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厦门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
《2023厦门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厦门市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第一手史料是指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第二手史料是指非当事人提供(包括后人整理)的资料。下面不能作为我们研究早期人类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 A.早期人类的头盖骨化石 B.早期人类的遗址 C.早期人类使用过的工具 D.史书里对早期人类的记载 2.在半坡遗址出土了斧、锄、铲、刀、磨盘、磨棒等石制农具。这证明半坡原始居民 A.学会人工取火 B.经济生活以渔猎为主 C.从事原始农耕生产 D.学会建造干栏式房子 3.传说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的是 A.炎帝 B.黄帝 C.嫘祖 D.仓颉 4.“上联.伊尹伴商汤成就大业;下联.助武王灭掉商纣。”这副对联中,下联应该填写的人物是 A.伶伦 B.吕尚 C.仓颉 D.管仲 5.“商朝的历史,因有近代殷墟出土的遗物以为佐证,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下列出土的遗物可以佐证商朝历史的是( ) A.人面鱼纹彩陶盆 B.毛公鼎 C.刻有文字的甲骨 D.圆形方孔钱 6.春秋时期,农业上出现了深耕细作,耕地面积扩大,山林也得以开发。这主要得益于 A.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B.社会环境的安定 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D.自然条件的优越 7.与“纸上谈兵”典故有关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8.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认为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他曾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下列属于他的思想是 A.“仁政” B.“无为” C.“兼爱” D.“法治” 9.“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该诗赞颂了秦王嬴政哪项历史功绩(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书同文 C.车同轨 D.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10.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反秦的农民起义,起义的地点是 A.陈 B.大泽乡 C.巨鹿 D.荥阳 11.“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光武帝在位时,令郡县检核田地,这两个地区竞没人敢认真执行。反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连年战争实无田地可言 B.豪强地主多为功臣皇亲 C.地方官吏大多贪污腐败 D.检核制度早已形同虚设 12.为了解决下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了盐铁专卖 B.建立了刺史制度 C.颁布了“推恩令” D.派卫青击败匈奴 13.汉文帝即位后,把田赋从“什五税一”降到“三十税一”。他还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增加。这段史料说明汉初统治者重视 A.礼乐制度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取信于民 D.以德化民 14.大败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 A.淝水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牧野之战 15.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他说的“这三种东西”不包括( ) A.“麻沸散”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16.下列选项中最能证明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项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D.西域各国归附汉朝统治 17.《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 ) A.政权更迭频繁 B.北民大量南迁 C.民族关系和缓 D.经济迅速发展 18.下图是西晋朝廷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印章.“晋归义羌王”印。由此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A.西晋被少数民族所灭 B.西晋与少数民族关系紧张 C.西晋时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 D.西晋时少数民族迁到黄河流域 19.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实行改革,巩固了统治,增强了国家实力,同时促进了民族交融的统治者是 A.商鞅 B.魏武帝 C.魏孝文帝 D.王莽 20.魏晋南北朝的300多年间,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的状态。然而,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传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下列人物中,在这一时期对农业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祖冲之 B.顾恺之 C.贾思勰 D.王羲之 二、综合题 21.中国文明史历经近5千年的发展,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发展,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并促进了民族融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材料三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 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当时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实行的目的。 (2)材料二中“商君治秦”是指历史上哪一重大改革事件?“诸侯畏惧”的原因是什么?当时各诸侯国的结局如何? (3)材料三中“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主要指秦朝创立的什么制度?最高统治者称为什么?行政、军事、监察事务分别由谁统领?地方施行什么制度? 22.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加强国家统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朝实施哪一措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一措施的基础是什么? 材料二.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治所建立的什么制度?御史大夫的职责是什么? 材料三.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朝廷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3)根据材料三,概括西汉初年社会秩序混乱的原因。为此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四.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引诱。结果,秦始皇失败了,汉武帝成功了。 (4)汉武帝利禄引诱“人民只读一种书”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汉“大一统”政治格局为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文化环境和广阔的地理空间……其中汉武帝时期的功绩尤为卓著……各民族在日益增强的互动、交融中相互依赖,共同发展,逐渐加深了感情,加强了认同。 ——《西汉“大一统”政治与多民族交融认同》 材料二 材料三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西汉民族交融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举一例汉武帝时期促进民族交往的史实。 (2)写出材料二中方框A的政权名称。结合所学,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 (3)材料三中“魏主”指的是谁?材料反映了“魏主”时期哪一重要举措?结合所学,再举一例魏主“移风易俗”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有何历史作用? (4)上述材料反映了促进民族交融的哪几种形式? 2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1)材料一中三个国家中建立最晚的是________,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_。这一时期,孙权曾经派________率船队到达今台湾地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 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D 解析.D 【详解】 依据题干第二手史料是指非当事人提供(包括后人整理)的资料。“史书里对早期人类的记载”反映了后人通过以前的资料和遗迹、化石得出记载。属于第二手资料。D符合题意;“早期人类的头盖骨化石”“早期人类的遗址”“早期人类使用过的工具”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属于第一手资料,ABC排除;故选D。 2.C 解析.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半坡遗址出土了斧、锄、铲、刀、磨盘、磨棒等石制农具。这证明半坡原始居民从事原始农耕生产。选项C符合题意;学会人工取火,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A排除;渔猎工具在题干内容中没有反映,B排除;河姆渡的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子,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D排除。故选C。 3.A 解析.A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炎帝:传说中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首创耒耜,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传说中他还会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故A符合题意;黄帝:相传在黄帝时期已经能够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学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故B不符合题意;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故C不符合题意;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发明了文字,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B 解析.B 【详解】 根据“助武王灭掉商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末年,在吕尚的辅佐下,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B符合题意;相传黄帝时期伶伦制作音律,仓颉发明文字,AC排除;管仲协助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D排除。故选择B。 5.C 解析.C 【详解】 甲骨文是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C符合题意;半坡居民制作人面鱼纹彩陶盆,A排除;毛公鼎是西周时期的,B排除;秦朝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D排除。故选择C。 6.C 解析.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春秋时期牛耕开始出现,战国时进一步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量显著提高,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也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C正确;ABD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 7.A 解析.A 【详解】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激烈的长平之战,赵括由于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营轻敌出击,结果秦将白起设兵埋伏将赵军围困起来,截断赵军粮道。赵军被困,粮尽援绝,最终被秦军歼灭,A项正确;巨鹿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排除B项;公元前7世纪晋楚争霸,双发在城濮开展一场激烈战争,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史称城濮大战,排除C项;马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齐国和魏国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解析.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老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该顺其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老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是“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就能天下太平,B正确;“仁政”是儒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排除A;“兼爱”是墨家的思想主张,排除C;“法治”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排除D。故选B。 9.D 解析.D 【详解】 依据题干“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可以看出李白歌颂的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方面的功绩,故D正确;ABC三项是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BC错误。综上故选D。 10.B 解析.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在大泽乡发动了反秦的农民起义,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1.B 解析.B 【详解】 根据材料中“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说明地方豪强势力与君主专制统治紧密结合,因此光武帝下令核查地方的土地兼并现象地方官才不敢真正执行,故B正确;“连年战争实无田地可言”、“地方官吏大多贪污腐败”、“检核制度已形同虚设”材料中没有提及,故ACD错误。综上故选B。 12.C 解析.C 【详解】 根据“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可以看出封国人口和辖郡都超过中央,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选项C符合题意;ABD选项中的措施都不是为了解决诸侯国的问题,排除。故选C。 13.D 解析.D 【详解】 根据材料“汉文帝即位后,把田赋从‘什五税一’降到‘三十税一’。他还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增加”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时,田赋降到“三十税一”,君王生活俭朴,以身作则,体现了西汉减轻农民负担,休养政策,以德化民的思想,D项正确;礼乐制是周代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典章制度的总汇,又是人们各种行为的准则,排除A项;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强调加强君主,中央的权力,强化君权,加强皇帝的独裁统治,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皇帝获得百姓的信任,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解析.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为他统一北方打下基础,故C符合题意;淝水之战、赤壁之战、牧野之战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5.A 解析.A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的四大发明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A“麻沸散”是华佗发明的一种麻醉药剂,不属于四大发明,题干里的文学上、战争上、航海上对应的分别是B、C、D三个选项,故选A。 16.C 解析.C 【详解】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是汉朝时期在西域设置的管辖机构,其主要职责在于守境安土,协调西域各国间的矛盾和纠纷,制止外来势力的侵扰,维护西域地方的社会秩序,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最能证明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因此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与材料所述无关。 17.D 解析.D 【详解】 根据材料“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意思是世道太平,没有战争、灾难,天时、地利、人和俱全, 是一个丰和年,老百姓各自的安身之处和谋生之技都是满意和乐意的,粮食纺织品都足足有余,可见,江南地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故D符合题意;政权更迭频繁,在材料中未涉及,故A不符合题意;北民大量南迁,与材料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民族关系和缓,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8.D 解析.D 【详解】 依据题干“晋归义羌王”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羌是居住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古代少数民族,西汉时期与汉朝廷时战时和,最后接受朝廷管辖,为附汉的羌民。东汉时期以后,羌人势力变强,到西晋末年至东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乘天下大乱,分起争雄,少数民族迁到黄河流域,部分羌族首领依然认为晋朝是正统,归附晋朝,这枚金印应是晋朝廷颁赐给归顺晋朝的羌王印绶,D符合题意;ABC三项说法错误,排除;故选D。 19.C 解析.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进行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汉化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C符合题意;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A排除;魏武帝、王莽与“实行改革,巩固了统治,增强了国家实力,同时促进了民族交融”不符,BD排除。故选择C。 20.C 解析.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贾思勰是北魏末期的农学家,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业做出杰出贡献,故C正确;祖冲之是数学家,顾恺之是画家,王羲之是书法家,故ABD错误。 二、综合题 21.(1)制度.分封制;目的.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结局.先后被秦国所灭。 (3)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丞相、太尉、御史 大夫 解析.(1)制度.分封制;目的.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结局.先后被秦国所灭。 (3)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丞相、太尉、御史 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事务。地方推行郡县制。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图片中燕、齐、鲁、宋等诸侯国,还有西周等级示意图,可知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结合课本所学,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好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宋、齐、燕等;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制度。 (2)依据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可知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结合课本所学,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可知“诸侯畏惧”的原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增强,军事实力增强,军队战斗力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当时的各诸侯国先后被秦国所灭,秦国统一了六国。 (3)依据材料三“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可知反映的是秦朝的建立。结合课本所学,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中国沿用了几千年的政治制度;秦朝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丞相、太尉、御史 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事务;在地方上,秦朝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22.(1)分封制,依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的大小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制)。监察 (3)诸侯王势力强大以及地方豪强地主的发展;实行推恩令 (4)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 解析.(1)分封制,依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的大小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制)。监察 (3)诸侯王势力强大以及地方豪强地主的发展;实行推恩令 (4)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任意两点即可)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周初形势图”中镐京的周边分布着大量的封国,可知这是西周的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依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的大小,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依据材料二《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可以看出反映了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因此御史大夫的职责是监察。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由此可知材料二反映了秦朝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御史大夫的职责是监察。 (3)依据材料三“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生活骄奢淫逸,政治上甚至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还企图谋反。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朝廷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分析可知,西汉初年社会秩序混乱的原因是诸侯王势力强大以及地方豪强地主的发展;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实行推恩令来加强中央集权。为消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国家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使西汉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4)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利禄引诱“人民只读一种书”的具体措施有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23.(1)西汉“大一统”政治格局;张骞通西域。 (2)西晋;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贵族联姻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民族间的 解析.(1)西汉“大一统”政治格局;张骞通西域。 (2)西晋;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贵族联姻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民族间的友好交往、民族迁徙、统治者的改革 【详解】 (1)根据材料“西汉“大一统”政治格局为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文化环境和广阔的地理空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民族交融的原因是西汉“大一统”政治格局;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二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促进汉朝与西域各民族的交流。故答案为.西汉“大一统”政治格局;张骞通西域。 (2)根据材料二地图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羯族、氐族、羌族的内迁,山西、陕西是迁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民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故答案为.西晋;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于494年力排众议迁都洛阳;然后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进行改革.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贵族联姻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巩固了北魏的统治。故答案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贵族联姻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根据前三则材料及答案,归纳可得.材料一反映了通过民族间的友好交往促进民族交融,材料二反映了通过民族迁徙促进民族交融的,材料三反映了通过统治者的改革促进民族交融。故答案为.民族间的友好交往、民族迁徙、统治者的改革。 24.(1)吴;赤壁之战;卫温 (2)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担对和平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答出三条即可) (3)迁都洛阳作用.促 解析.(1)吴;赤壁之战;卫温 (2)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担对和平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答出三条即可) (3)迁都洛阳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局部统一的完成;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民族大融合(答出二项即可)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三个国家中建立最晚的是吴;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赤壁之战;这一时期,孙权曾经派卫温率船队到达今台湾地区。 (2)根据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担对和平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迁都洛阳的重要举措;第二小问.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是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依据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是局部统一的完成;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厦门市 历史 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答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