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专题(含答案)(word)1.doc
《2022-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专题(含答案)(word)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专题(含答案)(word)1.doc(8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2022-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专题(含答案)(word)1 一、初中文言文2 1.课外文言文阅读 初,赵盾常田①首山,见桑下有饿人。饿人,示眯明②也。盾济之,与食,食其半。问其故,曰:“宦三年,未知母之存否,愿遗母。”盾义之,益与之饭肉。已而,为晋宰夫③ , 盾弗知也。九月,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袭盾。示眯明知之,欲去盾。灵公出伏士击赵盾。示眯明舍命反击,伏士不能进,而竟脱盾。盾问其故,曰:“我,桑下饿人。”问其名,弗告。明亦因亡去。 【注释】①田:打猎。 ②示眯明:人名。 ③宰夫:官名,古代掌管膳食的小吏。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为晋宰夫(________) ②盾问其故(________) (2)对划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示眯明知道这事,想离开赵盾。 B. 示眯明了解他,想离开赵盾。 C. 示眯明知道这事,想让赵盾离开。 D. 示眯明了解他,想让赵盾离开。 (3)本文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请用简洁的语言概况情节内容 ①________ ②晋灵公伏甲击赵盾 ③________ (4)本文除了表现示眯明孝顺之外,最主要是表现他________的品质。 答案:C 解析: (1)担任;原因 (2)C (3)赵盾义食示眯明;示眯明舍命救赵盾 (4)知恩图报 【解析】【分析】(1)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为晋宰夫”:担任晋君的厨师。“为”:担任。“盾问其故”:赵盾问其中的原因。“故”:原因。 (2)C.翻译正确。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知”:知道。“之”:这件事。“去”:离开。“欲去盾”:想让赵盾离开。其它几项在这几处的翻译上或多或少都有问题。 (3)第一个情节可提取“盾济之,与食”“盾义之,益与之饭肉”这两个关键句分析,即可概括出赵盾义食示眯明的答案。第三个情节可分析“示眯明知之,欲去盾”“示眯明舍命反击,伏士不能进,而竟脱盾”等句,即可概括为示眯明舍命救赵盾。 (4)通过示眯明受到赵盾的帮助后,在关键时刻舍命保护赵盾的情节,即可概括出示眯明知恩图报的品质。 故答案为:⑴担任;原因 ⑵C; ⑶赵盾义食示眯明;示眯明舍命救赵盾 ⑷知恩图报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对选项逐项辨析,选择最正确的一项。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根据题意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考生要读懂遣字,理解内容,抓住对人物描写的语言和事件归纳人物的品质。 【参考译文】 当初,赵盾常在首山打猎,曾看到桑树下有个饿极了的人。这个人叫示(qí,其)眯明。赵盾给了他一些食物,他只吃了一半。赵盾问他为什么不吃完,示眯明回答:“我已经为人臣隶三年了,不知母亲是否还在人间,愿把剩下的一半留给母亲。”赵盾认为他很孝敬,又给他一些饭、肉。不久,示眯明做了晋君的厨师。但赵盾不知道示眯明做晋君厨师一事。九月,晋灵公宴请赵盾,埋伏好士兵准备杀死他,示眯明想让赵盾赶在前面离开免于遭难。赵盾已经离去了,灵公指挥埋伏的士兵追赶赵盾,示眯明反击灵公的士兵,士兵不能前进,赵盾终于逃脱。赵盾问示眯明为什么救自己,示眯明说:“我就是桑树下那个饿汉。”赵盾询部他的姓名,他没有告诉。示眯明因此隐遁而去。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② , 贸贸然③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注】①黔敖:齐国的一个富人。②蒙袂辑屦:袖子遮着脸,拖拉着鞋。③贸贸然:两眼昏昏无神的样子。 (1)给短文拟一个题目。 (2)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以待饿者而食之________ ②从而谢焉________ (3)把下边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4)文中的“饿者”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例子也能体现这种精神?请举出一例。 解析: (1)不食嗟来之食 (2)给……吃;道歉 (3)我就是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到这个地步。 (4)饿者具有强烈的自尊心,看重人格,宁死不屈。朱自清宁可挨饿也不吃美国救济粮。 【解析】【分析】(1)根据文章的内容,可以拟:不食嗟来之食; (2)①以待饿者而食之:用来等待饥饿的人来吃。食:给……吃;②从而谢焉:便向饿汉赔礼道歉。歉:道歉 。 (3)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翻译,做该题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理解。重点词语有:唯、斯。译文:我就是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到这个地步。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以及课外知识的积累。联系文章的主题:骨气。可以联想到“朱自清宁可挨饿也不吃美国救济粮。 ” 故答案为:⑴不食嗟来之食 ⑵给……吃;道歉 ⑶我就是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到这个地步。 ⑷饿者具有强烈的自尊心,看重人格,宁死不屈。朱自清宁可挨饿也不吃美国救济粮。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考生要仔细阅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⑷考生要理解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注意平时的积累。 3.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 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 , 同平章事② , 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③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常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选自《涉史随笔》) 【注】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②同平章事:官职名,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③允:符合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选贤与能________ ②女有归________ ③及为相________ ④上常临镜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3)下列划线的字与“大道之行也”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B.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D. 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 (4)在【甲】【乙】两文中,谈到大同社会,他们提出了什么相同的观点? 答案:A 解析: (1)与,通“举”,推举,选举;指女子出嫁;等到;面对 (2)①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②我重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自己。 (3)A (4)善于纳谏,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 【解析】【分析】(1)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与”:通“举”,推举。“归”:女子出嫁。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故”:所以。第一个“亲”:以……为亲。第一个“子”:以……为子。“用”:重用。“社稷”:国家。“身”:自己。 (3)A项划线的字与“大道之行也”的“之”用法相同,都是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取独,不译。B项,结构助词“的”。C项,代词,“此之谓乎”宾语前置句,“之”为前置宾语。D项,代词,指韩休。 (4)要答好此题,首先要阅读好两篇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两文的内容,然后归纳出两文的中心,看看两文都表明什么共同观点。如甲文可分析“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乙文可分析“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⑴与,通“举”,推举,选举 指女子出嫁 等到 面对 ⑵①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②我重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自己。 ⑶A; ⑷善于纳谏,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及迁移能力。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词义有时可根据知识的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的训练,掌握翻译的方法,注意重点词语的正确翻译和句意的顺畅。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 ⑶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考生要注意平时对课本内文言虚词的掌握,积累,要结合句子的翻译进行理解虚词的用法。 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阅读理解文章,疏通文意,注意文章抒情和议论的文字,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找出共同点。 【附参考译文】 【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乙】唐玄宗任用韩休担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韩休为人严峻刚直,不涉及名誉权势。等到担任宰相后,所作所为很得当时民心。唐玄宗有时在宫中宴饮欢乐或在苑中打猎游玩,偶尔玩得过度,就对左右的人说:“韩休知道不知道?”话刚说完,劝谏的文书就递上来了。唐玄宗常常对着镜子默不作声,左右的人说:“韩休担任宰相以后,陛下的容貌和以前相比清瘦多了,为什么不罢免他。”唐玄宗叹息说:“我的容貌虽然清瘦,天下一定丰饶了许多。萧嵩禀报事情常常顺从旨意,他退下以后,我无法安睡。韩休经常据理力争,辞别以后,我睡得很安稳。我任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自己啊。”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 ①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________ ②男有分,女有归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你认为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解析: (1)同“鳏”,老而无妻;女子出嫁 (2)所以人们不只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不只以自己的孩子为孩子。 (3)三个方面:一是社会纲领;二是基本特征,满足人的生存需求,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人人安居乐业,满足人的精神愉悦需求;三是美好前景。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矜”,通假字,通“鳏”,老而无妻;“归”,女子出嫁。 (2)本题翻译重点字词:“故”,所以;“子”,以……为子。 (3)结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分析:社会纲领;结合“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分析得出基本特征:第一方面,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第二方面,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第三方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结合“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得出:美好前景。 故答案为:⑴① 同“鳏”,老而无妻 ;② 女子出嫁 ⑵ 所以人们不只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不只以自己的孩子为孩子。 ⑶ 三个方面:一是社会纲领;二是基本特征,满足人的生存需求,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人人安居乐业,满足人的精神愉悦需求;三是美好前景。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⑵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的概述,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文章的段落层次,概述层次内容。 【附参考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让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5.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B.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A文选自《________》,B段文字作者是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男有分________ ②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 ③屋舍俨然________ 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 (3)B段文字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与A文中的哪两个短句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 (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与“故人不独亲其亲”中“亲”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如鸣珮环,心乐之 B. 无案牍之劳形 C. 渔人甚异之 D. 不独子其子 (5)A文中的“大同社会”与B文中的“世外桃源”在主题创作上有什么共性? 答案:D 解析: (1)《礼记》或《礼记正义》;陶渊明 (2)职分,职守;兴起;整齐;类 (3)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4)D (5)都是作者构想出来的一种理想社会,都表达了人们对和平安定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解析】【分析】(1)A文选自《礼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B段文字作者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2)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分”:职分,职守。“属”:类。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俨然”在现代汉语中也有“整齐的样子”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在准确理解A文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可提取“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作为答案。 (4)A.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B.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C.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D.“不独子其子”与题干句“故人不独亲其亲”都是名词意动用法,分别为“以……为子”和“以……为亲”。故选D。 (5)甲文中的大同社会是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乙文中的世外桃源是百姓生活幸福、安宁。“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受到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了。所以说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故答案为:⑴《礼记》或《礼记正义》;陶渊明; ⑵职分,职守;兴起;整齐;类; ⑶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⑷ D; ⑸都是作者构想出来的一种理想社会,都表达了人们对和平安定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⑵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⑷本题考查词语的用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来分析词语的用法即可,然后再辨析异同; ⑸本题考查文章主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联系实际,进行解答。 【参考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表现 B.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C.策之不以其道 策:马鞭 D.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 (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耶 B.策之不以其道 以其境过清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而伯乐不常有 D.马之千里者 大道之行也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始,就强调了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性作用,发人深省。 B.文章第三段中连用几个“不”字,有力地谴责了“食马者”的无知。 C.《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不满。 D.作者认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答案:C 解析: (1)C (2)C (3)D 【解析】【分析】(1)C项错误。“策之不以其道”的“策”解释为:用马鞭驱赶,动词。故选C。 (2)A项的“其”解释为:代词,指千里马/加强诘问语气;B项的“以”解释为:按照/因为;C项的“而”解释为:表转折;D项的“之”解释为:定语后置标志/主谓间;故选C。 (3)D项,错误。作者认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故选D。 故答案为:(1) C;(2) C;(3) D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要梳理归纳教材中常见虚词含义、用法,结合语境准确辨析。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附参考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出行 孔子出行,闻有哭声甚悲。子曰:“驱①之驱之,前有贤者。”至,则皋鱼②也。被褐拥镰,哭于路旁。孔子辟车③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吾少而好学,周游天下,以歿④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不事庸君,而晚事无成,失之二也。与友厚而中绝之,失之三矣。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搞而死。 孔子曰:“弟子识之,足以诫矣!”于是门人辞归养亲者十有三人。 【注】①驱;快步走。②皋(gāo)鱼;人名,春秋时期人。③辟车:下车。④歿:死亡 (1)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往 而 不 可 追 者 年 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3)阅读此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解析: (1)往 而 不 可 追 者/ 年 也 (2)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可父母却不在了。 (3)皋鱼讲述了一生中的三个过失,从这里我明白了要好好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及时行孝,不留人生遗憾。 【解析】【分析】(1)句子翻译为:过去而不能追回的是岁月。故可断句为:往而不可追者/年也。 (2)本题翻译重点字词:“止”停止;“养”,赡养;“待”,等待。 (3)结合“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的意思是“过去而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而再也见不到的是亲人”,从这句话中我们应该懂得要多去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及时、随时尽孝。 故答案为:⑴ 往 而 不 可 追 者/ 年 也 ⑵ 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可父母却不在了。 ⑶ 皋鱼讲述了一生中的三个过失,从这里我明白了要好好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及时行孝,不留人生遗憾。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⑵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启示, 这类试题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联系文章的中心作答。要做到观点鲜明、内容具体、条理清晰、头头是道、自圆其说。 【附参考译文】 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的十分悲伤。孔子说:“快赶车,快赶车,前面有贤人。”走近一看是皋鱼。身披粗布抱着镰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车对皋鱼说:“你家里莫非有丧事?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 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为了求学,周游诸侯国,以致耽误了赡养双亲的时间,这是过失之一。我自视清高,不愿为君主效力,对君上对国家没有贡献,这是过失之二。和朋友交情深厚却很早就断绝了来往,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可父母却不在了!过去而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而再也见不到的是亲人。请允许我从此离别人世(去陪伴逝去的亲人)吧。”于是就此辞世。 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要引以为戒,这件事足以使你们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辞行回家赡养双亲的门徒十之有三。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②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③。有老树④ , 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⑤ , 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⑥ , 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⑦。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⑧刺泼⑨ , 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⑩静燥关其老少耶? (节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 【注】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⑧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⑨刺泼:鱼击水声。⑩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怕”“只怕”。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心乐之________ ②日光下澈________ ③不里许________ ④或投饼于左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 (3)【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析: (1)以……为乐;穿透;表示约数;有的人 (2)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曳相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②那些长约一尺的鱼,潜在水底,看见食物也不去争抢,安闲宁静。 (3)【甲】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获得的短暂欢乐,抒发被贬官后的凄苦孤寂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游玩时的欢悦之情。 【解析】【分析】(1)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乐”:意动用法,以……为乐。“澈”:穿透。“或”:有的人。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蒙络”:覆盖缠绕。“披拂”:随风飘拂。“许”:约。“赴”,去,去争抢。 (3)【甲】文,作者寄情于山水之中被表达了贬永州之后孤寂落寞的心境。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景语即情语,“悄怆幽邃,凄神寒骨”等处的描写,很好地说明了这一情感。【乙】文,通过作者在西山游玩的所见所闻,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欢愉心情。所以两文所抒之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故答案为:⑴以……为乐;穿透;表示约数;有的人; ⑵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曳相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②那些长约一尺的鱼,潜在水底,看见食物也不去争抢,安闲宁静; ⑶【甲】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获得的短暂欢乐,抒发被贬官后的凄苦孤寂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游玩时的欢悦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⑶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在文中表达的感情。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结合所给的句子,来分析其在描写人物情感。 【附参考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从香山寺沿着石磴俯阶而下,行走在柳林路中,大约不到一里路,便到了碧云寺。寺后有泉,泉水从山脚下的石缝中喷涌而出,如冰似雪,水波荡漾。一棵老树因雷击起火,树心空洞倾斜,将泉水导入寺中,泉水绕寺廊周围流淌,喧闹着流进石渠,水下但见有彩纹的碎石和金黄色的细沙。石渠通到殿前成为方池,周围以石块砌成,水深大约有一丈,但池水清澈,好像只有一寸深。池中有金鱼万尾,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一池的鱼红得耀人眼目。阳光照射着清清的池水,将鱼儿的影子清晰地映在潭底,清秀灵动,惹人喜爱。有人把饼子投在池子的左边,鱼群便蜂拥向左边;把饼投向池子的右边,鱼群便争先向右,一片吞服之声。然而在水中欢快游动发出刺泼声响的鱼儿,都是身长只有几寸的鱼儿。那些一尺来长的大鱼,则潜泳在潭底,见到食物也不去争抢,十分安闲宁寂。难道鱼儿的安静与急躁还同它们的年纪大小有关吗? 9.古诗文阅读 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 , 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丘之小不能一亩。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渓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③ , 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④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⑤ , 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有删改) 【注释】①鱼梁:用石砌成的拦截水流、中开缺口以便捕鱼的堰。②偃蹇: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③回巧献技:呈现巧妙的姿态以及景物各自的特点。④瀯(yíng)瀯:象声词,像水回旋的声音。⑤澧(fēng)、镐(hào)、鄠(hù)、杜:均为古地名,泛指繁华之地。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寻病终 B. 或未能至焉/一食或尽粟一石 C. 货而不售/货恶其弃于地也 D. 以兹丘之胜/去以六月息者也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不 匝 旬 而 得 异 地 者 二 虽 古 好 事 之 士 或 未 能 至 焉。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答案:D 解析: (1)D (2)不 匝 旬 而 得 异 地 者二/ 虽 古 好 事 之 士/ 或 未 能 至 焉 (3)农民、渔夫走过这里却鄙视它,售价(只有)四百文钱,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 【解析】【分析】(1)A. 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寻病终(寻:寻找/不久-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年中 文言文 专项 专题 答案 word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