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粤剧粤曲粉丝社群形成与影响.pdf
《清末民国粤剧粤曲粉丝社群形成与影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末民国粤剧粤曲粉丝社群形成与影响.pdf(1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30 /粤海风/2024 年第 1 期/清末民国粤剧粤曲粉丝社群形成与影响文/倪诗云摘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我国粤剧粤曲史上粉丝活动十分活跃的时期。本文结合历史描述和理论分析,探讨粤剧粤曲粉丝社群基本面貌、形成原因和功能影响等。研究发现:1.清末民国的粤剧粤曲粉丝从自发的个人行为逐渐发展至规模化的社群组织,并划分了不同派别,即从松散化向组织化、派别化转变。2.粤剧粤曲粉丝社群是基于戏曲活动的集体性、个体内在需求和社会环境外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3.他们由于体制不成熟和派别斗争成为了当时社会不稳定因素,但在文化认同、产业发展和制度完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粤剧粤曲文化前进的重要杠杆之
2、一。粤剧粤曲粉丝社群至今活跃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当重视粤剧粤曲粉丝社群的构建与发展,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影响力,进而助推粤剧粤曲文化发扬光大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粤剧粤曲粉丝社群形成机制影响一、概念界定和问题提出20世纪初,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粤剧粤曲在批判与改良声中不断成长,其粉丝社群活动亦相当活跃。粉丝是英文“fans”的音译,美国学者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1958,美国)指出,所谓粉丝即为“狂热地介入球类、商业或娱乐活动,迷恋、仰慕或崇拜影视歌星或运动明星的人”1。粉丝是伴随着商品经济和大众娱乐文化的发展而孕育形成的,早已有之。粤剧粤曲粉丝不仅
3、仅是单独行动的个体,他们由于共同的戏曲爱好、价值观念和社会活动等,逐渐建立起亲密关系,进而形成具有凝聚力的社群。“社群”是社会学家和地理学家对Community一词的译释。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腾尼斯(Ferdinand Tonnies,18551936)首先对“社群”这一客观现象加以描述,认为其是由拥有共同习俗、价值观念以及情感一致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密切联系的生活群体。2 社群具有一致性和边界性,粉丝社群亦是如此。粤剧粤曲爱好者聚集形成的理论经纬小团体,具有典型的社群特征,他们趋于相似的戏曲兴趣和偏好,通过彼此之间共同的活动参与和在此基础上衍生的人际互动,构建起同质的粤剧粤曲爱好者关系网络,进而
4、形成特定的粤剧粤曲粉丝社群。本文采用粤剧粤曲“粉丝社群”这一概念,而没有使用戏曲界的习惯称谓,如“捧客”“票友”“票房”或“票社”等,是由于这些习惯称谓具有丰富历史内涵和情感色彩,各个概念间既相互区别,又有交错重叠之处。而“粉丝”和“社群”则相对具有广义性,能够更好涵盖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便于分析论述,本文使用粤剧粤曲“粉丝社群”的概念和表述方式。粤剧粤曲粉丝社群,近年来曾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但纵观其已有研究成果,一则多流于描述他们的演剧现象,二则多将他们视为职业演员、专业院团的“附属品”,总体上疏于深层理论的研究,缺乏对粤剧粤曲粉丝社群的系统性讨论。事实上,戏曲粉丝社群是以文化传播和情感互
5、动为纽带的群体建构,是推动戏曲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一般而言,粉丝社群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粉丝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所属阶层的社会属性等因素影响。本文选取的是清末粤剧粤曲向城市中心转移到七七事变前这一时间段,来考察粤剧粤曲粉丝社群的形成与影响。清末至民国时期是粤剧粤曲实现由农村向城市、由草台向剧院发展的重要时期。清末,随着清廷对粤剧的弛禁,粤剧本地班活动日益兴盛,并在与外江班的竞争中逐渐取得优势,成为广州省城剧坛之雄霸,为粤剧粤曲粉丝社群的形成奠定了文化基础。民国时期,广州城市政治、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粤剧省港班相继办起,粤剧粤曲粉丝社群队伍壮大,造就了城市粤剧粤曲之昌盛。至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
6、,社会动荡,人员星散,原先的粤剧粤曲发展进程一度被打断,随着粤剧粤曲界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而进入了新的阶段。清末民国的粤剧粤曲粉丝以生活在广府地区、说粤方言为主的广府人为主,他们拥有相似的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重要节庆、婚丧嫁娶、迎来送往等活动均离不开粤剧粤曲的参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构成了粤剧粤曲粉丝社群形成的重要社会文化背景。同时,粉丝群体所属阶级、阶层的社会属性会影响粤剧粤曲粉丝社群的建构。清末民国粤剧粤曲粉丝社群的发展,体现了传统秩序失范后群体通过消费行为表明文化身份的认同,亦展现粤剧粤曲在社会转型时期中释放的活力与生机。那么就具体而言,清末民国的粤剧粤曲粉丝社群是如何形成的?组织特点和
7、功能是什么?对当下粤剧粤曲粉丝社群治理有什么启示?以上问题关乎个体娱乐福祉,又与粤剧粤曲发展振兴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息息相关。基于以上三个问题,对清末民国“粤剧粤曲粉丝社群”进行历史描述和理论探讨,为粤剧粤曲的传承保护提供参考。二、从个体到集体:清末民国粤剧粤曲粉丝的基本面貌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孕育和发展的粤剧粤曲粉丝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随着粤剧粤曲的日渐繁盛,其粉理论经纬 /3132 /粤海风/2024 年第 1 期/丝从自发的个人行为逐渐发展至规模化的社群组织,即从松散化向组织化转变。粉丝社群与群体以外的人群保持着明确的界限,并以阶级、阶层等划分了不同派别,各派别斗争激烈,这不仅是审美
8、上的差异,更体现了当时突出的阶级矛盾和身份认同危机。(一)自发的粤剧粤曲粉丝个人行为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处于以报纸、杂志等印刷品为主要媒介的一个单向传播的机制中,受众多为被动的信息接收者,粤剧粤曲粉丝尚未形成大规模的群体性力量。此时期粉丝活动多属于自发的个人行为。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12月14日的歌坛燃犀别录(六)中记载了名为矮仔樊的粉丝追随女伶的情形:矮仔樊,高才三尺,面如乌烟,而性好猎艳,尤醉心于女伶,尝在某校修业,组织剧社,粉墨登场,饰鸨母,惟妙惟肖,而做工之余,兼善丝竹。迨夫剧社歇闭,于是专意歌坛,初迷苏影,凡影度曲,必为之掌板,藉献殷勤。后苏影为程某所获,樊遂销声匿迹,不履歌坛者数月
9、,近又静极思勤,旧路重寻,闻颇迷于梅影,但以矮仔樊之材(身材)之貌,其不蒙青盼,毋待龟卜矣。SX君曰:矮仔樊,固堂堂专门学生也,以讨好女伶故,而不惜与弦索手为伍,矧未受教育之二世祖与无业游民乎?3此条记载虽颇具调谑意味,但生动体现了当时粤剧粤曲粉丝在追寻明星艺人之事上的情感投入和时间投入情况。歌坛燃犀别录还记载了迷于白玉梅的乙友梅、成为女伶工会书记的桃某等粉丝故事,从中亦可看出这些粤剧粤曲粉丝被大众媒体污名化的现象,粉丝被视为特殊的受众,与普通戏曲观众之间存在着厚重的壁垒。(二)有组织的粤剧粤曲粉丝社群派别虽然大多数属于粉丝自发的个人行为,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社群。当时粉丝追捧明星艺人的过程中出现
10、了各种派别,可看作是松散的粉丝社群的初步形成。同时,粉丝社群之间存在差异,同一社群内部也存在层级结构。刊物珠江1928年第16期刊载了元元的文章谈捧角,说明了广东捧角之风的源起:北京之两大捧角家,皆粤人,一为捧梅(兰芳)之冯幼伟(耿光),一为捧程(艳秋)之罗炎东(惇融)吾粤捧角之风始于梅(林绮梅即苏州妹)李(李雪芳)两党,两党对峙,各有所好,试一翻阅当时两党竞争之报纸,未尝不哑然失笑也。泊梅李脱却歌衫,嫁人为妇,党魁既失,党员星散,捧角之风,沉寂数年 4在20年代初全女班兴盛之时,“梅李争春”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继梅李之后,渐有新的歌伶取代其地位,形成了新的捧角风潮。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7月
11、14日载有文章茶楼捧客之派别,其列举了其中规模较大的几个捧客党派:1.郭湘文之党。“原为苏影咏裳两党之党徒,今乃改组为郭党,党员约有卅余人。众推某军参谋柳某为领袖,某报记者董某为宣传,其余一律为党员。然其党员中有所谓金仔项仔亚李等,或是某大学学生,或是某军职员,或为某公署之三等书记,某厅之录事,声势颇大,无论郭伶在河南北度曲,党人皆追踪而至。每逢郭伶一曲度终,一声暗号,齐呌好嘢之声不绝。而该党领袖柳某,则洋洋得意,顾盼自豪,郭伶以目逆送之,立与交谈,其亦许党人与郭伶谈话,以示利益均分之意。惟不得过五分钟,否则以猖獗论罪,党人群起逐之。故茶楼中时起打架者,皆此辈之对付党人猖獗之故云。现闻柳某因事
12、失职矣,党人亦渐星散,此郭伶之不幸也。”2.公脚秋党。“此党完全以工人为中坚,参以商界,党员大约与郭伶相等,然实力无郭伶之伟大。因郭党友新旧国华报评剧栏为之宣传,柳某时时暗怀凶器,预备作外交之后盾云。”3.白燕仔党。“此党以某中学教员温某为领袖,势力甚为薄弱,党员只十余人,然其足以号召者,赖有温某咸诗颇佳也。其余如大连影、梅影、慧珠、文武耀等辈,亦有党徒。但党微人稀。殊不足与郭秋燕诸党相颉颃,故不备载,阅者谅之。”5从“捧客之党派甚多,几至不能枚举”中,足见当时追捧伶人风潮之盛。一些粉丝社群还体现出对偶像的无比执着和忠诚,比如只看自己所捧艺人的表演。天趣画报 1928年第2期的郭湘文燕燕之我评
13、一文中说“余曾于某夜听湘伶于南如楼,该伶一曲既终,座客即如排山倒海而下,虽有别伶继唱,亦决无留恋。”6 纵观此时期的粤剧粤曲粉丝社群,可以总结如下特征:1.粉丝社群内部存在单层次的层级结构。上述女伶有着专门的曲迷会,为了方便管理,还推选出了“领袖”。这些粉丝社群虽然松散,但也具备了初步的层级关系,有领袖统领成员活动,有专职宣传,成员的入选亦有一定的门槛。这里的“领袖”可谓是核心粉丝,相较于普通粉丝,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本和更强的号召力、影响力,并为此投入更多的时间、金钱和情感。在他们的带领下,形成了核心粉丝主导和普通粉丝参与的单层次社群结构。一些核心粉丝还通过一些特殊规定表明自己与普通粉丝的区别,
14、如郭伶一党领袖柳某规定其党人与郭伶交谈时间不得超过五分钟等。2.不同派别的粉丝社群有大有小,展现了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粉丝群体的差异,其中认同差异是粉丝群体类聚和群分的心理根源。郭湘文、公脚秋和白燕仔粉丝主体职业不同,郭湘文粉丝有大学生、军职人员和公署书记等,成员社会地位高、资本相对雄厚;公脚秋粉丝则以工人和商界为主体,实力相对较弱;白燕仔粉丝包括中学教员等。“粉丝明星”是这些党派的表层关系,实际上反映了粉丝在不同社会关系中获得的归属感,即价值上的认同。价值认同包括个人认同、群体认同和社会价值认同。个人认同是指粉丝在开展社会活动时关于自我的认识,群体认同是粉丝在粉丝社群活动中的内归属感和外群异质
15、感的结合,理论经纬 /3334 /粤海风/2024 年第 1 期/社会价值认同是关于国家、民族、职业等主流价值观念与粉丝社群价值观念在粉丝心理层面中的交汇和平衡。上述郭湘文之粉丝,活动频繁,交往密切,积极为郭湘文宣传,甚至“拉踩”其他伶人,“柳某时时暗怀凶器,预备作外交之后盾云”。这些行为一方面是获得自我尊重和情感满足的需要,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明星价值相统一;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社会不同阶层、阶级间的思想、资本等方面的差异和斗争。3.运作的非正式性和功能的不完善性。此时期粤剧粤曲粉丝社群虽然有领袖的领导和管理,但在实际的活动运作中是非正式制度在发挥作用,并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同时,粤剧粤曲
16、粉丝社群主要是发挥了粉丝的消费者功能,并没有满足粉丝作为生产者在粤剧粤曲创作和参与等方面的需求。此外,粤剧粤曲粉丝社群内部和粉丝社群之间交流互动机制十分有限,社群冲突和成员星散问题时有发生,不利于社群的可持续发展。三、多因素协同:清末民国粤剧粤曲粉丝社群形成原因清末民国粤剧粤曲粉丝社群的形成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戏曲活动本身具有的集体性、社会个体内在需求构成的心理动力源以及制度变迁、观念变化、技术变革等组成的环境外力。特别是民国初年,粤剧粤曲在市场化的运作中一度引领了时尚风潮、吸引观众眼球,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展,为粉丝社群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粤剧粤曲艺人价值地位的观念变化、政商
17、合作举办粤剧粤曲明星选举活动以及印刷传媒时代带来新机遇,成为粤剧粤曲粉丝社群发展壮大的重要助推力。(一)逻辑基础:戏曲的集体天性戏曲是集音乐、舞蹈、表演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具有集体性的特征,它的主要功能包含祭祀、娱乐和休闲,是集体创作的结果。绝大多数戏曲表演都是群体性的活动,具有高度的配合性,既需要创编者、表演者的相互配合、共同创作,又需要观演者的集体反应和积极参与。可以说,戏曲艺术是群体心理外化的表现,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创造的成果。大量戏曲作品是在充满集体色彩的氛围中产生的,每个参与者都能在这种空间和氛围中感受群体精神和社会力量的感染而在其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在这个持续性
18、的参与过程中,成员之间逐渐形成了情感的纽带,产生了社群认同和社群意识,甚至发展出高层次的社群认同,对社群的团结起了重要作用。粤剧粤曲亦是如此,从明代中后期的“广班”到清代的“广府戏”,再到民国初年的“粤剧”“粤曲”,都是广府人民智慧的结晶。广府人民不断吸收、融合弋阳腔、昆腔、梆子、二黄等外来戏曲声腔,并在木鱼歌、龙舟歌、南音和粤讴等本土民间艺术形式基础上,以粤方言表演,创造出具有鲜明广府特色和丰厚文化内涵的粤剧粤曲表演形式。粤剧粤曲构成了广府民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于广府人民经济生产、商贸活动、人际交往、民俗祭祀以及休闲娱乐等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亦是广府人民自我认同的文化符号和情感联系的重
19、要纽带。总之,粤剧粤曲艺术本身就具有的集体性,构成了粤剧粤曲粉丝社群形成演化的逻辑基础,推动着社群的不断发展。(二)心理动力源:个体的内在需求聚集是人的本能选择。个体的生存过程,往往受到各种规则的约束和社会变迁带来的刺激,为了满足身心健康、个人发展以及社会交往的内在需求,可以选择参与休闲的戏曲活动,暂时摆脱家庭、工作等带来的紧张和压力,寻求自我缓解、自由舒适的戏曲娱乐世界,建构起个体存在的生活意义。清末民国,社会制度发生了巨大改变,社会信仰的多元化伴随着儒家价值体系的崩解与商人群体的崛起,传统知识分子面临被边缘化的危机。科举制度的废除,破解了传统文人依附关系的存在基础,使其获得了人格独立和职业
20、自由;同时他们失去了原有的政治保障,从四民之首、社会中心走向边缘,在失衡的社会中遭受现实的残酷压抑。在此期间,粤剧粤曲演出市场愈加繁荣,粉丝社群逐渐兴盛起来。其参与者上至王公贵胄,下至市井百姓,通过会串义务戏、组织堂会戏等方式,或是打发时间,或是寻求过去士绅感觉,或是缓解和摆脱现实的紧张残酷,粤剧粤曲社群组织成为他们寻求内心平静的娱乐空间。此外,新兴的社会统治阶级如资本家、军阀等,为展现社会地位、资本实力以及满足声色之欲,亦成为当时戏曲粉丝社群的重要一支。正如前文提及,社群的形成受到粉丝从属的阶级、阶层的影响,体现出一种“类同一性”。“类同一性”指的是不同数量、不同特征的个体之间的共同属性特征
21、,它为社群的人际吸引、价值认同、文化认同等提供连绵不绝的内生动力。在从事粤剧粤曲活动中,相同阶级、阶层的人或群体有着相似的属性和需求,他们往往会相互吸引。在时间的推移中,其群体规模逐渐壮大并趋于稳定,进而发展出具有共同的惯例仪式、共享的价值观念之集体意识和集体行为。于是,在“类同一性”法则的作用下,个体的自娱自乐转化为集体的狂欢,粤剧粤曲粉丝社群形成并派生出具有差异性的不同组织。(三)传统观念转变:粤剧粤曲艺人地位的提升与合法化粤剧粤曲艺人地位的提升与合法化是粉丝社群形成的前提。清末民国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原有的阶层贵贱之分在制度和观念上逐渐被打破,梨园行也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改良,艺人地位逐渐由“
22、贱民”走向“平民”。首先,西学东渐推动了关于戏曲、优伶的观念转变。优伶自古以来地位卑贱,俗语曰“梨园不是当家郎”。清末民初,西学东渐带来了对于戏曲、优伶的新观念。北京顺天时报1904年刊登的伶部改良策(续昨稿)文章中说:“欧美日本之名伶皆有教育思想,其人不敢妄自菲薄,国家视之亦甚重,从无以贱类目之者。”7 陈独秀1905年论戏曲一文中说“戏理论经纬 /3536 /粤海风/2024 年第 1 期/园者,实普天下之大学堂也;优伶者,实普天下之大教师也。”8 近代的启蒙运动将戏曲艺人推向前台,伶界自主意识觉醒,戏曲的社会功能被重新发现,知识分子与艺人们共同推进粤剧粤曲艺术的繁荣。盛行一时的以移风易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清末 民国 粤剧 粤曲 粉丝 社群 形成 影响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