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考试题.doc
《甘肃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考试题.doc(1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农业生态学:是以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和平衡发展规。 3.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 4.农业生态系统: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5.生态效率:指各种能流参数中的任何一个参数在营养级之间或内部的定量关系。 6.系统: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 7.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 8.群落:指生存于特定区域内的各种生物种群集合体。 9.邻接效应:当种群的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称为邻接效应。 10.生物群落: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11.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了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 12.原生演替:从未有过任何生物的裸地上开始的演替。 13.次生演替:在原有生物群落破坏后的地段上进行的演替。 14.群落的交错区:两个或多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 15.边缘效应: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叠的交错区域中,不但增大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 16.生态因子: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叫生态因子。 17.化感作用:指由植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 18.生态环境:生态因子构成的生物生存环境。 19.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20.生活型:不同种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培育环境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后形成的,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 21.生境:某一生物种群或生物群落,由于生态环境的约束,只能在某一特定区域中生存,则把该区域称为该生物种群或生物群落的生境。 22.生态位:是生物物种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征,即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地位。 23.生态位宽度:是被一个有机体单位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 24.竞争排斥:在自然界常常见到对环境要求很相似的两个物种大都不能长期共存,因食物或生活资源而竞争迟早会导致竞争力弱的物种部分灭亡或被取代。 25.生态适应性:指生物的生态学特性及其对外部环境的要求,以及两者之间相吻合的程度。 26.趋同效应: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器官形态等方面出现相似的现象。 27.趋异效应:指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差异,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生理等方面产生的相应生存差异。 28.生态幅:生物耐受生态因子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之为生态幅。 29.食物链:生态系统中来源于植物的食物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成员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 30.初级生产: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光能并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体中的化学潜能的过程。 31.初级生产力:初级生产者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积累的能量。 32.次级生产:指初级生产以外的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的有机物质进行同化作用。 33.净初级生产力:除去呼吸消耗以后绿色植物真实积累下来的能量或干物质量。 34.生物量金字塔:指某一时刻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生物的重量关系。 35群落净生产力:在生长季节或一年的研究期间,未被异养者所消耗的有机物质量或能量。 39.库:物质在运动过程中被暂时固定、储存的场所称为库。 40.源:指产生和释放物质的库。 36.生物地化循环:地球上的各种化学元素和营养物质在自然动力和生命动力的作用下,在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内,乃至整个生物圈里,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流动和循环,就构成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7.营养物质循环:生物生活必不可少的各种元素和无机化合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运动。 38.生物小循环: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多层次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 40.草原生态系统:指以天然牧草,人工牧草及草食性农业动物为主体的生物种与其生育环境条件所构成的,并完成肉、奶、皮等动物性农产品生产的农业生态系统。 41.行为信息: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通过其特殊行为特征传递的信息。 42.互利共生: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并能与直接进行物质交流的一种相互关系。 43.原始协作:2个物种相互作用双方均获利的的相互关系。 44.生态金字塔:是生态学研究中用以反映食物链各营养级之间生物个体数、生物量和能量比例的一个图解模型。 45.辅助能:除了太阳辐射能以外的其它一切形式的能量。 46.食物链:生态系统中来源于植物的食物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成员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 47.食物网:生态系统内多条食物链互相交织,互相联结的网络。 48.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面的长波辐射有较好的吸收性,对太阳辐射有高度的透过性,把这部分光波辐射的能量吸收在大气层中,使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 1.农业生态学的特点?理论实用性、学科交叉性、研究统一性、宏观层次性 2.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⑴系统的结构具有有序性:系统无论大小一定有边界,系统的层次,系统组分的量比关系,系统组分的空间关系。⑵系统具有整体性。 3.生态系统有哪些结构和功能?结构:物种结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4.生态系统的组分和基本特性?组分:生态系统由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环境(无机元素和化合物、有机物、气候条件)两部分组成。特性:⑴生态学上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⑵生态系统具有稳定平衡特征。 5.农业生态系统由哪些组分构成和功能?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也包括生物(大田作物、果树等生产者,家畜、家禽人等消费者,农业微生物等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部分。其生物是以人类驯化的农业生物为主,环境也包括了人工改造的环境部分。基本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流、价值流 6.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⑴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人类强烈干预下的开放系统⑵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农业生物具有较高的净生产力,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较低的抗逆性⑶农业生态系统受自然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双重制约,但自然生态系统只受自然生态规律的制约,因此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可调控性和高产能力⑷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相对简单⑸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综合生产系统。 7.生态型的内容?⑴分布广泛的生物,具有形态学或生理学特性的空间差异⑵变异和分化与特定的环境条件相联系⑶生态学生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8.种群有哪些基本特征?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均匀型、随机型、成群型分布)、种群数量特征(种群大小、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迁入和迁出)、种群的遗传特征及邻接效应方面。成群型分布形成的原因:植物:繁殖特性、微域差异、天然障碍、动物及人的活动影响。动物:局部生境差异、气候的节律变化、配偶及生殖的结果、社会关系。 9.出生率的高低受的影响?①性成熟时间②每次产生后代的次数③每年产生后代的次数 10.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通常可分为几种类型?请分别举例说明它们的特点。(1)均匀型分布,即种群内各个体在空间呈等距离分布。在统计判定中,每个样地上个体数目相对稳定且等于平均数,而统计方差等于零。(2)随机型分布,即种群内个体在空间的位置不受其他个体分布的影响;同时每个个体在任一空间分布的概率是相等的,即统计方差等于平均数。森林中地面上的一些无脊椎动物,特别是蜘蛛类,表现为随机型分布。(3)成群型分布,即种群内个体的分布既不随机,也不均匀,而是形成密集的斑块。其各样点的统计方差大于平均数。 28.海洋生态系统?特点:浮游植物较多,有大量的浮游动物。作用:调节全球气候、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工业原料、能源。与陆地动植物差别:海洋中的动物大多能在水中游动,不具备快速奔跑或飞翔的能力,海洋中的植物能够在水中进行光合作用,但不具备高大的树干和发达的根系。 10.中国生态农业的特点、原理与技术?特点:①中国农业生态追求生态与经济效益的统一②注重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技术的有机融合③坚持推进集约化经营和资源深度开发④区域性特征明显。原理:①整体效应原理②生态位原理③食物链~④物质与循环~⑤生物群相生相克~⑥生物与环境协同发展。技术:①立体种植与立体种养技术②有机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③生物防治病虫害④再生能源开发技术⑤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配合的生态治理技术。 10.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特点、目标?⑴①公平性②可持续性③共同性⑵①资源环境持续性②经济持续性③社会持续性⑶①保证食物供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②增加农业收入,扩大农村的就业机会和脱贫致富③保护资源环境的永续性发。 11.种群的空间结构?迁移和扩散常指种群内个体因某种原因从某分布区向外移动的现象。迁移多用于动物,扩散用于植物和微生物,迁移和扩散是一种普遍生物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①种群密度过高使得随拥挤效应出现的种群压力和进攻行为加强,这是主要原因②种群等级低及领域性弱的的个体常被排挤,它们只好去寻找高级等级个体未占据的,条件较差的栖息地③幼体长大后亲代驱逐出去而引起迁移④自然扩散也是许多种群的遗传特性和生态特征。 12.种群对空间的利用方式?⑴分散利用:指以个体或家族生活方式的物种,占有特定的空间,并不允许同种的其他个体在其空间内生活的空间利用方式。种群中个体或家族对空间分散利用的意义:①保证食物的需要和保护幼体②保证有营巢和隐蔽所③调节种群密度。⑵共同利用:指以集群为生活方式的种群对其空间资源的利用方式。意义:①改变小气候条件②共同取食和对空间资源的充分利用③共同防御天敌④有利于动物的繁殖和幼体发育。 13.什么是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生物在空间的垂直分布上所发生的成层现象。垂直结构:在完全发育了的森林群落中,成层现象十分明显,地上部分通常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4个基本层次。 14.什么是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内由于环境因素在不同地点上的不均匀性和生物本身特性的差异,而在水平方向上分化形成不同的生物小型组合,称为群落的水平结构。水平结构:在森林群落中,林下阴暗地点有一些植物种类形成小型的组合,而在林下较明亮的地点则是另外一些植物种类形成的组合。 20.土壤生物的生态作用?(1)促进土壤形成(2)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能(3)提高土壤质量(4)对土壤覆盖层有影响 15.什么是生物群落的时间结构?由自然环境因素的时间节律所引起群落各物种在时间结构上相应的周期变化称为群落的时间结构。时间结构:温带地区四季分明,春季草原一片嫩绿;入夏后草原的色彩更加复杂;秋季以黄绿色为主;秋季以后,草原群落出现了枯黄色而向冬季季相过渡。 16.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⑴外因演替:气候性外因演替、土壤性~、生物性~、人为演替⑵内因演替:群落成员改变群落内部环境,而改变了的内部环境反过来又改变群落成员。二者之间的关系:内因演替与外因演替是两个相对的过程,一般情况下二者同时存在。自然界有许多成熟的群落由于周期干旱、水灾等重性周期性演替现象。每一类型的演替,除了受本类型的主导条件影响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受着其他类型的演替条件的影响。 17.群落演替类型?⑴原生演替①旱生②水生演替⑵次生演替①森林的采伐演替②草原的放牧演替⑶顶级群落 18.旱生与水生演替系列?旱生:地衣群落阶段、苔藓群落阶段、草本群落阶段、木本群落阶段。水生:自有漂浮植物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直立水生植物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木本植物阶段。 19.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和来源?作用:①有机质是各种养分的载体②为土壤微生物提供生活物质,促进微生物的活力③具有和硅酸盐同样的吸附阳离子的能力,有助于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的增加④保蓄水分,提高土壤抗旱能力。来源:①作物的根茬、落叶、落花留给土壤的有机物②以秸秆直接还田③土壤中各种生物遗体和排泄物④人类补加 21.群落种类?生态优势种、亚优势种、伴生种、偶见种 22.种群波动的主要原因与调节方式?原因:非密度制约、密度制约;调节方式:密度调节、非密度调节、种内自动调节。 23.群落中生物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指标有哪些?(1)的个体数量指标:多度、密度、盖度、频度、高度、体积、重量(2)种的综合数量指标:优势度、重要值、综合优势比(3)物种多样性指标:香农-威纳指数、辛普森指数 24.简述边缘效应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人们可以有意识地利用边缘效应,如适当增加森林和草原的交接带,以保护和增殖野生动物;充分利用水陆交接处的边缘效应发展滩涂养殖,生产海带、紫菜、各种贝类、鱼、虾等;利用城镇与农村交接处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特点发展独具特色的城郊型农业。 37.生态系统能量的基本形态?日光能、生物化学能、热能。 25.顶极群落的主要特征?顶级群落:最终形成的稳定群落。特征: ⑴它是一个在系统内部和外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已达平衡的稳定系统⑵它的结构和物种组成已相对恒定⑶有机物质没有生产量的净积累,其现存量上下波动不大⑷如无外来干扰可以自我延续地存在下去。 27.淡水生物的生态作用?⑴浮游生物形成初级生产力⑵多种鱼类共同对水体环境发生影响⑶天然湖泊中,大量植物有机质沉淀湖底,积极参与湖泊的填平作用。 29.初级生产力光能利用率较低的原因和提高途径?原因:①漏光损失②光饱和限制③呼吸消耗④环境条件和生理状况。途径:①选育高光效品种②提高作物群体物种光截获量③降低呼吸消耗④优化种植制度 30.次级生产力低的原因和措施?原因:①动物种类②品种差异③饲养方式④饲养配比⑤饲养技术。措施:①改善次级生产者的构成,使初级产品得到多次转化②协调饲养量和饲料量的关系,提高转化效率③选择和生产优质饲料④科学的饲养技术⑤控制家畜的非生产性消耗。 3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中损耗的必然性?①由于不可食②消费密度低或食物选择性限制③利用后来未被同化④同化后呼吸消耗掉⑤变为生产量又被减少 32.能量传递特征及效率?特征:逐级减少、单向流动。效率:①林德曼效率:指某一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与前一营养级所持有的能量之比;②十分之一定律:指食物链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特征及效率。 34.光质对植物的生态作用?①不同的光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②红外光可以产生大量的热量③紫外光对生物和人存在杀伤和致癌作用。 35.不可替代和补偿作用?不可替代:生态因子层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代替,尤其作为主导作用的因子,如果缺少,便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生病或死亡。所以,总体上生态因子是不可替代的补偿作用: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通过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因此,存在因子间的补偿作用。 36.碳循环的层次和途径?层次:①地质大循环:碳以植物有机体形式埋入地下,在还原条件下,形成化石原料,进入地质大循环,在人类开采后再次释放进入大气②生物小循环:来源于空气和水中的CO2通过光合作用,在食物链中传递而形成的循环。途径:①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之间的细胞水平上的循环②大气CO2和植物之间的个体水平上的循环③大气-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水平上的循环。 26.生物因子的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质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38.食物链和其类型?生态系统中来源于植物的食物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成员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称为食物链。⑴捕食食物链⑵腐食食物链⑶寄生食物链⑷混合食物链。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为了充分合理的利用能量与物质,人类常有目的地将食物链组合到一块,形成了既有活食性生物,又有腐生性生物,甚至还有寄生性生物的混合食物链 39.食物链加环?途径:⑴引进捕食性动物,控制有害生物对生产目标的消耗⑵增加新的生产环节,将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有机物质通过多种生物转化为人类直接可利用的高价值商品。类型:①生产环②增益环③减耗环④加工环 40.食物链的结构特点?⑴在同一食物链上常包含有食性和生活习性极不相同的多种生物⑵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可能有多条食物链,它们长短不同营养级数目不同,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数目一般不超过五到六级⑶不同生态系统中所包含的各种类型的食物链比重不同⑷在任一生态系统中,各类食物链总是协同起作用。 41.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特点? ⑴地质大循环:指物质或元素经生物体的吸收作用,从环境进入生物有机体内,生物有机体再以死体、残体或排泄物形式将物质或元素返回环境,进入大气、水、岩石、土壤和生物五大自然圈层的循环。特点:时间长、范围广,闭合式循环⑵生物小循环:指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多层次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特点:时间短、范围小,开放式的循环 42.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循环型的特点?⑴气相型循环:其储存库在大气圈中,即元素或化合物可以转化为气体形式,通过大气进行扩散,弥漫了陆地上空,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为植物重新利用,循环迅速,是比较完全的循环。⑵沉积型循环:以固态物质形式进行的循环,循环缓慢、非全球性的,易受到干扰,为不完全的循环。 43.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特点?①农业生态系统有较高的养分输入量和输出量②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快③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保持力弱,容易造成流失④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是一个动态过程,各个库完成一次循环所需要的时间不同⑤养分在各个库中的平衡状态决定于净流入量和净流出量⑥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养分供求容易造成不平衡。 33.农田生物的生态作用?①对土壤肥力的影响②对水土保持的影响③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④对净化环境的作用 44.生态系统内能流与物流的关系?⑴生态系统内同时存在着能流与物流,它们相伴而行,相辅相成,且不可分割⑵能流是物流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⑶能流是单向流动并且在转化过程中逐渐衰变⑷物流不是单方向流动,而是往复循环、多方向的⑸能流和物流都遵循守恒原则⑹任何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发展,都是能流和物流同时作用的结果,任何一方受阻都会危及到生态系统的延续和存在。 45.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时注意的问题?①分解者不参与营养结构②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③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46.顶级群落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对撂荒地植被演替的控制②农田土壤肥力变化与作用演替的作用③仿群落演替的人工模拟群落④建立仿自然演替群落结构的人工群落⑤农田杂草防除。 47.顶级群落和偏途项级?顶级群落:演替群落结构的变化开始较快,随着演替的进行,变化速度慢而趋于稳定,群落演替系列最后达到稳定阶段,称为顶级,演替最终形成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稳定群落。偏途项极:农业生态系统群落的演替在人为干预下可能延续,改变方向以至向反方向发展,而难以达到自然生态系统的顶级阶段,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较长期地保持某种稳定状态的群落。 1.海洋硅藻种群增长图例原因? 海洋湖泊中的硅藻,一年中往往有春秋2次密度高峰出现,其原因是冬季的低温和光照减少,降低了水体的光合强度,营养物质随之逐渐积累;到春季,水温升高,光照适宜,加之有充分营养物质,使具有巨大增殖能力的硅藻迅速增长,形成春季数量高峰。 2.群落的能量流特征比较? 3.简述生态对策理论如何在应用农业生态系统中?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利用r对策生物能迅速适应变化了的环境,k对策生物具有稳定环境的作用,适当配置“r-k型谱系中的各种生物。 4. 农业生态系统氮素的主要输入和输出途径有哪些?如何合理利用?农业中氮素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生物固氮和化学固氮;氮素的损失主要有三个方面:挥发损失,即由于有机质的燃烧分解或其他原因导致氨的挥发损失;氮的淋失,主要是硝态氮由于雨水或灌溉水淋洗而损失;在水田中或土壤通气不良时,硝态氮受反硝化作用而变成游离氮,导致氮素损失。弄清氮在土壤中的转化规律,以及防止氮素损失、提高肥效的有效措施,是合理施用氮肥的基本前提。 5.两个物种的种群间相互作用类型? 6.生态密度与粗密度的关系?在冬季,由于鱼的总数量减少,湖中鱼的粗密度下降,但由于冬季干旱使水位下降。且鱼集中生活于的下层比较小的范围内,这时的鱼的生态密度是上升的,因此生态密度大于粗密度。 二、单选题 1.1865年,( )将两个希腊名词合并构成生态学一词。A.勒特 B.海克尔 C.坦斯列 D.奥德姆 2.1866年,( )第一次正式提出生态学的概念。A.勒特 B.海克尔 C.坦斯列 D.奥德姆 3.《生态学基础》是著名生态学家( )的著作。A.勒特 B.海克尔 C.坦斯列 D.奥德姆 4.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 )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A.勒特 B.海克尔 C.奥德姆 D.坦斯列 5.生态学按性质划分为( )和应用生态学。A.普通生态学 B.陆地生态学 C.海洋生态学 D.理论生态学 6.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 )提出食物链和生态金字塔理论。A.林德曼 B.坦斯列 C.谢尔福德 D.奥德姆 7.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环境包括无机环境和( )环境。A.生态 B.生物 C.宇宙 D.人类 8.( )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科学。 A.农业 B.农田 C.草地 D.森林 9.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 )领域应用的一个分支学科。A.种植业 B.农业 C.林业 D.畜牧业 10.1803年,( )在《人口论》中不仅研究了生物繁殖与食物的关系,而且特别分析了人口增长与食物生产的关系。 A.坦斯列 B.海克尔 C.马尔萨斯 D.奥德姆 11.( ),生态学已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A.18世纪初 B.19世纪初 C.18世纪末 D.19世纪末 12.1859年,( )出版著名的《物种起源》,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A.奥德姆 B.马尔萨斯 C.坦斯列 D.达尔文 13.1807年,德国学者( )分析了植物分布与环境条件的关系。A.洪堡德 B.奥德姆 C.马尔萨斯 D.海克尔 14.生态学开始进入( )生态学阶段,也标志着生态学已进入近代生态学发展阶段。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15.( )进一步确立了生态系统生态学,使生态学研究领域更为广泛。 A.《人口论》 B.《物种起源》 C.《植物地理学》 D.《生态学基础》 16.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境划分为( )和陆地生态学。A.普通生态学 B.陆地生态学 C.海洋生态学 D.理论生态学 17.农业生态学在进入( )世纪以来,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A.18 B.19 C.20 D.21 18.意大利的( )教授在大学正式开设讲授农业生态学课程,并于1956年正式出版了《农业生态学》一书。 A.克拉克 B.柯克斯 C.小田桂三郎 D.阿兹齐 1.A 2.B 3.D 4.D 5.D 6.A 7. B 8.A 9.B 10.C11.D 12.D 13.A 14.D 15.D 16.C 17.C 18.D 1.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功能之和的特性又叫系统的( )。A.目的性 B.有序性 C.整体性 D.整合性 2.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 )系统。A.孤立 B.封闭 C.隔离 D.开放 3.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量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流动。A.往复 B.单向 C.多向 D.反向 4.( )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由哪些生物种群所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量比关系。 A.物种结构 B.时空结构 C.垂直结构 D.营养结构 5.( )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群在空间上的配置和在时间上的分布。 A.物种结构 B.时空结构 C.垂直结构 D.营养结构 6.生态系统中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以食物营养关系所组成的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 )。 A.物种结构 B.时间结构 C.空间结构 D.营养结构 7.在演替过程中农业生态系统处于( )时期。A.未成熟 B.成熟 C.演替 D.顶极 8.( )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A.系统 B.生态系统 C.农业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9.( )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A.系统 B.生态系统 C.农业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10.( )为介于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典型代表。 A.自然保护区 B.城市生态系统 C.农业生态系统 D.宇宙飞船生态系统 11.大多生态系统都具有水平空间上的( )、垂直空间上的成层性和时间分布上的发展演替特征。 A.均匀性 B.分散性 C.镶嵌性 D.合理性 12.农业生态系统的( )系指农、林、牧、渔、副(加工)各业之间的量比关系,以及各业内部的物种组成及量比关系。A.组分结构 B.时间结构 C.空间结构 D.营养结构 13.农业生态系统的( )系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农业生物类群在水平空间上的组合与分布,亦即由农田、人工草地、人工林、池塘等类型的景观单元所组成的农业景观结构。A.营养结构 B.时空结构 C.垂直结构 D.水平结构 14.农业生态系统的( )系指农业生物类群在同一土地单元内,垂直空间上的组合与分布。 A.营养结构 B.时空结构 C.垂直结构 D.水平结构 15.农业生态系统的( )系指农业生物类群在时间上的分布与发展演替。A.组分结构 B.时间结构 C.空间结构 D.营养结构 16.农业生态系统的( )常分为水平结构与垂直结构。A.组分结构 B.时间结构 C.空间结构 D.营养结构 17.人类为了扩大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常采用食物链( )来改造营养结构。 A.加环 B.解列 C.浓缩 D.放大 18.为了防止有害物质沿食物链富集而危害人类的健康与生存,而采用食物链( )法中断食物链与人类的连接从而减少对人类健康危害。A.加环 B.解列 C.浓缩 D.放大 19.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农作物 B.家畜家禽 C.农田生态系统 D.农业生态系统 20.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变化比自然生态系统( )。A.复杂 B.简单 C.一致 D.相反 21.农业生态系统的净生产力( )自然生态系统。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不等于 22.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 )于自然生态系统。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不等于 23.农业生态系统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是有( )。 A.能量流 B.物质流 C.信息流 D.资金流 24.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 )。A.高生物产量 B.高经济产量 C.高生物多样 D.输入输出特点 25.捕食性天敌的引入这一环节属于( )。A.生产环 B.增益环 C.减耗环 D.复合环 26.农田养峰的食物连加环属于( )。A.生产环 B.减耗环 C.增益环 D.复合环 27.生产中常常采用作物套种来弥补生育期的不足,这主要是体现生物群落的( )。 A.水平结构 B.垂直结构 C.时间结构 D.营养结构 1.D 2.D 3.B 4.A 5.B 6.D 7.A 8.B 9.C 10.C 11.C 12.A 13.D 14.C 15.B 16.C 17.A 18.B 19.D 20.B 21.A 22.A 23.D 24.D 25.C 26.C 27.C 1.农田中农作物的分布属于( )类型。 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C.集群分布 D.成群分布 2.自然界中老虎的分布属于( )类型。 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C.集群分布 D.自由分布 3.自然界中蒲公英的分布属于( )。 A.随机型 B.均匀型 C.成群型 D.概率型 4.农田中杂草的分布属于( )类型。 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C.集群分布 D.自由分布 5.森林中蜘蛛类的分布和北美洲海岸潮带间的小蚌蛤均属于( )类型。 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C.集群分布 D.成群分布 6.( )分布的例子,如蚂蚁、蜜蜂、人类的分布等。 A.随机型 B.均匀型 C.成群型 D.概率型 7.在特定的环境中对于同一种群来说,生态密度常( )于粗密度。 A.等 B.不等 C.大 D.小 8.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型又称为( )型增长。 A.J B.S C.r D.K 9.种群的指数增长型又称为( )型增长。 A.J B.S C.r D.K 10.当增长率( )0时,种群数量就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不等于 11.种群的年龄结构常用( )表示。 A.逻辑斯谛型 B.指数型 C.几何型 D.年龄金字塔 12.当种群的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称为( )。 A.密度效应 B.整合效应 C.整体效应 D.邻接效应 13.符合几何级数增长的种群在λ>1时,种群数量( )。 A.增长 B.稳定 C.下降 D.在下一代灭亡 14.具有指数增长特点的种群,在r<0时,种群数量呈( )。 A.指数上升 B.稳定 C.指数下降 D.在下一代灭亡 15.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 )。 A.生物对策 B.环境对策 C.生态对策 D.进化对策 16.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 )。 A.原始协作 B.偏利共生 C.互利共生 D.寄生 17.下列生物中,属于r-对策者的生物是( )。 A.银杏 B.狗 C.昆虫 D.大象 1.B 2.B 3.A 4.C 5.A 6.C 7.C 8.B 9.A 10.A 11.D 12.D 13.A 14.C 15.C 16.C 17.C 1.一块农田、一片草地或一片森林都可以组成一个(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景观 2.(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A.形态外貌 B.种类组成 C.结构 D.群落环境 3.生物群落的结构被称之为( )。A.形态结构 B.生态结构 C.营养结构 D.松散结构 4.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形成( )。A.小环境 B.微环境 C.生境 D.群落环境 5.多度、盖度、频度等是描述群落中生物种类组成的( )。A.个体数量指标 B.综合数量指标 C.物种多样性 D.物种丰富性 6.生物群落从演替初期到形成稳定的成熟群落,一般要经历先锋期、过渡期和顶级期3个阶段。其中顶级期出现的物种叫( )。A.先锋种 B.过渡种 C.演替种 D.顶级种 7.决定群落地下分层的主要因素,是( )的物理和化学性质。A.光照 B.温度 C.气体 D.土壤 8.( )的个体数量并不一定多,但决定整个群落的内部构造和特殊环境。A.优势种 B.建群种 C.亚优势种 D.附属种 9.( )个体数量多、盖度大、生活力强,它决定群落的结构和环境的主要特征。 A.优势种 B.建群种 C.亚优势种 D.附属种 10.群落中的生物个体,分别处于不同高度和密度,从而决定了群落的( )。 A.形态外貌 B.种类组成 C.动态特征 D.群落环境 11.多种鱼类混合养殖,分层利用水体空间和多级利用饵料;水面养鸭,水中养鱼;池岸建畜舍,养鸡养猪等,池中鱼鸭混养属( )。A.物种结构 B.时间结构 C.营养结构 D.立体结构 1.B 2.B 3.D 4.D 5.A 6.D 7.D 8.B 9.A 10.A 11.D 1.各种作物对病、虫具有不同抗性的品种群,可看作不同的( )。A.生态型 B.生物生态型 C.气候生态型 D.土壤生态型 2.生活型着重从( )上进行划分,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A.种类组成 B.形态外貌 C.结构特征 D.群落环境 3.水稻品种中的不同光温生态型以及耐热性,抗寒性和抗旱性等属于不同的( )。 A.生态型 B.生物生态型 C.气候生态型 D.土壤生态型 4.生态型是分类学上( )以下的分类单位。A.纲 B.科 C.属 D.种 5.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叫( )。A.环境 B.生态因子 C.生存因子 D.生态环境 6.( )因子是通过影响直接因子而影响生物的间接因子。A.气候 B.土壤 C.地形 D.人为 7.蝙蝠与大多数卵生鸟类属于同一种( )。A.生态型 B.生活型 C.生态位 D.生境 8.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上限和下限的因子称为( )。A.生存因子 B.生态因子 C.限制因子 D.直接因子 9.水稻和陆稻主要是由于土壤水分条件不同而分化形成的( )。A.生态型 B.生物生态型 C.气候生态型 D.土壤生态型 10.太阳光谱中红外线的主要作用是形成生物生存的( )。A.环境 B.生态环境 C.生境 D.热量环境 11.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叫( )。A.环境 B.生态因子 C.生存因子 D.生态环境 12.海豚、海象、海狮、海豹等哺乳动物和鱼类属于同一种( )。A.生态型 B.生活型 C.生态位 D.生境 13.在可见光中除( )外,其它均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理辐射。A.红光 B.橙光 C.黄光 D.绿光 14.通常把维持生物正常生育的最高温度称为( )。A.最低温度 B.最高温度 C.最适温度 D.最大有效温度 15.使各种生物作用的反应速率进行的最快的温度称为( )。A.最低温度 B.最高温度 C.最适温度 D.最大有效温度 16.春播秋收的作物和秋冬播春收的作物属于不同的( )。A.生态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 农业大学 农业 生态学 考试题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