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doc
《2016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2016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1~8小题每小题1分,9~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将西瓜榨成汁只是将其汁液提取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水烧开时壶盖被顶起,是由于温度升高水分子之间间隔变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隔夜的米饭变酸,有酸性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电灯泡通电时发光放热,是由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分析】A、根据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氯化钠溶液显中性,紫色石蕊试液遇氯化钠溶液不变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3.【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干冰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可用于人工降雨,对应关系正确; B.铜具有导电性,所以铜丝可作导线,对应关系正确; C.氧气具有氧化性,所以氧气用于炼钢,氧气没有可燃性,对应关系错误; D.氮气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分析】A、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进行解答; B、根据溶液的含义进行解答; C、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进行解答; D、根据某温度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在该温度下不能再继续溶解硝酸钾进行解答。 【解答】解:A、汽油能溶解油污,所以汽油能除油污,而不是乳化现象,故A错误; 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B正确;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所以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一定降低,故C正确; D、某温度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在该温度下不能再继续溶解硝酸钾,但是可以再继续溶解氯化钠,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掌握溶液的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 5.【分析】A.根据有机物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分析。 【解答】解:A、葡萄糖酸锌含有碳元素,属于是有机物,说法正确; B、一个葡萄糖酸锌分子是由12+22+14+1=49个原子构成的,说法错误; C、葡萄糖酸锌是由碳、氢、氧和锌四种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 D、因为氧、碳、锌和氢的质量比为(16×14):(12×12):65:(1×22)=224:144:65:22,所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分析】根据食物中的营养素以及物质的性质、化学与人体健康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说法错误; B、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说法错误; C、甲醛对蛋白质具有破坏作用,不能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说法错误; D、小苏打的成分是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故服用少量小苏打可缓解胃酸过多,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7.【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解答】解: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产物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分析】A、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B、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进行分析判断。 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铁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能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稀硫酸中,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 C、NH4Cl属于铵态氮肥,和熟石灰混合研磨,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闻到刺激性气味,CO(NH2)2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合理。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选项实验设计不合理。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0.【分析】A、根据不带电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可能采用的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不显电性的微粒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也可能是中子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碱溶液和盐溶液发生反应后,一定会生成沉淀和气体,所得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D、若采用的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的特征、不带电的粒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分析】根据甲+乙→丙+丁,结合具体物质间的反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若甲是锌、丙是氢气,则乙不一定是稀硫酸,也可以是稀盐酸,说法错误; B、甲、乙、丙分别是酸、碱、盐,则丁是水,一定是氧化物,说法正确; C、甲、乙分别是单质和化合物,则该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比如甲烷和氧气的反应就不是置换反应,说法错误; D、甲、乙混合物质量为20g,不一定是恰好完全反应,故生成丙、丁的质量之和不一定为20g,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加强对物质的性质的掌握以及化学反应的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后生成的杂质是碳酸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若没有气泡产生,不能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因为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变化,应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C、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后,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若含有碳酸钠,则氢氧化钠的质量可能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13.【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原子,就可表示为:2N; (2)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2O3; (3)盐酸中的酸根离子是氯离子,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氯离子可表示 为:Cl﹣; (4)生石灰堆放在空气中,易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还能继续与二氧化碳反应,故与水和二氧化碳有关,其化学式分别为:H2O、CO2; 故答案为:(1)2N; (2)2O3; (3)Cl﹣; (4)H2O、C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4.【分析】(1)根据自来水净化水的方法分析回答; (2)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分析回答。 (3)根据检验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和家庭中常采用降低水硬度的方法分析回答。 【解答】解:(1)自来水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和顺序是: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和消毒,没有蒸馏。 (2)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电解水实验中,若正极产生10mL气体,则负极产生20mL气体。 (3)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常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家庭中常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故答案为:(1)adbc。 (2)20。 (3)肥皂水;加热煮沸。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水的基础知识,较为简单,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5.【分析】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解答;根据阴离子中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解答;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解答。 【解答】解:(1)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与镁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化学性质相似,氦原子是一层电子,不具有与镁元素相似的化学性质,故填:Be。 (2)阴离子中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图1是某阴离子结构示意图,x小于10,故可能是8,故填:A。 (3)第三周期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结构排布规律是 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8递增,故填: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8递增。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微观构成以及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6.【分析】(1)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来分析; (2)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3)根据玻璃棒的作用来分析; (4)根据标签的内容来分析。 【解答】解:(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8%=8g;若进行图A所示操作时出现左盘偏低现象时,接下来他的操作应该是减少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故填:8;减少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 (2)量取水时,若按图B所示方法读数,量取的水偏少,则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大于8%;故填:>; (3)在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故填: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4)溶液试剂瓶标签信息应标注溶液的名称以及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无需标注溶液的质量,将溶液的质量100g修改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8%;故填:将100g修改为8%。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简答与推断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7.【分析】根据石油分馏的产物、天然气的燃烧产物、形成酸雨的气体以及新能源、低碳生活的做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在石油分馏产物中,汽油是能作汽车燃料的物质,故填:汽油。 (2)液化天然气作公交车燃料,具有燃烧产物污染小的优点,故填:污染小。 (3)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酸,故煤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气体之一,故填:二氧化硫。 (4)为减小空气污染,目前正在开发和使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等,故填:太阳能。 (5)出门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是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故填:出门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能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8.【分析】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结合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1)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内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 (3)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本实验的缺陷是没有设计尾气处理装置,在右端导管用酒精灯点燃尾气或用气球收集。 故答案为: (1)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Fe2O3+3CO2Fe+3CO2; (2)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 (3)没有设计尾气处理装置。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等)、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形成溶液的状态;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各种成分的多少;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在t2℃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提纯甲的常用方法是降温结晶; (3)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25g,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25g,丙物质的溶解度等于25g,所以各取25g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三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乙,若将温度升至t3℃时,不能溶解度的晶体继续溶解,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变大; (4)t3℃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小,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丙物质的溶剂最多,所以降温至t2℃时,不会影响溶剂质量的变化,所以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关系是丙>甲=乙。 故答案为:(1)t2; (2)降温结晶; (3)乙;变大; (4)丙>甲=乙。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混合物A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一定不含有硫酸铜,碳酸钠和硝酸钙会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不能同时存在,硝酸钡能与碳酸钠或是硫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的碳酸钡沉淀能溶于酸放出气泡,而硫酸钡沉淀不能溶于酸,无色溶液D只含有一种阴离子,因为在前一步操作中加入的是硝酸钡,故一定含有硝酸根离子,故一定不含有氯化钾,据此结合实验现象解答即可。 【解答】解:(1)操作①得到的是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故是过滤操作,故填:过滤。 (2)混合物A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一定不含有硫酸铜,碳酸钠和硝酸钙会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不能同时存在,硝酸钡能与碳酸钠或是硫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的碳酸钡沉淀能溶于酸放出气泡,而硫酸钡沉淀不能溶于酸,无色溶液D只含有一种阴离子,因为在前一步操作中加入的是硝酸钡,故一定含有硝酸根离子,故一定不含有氯化钾; 若现象③为白色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则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和硫酸钡沉淀,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产生的碳酸钡沉淀和硝酸反应产生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故填:Na2CO3、Na2SO4;BaCO3+2HNO3═Ba(NO3)2+H2O+CO2↑; 若现象③为白色沉淀不溶解,则一定不含有碳酸钠,含有的是硫酸钠,因为只含有两种物质,无色溶液D只含有一种阴离子,因为在前一步操作中加入的是硝酸钡,故一定含有硝酸根离子,故一定不含有氯化钾,则原固体混合物为硫酸钠和硝酸钡,故填:Na2SO4、Ca(NO3)2。 (3)操作②是从溶液中得到晶体,故可除去的物质是水,故填:H2O。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21.【分析】(1)为了耗尽集气瓶中的氧气,红磷应该过量; (2)铁和水、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 (3)可燃物燃烧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4)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5)稀释浓硫酸,应该把浓硫酸缓缓注入水中。 【解答】解:(1)图A所示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可能导致的后果是少量红磷不能把集气瓶中氧气耗尽,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故填:少量红磷不能把集气瓶中氧气耗尽,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2)过程中,左边试管中铁只和氧气接触,不能生锈,中间试管中铁只和水接触,不能生锈,左边试管中铁和水、氧气同时接触,容易生锈,得到的实验结论是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 故填: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 (3)图C所示实验探究燃烧条件,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磷不能燃烧,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放热,气球膨胀。 故填:红磷不能燃烧,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放热,气球膨胀。 (4)图D所示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故填:探究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5)图E所示实验稀释浓硫酸,该实验的操作错误是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故填: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2.【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装置;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根据选择收集装置的依据进行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4)根据制取气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5)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根据装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品制取气体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a是分液漏斗; (2)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装置A或C作发生装置,装置C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最佳发生装置是C;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因此可用装置E收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具有助燃性,若采用G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c导管口处,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4)若用A、E装置制取氧气,当锥形瓶内出现大量气泡时,仍收集不满,其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 (5)实验室常采用加热固体醋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方法制取甲烷,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该装置还适合于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故答案为: (1)分液漏斗; (2)CD;CaCO3+2HCl=CaCl2+H2O+CO2↑; (3)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c导管口处,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4)装置漏气; (5)B;2KMnO4K2MnO4+MnO2+O2↑(或2KClO32KCl+3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的制取,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因素和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分析】(1)依据Mg、Zn、Cu、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写出相应反应方程式,再依据若滤渣质量与加入锌粉质量相等时,推出滤渣的成分; (2)依据Zn与Mg(NO3)2、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的反应及反应顺序,评价小刚认为滤液中溶质为Cu(NO3)2、Zn(NO3)2,推出还滤液可能存在的情况,依据表中实验结论小明的猜想正确推出加入的试剂和实验现象。 【解答】解:(1)因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Zn>Cu>Ag,向装有Mg(NO3)2、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锌粉的反应及顺序是先Zn+2Ag(NO3)2=Zn(NO3)2+2Ag,且每65份质量的锌能生成216份质量的银,再Zn+Cu(NO3)2=Zn(NO3)2+Cu,且每65份质量的锌能生成64份质量的铜,若滤渣质量与加入锌粉质量相等时,则滤渣的成分一定有Ag和Cu,可能有Zn,所以滤渣的成分可能是Ag、Cu,或Ag、Cu、Zn,故填:Ag、Cu,;Ag、Cu、Zn; (2)Zn与Mg(NO3)2、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的反应及反应顺序是,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当硝酸银溶液反应完,再与硝酸铜溶液反应,因为Zn的活性比Mg弱,不与硝酸镁反应,所以小刚认为滤液中溶质为Cu(NO3)2、Zn(NO3)2,不正确,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Zn的活性弱于Mg的活性,所以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Mg(NO3)2;综合以上分析若所得滤液为蓝色时,滤液可能存在的情况是Cu(NO3)2、Zn(NO3)2、Mg(NO3)2;分析表中实验结论小明的猜想Mg(NO3)2、Cu(NO3)2、Zn(NO3)2、AgNO3正确,所以只需验证硝酸银的存在即可,因此加入的试剂是含有氯离子的化合物即可,如稀盐酸或氯化钠溶液等,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故填:不正确,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Zn的活性弱于Mg的活性,所以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Mg(NO3)2;Cu(NO3)2、Zn(NO3)2、Mg(NO3)2;稀盐酸(或氯化钠溶液等);产生白色沉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性质,利用实验探究及反应原理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判断、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要求思维缜密,逻辑推理能力强。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24.【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由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可以求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和混合物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计算出原有氯化钠的质量;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氯化钠和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之和,然后利用质量分数的定义式来解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100g×7.3%=7.3g; 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OH+HCl=NaCl+H2O 40 36.5 58.5 x 7.3g y == 解得:x=8g y=11.7g (2)原固体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200g﹣90g﹣100g﹣8g=2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6.85% 答:(1)原固体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8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6.85%。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酸碱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进行的有关计算,学生应明确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液中溶质的来自两部分,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会计算溶液的总质量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关键。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2/1/24 21:48:06;用户:微信用户;邮箱:orFmNt6JxbombNK--PZkfnvM8130@;学号:42171657 第14页(共14页)-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辽宁省 鞍山市 中考 化学 试卷 解析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Fis****91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Fis****91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Fis****91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Fis****91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