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电大《社会学概论》小抄.docx
《2018年电大《社会学概论》小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电大《社会学概论》小抄.docx(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C )。 A、语言 B、思维 C、劳动 D、直立行走 3、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 C ) A、《社会学研究》 B、《社会学原理》 C、《实证哲学教程》 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4、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B )。 A、梁启超 B、康有为 C、严复 D、陈千秋 5、理论社会学又称( A )。 A.纯粹社会学 B、经验社会学 C、应用社会学 D、教育社会学 6、文化是指( D )。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7、需要层次论是( D )初次提出的。 A、弗洛伊德 B、莱格 C、米德 D、马斯洛 8、“工作安定”属于( B )需要。 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与爱的 D、自尊的 9、“得到支持和友爱”属于哪种需要。( B ) A、安全的 B、归属与爱的 C、自尊的 D、自我实现的 10、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具有( C )。 A、阶级性 B、客观现实性 C、社会制约性 D、自然约束性 11、“镜中自我”的概念是( B )初次提出的。 A、米德 B、库利 C、布卢默 D、托马斯 12、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 A ) A、朋友谈心 B、观众看电影 C、顾客的摩肩擦背 D、乘客之间的前拥后挤 13、“不同的社会成员或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是指( B )。 A、冲突 B、竞争 C、合作 D、顺应 14、一位业务经理与职员、总经理、其他业务经理等人建立的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D )。 A、复式角色 B、自致角色 C、实际角色 D、角色丛 15、一个人同时担当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B )。 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16、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C )。 A、赶时髦 B、抢购 C、春游 D、球迷闹事 17、以下( A )属于次级社会关系。 A、工作单位中的同事关系 B 、家庭关系 C、地缘关系 D、 血缘关系 18、“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A ) A、享乐主义 B、权力主义 C、悲观主义 D、乐观主义 19、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 B )阶段。 A、形式运算 B、具体运算 C、感知运算 D、前运算 20、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心理上的紧张 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2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D )。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22、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B )。 A、规模小 B、人际关系密切 C、存在长久 D、综合性功能 23、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24、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庭是( B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25、下列群体属于初级社会群体的是( D )。 A、同事 B、军人 C、师生 D、儿童游戏群体 26、家庭成员的组合形式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关系状态是( B )。 A、家庭的定义 B、家庭结构 C、家庭作用 D、家庭类型 27、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 )。 A、交换关系 B、索取关系 C、对立关系 D、奉献关系 28、管理学家( C )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 A、泰罗 B、法约尔 C、麦格雷戈 D、梅奥 29、注重对人的管理,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的管理思想属于( B )。 A、家长制 B、古典管理理论 C、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D、现代管理理论 30、体现手工作坊的管理方式的管理理论是( A )。 A、家长制 B、古典管理理论 C、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D、现代管理理论 31、科层制的最大优点是( C )。 A、能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 B、能更快地实现社会效益 C、能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D、能促进工作积极性 32、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 D )。 A、城乡对立 B、缩小城乡差别 C、农村发展为城市 D、城乡协调发展 33、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 A )最先提出的。 A、芝加哥学派 B、纽约学派 C、华盛顿学派 D、哈佛大学学派 34、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或功能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帕森斯 B、斯宾塞 C、库利 D、丁伯根 35、在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中小城市和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B )。 A、过度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郊区化 D、城乡融合 36、社区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人为规定的,这种划分方法是( C )。 A、按人们的主要活动分类 B、按社区中人群大小分类 C、按社区的形成方式分类 D、按社区地域广狭分类 37、在农村社区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关系是( A )。 A、血缘和地缘关系 B、血缘和业缘关系 C、地缘和业缘关系 D、人缘和地缘关系 38、居民的组织程度高,组织结构复杂的是( A )。 A、城市社区 B、农村社区 C、郊区 D、城乡融合区 39、生活居住地处于生产场所的中心的是( D )。 A、城市社区 B、郊区 C、城乡融合区 D、农村社区 40、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 C )。 A、超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城市化 D、过度城市化 41、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 C )。 A、米德 B、库利 C、韦伯 D、托马斯 42、我国消灭剥削阶级采取的政策是( D )。 A、肉体上消灭 B、财产上全部消灭 C、让其自生自灭 D、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 43、我国职业分层的基本特点是,职业地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 )。 A、专业化的程度 B、社会声望的高低 C、职务 D、报酬的高低 44、阶级的本质就是( B )。 A、压迫 B、剥削 C、掠夺 D、强权 45、产生于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私人制的建立的是( A )。 A、阶级 B、等级 C、种姓 D、阶层 46、剥削和阶级的根源是( B )。 A、剩余产品 B、私有制 C、公有制 D、封建制 47、按照一定的社会集团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作标准划分的是( D )。 A、阶层 B、等级 C、种姓 D、阶级 48、( D )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最终消灭了剥削制度。 A、1954 B、1949 C、1960 D、1956 49、医生、工程技术人员、律师是属于( D )阶层。 A、农民阶层 B、工人阶层 C、小资产阶层 D、知识分子阶层 50、整合作用是指( C )。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 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 C、各部分协调成为一个整体 D、一个社会的稳定 51、“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称之为( C )。 A、制度化优先 B、制度化冲突 C、制度化逃避 D、制度化建设 52、社会制度之所以能被接受,其内部都有一套理论作为自己存在的根据和令人接受的理由,这套理论名之曰( B )。 A、规则系统 B、概念系统 C、组织系统 D、设备系统 53、社会的风俗、道德、准则、法律等规范是( C )。 A、概念系统 B、组织系统 C、规则系统 D、设备系统 54、政治制度的政府、军队、法庭和监狱等属于( C )。 A、组织系统 B、规则系统 C、实用设备 D、象征性的设备 55、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突时,有一种比较定型的社会规范占有优先地位被称为( D )。 A、制度化冲突 B、制度化逃避 C、制度化建设 D、制度化优先 56、提出社会失范的是( C )。 A、罗斯 B、默顿 C、迪尔凯姆 D、韦伯 57、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 C )。 A、逃避行为 B、形式主义 C、创新 D、反叛 58、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方式中,“放弃文化目标,但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 B )。 A、逃避行为 B、形式主义 C、遵从 D、反叛 59、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的理论是( A )。 A、社会失范论 B、标签论 C、亚文化群体论 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60、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 C )。 A、消极的控制 B、外在控制 C、积极的控制 D、非正式控制 61、“手段-目标”论认为,用新目标和手段代替文化目标和制度化手段是( C )。 A、创新 B、逃避行为 C、反叛 D、形式主义 62、认为社会结构缺乏整合会造成极度紧张,从而引发越轨行为,这是( A )。 A、社会失范论 B、亚文化群体论 C、标签论 D、弗洛伊德的人格论 63、什么问题正在成为世界性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C )。 A、人口问题 B、失业问题 C、环境问题 D、贫困问题 64、对贫穷的定义更具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 A )。 A、经济学定义 B、政治学定义 C、社会文化定义 D、环境学定义 65、大规模群体冲突乃至战争,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等严重失衡等现象,是( B )失调所造成的社会问题。 A、人与环境的关系 B、社会关系 C、利益关系 D、价值观念 66、劳动者在岗但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或人浮于事,不能创造出最大效益,这是( D )。 A、就业 B、失业 C、显性失业 D、不充分就业 67、法定年龄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劳动,取得报酬或收入以维持生活的活动是( D )。 A、充分就业 B、不充分就业 C、隐性失业 D、就业 68、劳动力找不到岗位,无法实现与生产资料的结合,这是( D )。 A、显性失业 B、不充分就业 C、隐性失业 D、失业 69、劳动者在岗但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或人浮于事,这是属于( A )。 A、隐性失业 B、显性失业 C、就业 D、充分就业 70、个人、家庭或群体在其所属的社会中不及常态生条件和享受的状态,此为( B )。 A、绝对贫穷 B、相对贫穷 C、长期贫穷 D、短期贫穷 71、资源缺乏、自然条件恶劣的农村,残病家庭可能陷入( C )状态。 A、相对贫穷 B、个案贫穷 C、长期贫穷 D、短期贫穷 72、由个别原因造成的特殊的贫穷现象是指( A )。 A、个案贫穷 B、集体贫穷 C、相对贫穷 D、绝对贫穷 73、社会工作是指( A )。 A、推行和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工作 B、本职工作之外为群众服务 C、没有报酬的为群众服务的工作 D、国家组织的社会工作 74、需经过申请与核实等手续,符合法律规定者可享受的是( B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区服务 75、医疗卫生、残疾康复、劳动就业等服务属于( B )。 A、社会保险 B、社会福利 C、社会救助 D、志愿者服务 76、社会保险属于( C )。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D、人身、人寿保险 77、服务型的、超过最低生活标准的社会保障是指( C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经济保障 78、1948年,( D )宣布已建成福利国家,标志社会保障制度在局部进入成熟阶段。 A、美国 B、法国 C、日本 D、英国 79.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看,社会保障最重要的功能是( A )。 A、维持社会稳定 B、 刺激劳动潜力的充分发挥 C、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 D、保障无劳动能力者的生活安全 80、依社会工作的( D ),社会工作分为个案、团体和社区工作。 A、对象 B、定义 C、发展的渊源 D、方法 81、社会工作产生于( B )的西方社会。 A、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C、20世纪中期 D、20世纪90年代 82、社会工作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C )。 A、经济的发展 B、物质文明的进步 C、工作对象、工作方法的发展 D、政府的足够重视 83、20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 C )。 A、生物有机体说 B、生物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 D、文化类型说 84、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这是( A )的观点。 A、社会进化论 B、历史循环论 C、社会均衡论 D、历史三段说 85、世界文化发展史总是像钟摆一样从这个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这是( A )观点。 A、文化类型说 B、生物有机体说 C、历史三段说 D、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说 86、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作( D )。 A、个人流动 B、代内流动 C、向上流动 D、水平流动 87、社会的变迁,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的( D )发生变动而引起的。 A、意识形态 B、上层建筑 C、生产关系 D、经济基础 88、“……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哪种社会变迁理论。 ( A ) A、历史循环论 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 D、社会流动论 89、个人、家庭、社会群体在不同层次或等级间的流动称为( C )。 A、个人流动 B、代际流动 C、垂直流动 D、代内流动 90、关于社会流动研究的真正开拓者是社会学家( C )。 A、熊彼得 B、帕累托 C、索罗金 D、米勒 91、流动主体流动前后的情况相比较,社会地位有了彻底的改变,这是( B )。 A、水平流动 B、垂直流动 C、代际流动 D、代内流动 92、按流动( C )划分,社会流动可分为个人、家庭和社会群体流动。 A、方向 B、参照物 C、主体 D、涵义 93、《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是( B )。 A、丁伯根 B、托夫勒 C、佩切伊 D、贝尔 94、不发达国家只有脱离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联系才能摆脱不发达状态,这是哪一种现代化理论的观点。 ( C ) A、信息社会论 B、社会趋同论 C、依附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 95、社会趋同论是哪位社会学家提出的。 ( B ) A、弗兰克 B、丁伯根 C、普雷毕什 D、沃勒斯坦 96、“后工业社会”论是哪位社会学家提出的。 ( A ) A、贝尔 B、弗兰克 C、泰斯比特 D、达伦道夫 97、丁伯根的社会趋同论的观点是( A )。 A、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正变得越来越相似 B、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综合国力越来越相似 C、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习俗、文化越来越相似 D、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越来越相似 98、认为国际贸易是西方发达国家剥削非西方不发达国家的途径的观点是哪种社会现代化理论。 ( B ) A、社会趋同论 B、依附理论 C、全球发展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 99、核心——边陲论是哪位社会学家提出的。( A ) A、普雷毕什 B、弗兰克 C、沃勒斯坦 D、丁伯根 100、提出“停止增加世界人口,限制工业生产发展,把地球资源的消耗量减少八分之七”是( C )中的观点。 A、《人类的目标》 B、《人类处在转折点》 C、《增长的极限》 D、《超越浪费的时代》 101、未来社会学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的重要标志是( D )的出版。 A、《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B、《今后200年》 C、《人类处在转折点》 D、《未来社会学》 二、判断题无备考题,仅提供例题如下: 1、科层制属于古典管理理论。(对) 2、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流入城市的人口超过城市发展需求的现象称为逆城市化。(错)3、韦伯的阶层论从多维度对社会分层进行了研究。(对) 4、阶级划分主要取决于领得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少。(错) 5、越轨就是犯罪。(错) 6、越轨的界定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文化、具体的情境中是不同的。(对) 7、社会保险包括老年保险、医疗保险、伤残保险、失业保险等。(对) 8、二十世纪20-----30年代,乡村建设运动是我国较早的社区发展实践。(对) 9、一个人在一生中职业或社会地位的变化称为代际流动。(错) 10、最早提出社会趋同论的是丁伯根。(对) 三、问答题 1.马克思是怎样看待社会的? ⑴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⑵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⑶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2.社会学的基本特征:①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看待。②其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的。③研究方法具有综合性。④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⑤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3.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①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②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有区别的。③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源泉之一。二者是一般与特殊、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4.社会学的功能(意义): ⑴掌握现代社会的基础知识,可使人更自觉地参与社会生活。 ⑵增长社会管理才干,为建立文明、健康、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做出贡献。 ⑶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 ⑷为发展边缘学科和多科性综合研究做出贡献。 5.社会需要的涵义: ⑴社会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⑵人们的社会需要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动力,就哲学意义说,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其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⑶社会需要是在人自身的生理、心理条件和外在环境条件的结合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产生的。 6.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①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目的,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②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③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7.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①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是建立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的哲学基础上的,个人和社会是辩证的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又是历史的、辩证的看待人性与动物性——兽性的区别的,认为人性与动物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③马克思把人类的需要活动放到历史的进程中去考察,认为人类生产活动是从生产生存资料进步到生产享受资料再到生产发展资料。 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从人的需要出发,探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他的理论成为行为科学激励理论之一。 ②马斯洛激励理论强调:人的需要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迅速出现并取代其位置。 ③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㈠生理需要㈡安全需要㈢归属与爱的需要㈣自尊的需要㈤自我实现的需要。 ④这五种需要的关系:一是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二是较低需要得到部分满足后较高需要才会成为追求的需要。三是高级需要更能持久激励人。四是可同时部分满足几种需要,但有一个是主要的即优势需要。五是并非所有人的需要都按这个顺序,可颠倒或超越。 ⑤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较好地解释了人的需要变化规律及人的积极性产生的原因。在微观分析上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9.社会交往意义:①人类离不开交往。②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人成长。③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④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10.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⑴双方需求的互补性。⑵态度的类似性。⑶双方距离的远近。⑷交往的频率。 11.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①交往既包括个人与个人、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交往,又包括不同国家间的交往,既包括物质交往,也包括精神交往。 ②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揭示了社会交往的物质条件:一切交往都是在人类劳动创造的财富的基础上进行的。 ③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指明人的需要是产生社会交往的根本原因。 ④马克思分析了社会交往的层次,指出经济交往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 12.社会化的内容:⑴传授生活技能。⑵教导社会规范。⑶指点生活目标。⑷提供角色人选。 13.社会化对个性形成的影响: ⑴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 ⑵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也受社会关系的制约。 14.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特征及功能: 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其特征是:①初级社会群体是自然形成的。②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③群体一般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④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人际关系亲密。这是初级群体最重要的特征。⑤群体把满足成员需求放在首位。⑥群体具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 功能:⑴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场所。⑵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⑶人们走向社会的桥梁。⑷初级群体有助于实现社会控制。 15.目前我国家庭中存在的问题: ①在婚姻缔结过程中,仍存在包办、买卖婚姻的现象;②早婚和违法婚姻问题严重;③独生子女问题;④老人赡养问题;⑤离婚问题。 16.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①社会组织是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②社会组织的目标简单、明确。③成员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④成员的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的、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⑤成员的可替代性强。 17.社会组织目标对组织存在与发展的意义: ⑴目标是社会组织生存合理化的根据,是组织承担社会职能的集中体现。 ⑵目标是各种不同类型社会组织之间相互区别的标准。 ⑶目标是社会组织内部分工合作的基础。 ⑷目标是团结和鼓舞社会成员的力量。⑸目标是衡量社会组织活动成效的尺度。 18.科层制的主要特征:①内部分工且权力和责任明确。②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③成员具备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④管理人员是专职而非企业所有者。⑤组织内有严格规定和纪律并普遍适用。⑥组织内成员间只是工作关系。 19.社区构成要素:⑴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⑵一定的有界线的地域。⑶共同的社会生活(本质特征)。⑷有自己的社区文化。⑸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20.城市社区的特征:⑴城市社区人口聚居规模大,高密度。⑵居民以工商业和其他非农产业为主要职业和谋生方式。⑶成员的异质性高。⑷生活方式的多样化。⑸人际交往中情感色彩淡薄。⑹居民的组织程度高,组织结构复杂。 21.城市化的动力:㈠工农业经济的发展。㈡社会管理机构的膨胀及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㈢城乡差别。㈣城市的中心作用。 22.我国的城乡关系发展及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 ㈠我国城乡关系解放前是对立的,解放后,城市关系由对立转变为差别,城市优于农村。 ㈡城乡协调发展是中国城市发展的理想目标。 ㈢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①实行“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政策。②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城乡沟通。③城乡结合,城市支援农村。④农村城市化特别是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23.农村社区的特征: ⑴居住特征:从农村社会的区位结构来看,农村社区基本上采取了大聚居、小分居的居住方式。 ⑵产业特征:农村社区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包括农田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⑶社会关系特征: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是农村社区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关系。 ⑷生活特征:生活节奏慢;自给性强;生活水平低;农村生活的同质性高。农村人的生活特征是与生产方式密切相关的。 24.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工的关系: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造成了社会的大分化。历史上三次大分工,使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形成了不同的阶级;一般说来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就越复杂;社会分化并不一定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的内部也有分化。 25.社会分层的具体标准: ⑴财富,即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生活机遇。⑵声望,即指在社会环境中所获得的声誉与尊敬。⑶权力,即指处于社会关系中的行动者,实现自己意志的可能性。 26.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 ㈠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剩余产品的出现就导致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导致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出现。 ㈡马克思主义揭示了阶级的本质就是剥削。由于一些集团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它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其中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其本质是剥削。 27.社会分层需要论:分层存在于任何社会,能长期存在并发挥一定效能,是基于四个先决条件:①组织中有效的角色分配②必须有一定分配位置来表现他们③担任角色的人必须经过一定的训练④这些角色是自觉地表现自己的。该理论认为,衡量分层位置上的重要性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功能不可替代。另一个是地位联系别人的程度,联系程度越大,重要性越大。 28.我国消灭剥削阶级的做法: ⑴对于官僚买办资产阶级,采取没收的办法,即没收官僚资本。 ⑵对于封建地主阶级,通过土地改革运动,没收他们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分给广大农民的办法来解决。 ⑶对于资本家阶级,采取了赎买的政策。 29.社会制度构成要素: ㈠概念系统:说明该社会制度存在的理由及它所起作用的一套理论。 ㈡规则系统:一整套用来指导人们行为的规则。如社会的风俗、道德、法律等。 ㈢组织系统:检查和推动社会制度运行的机构和组织体系,它是社会制度的实体。 ㈣设备系统:该社会制度正常运行所依赖的物质资源。包括实用设备(政治制度的政府、军队、法庭和监狱等) 和象征性的设备。 30.社会制度的功能:①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②提供社会化和社会选择机制。③对社会起整合作用。④传递社会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31.社会制度的特征:⑴普遍性。⑵变异性。⑶相对稳定性。⑷阶级性。 32.社会控制的功能:①维持社会秩序,保持社会正常运行。②维持正常生活。③促进社会发展。④社会控制的反功能: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不能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另外,僵硬而有力的社会控制不利于人们对合理目标的追求。 33.习俗与道德作用的区别:⑴二者约束力不同。道德的内容较严肃,具有较大约束力,而习俗的约束力相对差些。⑵二者义务感不同。大家按习俗办事,“入乡随俗”;而道德则不但有顺从心理,而且还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义务感。 34.道德与法律作用的区别:⑴二者在产生时间、形成方式上不同。⑵二者作用的范围不同。⑶二者被支持的力量不同。⑷二者作用的性质和控制的强度不同。 35.“手段-目标”论:默顿提出,社会作为一个文化体系为每个成员都规定了目标,但社会在结构安排上并没有为每个人提供达到上述目标的合法手段。按社会价值标准,创新、形式主义、逃避、反叛都是对社会要求发生偏离,属于越轨行为。认同文化目标,也遵从制度化手段是遵从。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是创新。放弃文化目标但遵从制度化手段为形式主义。既不认同文化目标,也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是逃避行为。用新的目标和手段代替文化目标和制度化手段是反叛。 36.社会问题的成因: ㈠人与环境关系失调。表现在:一是原生环境问题,即自然界本身的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以至威胁。二是次生环境问题,即被人类改变了的自然环境反过来对人类造成威胁。 ㈡社会关系失调。人们之间关系不协调表现在:群体利益的冲突以致对立,群体间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结构失调、社会解组等。 37.我国人口问题的实质、表现、成因: ⑴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⑵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为:一是人口数量多。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平衡。二是人口素质低。包括人的身体素质、人的文化和精神素质。 ⑶造成人口问题的原因有:①政治原因。在“人多热情高,干劲大”的口号下使人口失控。②人口惯性。③文化及社会因素的影响。 38.我国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 ㈠大量新增人口消耗掉了物质生产的新增部分,降低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㈡大量新增人口日后带来严重的就业问题。 ㈢我国人口文化程度低,对现代化建设产生不利影响。㈣我国老龄群体迅速扩大,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也对经济的发展,对老年人的赡养及人们的家庭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 39.我国人口问题解决的方法:①控制人口数量。②提高人口素质,主要是文化素质。③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轻就业压力,缓解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矛盾。 40.劳动就业问题的实质及我国解决劳动就业的措施:⑴劳动就业问题的实质是劳动力资源同生产资料不能合理配置。⑵我国解决劳动就业的措施:一是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广开就业渠道。三是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四是建立待业、失业保险制度。 41.为什么说社会问题阻碍社会发展? ①社会问题加大了社会运行的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②社会问题直接给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以威胁,以致造成痛苦。 ③社会问题对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设置了障碍。 42.社会保障功能:㈠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生活需要,保障其生活安全。㈡维护社会稳定,缓解各种社会矛盾。㈢保护和维持劳动者的工作能力,保障劳动力再生产,刺激劳动潜力的发挥。㈣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㈤社会保障的反功能:①初期使弱势人就范,未能保障其合理权利。②高福利使人滋生懒汉心理。 43.社会工作功能:⑴解决实际困难,保障个人生活;⑵挖掘受助者潜能,促进其发展;⑶发扬互助精神,促进社会整合;⑷化解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 44.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①城乡社会保障的二元性。②城市社会保障的包办性和农村社会保障的自助性。③行政推动。④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社会工作的开展主要由各级各类国家干部、公职人员承担。 45.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方向:改革城市原有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体系。发展社区服务。 46.社会保障的特点:⑴经济保障。⑵社会性。⑶合法性。⑷人道主义。 47.什么是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在社会成员因年迈、疾病、伤残或其他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从而生活发生困难时,向其提供物质帮助,保证其生活需要的一种保障制度。社会保险包括老年、医疗、伤残和失业等保险。它具有行政推动、非营利性和社会福利性等特点。 48.社会流动类型及划分的意义: ①按照流动的主体可分为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群体流动;按流动的方向可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按流动参照物可分为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 ②社会流动会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大多数人的流动方向和频率反映着社会变迁的方向和程度。社会流动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是社会选择的一种途径。 49.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 ⑴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 ⑵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要发生变革。 ⑶随着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也改变着生活方式,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⑷当社会的上层建筑所维护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或瓦解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起推动作用;相反,它对社会发-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学概论 2018 电大 社会学 概论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