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样本.doc
《浠水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样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浠水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样本.doc(2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浠水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23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浠水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快速有效、科学有序地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根据《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湖北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黄冈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浠水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理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诱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突发地质灾害。 1.4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建立健全按灾害级别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依法管理、快速反应,加强防灾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快速反应能力。 监测避让与勘察治理相结合。根据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和发展阶段,对已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实行有计划的监测避让措施与勘察治理措施相结合。 2 组织体系和职责任务 2.1 组织体系 浠水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以下简称县指挥部)为浠水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综合协调机构,其组成如下: 指 挥 长:县政府分管国土资源工作的副县长。 副指挥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县民政局局长 成 员:武警浠水中队、县委宣传部、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国土资源局、县财政局、县公安局、县水利局、县建设局、县民政局、县安监局、县交通局、县卫生局、县农业局、县商务局、县信息产业局、县教育局、县环保局、县气象局、县地震办、县供电公司领导各一名。 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国土资源局分管地质环境的副局长担任。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派联络员参加指挥部办公室工作。每年汛期前,各成员单位将其指挥部成员及联络员名单、联系电话报县指挥部办公室。 图一 浠水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组成如下: 指挥长 县政府领导 副指挥长 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县民政局局长 指挥部成员单位 武警浠水中队 县委宣传部 县发展和改革局 县国土资源局 县公安局 县财政局 县水利局 县建设局 县民政局 县交通局 县安监局 县农业局 县卫生局 县供电公司 县商务局 县信息产业局 县教育局 县环保局 县气象局 县地震办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 2.2 职责任务 2.2.1 指挥部职责 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县重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分析、判断成灾原因,确定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方案;部署和组织有关部门及有关乡镇对受灾村、组进行紧急援救;协调武警浠水中队迅速组织指挥部队参加抢险救灾;指导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做好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指挥长发布启动本应急预案的决定;处理其它有关地质灾害应急处理与救灾的重要工作。 2.2.2 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汇集上报险情灾情和应急处理与救灾进展情况;提出具体的应急处理与救灾方案和措施建议;贯彻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协调有关乡镇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县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的应急工作,并督促落实;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分析灾害发展趋势,对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为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组织应急防治与救灾的新闻发布;起草县指挥部文件、简报,负责县指挥部各类文书资料的准备和整理归档;承担县指挥部日常事务和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3 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 地质灾害程度和经济损失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 3.1 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1级) 3.1.1 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 3.1.2 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 3.1.3 因地质灾害造成长江大河及支流被阻断、地质灾害险区范围跨省行政区域,严重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2 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Ⅱ级) 3.2.1 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 3.2.2 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 3.3 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Ⅲ级) 3.3.1 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造成3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 3.3.2 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 3.4 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Ⅳ级) 3.4.1 因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 3.4.2 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 4 预防和预警机制 4.1 预防预报预警信息 4.1.1 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 各地、各部门要加快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专业监测网络,形成覆盖全县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县国土资源、水利、气象、地震等部门要密切合作,逐步建成与全县防汛监测网络、气象监测网络、地震监测网络互连,连接县有关部门、乡镇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及时传送地质灾害险情、汛情和气象信息。 4.1.2 信息收集与分析 负责地质灾害监测的机构,要广泛收集、整理、分析与突发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包括气象雨情信息,江河水库水情信息,地震活动信息,人类工程活动信息,地质灾害隐患变形监测数据等),进行地质灾害中、短期趋势预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资料数据库,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4.2 预防预警行动 4.2.1 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本级指挥部成员单位,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每年年初拟订本年度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表明辖区内主要灾害点的分布,说明主要灾害点的威胁对象和范围,明确重点防范期,制订具体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确定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 4.2.2 地质灾害险情巡查 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网络的作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时,要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当地人民政府要及时划定灾害危险区,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避灾疏散。 4.2.3 编制紧急防灾预案与发放“防灾明白卡” 为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能力,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已查出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将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落实到乡镇长和村委会主任以及受灾害隐患点威胁的村民。要制定以地质灾害区(点)人员财产转移避让为主要内容的紧急防灾预案,并将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内容的“明白卡”发到相关单位和村民手中。 4.2.4 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 汛期是我县地质灾害高发期,县指挥部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主要人员不得关闭移动通讯工具,确保通讯畅通。在紧急状态下,县指挥部办公室抽调相关单位的越野车辆,确保交通工具随时待命。 4.2.5 建立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支撑系统 4.2.5.1 地质灾害区划调查与防治规划编制 各地、各部门应开展地质灾害区划调查,掌握本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规模、发育特征,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数据库,编制防治规划。 4.2.5.2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 县国土资源和气象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攻关,建设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平台,开展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并将预报预警结果及时报告本级政府,并经过媒体向社会发布,为防灾减灾服务。 4.2.5.3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保障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所需的人、财、物,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明确具体责任人,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监测网络体系。 4.2.5.4 建立地质灾害监测机构与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库。 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科学防治地质灾害;逐步形成以县国土资源局、鄂东北地质大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专班、地环股参与的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队伍体系,确保突发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的需要。 4.3 地质灾害速报制度 4.3.1 速报程序及时限要求 发生地质灾害后,所在地乡镇政府必须立即核查情况,报县指挥部办公室,同时上报到县政府总值班室(应急管理办公室)。县指挥部办公室接到大型、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报告后,应立即(1小时内)报市指挥部办公室。 县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接到当地出现小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速报县指挥部和市级指挥部办公室。 各地、各部门上报的地质灾害信息由县级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统一核稿。 图二 具体速报程序如下: 省指挥部 省指挥部办公室 市指挥部 市指挥部办公室 Ⅰ、Ⅱ、Ⅲ级 县指挥部 Ⅳ级以上 县指挥部 办公室核实 乡镇政府核查 发生灾情或险情情 Ⅰ、Ⅱ、Ⅲ级 4.3.2 速报的内容 灾害速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出现的地点和时间、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诱发因素、发展趋势、受威胁的人数、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已采取的措施等。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速报内容还要包括伤亡和失踪的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5 应急响应 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遵循分级响应程序,根据地质灾害的等级确定相应级别的应急机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流程见图三。 5.1 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Ⅰ级) 出现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的乡镇,迅速将险情和灾情报县、市、省人民政府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总指挥部及应急管理办公室,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防治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根据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 5.2 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Ⅱ级) 出现大型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的乡镇,迅速将险情和灾情报县、市人民政府,并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防治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措施。 地质灾害发生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做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 大型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的应急防治工作,在上级应急指挥机构的领导下,县人民政府组织协调县国土、财政、建设、交通、水利、民政、气象、电力、通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 5.3 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Ⅲ级) 发生中型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后,县、乡镇人民政府应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防治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 地质灾害发生地的乡镇应当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做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 中型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的应急防治工作,在上级应急指挥机构的领导下,县人民政府组织协调县财政、建设、交通、水利、民政、气象、电力、通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 必要时,报请市指挥部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害现场,指导县政府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5.4 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Ⅳ级) 发生小型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的乡镇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防治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做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 小型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的应急防治工作,在本县政府的领导下,由本县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财政、建设、交通、水利、民政、气象、电力、通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 必要时,县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害现场,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5.5 应急响应结束 根据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发展阶段,经专家组鉴定地质灾害险情已经稳定或缓解,但灾情并未消除,根据专家组意见,可采取地质灾害隐患区(点)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勘察治理等措施,控制或消除灾情。 经专家组鉴定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已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当地政府撤消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根据灾情需要,统筹规划,安排受灾地区重建工作。应急响应结束由原提出机关作出决定。 6 部门职责 6.1 紧急抢险救灾 武警浠水中队负责组织驻浠水武警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进行工程抢险。 县公安局负责组织调动公安消防部队,协助灾区政府动员受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它人员疏散,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危急时,可强制组织避灾疏散;对被压埋人员进行抢救;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引发的水灾、火灾、爆炸及剧毒和强腐蚀性物质泄漏等次生灾害进行抢险,消除隐患。 县建设局、县安监局、县供电公司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可能发生的灾害隐患,保障供水、供气、供电等生命线设施免遭损毁;组织抢修受损毁供水、供气、供电、城市道路等设施,保障正常运行。 县卫生局组织120等现场医疗救护队进行现场紧急救治。 县环保局负责做好灾区环境污染的应急监测工作,提出环境污染消除和治理的建议并监督实施,防止环境污染进一步扩大或转移,公布灾情造成环境污染的有关信息。 县教育局负责指导受灾学校做好转移工作,做好灾后学校教育、教学组织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灾后校舍恢复重建。 6.2 应急调查、监测和治理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提供地质灾害发生实况、地质灾害的监测等相关资料信息,组织应急调查和应急监测工作,并对灾害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应急防治救灾措施建议;组织专业技术和施工队伍,实施必要的应急治理工作,减缓和排除险情进一步发展。负责协调组织现场应急处理工作。 县水利局负责水利防洪工程的协调、调度和水情、汛情的监测、预警,修复水毁的水利工程以及地质灾害引发的次生洪涝灾害的处理。 鄂东北地质大队组织并派出地质专家配合开展地质灾害预警和应急调查,分析发展趋势,提出应急防治措施并提交应急调查报告。 县地震办负责提供地质灾害所需的地震资料信息,对与地质灾害有关的地震趋势进行监测预报。 县气象局负责对灾区气象条件、雨情的监测和预警预报,适时发布气象预报,及时提供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测预报为防灾抗灾提供服务。 6.3 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 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医疗救治工作,做好灾区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预防和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县农业局负责组织灾区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加强动物疫情的监测,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动物疫情的暴发流行。 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协调灾区所需药品、医疗器械和卫生安全监测设备的紧急调用。 6.4 治安、交通和通讯 县公安局负责指导和协助灾区公安机关维护治安、打击蓄意扩大化传播地质灾害险情的违法活动;迅速疏导交通,必要时,对灾区和通往灾区的道路实行交通管制,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县交通局负责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交通干线的安全,确保道路畅通;及时组织抢修损毁的交通设施,保证救灾物资运输。 县信息产业局负责保障应急无线电频的调配使用,搞好灾区无线电监听监测工作,维护空中电波畅通,并视灾情实行局部空中电波管制。 6.5 基本生活保障 县民政局负责灾区救助的组织、协调工作;组织核查报告灾情,申请、管理分配救灾款物;组织指导和接收救灾捐赠;组织转移安置灾民;作好灾民临时生活安排,负责灾民倒塌房屋的恢复重建。 县商务局负责组织实施灾区生活必须品的市场供应。 6.6 应急资金保障 县财政局负责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补助资金的筹集、安排、拨付及使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等工作。 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协调安排灾后重建基础设施项目。 6.7 信息报送和处理 县委宣传部把握抢险救灾应急宣传工作导向,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各新闻宣传部门做好有关宣传工作。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调查、核实险情灾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潜在威胁、影响范围以及诱发因素;组织应急监测,实时掌握险情灾情动态,及时分析、预测发展趋势;随时根据险情灾情变化提出应急防范的对策措施并报告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及时发布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进展情况。 7 应急保障 7.1 应急队伍、资金、物资准备保障 加强地质灾害专业应急防治与救灾队伍建设,确保灾害发生后应急防治与救灾力量及时到位。专业应急防治与救灾队伍、武警部队、乡镇(村庄、社区)应急救援志愿者组织等,平时要针对性开展应急防治与救灾演练,提高应急防治与救灾能力。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资金使用与管理按《浠水县财政应急保障预案》规定执行。 各地、各部门要储备用于灾民安置、医疗卫生、生活必须等必要的抢险救灾专用物资,保证抢险救灾物资的供应。 7.2 应急技术保障 7.2.1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专家组 由县国土资源局成立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专家组,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和工作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7.2.2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科学研究 县国土资源局及有关单位要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方法、技术的研究,开展应急调查、应急评估、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各地、各部门要加大对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工作力度和投资,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防治与救灾演习和业务培训工作。 7.3 宣传与培训 各地、各部门应加强对公众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增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7.4 通讯与信息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把有线电话、移动手机、无线电台及互联网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覆盖全县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信息网,并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的发布按《浠水县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执行。 7.5 监督检查 县国土资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对上述各项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保障工作进行有效的督导和检查,及时总结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8 预案管理与更新 8.1 预案管理 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本县内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浠水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8.2 预案更新 本预案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修订或更新,修订或更新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 9 责任与奖惩 9.1 奖励 对在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中贡献突出需要表彰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执行。 9.2 责任追究 对引发地质灾害的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追究,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处理;对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中失职、渎职的有关人员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10 附 则 10.1 名词术语的定义与说明 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灾害作用有关的灾害。 地质灾害易发区:指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地质灾害危险区:指已经出现地质灾害迹象,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区域或者地段。 次生灾害:指由地质灾害造成的工程结构、设施和自然环境破坏而引发的灾害,如水灾、爆炸及剧毒和强腐蚀性物质泄漏等。 生命线设施:指供水、供电、粮油、排水、燃料、热力系统及通信、交通等城市公用设施。 直接经济损失:指地质灾害及次生灾害造成的物质破坏,包括建筑物和其它工程结构、设施设备、物品、财物等破坏而引起的经济损失,以重新修复所需费用计算。不包括非实物财产,如货币、有价证券等损失。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10.2 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县国土资源局起草,县政府批准实施,县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10.3 预案的实施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浠水县 突发 地质灾害 应急 预案 样本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