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春季学期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收藏版).doc
《2015-2016学年春季学期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收藏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春季学期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收藏版).doc(16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人: 使用日期: 2016.02.24 课题 1.草原 课型 精读 课时 1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疾驰、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尝试背诵第一自然段。 学习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从这段话的描写中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独特的自然风光。 课前准备 草原风光图片。小黑板。 课文第一自然段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与方法 动态修改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生答)那在电视或书上一定见过草原吧,谁能起来说说你见过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指名答) 师:今天,我们就随着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一起进入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一番。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明确学习目标。 指名学生口述,其他学生补充完善。 三、检查预习 1.同学们都预习课文了吧,那么谁能起来读一下你找出的生词?(指名读 2.小黑板出示生词:谁愿意当小老师,起来照着小黑板带领大家读?(指名读、学生评价) 勾勒、骏马、无限、疾驰、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四、理清课文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课文主要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2)草原的景色如何?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2.全班反馈交流。 五、指导自学。 1.师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引导其他学生听读纠正,再范读。 学生在没有预习的情况下,要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以免让孩子们囫囵吞枣。 2.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并汇报思考成果: (1)你发现了草原的哪些景物?用笔画出来。 (2)用波浪线画出你认为描写最美的景物的句子,想一想美在哪? (3)把你认为描写最美的景物的句子读给小组人听。(师生评价) 六、研读升华。 1.出示句子: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出示草原图片) 你能不能结合图片体会一下,为什么作者想高歌一曲?(指名答 4、5个) (草原上空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格外开阔,空气清鲜,使人感到特别愉快,所以想无拘无束的放声歌唱。) 那让我们带着和作者一样愉快的心情再来读一下这几句话。 2.出示句子: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一碧千里”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课件上的图片,再闭上眼睛去想象:草原绿的无边无际由于天气晴朗,远处也是那么一派清清楚楚的青绿色。你能想象出这幅画面吗? 3.我们再来找一找描写羊群的句子,谁能告诉我都有哪一些?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的大花,指的是什么? 4.谁能再读一下描写小丘的句子(生读)。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你能想象出是怎样一幅图画吗? (“不用墨线勾勒”,指的是小丘柔缓的没有明显的界限。“翠色欲流”指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轻轻流入云际”,是说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与天相接,仿佛翠绿的颜色流入了天边。 5.谁能再读一下描写骏马和大牛的句子(生读)。 出示:“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师:作者怎么会知道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4、5名) (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大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师:这么美的风景,这么真挚的情感,我们应怎样去朗读它;(赞美、愉快)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读。 七、当堂训练,积累语言。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1自然段。 2.把本课当中的生词抄写到练习本上,要求正确、美观。 八、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欣赏了大草原的自然美,下一节课,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草原的人情美。 作业设计 课内:把“我会写”的生字各写5遍,并各组三个不同的词。 课后:巩固本课的生字词,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让小组的同学考考你。 板书设计 1.草原 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招待→联欢话别 空气 清鲜 天空 明朗 小丘 绿 平地 绿 草原 一碧千里 并不茫茫 羊群 白色大花 课后反思 由于课前准备不足,上课时间仓促,学生对课文整体的脉络还没理清,还需要课后重新整理。 对于第一自然段中的两处修辞手法,只有少部分学生注意到了,可以提倡学生课后质疑,补充完善。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人: 使用日期: 2016.02.25 课题 1.草原 课型 精读 课时 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一些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难点:联系上下文和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课前准备 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与方法 动态修改 一、情景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蒙古草原上有清新的空气,有明朗的天空,有翠绿的小丘,那里形美、色美,而更美的是那里的人。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板书课题:1.草原)。 二、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交流明确: ——学习内容: ——达到的要求: ——怎样学: 三、品读语句,感受深情。 1.自读要求: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自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感受的句子,然后再和大家交流。(时间:8分钟)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 (1)远迎客人热闹的场面。 (2)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 引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3)好客的主人热情款待客人。 引导学生把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 草原人民的美究竟体现在何处?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体验。 2.此时此刻,我们参观者有着怎样的心情?高兴、欢快。你能将这份喜悦读出来吗? 3.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 四、品味全篇,升华情感。 1.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用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这正是(教师板书)——“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想象说话。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五、课外延伸。 “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想象到的画面。) 六、当堂训练。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并说说作者是怎样把草原人民与汉族人民之间的美好情感表达清楚的。 七、课堂小结。 读了这篇课文,你会惊奇于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草原景色,也会惊喜于热情好客、载歌载舞的草原人民,还有哪些感受呢,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谈一谈。 让我们齐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来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草原人民的群体个性:热情、好客、豪放、洒脱等,这一点老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吧。 作业设计 课内:《语文课堂练习册》的第1页的第一、二、三题,并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课后:巩固背诵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板书设计 1.草原 自然风光:辽阔、碧绿 热情迎接 亲切相见 借景抒情 草原人民:热情好客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依依话别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俗套,缺少对读本的挖掘,缺乏个性设计,有些老生常谈的乏味。如何能跳出这个圈呢?现在还没找到思路。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人: 使用日期: 2016.02.26 课题 2.丝绸之路 课型 略读 课时 1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自主积累重点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历史意义。 3.感受西域风情,想象中国古代与中亚、西亚、欧洲通商的繁荣景象。 学习重难点 了解“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感受中国古代与欧亚各国进行商贸和文化交流的繁荣景象。 课前准备 有关“丝绸之路”与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教学过程与方法 动态修改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曲大家会唱吗?一起来唱一唱。歌曲当中的“西天取经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板书课题:丝绸之路) 2.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1)什么是丝绸之路? (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3)是谁开辟的丝绸之路呢?(3)丝绸之路上发生过哪些故事? 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勾画你认为有价值的词语。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7分钟) 2.读后交流: (1)全班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哪些内容是写古,哪些是叙今?理清文章思路。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2)小组认读、理解: 古朴、典雅、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商贸、芝麻 栩栩如生、不计其数、美轮美奂 3.展示地图,介绍相关知识:伊朗高原、安息国、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自读“资料袋”的内容,了解什么是“丝绸之路”。 三、合作学习,品读课文。 1.布置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要求: (1)先默读课文第2——12自然段,感受安息国将军迎接中国使者的热闹场面,再用分角色或情景表演的方式将之展示出来。 (2)自由朗读第13自然段,画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探讨“丝绸之路”的意义何在。 2.小组学生先自学,再合作交流。 3.引导深入思考: (1)安息国对中国使者的到来持什么态度?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迎接人数之多、礼节之隆重、气氛之热烈) (2)“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条路”指哪条路?它是怎样来的?它的伟大表现在哪些方面? (3)中国给西域带去了什么?与西域各国的交往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四、鼓励朗读,激发情感。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2.组织谈话: (1)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感想? (2)文章的首尾与中间这一部分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章结尾中的“遐想”可能是什么?你来想象一下,说一说,并写下来。 五、小结。 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哪些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故事吗?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情景剧,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 作业设计 课内:《练习册》P3的第一、二、三题。 课后:熟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搜集更多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2.丝绸之路 欧洲——西亚——中亚——中国 商贸之路 文化之路 繁荣之路 课后反思 西域对学生来说是个陌生的领域,课前可让学生查找阅读“丝绸之路”。 本文运用了许多四字词语,如“栩栩如生”“天高气爽”“不计其数”“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要提醒学生积累下来。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人: 使用日期: 2016.02.27 课题 3.白杨 课型 精读 课时 1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白杨树的特点和作用有大致认识。 课前准备 中国地图、戈壁和白杨树的资料。 教学过程与方法 动态修改 一、认识戈壁。 1.播放《使人心酸的茫茫戈壁》视频。 2.谈话:看了这段视频,你对戈壁有了怎样的认识? 3.导入:“戈壁”这一词语,在蒙古语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然而,在这个自然环境如此恶劣的地区,有一种植物却牢牢地扎下了它的根,用它的身躯,抵挡着风沙,点缀着这片土地。它就是我们这一课要去认识的——白杨。(板书课题) 让孩子们仰望窗外高大的白杨树。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 1.填写生字表格。 生字 音序 音节 部首 再查几画 结构 字义 组词 晰 伞 抚 绍 疆 陷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注意指导学生读准本课中生字以外的字音。 3.区别形近字,然后组词。 晰 疆 陷 淅 僵 馅 4.辨析词语,理解词义。 清晰 清新 清楚 三、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生字的教学过于琐碎,应将这一环节交给学生,让他们放手去学。 (1)理解本课的生字新词,画出描写白杨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爸爸评价白杨的那段话。 (3)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理清时间、地点和人物。 2.提问:你找到了哪些描写白杨的词语?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树?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4.理清课文内容:本文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四、理清课文脉络,感受白杨的特点。 1.运用自然段合并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2.提问:白杨树对于戈壁滩来说意味着什么?文中有一个词语形容了它与戈壁滩的关系,请找出来。 3.组织交流:为什么说白杨是戈壁滩的卫视? 4.启发思考:生长在戈壁滩的一棵棵白杨树,除了可以防风固沙,还有什么作用? 五、当堂训练。 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对白杨树的作用也有了新的认识,那么,作者以“白杨”为题,仅仅是为了写白杨吗?我们下节课再来深入探讨。 作业设计 课内:完成《优化设计》P5的第一、二、三、四题。 课后:巩固本课的生字词,熟读背诵父亲说的那段话 板书设计 3.白杨 扎根戈壁 抵挡风沙 课后反思 我对这一课文本的分析不够,教学环节的设计落入俗套,很难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就连自己也觉得是一堂极其乏味的课。是不是该换一个角度去分析教材呢?很困惑啊!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人: 使用日期: 2016.02.28 课题 3.白杨 课型 精读 课时 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2.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3.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学习重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课前准备 了解新疆地区人们的生活状况。 教学过程与方法 动态修改 一、导入。 1.在开往新疆的火车上,一对兄妹就铁路旁的白杨树发生了争执。他们在争些什么? 2.引导:对于兄妹俩的争论,爸爸是如何评判的? 3.引导:对于父亲的回答,哥哥并不满足,他追问道,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4.组织交流: (1)爸爸的表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2)白杨树有什么特点?爸爸借白杨树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二、品读语句,体会情感。 1.提问:孩子们不理解爸爸是在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但他们却明白了一些东西。那是什么? 2.组织学生针对上面两段话展开讨论: (1)从第1段中你明白了什么?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怎样理解第2段话中的“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3.范读课文最后一段。 4.启发思考: (1)爸爸可能在沉思什么? (2)如何理解“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爸爸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三、感受特点,领悟精神。 1.鼓励发言:你认为本文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 2.介绍“借物喻人”这一写作手法。 3.组织学生在交流,从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本文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4.组织谈话:作者一味强调白杨树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坚强地生存,其目的何在? 注意关联词“不管……不管……总是……”。 5.进一步引导:在我国的边远地区,人们的生存状态是怎样的?你知道这些志愿去建设边疆的人们在为那些地方做些什么吗? 师生交流相关资料。 四、当堂训练。 背诵爸爸说的那段话,并默写。 作业设计 课内:摘抄文中爸爸说的那段话,并完成下面几个小题。 1.找出这段话中用到的关联词。 2.找出文中的一对反义词:( )——( ) 3.从这段话中,我知道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爸爸说这段话只是在介绍白杨吗?他还表达了什么内容? 课后: 反复默写爸爸说的那段话,完成练习册相关题型。 板书设计 3.白杨 借物喻人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扎根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有些混乱,可以先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再深入分析重点语段,这样会更容易操作。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人: 使用日期: 2016.03.03 课题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课型 略读 课时 1 学习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积累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受并学习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不畏艰险、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时所遇到的困难。 难点:体会建设者的英雄气概,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青藏铁路的资料;理解文中相关术语。 教学过程与方法 动态修改 一、导入。 1.观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祖国的西部真是景色奇丽,蔚为奇观。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部的雪域圣城──美丽的拉萨。 2.出示拉萨的图片,简介拉萨概况。 “拉萨”,藏语翻译为口头语言“是”,做事只需敬顺佛圣旨意,如理即化,亦表示精确,不容置疑与改变,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是通“寺”与“侍”。此地以佛寺立城,故名拉萨市。 拉萨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马拉雅山脉北侧,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河谷平原。“拉萨”长期以来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是至高无上政教合一政权的象征。早在七世纪,松赞干布兼并邻近部落、统一西藏后,松赞干布就从雅隆迁都逻姿(即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总面积29518平方公里,总人口为54.05万人,生活着 藏、汉、回、满等 30 多个民族。拉萨市平均海拔3658米。 3.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拉萨的资料。 4.师: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中央决定在2001年的10月18日开始,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板书文题师生共同读题) 二、结合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的。 师生交流,明确学习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学生自学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以批注。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3.提问:“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在文中总共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吗?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学指导: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么,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2.共同探究,体会修筑困难。 (1)出示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学生交流,教师主要抓住以下几点随机点拨。) ☆“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冰土铁路。” ①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是“冻土”“海拔”。 ②联系资料谈谈高原冻土给施工带来了哪些阻碍? ③从“昼夜”“反复”,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④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感受那种战风雪,斗严寒,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进行施工的现场。 [借助一些图片资料,能够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施工现场的严峻,进一步体会“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何等不容易的事。”] 采访提纲: (1)你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2)这些困难给你们造成了什么影响或者后果? (3)你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①理解词语:哪些词语体现了科技人员的艰辛? ②想象“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情景。 ③指导朗读第8、9自然段,感受天气恶劣,又特别,又凶险,又繁重的施工现场。 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五、再读文章,拓展延伸。 1.再一次感读全文,要把自己的豪迈建立在建设者的勇克难关,顽强拼搏之上,共奏生命强音,谱写铁路建设史的新篇章。 2.组织交流: (1)青藏铁路为什么被称作“天路”? (2)这条路的修建有什么意义? (3)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不可能的事!然而,中国人不仅打通了隧道,还修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3.鼓励谈话:从铁路修建者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4.小结:看来,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真不是件简单的是啊。文章最后写道:“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那么,这条铁路现在到底怎样了? (交流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六、当堂训练。 1.用“√”选择带点字的读音。 妖娆(rāo náo) 隧﹙suì shuì﹚ 道机械﹙jiè xiè﹚ 青藏﹙zàng zhàng﹚ 狰狞﹙níng líng﹚ 巍峨﹙wèi wēi﹚ 2.抄写下列词语。 银装素裹 分外妖娆 严阵以待 彩旗招展 巍巍 斗志昂扬 狰狞 下马威 逞凶 七零八落 不翼而飞 晴空万里 劈头盖脸 杯水车薪 始料不及 胸闷气短 废寝忘食 夜以继日 源源不断 拦路虎 遥遥在望 3.根据句子意思写成语。 (1)用一杯水去营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帮助不大,无济于事。 ( ) (2)顾不得吃饭,忘了睡觉。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 4.写出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多次在文中出现,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而,一次次爆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1)西方的媒体说明了什么? (2)他们认为不可能,那你们认为可能吗? (3)我们的青年突击队员是如何把外国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的?让我们把自己当作中央电视台的一名记者,走进工地,去采访筑路工人攻克风火山的艰难历程。 作业设计 课内:《练习册》P9的第一、二、三、四题。 课后:自读《詹天佑》,进行比较阅读。如,詹天佑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阻挠和要挟下,修建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今天中国人修建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詹天佑率领工人们顽强拼搏,以创新设计和吃苦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西部建设者凭着科技和奉献精神,攻克了世界级难题。从比较中感受到中国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发展,今非昔比的繁荣昌盛。还可引导学生比较一下两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有条件的学生浏览“青藏铁路网”,关注青藏铁路的建设情况。 板书设计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造福人民 困难 攻克困难 海拔高 冻土区 挑战的勇气 风火山 顽强的毅力 天气恶劣 极度缺氧 集体的智慧 课后反思 冰渣子、冻土区、高原缺氧、混凝土喷射这类术语对学生来说非常陌生,文本中呈现的严峻现实也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在引导学生理解修建铁路的困难时,要对相关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并启发学生根据文字和图片进行想象,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时空距离,以震撼心灵,深化认识。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人: 使用日期: 2016.03.07 课题 5.古诗词三首 课型 精读 课时 1 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牧童》,掌握本诗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读懂诗意,想象画面,读出诗情。 学习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 有关牧童的古诗。 教学过程与方法 动态修改 一、导入新课,靠近快乐。 1.出示牧童骑牛图。 师:骑牛的人是谁?这是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这是个自在、快乐的牧童? 2.出示古诗《牧童》。 师:这首古诗是吕岩,也就是耳熟能详的吕洞宾所作的。关于吕洞宾,谈谈你对他的了解。 3.师:俗话说,“快活如神仙”,最早指的就是吕洞宾。这节课我们走进《牧童》,走进吕洞宾言说的快乐中去。 二、揭示目标。 三、读通诗文,触摸快乐。 1.自由练读诗文。 师:请大家自由读读诗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诵读诗文。 (教师请3位同学读诗,相机指导、纠正字音。) 3.说说读诗后的感受。 四、读懂诗意,走进快乐。 1.研读第一句诗。 出示“草铺横野六七里”。 (1)草铺的铺是什么意思?横野指什么意思? (2)“草铺横野六七里”如果改成“草长田野六七里”或“草长野外一二尺”,比一比两句诗有什么不同? (这句诗中一“铺”一“横”把绿草的茂盛和原野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把“铺”换成“长”、“绿”或“生”,把“横野”改成“田野”、“原野”或“旷野”,效果则截然相左,古诗的意韵大大削弱。] 2.研读第二句诗。 (1)“笛弄晚风三四声”说的是什么意思? (诗句中“弄”其实是“吹”的意思,把“吹”代诗句中,读一读诗句这样写行吗?) (2)“笛弄晚风三四声”和“笛吹晚风三四声” 。 (3)从“弄”中读懂了什么? “笛弄晚风三四声”作者采用以声衬情的方式,落笔在悠扬悦耳的笛声上,“未见牧童其人,先闻悦耳笛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试想,一天放牧回来,倘若牧童闷闷不乐怎会笛弄晚风三四声呢!这真是,牧童的惬意之感无以言表,笛弄晚风是最好的表达和言说。这句诗,有个极为亮眼的词语——“弄”,恰如其分的表达出牧童当时的状态和心境,如果换成“吹”,整首诗意蕴让人大跌眼镜。 3.研读第三句诗。 “归来饱饭黄昏后”让你想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4.研读第四句诗。 (1)“不脱蓑衣卧月明”说了什么意思? (2)吃饱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心情怎样? 四、细读诗眼,提炼快乐。 1.出示整首诗,引导带着理解和感受读诗。(指名读——齐读) 2.细读“卧”,进一步整体感受牧童的快乐。 (1)第四句诗的“卧”把牧童的快乐写的淋漓尽致。劳累了一天的牧童,在皓皓明月高挂的夜晚,躺卧在草地上,是一种自在心境的释怀和疏放,因为他不用担心什么? (2)牧童躺卧在草地上,一点也不用担心,相反是一种独有的享受,在享受中他可以欣赏什么? 五、延伸阅读,强化快乐。 1.师:牧童,是不少古代文人表情达意的对象,你知道有哪些描写牧童的诗文吗? 2.出示相关诗文。 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张说在《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第三首“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储光羲的《牧童词》“不言牧田远,不道牧陂深。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圆笠覆我首,长蓑披我襟。方将忧暑雨,亦以惧寒阴。大牛隐层坂,小牛 自学指导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铺、蓑”的读音。 (2)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 穿近林。同类相鼓舞,触物成讴吟。取乐须臾间,宁问声与音。” 李涉的《山中》“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隔林呼不应,叫笑如生鹿。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 刘驾的《牧童》“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成彦雄的《村行》“暧暧村烟暮,牧童出深坞。骑牛不顾人,吹笛寻山去。” 栖蟾的《牧童》“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3.自由读一读,说说诗中的牧童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4.再读一读课文,说说读诗后感受。 评析:读着这些诗,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个无牵无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其乐无穷、天真活泼的牧童,其生活状态怎一个“乐”字了得。回头读吕岩所作的《牧童》,深感这首诗更是描写快乐牧童的典范,牧童那份独有的惬意盈于诗句溢于言表。“文本是你我美丽的倒影”,我们读到的牧童悠然自得无忧无虑惬意无限。我们仿佛就是崇尚“快活似神仙的”的吕洞宾,我们至少是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六、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作业设计 课内:默写古诗《牧童》,并将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描写下来。 课后:小练笔——用优美的文字把古诗写成现代文。 板书设计 5.古诗词三首 牧童 【唐】吕岩 铺 弄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卧 课后反思 “文本细读虽然强调沉入言语、逐字逐句的解读,但是这种解读并非漫无目的、毫无重点的散步式细读。”应该像钱理群先生说的“不能要求学生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弄明白。”否则,细读文本处处精细就是扼杀精细,正所谓“精细反被精细误”。第四句诗的“卧”是诗眼,是牧童一种自在心境的释怀和疏放,因为他不用担心放牧归来时间晚迟、家长是否会指责、牲口能否吃饱、笛弄的时间和姿势、是否脱蓑衣躺卧……更是因为他躺卧在草地上,可以好好地享受欣赏皓皓明月、吹拂舒心晚风、欣赏草铺横野的夜景、静闻野花的香气、回味白天放牧的情景。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人: 使用日期: 2016.03.10 课题 5.古诗词三首 课型 精读 课时 2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舟过安仁》。 2.能借助书上的注释和插图,结合课外搜集到的有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小童的形象,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通过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中的情境,感受到诗中儿童的可爱,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从而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 课前准备 杨万里的另外两首富有童趣的古诗《稚子弄冰》《桑茶坑道中》; 小黑板出示诗歌朗读节奏。 教学过程与方法 动态修改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吕岩的《牧童》一诗,欣赏到了一幅牧童晚归的休憩图,谁能有感情地把这首诗背给大家听? 2.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背诵情况,并在评价的同时,读出自己的感受。 3.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就像一幅恬淡的山水画,让我们感受到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的安然与恬静,更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儿童那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的趣味生-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2016 学年 春季 学期 人教版 小学 年级 语文 下册 教案 收藏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