 3、地球仪。 4、转椅一把。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白天就到来了,人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学习;太阳从西方落下,黑夜就降临大地。请同学们观察这幅日出、日落图,结合平时的了解想一想: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 2、提问: (1)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出了什么现象? (2)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 3、谈话: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的昼夜就交替着循环出现,那么是什么原因引导了地球昼夜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了解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情况。 (1)谈话: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月球绕着地球旋转,它们在宇宙中的相对位置及地球、月球的旋转情况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地球、月球在宇宙中围绕着太阳旋转的有关录像)闭着眼睛想一想茫茫的宇宙之中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的情形。 (2)提问: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公转和自转的? 2、观察实验,探求地球昼夜变化的原因。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运动,月球绕着地球运动。那么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由什么运动造成的呢? 教师演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月球的运动情况。 (2)提问:从地球仪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地球在绕太阳转动的同时还进行着什么样的运动? (3)讨论:你认为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由于什么运动造成的? (4)谈话:我们每天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下面我们通过一些活动弄清这个问题。 (5)分组活动,一个同学坐在转椅上,另一个同学使转椅转动。 思考: ①坐在转椅上不动时,看到周围的物体怎样? ②转动转椅,你看到周围的物体是怎样的? ③坐在转动的转椅上,你看到的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转椅的转动方向有什么关系? ④坐在转椅上,从左向右转动,你看到周围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6)分组讨论: ①我们知道,在地球上看到太阳、月球、星星等天体,每天都有东升西落的现象,这说明什么?(地球自西向东运动) ②由此可以推测,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在作什么样的转动而形成的? (7)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这个分析是正确的。现在人们可以借助火箭离开地球,从宇宙空间观察地球,看到地球确实在转动。地球是个球体,中间是赤道,两端分别南极和北极,穿过地球南北极的一条假想的直线叫地轴。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转动着。 (8)谈话: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那么昼夜现象又是由什么引起的呢?我们用下面的模拟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 (9)分组实验并思考: ①“地球上”的哪个部分被“太阳”照亮?哪个部分未被“太阳光”照亮? ②这两个部分分别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 ③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插小红旗的地方什么时候是白天?什么时候是黑夜?白天、黑夜是否交替出现? ④以上实验说明什么? ⑤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10)小结:我们每天看到太阳自东向西运动,实际上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一次昼夜变化的时间也就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3、教师总结结束本课。 课后感受:通过本课学习,学生都能认识到地球的昼夜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 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第二课时) 本课教学目标: 1. 初步知道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太阳直射和斜射的变化,形成地球上的周期性季节变化。 2. 初步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周期性的公转。 3. 初步知道不同季节,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日照时间长短不同。 教学准备: 地球仪、画有方格的手电筒、关于地球公转的影视资料和图片。 活动一 模拟太阳的直射与斜射 活动目标: 1. 通过模拟,知道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程度不同,有直射与斜射之分。 2. 能将方格的大小与太阳的照射程度加以关联。 学生活动流程 1. 思考:为什么地球上会有季节的变化?这和太阳的照射有关吗? 2. 模拟:在手电筒的玻璃片上画上大小均匀的方格,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不同地方的方格大小。 3. 小结:地球上不同地方受到的太阳照射情况不同,有直射与斜射之分。 指导要点: * 在进行模拟活动前,应让学生知道地球仪上方格变大的地方相当于受到太阳的斜射,方格大小几乎不变的地方相当于受到太阳的直射。 * 活动中画有方格的手电筒最好由教师预先准备,因为要求方格大小均匀,如果让学生画,难以保证方格的大小,从而影响活动结果。 活动二 模拟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 活动目标: 1. 通过模拟活动,初步知道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同一个地方不同的季节受到太阳的照射情况不同。 2. 通过比较方格大小,分辨地球仪上同一点受到的太阳直射与斜射情况。 3. 进一步提高从事模拟活动的能力。 学生活动流程 1. 思考:地球上同一个地方,一年当中受到的太阳照射情况有什么不同? 2. 模拟:在地球仪上选择一点(如上海)作出记号。让地球仪沿圆形轨道围绕手电筒转动,模拟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公转,选择4个对应的位置,比较记号处方格的大小,判断太阳直射与斜射情况的变化。 3. 小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受到太阳直射和斜射的情况不同。 4. 观看关于地球公转的影视资料。 5. 交流:地轴的倾斜对季节更替的影响,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昼夜长短的特点。 教师总结: 因为地轴是倾斜着绕太阳运转的,这样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会使地球表面受到的光热程度发生变化,从而划分了五带、产生了四季,以及南北半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 第三节 地图 一、 教学分析 1. 教材背景分析: 本课是北华师大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图》单元内容。从学生学习的真实地球到模拟地球 地球仪出发,再把地球仪平面化 地图。由形象到抽象,使学生新的学习内容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从而使新旧学习内容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了解地图的基本信息基础上,总结地图的三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识图和简单的作图。 2. 学情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每个学生在小学常识中已初步了解有关地图的一些信息,对于每个人来说,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周围的环境有着深刻的感受,也有很多学生通过旅游了解不同地区的人文,地形,地貌,也在旅游中对一些景点的地图有一定的认识,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更多的地图知识,因此大部分的学生对地图认识比较丰富。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时间去探究的更多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同时初一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好奇心强、好强好胜的特点,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尊重、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相互鼓励互动的气氛较浓。 3、教学方式的分析: 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科学所必需的重要工具。所以应使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使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为此,除教师自己要准备多种类型的地图外,还可以让学生从网络上查找各种类型的地图,以供课上学习讨论所用。 二、 设计理念 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围绕重点展开观察实验活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为此设计时安排这么几个循序渐进的活动:①利用Google搜索地球软件观察真实的北京天安门,了解真实环境;②观察北京市地图,了解提供的信息。③再对比不同的地图,归纳出相同点和不同点;④根据地图的三要素进行识图⑤依据学习过的有关地图的知识,制作一份自己学校或所在村庄的地图。这样符合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实现活动的价值。 三、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常见的地图的图例。 2.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确定方向。 3.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4.能够根据使用目的(例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5.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倾听、乐于讨论,从而体验与人交流、合作的快乐。 (2)通过对各种地图比较,使学生树立对比和综合的方法,具有分类的思想,同时锻炼动手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比例尺和地图的方向 教学难点:地图三要素和作图 五、 教学准备 学生方面: (1)查询书籍、网站、家庭、搜集一些常见地图的资料; (2)在上课时带不同地图进课堂。 教师方面: (1)下载并学会使用搜索地球软件。 (2)搜集常见的各种地图和地图相关知识制备成课件。 (3)准备政区图,地形图,交通图等实物。 六、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天安门有没有 生:没有(少数说有)。 师:想不想从上空看看它的雄姿。 生:想。 师:运行google earth 软件,输入北京进行查询。 生:真奇妙,从空中的感觉真是不一样。 师:我们还可以进行上下左右,放大,缩小移动使我们看到更多的北京风景。 生:真令人耳目一新,我们也想试一试。 师:可以,电脑课上到上帝之眼网站就可以下载和使用这个软件了。 师:我们要想把天安门周围的建筑物和景点介绍给其他人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画一幅图标出天安门周围的建筑物和景点。 师:很好,这就是一幅简单的原始的地图。用符号、文字和颜色把地球空间现象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 2、活动(观察北京市政区图和卫星影像图,完成问题与讨论) [观察] 北京市政区图和卫星影像图 [小组讨论] 分别按颜色,符号和影像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各自小组的任务。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对他们进行引导,并对各组的讨论结果给予积极的评价,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他们从不同的方面,全面的讨论从地图上获得的信息。 [交流] 3分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各组的汇报员将本组的讨论结果向大家汇报。 记录: 第1小组研究色彩——有彩色,不同的色彩代表北京市内不同的行政区划。 第2小组研究色彩——无彩色,周边临近不属于北京的省市。 第3小组研究符号——象城墙一样的小方格是长城,蓝色的细线是河流,面积大的蓝色是水库。 第4小组研究符号——五角星代表首都。小圆圈代表区县政府所在地。 第5小组研究方位——最上端是怀柔,最下端是大兴,最左是门头沟,最右是平谷。 第6小组研究面积——较大的有房山、延庆、密云、怀柔;较小的有石景山、海淀、朝阳。 第7小组研究影像——颜色深的可能植被覆盖好,其他不太好。 第8小组研究影像——不容易发现什么地方地势高什么地方地势底。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也很认真,把地图上的信息挖掘的很详尽。其实我们观察其他的地图也会获得一些相同和不同的信息。我们发现地图上有很多符号,地图符号是传输地理信息的特殊语言,了解这些语言,它将告诉我们丰富的世界信息。 3、活动2(分析和了解不同地图的符号和标记) [观察]中国政区图,中国交通图 [小组讨论]图上的符号代表什么 根据不同的行政区域:所表示的图例有中国首都、外国首都和首府、中国的省会市、县、乡、镇、村等类。 不同行政区域边界:所表示的图例有洲界、国界、未定国界、省界、地区分界等。 交通工具所行使的路:铁路、公路、运河、河流等。 有一些高山用数字表示高度。 其他特殊的地图上的一些特殊标识等。 4、方位的确定 师:方向应该是怎样的呢? 生:根据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 师:方位是怎样确定的? 生:可以从已学过的地球仪上的方向辨别;也可以用经纬线确定方向的方法,不过只能用在较大区域的图上。 师:请大家想一想,省地图和中国政区图上都有普宁市,有什么区别? 生:所占图中的面积和详细程度不同。 师:这就是说同一张纸,可以画不同面积的区域。实际地理事物的面积很大,我们必须缩小后才能表示,这就用到比例尺。 5、活动3(使用比例尺) [小组讨论] (1)如何测测量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 (2)如何进行单位换算? (3)在北京市政区图上,南北相距多少千米? (4)在一张12×12cm图纸上,画一条东西延伸10千米的公路。并计算你的缩小比例。 (5)用什么办法可以通过测量地图上的长度计算出京沪铁路(北京到上海)的长度。 [汇报] 1:用测量的长度乘以比例。 2:应注意 1千米=1000米=100000厘米。 3:同(1)的方法。 4:画直线图,用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 表示缩小比例。 5:用细线(不易伸长)重叠在铁路上,然后取下测量再乘以缩小比例。 师:大家很细心,掌握的也很全面。地图的比例尺又叫缩尺,是图上的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比例尺的计算公式里,图上的单位距离一般是1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也要换算为厘米,才能计算出图上距离相对于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 6、现代技术与地图测绘 [小组讨论] 1:地图的发展史。 2:科技在绘制地图中发挥的作用。 3: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奇妙的地图呢? [观察] 运行google earth 软件,让我们看这个活的地图吧。输入象山,在我们美丽的家乡上空领略山、海、岛、礁、滩、岭、湖(水库)的壮美景色。在高清图上,建筑、道路、汽车、学校等历历在目。甚至可以看到学生家的房子,农夫的田地。这是技术的进步,人类知识的结晶。 [幻想]30年以后,我们的地图又是什么模样?来引起同学们的想象力。 [任务]课后,对我们所在的学校或家庭进行观察,制作一幅地图 第四节 地形图 教学内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地表的基本形态 知识目标:1.让学生掌握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 3.让学生初步学会从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地势的高低和坡度的陡缓。 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 2.学生能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可识别各种陆地地形(如: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具: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法与学法指导: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形象、直观,把各种地形的实际形状与地形图紧密相联系,便于七年级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地球的表面并不平坦,有起伏的高山,也有低平的平地,是高低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那么又是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形态准确地表示在平面的地图上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一起将要探讨的问题…… 【新课讲授】『板书课题』学看地形图 〖课件演示〗展示地面高度的计算示意图 『板书』一、地面高度的计算 出示图片资料: [提问]同学们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教师强调:计算地面高度时,必须用垂直距离,它们的高度单位都是→米) [学生]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时计算为1500米,这是海拨。 甲点以乙点为标准时计算为1000米,这是相对高度。 [说明]鼠标指到甲地相对海平面所作的垂线及数值,得出:甲地相对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1500米,这叫甲的海拔高度。接着看另一个数值高度。 〖课件演示〗鼠标点击甲地相对乙地所作的垂线及数值。 [提问]从乙地看甲地的高度是多少?(学生自己讨论分析后回答) [说明]甲地相对于乙地的垂直距离为1000米,这是甲地相对于乙地的相对高度。 [讨论]比较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异同点,教师和学生共同得出答案,然后演示课件。 〖课件演示〗 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地面高度的计算 相对高度:地面上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知识运用]电脑展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找到珠穆朗玛峰,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但在青藏高原上的人却说珠穆朗玛峰只有4000米高。你能解释这究竟是为什么吗? [学生]其中8848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4000米是珠穆朗玛峰的相对高度。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便可以测出地面各点的高度,然后把它们标在图上,就可以绘制地形图了! 『板书』等高线地形图 〖课件演示〗首先出现的是有两个山峰的山地地形(明显的一边坡陡,一边坡缓),鼠标点击,接着出现一张呈水平状态的巨大的纸,再点击,一个水平截面与山地海拔为100米的地方相切,接着在相切处出现一条红色的截线,并有海拔100米的字样,点击,被截山体的上部分便运动到纸上形成一个“印章”(山体在纸上留下了一个轮廓线,海拔为100米)并在轮廓线上标注海拔高度100米,继续点击,便会依次出现不同颜色的海拔为200米、300米、400米的封闭曲线。这样就形成了等高线地形图。 [说明]通过电脑演示和教师的讲解,学生这时头脑中已经有了地形实物和所绘的地图之间的联系,并对等高线的定义也不难理解了。 『板书』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封闭的曲线。 [讲解]其中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叫等高距,同一幅地图上的等高距是相等的。(在此引入等深线,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课件演示〗此时,出现两个小孩分别从陡坡和缓坡上爬到山顶的具体情况。 [提问]哪个小孩爬到山顶最容易、最省力? [学生]小女孩她在缓坡上行走比小男孩爬到山顶容易和省力、省时。 〖课件演示〗展示“刚才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 [提问]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坡度陡的一面,等高线密集;坡度缓的一面,等高线稀疏。 〖课件演示〗 等高线(等深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 等高线(等深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 【课堂活动】完成教材的第31页活动的第1题 〖课件演示〗出现两幅等高线地形图 [提问]这两幅图各代表什么地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给出正确答案,A图表示的是山地,B图表示的是盆地)。 <过渡>不同的地形,它的等高线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这种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提问]从等高线地形图上能知地表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那么,其它地形又是怎样通过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的呢? 〖课件演示〗展示山地、山脊、山谷等的等高线地形图,利用地形实体和各等高线地形图的对比,让学生更易理解。 [讲解]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就可以绘制成的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小结】〖课件演示〗 地面高度的计算 海拔 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3.不同地表形态的等高线地形图 4.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第二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 疆域和行政区划 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中国的位置、疆域和邻国。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中国地图》,了解中国的位置、疆域和位置。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 中国的疆域。 教学难点 : 中国的邻国。 教具准备 : 地球仪、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新课 1. 多媒体播放《我爱你,中国》,并配图 片 (让学生感受中国的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激情。) 师: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取得了一个个辉煌的成就:神舟六号的升空,三峡大坝的建成, 2008年奥运会即将召开……作为每一位中华儿女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但是,我们对这位“母亲”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中国的位置、疆域和邻国。” 教师板书课题 。 二、 探究新课 (一) 中国的位置 1. 学生默读课文,并找出中国的位置 (教师提示:主要找出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 半球位置 教师出示地球仪,引导学生找出中国所在的半球位置。 (以赤道为界,我们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中国位于位于哪个半球? (学生回答:北半球) 再以 20°W和160E°为界,我们把地球分东西半球,请看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学生回答:东半球) 3. 纬度位置 ( 1) 多媒体出示“五带图”,引导学生回顾地球上的五带。 ( 2)引导学生勾出教材34页图B中的北回归线北极圈。 ( 3)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中国的领土大部分属于北温带,小部分属于热带,没有寒带。 教师补充纬度的优越性 :这个纬度相当优越,它不像巴西终年炎热,也不像俄罗斯终年寒冷,而且它热带、亚热带、温带农作物都可以种植,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可以找到栖息地,因此,它有利于多种农业的发展。 4.海陆位置 教师出示《世界地图》 ,引导学生找出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教师补充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从海陆位置来看,中国的位置就更优越了,它背靠世界最大陆——亚欧大陆,眼望世界最大洋——太平洋,像坐在一把铁交椅上一样,稳稳当当的。为什么呢?请看:①有利于海洋事业的发展,海洋里有鱼,有石油……你看蒙古没有海洋,要想吃点海鲜,需要国外进口,一方面需要付高昂的费用,甚至拉到本国,海鲜都不鲜了,甚至海烂了。(学生笑。)②它还有利于对外交往,一方面我们可通过太平洋,可以到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甚至世界各地的许多国家。也可以通过“丝绸之路”到亚洲、欧洲,实在是太方便了,你蒙古它要出国还得经过别国的同意。 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 。 以上是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三个方面来讲我国的位置。那么,我们怎样来记忆呢?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播放: 蓝色星球位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 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在东。 背靠世界最大陆,头指世界最大洋 。 (二) 中国疆域 教师过渡:以上是我国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可以说是祖国母亲给她的儿女的一大恩惠,但辽阔的疆域,却是她给儿女的一份厚礼。下面,我们学习中国的疆域。 1. 中国的国土面积 学生齐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师:中国的陆地面积是多少?(学生回答: 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几位?(第三位。)教师补充:俄罗斯的国土面积是1710万平方千米,加拿大的国土面积是997万平方千米。 2. 中国的四至 教师过渡:我国这样大的面积,它的四至在哪里呢?请大屏幕。 3. 多媒体播放“中国的四至 ” (西至新疆的帕米尔高原,北至黑龙江省的漠河县的黑龙江的主干道,南到海南岛的曾母暗沙岛,东至黑龙江省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交汇处。) 4.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 多媒体显示 头上顶着漠河县,脚踏曾母暗沙岛。 喝着两江汇合水,帕米尔高原摇摇尾 。 5. 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在教材 76页填出我国的四至。教师巡回指导。 6. 找出四至的经纬度 多媒体闪现四至的经纬度 。(最南是 4oN,最北是53oN,最东是135oE,最西是73oE。) 7. 学生活动 学生算出我国最南、最北纬度差是多少?( 50o) 师:可以看出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达到 50度,当海南岛上鲜花盛开,长江两岸柳枝发芽,大兴岭雪花还在飞舞。 学生算出我国最东、最西经度差是多少?( 62o) 师:再从东西来看,东西经跨度为 62度,当乌苏里江阳光普照时,新疆的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8. 中国的临海 多 媒体从上至下依次显示中国的四大临海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教师补充:渤海位于雄鸡的脖子,渤海湾至长江口为黄海,长江口到台湾海峡为东海,台湾海峡以下为南海。 学生活动 :学生依次填出中国的四大临海。 9. 中国的两大内海 师:请同学们注意看图 C右面有两个放大的图,这是我国的两大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内海一般是指领领土内部的海。请看两幅图哪个海的面积大,(渤海),因此,我们说我国最大的内海是渤海。 (三) 中国的邻国 教师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可以看出它的陆上边界和海岸线都比较长。因此,它的“好邻居、好伙伴”也较多,下面我们走进中国的邻国。 1. 引导学生画出陆上边界和海岸线 2.引 导学生以朝鲜为起点逆时针方向找出我国的14个邻国 (学生小组合作,抽代表回答。) 多媒体依次显示我国的 14个邻国 。 (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多媒体显示顺口溜,教给学生记的方法。 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泊和不丹。 缅甸老挝接越南,陆上邻国依次连 。 当然记忆时,我们也可以把它们串编成一个故事。 多媒体显示:朝阳升起,一位俄罗斯小伙子在蒙古包内酣睡,忽然听到一阵优美的乐曲,原来是哈、吉、塔三位姑娘在载歌载舞,她们擦着阿富汗,整理好巴基斯坦,沿着文明古国——印度来到山国尼泊尔、不丹,由于她们离家已久,怎能不惦记(缅甸)自已的老家(老挝)呢?相信通过他们的努力,日子不会越来越难(越南)。 3. 隔海相望的国家 多媒体显示隔海相望的国家。 多媒体出示顺口溜,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 韩日菲文马印尼,隔海相望是近邻 。 4. 学生活动 :教师出示题单。学生填图 ( 1)请大家填出我国的四至。 ( 2)请大家填出我国的四大临海和两大内海。 ( 3)请大家依次填写出我国的14个邻国。 ( 4)请大家依次填出我国的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祖国母亲的位置、范围和邻国。从中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下面我们再来齐唱《我爱你,中国》。 多媒体播放《我和我的祖国》 。 板书设计 : 位 置 半球 北半球、东半球 纬度 (大)北温带,(小)热带,(无)寒带 海陆 背靠亚欧大陆,眼望太平洋 疆 域 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第三位 四至 头顶漠河县,脚踏曾母暗沙鸟,喝着两江汇合水,帕米尔高原摇尾巴 临海 渤、黄、东、南 邻 国 陆上邻国 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泊和不丹。缅甸老挝接越南,陆上邻国依次连 海上邻国 韩日菲文马印尼,隔海相望-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图版 年级 上册 地理 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