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考试重点.docx
《中国教育史考试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教育史考试重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2016年长江大学中国教育史重点1.学校萌芽的传说(“成均”“庠”的功能)P9关于学校的传说,首先,氏族部落联盟时,凡宗教仪式和公众集会,必有音乐。音乐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显贵者重视音乐修养,他们的子弟均受乐教。乐师掌管音乐事务,日常演奏之地亦为实施乐教之地,这个场所称之为成均,成均并非劳动场所,所进行的教育不以生产劳动为内容,教育和学者已脱离生产劳动,成为专门从事学习的人。其次,古史中还有虞氏之学为“痒”的传说。孟轲说:“痒者,养也”,在氏族公社中,教育年轻一代任务,有丰富生活经验的老人承担,这种活动就要老人方便,一般在养老地方进行,所以痒也为教育场所。由此可见,成均或痒是原始社会末期开
2、展的多种活动的机构,包括当时的教育活动在内,虽然不是正是学校,但它开始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活动,为以后专门教育机构产生奠定基础。2.夏、商、西周官学的基本特点。P11-P22夏代是奴隶社会教育形成时期,商代时得到进一步发展,至西周则达到鼎盛阶段。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官学机构与政治机构联系在一起,没有分离独立,历史上称为“学在官府”。教师由官吏兼任,即“官师合一”。西周建立两大系统的学校,即国学和乡学,国学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西周国学的教育内容包括德、行、艺、仪四个方面,而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基本内容。3.六艺教育P22六艺教育起源于夏代,商代有所发展,西周在继承商代六艺教育的基础之上
3、使它更为发展和充实。西周的教育内容可以总称为六艺教育,它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六艺教育包含多方面的教育因素。它既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也重视文化知识;既重视传统文化,也注重实用技能;既重视文用也重视武备;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六艺的内容:礼、乐、射、御、书、数“礼”的内容广泛,凡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皆为包括;“乐”受到高度重视,内容包括诗歌、音乐和舞蹈;“射”指射箭的技术;“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书”指的是文字读写;“数”指的是算法。六艺的特色:文武兼备、知能兼求、教有所别六艺的历史影响:“六艺”不仅是教育内容,而且成为一种教育模式,成为后世儒家学者谈论教育改革的范本。4
4、孔子人性论P301、孔子提倡:“性相近,习相远”,性指的是先天素质,习指的是后天习染,人的先天素质没有多大差别,只是由于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才造成人的发展有重大的差别。2、从“习相远”的观点出发,孔丘认为,人要发展,教育条件很重要,“烧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人应当钟声不断受教育,这样才是知识的站我和道德的修养不至于停顿,倒退,还认为认得生活或经营当受到重视,应争取积极因素的影响,派出小计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强调居住环境的选择,另一方面强调社交的选择。3、把人性分为三等,一等是“生而知之者”属于上智,二等是“学而知之者”与“困而学之”,属于中人;三等是“困而不学”属于下愚。性相近,习相远
5、,指的是中人的部分,中人是有条件接受教育,可以对他们谈高深的学问。 这也是孔子人性论的一个缺憾。教育的作用 P30 教育和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的关系。(社会作用) 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出发点是“为政以德”,他认为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工作,不一定直接去做官才算参与政治活动。 孔子认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有了众多的人口,就要努力发展经济,使它富足起来,还要加强教育,提高文化。他还把“足食、足兵、民信”作为立国的基本要素,甚至认为在不得已时,食、兵都可去,民信不可失。 治理国家只靠政令、刑律,不如德治和礼教,教育比政令、刑律更加重要和有效。&nb
6、sp;历史影响p47(1)、积极意义(1)首先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重视教育。(2)创办规模较大的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改变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3)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使文化教育下移到平民。(4)培养从政君子,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制的政治改革准备了条件。(5)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编撰诗、书、礼、乐、易、春秋作为教材,保存了中国古代文化。(6)总结教育实践经验,创新教学方法,强调学思行形结合。(7)首倡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8)实行因材施教,发挥个人专长,造就各类人才。(9)重视道德教育,以仁为最
7、高的道德准则,鼓励人们提高道德水平。(10)提出道德修养应遵循的重要原则,重视立志,明确人生的前进方向。(11)力求走在中庸之道上,自觉进行思想检查,改过迁善。(12)要有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2)、消极意义(1)过分太高教育的地位,夸大教育的作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在分析教育对个体发展作用时没有抛弃上智下愚的传统思想。(2)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也并不是主张人人平等的接受教育,他依然认为下等民众不必受教育,或不能受同等教育,仍然坚持教育等级的观念。(3)教育目的、内容和道德教育思想实际上是从维护统治阶级的立场出发的,本质上是为了造就不犯上作乱的顺民。(4
8、)教育与劳动相分离,教育内容轻视科技与生产,培养出来的结果,绝大多数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5)“学而优则仕”过于突出教育的政治功能,以名利为诱饵,使中国知识分子从读书开始就产生了严重的功名之心,造成了深远的历史影响。5.稷下学宫性质和特点 p55 性质 a.官学之下是私学,私学之上是官学,官私合办 b.集教学、研究、育人、谘议为一体 特点 a.学术自由 b.待遇优厚6.墨子、孟子、荀子教育的基本主张。 P59-p77孟子的教育思想 1、
9、教育的作用 社会作用: 孟子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得民心”。“得民心”是“仁政”的社会关键,而教育是“得民心”的最有效措施。 个人作用: 孟子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认为人虽有先天的善性,但只是一种端倪。如果不受教育,不肯学习就会成为与禽兽差不多的小人。 教育是扩充“善性”的过程;2、教育目的.以明人伦为中心的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内容是以孝悌为主体的道德教育。 3、理想人格孟子在道德教育方面提出了下列原则: 第一, 持志养气。孟子十分重视立志,认为道德修养首先要注意“尚志”、“持志” 。与持
10、志紧密相联的是“养气”,既要“持志”,又要“养气”。理智与情感的统一。 第二,反求诸已。孟子从性善论出发,特别重视道德教育中的自我修养。他认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是“反求诸已”。就是要自我反省、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第三, 动心忍性。意志锻炼,在逆境中得到磨砺。 第四,存心养性。善端要成为实在的善行善性要靠存养和扩充。4、 关于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他在教学方面提出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有下列几点: 深造自得:深入的学习和钻研,必须有自己的收获和间接,如此才能形成稳固而深刻地智慧,遇事则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盈科而进:学习和教学工作的循序渐进;教亦
11、多术:强调学习和教学过程循序渐进;专心致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荀况的教育思想(1)“性恶论”“性伪之分”,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性”,后天习得的是“伪”,人的本性是恶的,而人的善德是后天习得的,说明教育的必要性;“性伪之合”,性、伪是有区别甚至对立的,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说明教育的可能性,通过“化性起伪”实现“性伪之合”;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伪:指一切通过人为努力而使人发生的变化;(2)以“大儒”为培养目标,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层次为“贤能之士”,理想层次在于培养“圣人”,把当时的儒者分为俗儒、雅儒、大儒三大层次。(3)以儒经为教学内容,以礼为重点。(4)提出“闻见知行”结
12、合的学习过程和教学方法,提出“虚壹而静”的学习心理状态。(5)竭力提倡尊师,维护教师尊严和学术统一。 墨家的教育思想(1)其思想以兼爱、非攻为核心,以尚贤、节用为基本点。(2)“素丝说”与教育作用:生来的人性如同待染的素丝,下什么染缸就成什么色,即有什么样的环境和教育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人。不同的人性全是因为后天不同的环境和教育造成的,而非先天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人都应该学习和接受教育。(3)以“兼士”为培养目标,兼士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4)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生产知识、军事知识、科技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认识方法、思想方法、形式逻辑能力;提倡科
13、学技术和技能技巧的专门教育以及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5)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主动,“虽不扣必鸣人者”的“强说人”精神,主动、积极的宣传、推行自己的主张创造实践量力比较孟子、荀子教育思想的异同不同点孟子荀子教育的作用孟子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在于“得民心”,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在于“求放心”,他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找回丧失的本性,保存和发扬天性的善端。荀子认为教育能够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使兵劲城固、国富民强。他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化性起伪”的作用。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教育内容是以孝悌为主体的道德教育。荀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由士到圣人等各种治术人才,教育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著
14、作。人性观孟子强调“性相近”发展为“性善论”,他认为人性本善,有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他认为君子和庶人的区别就在于保持还是丧失了这种“善性”。荀子强调“习相远”发展为“性恶论”,他认为人之所以能为善,全靠后天的努力。教学思想孟子把教育视为人的内在能力发展过程,主张“内省”,强调“思”,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荀子认为教育是一个“起伪”的过程,是不断积累知识使人性得到改变,主张“外铄”,强调“学”的重要性。教学过程孟子把教学过程看做“存养”、“自省”、“自得”的过程。把学习解释为保存和发扬先天固有“善性”的过程。荀子则把教学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大环节,并把行看做是学习的最终
15、目标。把学习解释为接触外界、掌握知识、见诸行为、以美其身。共同点1、二者都非常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的作用。2、关于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二者都把培养维护统治的治术人才作为重要的教育目的,并强调道德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的重要地位。7学记的教育思想 p96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社会政治作用:把教育视为政治的最佳手段,“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学制与学年。学制:提出了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n
16、bsp; 学年:把大学教育定为两段,五级,九年。七年谓之“小成”,九年谓之“大成”。视学与考试,其中一三五七九年都有考试,分别是“视离经辨志”、“视敬业乐群”、“视博习亲师”、“视论学取友”、“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考察学生的德行和道艺。教育教学的原则:预防性原则:要求事先估计学生可能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防范措施。适时施教原则:要求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循序渐进原则: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才会收到好的效果,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学习观摩原则:学习中药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集体中学习。长善救失原则:要求教师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积
17、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化缺点为优点。启发诱导原则:教学要重视启发诱导。藏息相辅原则:既要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要有课外活动和自习,有张有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习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教学相长原则:深刻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 尊师重道原则:认为尊师必先重道,要重道必先尊师,一方面高度评价教师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8.汉代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 p116“三大文教政策”是西汉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文教政策建议,包括:“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兴太学以养士”;“
18、重视选举,任贤使能”三个方面。思想统一:独尊儒术 设立太学:培养人才、推行教化 加强选举管理: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9汉代太学的基本特点。P105太学是世界教育史上有明确文字记载的由统一的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官方大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汉代太学建立,汉代太学教师称为博士,博士的首领西汉时称仆射,东汉时称祭酒。初为个别教学,后因人数增多改为集体授课,称“大都授”,主讲教师称“都讲”,考核方式称为“设科射策”,太学的教学内容是单一的儒家经典。10.汉代鸿都门学的基本特点。P105创设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因校址位于洛阳的鸿都门而得名。鸿都门学在性质上属于
19、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实际上是宦官为对抗太学生的反抗而另立的一所太学。学生由地方长官或朝中三公举荐,专供尺牍、字画,意在对抗太学经学,投汉灵帝所好,毕业后多封以高官厚禄。它打破了儒学独尊的教育传统,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为后代专门学校发展提供了经验。11.颜之推的教育主张。P150关于家庭教育 颜之推极为重视家庭教育,这是因为,当时官学衰落,家庭教育成为士族教育的重要方式。为维护士族的社会地位和儒学传统,他总结了自己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丰富经验,以教育子孙,形成了他的教育主张。 (一)实施早期教育 他认为家庭对儿童的
20、教育应及早进行,最好从胎教开始。纵然做不到胎教,也要及早从幼儿教起。幼年时期,性情纯洁,未染恶习,比较容易接受影响,可塑性大,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免去以体罚纠正恶习的工夫。(二)把爱子和教子结合起来,反对溺爱,偏爱 他认为疼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但如何正确处理爱与教的关系却无共同认识。偏爱子女也是溺爱的表现,除对被偏爱的子女会产生上述溺爱的各种恶果外,还会引起不被偏爱的子女的强烈反感和抵触情绪,还会造成子女间的矛盾,甚至导致骨肉相残的悲剧。颜之推这种强调爱与教结合的主张是正确的,但用体罚以教子的方式,则是不可取的。(三)父母应以身作则,注意环境习染对子女的影响 他认为父母应
21、善于以身作则,作出榜样,供子女仿效,这非常重要。要求必须审慎地看待子女左右的人,以防导入歧途。慎重地选择师友,发挥教育的积极影响,潜移默化,是家庭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关于士大夫教育 (一)揭露士大夫教育的腐朽空泛他认为当时士大夫教育严重脱离实际,培养的人缺乏任事的实际能力。他对这种腐朽空泛的士大夫教育和浮伪之弊,揭露犀利,批判深刻,切中要害,垂戒后世,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很有影响。(二)培养“德艺周厚”的专门人才 颜之推认为教育要为国家培养实际有用的人才。他经长期观察,认为国家政事需要六种人才:一是朝廷之臣,二是文史之臣,三是军旅之臣,四是藩屏之臣,五是使命之臣,六是兴造
22、之臣。对个人来说,要成为六方面全才是困难的,那就应受专才教育,将来专搞一职。但不论哪一类人才的培养,全要做到“德艺周厚”,这是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他的这种士大夫教育主张与当时士大夫教育现实形成鲜明对立,表现了他的独到见解,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12.韩愈的教育目的p188教育目的主要指培养目标,即人才的规格。教育家的政治主张规定着培养人才的标准和要求,政治主张往往就是他的教育目的。 韩愈的政治主张就是儒家的仁义之道以及“三纲”“六纪”之说。他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是:忠君、清政、兼理法、继传统几个要点。忠群是核心内容,清政、兼礼法、重传统都是培养忠君,实行忠群思想的必然要求,儒生具备了这些品
23、德,就可齐家治国平天下了。 按着教育目的的要求,教育内容基本上是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即一是道德教育,包括仁义道德的整套儒家论理;二是知识教育,包括书、易、春秋;三是政治教育,包括礼乐刑政。 评析韩愈师说关于教师的论述师说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存师卫道"。它从师与道、道与业、师与生等各方面系统地论述了教师问题。提出了卓越的见解。其主要见解:由“人非生而知之者”出发,肯定“学者必有师”。“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他认为教师的三大任务为:传递儒家道统,传授古文六艺之业,解决学生在学习道与业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在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的反映了教师的工作基本职责
24、。提倡“相师”,建立民主性的师生关系,其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含有"能者为师"和"教学相长"的意思,确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以“道”为求师标准,主张“学无常师”。教师的选择不受年龄、地位和资格等限制,主要用道和术业来衡量。总之,韩愈的师说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系统,有创见地阐述了教师问题,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13.宋朝书院兴起的原因及特点(P218)书院始于唐代,宋以后书院教育兴起最主要的原因为:官学低迷不振私人讲学的传统源远流长佛教禅林讲学制度的影响印刷术的应用使书籍变得极为便利特点: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已经确立书院促进了南宋理学的发展和学术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教育史 孙培青 考试 重点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