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专项练习及答案.doc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专项练习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专项练习及答案.doc(5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专项练习及答案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阴雨① 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②。 【注释】①元和十四年(819年),白居易由江州司马诏授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本诗即作于赴任途中。②北窗琴:晋陶渊明曾置无弦琴—张,又喜卧北窗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描写此时此地景象:清晨,山岚雾霭十分浓重;江山辽阔,此地却非常偏僻遥远。 B. 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突出峡中滩急声响、秋意扑面,雾气弥漫、多阴少晴的特点。 C. 诗歌前四句寓情于景,在描写沿途所见美丽而险峻的景色中蕴含了诗人的复杂心情。 D. 尾联运用典故,流露出诗人欲立即效法陶渊明归隐田园而享受幽独而自由的生活的愿望。 (2)颈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D 解析: (1)D (2)上句说遥望京城却被云遮住了眼睛,暗含了渴望自己被朝廷赏识、重用而不得的苦闷;下句说思乡时,觉得雨点仿佛在一滴滴地滴到心里,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以及归乡不得的忧伤。 【解析】【分析】(1)D项尾联化用陶渊明置无弦琴的典故,是说自己只能依靠这北窗下的琴来排解心中孤独,表达了诗人不甘寂寞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故选D。 (2)上句“望”,望京城,渴望自己被朝廷赏识重用;“云遮眼”,表现了渴望被重用而不得的苦闷。下句“思乡”,直抒胸臆,“雨滴心”,因归乡不得而忧伤。 故答案为:⑴D; ⑵ 上句说遥望京城却被云遮住了眼睛,暗含了渴望自己被朝廷赏识、重用而不得的苦闷;下句说思乡时,觉得雨点仿佛在一滴滴地滴到心里,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以及归乡不得的忧伤。 【点评】⑴该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能力。诗歌鉴赏选择题主要考查关键词语和诗句的理解、表达技巧的分析、情感分析、诗歌形象的把握。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多练习,从这几方面进行总结。 ⑵该题考查诗歌情感的把握。完成这类题型,需要看题目,知作者、懂关键词、把握意象、理解注释,读懂表层含义,读懂深层情感。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做练习,培养语感,熟能生巧。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孙光宪 蓼岸①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② , 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注】①蓼岸:长有蓼草的江岸。②征鸿:远飞的大雁。③杳杳:深远貌。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写送别之地的景象,既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又为写离情作好铺垫和衬托。 B. 第二句让人联想柳永词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突出词人心生离愁。 C. 结句是说来年兰花红、江水碧的时候,我们定会相思相慕。直抒胸臆,情感真挚动人。 D. 本词以悦目景开头,又以绚丽景结尾,使所抒发的别情具有“哀而不伤”的艺术效果。 (2)词中“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这两句历来被诗家所称道,请结合全词内容作简要赏析。 答案:C 解析: (1)C (2)这两句对仗工整,运用比喻(或象征),以“征鸿”比喻别离远去的亲人,以“流水茫茫”比喻无尽的思念和愁苦,,写出了词人目送亲人远去之后的情形和心境:词人怅望长天,鸿雁高飞,渐失于天际,词人呆立江边,久久不肯离去,而思绪如这一江碧水去追寻亲人了。抒发了词人惜别留恋的深情。 【解析】【分析】(1)C项,“直抒胸臆”错误,从词中来看,结句“兰红波碧忆潇湘”意思是“秋的红兰,江的碧波,一定会让他怀念深情的潇湘”,“兰红波碧”都是景,这借景抒情,且暗含用典,“忆潇湘”,舜在南巡视察时,他的两个妻子娥皇和女英没有和他同往,后来她们后悔没有陪伴着舜,于是追赶舜的行程,当她们走到洞庭湖畔时,却得到舜已经死在苍梧的消息,她们悲痛不已就投了湘水而死。湘水与潇水在湖南汇合,称为“潇湘”。“忆潇湘”常用来比喻分别在天涯的亲人,相互在殷切地思念着,典故的使用含蓄雅致,属间接抒情。故选C。 (2)“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这两句意思是“我的目光追随着飞去的鸿雁,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远方。思绪有如不尽的江水,随着茫茫的江涛漂荡”;“征鸿”,就是远飞的鸿雁,常用来比喻离别远去的亲人,“杳杳”是渺茫的意思,可见离开之远,“水”象征着无穷无尽的思念与愁苦,象征阻隔,象征青春易逝,年华易老,“目送征鸿”象征依依不舍地送别亲人,以“思随流水”象征心跟着亲人远去。亲人乘船远去,诗人独立江边久久目送,表现出感情的真挚。不仅目光随着孤舟远去,连诗人的心也随着亲人远去了,抒发不舍之情。考生可以围绕比喻、象征、对仗等修辞手法进行赏析。 故答案为:⑴C; ⑵这两句对仗工整,运用比喻(或象征),以“征鸿”比喻别离远去的亲人,以“流水茫茫”比喻无尽的思念和愁苦,,写出了词人目送亲人远去之后的情形和心境:词人怅望长天,鸿雁高飞,渐失于天际,词人呆立江边,久久不肯离去,而思绪如这一江碧水去追寻亲人了。抒发了词人惜别留恋的深情。 【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双调]沉醉东风•村居 曹 德 茅舍宽如钓舟,老夫闲似沙鸥。江清白发明,霜早黄花瘦,但开樽沉醉方休。江糯吹香满穂秋,又打够重阳酿酒。 【注释】①江糯:江南地区特产的糯谷,又叫江米。 (1) 请简析前两句中“宽”和“闲”所蕴含的意思。 (2)“江清白发明,霜早黄花瘦,但开樽沉醉方休。”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析: (1)“宽”实际上是窄,以“茅舍宽如钓舟”来形容茅舍的窄小; “闲”的不是沙鸥,而是“老夫”,说明作者生活自由。 (2)清江映白发,早降的寒霜使菊花凋零,作者借酒浇愁,流露出年华老去,青春不再的凄苦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茅舍宽如钓舟,老夫闲似沙鸥”,意思易懂,茅草屋窄的就像小舟,我悠闲的就像江面飞翔的沙鸥。首句即用“茅舍”领起,点出环境,用“宽如钓舟”写明住宅的简陋。第二句用一“闲”表达了诗人对村居的乐趣。 (2)本题,这支曲子题为村居,“江清白发明,霜早黄花瘦,但开樽沉醉方休”,意思是,江水清澈衬托我头上白发更加清晰,霜降的早菊花分外凋零,只来举起酒杯一醉方休吧。写出村居的时日已经不短,虽然可以赏菊饮酒,但是头上都有了白发,感叹韶华易逝,青春不再。年华老去,青春不再的凄苦之情。 故答案为:⑴“宽”实际上是窄,以“茅舍宽如钓舟”来形容茅舍的窄小; “闲”的不是沙鸥,而是“老夫”,说明作者生活自由。 ⑵清江映白发,早降的寒霜使菊花凋零,作者借酒浇愁,流露出年华老去,青春不再的凄苦之情。 【点评】(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答题时,先要解词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词语放回到诗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②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释】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一带。祖咏曾游宦范阳。②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联“燕台一去”就是“一去燕台”的倒装,这既是律诗音韵的要求,同时以“燕台”落笔,增加了诗歌的气势。 B. 前两联用汉家大将营中喧声重叠的笳鼓声、严冬傍晚高悬的军旗来反衬军营中号令的严肃、军威的赫然。 C. 颔联中反射着寒光的“万里”“积雪”,暗示了条件的艰苦,但读来并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反而显得异常壮伟。 D. 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所见所闻,抒望中所感,格调髙昂,感奋人心,体现盛唐诗歌高昂雄浑、阔大恢弘的气象。 (2)诗歌尾联用了何种抒情方式?有何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案:B 解析: (1)B (2)①用典。②运用班超投笔从戎、终军请缨的典故,表现诗人想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感情。③运用典故,使得情感表达丰富而含蓄蕴藉。 【解析】【分析】(1)B项,反衬,错误,应该是暗写军营中号令的严肃、军威的赫然。反衬,指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的特点或不同的情况,用衬体从反面衬托本体。作用:通过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主题。前两联没有用反衬。诗一开始就用“心惊”二字,表示诗人对国事的担忧;接着听到军中不断传来鼓角声,使人感到浓厚的战争气氛。用汉家大将营中喧声重叠的笳鼓声、严冬傍晚高悬的军旗来暗写军营中号令的严肃、军威的赫然。故选B。 (2)末联连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叹说,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后来果然在处理边事上立了大功。表达了诗人也想和班超那样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感情。第二个是“终军请缨”,终军向皇帝请求出使南越说服归附,为表现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他请皇帝赐给长带子,说是在捆南越王时要用它。祖咏用了这两个典故,意思很明白,更有豪气顿生之感,突出诗人的报国之志,考生据此分析即可。用典的作用一般是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使文辞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整,结构谨严,而增加外形之美,与丰富之内涵。 故答案为:⑴B; ⑵ ①用典。②运用班超投笔从戎、终军请缨的典故,表现诗人想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感情。③运用典故,使得情感表达丰富而含蓄蕴藉。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船户 高翥 尽将家具载轻舟,来往长江春复秋。 三世儿孙居柁尾,四方知识①会沙头。 老翁晓起占②风信,少妇晨妆照水流。 自笑此生漂泊甚,爱渠生理③付浮悠。 【注释】①知识:相识的人。②占:预测。③生理:生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以老翁一家以船为家起笔,通过简练的笔墨,概述船户来往长江的生活状况。 B. 诗人既介绍了船家三代人共居船尾的和睦,也表现了船家人缘好、熟人多的欢洽。 C. 诗中写到了老翁和少妇的动作,晓起看天气,照水梳晓鬓,各具情态,宁静和谐。 D. 诗的七、八两句通过老翁的自嘲,表现船家漂泊生活的艰辛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与柳宗元的《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相比,这两首诗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答案:D 解析: (1)D (2)示例:①柳宗元的《渔翁》,通过在山青水绿之处独往独来、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渔翁”形象的精心塑造,把诗人所向往的那种遗世独立、回归自然、自由自在的理想生活境界表现出来,体现了浪漫主义的风格。②高翥的《船户》,则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通过细致的观察、轻快的笔调,表现船家朴实、宁静的水上生活,是一幅真实感极强的剪影,属于现实主义的作品。 【解析】【分析】(1)D项,“老翁的自嘲”和“表现船家漂泊生活的艰辛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错误,依据尾联,作者是对自己漂泊生活的自嘲和感慨,并非老翁的自嘲,也不是表现船家生活的艰辛,而是表达诗人对船家自在浮游生活的羡慕。“笑”和“爱”字是理解诗意的关键。D项曲解诗意。故选D。 (2)《渔翁》写一个“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的渔翁独来独往,自食其力而又洒脱飘逸的形象,寄托着作者自己于“山水绿”“岩上无心云相逐”的美丽幽静环境中过自然自由的生活的志向,是浪漫主义的风格。《船户》这些作者看到的“三世儿孙居”“尽将家具载轻舟”“老翁晓起占风信,少妇晨妆照水流”的船户生活,简朴却其乐融融,来往自由,赞美了一种宁静朴实、洒脱自然的生,是写实主义的风格。 故答案为:⑴D; ⑵示例:①柳宗元的《渔翁》,通过在山青水绿之处独往独来、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渔翁”形象的精心塑造,把诗人所向往的那种遗世独立、回归自然、自由自在的理想生活境界表现出来,体现了浪漫主义的风格。②高翥的《船户》,则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通过细致的观察、轻快的笔调,表现船家朴实、宁静的水上生活,是一幅真实感极强的剪影,属于现实主义的作品。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⑵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诗歌创作风格的能力。“风格”指文学作品从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而鲜明的风貌和格调。它受作家主观因素及作品的题材、体裁、艺术手段、语言表达方式及创作的时代、民族、地域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并在一系列作品中作为一个基本特征得以体现。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两种基本风格,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浪漫主义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现实主义关心现实和实际,指对自然或现实生活做出准确的描绘和体现。本题中两首诗歌即分别涉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诗歌分析这两种风格的体现即可。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 , 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高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释】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堰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词人欲招青山,而青山不来,于是责怪:青山你如此傲慢,有谁会再未喜欢你? B. “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以理解为人内心的寒。 C. 下片续写明月从“来”到“去”。表明诗人听别人吟诵《离骚》,夜深未眠。 D. 下片着重写山中明月,既承接上片谕劝我溪边住”,又展示明月与词人的情谊。 (2)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C 解析: (1)C (2)本词刻画了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虽然词人心怀天下,但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屈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堰蹇”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 【解析】【分析】(1)C项,“诗人听别人吟诵《离骚》”错误,“听读《离骚》去”是说“明月,山峦,清澈地小溪”听我朗诵《离骚》。故选C。 (2)答题时,找出描写物的关键词,结合注释,展开联想和想象,“偃蹇”表现的是青山高耸,傲慢的形象;“天高处”表现的是明月的高洁;由此可联想到词人以青山、明月自喻,来表达自己傲岸高洁的形象。 故答案为:⑴C; ⑵本词刻画了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虽然词人心怀天下,但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屈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堰蹇”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 【点评】(1)此题综合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东莱学士无竞① 陈子昂 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 怀②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首③新。 【注释】①无竞:王无竞,东莱人,性格刚烈耿直,仕途坎坷。此诗作于陈子昂为王竞送行之时。②怀:想到,想念。③白首:亦作“白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宝剑是建功立业的象征,诗人把其送给远行的友人,表现了对朋友的鼓励与期望。 B. 诗歌借宝剑侧面赞扬了王无竞的才志和品格,送剑则表明诗人与他是志趣相投的知己。 C. 诗歌结尾写友人遭遇的不公待遇虽已成事实,但是不可虚度年华,让头上徒添白发。 D. 该诗属于赠别诗,赠物与赠言相辅相成,在对友人的勉励中,也直接表现出诗人的愤慨。 (2)诗歌颈联为后世称道,请简要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D 解析: (1)D (2)①“晚岁”双关,既指一年将尽,也暗含大器晚成的意思,用此鼓励对方,不要因眼前挫折而丧失信 心,应像孤松一样经得起风霜。②运用象征(比喻)手法。“孤松”傲岸不屈,铮铮铁骨,象征具 有高尚节操的人,以此赞扬王无竞;“众木”象征失掉本心、趋炎附势的人。③通过“孤松”和“众 木”的对比,表现了对失掉本心、趋炎附势的人的鄙视和对友人的褒扬。 【解析】【分析】(1)D项,“直接表现出诗人的愤慨”理解有误。全诗大意为:这把宝剑异常珍贵价值千金,多年来我从未答应送给别人;想到你就要启程到远隔万里的地方去,把它赠送给你以表结交情深;峰顶孤松适宜在严寒中生长,一般草木喜欢在春天里争胜;生在当今世道还有什么可说,你千万别愁添白发就此消沉。从全诗来看,诗人对友人遭遇不公的愤慨之情是从诗意中隐隐流露出来的,并不是“直接表现”出来的。故选D。 (2)本诗的颈联为“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从手法上来看,“孤松”,指山峰顶上孤独的松树。自然界中的松树有不畏严寒的特点,用“孤”来修饰“松”,则赋予了松树傲岸不屈、铁骨铮铮的品格,这里诗中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用“孤松”来象征有高尚节操的人,意思是说王竞就是像“孤松”一样的人,表达了赞美之意;而“众木”则是与“孤松”相对的,象征了失掉本心、趋炎附势之人。“晚岁”,本意是一年将尽的时候,这里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既是指季节,也是指人的年龄,含有大器晚成的意思,“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意思是“峰顶孤松适宜在年底严寒天气中生长,一般草木喜欢在春天里争胜”。由注释可知,此诗作于陈子昂为王竞送行之时,从内容上来看,诗人是用这两句诗来鼓励王竞不要因眼前挫折而丧失信 心,应像孤松一样经得起风霜。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归纳出本题答案。 故答案为:⑴D; ⑵①“晚岁”双关,既指一年将尽,也暗含大器晚成的意思,用此鼓励对方,不要因眼前挫折而丧失信 心,应像孤松一样经得起风霜。②运用象征(比喻)手法。“孤松”傲岸不屈,铮铮铁骨,象征具 有高尚节操的人,以此赞扬王无竞;“众木”象征失掉本心、趋炎附势的人。③通过“孤松”和“众 木”的对比,表现了对失掉本心、趋炎附势的人的鄙视和对友人的褒扬。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②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②鸸:一种鸟。 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 ①动静结合,首联既有风吹云散的动景,又有阳光返照,大地回暖的动静。②借代修辞,颔联“红”借代红花,“绿”借代水苹的绿叶。③色彩渲染,颈联“白”“黄”色彩对比鲜明,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④视觉与听觉相结合,颈联写雨后白雁低飞诉诸视觉,黄鸸的叫声不成样子诉诸听觉。⑤乐景写哀情,江南美丽的春光和作者衰病惆怅的心情形成反衬,倍增其哀。⑥直抒胸臆,最后以“衰病”渲染惆怅之情,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悲愤之情。 【解析】【分析】诗的前六句描绘了一幅清新美丽的春景图。诗人紧紧把握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鸸语涩等几个最具早春特征的意象进行描绘。春雨刚停,湖水经过雨水的浸润,柔媚之中更增添了几分清新明快。早春时节,不时仍有寒风阵阵,而阳光返照,不仅给景物镀上一层柔和的色调,还具有一种温暖明快之感。这时候,漫山遍野的山杏,吐艳争芳,碎红点点,虽没有秩序可言,却展现了春的勃勃生机。湖光水色,一切都显露出生机和活力。在这迷人的佳境中,诗人自当缓步湖畔,尽情赏春,但诗人却直抒胸臆,出入意料地感叹: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原因之一在于作者蒙冤被贬,贬后的愤懑加上江州生活的孤寂凄苦,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由此可见,“减心情”的原因,固然是由于“年年衰病”,但更主要的还是政治上遭遇挫折。按常理,此情应以萧条冷落之景来表达。但诗人一反常例,采用“反衬”手法,也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着力描绘春景的无限美好,借以衬托被贬的哀伤之情。春景越美,愤懑愈深,悲伤愈切。颔联写“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这是静态的画面,而颈联中“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语未成”是动态的画面,这是动静结合。颔联中的“碎红”中的“红”代红花,“绿”代水苹的绿叶,这是使用借代的修辞,以色彩来代指本体。“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语未成”,这两句写白雁因为身上的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飞行,是视觉,而因为下雨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是听觉,属于视听结合。然而,前者不顾身上雨水未干,仍然低空飞行,后者虽然舌涩不听使唤,也要歌唱呜叫。诗人以白雁、黄鹂自比,是运用比喻手法描绘自己心情之沉重,语未成写自己受打击后的噤若寒蝉。 故答案为:①动静结合,首联既有风吹云散的动景,又有阳光返照,大地回暖的动静。②借代修辞,颔联“红”借代红花,“绿”借代水苹的绿叶。③色彩渲染,颈联“白”“黄”色彩对比鲜明,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④视觉与听觉相结合,颈联写雨后白雁低飞诉诸视觉,黄鸸的叫声不成样子诉诸听觉。⑤乐景写哀情,江南美丽的春光和作者衰病惆怅的心情形成反衬,倍增其哀。⑥直抒胸臆,最后以“衰病”渲染惆怅之情,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悲愤之情。 【点评】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米元晖①山水 [明]张以宁 高堂晓起山水入,古色惨淡②神灵集③。 望中冥冥云气深,只恐春衣坐来湿。 江风吹雨百花飞,早晚持竿吾得归。 身在江南图画里,令人却忆米元晖。 【注释】①米元晖,宋代书画家米蒂之子,擅长山水画。②惨淡:指画面色彩浅淡。③神灵集:指画面传神,韵味深沉。 (1)这首题画诗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写景的手法。 解析: (1)诗人对米元晖画作的赞叹和对大自然的喜爱(或表达了诗人对隐居山林生活的向往)。 (2)①视觉和触觉相结合,触觉“春衣湿”,衬托了视觉“云气深”。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通过“江风吹雨”“百花飞”,勾勒出一幅宁静灵动秀丽幽雅的画面。③由远及近,先写远景、大景,再写近景、小景(特写镜头),如“百花飞”,细腻生动。④虚实相生,“只恐春衣湿”是想象之语,表现了云气的缥缈朦胧。 【解析】【分析】(1)从题目上看,诗为作者题米元晖山水所作,题材为题画诗,内容应该是表达自己对米元晖山水作品的理解、态度及感触。“古色惨淡神灵集”,联系注释看,惨淡指画面色彩浅淡,神灵集指画面传神,韵味深沉,这是对米元晖画作的赞叹。颔联“望中冥冥云气深,只恐春衣坐来湿”是欣赏画作入境的状态。颈联“江风吹雨百花飞,早晚持竿吾得归”是展示的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百花纷飞时节自己持竿垂钓于江风中的隐逸生活的向往。结尾两句,“身在江南图画里,令人却忆米元晖”是直抒胸臆对米元晖进行了肯定。 (2)从“望中冥冥云气深,只恐春衣坐来湿”,“冥冥云气深”是视觉描写,写的远景,“湿”是触觉所感,这两句诗人将视觉和触觉相结合,用触觉的“春衣湿”,衬托了视觉“云气深”。“江风吹雨百花飞”,写的是动景,结合前面“冥冥云气深”的大背景来看,作者则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通过“江风吹雨”“百花飞”,勾勒出一幅宁静灵动秀丽幽雅的画面。从写景角度方面看,“望中冥冥云气深”先写远景、大景,“江风吹雨百花飞”再写近景、小景(特写镜头),如“百花飞”,细腻生动。从虚实角度看,除了前面的远看近看的实景外,“只恐春衣湿”是想象之语,表现了云气的缥缈朦胧,又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全诗写景手法多样,富有表现力。 故答案为:⑴诗人对米元晖画作的赞叹和对大自然的喜爱(或表达了诗人对隐居山林生活的向往)。 ⑵①视觉和触觉相结合,触觉“春衣湿”,衬托了视觉“云气深”。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通过“江风吹雨”“百花飞”,勾勒出一幅宁静灵动秀丽幽雅的画面。③由远及近,先写远景、大景,再写近景、小景(特写镜头),如“百花飞”,细腻生动。④虚实相生,“只恐春衣湿”是想象之语,表现了云气的缥缈朦胧。 【点评】⑴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情感态度的能力。此类题目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山水入”“神灵集”“只恐”“身在江南图画里”可知诗人对米元晖画作的赞叹和对大自然的喜爱(或诗人对隐居山林生活的向往)。 ⑵本题考查鉴赏诗词写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必须熟悉写景常用的技巧,比如,视角的转变、景物的色彩、景物的动静、多种感官的调动、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使用等。然后根据这些技巧的特点和规律在诗词句中加以辨认,从而确定作品所使用的写景技巧。答题时,先确认技巧,再结合诗词句分析具体如何使用以及使用的效果。本诗运用了视觉和触觉相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由远及近,虚实相生的手法写景,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即可。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李太白杂言(节选) (宋)徐积 乃知公是真英物,万叠秋山清耸骨。 当时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霜鹘。 戴乌纱,著宫锦① , 不是高歌即酣饮②。 饮时独对月明中,醉来还抱清风寝。 【注】①《唐才子传》记载:李白被赐金放还后“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②高歌酣饮:杜甫《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节选部分第一句承接前文,给予了李白高度的评价,指出李白是真正的杰出人物。 B. “万叠秋山清耸骨”比喻新奇,耸峙的万叠秋山生动地刻画出作者心中诗仙的伟岸。 C. “醉来还抱清风寝”借描写李白醉酒之后抱清风酣然入眠来表现了李白的豪迈俊逸。 D. 诗人借描写春风得意时李白戴乌纱、穿宫锦和痛饮高歌来展现了李白的高傲和狂放。 (2)诗人以诗论诗,“当时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霜鹘”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D 解析: (1)D (2)①李白和杜甫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②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明显不同,杜甫如志在千里的老骥,李白如横空高飞的霜鹘;③老骥难以追上霜鹘,可见李白诗才远胜杜甫。 【解析】【分析】(1)D项,“春风得意”时有误,注释中有“李白被赐金放还后”。 (2)题中“当时杜甫亦能诗”说明李白和杜甫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恰如老骥追霜鹘”表明杜甫如志在千里的老骥,李白如横空高飞的霜鹘;老骥难以追上霜鹘,可见李白诗才远胜杜甫。 故答案为:⑴D; ⑵①李白和杜甫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②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明显不同,杜甫如志在千里的老骥,李白如横空高飞的霜鹘;③老骥难以追上霜鹘,可见李白诗才远胜杜甫。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 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唐多令·惜别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 【注释】漫:空,徒劳。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将“愁”字巧妙地拆分为“心上秋”,既突出季节为“秋”,又表明了内心最主要是因悲秋而愁。 B. 词人明月之夜不敢登楼,是因为怕登高望月思人而会更让人增添愁苦,表达了月夜思乡怀人而又充满矛盾的心理。 C. “燕辞归”与“客尚淹留”是反衬,用燕归反衬客留,从而表达了客居他乡不得归的无奈、伤感之情。 D. 最后一句用了拟人手法:词人责备垂柳不能留住亲友,却总是留自己的行舟,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 (2)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答案:A 解析: (1)A (2)①秋景凄清;②亲友相别;③功业无望;④羁旅漂泊 【解析】【分析】(1)A项,“内心最主要是因悲秋而愁”错误,原文几个愁的原因中,无法分析出“最主要是因悲秋而愁”,根据题目《惜别》可知,最主要是因“亲友相别”。故选A。 (2)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纵然是秋雨停歇之后,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作者融情于景,写出秋景的凄清;“离人心上秋”, 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凄凉萧索,写出离人相别之愁苦;“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往昔的种种情事好像梦境一样去悠悠,就像是花飞花谢,就像是滚滚的烟波般向东奔流,融情于景,含蓄写出自己功业无望的愁怨;“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只有我这游子还在异地停留,丝丝垂柳不能系住她的裙带,却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抒发了作者羁旅漂泊的愁情。考生据此容易作答。 故答案为:⑴A; ⑵①秋景凄清;②亲友相别;③功业无望;④羁旅漂泊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代王夫人作① (南宋)文天祥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最苦是、姚黄②一朵,移根仙阙。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听行宫、半夜雨淋铃③ , 声声歇。 彩云散,香尘灭。铜驼恨④ , 那堪说。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算妾身、不愿似天家⑤,金瓯缺。 【注释】①代王夫人作:南宋灭亡时,王夫人作为昭仪随宋恭帝被掳往大都,在驿壁上题词《满江红》,后文天祥被押往大都途中偶见此词,不满结尾三句“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因以王夫人口气代作一首。②姚黄:牡丹的名贵品种。③雨淋铃:唐玄宗在奔蜀途中,听到夜雨淋铃,思念玉环,分外凄怆,采其声为《雨霖铃》曲。④铜驼恨:晋朝索靖知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驼说:“就要看见你埋在荆棘里。”以此象征亡国。⑤天家:此处指帝王家。 (1) 这首词的前三句“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借昭君远嫁寓指________。 (2)从抒情手法角度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解析: (1)王夫人等后妃被掠掳、驱行北上的凄凉处境 (2)①全词借王夫人被掳事件,借事抒情;②“回首”两句等,借景抒情;③借王昭君、索靖等典故抒情;④用“苦”、“恨”和“伤心”等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表达了对王夫人置身事外、幸免苟活愿望的不满和忠言劝告。也表达了诗人不愿像宋室王朝一样因国土残破而备受耻辱的悲愤之情。 【解析】【分析】(1)这首词的前三句“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意思是,试问哀怨凄婉的琵琶声,万里胡沙外是怎样的风物情景?描写的是昭君远嫁的情景,根据题目和注释“南宋灭亡时,王夫人作为昭仪随宋恭帝被掳往大都”,可知创作的背景,借昭君远嫁寓指王夫人被掳事件。 (2)本词综合运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手法。“最苦是”“铜驼恨”“伤心铜雀迎秋月”为直接抒情的句子,间接抒情运用了借景抒情、用典抒情、借事抒情等多种手法。上片描写词人亡国之恨和被掳北行的痛苦;下片抒写对敌人的仇恨和词人坚守节操保持清白的决心。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宁死不屈的气节。结合词句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⑴王夫人等后妃被掠掳、驱行北上的凄凉处境 ⑵①全词借王夫人被-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 语文 诗歌 鉴赏 专项 训练 练习 答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