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
《2014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二O一四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化 学 试 卷 (全卷共6页,1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K—39 Cu—64 第I卷 选择题 (共36分) 1.关于“舌尖上的化学”,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 A.为了身体健康,必须均衡膳食 B.为预防缺碘性疾病,可食用适量海带 C.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在食品中添加大量防腐剂 D.为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 2.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铁锅 B.瓷碗 C.塑料盆 D.玻璃杯 3.二氧化锡(SnO2)可用作液晶原件电极,其中氧元素为-2价,则锡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如图1 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5.下列化学式表示的物质是某化学肥料的主要成分,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KNO3 B.K2CO3 C.CO(NH2)2 D.Ca(H2PO4)2 6.下列保护自然资源的措施错误的是( ) A. 为防治空气污染,应加强工业废气处理 B. 为节约用水,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C. 为节约化石燃料,应开发和使用新能源 D. 为防止铁制品生锈,常在其表面覆盖保护层 7.用分子观点解释“干冰升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子不停地运动 B. 分子间间隔变大 C. 分子体积急剧增大 D. 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 8.下列事实和解释相符的是( ) A.铜丝做导线——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盐酸清除铁锈——盐酸能与铁反应 C.汽油清洗油污——汽油起乳化作用 D.活性炭净水——活性炭能与水中杂质反应 9.某物质的分子模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物质属于有机物 B.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H4 C.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含5个原子 D.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4 10.实验室用蔗糖配制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娶5.0g蔗糖 B.用量程为1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C.溶解蔗糖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11. 鉴别下列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 A.硬水和软水——观察颜色 B.纯铝和硬铝——比较硬度 C.碳酸钠和氯化钠——稀盐酸 D.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点燃闻气味 12. 将铁丝、铜丝分别伸入盛有同种试剂的两支试管中,下列试剂能迅速比较出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 A.蒸馏水 B.稀硫酸 C.硫酸钠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64分) 13.(15分)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①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 (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组成。 ②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 构成。 (2)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3),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 性质有 ,由此可推知的灭火原理 是 。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操作方法 是 。 (3)认识物质的制法 ①某同学用软塑料瓶自制气体发生装置,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 发生和停止(如图4)。若利用该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利用该装置制二氧 化碳,无纺布包内药品为 (写名称)。 ②工业上常用液化空气制氧气,该过程发生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辩证地认识物质 ①量变引起质变。例如: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 (写化学式)。 ②功过相对论。从“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事实分析,“过”: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 上升等;“功”: (举一例)。 14.(9分)化学变化中,同种元素可在不同物质中“旅行”。(注:“→”表示某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 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按甲、乙物质所含元素种类递增的规律,完成图5所示的“旅行”。 ①若图5为碳元素的“旅行”路线,其中甲为二氧化碳,乙为碳酸钙,写出路线II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 (写一个),该反应属于 (填 基本反应类型)。 ②若图5为氢元素的“旅行”路线,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从单质、碱、盐中分别选择一种物质,完成图6所示的“旅行”。写出一组甲、乙、丙物质的 图6 化学式。 甲 ,乙 ,丙 。 15.(16分)(1)根据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将图7方框内①~⑤项内容补充完整: (2)硝酸钾与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8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 t1℃时,两物质中溶解度较大的是 。 ② t2℃时,两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 质量较大的是 的溶液。 ③ t2℃时,将100g水加入盛有50g氯化钾的烧杯中,充分 溶解后,得到氯化钾的 (填“饱和”或 “不饱和”)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往该烧杯中再加入10g 水,充分搅拌后,氯化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④ 欲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应满足的温度范围是 。 (3)某同学进行图9所示实验,证明酸碱发生反应的现象为:试管中溶液 由 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后测得试管中溶液的pH=2,该溶液中溶质有 (写 名称)。 16.(14分)某兴趣小组用图10所示流程制取氧气(反应原理: ),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溶液 固体2 操作m 图10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理论上可制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解: (2)在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原因有 (填标号)。 A.提高实验效率 B.保证固体I全部溶解 C.节约能源 (3)①写出图II中仪器a、b的名称: A ,b 。 ②步骤II中的操作m应选择图11中 (填“甲”或“乙”)装置,该操作中玻璃棒的 作用是 。 ③步骤III中用酸化的硝酸银(AgNO3)溶液检验 洗出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钾,该检验方法的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实验结束后,称得回收的氯化钾的质量比理论值小,可能的原因有 (写一点)。 17.(10分)为探究气体X的组成,某兴趣小组进行图12所示实验(固定装置未画出)。 【资料在线】 (1)加热条件下,气体X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氮气。 (2)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气体X反应。无水氯化钙可吸收气体X。 (3)本实验条件下,氮气密度为1.15g·L-1,装置内空气中的水与二氧化碳对相关数据测定的影响 可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2)取一定量氧化铜,准确称得其质量为2.40g。 (3)按图12所示装入药品,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I(见表1)。 (4)连接A、B、C装置,将气体X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后,连接上D装置,读数后开始加热。当A装置中氧化铜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管冷却,再次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II(见表1)。 【实验装置】 氧化铜 玻璃管 【相关数据】 【回答问题】 (1)B装置中氯化钙吸水的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 ,说明氧化铜已反应完全,停止加热, 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 。 (3)分析实验测量的数据,生成水的质量为 g,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g。 由此推知,气体X中一定 (填“有”或“没有”)氧元素。 (4)通过计算推导出气体X的化学式。 2014年福州市中考化学 一、选择题 1---5 CCDCA 6---10 BCADB 11---12 AB 二、非选择题 13.(15分) ⑴①元素 ②分子 ⑵ ① 3Fe + 2O2 点燃 Fe3O4 ②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将棉芯从烧杯中取出(合理均可) (3)① 2H2O2=(MnO2)2H2O+O2↑(合理均可) 大理石(合理均可) ② 物理变化 (4)① CO(或CO和CO2) ② 使地球气温保持在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合理均可) 14. (9分) (1)①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复分解反应(合理均可) ② 2H2 + O2 点燃 2H2O (合理均可) (2)Cu Cu (NO3)2 Cu(OH)2 (合理均可) 15. (16分) (1)① 22.99 ② 11 ③ 1 ④ 失 ⑤ Na+ (2)① 氯化钾 ② 硝酸钾 ③ 饱和 不变 ④ 温度不低于t1℃ (3)红 HCl + NaOH ==== NaCl +H2O 氯化钠、氯化氢和酚酞 15. (16分) (1)解:设理论上制得氧气的质量为x, 2KCO32KC+3O2 245 96 15g x , x=5.9g; 答:理论上制得氧气的质量为5.9g. (2)A C (3)① 铁架台 酒精灯 ② 甲 引流 ③ KCl + AgNO3 = AgCl↓ + KNO3 ④ 蒸发过程中,氯化钾固体飞溅(合理均可) 17.(10分) (1)CaO+H2O=Ca(OH)2 (2)量气管内液面不再下降 防止灼热的铜被氧化 (3)0.54 0.48 没有 (4)解:设气体x的化学式为NmHn, . 答:气体x的化学式为NH3 . 2014年福建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K—39 Cu—64 一、选择题(共36分) 1. (2014·福州)关于“舌尖上的化学”,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 A.为了身体健康,必须均衡膳食 B.为预防缺碘性疾病,可食用适量海带 C.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在食品中添加大力防腐剂 D.为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 考点:化学与健康 试题分析: A、只有均衡膳食,才能合理地摄入保证人体健康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此项正确。B、海带中含有较丰富的碘元素,可为人体补充碘元素。此项正确。 C、加入的防腐剂的量过大,则会影响人体的健康,此项错误。D、碳酸氢钠可在加热的情况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加热时膨胀从而使食品松软。此项正确。所以应选C项。 2. (2014·福州)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铁锅 B.瓷碗 C.塑料盆 D.玻璃杯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解析:根据材料的成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A、铁锅属于金属材料; B、瓷碗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故选C. 3. (2014·福州)二氧化锡(SnO2)可用作液晶元件电极,其中氧元素为—2价,则锡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进行解答本题. 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SnO2中Sn的化合价为x,则:x+(-2)×2=0,解得x=+4. 故选:D 4. (2014·福州)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如图1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装药品 B.制备 C.收集 D.验满 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试题分析: A、取用高锰酸钾这种小颗粒状药品时应用药匙或纸槽,步骤:将试管平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缓缓直立起来;此项不正确。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药品平铺于试管底部,试管口一般应略向下倾斜,以免湿存水或生成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此项不正确。C、氧气不和空气中的成分反应,且其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此项正确。D、氧气的验满方法: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气瓶内已收集满氧气;此项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是不正确的。所以应选C项。 解:A、应先将横放,再将药匙伸入,最后竖起,以避免药品砸碎试管或者沾染在试管内壁;B、加热固体需将试管略向下倾斜,以免冷凝水倒流是试管破裂;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这样有利于氧气的收集和空气的排出;D、若满了瓶口处就会有溢出的气体,验满需放于瓶口。 5. (2014·福州)下列化学式表示的物质是某化学肥料的主要成分,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KNO3 B.K2CO3 C.CO(NH2)2 D.Ca(H2PO4)2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据此分析. 解:A、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B、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C、CO(NH2)2中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D、Ca(H2PO4)2中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故选:A. 6. (2014·福州)下列保护自然资源的措施错误的是( ) A. 为防治空气污染,应加强工业废气处理 B. 为节约用水,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C. 为节约化石燃料,应开发和使用新能源 D. 为防止铁制品生锈,常在其表面覆盖保护层 试题分析: A、工业废气中含有大量的可造成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此项正确。B、工业废水中往往含有酸、碱、盐、有毒物质、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可使农作物被污染,不能用于浇灌农田。此项不正确。C、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此项正确。D、在铁制品表面覆盖保护层,可将铁制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隔离,从而达到防止铁制品生锈的目的。此项正确。所以应选B项。 7. (2014·福州)用分子观点解释“干冰升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不停地运动 B. 分子间间隔变大C. 分子体积急剧增大 D. 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体积急剧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只是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本身不发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8. (2014·福州)下列事实和解释相符的是( ) A.铜丝作导线——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盐酸清除铁锈——盐酸能与铁反应 C.汽油清洗油污——汽油起乳化作用 D.活性炭净水——活性炭能与水中杂质反应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酸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A.根据铜的导电性来分析; B.根据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C.根据汽油的作用来分析; D.根据活性炭的性质来分析. 解: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来制成导线,正确;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稀盐酸可以除铁锈,不是铁与盐酸反应,错误; C.油污能溶解在汽油中,是溶解过程而不是乳化作用,错误; D.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并不是与水中的杂质发生反应,错误. 故选A. 9. (2014·福州)某物质的分子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物质属于有机物 B.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H4 C.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含有5个原子 D.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4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解析:根据分子模型分析出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化学式对各选项进行相关的分析判断. 解: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其化学式为:CH4. A.由化学式可知,该物质是含碳元素的一种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正确; B.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其化学式为:CH4,正确; C.由化学式CH4可知,1个甲烷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共5个原子,正确; D.由化学式CH4可知,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4)=3:1,错误. 故选D. 10. (2014·福州)实验室用蔗糖配制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5.0g蔗糖 B.用量程为1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C.溶解蔗糖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考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试题分析: A、配制50.0g 质量分数为10%蔗糖溶液,需要蔗糖的质量为50.0g ×10%=5.0g 。此项正确。B、配制50.0g 质量分数为10%蔗糖溶液,需要水的体积为45.0ml;应用50ml的量筒。此项不正确。C、可在烧杯中溶解蔗糖,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固体溶解,此项正确。D、配制后的溶液状态为液态,可装入细口瓶中待用,需要盖好瓶塞并写好标签保存。此项正确。所以应选B项。 11. (2014·福州)鉴别下列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 A.硬水和软水——观察颜色 B.纯铝和硬铝——比较硬度 C.碳酸钠和氯化钠——稀盐酸 D.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点燃闻气味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硬水与软水;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解析:A、根据硬水和软水的不同是所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不同进行分析; B、根据合金的硬度和纯金属的硬度不同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钠、氯化钠与盐酸反应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 D、根据羊毛纤维燃烧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进行分析. 解:A、硬水和软水的不同是所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不同,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应该使用肥皂水,故A错误; B、硬铝的硬度比纯铝的硬度大,比较硬度的方法可以鉴别,故B正确; C、取样品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取样品分别点燃,有烧焦羽毛气味产生的是羊毛纤维,没有此气味的是合成纤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A. 12. (2014·福州)将铁丝、铜丝分别伸入盛有同种试剂的两支试管中,下列试剂能迅速比较出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 A.蒸馏水 B.稀硫酸 C.硫酸钠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两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解:A、铁丝、铜丝在蒸馏水中均能生锈,但反应速率较慢,不能迅速比较出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错误; B、将铁丝、铜丝分别伸入盛有稀硫酸的两支试管中,铁丝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丝不能,说明活动性铁>氢>铜,能迅速比较出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正确; C、将铁丝、铜丝分别伸入盛有硫酸钠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均无明显变化,说明活动性钠>铁,钠>铜,无法确定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选项错误; D、将铁丝、铜丝分别伸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均无明显变化,无法确定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选项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64分) 13. (2014·福州)(15分)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①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 (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组成。 ②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 构成。 (2)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1)。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由此可推知的灭火原理是 。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操作方法是 。 (3)认识物质的制法 ①某同学用软塑料瓶自制气体发生装置,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如图2)。若利用该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利用该装置制二氧化碳,无纺布包内药品为 (写名称)。 ②工业上常用液化空气制氧气,该过程发生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辩证地认识物质 ①量变引起质变。例如: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 (写化学式)。 ②功过相对论。从“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事实分析,“过”: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功”: (举一例)。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解析:(1)①根据图1为碳元素的“旅行”路线,其中甲为二氧化碳,乙为碳酸钙,碳酸盐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结合反应基本类型的定义分析属于的反应类型; ②根据图1为氢元素的“旅行”路线,结合水和氢气可以相互转化进行分析; (2)通过图2可以看出甲、乙、丙三种物质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结合学过的物质猜想,甲是铜,乙是硝酸铜,丙是氢氧化铜,然后对猜想的各种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1)①图1为碳元素的“旅行”路线,其中甲为二氧化碳,乙为碳酸钙,碳酸盐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②图1为氢元素的“旅行”路线,水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2)从图2可以看出甲、乙、丙三种物质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结合学过的物质猜想,甲是铜,乙是硝酸铜,丙是氢氧化铜,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硝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和硝酸钠,氢氧化铜和硝酸会生成硝酸铜和水,硝酸铜和铁反应会生成铜和硝酸亚铁,猜想的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所以甲是Cu,乙是Cu(NO3)2,丙是Cu(OH)2. 故答案为:(1)① CaCO3+2HCl=CaCl2+H2O+CO2↑,复分解反应; ② 2H2+O22H2O; (2)Cu,Cu(NO3)2,Cu(OH)2. 14、 (2014·福州)(9分)化学变化中,同种元素可在不同物质中“旅行”。(注:“——→”表示某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按甲、乙物质所含元素种类递增的规律,完成图5所示的“旅行”。 ①若图1为碳元素的“旅行”路线,其中甲为二氧化碳,乙为碳酸钙, 写出路线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若图2为氢元素的“旅行”路线,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从单质、碱、盐中分别选择一种物质,完成图6所示的“旅行”。写出一组甲、乙、丙物质的化学式。 甲 ,乙 ,丙 。 15、 (2014·福州)(16分)(1)根据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将图1方框内①-⑤项内容补充完整: (2)硝酸钾与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两物质中溶解度较大的是 。 ②t2℃时,两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质量较大的是 的溶液。 ③t2℃时,将100g水加入盛有50g氯化钾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氯化钾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往该烧杯中再加入10g水,充分搅拌后,氯化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④欲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应满足的温度范围是 。 (3)某同学进行图9所示实验,证明酸碱发生反应的现象为:试管中溶液由 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后测得试管中溶液的pH=2,该溶液中的溶质有 (写名称)。 考点:元素周期表、原子的构成、溶解度曲线、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和反应 解析:(1)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值为其原子序数(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右上角的符号为其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为该元素的元素名称,最下方的数值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①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②在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值X为该原子的质子数,可根据前面的图知道其质子数为11;③Y表示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因为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11=2+8+Y;所以Y为1;④因为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个,所以易失1个电子。⑤钠离子是由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形成的,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根据离子符号的书写特点(先写出元素的元素符号,然后再右上角标明该离子所带的电量及电性),所以钠离子的符号为Na+。 (2)①根据二者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在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要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②根据图示可知:当温度由t2℃降温到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的变化值要选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的变化值。所以当温度由t2℃降温到t1℃时,两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溶液中析出的固体的质量大。 ③根据图示可知,在t2℃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即在t2℃温度下,氯化钾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40g。因此题目中向100g水里50g氯化钾时,最多溶解40g加入溶剂。所以溶液为饱和溶液。 向溶液中再加入10g水,则水的总质量为110g,最多可溶解氯化钾的质量为44g,所以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④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则要求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小于25g。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范围为:温度不低于t1℃。 (3)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变红。所以溶液原来为红色。随着加入的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溶液碱性逐渐减弱;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为中性,此时酚酞呈无色;再加入盐酸,则溶液呈酸性,溶液仍为无色。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实验后测得试管中溶液的PH值为2,即溶液呈酸性。所以所含的溶质为氯化钠(为反应的生成物)、氯化氢(加入的过量的盐酸中的溶质)和原有的酚酞。 答案:(1)①22.99②11③1④失⑤Na+ (2)①氯化钾②硝酸钾③饱和 不变④温度不低于t1℃ (3)红 HCl+NaOH==NaCl+H2O 氯化钠、氯化氢和酚酞 16、 (2014·福州)(14分)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流程制取氧气(反应原理: 2KClO3 2KCl+3O2↑),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理论上可制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2)在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原因有 (填标号)。 A.提高实验效率 B.保证固体1全部溶解 C.节约能源 (3)①写出图2中仪器a、b的名称:A ,b 。 ②步骤Ⅱ中的操作m应选择图11中 (填“甲”或“乙”)装置,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③步骤Ⅲ中用酸化的硝酸银(AgNO3)溶液检验洗出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钾,该检验方法的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实验结束后,称得回收到的氯化钾的质量比理论值小,可能的原因有 (写一点)。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证明盐酸和可溶性盐酸盐. 解析:(1)利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氯酸钾的质量求出氧气的质量. (2)在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是为蒸发时节约能源; (3)①根据仪器名称解答; ②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③硝酸银与氯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解答; (4)根据实验误差原因解答. 解:(1)设,可制得氧气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245 96 15.0g x , x=5.9g 答:可制得氧气的质量是5.9g. (2)在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加入适量的水一方面为了缩短蒸发时间,另一方面为蒸发时节约能源;故答案:AC; (3)①仪器a铁架台,b酒精灯;故答案:铁架台,酒精灯; ②步骤Ⅱ中的操作m为过滤,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答案:甲,引流; ③硝酸银与氯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化学方程式:AgNO3+KCl=AgCl↓+KNO3;故答案:AgNO3+KCl=AgCl↓+KNO3; (4)称得回收的氯化钾的质量比理论值小,可能的原因有蒸发过程中氯化钾飞溅;答案:蒸发过程中氯化钾飞溅. 17、 (2014·福州)(10分)为探究气体X的组成,某兴趣小组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固定装置未画出)。 【资料在线】 (1)加热条件下,气体X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氮气。 (2)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气体X反应。 无水氯化钙可吸收气体X。 (3)本实验条件下,氮气密度为1.1-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福建省 福州市 中考 化学试题 答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Fis****91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Fis****91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Fis****91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Fis****91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