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docx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 人体“司令部” 一、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人的身体是具有复杂结构的有机整体,各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密切配合、缺一不可。其中,神经系统调节、维持、控制着其他各系统的功能与活动,让机体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并主动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 人的大脑,作为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调节与控制的最高中枢,而且是思维活动的器官,在整个神经系统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掌握一些脑科学的知识,对学习、工作、生活,甚至一生的发展都意义深远。 在生活中,学生一方面难以直接观察和感知隐藏在人体内的神经系统,另一方面又对其有所耳闻,会不自觉运用一些相关词汇。但是,学生少有机会对神经系统进行系统了解,甚至会有一些错误认识。因此,对学生而言,神经系统是神秘的、有趣的,他们渴望了解其奥秘,渴望了解后的了然,这会有助于他们变得更有智慧、更会思考。 教材立足于认识神经系统的现实意义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神经系统的工作方式,从刺激与反应的关联性出发,以人体神经系统以及脑科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为目的,提出了“人体‘司令部’”这个学习主题。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初步认识人体的主要生命活动和人体健康。 科学探究: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科学态度: 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求。 10.1人体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 举例说出人体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和作用。 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 10.3人脑具有高级功能,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 简要描述脑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 10.4脑需要被保护。 举例说出为保护脑的健康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比如,人需要充足的睡眠,需要避免长期的精神压力,防止外界的激烈冲撞,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等。 10.5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影响。 列举睡眠、饮食、运动等影响健康的因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3.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 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由《刺激与反应》《从刺激到反应》《我们的大脑》《大脑的开发与利用》四课组成,采用递进式的逻辑结构编排。本单元学习内容可分成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围绕人体神经系统的工作方式展开,揭示神经系统从接受刺激到做出反应的过程,为第二个层次的展开做好铺垫。其中,第一课重在指导学生区分刺激与反应,为第二课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课在第一课的基础上,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指导学生了解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流程。 第二个层次以第一个层次为基础,围绕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作为人体“司令部”的大脑展开。其中,第三课从介绍脑的组成入手,将学生的视角引向大脑,引导学生认识大脑的轻重、模样、功能和分工,并为下一课内容的展开埋下伏笔;第四课紧接第三课,展现脑科学的一些研究成果,指导学生爱护大脑和科学用脑,增进其智慧,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能通过体验,感受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以及大脑的轻重、模样和功能。 能提取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信息,了解人接受刺激并做出反应的过程,知道脑的组成、大脑的分工和怎样保护大脑。 意识到学习需要讲究方法、好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 三、单元活动框架 四、课时建议 序号 课题 课时 17 刺激与反应 1 18 从刺激到反应 1 19 我们的大脑 1 20 大脑的开发与利用 1 总课时 4 五、分课分析 17.刺激与反应 1.教学内容 本课以体验活动为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围绕区分刺激与反应这个主题展开四个活动。 活动一,认识刺激与反应。为了说明两者的区别,课文用图片的方式列举了四个场景,通过让学生回答这些行为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以及反应是由刺激引起的。 活动二,感受刺激与反应。课文提供了两个小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自己接收刺激后的反应行为并发现人的反应速度存在差异。 活动三,紧接活动二,以资料的形式介绍人的起跑反应时间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人的反应速度可以很快。 活动四,体验人的本能反应。课文首先带领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应急反应事例,并以此为基础,组织学生做互相往对方脸上投棉球的游戏,通过观察被投者眨眼的次数,体验本能的快速反应,并发现其往往不受自己的意志控制,深化对刺激与反应的理解。 2.教学目标 通过体验活动,知道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以及反应是由刺激导致的。 知道身体在刺激的作用下,可以做出快速的反应。 能在互相往对方脸上投棉球的游戏中感受到本能反应。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懂得刺激与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在感受和体验活动中,区分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 4.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电子秒表。 学生分组材料:20厘米长的直尺、护目镜、小棉球。 18.从刺激到反应 1.教学内容 本课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神经系统的反应过程为主线,采用先总体后局部的逻辑结构,分两部分展开五个活动。 第一部分总体介绍人的神经系统,即课文的第一、二两个活动。在第一个活动中,课文首先出示一幅抗震救灾指挥部内部的情境图,包含发布命令的指挥员、收集信息的气象报告员和部队情况报告员、传达命令的传令兵,以及他们各自的工作状态,以便与神经系统进行比照,为学生了解神经系统做好铺垫;然后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人神经系统的组成,让学生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状况。在第二个活动中,课文组织学生利用刚掌握的神经系统结构知识,模仿例子,画出足球守门员扑球的神经信息传递流程图,在巩固知识的同时,知道神经系统信息传递的路径。 第二部分以第一部分为基础,指导学生分别开展测试、观察、阅读活动,了解神经系统的一些特点,丰富学生对人神经系统的认识。其中,第一个活动是测试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敏感性和测试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引导学生发现在神经系统中各部位的敏感性和反应速度存在一些差异;第二个活动是分别观察、比较两幅图中两根线段的长度,从而发现看起来长度不等的两根线段其实一样长,进而感受到大脑在处理信息时有时也会出错;第三个活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介绍脊髓和怎样保护脊髓。 2.教学目标 通过提取阅读资料中的信息,知道人神经系统的组成以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知道一些有关脊髓的知识以及保护脊髓的注意事项。 能模仿例子,针对具体情况画出神经信息传递流程图。 通过测试活动,感受到身体不同部位在反应速度上存在一些差异,以及大脑在处理信息时会出错。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人神经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难点:用箭头画出神经信息传递的流程图。 4.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脊髓的模型。 学生分组材料:废报纸、铅笔、橡皮、刻度尺。 19.我们的大脑 1.教学内容 本课采用并列式结构,围绕人的大脑这个主题,分三个活动展开:第一个活动,在课文说明脑所在的位置和组成部分的基础上,通过四个体验小活动认识大脑的轻重与模样。第一个体验小活动是以1400克的苹果为参照,让学生在拎一拎的过程中感受成人大脑的质量,并说明人大脑质量占整个脑质量的比例。第二个体验小活动是组织学生并拢双拳并以此为参照,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大脑的大小和形状。第三个体验小活动是指示学生观察核桃仁表面的凹凸情况,并以此为参照,说明大脑表面的形状及增加大脑皮质表面积的作用。第四个体验小活动是让学生摁豆腐,并以豆腐为参照,体会大脑的软硬程度。 第二个活动,通过五个体验小活动认识大脑的功能。第一个体验小活动是凭记忆说出图上的物品,让学生在记忆与表达中体会大脑产生记忆的功能。第二个体验小活动是辨认图中展现的四种情绪,让学生在辨别中发现大脑识别物体的功能。第三个体验小活动是弹棋子,让学生在控制棋子运动的过程中体会大脑控制力量的功能。第四个体验小活动是根据前三个图形画出第四个图形,让学生体会大脑逻辑推理的功能。第五个体验小活动是用七巧板拼图形,让学生在拼出不一样的图形的过程中,体会大脑进行创造的功能。 第三个活动,阅读介绍大脑分工的资料,让学生知道大脑左右两边的功能各有侧重、大脑皮层的分工情况。 2.教学目标 知道人脑由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组成。 能在类比活动中,认识大脑的轻重、模样、功能。 了解大脑的分工情况。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大脑的轻重、模样和功能。 难点:用七巧板拼出不一样的图形。 4.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可拆分的人脑模型。 学生分组材料:塑料袋、苹果、核桃仁、豆腐、约15种生活小物件、棋子、红色圆纸片、七巧板。 20.大脑的开发与利用 1.教学内容 本课采用并列式的结构,围绕脑科学的运用,以四个活动为核心展开三个内容。 第一个内容,学习图形表征。其中,第一个活动紧接课文“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学习科学打下了基础”,借助大脑功能图,指导学生分析此图怎样将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气泡图的形式和作用;第二个活动用图片介绍鱼骨图,指导学生把卡片提供的“人类在不同阶段对地球的认识”按照鱼骨图的要求填到相应的空框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鱼骨图的作用并初步学会使用。 第二个内容,即本课的第三个活动,紧接课文关于人工智能的介绍,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想象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未来科技的向往。 第三个内容,即本课的第四个活动,阅读介绍大脑保护的资料,辨别具体做法是否合理。课文首先以资料的形式介绍大脑工作消耗能量的情况和保护大脑的知识,然后启发学生依据上述资料对具体做法进行辨析,指导学生掌握一些保护大脑的知识。 2.教学目标 知道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学习科学打下了基础。 知道什么是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前景。 能利用资料,辨析一些做法是否有利于大脑的保护。 能用图形表示一些事物的联系。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人们对脑科学知识的运用。 难点:用图形表示事物的联系。 4.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放大的鱼骨图。 学生分组材料:鱼骨图。 六、参考资料 神经元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和轴突末端还有许多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细胞体是神经元的膨大部分,内含细胞核。树突是细胞体发出的树枝状短突起,通常有多个,其与细胞体的表膜都能接受刺激。轴突是细胞体发出的长突起,一般只有一个,它能将从树突和细胞体表膜传入的神经冲动传向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从功能上划分,周围神经系统又分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出神经还可以细分为支配骨骼运动的躯体神经系统和调节内脏活动的自主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的控制中心,是决策者,负责处理从身体其他部位接收的信息并发出指令。中枢神经系统的轴突外没有神经膜,一旦被损坏,将无法再生。因此,脑和脊髓被骨骼和三层膜保护着。颅骨保护大脑,脊柱保护脊髓。三层膜的最内层是软膜,能防止细菌进入,中间层是蛛网膜,外层是硬膜。 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连接到身体各处,由43对神经组成。其中,脑神经有12对,主要控制头部的肌肉和器官;脊神经有31对,其神经纤维分布至身体各处,感受各种刺激,控制肌肉和器官的活动,所以当脚趾被撞或者手指被夹时,人会迅速做出反应。 反射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当你赤脚踩到图钉时,你会迅速抬起脚。在明亮的地方,你的瞳孔会收缩,控制光线的射入量,而在阴暗处,它们又会扩大,让更多的光线射入眼睛。这两种反应都是反射,它们能使机体尽可能快地脱离危险,防止损害。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效应器四部分。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受损伤,反射都不能实现。 人体有特定的非条件反射,可以不用经过大脑,所以反应时也不需要有什么思想。例如,当你光着脚在地板上走动的时候,如果不小心踩到一块碎玻璃,这时脚部的神经就会把这种疼痛的感觉传递给脊髓。然后,脊髓发出指令,并沿着运动神经到达受损伤部位的肌肉,告诉肌肉迅速离开危险之处。其他的非条件反射活动包括:当某些东西靠近眼睛时,我们会眨眼;当食物到达咽喉后壁时,我们会吞咽;咽喉受刺激时,我们会咳嗽;当猛烈的压力作用于膝盖时,它会痉挛;等等。 神经系统的相互影响 由于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在一天之内,所有的人类活动和反应都可能会发生。当身体活跃时,例如踢足球或打网球,躯体周围的神经系统参与四肢的移动。尽管你对此毫无意识,但自主神经系统却正在控制呼吸,把更多的空气吸入肺里,且使心脏跳得更快,再把更多的血液运送到肌肉中。运动结束时,自主神经系统将会放慢行动,使机体恢复到稳定状态。 脑 脑位于颅腔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分。脑可分为大脑、小脑、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医学上一般常将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称为脑干。人脑的平均质量为1.4千克,约占身体质量的五十分之一到四十分之一,而大象的脑却只占身体质量的千分之一。人脑有上千亿个神经元(神经细胞),这亿万个细胞与记忆有关,是认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营养与大脑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脑的质量虽然只占人体质量的2%左右,但大脑消耗的能量却占全身消耗能量的20%。人体消耗的能量主要由膳食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提供。但人脑在利用能源物质上与其他器官不同,它主要依靠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氧化供给能量。大脑对血糖极为敏感,人脑每天大约需用116~145克的血糖,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脑的耗氧量也下降,轻者感到头昏、疲倦,重者则会发生昏迷。因此,一定的血糖浓度对保证人脑复杂机能的完成是十分重要的。 蛋白质在大脑中含量最高。脑细胞在代谢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来补充更新。实验证明,食入不同含量的蛋白质食物对大脑活动有显著影响。增加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作用。 人脑所需要的脂类主要是脑磷脂和卵磷脂(其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它们有补脑作用,能使人精力充沛,使工作和学习的持久力增强,对神经衰弱有较好的疗效。另外,科学家研究发现,人在长期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时,机体可出现脂质代谢障碍,使血清胆固醇含量增高,引起高血脂症和肥胖症。紧张的神经活动还会增加机体对维生素C、尼克酸、B族维生素的需要量。总而言之,脑力劳动者的营养从其工作特点及其对营养素的需要看,应以补充脑组织活动的能源、构成脑细胞的磷脂或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参与调节脑细胞兴奋或抑制的蛋白质、维生素A和微量元素等为重点。对辅助活动较少的,尤其是中年以上的脑力劳动者,由于热能摄取量较少,应特别注意保证有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减少纯糖、纯油脂食物的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科学安排一日三餐。 脑力劳动者宜选用的食物: (1)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如大米、面粉、小米、玉米、红枣、桂圆、蜂蜜等。 (2)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蛋类、乳类、鱼类、禽类、瘦肉及大豆类。 (3)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植物油、葵花子、南瓜子、花生、西瓜子、核桃、鱼虾等。 (4)富含脑磷脂的食物,如猪脑、羊脑、鸡脑等;富含卵磷脂的食物主要存在于鸡蛋黄、鸭蛋黄、鹌鹑蛋黄、大豆及其制品中。 (5)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脏、乳类、蛋类及胡萝卜、韭菜、海带和木耳。 睡眠对大脑的影响 睡眠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现象,但目前对睡眠发生的原理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人和高等动物都有周期性进入睡眠的需要。睡眠可以使人消除疲惫,使脑功能和体力得到恢复,因此睡眠具有保护作用。睡眠障碍常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脑皮层活动失常。人需要的睡眠时间随年龄、身体和工作情况而不同:新生儿每天大约需要16小时,儿童需要12~14小时,成年人一般每天需要6~9小时。睡眠时,许多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如感觉功能减退、骨骼肌紧张性减弱、血压下降、心率下降、瞳孔缩小、尿量减少、呼吸变慢、体温下降、发汗功能增强,还会伴随脑电波的变化。 锻炼促进大脑发育 大脑是统领、指挥人体活动的司令部。大脑的发育与人体健康、智力发展密切相关。要使大脑更好地发育、更发达,必须从小开始锻炼身体。大脑是神经活动的主体,需要大量氧气和营养物质,但它本身没有相关储备,只能依靠血液循环获取。通过体育锻炼,人体血液循环能力提高,运送到大脑的氧气和养料得到充分保证,从而促进脑细胞的发育。特别是幼儿时期就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效果会更为显著。例如,让婴幼儿参加体操、游泳等体育活动,能使他们的大脑发育得更好。神经系统担负着向大脑皮层传递信息和向身体各部分传导指令的任务。从小科学锻炼能及早地完善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这是因为肌肉活动促进运动传导神经纤维上髓鞘的形成。 错觉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又叫错误知觉。错觉可以发生在视觉方面,也可以发生在其他知觉方面,包括几何图形错觉(高估错觉、对比错觉、线条干扰错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空间错觉、光渗错觉、整体影响部分的错觉、声音方位错觉、形重错觉、触觉错觉等。例如,当你掂量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铁块时,你会感到铁块重,这是形重错觉;当你坐在行进的火车上看车窗外的树木时,会以为树木在移动,这是运动错觉;等等。 鱼骨图 鱼骨图,顾名思义,像鱼的骨架。鱼尾表示问题或现状,鱼头代表目标,头尾间用粗线连接,有如脊椎骨,脊椎上的鱼刺就是达成目标的所有步骤与影响因素。想到一个因素,就用一根鱼刺表达,把能想到的有关项用不同的鱼刺标出,之后再细化,对每个因素进行分析,用鱼刺分支表示每个主因相关的元素,还可以继续标三级、四级分叉,找出相关元素。经过反复推敲后,一张鱼骨图就有了大体框架。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ArtificialIntelligence)。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任务是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以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模拟人的意识。 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涉及不同领域,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还要熟悉心理学和哲学。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这种“复杂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 人工智能历史 人工智能(AI)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人工智能是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的目的就是让计算机这台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希望做出一台能够思考的机器,那就必须知道什么是思考,更进一步讲就是什么是智慧,它的表现是什么。你会说科学家有智慧,但你不敢轻易地说机器有智慧。那么,智慧是如何分辨的呢?我们说话,我们做的事情,我们的想法如同泉水一样从大脑中流出,如此自然,可是机器能够吗?什么样的机器才是有智慧的呢?科学家已经做出了汽车、火车、飞机、收音机等等,它们可以模仿我们身体器官的功能,但是能不能模仿人类大脑的功能呢?到目前为止,我们也仅仅知道这个装在我们天灵盖里面的东西是由上千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器官,我们对大脑知之甚少,模仿它或许是天下最困难的事情了。 在定义智慧时,英国科学家图灵做出了贡献,如果一台机器能够通过称之为图灵实验的实验,那它就是智慧的。图灵实验的本质就是让人在不看外形的情况下不能区别是机器的行为还是人的行为,这个机器就是智慧的。 不要以为图灵只做出这一点贡献就会名垂千古,如果你是学计算机的就会知道,对于计算机人士而言,获得图灵奖就等于物理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一样,图灵在理论上奠定了计算机产生的基础,没有他的杰出贡献,世界上根本不可能有计算机,更不用说什么网络了。 科学家早在计算机出现之前就已经希望能够制造出可以模拟人类思维的机器了,在这方面我们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布尔。他通过对人类思维进行数学化精确地刻画,和其他杰出的科学家一起奠定了智慧机器的思维结构与方法,今天我们的计算机内使用的逻辑基础正是他所创立的。 当计算机出现后,人类开始真正有了一个可以模拟人类思维的工具了,在以后的岁月中,无数科学家为这个目标努力着,现在人工智能已经不再是几个科学家的专利了,全世界几乎所有大学的计算机系都有人在研究这门学科,学习计算机的大学生也必须学习这样一门课程。在大家不懈的努力下,现在计算机似乎已经变得十分聪明了。在一次国际象棋大赛中,计算机胜过了人。大家或许不会注意到,在一些地方,计算机正在帮助人进行其原来只属于人类的工作。计算机以它的高速和准确为人类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工智能始终是计算机科学的前沿学科,计算机编程语言和其他计算机软件都因为有了人工智能的进展而得以存在。 现在,人类已经把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而人工智能将会在今后领导计算机发展的潮流。它必将像今天的网络一样深远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一、苏科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2 1.下列选项中,( )是因为热传递让物体温度升高的。 A.双手接触并反复摩擦感到热 B.晒太阳感到热 C.将橡皮在桌子上快速滑动,与桌面接触处会发热 2.地下水的来源主要是( )。 A.地表径流 B.降水渗入 C.海洋 3.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表附近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形成( )。 A.云 B.雾 C.雨 4.右脑控制( )的运动。 A.左侧身体 B.上半身 C.右侧身体 5.人的起跑反应时间有快有慢,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反应时间通常在0.2~0.3秒,那么训练有素的运动员的反应时间会是( )。 A.1~2秒 B.0.1~0.2秒 C.0.5~1秒 6.作曲家能谱出优美的乐曲,画家能画出美丽的图画,这说明大脑具有( )。 A.记忆功能 B.识别功能 C.创造功能 7.下列属于人工智能的是( )。 A.键盘 B.鼠标 C.电子手环 8.下列现象是由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是( )。米 A.日食 B.水面倒影 C.彩虹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大部分是陆地,小部分是海洋 B.地球的陆地主要分布在六大洲 C.地球表面是千姿百态的 10.不需要直接接触就能传递热量的方式是(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11.下列降水过程同时存在液体降水和固体降水的是( )。 A.冻雨 B.雨夹雪 C.冰雹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 B.在地形图上,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海拔高度 C.中国的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原 13.许多科学家认为,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是()。 A.板块碰撞 B.火山爆发 C.板块拉张 14.地震是一种会带来巨大灾害的自然现象,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中不适合的是( )。 A.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 C.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15."猴子捞月"这个寓言故事说的是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里了,于是设法把它捞上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中的月亮是光源 B.天上的月亮是光源 C.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16.小萱制作了几个彩色轮,旋转后不能变成白色的是( )。 A.红、橙、黄、绿、蓝、靛、紫 B.黄、绿、蓝 C.红、绿、蓝 17.地球结构模型的三个圈层中,最薄的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18.降水的动力来源于( )。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19.下列方法中,( )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带来的不便和危害。「A A.多建高楼大厦,使用玻璃幕墙八来果哎 B.家里装修时,墙面尽量使用光滑的材料主贷氮烘口 C.剧场的墙面使用粗糙的材料 20.医生戴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是巧妙地利用了(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21.形成露时的气温( )。 A.比形成霜时的要高 B.比形成霜时的要低 C.与形成霜时相同 22.一个大脑功能正常的人,某个部位瘫痪,而其他部位正常,造成那个部位瘫痪的可能原因是( )。 A.大脑所传出的信息始终绕过瘫痪部位 B.瘫痪部位的神经坏掉了 C.瘫痪部位没有信息反馈给大脑 23."猴子捞月"这个寓言故事说的是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水里了,于是设法把它捞上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月亮是自然光源 B.水中的月亮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水面的作用相当于平面镜 24.红色的滤光纸可以让( )光通过。 A.红 B.绿 C.蓝 25.冬天,在同一环境里用手触摸木头、大理石和塑料,会感到大理石更冷,这是因为( )。 A.大理石的温度低 B.木头和塑料是热的良导体 C.大理石是热的良导体 26.下列做法中,( )是正确的。 A.白天睡觉,晚上熬夜学习,睡眠不足 B.喜爱脑力劳动,不爱体育运动 C.锻炼身体,保持充足睡眠,营养均衡 27.一般在一天中的( )能看到雾。 A.早晨 B.中午 C.傍晚 28.北方冬天玻璃上形成的小水滴是( )而成的。 A.蒸发 B.凝结 C.沸腾 29.雨的形成不需要的是(邮)。果外育内量庭货 A.大量的水蒸气 B.小水滴不断聚集 C.对水蒸气加热 30.关于降雨时,水物态变化过程,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水蒸气-小水滴一聚集成云一直接降落 B.水蒸气-小冰晶一聚集成云一降落过程中融化成雨滴 C.水蒸气-小水滴一凝固一聚集成云一直接降落 31.人们经常用"眼疾手快"形容一个人反应很快,这主要是因为这个人(A)。 A.反应时间短 B.视力很好 C.肌肉发达四 32.观察右图,我们会感觉a、b两条直线不平行,这是一种( )现象。 A.直觉 B.幻觉 C.错觉 33.下列关于人的大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大脑的表面有许多沟回食8动线雄舞龄出 B.人的左、右脑的作用是一样的 C.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34.大脑的表面凸凹不平,和( )的表面相似。 A.核桃仁 B.杏仁 C.花生 35.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月亮 C.未点燃的蜡烛 36.小孔成像的现象是( )发现的。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37.把木头杯盖换成( )杯盖,保温效果会更好。 A.陶瓷 B.金属 C.泡沫塑料 38.下列选项中用来加快热传递的是( )。 A.热水瓶的瓶胆 B.电熨斗的金属底面 C.冬天盖的棉被 39.夜晚,我们能在灯光下读书、写字,是利用了光的( )。 A.直线传播原理 B.反射原理 C.折射原理 40.笔记本电脑常常用铜条来辅助散热,这是因为( )。 A.铜的导热性能很好 B.铜是热的不良导体 C.铜的价格低廉 41.页岩变质会形成( )。 A.玄武岩 B.板岩 C.砂岩 42.地震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行为中不合适的是( )。 A.迅速离开房间,到空旷的地方 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家具下 C.快速跑到窗边大声呼救 43.手影的现象是利用了( )原理。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44.小李通过实验认为:流水能改变岩石的模样。下列最能支持他的证据的是( )。 A.岩石加热后放入水中会裂开 B.经常有水的岩石上面会长出青苔 C.岩石放进装有水的瓶中摇晃,会有细碎的颗粒出现 45.烧开水时,壶壁与水之间的热传递方式主要是(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46.露经常在( )形成。 A.傍晚或夜间 B.中午 C.下午 47.在造霜实验中,在冰水中加盐是为了( )。 A.让水尽快结冰 B.制造更低的温度 C.增加水蒸气含量 48.下列成语中,包含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 A.杯弓蛇影 B.如影随形 C.无影无踪 49.以下装置,能起到潜望镜的作用并且效果最理想的是( )。 50.下列物体中,反射效果最差的是( )。 A.白色墙壁 B.棕色木板 C.黑板合大 51.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 )。 A.这些材料能生热 B.这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C.这些材料完全不传热 52.小明简要画出冷水和冰水的热传递过程,正确的是( )。 53.古人修栈道时,常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以冷水,这样岩石便爆裂了,这是人们利用了( )可使岩石爆裂的特征。 A.冷热作用 B.流水作用 C.植物作用 54.小宇同学的家乡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具有这种特点的地形是( )。 A.高原 B.山地 C.盆地上 55.在我国东部,地形以( )为主。 A.平原 B.丘陵 C.高原 56.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形成的。 A.板块分离 B.大陆板块碰撞 C.火山爆发 57.地震时,( )最有可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A.躲在卫生间 B.站在空旷处 C.躲在桌子下 58.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突主货重量燃雾姗雕小决 A.地壳的运动 B.地下的温度太高 C.人类的活动 59.河水的侵蚀作用会使( )。 A.河道越来越宽,越来越浅 B.河道越来越窄,越来越深 C.河道越来越宽,越来越深 60.人站在阳光下会感到热,是因为太阳利用( )的方式传递了热量。 A.热辐射 B.热传导 C.热对流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苏科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2 1.B 2.B 3.B 4.A 5.B 6.C 7.C 8.A 9.C 10.C 11.B 12.C 13.A 14.C 15.C 16.B 17.A 18.B 19.C 20.B 21.A 22.C 23.C 24.A 25.C 26.C 27.A解析:雾一般在较冷的时候出现,一天中早晨温度最低。 28.B 29.C 30.C 31.A 32.C 33.B 34.A 35.A 36.C 37.C 38.B 39.B 40.A 41.B 42.C 43.C 44.C 45.A 46.A 47.B 48.A 49.A 50.C 51.B 52.A解析:热量由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 53.A 54.C 55.A 56.B 57.B 58.A 59.C 60.A-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科学 年级 上册 第五 单元 教材 分析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