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设计课程设计样本.doc
《交通设计课程设计样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设计课程设计样本.doc(2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城市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新建城市道路及交叉口设计 姓 名: 臧国亮 专业班级: 交 通( 1) 班 学 号: 指导教师: 高虹 一、 设计题目 ——新建城市道路及交叉口设计 二、 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基于城市及交通规划的理念, 运用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以交通安全、 通畅、 效率、 便利及其与环境协和为目的, 以交通系统的”资源”为约束条件, 对现有和未来建设的交通系统及其设施加以优化设计, 寻求改进交通的最佳方案。是《城市交通设计》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经过该设计的教学,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从交通设计的角度出发对路段及交叉口应用渠化、 管理等综合手段, 以达到城市交通的安全、 通畅与高效等目的。 三、 设计原则 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 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 使近期工程成为远期工程的组成部分, 路面宽度及标高等应留有发展余地。 四、 设计内容 1.基础资料整理 1.1道路基本条件 道路几何条件 项目 单位 道路名 A路 B路 道路等级 主干路 次干道 断面形式 四块板 二块板 设计车速 km/h 80 40 设计车辆 车种 标准小汽车 标准小汽车 红线宽度 m 50 30 车道数 车道 6 4 车道宽 m 3.75 3.5 中央分隔带宽 m 3.5 2 机非分隔带宽 m 3 1 非机动车道宽 m 4 3 人行道宽 m 2 2 交叉口几何条件 项目 单位 进出口方向 A B C D 进口道 出口道 进口道 出口道 进口道 出口道 进口道 出口道 道路等级 主干路 主干路 次干道 次干道 主干路 主干路 次干道 次干道 断面形式 四块板 四块板 二块板 二块板 四块板 四块板 二块板 二块板 设计车速 km/h 60 60 30 30 60 60 30 30 设计车辆 车种 标准小汽车 标准小汽车 标准小汽车 标准小汽车 标准小汽车 标准小汽车 标准小汽车 标准小汽车 路幅宽度 m 45.5 45.5 28 28 45.5 45.5 28 28 车道数 车道 4 3 3 2 4 3 3 2 车道宽 m 3.5 3.5 3 3 3.5 3.5 3 3 车道功能划分 左直右专用车道 左直右专用车道 左直右车道 左直右车道 左直右专用车道 左直右专用车道 左直右车道 左直右车道 中央分隔带宽 m 3.5 3.5 — — 3.5 3.5 — — 机非分隔带宽 m 2 2 2 2 2 2 2 2 非机动车道宽 m 3 3 5 5 3 3 5 5 人行道宽 m 2 2 2 2 2.路段交通设计 ⑴道路横断面设计 ⑵路边停车设计; ⑶出租车临时停靠点设计; ⑷与公共汽车交通相关的交通设计。 2.1道路断面形式 中国城市道路按等级分为五级: 快速路、 主干道、 次干道、 支路及生活区道路 中国各级城市道路的功能定位 道路等级 功能定位 快速路 承担快速、 远距离的区间交通 主干道 联系城市区域之间的主要交通性道路 次干道 集散性道路 支路 区内的集散性道路 生活区道路 生活性道路 2.11各种道路断面形式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断面形式 特点 适用情况 一块板 (1) 没有非机动车专用车道, 非机动车利用边侧机动车道或部分人行道通行; (2) 相向机动车流之间无分隔, 存在对向干扰, 机动车行驶车速较低。 机动车、 非机动车流量均不大的次干路或支路。 两块板 (1) 没有非机动车专用车道, 非机动车利用边侧机动车道或与行人在一个平面通行; (2) 相向机动车流分隔形式, 基本消除对向机动车流干扰, 内侧车道行驶车速较高。 机动车流量较大, 非机动车流量小的次干路、 主干路或快速路. 三块板 (1) 有非机动车专用车道, 消除了机非之间以及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在格段上的互相干扰, 非机动车行驶安全, 但交叉口处遗留问题较多; (2) 相向机动车流之间无分隔, 存在对向机动车干扰, 但由于消除了机非干扰, 机动车行驶车速较高 非机动车流量持续较大的主干路; 但随着城市机动化及公共汽车交通的发展, 这种道路断面形式将越来越不适应中国的城市交通需要。 四块板 (1) 有非机动车专用车道, 消除了机非之间以及非机动车与行人之间的干扰, 非机动车行驶安全, 但交叉口处混合交通问题却很突出; (2) 相向机动车流分隔形式, 基本消除对向机动车流干扰, 机动车行驶车速较高。 机动车非机动车流量均较大的主干路或快速路 2.2路边停车设计 2.位置选择的原则: (1)在交通性干道、 需要整宽都用于通车的道路上, 应禁止路边存车。 (2)在住宅区、 办公中心、 商业区等, 需要大量存车地区, 尽可能提 供路边存车空间。 (3)在市中心区, 除尽可能在路边划出允许存车的地点外, 尚必须 在存车时间上加以严格限制, 以提高这些存车地点的存车周转率。 (4)在两交叉口距离较近的情况下, 设置路边停车的车位要保证不 影响交叉口排队。 (5)确定允许存车地点, 一般可采取”排除法”, 即首先把那些禁止 存车的地点划出来, 其余就划为允许存车的地点。在此基础上, 遵循设 置存车点后路段通行能力与路口通行能力相匹配的原则, 进一步筛选 存车设置地点。 3.车位排列设计 路边停车车位应用标线划定, 其排列方式有平行式、 斜角式、 垂直 式三种。图4-47列出三种基本的路边停车车位排列及其车位数计算 方法。 车位排列方式的选择, 应以出人方便为原则, 主要有垂直式、 斜列 式两种, 推荐选择斜列式车位排列 2.3出租车临时停靠点设置 1.设置原则 出租车临时停靠点的设置应以保证不同交通流的安全为前提; 同 时, 不能严重影响其它车辆的通行(特别是公交车辆)。 2.位置选择 在旅馆、 百货公司、 交通枢纽点或其它较大型的人流集散点附近, 可设置出租车临时停靠点, 停车车位尺寸可遵循本章4.3.6相关规定, 车位排列一般采用平行式(见图”47)。如果附近已设有公交停靠站, 88 则出租车临时停靠点应设在公交停靠站的上游至少50m处。 3.管理措施 对出租车临时停靠点应配以严格的管理, 例如, 只准其上下乘客, 并规定临时停车时间不得超过2〜3fnin。另外, 设置出租车定点停靠 的路段需配有明确的交通标志、 站牌( 附有明确的停车收费标准、 停车 时限等)予以指示。 2.4公交中途停靠站设计 公交中途停靠站给公交车辆停靠、 乘客上下车提供服务。公交站 点的设置类型及规模 应满足公交线路路网规划的要求, 同时应充分考 虑道路性质、 沿线两侧用地性质、 换乘便利性、 临近路段和交叉口交通 状况及用地可能条件等的约束。设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保证乘客的安全; •方便乘客换乘、 过街; •有利于公共汽车安全停靠、 顺利驶离; •与路段及交叉口通行能力相协调。 2.41.站点位置的选择 ( 1) 站距规定 根据国家标准, 公交停靠站的服务面积, 以300m半径计算, 不得 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 ;以500m半径计算, 不得小于90%, 且公交 停靠站的站距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同向换乘距离应不大于50m, 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100m。在道 路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上设置的车站, 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 并不得大于200n^ ( 3) 交叉口附近公交站点的位置选择 在公交出行的起点和终点,乘客一般要经过步行或者自行车到、 离 公交系统, 公交停靠站的设置应使乘客步行和骑行时间最短。显然, 交 叉口是各个方向人流汇聚和分散最为便捷的地方, 因而交叉口附近是 公交站点布置的理想位置。 一般规定, 在交叉口附近, 公交停靠站应设置在离交叉口 50m以 外处;对于新建、 改建交叉口, 公交停靠站应设置在平坡或者坡度不大 于1.5%的坡道上, 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 坡度最大不得超过2%。下 面, 对在交叉口下游和上游的公交站点设置分别进行说明。 在交叉口下游( 出口道)设置公交站点 在下列情况下, 优先考虑在交叉口下游设置公交站点: ①存在视距问题; ②机非混行的道路, 公交车频繁使用右侧非机动车道;机非分隔道 路或机动车专用道路, 右侧机动车道不是公交车专用道,机动车高峰期 间公交车频繁使用外侧机动车道; ③公交车为左转的情况。 公交停靠站设置在交叉口下游时, 离开(对向进口道)停车线距离 按如下原则确定: ①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口, 停靠站必须在视距三角形外(包括车站 内同时停放的最大车辆数) ; ②下游右侧拓宽增加车道时, 应设在右侧车道分岔点向前至少15 ~ 20m 处; ③在新建交叉口, 且非港湾停靠站的条件下, 按道路等级: 主干道 上距停车线至少80m;次干道距停车线至少50m, 支路至少30m。 在交叉口上游设置公交站点下列情况, 优先考虑在交叉口上游设置公交站点: ①公交流量大, 车辆停靠不产生冲突与危险 ②右转车道公交车占主要比例 公交停靠站设置在交叉口上游时, 离开停车线距离按如下原则确定: ①边侧为拓宽增加的车道时,停靠站应设在该车道分岔点之后至 少15~20m。 ②边侧无拓宽增加车道时, 停靠站位置应在外侧车道最大排队长 度的基础上再加15〜20m处, 停靠站长度另外确定; 对新建交叉口, 且非港湾停靠站情况, 按道路等级••主干道上距 停车线至少100m;次干道至少70m, 支路至少50m。 ( 4) 站点合并设计策略 对多条公交线路并行的路段, 如果行车密度小, 上下乘客不多而换 乘较多时, 可合并设站, 此时, 应根据公交车到站频率和站台类型、 长度 来确定并站的最大线路数, 一般不宜超过5条, 特殊情况下不应超过7 条。如果线路数较多, 行车密度比较大且上下乘客较多, 应分开设站。 在线路重复段较长的情况下, 除将几个乘客换车较多的站点合在一起外, 对其余换车较少的站点, 将其拉开, 前后交错间隔布置。一般 应将上下乘客少、 车辆密度小的线路设在前方, 将上下乘客多、 发车密 度大的线路站点设在后方。公共电、 汽车不应共用同一停靠站, 而应将 电车站布置在汽车站的前方。站牌间距应满足下游停靠站台长度加上 25.0m长, 以保证不影响上游公交车停靠站的运转。 ( 5) 上、 下行对称公交停靠站相对位置的确定 一般规定, 上、 下行对称的站点宜在道路平面上错开, 即交叉设站, 其错开距离应不小于30m;同时, 为方便乘客过街换乘, 错开距离也不 宜过大。其相对位置有迎面错开与背向错开之分, 下面对两种设置方 法带来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改进方法。 ( 6) 公交站迎面错开设置的问题 如果公交站迎面错开距离很小, 又需要在二者之间设置行人过街 横道, 则行人过街横道可能会离公交站太近, 以至于公交车在行人过街 横道前形成排队; 由于公交车体积较大, 很容易阻挡其左侧机动车司机 和右侧过街行人的视线, 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如图( 4-50a)所示时要注意调整行人过街横道的位置, 将其与公交站的距离拉开;对于 两块板道路, 能够将对称站点调整为背向错开。 ( 7) 公交站背向错开设置的问题: 对于三块板或一块板道路上的非港湾式公交站点, 如果两站点间 的距离太近, 容易出现”双重瓶颈”的情况, 使得道路通行能力大大缩 小, 如图4-51所示。因此要注意适当拉开两站点间距离或将站点改为 港湾式。对于港湾式公交停靠站, 如果由于站台长度不足而产生排队 溢出, 则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对于四块板或两块板道路则不存在这 个问题。 2.42.设置类型的选择 ( 1) 基本类型 公交停靠站台的布置方式, 按其设置的位置,分为沿人行道边缘及 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分隔带设置两种;按几何形状又分为港湾式和 非港湾式两类。 ( 2) 一般规定 ①公交停靠站候车站台的高度宜取15〜20cm;站台的宽度应取 2.0m, 改建及综合治理交叉口, 当条件受限制时, 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25米。 ②为区分公交停靠站的停车范围, 在公交停靠站车道与相邻通车 车道间按国标设置专用标线。一辆公交车停车长度以15〜20 m为准, 多辆公交车停靠的站台长度可按式(4-12)确定: Ll} = n(lu +2.5) (4-12) 式中: Lh——公交停靠站站台长度; n——公交停靠站同时停靠的公交车辆数, /,——公交车辆长度。 ③对于新建道路, 公交停靠站车道宽度为3.0m;改建或治理性道 路, 受条件限制时, 公交停靠站车道宽度最窄不得小于2. 75m;相邻通 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3.25m„ ④人行道宽度确有多余时, 可压缩人行道设置公交停靠站;人行 道的剩余宽度应保证大于行人交通正常通行所需的宽度, 最小宽度不 宜小于2.50 m, 行人少的场合,也应确保不小于1.50m。必要时可在停 靠站局部范围内拓宽道路红线。 ( 3) 停靠站类型选择原则 在快速路和主干路及郊区的双车道道路上, 公交停靠站不应占 用车行道, 应采用港湾式布置;市区的港湾式停靠站长度, 应至少有两 个停车位。对主干路而言, 如果两侧路网比较发达,能够考虑结合附近 大型交通集散点将公交站点设置在相邻支路上。 ①符合以下情况时, 应设置港湾式停靠站①机非混行的道路, 且机动车只有一车道, 非机动车的流量较大 (1 000辆/irrh), 人行道宽度>7.0m时; ②机非混行的道路, 高峰期间机动车、 非机动车交通饱和度皆大于 0.6, 且人行道宽度>7.0m时, 可设外凸式港湾停靠站( 非机动车交通 流在驶近公交停靠站时上人行道行驶) ; ③机动车专用道路, 外侧流量较大(不小于该车道通行能力一半) , 且外侧机动车道宽度加人行道宽度> 8.25m时; ④沿分隔带设置的公交停靠站, 最外侧机动车道宽度加分隔带宽 度多7. 0m时, 应设置成港湾式停靠站。 ( 3) 考虑到路段与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协调, 给出停靠站类型的参考 性选择提出参考, 如表4-13所示: ( 4) 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置方 对机非混行道路或机动车专用道路, 局部压缩人行道设置港湾 式公交停靠站, 见图4-53所示。机非混行道路, 利用人行道多余宽度在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 间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 见图4-54所示。沿机非分隔带设置公交停靠站, 在分隔带宽度>4m时, 港湾式 停靠站设置方法见图4-55所示; 在分隔带宽度<4m而人行道有多余 宽度时, 港湾式停靠站设置方法见图4-56所示。当人行道或者机非分隔带宽度不足, 而机动车道宽度又较大 时, 能够经过适当压缩机动车道、 偏移道路中心线来设置外凸式港湾停 靠站。 4.交叉口交通设计 ⑴交叉口几何尺寸; ⑵交叉口视距分析; ⑶行人过街设计; ⑷进出口道设计; ⑸车道展宽段及渐变段设计; ⑹交叉口交通标线、 交通岛设计; (1)线形、 视距要求 交叉口范围内道路平面线形宜采用直线;当采用曲线时, 其曲线半 径应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交叉口平面设计中应考虑交叉口视距要求, 交叉口转角部分视距 三角形范围内, 不得有任何高于1.2m的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 必须设在交叉口附近的高架路或人行天桥桥墩及台阶, 应做视距分析, 且桥墩宽应尽可能缩小,台阶宜通透。 停车视距可按式(4-1)确定。 c v • t V2 (A - X S傅=3T6-十 245(p + 4>) (4_1) 式中: s停 停车视距(m); v 交叉口计算车速(km/h); t——制动反应时间, 取2.5s; cp——潮湿系数, 按不利情况取值为0.4; 今——粗糙系数, 其取值范围为0.03~0.05。 车辆由路段进人交叉口进口道后车速将降低,交叉口设计车速需 要视车流行驶方向而定•’进口道直行车设计车速一般取路段车速的0.7 倍, 左右转车辆的计算车速取路段车速的0.5倍。 (2)导流线、 交通岛设计 以交叉口的设计车速、 设计车型、 行车轨迹等为基础, 设计导流线、 交通岛。现行的设计中, 在交叉口内部区域做实体交通岛的做法较为 常见, 如图4-3a)所示。设置实体交通岛存在以下弊端: ( 1) 建设投资较大, 对交通需求动态变化的适应性差, 日后的交叉口改造工程投资也较大; ( 2) 为右转车辟出专用转弯车道,如不采取适当的渠化和限制措 施, 右转车易在出口处直接高速汇入主线车流, 可能导致事故; ( 3) 如果设计不当, 左转车辆易发生撞岛事故。 因此, 建议尽量避免在交叉口内设置实体交通岛。对于新建交叉 口或改造交叉口, 宜经过冷涂材料划线或彩色铺装等形式来进行交通 流的渠化, 如采用图4-3b)的渠化形式。对于已建的实体交通岛,宜采 取适当的渠化和限制措施,如设置隔离粧, 避免右转车在交叉口出口直 接高速汇入主线车流。 (3)进、 出口道设计 1)进口道的宽度及车道数 交叉口进口道车道数的确定, 应以保证进口道与路段通行能力相 匹配为目标, 同时考虑进口道宽度约束。在确_进口道的宽度及车道 数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 •改建交叉口进口道宽度, 应根据各交通流向的实测或预测流 量决定; •治理交叉口进口道宽度, 应根据各交通流向的实测流量及可 实施的治理条件来决定。 车道宽度 进口道每条车道的宽度可较路段上略窄, 进口道在大车比例很小 时最小可取2.75m宽; 出口道由于车速较进口道高, 其宽度应较进口 道宽, 具体尺寸根据实际道路条件确定。 车道展宽 进口道展宽段应尽可能为左转、 直行和右转车辆分车道行驶创造条件, 特别是设置有专用箭头灯时, 必须设置相应的专用车道。改建及治理性交叉口, 根据其允许存车数及对向直行车道数, 当每信号周期左 转车平均流量超过3〜5辆时, 一般应设左转专用车道。在有中央分隔 带的进口道上, 应充分利用分隔带空间增加进口车道, 剩余宽度应满足 行人过街驻足空间的基本要求( 1.5m)。 在做进口道设计时, 右转车道宜向进口道右侧(靠非机动道或人行 道一侧)展宽, 左转车道宜向进口道左侧(靠道路中心线一侧)展宽。进 口道展宽段长度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引自《上海市城市道路平面交 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 : ①进口道长度ia由展宽渐变段长度与展宽段长度两部分 2)交叉口出口道设计 ①新建及改建交叉口的出口道车道数应与上游各进口道同一信号 相位流人的最大进口车道数相匹配, 出口道每一车道宽不应小于 3.5m;治理性交叉口, 条件受限制时, 出口车道数可比上游进口道的直 行车道数少一条, 治理性交叉口出口道每一车道的宽度不应 小于3.25m; ②当出口道为干路, 相邻进口道有右转专用车道时, 出口道必须设 置展宽段; ③出口道设有公交停靠站时, 按港湾停靠站要求设置展宽段;在设 置展宽的出口道上设置公交停靠站时, 应利用展宽段的延伸段设置港 湾式公交停靠站; ④出口道的总长度由出口道展宽段和展宽渐变段组成。出口道展 宽段长度由缘石转弯曲线的端点向下游方向计算, 不设公交停靠站时, 长度为60〜80m;设置停靠站时, 再加上公交停靠站所需长度,并须满 足视距三角形的要求。 3)右转专用道设计 右转车道设计需要注意适当降低右转车辆转弯半径。 (4)调头车道设计 当中央分隔带宽度不低于4m时, 能够在交叉口人行横道之前设 置调头通道。当中央分隔带小于4ni, 且设有在转车专用信 号时, 调头车辆可利用该信号调头。 5.设计方案总结 方案有其优点, 亦都有些不足之处。应用比较合适, 因为”非机动车多”是中国交通状况的基本国情, 当前在几个城市的渠化设计中多少都带有该方案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方案应具备两个条件: 1)左转非机动车较多。 2)交叉口规模有限, 空间不大。左转非机动车少就使得该方案的缺点不明显, 而交叉口空间较大时, 使用该方案能够明显地提高整个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希望在以后的课设中老师能够给予更多的建议, 免得我们走太多的弯路。总之, 在这次课设中我学到了很多, 感谢老师给与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 杨晓光等著, 人民交通出版社, .6 2.《城市交通分析与道路设计》, 沈建武, 吴瑞麟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8 3. 相关资料。-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交通 设计 课程设计 样本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