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心实训基地项目申报书.doc
《职业教育中心实训基地项目申报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教育中心实训基地项目申报书.doc(2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附件1 2014年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建设项目申报书 申 报 学 校 重庆市XXX职业教育中心 专 业 名 称 建筑工程技术 主 办 单 位 重庆市XX县教育委员会 制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 财 政 局 2014年9月 - 27 - 填报说明 1.学校类型:公办中职1、公办高职、民办中职、民办高职,公办中职2(公办中职1为中专和职业高中,公办中职2为技工学校); 2.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包括办公、教室、实验实训场所、图书馆、体育馆(风雨操场)等的面积; 3.自筹经费:包括专项经费、学校培训、科技服务等收入费用; 4.兼职教师:指正式聘任的,独立承担一门专业课或实践教学任务(20学时以上)的行业、企业及社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 5.教学仪器设备:单价在1000元以上的用于教学的仪器设备; 6.大型教学仪器设备:单价不低于5万元的用于教学的仪器设备; 7.主干专业:指办学条件比较好,就业率较高的主体专业,或省级重点(教改试点)专业; 8.行业企业经历教师:指专任教师中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两年以上工作经历的教师。 9. 各申报学校应明确申报基地单次容纳工位数。 注:申报学校必须如实填写本表各项数据,如有弄虚作假将取消评审资格。 一、申报学校基本情况 基本信息 学校名称 重庆市XX县职业教育中心 是否国家、省级示范校(骨干、重点校) 国家级示范校 是否承担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任务的单位或地区(试点名称) 三峡库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试验区XX试点县 是否《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专业建设联系点单位 否 举 办 方 □省级政府 □地市级政府 □行业 □企业 √其他 全日制在校学生(人) 5295 学校类型 公办中职 通信地址 重庆市XX县巫峡路500号 邮 编 404700 学校网址 法人 代表 信息 姓 名 XX 职 务 校长 办公室电话 023-XXXXXXX 传 真 023-XXXXXXXXX 手 机 XXXXXXXXXX E-mail XXXXXXXX@ 联系人 信 息 姓 名 XXX 职 务 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电话 …………….. 传 真 023-XXXXXX 手 机 …………….. E-mail XXXXXXXXX@ 面积与仪器 占地面积(亩) 665 总建筑面积(平方米) 273322 校舍建筑面积(平方米) 64856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平方米) 30032 实验实训场所占地面积(平方米) 22170 实验实训场所建筑面积(平方米) 18500 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4170 大型专用 仪器设备 数量(台/套) 83 生均(元) 7875.4 总值(万元) 1013 实验实训自开率(%) 99% 近三年年均为社会培训人次 10231 办学经费与师资 近三年办学经费相关数据 总额(万元) 生均(元)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财政拨款 932.2 1232.5 2194.4 1665 2328 4144.3 学费(含住宿费) 1256 1321 1152.1 2243 2495 2175.8 自筹经费 725.1 570.6 44.22 1295 1078 835.1 其它 教职工总数(人) 227 专任教师数(人) 176 兼职教师数(人) 52 具有行业企业经历的教师数(人) 155 具有高级工、技师、工程师等职称的教师数(人) 54 专业情况 专业数 9 稳定招生专业数 9 近三年平均就业率(%) 100 主干专业情况 序号 专业名称 设置时间 年招生数 在校生数 累计毕业生 近三年平均就业率(%) 1 建筑工程技术 1990.9 270 642 3986 97 2 汽车运用与维修 2006.9 147 441 1305 99 3 服装制作与工艺 2004.9 230 713 3976 95 4 酒店服务与管理 2009.9 300 830 2512 96 5 电子与信息 1989.9 350 1100 5500 98 职业技能鉴定站 序号 名称(附相关佐证材料) 鉴定工种 等级 发证机构 1 XX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计算机操作员 中级 重庆市人力与社会保障局 2 XX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计算机维修 中级 重庆市人力与社会保障局 3 XX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电子操作员 中级 重庆市人力与社会保障局 4 XX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电工 中级 重庆市人力与社会保障局 5 XX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家电维修工 中级 重庆市人力与社会保障局 6 XX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电焊工 中级 重庆市人力与社会保障局 7 XX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汽车维修工 中级 重庆市人力与社会保障局 8 XX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数控车工 中级 重庆市人力与社会保障局 9 XX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车工 中级 重庆市人力与社会保障局 10 XX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钳工 中级 重庆市人力与社会保障局 11 XX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通讯技术 中级 重庆市人力与社会保障局 12 XX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餐厅服务员 中级 重庆市人力与社会保障局 13 XX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客房服务员 中级 重庆市人力与社会保障局 14 XX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服装制作工 中级 重庆市人力与社会保障局 15 XX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制冷设备维修工 重庆市人力与社会保障局 16 XX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钢筋工 重庆市人力与社会保障局 17 XX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架子工 重庆市人力与社会保障局 18 XX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木工 重庆市人力与社会保障局 19 XX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砌筑工 重庆市人力与社会保障局 20 XX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推销员 重庆市人力与社会保障局 21 XX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营业员 重庆市人力与社会保障局 22 XX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保健按摩师 重庆市人力与社会保障局 23 XX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美发师 重庆市人力与社会保障局 24 XX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美容师 重庆市人力与社会保障局 25 XX县职教中心平湖驾校 汽车驾驶员 b\c照 万州汽车管理所 校 企合作经历 1.企业参与专业建设 为了充分体现“园校互动、校企融合”办学模式的可行性,我校在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学校示范校建设,四个重点专业的教学和行业协会组织,以国家级示范校建设为切入点,广泛参与,各行业、企业的学习交流活动和技术合作,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校企业合作规章制度,成立了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形成了有效的管理和工作机制。按照我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要求,专业委员会成员实行三年一聘,每学年至少召开两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题工作会,具体负责指导、制定和审核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同时指导专业课教师课堂教学、实习实训和行业实践,并承担部分专业课的教学工作。 2002年以来,依托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合作企业融洽的校企关系,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已经建立了7家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积极开展“模块化、小班额、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合作行业企业积极支持和参与我校专业建设,派遣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同时,以寒、暑假为主,有计划的接纳我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以及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科研等实践活动。2007年“XX建工”荣获国家级优秀劳务品牌。截止2014年5月,我校已有90%的专业教师参与了企业实践和到企业学习交流。 通过“园校互动、校企融合”办学模式,使我校各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课程模块中有60%---70%的内容来自行业企业的建议,就业方向课程标准和培养目标每三年调整一次。 2.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学校现有建筑工程技术、电子技术应用、汽车维修技术、数控与维修、酒店管理、服装设计等专业,建设有设备(施)配置先进、数量充裕的校内实训基地和50余家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基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部现拥有5间校内实训室。可完成建筑测量、建筑CAD、建筑识图与制图、砌筑工实训室、钢筋工实训室等实习实训。已基本形成了“模块化、小班额、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2)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依托行业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先后与重庆永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市昌宝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千载混凝土有限公司、XX县村镇建设有限公司、XX县教育建筑工程公司、重庆市万州区广厦建筑工程公司、重庆市垫江市政建筑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模块化、小班额、工学交替”的合作模式,在专业教学、实训、顶岗实习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相关专业教学计划、实施方案以及实习就业安置协议,做到“校企结合、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循环实习、稳定就业”。同时定期与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及协作加工,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3.学校为企业服务 (1)生产服务 我校一直致力于企业生产性实训项目的引进,在实训中尽可能的实现企业化管理,依托XX县移民新县城建设对建筑人才的需求以及校办工厂等校办实体,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实训教学,使学生真实感受企业岗位的管理和技能要求。近三年来,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先后与重庆永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市昌宝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千载混凝土有限公司、XX县村镇建设有限公司、XX县教育建筑工程公司、重庆市万州区广厦建筑工程公司、重庆市垫江市政建筑有限公司等企业密切联系,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丰富了学生的实训内容,使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更加紧密结合。 同时,学校发挥资源优势,与企业建立起了双向的用人机制。一方面学校选派专业骨干教师进驻企业实践和参与企业管理,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协助企业改进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此外,还为合作企业开展的生产一线员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素质,另一方面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学校实训教师。 (2)培训服务 XX县作为重庆渝东门户,是三峡移民大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旅游城市,现正在建设XX新城。按照XX县委县府的相关要求,我校作为XX县移民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基地,承担着本地区的主要社会培训任务。县每年培训学员近1万人。1992年以来,学校逐步建立、完善和规范了学校对外培训管理办法和社会培训机制,先后被授予 “国家职业技能定点培训单位”、“海外就业培训基地”、“XX县职业鉴定中心”、“XX县农民工培训基地”、“微型企业孵化基地”、 “XX县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 通过校企合作机制的有效推进,我校与合作企业广泛地开展了技能培训、技术交流服务、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近三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学校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开展如建筑业培训、XX县移民培训、举办XX移民技能大赛,以及电子实用技术培训、机械加工行业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创业培训和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等各类社会培训达32100人次,为本地区和社会培养了大量合格、适用的初、中级人才,受到了当地老百姓、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单位的一致好评,对于服务地方经济和加快城乡统筹建设步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渝东地区发挥了很好的辐射示范作用。 校企合作经历 (3)技术服务 我校自1988年由普通高中改制为中职学校以来,全面贯彻党的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一直秉承“职教移民、职教助民、职教富民”的办学理念,依托XX职教工业园,积极探索“模块化小班额、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学历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办学资源,积极为社会和本地区行业企业提供在职职工培训、生产和技术服务。近三年来,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先后有20名专业教师参与了重庆市相关行业企业及相关单位开展的科研、项目论证评估、共同生产开发产品等工作,如由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吴斌、杨礼兴、祝明等主持XX县建筑行业“五大员”管理人员培训、建筑技能培训、指导三峡库区移民技能大赛、重庆市中职学生技能大赛,“XX建工”荣获全国优秀劳务品牌,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效地推进了产、教、研结合工作。2002年以来,通过相关主管部门的协调和指导,我校与部分合作企业共同开展产品研发、技术革新和市级科研项目6项,张云老师研发新技术获国家专利5个。 (4)开展“模块化、小班额、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专业建设中,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目的”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专业特点和学校、企业的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逐步形成了“模块化小班额、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丰富“院校互动,校企融合”的内涵,明确了专业建设及改革的方向。 为使学校办学与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接轨,拓展学生就业新渠道,学校先后与庆永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市昌宝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千载混凝土有限公司、XX县村镇建设有限公司、XX县教育建筑工程公司、重庆市万州区广厦建筑工程公司、重庆市垫江市政建筑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建立了“模块化、小班额、工学交替”培养合作关系。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先由学校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和交流,回来后再按照企业的建议要求来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并实施教学,还对每个实习学生建立了完善的培训档案,以及企业反馈意见。2006以来,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已有2000余名学员按企业要求完成培训并顺利上岗。 近三年来,通过我校招生就业办公室回访情况以及企业和学生反馈意见统计,企业对学生整体情况比较满意,报酬较高,就业较稳定,改变了以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经常跳槽、难于培养成为企业高层管理”的局面。实现了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宗旨,对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良好社会形象等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我校一贯坚持“职教移民、职教助民、职教富民”的办学指导思想,实施“园校互动、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先后建设了钢筋工实训室、砌筑工实训室、建筑CAD实训室、建筑识图制图实训室、建筑测量室等集教学与实训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场所,以专业带动产业,产业促进专业发展,积极探索和践行“模块化、小班额、工学交替”职教新模式。 我校是第一批国家示范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专业设置标准和培养目标上,根据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和行业发展实际,依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相关行业专家担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和专业课教师,邀请他们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论证、课程设置与评估、专业发展研讨等活动,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和参与建设校内(外)的实验、实训基地;适时调整专业设置标准,建立和完善更加适合专业发展以及行业需求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实施 “模块化、小班额、工学交替”和“理实一体”等教学模式,通过“模块化、小班额、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移民新县城建设和合作企业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校内实训基地形成基本技能,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培养职业素质的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确保了人才培养目标与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 我校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实施“模块化、小班额、工学交替”与“理实一体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每月安排一周时间组织部分学生到企业参加生产现场实训和技术服务实习,让学生真实的感受行业实际,参与专业技术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部分学生参加技能模块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一个模块学习完成后,两部分学生再进行交替。2008—2013年以来,学校分别组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000余名学生到我校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参观实习、工学交替。2008—2013年还组织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顶岗学习或者挂职锻炼。 “模块化、小班额、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有效开展,使学校拓宽了办学思路,由于校企双方共同拟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针对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进行培养,缩短了学生顶岗的适应期和过渡时间,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学生满意,企业满意,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实现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的目标,对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良好社会形象等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学改革成效 此外,学校以稳定的合作企业为主,建立了有效的机制,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专业教师的培养和业务水平的提升工作。学校利用学生工学交替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有计划的派遣和组织专业课教师到合作企业参与企业实践和参与企业管理,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掌握新方法,真正具备“双师型”教师素质,保持与行业发展接轨,以更好的为专业教学和培训工作服务。同时,学校将教师的行业实践活动纳入对教师评职晋级的考核,从而使校企之间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合作平台,达到双赢局面。目前,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中90%以上教师有过行业实际经历或参与了行业实践活动,从而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专业发展、教师个人发展和学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平台,达到了多赢的效果。 1.教学模式与课程改革 (1)构建“模块化小班额、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了“园校互动、校企融合”的内涵 我校作为首批国家级示范学校,利用示范校创建的契机,加强了与各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以及国际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借鉴、学习和推广先进职业教育理理念和项目成果,以学生为本位、能力为核心,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和践行校企融合、工学交替的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得到了主管部门和兄弟学校的认同。 (2)开发了“以岗定学、学以致用”,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主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适应“模块化小班额、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型模块化课程体系。 我校按照教育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的相关专业设置标准要求,根据行业发展需求,紧紧围绕培养行业企业一线技能型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职业素质来制定专业设置标准、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 为确保专业教学紧跟行业发展,学校加强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通过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校外实训基地企业的指导参与,制定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和新的课程标准,使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课程模块中有60%---70%的内容来自行业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结合本专业技能等级鉴定要求和学校学分制管理办法,实行课程结构模块化,构建了专业课程学分和技能实训模块(分为必考和选考模块),实行“技能模块达标、教、考、评分离”的教学模式,专业理论和技能实训课时比接近1:2。 (3)引入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专业教学中,学校要求专业课教师结合专业教学和行业发展实际,在相关专业先后开展了职教“双元制”、“项目教学法”、“学分制”、“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坚持培养学生能力为本,让学生在各种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养好习惯。同时,要求任课教师将教学内容和任务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运用于教学之中。目前,所有专业课教师均采用了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先进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等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占到了教学量的85%以上。此外,还进行工学交替的方式,与行业企业开展以生产现场实际为特点的“教学观摩互动课”和“特色教研活动”,加强了学生对生产现场的了解,及时把握行业技术发展的动态。 (4)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学校以《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课题为核心,以《职业道德》、《就业指导》课程为基础,以职业礼仪大课堂为特色,以规范学生职业行为、强化学生职业纪律、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为目标,以“会做人、能做事”活动为载体,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诚信的职业道德、严明的纪律观念和吃苦耐劳的职业品质的养成,同时,还特别加强了学生体能素质的训练,让学生真正成为技术过硬、思想过硬、身体过硬,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5)打造了一支教学教研能力强、专业技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师团队由三名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纳入教学计划之中;积极有效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办学模式,根据本类专业教学需要,通过有计划的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着重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以校内实训基地形成基本技能,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培养职业素质的职业技能培养模式,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校外实训基地的资源充分有机结合,实现了资源共享。 (6)建成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校大力度建设了集教学、生产、科研、培训、技能鉴定五位一体的实验实训设备。该实训基地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服务能力强。此外,校外实训基地总数已达到10个以上。 2.教材建设 根据国家级示范校创建要求,结合我校专业设置标准和教学计划,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覆盖的职业岗位需求和行业企业的意见建议,以“实践技能为主、理论够用为度、学生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及社会培训要求项目为主,积极开发与建筑行业发展相适应的校本讲义和教材。结合模块化教学模式,针对岗位能力要求,对教材进行全面改革与创新。开发了《钢筋工》《砌筑工》《学生文明礼仪》等校本教材。 3.教学制度改革 (1)建立了弹性学习制度,实行学分制管理 我校在专业教学“技能模块达标、教考分离”(即将专业培养目标分解成若干个技能教学模块,学完一个模块,考核一个模块)的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建立了弹性学习制度,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实行学分制管理。对已具备相应职业能力(如短训培训、在职培训班学员),可采取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方式,满足了不同培训人员的特殊需求,体现了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 (2)健全和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 完善了制度建设,加强了考核与管理,规定了四类课程(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所占学分百分比和毕业学分,制定了《重庆市XX县职教中心银行学分弹性学制管理实施细则》、《XX县职教中心模拟工资管理细则》、《学生模块达标考核办法》、《学生教学实习实施方案》《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师教师质量管理方法》、《教学质量督导评估管理办法》等教学管理制度,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确保了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稳步提高。 (3)校园管理网络化 我校建设并完善了学校网站(http:// )。2005年以来,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初步推行校园网络化管理,2007年9月,学校正式启动了学校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全面投入使用,我校步入数字化校园。2012年6月,我校对学校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和升级,对学生的学业情况实行专用管理软件进行网络化管理,任何一个学生的学业成绩、学分及相关信息都可以在教学相关部门查到。 4.职业资格鉴定 学校组建了XX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可开展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砌筑工、钢筋工、架子工、抹灰工、计算机操作员等30余个工种初、中、高级国家职业等级技能鉴定,以及相关行业的培训认证工作。近三年来,随着我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学生技能鉴定获证率均在97%以上。 我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得到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及相关行业机构的好评。 5.国际合作与交流 2012年—2013年,我校先后派出3批次16名教师到德国、意大利、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等过参加交流学习,借鉴了国外职业教育有益经验,更新了职教理念,建立以行业能力标准为导向的新的专业建设与培训模式,对我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不断革新教学和培养模式,使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学校师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均取得优异成绩,在重庆市中职学校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办学质量和成效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申报基地(专业)基本状态 专业设置时间 1990 年招生数 270 在校生数 642 累计毕业生数 3986 近三年平均就业率(%) 97% 师资队伍 现状 基地建成后预期效果 专任教师 总数(人) 38 43 其中:高级职称教师数(人) 6 8 中级职称教师数(人) 9 15 初级职称教师数(人) 15 12 具有行业企业经历的教师(人) 22 25 具有高级工、技师、工程师等职称的教师(人) 8 12 兼职教师总数(人) 8 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所 XX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本专业学生实验实训开出学时数占总课时比例 52% 本专业近三年年均为社会培训人次 4129 本专业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场所状况 序号 名 称 建筑面积(平方米) 仪器设备 其中:大型专用仪器设备 主要 实训项目 是否面向其他专业、数量 台/套 总值 (万元) 台/套 总值 (万元) 1 测量实训室 180 45 30 建筑工程测量 否 2 制图实训室 120 65 15 施工图的绘制 否 3 建筑CAD实训室 120 70 80 工程规划与设计 否 4 砌筑工实训场 350 40 砖墙的组砌与施工等 否 5 钢筋工实训室 280 10 18 钢筋的绑扎与安装等 否 6 计算机室 120 60 26 计算机基础 否 本专业现有校外实训基地(附相关佐证材料) 序号 名称/合作企业 主要实训内容 1 重庆永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 2 重庆市昌宝建设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 3 重庆千载混凝土有限公司 混凝土配合比及混凝土强度的检测 4 XX县村镇建设有限公司 房屋的方案设计与施工图设计 5 XX县教育建筑工程公司 建筑工程测量 6 重庆市万州区广厦建筑工程公司 房屋水电安装 7 重庆市垫江市政建筑有限公司 工程计量与计价 8 本次申报基地单次容纳的工位数 120 是否具有申报基地所必备的实训场所,场所现状如何 具备申报基地所必备的实训场所,场所现状良好。 项目建设方案概述 一、学校基本情况 重庆市XX县职业教育中心位于三峡库区腹心、重庆市东部的XX县,创建于1956年,1988年开始改办职业教育,2002年在XX县西坪职业高级中学的基础上,整合技工学校等中职教育资源,组建XX职教中心,2006年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7年县委、县政府投资3.7亿元建设集“教、产、研、输、引”五位一体的“XX职教工业园”,为学校探索“园校互动,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占地面积44.3555万平方米,学校建筑总面积27.3322万平方米,其中,XX职教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13.5万平方米,现有教师227人,办学规模达5000余人,开设有建筑工程技术、电子与信息、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工艺与制作、酒店服务与管理等9个专业,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年培训达10000人次以上。 二、行业背景分析和岗位人才需求分析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2010年建筑业从业人员已达4043.37万人,居全国各行业之首。但建筑业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9%,这个比例数远远低于全国各行业18%的平均水平。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这一宏大的战略目标,对建筑业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急迫的、大量的需求。同时“建筑法”的颁布和建筑质量责任终身制政策的实施,使企业对质量更加重视,加剧了对建筑技术人员的需求以及建筑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再培训的需求。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以及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筑管理、技术人才短缺问题日显突出。当前,我国已进入现代化发展的中前期,各种基础设施项目和房屋建筑的建设任务极为繁重。同时,我国城市化水平仅为36%左右,而发达国家普遍超过70%,如果在21世纪中叶可以达到这种水平,则每年需要有1600万人口转入城市,这需要相应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商业设施,特别是住宅建筑。因此,我们国家的城市建筑,城镇建设,工程建设,建筑业,房地产业,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建筑类人才尤其是具有专业技术知识,行业管理知识的工程技术管理人才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外国投资的涌入和民间资金的激活,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对工程技术管理人才的需求又增添了更多的机会。近几年,城市建设速度明显加快,而建筑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落后,施工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和水平远不能达到技术要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供求调查显示,基层人才不足,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已远远落后于行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建设”的实施为重庆市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直接机遇。2007年6月重庆市正式获准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更为重庆市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另外,直辖效应、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建设及库区开发等历史机遇带来的投资增长和经济扩张会继续为重庆市建筑业的发展提供市场空间。重庆市正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改造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实施的“农村康居工程”都为重庆市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最为直接的需求空间。据统计,全市包括县级企业共有建筑业企业5000余家,建筑行业从业人员超过150万,在施工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约有十多万人,许多建筑企业的技术岗位仍有大量的人才缺口。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建筑行业的主干专业,适应岗位多,人才需求量大。 XX县高举“职教移民”、“职教富民”、“职教助民”的大旗,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探索新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模式,不但取得了丰富的试点经验,同时有效地服务了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XX县为提升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档次,按照“围绕市场培育品牌、依靠品牌拓展市场”的思路,大力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技能和工艺,倾力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劳务品牌,如“XX建工”,坚持走特色劳务经济发展之路。为此,制定了城乡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培训规划,开发了专业培训教材;出台《关于打造“XX建工”劳务品牌的实施方案》,确立“摸清家底、筛选典型、深化内涵、营销推介、强化培训”五步走工作思路;摸清1.4万名建工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实施专业培训500人;申报组建“XX建工集团”;依托市建委驻外办事处,搭建劳务输出平台;加强与重庆建工集团等企业的合作力度,把“小集团”的剩余劳动力向“大集团”转移;简化手续,鼓励支持建筑骨干力量兴办建筑企业。2007年XX县建筑从业人员1.4万人,年创劳务收入4.2亿元,建工队伍活跃全国各地。在2007年7月份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的“十个三峡移民劳务品牌”中,“XX建工”荣登上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200余名巫峡儿女在“打洋工”,劳务经济“品牌创优”工程成效渐显。同年11月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的中国就业论坛暨全国劳务品牌展示交流会上,“XX建工”荣获“全国优秀劳务品牌”称号。 同时,狠抓劳务培训,促进劳务输出。以县职教中心为主体,大力实施XX建筑技工培训。培训的建筑技工已走向全国,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赢得了良好声誉,每年有近百家企业来我县选用、招聘毕业生,形成了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铜鼓镇魏宗平,凭着在家乡所学的建筑本领,2002年赴新疆创业,从带领几十个人的瓦工队做起,经过五年的打拼现已拥有三家公司,员工1000余人(仅XX人就有近500人),年产值上亿的新疆恒达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新疆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在他公司完成的多项重点保温施工项目中,新疆水利厅晶源大厦等三座建筑获得乌鲁木齐“红山杯”奖,兵团机关综合办公楼还获得全国建筑最高奖项“鲁班奖”。还有北京吴家村、重庆建工集团以及XX职教中心九一级建工班等“XX建工”成功创业的典型数不胜数。 按照XX县的相关规划,到2017年,XX建筑从业队伍将达到6万人,建筑劳务经济收入达12亿元。从调查结果看,XX县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企业120多家,从业队伍中初中以下学历的占80%,大专以上学历者不到2%,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仅占1%左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员的需求是巨大的,加快培养XX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二、基地现有基础 1.专业基本情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在1988年创办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专业主要为建筑行业培养从事一线建筑工程的技术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即能够将工程图纸转化为物质实体,并在现场进行技术实施和现场管理的所谓“蓝领”人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我校建筑类专业群的公共专业平台,通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可辐射带动建筑给排水、建筑装饰、工程造价、工程测绘等相关专业,构建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20余年来,该专业累计为地方培养了6000余人初中级技术人才,目前在校生642人。 2.实训基地概况 建筑专业设置于1990年。自2006年成功创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以来,加大了实训基地建设进度。三年来,投资200余万元为本专业配置了建筑测量仪器、建筑多功能机房及建筑制图室,建立了砌筑工实训基地、钢筋工实训基地。已初步建成设备较为先进、规模较大的全新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主要承担在校学生的培训和社会人员的技能培训,本专业现有的实训设备基本能够满足在校学生的实习实训,但无法满足社会培训的需求。该实训基地不仅拥有完善的在校学生专业能力模块的训练功能,同时还具有XX县在职职工岗位及各类社会人员培训功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功能和职业技能资格考试功能。 3.现有实验实训设施 序号 名称 数量 设备 (台/套) 备品/备件(个) 1 水准-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教育 中心 基地 项目 申报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