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2).doc
《天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2).doc(1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天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2) 一、选择题 1.“始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万人动,徭役兵役极繁重,死刑车裂十多种。”材料描述的是 A.秦的统一 B.秦的巩固措施 C.秦的暴政 D.秦的灭亡 2.绘制知识简图能够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也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示意图反映的阶段特征是( ) A.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 C.繁荣开放 D.国家统一 3.与“风声鹤唳”“投鞭断流”“草木皆兵”“东山再起”等成语典故有关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垓下之战 C.涿鹿之战 D.淝水之战 4.以下列举的历史上对重用人才的事例符合史实的有( ) ①商汤任用伊尹做大臣,治理国家 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壮大实力 ③秦王荷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使国家迅速发展 ④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发展国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 A.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B.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 了条件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6.下列史实,通过下图所示著作不能了解的是( ) A.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 B.陈胜、吴广起义 C.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 D.西晋八王之乱 7.西域都护统管着50多个国家,各国王侯官吏皆佩汉印,以确认为汉朝官员。可见,该机构的设置有利于 A.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 B.瓦解地方豪强势力 C.加强中央对西域的管辖 D.开辟陆上丝绸之路 8.下图漫画的内容反映了东汉后期的社会现象是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中央地方矛盾加剧 C.豪强地方兼并土地 D.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9.“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魏晋时期,北方农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气候温暖,优于北方 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C.北方统治者实行移民政策 D.南方实行招募政策 10.历史上把封建社会时期“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丰衣足食”的景象称为“盛世”“治世”,下列关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出现在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 B.统治者重视“以德化民” C.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D.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11.远古传说虽蕴含着一些历史信息,但不能等同于历史,而史实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下列属于史实的是( ) A.炎帝教民耕种 B.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C.大禹治水 D.黄帝大战蚩尤 12.据《耒阳县志》记载:耒阳在秦朝属于长沙郡,公元前202年始设耒县。这说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地方上推行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13.孔子倡导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以下帝王的举措践行了孔子这一张的是( ) ①唐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②唐太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③武则天不拘一格,重用人才④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 “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发生在( ) 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夏朝 15.“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候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反映了当时 A.文化繁荣 B.经济发展 C.诸侯争霸 D.政局稳定 16.小华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 B.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C.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D.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 17.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 B.当时中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 C.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铜文 D.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 18.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传说在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 A.牧野 B.涿鹿 C.长平 D.城濮 19.某同学参观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处文化遗址,在这里他看到了碳化稻谷和复原的干栏式房屋。他参观的是下图中________处。 A.A B.B C.C D.D 20.“太学”是中国某一朝代设立的最高学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政府创办传授学术的“太学”始创于( )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南朝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摘编自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材料四 唐代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图6和图7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现象。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反映的事件及其实施所产生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白诗中反映的事件。 (5)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材料二、三与材料四之间的关系。 22.交往、交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这条道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得……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四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忘饥。……渔盐杞样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供天下享用)。 ——《宋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民族交融的方式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条道路”名称及开辟道路的关键人物。概括这条道路的作用。 (3)对比材料三、四,概括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出不同文明交往的方式。 23.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材料三 太和十八年(494年),他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 请回答: (1)请依次写出材料一中图1反应的战争的名称和图2中“魏”的建立者。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1和图2之间有何关系? (2)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 ① ▲ ② ▲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这场改革的历史作用如何?(写出两点作用) (4)根据材料三,谈一谈这场改革对我国的发展有怎样重要启示?(一点即可) 24.中国文明史历经近5千年的发展,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发展,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并促进了民族融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材料三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 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当时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实行的目的。 (2)材料二中“商君治秦”是指历史上哪一重大改革事件?“诸侯畏惧”的原因是什么?当时各诸侯国的结局如何? (3)材料三中“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主要指秦朝创立的什么制度?最高统治者称为什么?行政、军事、监察事务分别由谁统领?地方施行什么制度?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详解】 由材料“徭役兵役极繁重,死刑车裂十多种。”可知,这反映了秦朝徭役繁重、刑法严酷,这是秦的暴政的体现。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描述的不是秦朝统一的信息,A不符合题意;秦朝巩固的措施不符合材料主旨,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描述的是秦朝的暴政,不是秦朝的灭亡,D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应选C。 2.B 解析:B 【详解】 图片反映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出现了多个政权并立,朝代更迭特频繁,最终由分裂走向了统一。故示意图反映出的阶段特征是政权分立,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3.D 解析:D 【详解】 与“风声鹤唳”“投鞭断流”“草木皆兵”“东山再起”等成语典故有关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是淝水之战,魏晋时期前秦统治者苻坚一开始以“投鞭断流”表明其军队强大,执意要进攻南方的东晋,战争开始后,苻坚远望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是晋兵,胆战心惊,最后溃败,一路上“风声鹤唳”,而“东山再起”是指东晋名臣谢安复出,D正确;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之间的战役,相关的成语典故有纸上谈兵,A排除;垓下之战出自项羽、刘邦之间的楚汉战争,相关的成语典故有四面楚歌,B排除;涿鹿之战是远古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打败蚩尤的战役,C排除。故选D。 4.A 解析: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商汤任用伊尹做大臣,伊尹辅佐商汤王建立商朝,被后人尊之为中国历史上的贤相,①符合题意;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②符合题意;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王猛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符合题意;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壮大了国力,统一六国,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A。 5.B 解析:B 【详解】 相对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来说,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实现了地区的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故选B;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以后,战乱比东汉未年的军阀混战少了,同时,三国为了自己不被消灭,进而为了实现统一,都实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与东汉末年相比,三国的经济都有所发展,A错误;三国鼎立是一种“政权割据,国家分裂的局面”,但是这不是历史发展的趋势,C错误;三国时,局部的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同时,民族关系的破坏不是历史发展的趋势,D错误。 6.D 解析:D 【详解】 根据所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而西晋是在汉代之后,因此不可能记录在《史记》中,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秦朝统一是公元前221 年,A项不符合题意;陈胜、吴广起义是在秦朝末年,B项不符合题意;C项会记录在内,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7.C 解析: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题干的“西域都护统管着50多个国家,各国王侯官吏皆佩汉印,以确认为汉朝官员。”反映出西域都护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西域的管辖,故C符合题意;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是在秦朝,排除A;瓦解地方豪强势力、开辟陆上丝绸之路在题干中不能体现,排除BD。故选C。 8.A 解析:A 【详解】 图中漫画显示的是宦官和皇帝与太后和外戚对权力的较量和争夺,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东汉后期政治上出现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故A符合题意;在材料中未涉及中央与地方权利的争夺,故B不符合题意;豪强地方兼并土地,与材料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在材料中未涉及,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B 解析:B 【详解】 依据“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的诗句可知,北方的胡虏在三川一带纷乱如麻,中原地区的人民争相南奔避难,似晋朝的永嘉之难,由此可知北方农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故B正确;ACD与诗句意思不符,故错误。综上故选B。 10.D 解析: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出现文景之治,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期,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D符合题意;ABC项表述与文景之治的内容相符,排除。故选择D。 11.B 解析: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到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骨个烧石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B正确;炎帝教民耕种、大禹治水、黄帝大战蚩尤属于远古传说,排除ACD。故选B。 12.C 解析:C 【详解】 根据材料“阳在秦朝属于长沙郡,公元前202年始设耒县”及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C项正确;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采取的制度,排除A项;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B项;元朝设立行省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解析:D 【详解】 孔子是儒家思想创始人,提出“仁”和“礼”“以德治国”等。“唐太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体现出统治者爱惜民力的思想;④中忽必烈采纳的治国方略也体现出“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的思想,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唐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属于统治者纳谏思想;“武则天不拘一格,重用人才”属于用人的思想,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和C项。故选D项。 14.C 解析: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当时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地区广,持续时间长。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C正确;ABD时间不对,排除;故选C。 15.C 解析:C 【详解】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候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大意是说从周平王开始,周王室势力日益衰弱,齐、楚、秦、晋等诸侯国开始强大,政令出自一方诸侯之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周王室地位进一步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C正确,ABD项所述在题干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排除。故选C。 16.A 解析:A 【详解】 四幅图片能够体现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和工艺水平高超,这些文物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但仅从材料并不能得出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的特征。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17.A 解析:A 【详解】 根据材料“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和“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故A正确。B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CD项。故选A。 18.B 解析:B 【详解】 传说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九黎族首领蚩尤在涿鹿(今河北省涿鹿县)进行的一次艰苦激烈的大战,这是远古时代一次很大规模的战争,B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B。 19.D 解析:D 【详解】 依据题干“碳化稻谷和复原的干栏式房屋”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是原始农耕时期的典型代表,他们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居民住在干栏式房屋中,过定居生活,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地点不是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地点,不符合题意;故选D。 20.C 解析: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故C符合题意;西周时期尚未出现儒家,官府没有创办太学,故A不符合题意;秦朝时期抵制儒学,没有创办太学,故B不符合题意;南朝晚于西汉出现,太学在南朝时期早已出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二、材料分析题 21.(1)分封制;春秋诸侯争霸 (2)铁制工具的出现;牛耕的出现(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3)事件:商鞅变法;影响: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军队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 解析:(1)分封制;春秋诸侯争霸 (2)铁制工具的出现;牛耕的出现(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3)事件:商鞅变法;影响: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军队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4)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5)因果关系 【详解】 (1)根据图6“周初形势图”有燕、齐等诸侯国,可知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结合课本所学,为稳定周初政治形式,巩固疆土,周王实行分封制,建立诸侯国;根据图7“春秋争霸形势图”,齐楚晋进军路线、吴国、越国进军路线,说明这些国家之间有军事行动,可知反映的是春秋诸侯争霸。 (2)根据材料二图8是铁农具,反映春秋时期出现了铁质工具;图9是二牛一人的耕作图,反映的是牛耕的出现。结合课本所学,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可知是商鞅变法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在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等。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军队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根据材料四“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描述的是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历史事件。结合课本所学,从公元前230年,秦国军队先后攻灭韩、韩、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 (5)依据前面的材料,材料二铁制工具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新兴地主姐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改革变法,其中最著名就是材料三的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材料三为材料四奠定了基础。由此可知,材料二、三与材料四是因果关系。 22.(1)方式:诸侯国之间频繁的兼并战争。 (2)名称:丝绸之路(或陆上丝绸之路); 人物:张寨: 作用: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3)变化:江南地区从贫穷走向富裕; 原因:北方人口南迁 解析:(1)方式:诸侯国之间频繁的兼并战争。 (2)名称:丝绸之路(或陆上丝绸之路); 人物:张寨: 作用: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3)变化:江南地区从贫穷走向富裕; 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 (4)方式:和平交往、暴力冲突。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民族交融的方式是诸侯国之间频繁的兼并战争。 (2)依据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条道路”名称是丝绸之路(或陆上丝绸之路);开辟道路的关键人物是张骞;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开辟奠定了基础。据材料“这条道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可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3)依据材料三“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及材料四“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供天下享用)”并结合所学可知,从西汉到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贫穷到富庶,江南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可知,不同文明交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和平交往、暴力冲突。 23.(1)赤壁之战;曹丕;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西晋;南朝; (3)孝文帝(拓跋宏);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改革 解析:(1)赤壁之战;曹丕;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西晋;南朝; (3)孝文帝(拓跋宏);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改革是富国强兵之路;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开拓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惟改革创新者胜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名称,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因此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图1是赤壁之战;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因此图2中“魏”的建立者是曹丕。关系,图1是赤壁之战,图2是三国鼎立形势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两年,两年后曹操西征,击破关中的马超、韩遂等人,然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形,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始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吴,完成统一。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因此①处应是西晋;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五胡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因此②处是南朝。 (3)人物,根据材料“他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结合所学可知,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推行政治改革,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因此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材料中的“他”指的是孝文帝。历史作用,根据材料“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魏政权的汉化进行,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推行政治改革,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进程,增强了北魏的实力,说明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也是富国强兵之路,进行政治经济改革时,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适合本国实情的策略,并且改革内容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24.(1)制度:分封制;目的: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结局:先后被秦国所灭。 (3)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丞相、太尉、御史 大夫 解析:(1)制度:分封制;目的: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结局:先后被秦国所灭。 (3)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丞相、太尉、御史 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事务。地方推行郡县制。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图片中燕、齐、鲁、宋等诸侯国,还有西周等级示意图,可知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结合课本所学,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好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宋、齐、燕等;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制度。 (2)依据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可知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结合课本所学,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可知“诸侯畏惧”的原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增强,军事实力增强,军队战斗力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当时的各诸侯国先后被秦国所灭,秦国统一了六国。 (3)依据材料三“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可知反映的是秦朝的建立。结合课本所学,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中国沿用了几千年的政治制度;秦朝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丞相、太尉、御史 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事务;在地方上,秦朝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 年级 学期 期末 历史试题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