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doc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doc(4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人工智能 2018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说,互联网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是两个不同的时代,过去20年人类社会走在互联网时代,但是未来30~50年应该是人们进入人工智能的时代。 什么是“人工智能”? 对于人工智能,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理解。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人工智能来了 如今,人工智能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自然语言实时语音翻译、视觉内容自动识别、推荐引擎等。淘宝、京东等商城,等资讯网站,会根据你之前浏览过的商品、页面推送给你一些相关的产品或网站内容。这其实就是引擎推荐技术的一种表现。计算机视觉有着广泛的细分应用,其中包括,医疗领域成像分析、人脸识别、公关安全、安防监控等等。智能家居之后,人工智能成为家电业的新风口,长虹发布两款CHiQ智能电视新品,主打手机遥控器、带走看、随时看、分类看功能。 但是,人工智能并不只是美好的,面临着很多问题。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设计者会遇到伦理问题的挑战。比如著名的“隧道问题”: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在通过黑暗的隧道时前方突然出现一个小孩,面对撞向隧道还是撞向行人这种进退维谷的突发情况,自动驾驶汽车会怎么做? 人工智能在未来还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奇点(singularity)”。所谓“奇点”就是指机器智能有朝一日超越人类智能,那时机器将能够进行自我编程而变得更加智能,它们也将持续设计更加先进的机器,直到将人类远远甩开。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在我们训练人工智能的同时,有可能也被人工智能“训练”了。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形中暗暗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骄傲的时候,也许已不知不觉地沦为了数据的囚徒。 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冲击,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今天对我们依然有借鉴意义。这三大定律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到人受伤害而袖手旁观;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归根结底,人是智能行为的总开关。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把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放在对技术进步的渴望之上。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 (1)文中举“图灵测试”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被人工智能“异化”指的是什么?) ②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文中的“未雨绸缪”指的是什么?) (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 (4)有些人担心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时代,会不会导致机器人操控社会,人类沦为机器人的奴隶。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你的认识谈一下。 【答案】 (1)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图灵测试”提出了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判断标准。 (2)①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形中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人们沦为了数据的囚徒。②这里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指人类提前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 (3)①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不断深入,深化。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图灵提出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希儿勒用“中文房间”提出“智能”需意味着具有理解能力;不同学派对“智能”的不同认识,也推动了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化。②“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了如何认识、应对“人工智能”,深化了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人工智能”开发过程中,设计者对伦理问题的思考;“奇点”概念的提出,对人类可能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思考;面对可能存在的冲击,阿西莫夫提出的三大定律都不断深化着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 (4)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把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放在对技术进步的渴望之上。同时,应建立严厉的法律规则制裁那些不法分子。相信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 【解析】【分析】(1)依据文章中的“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可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图灵测试”提出了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判断标准。 (2)①语句“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中的被人工智能“异化”,可根据“在我们训练人工智能的同时,有可能也被人工智能‘训练’了。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形中暗暗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骄傲的时候,也许已不知不觉地沦为了数据的囚徒”来概括作答。②语句“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中“未雨绸缪”,原意是趁天还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后来比喻事先做好预防、准备工作。这里用来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指人类提前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 (3)本题作答可依据“什么是‘人工智能?’”中的“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和“人工智能来了”中的“但是,人工智能并不只是美好的,面临着很多问题。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设计者会遇到伦理问题的挑战”“人工智能在未来还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奇点(singularity)’”“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冲击,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今天对我们依然有借鉴意义”等内容,从不同的阶段来概括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即可作答。 (4)本题可结合文章中的“归根结底,人是智能行为的总开关。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把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放在对技术进步的渴望之上。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这一语句,结合生活实际来分析作答。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论说有力。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图灵测试”提出了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判断标准。 ⑵①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形中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人们沦为了数据的囚徒。②这里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指人类提前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 ⑶①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不断深入,深化。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图灵提出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希儿勒用“中文房间”提出“智能”需意味着具有理解能力;不同学派对“智能”的不同认识,也推动了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化。②“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了如何认识、应对“人工智能”,深化了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人工智能”开发过程中,设计者对伦理问题的思考;“奇点”概念的提出,对人类可能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思考;面对可能存在的冲击,阿西莫夫提出的三大定律都不断深化着对于人工智能的认识。 ⑷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该始终把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放在对技术进步的渴望之上。同时,应建立严厉的法律规则制裁那些不法分子。相信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掌握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说明文时要掌握说明文的各种说明方法,知道各类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作用。在答题时要准确判断,并准确说出其作用。 ⑵考生要联系文本内容,注意在文本中找到答案。 ⑶考生要仔细阅读文本,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要点,在回答时要准确、全面。 ⑷考生答题时要理解文本的内容,准确把握文本,回答要全面,要到位。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蝙蝠鼠中仙 秦自民 ①蝙蝠的样子有点像老鼠:尖嘴、细牙、小眼,还有一对能竖立的耳朵,而且也跟老鼠一样喜欢夜晚活动。也许是由于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喜老自嘲》中有“蝙蝠鼠中仙”这样的诗句,蝙蝠也被称为鼠仙。 ②古今中外,人们对蝙蝠毁誉参半。唐代诗人孟浩然写道:“虫之属最可厌莫如蝙蝠,而今织绣、图画皆用之,以福同音也。”可见,由于蝙蝠的“蝠”与幸福、福气的“福”同音,使得人们对蝙蝠青睐有加,建筑物、装饰品、家具、服装、瓷器、玉器、书画上经常有蝙蝠图案,尤以门窗上雕刻五只蝙蝠最为常见,寓意“五福临门”。 ③不过,很多人不喜欢蝙蝠,可能是受到一些传说的影响。明朝学者冯梦龙在《笑府》中编了一个故事:凤凰寿,百鸟朝贺。唯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如此倨傲?”蝙蝠曰:“吾有足,属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蝙蝠亦不至。麒亦责之。蝙蝠曰:“吾有翼,能飞,属禽,何为贺欤?”继而,凤凰与麒麟相会,语及蝙蝠之事,相与慨叹曰:“今世风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实无奈他何!”这个故事嘲讽了那些卑鄙无耻、没有立场的人。 ④在西方,蝙蝠是吸血鬼的化身,传说罪恶的灵魂能转世成吸血蝙蝠继续作恶。这些故事的流传给蝙蝠带来了邪恶的坏名声。而事实上,蝙蝠家族中也确实有吸血蝙蝠存在,如分布在美洲热带地区的普通吸血蝠、白翼吸血蝠和毛腿吸血蝠。 ⑤人们把蝙蝠和吸血鬼联系起来,可能与蝙蝠是夜行性动物有关。白居易在《洞中蝙蝠》中说蝙蝠“黑洞深藏避网罗”。蝙蝠白天隐藏起来,既有利于安全,也有利于安静地歇息、降低体温和代谢速度,这样既可以延年益寿,又可以养精蓄锐,到了夜晚可以精力充沛地外出觅食。 ⑥南宋诗人范成大在《高楼曲》中有“岁暮天涯客,黄昏蝙蝠飞”的诗句。的确,蝙蝠很善于在漆黑的夜晚捕食蚊、蝇、飞蛾等昆虫。捕食昆虫既满足了蝙蝠的口腹之需,也帮了人类的忙,因为这些昆虫大多数是有害的。事实上,蝙蝠是世界上最好的害虫杀手之一。 ⑦蝙蝠之所以对害虫有那么大的威力,部分的原因是由于即使在漆黑的环境中它也能“看见”猎物。但是,蝙蝠的视力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处,他的看家本领是回声定位能力。 ⑧正如人眼能根据从物体反射回来的光波分辨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一样,蝙蝠的耳朵能根据从物体反射回的超声波分辩物体的方位、距离、大小和性质。这种通过对回声的频率强弱以及发出与收到回声的时间间隔等进行分析来探测目标的方式就是回声定位。蝙蝠喉部通过声带震动而定向发射超声波,这种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到的,但对蝙蝠很重要。如果被堵塞耳朵,即使在明亮的环境中,蝙蝠也会像醉汉一样乱撞;如果只蒙住双眼,蝙蝠的行动却不“盲目”,依靠回声定位蝙蝠能准确地发现目标、确定飞行方向,甚至1分钟内可连续捕捉到10余只飞行中的昆虫。 ⑨鉴于蝙蝠的出色表现和非凡本领,荷兰动物行为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廷伯根认为:“不论以何种标准而言,听觉冠军都该属于蝙蝠。”正因为如此,蝙蝠也成了仿生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蝙蝠虽没有真正的翅膀,却有功能绝不亚于翅膀的翼手,蝙蝠家族因此得名“翼手目”。蝙蝠有一系列适应于飞行生活的结构特点。前肢为构造极其轻巧的翼手,这种翼手宽大灵活,操控性极佳,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换形状产生升力,因此,蝙蝠在空中急转弯的本领远胜于鸟类。此外,蝙蝠胸、肩部的强大肌肉集中在躯干部,胸骨具有和鸟类一样的龙骨突起,锁骨也很发达。这样的构造使蝙蝠飞起来更加灵巧自如。 ⑪独特的飞行能力和回声定位本领,使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也有一些蝙蝠的喜好与众不同。 ⑫世界上有一种蝙蝠具有罕见、奇特而又令人惊诧的饮食习惯,它们的猎食目标竟然是水中的鱼。兔唇蝠就是这样一位渔夫。它能利用超声波探测到猎物,强大的飞行能力能保证它轻盈地掠过水面,而修长的脚趾和锋利的爪子,使其能轻而易举地抓到浅水中浮游的光滑的小鱼。 ⑬得益于漫画中的超级英雄“蝙蝠侠”,蝙蝠的形象在今天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的确,蝙蝠不是老鼠,蝙蝠是像神仙一样飞行的哺乳动物,蝙蝠是鼠中仙。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简析选文①~④段引用诗文和传说的作用。 (2)下列诗文对蝙蝠特点的描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曹植《蝙蝠赋》:“行不由足,飞不假翼。……不容毛群,斥逐羽毛族。” B.葛洪《抱朴子》:“千岁蝙蝠,色如白雪。……此物得而阴干末服之,令人寿万岁。” C.清人蒋世栓《费生天彭画赠百泉》:“世人爱吉祥,画师工颂祷。谐声而取譬,隐语戛戛造。” D.范成大《蝙蝠》:“伏翼昏飞急,营营定苦饥。聚蚊充口腹,生汝亦奚为?” (3)选文第⑫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4)在行文过程中,选文特别注重内容的衔接过渡,结构的严谨契合。请仿照文中三处画线句子,在第⑩段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 【答案】 (1)点题,引出说明对象;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古今中外,人们对蝙蝠毁誉参半。 (2)B (3)举例子、打比方。列举了兔唇蝠的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有一些蝙蝠的喜好与众不同”,进一步说明“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蝙蝠不仅有强大的回声定位能力,而且是唯一一类演化出了真正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引用史料或是诗句的作用的理解。说明文中常引用史料或是诗句,作用有二,一是为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文学色彩,二是为文章提供有力的佐证。选文①~④段引用诗文和传说的作用是: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B项理解分析错误,文中并没有介绍蝙蝠的药效。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选文采用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进一步说明“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本题可以补写为:蝙蝠不仅有强大的回声定位能力,而且是唯一一类演化出了真正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 故答案为:(1)点题,引出说明对象;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古今中外,人们对蝙蝠毁誉参半。 (2)B (3)举例子、打比方。列举了兔唇蝠的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有一些蝙蝠的喜好与众不同”,进一步说明“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蝙蝠不仅有强大的回声定位能力,而且是唯一一类演化出了真正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 【点评】(1)说明文开头段的作用,一般有①、引出(或交待)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点); ②增加说明文的文学色彩(或是故事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白居易在《喜老自嘲》中有“蝙蝠鼠中仙”,唐代诗人孟浩然写道:“虫之属最可厌莫如蝙蝠,而今织绣、图画皆用之,以福同音也。”说明对蝙蝠评价差别之大,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这是一道信息筛选提取的题目,也是概括说明内容。本文主要说明蝙蝠给人的印象,生活习性、独特的飞行能力和回声定位本领,使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葛洪《抱朴子》:“千岁蝙蝠,色如白雪。……此物得而阴干末服之,令人寿万岁。”一句是说蝙蝠的药用价值,显然不相符。 (3)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 以便读者理解, 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12段运用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有一些蝙蝠的喜好与众不同”,进一步说明“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 (4)9段“依靠回声定位,蝙蝠能准确地发现目标、确定飞行方向。”“听觉冠军都该属于蝙蝠”等句子,说明蝙蝠听觉好的特点。10段说明蝙蝠有一系列适应于飞行生活的结构特点。因此,开头一句应当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概括为:蝙蝠不仅有强大的回声定位能力,而且是唯一一类演化出了真正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悟空”探“妖” ①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悟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它是一只非常勤奋的“猴子”,每天要绕地球飞行15圈,从不偷懒。 ②“悟空”是我国第一颗主要用来探测暗物质的人造卫星。其实,它就是一台空间望远镜,担负着寻找暗物质粒子、研究暗物质特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等任务。 ③一般人听到“暗物质”会一脸茫然:这是什么“妖魔鬼怪”?为什么要寻找它?顾名思义,暗物质就是通过人眼和其他设备看不到的物质。天文学家在长期的观测研究中发现:许多星系中存在额外的、看不见的引力源,宇宙的总质量其实远远大于已知物质的总质量。他们据此推测,宇宙中应该还存在着一种“暗物质”。我们已知的各种物质基本上都要受电磁力的影响,要么吸收光,要么反射光,要么就自己发光;但暗物质不与光波发生作用,它对电磁力无动于衷,所以我们无法看到它。 ④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对暗物质的研究依然不明朗。目前,能够确定的是,宇宙总能量的26.8%由暗物质贡献,普通物质只占4.9%,暗物质的能量是普通物质的5倍以上。有这样隐形的庞然大物存在于宇宙中,却又看不见摸不着,这的确让科学家心痒难耐。而且,暗物质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科学家发现,所有发光物质提供的引力无法抵消星系内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因此推测,是暗物质在提供额外引力,以阻止星系解体。也就是说,没有暗物质就没有星系,也就没有人类。而且,作为一种全新的、未知的粒子,暗物质很有可能开创前所未有的应用空间。 ⑤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传说中的暗物质呢?“悟空”的任务,就是上天捕捉暗物质粒子碰撞湮灭时产生的高能电子。简单地说,“悟空”在观测中如果突然发现某一速度的电子射线数量变多了,但这又无法用现有理论来解释,那么这些电子射线很有可能是暗物质湮灭时产生的。 ⑥全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希望能够第一个观测到这部分电子射线,从而获取暗物质存在的证据。除“悟空”外,目前世界上用以探测暗物质的设备,还有国际空间站的阿尔法磁谱仪和美国宇航局的费米空间望远镜。而中国的“悟空”,是迄今为止观测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⑦2017年末,“悟空”工程团队在世界权威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论文,宣布获得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该能谱将有助于发现暗物质存在的蛛丝马迹。接下来的2018年,我们希望“悟空”不负众望,用火眼金睛找到更多线索,早日探到“妖”的真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悟空”主要用来寻找暗物质粒子、研究暗物质特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 B.暗物质不受电磁力的影响,所以不能通过人眼和其他设备看到。 C.“悟空”可以通过捕捉到的宇宙中的高能电子来探寻暗物质的踪迹。 D.与其他探测器相比,“悟空”性能更加杰出,已率先发现暗物质。 (2)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了“悟空”的任务、暗物质的特性、“悟空”探寻暗物质的方 式及成果。 B.“悟空”是一颗人造卫星,“妖”指暗物质,以“‘悟空’探‘妖’”为题,生动形象, 吸引读者。 C.选文第③段连用两个设问句,加强语气,引出对“悟空”探“妖”方式的具体说明。 D.选文第⑤段中划线词语“很有可能”表明探寻暗物质前景不容乐观,语言表达既准确 又含蓄。 (3)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目前,能够确定的是,宇宙总能量的26.8%由暗物质贡献,普通物质只占4.9%,暗物质的能量是普通物质的5倍以上。 【答案】 (1)D (2)A (3)列数字、作比较。准确说明了暗物质在宇宙中的比重以及和普通物质在宇宙中的多少、能量上的大小悬殊与差距,从而让读者对暗物质对有清楚的了解。 【解析】【分析】(1)在第六段中确实提到“悟空”的性能更加杰出,但并没有提到它率先发现暗物质,选项D与原文不符,因此选D。 (2)A错,应是逻辑顺序。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方法及其特征,然后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和什么问题来表达其作用。通过“26.8%”、“4.9%”可知该句运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暗物质和普通物质在宇宙总能量中所占的比例分量大小。而“暗物质的能量是普通物质的五倍以上”一句则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暗物质的能量与普通物质的能量相比较,以此来准确突出暗物质的能量之多。 故答案为:⑴D;⑵A;⑶列数字、作比较。准确说明了暗物质在宇宙中的比重以及和普通物质在宇宙中的多少、能量上的大小悬殊与差距,从而让读者对暗物质对有清楚的了解。 【点评】⑴考生要对文本内容仔细阅读,要在文段中落实选项内容所在的段落,由此进行辨析。 ⑵本题考查的内容比较广泛,考生要先阅读选项,带着选项的内容阅读文本,注意选项中的关键表述,联系文本的内容进行辨析说法的正误。 ⑶考生要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对句子要准确判断其使用的说明方法,也要联系文本以及语句内容来阐述语句的作用。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考加分“瘦身”是怎么回事?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为贯彻落实《实施意见》有关要求,2014年12月,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有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五部门《意见》明确,2015年1月1日起,取消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对于仍保留相关学生加分资格的省份,加分分值不超过5分,同时,《意见》还明确要求各地取消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并进一步大幅减少其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据统计,今年全国性加分项目已按要求全部调整到位,地方性加分项目将从2014年的95个逐年减少,到2018年仅剩35个,减幅63%,各地普遍降低了地方性加分项目分值,缩小了适用范围。 材料二:高考加分政策民意调查 (一)对于目前全国各地压加分项目及分值和增加高考加分项目民意情况调查表 项目 占比 态度 大幅压缩加分项目及分值 增加见义勇为加10-20分 支持 91.47% 3.56% 反对 4.05% 68.44% (二)对于高校不同录取方式的民意情况调查表 方式 占比 态度 裸分录取 自主录取 适当加分录取 其它 支持 51.10% 11.73% 19.83% 17.34% 材料三:高考加分背后的民意“温差” “你孩子的分数在全省排多少名”,成了高三学生家长们眼下谈论最多的话题。家长们心情纠结的背后,是每年高校招生1分压倒上万人的现实。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现实下,今年全国各地出台的高考加分新政广受社会关注。高考期间,中国教育报等媒体记者就高考加分这一问题展开了问卷调查。作为普通家长的陈女士对于高考加分有质疑,地告诉记者,大多数的家长对加分高度警惕,认为加分给了一些人钻空子的机会,并对一些加分项目表达不满。北京一位既是中学教师又是考生家长的丁先生表示,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改革进程的加快,一些高考加分项目实际上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已经有所考虑,这样,两者在优惠政策的制度设计上其实存在一定的重叠。记者在随机抽样调查中发现,被调查区域内的绝大多数农村考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无高考加分,今年19岁的张桓(化名)“2012年高考课分”全县30名的他进入录取环节后,名次跌至70多名,最后无缘自己心仪的学校。张桓的经历,实际上折射出农村学生在高考竞争中无法遮蔽的劣势。 陕西师范大学史赧碰教授认为,由于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没有高考加分机会,出于对自己孩子公平的考虑,受访者更期待国家取消各种高考加分项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些地区在制定高考加分政策时,与民意存在较大的“温度差”。 (1)根据材料一,请分析国务院、五部门相断出台了给高考加分“瘦身”的政策之后,全国各地高考加分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任选一种分析其作用。 (3)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 B.被调查区域内的农村考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无缘高考加分,都反对高考加分。 C.受访者绝大部分赞成大幅压缩高考加分项目、降低加分分值,认为这样更能体现社会公平性。 D.由于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没有高考加分机会,出于对自己孩子公平的考虑,受访者更期待国家取消各种高考加分项目。 (4)结合三则材料,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高考加分的看法。 【答案】 (1)加分项目逐年减少,到2018减幅63%,普遍降低了地方性加分项目分值,缩小了适用范围。 (2)画图表、列数据、作比较。 用图表,清晰、醒目的把要说明的对象及内容展示给读者,一目了然,信息全面,说服力极强。 (3)B (4)高考加分有存在的必要,对于鼓励少数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人的子女,个人认为是可以理解的。但应该减少加分的项目,严格加分的制度和审核就可以了。 【解析】【分析】⑴通读材料一,根据“对于仍保留相关学生加分资格的省份,加分分值不超过5分”一句,可看出高考加分的分值减少;“取消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各地取消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并进一步大幅减少其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可见项目也大幅减少;“各地普遍降低了地方性加分项目分值,缩小了适用范围”还表现出加分适用范围的缩小。 ⑵阅读材料二,给出两个高考加分政策民意调查的统计图表,表格中给出相关的统计数据,是画图表和列数据的说明方法。以图表的形式,可以让说明一目了然,读者快速了解主要信息;列数据主要是为了增强说服力,让人们对某一事物或现状特点了解的更准确。选择其中一种说明方法分析出作用即可。 ⑶B项有误,材料三中表述的是“被调查区域内的绝大多数农村考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无缘高考加分”,同时材料中并没有指出他们对高考加分持何种态度。所以选项中的“都反对高考加分”过于绝对化。故选B。 ⑷解答此题根据材料中阐述的“高考加分”的改革,表明自己的观点及理由即可。可结合自己的实际,结合材料中表述出的某一点来重点阐述。比如身在农村,在体育、艺术方面的训练比不上城市;信息闭塞,无法参加各种比赛等等,都可以作为支撑自己观点的理由。 故答案为:⑴ 加分项目逐年减少,到2018减幅63%,普遍降低了地方性加分项目分值,缩小了适用范围。 ⑵ 画图表、列数据、作比较。用图表,清晰、醒目的把要说明的对象及内容展示给读者,一目了然,信息全面,说服力极强。 ⑶B ⑷ 高考加分有存在的必要,对于鼓励少数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人的子女,个人认为是可以理解的。但应该减少加分的项目,严格加分的制度和审核就可以了。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⑵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⑶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⑷本题考查表述自己的观点看法。答题时要注意:①开门见山,观点明确;②有理有据,说服力强;③有条有理,主次分明;④用词恰当,言简意赅。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道情源于唐代的《九真》《承天》等道曲。南宋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作为伴奏乐器,所以也叫“渔鼓”。至清代,道情同各地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曲艺形式。 ②明代,道情开始在泰州地区流行。至清代,用当地方言说唱,并吸收了本地民歌的许多曲调,成为泰州地方曲种之一 , 流传更为广泛。清道光时期,泰州一带有三位杨姓道情艺人,名噪一时,有“三阳(杨)开泰”之誉。后来逐步以泰州为中心,在江淮地区和沿江农村传布,称为“泰州道情”。新中国成立后,泰州成立了道情协会,有会员300余人。 ③泰州道情唱词雅俗共賞,文人唱此显示高雅,劳动者唱此消愁解闷。曲调易学易记,爱唱者甚多,随着听众增多,出现了大批以此卖艺糊口的职业艺人。表演形式古老简朴,演唱时,渔鼓抓于左手弯内,右手击打鼓面,左手击打简板,打击一阵后便开始演唱,有时夹有道白,有时全是唱歌,无论走街或登台,马上便会引来男女老少驻足细听。 (节选自《泰州曲艺艺术》,有删改) (1)结合选文内容完成填空。 “泰州道情”是泰州地方曲种之,源于唐代的道曲,吸收了________的许多曲调,用________来说唱,以________为伴奏乐器。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划线的“同源异流”,形象地说清了全国各地的道情之间的联系。 B.第②段中划线的“之一”和“余”,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②段划线句,列举三位杨姓道情艺人名噪一时的例子,说明当时道情在泰州广泛流传。 D.第①段按时间顺序说明,第②段主要按空间顺序说明。 (3)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泰州道情广为流传的原因。 【答案】 (1)本地民歌;当地方言;渔鼓、简板 (2)D (3)泰州道情唱词雅俗共賞、曲调易学易记、表演形式古老简朴。 【解析】【分析】⑴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从文章中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词句作答。若内容过多,也可以采取对内容进行简单概括的方法作答。本题可结合文章中“用渔鼓和简板作为伴奏乐器”“用当地方言说唱,并吸收了本地民歌的许多曲调”的语句概括填写作答。 ⑵考查对文章说明顺序的理解。根据“明代”-“至清代”-“后来”-“新中国成立后”这些词语表明文章第第②段主要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据此,D项的理解是错误的。故答案为D。 ⑶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本题阅读文章的第③段筛选出符合题意的内容概括作答即可。泰州道情广为流传是因为“泰州道情唱词雅俗共賞”“曲调易学易记,爱唱者甚多”“表演形式古老简朴”这几个特点。 故答案为:⑴本地民歌;当地方言;渔鼓、简板 ⑵D; ⑶泰州道情唱词雅俗共賞、曲调易学易记、表演形式古老简朴。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说明文内容的能力。作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筛选出与问题相关的答题区域,再进行提炼概括,就可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解读能力。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文章,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 “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靠谱的刷脸技术 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个例子:像《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已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 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达到百分之九99.99%。 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尤其利好老年人 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使用难度。 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在-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说明文 阅读 专题 训练 答题 技巧 练习题 答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