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分享此内容可以赚币 分享](/master/images/share_but.png)
城市防洪排涝课程设计.docx
《城市防洪排涝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防洪排涝课程设计.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城市防洪与排涝课程设计 题目 A镇城市防洪排涝初步规划设计 院 系 组别 年级专业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8年1月 26 / 29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设计要求 1 1.1.1 设计题目 1 1.1.2设计任务 1 1.1.3图纸要求 1 1.2 设计资料 1 第2章 计算说明书 3 2.1城市概况 3 2.1.1 自然概况 3 2.1.2 经济概况 4 2.2 防洪排涝现状和存在问题 4 2.2.1 洪涝灾害 4 2.2.2 防洪排涝现状 5 2.3 规划目标与任务 6 2.3.1 规划水平年与规划标准 6 2.3.2规划任务 6 2.4 防洪排涝水文计算 6 2.4.1 设计暴雨 6 2.4.2 设计洪水 7 2.4.3断面水力参数推求 11 2.5 防洪工程措施规划 12 2.5.1 推求水面线计算方法 12 2.5.2 水面线推求 14 2.5.2 堤顶高程计算 19 2.6 排涝规划 22 2.6.1 排涝水文计算 22 2.6.2 排涝过流断面设计 23 第3章 设计感想 24 第4章 参考文献 25 第1章 绪论 1.1 设计要求 1.1.1 设计题目:X镇城市防洪排涝初步规划设计 1.1.2设计任务 计算部分: (1)根据提供的防洪设计标准,分析计算河道出口断面在防洪标准下的设计洪峰流量; (2)根据提供的过流断面数据,计算断面水力参数,并计算水面线; (3)规划设计堤防顶部高程; (4)规划设计河段断面。 (5)绘制CAD图纸,编制计算说明书。 1.1.3图纸要求 应绘制:比例尺参照《河道整治设计规范》-P6 (1)B溪纵断面图 (2)C溪设计横断面图。 纵断面和横断面图上应注明断面位置,设计频率的水面线高程。图纸尺寸、标题栏等均应按给水排水制图标准绘制。 1.2 设计资料 根据《A镇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0年)》,规划镇区的面积为8.24平方公里。本次防洪排涝规划的河流对象为A镇范围内的水系-B溪, B溪自某水库以下至汇流口,共计2 km,流域汇流面积150km2。河道糙率按治理后的断面确定为0.028。要求对B溪河段的防洪规划初步设计。 《A镇建设规划设计方案》中镇区内新规划建设C溪,其主要功能为汛期排除镇区涝水,非汛期作为景观河道,根据排涝标准规划C溪排涝流量,设计梯形断面尺寸。 表1-1 课程设计分组表及相应参数 组别 洪水 标准(年) 区域 沿流程的平均比降J(‰) 综合径流系数C 涝水 标准(年) 河道断面底宽折算系数 m (mm) 1-3 30 沿海区 3、4、5 0.5 10 1 3 4-6 30 内陆区 3、4、5 0.54 7-9 20 沿海区 3、4、5 0.58 5 0.8 10-12 20 内陆区 3、4、5 0.62 13-15 10 沿海区 3、4、5 0.66 5 0.6 16-18 10 内陆区 3、4、5 0.7 19-20 20 沿海区 3、4、5 0.66 5 0.8 第2章 计算说明书 2.1城市概况 2.1.1 自然概况 龙岩市地处福建省西南部,北纬24°23′-26°02′,东经 115°51′-117°45′,属于低纬度亚热带。龙岩西与江西省赣州市毗邻,南与广东省梅州相连,东临漳州市,是闽南厦、漳、泉“金三角”的腹地,处于东南沿海与内地的过渡地带。龙岩市城区地处龙门溪、陈陂溪、小溪三条溪流汇合处,地势较低,水灾频繁。据有关资料记载,从公元 1485 年至今 500多年,共发生较大水灾 40 余次,平均约 14 年一次。 据水文部门调查考证,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8 月 13 日洪水为龙岩城 有据可查的第一大洪水,东兴站调查水位 322.84m,相应流量为 3220 m /s,超过 百年一遇洪水。据记载:“龙岩七月初八日山洪暴发,西郊一带几成泽国,城坦 田庐倒塌者多,人畜淹没也不少,为从来希有之水灾”;1947 年 6 月 15 日洪水 是调查到的第二大洪水,东兴站 321.82m,相应流量为 2330 m /s,据调查,此次 洪水冲毁农田 2.67 万亩,房屋倒塌 3949 间,死 23 人,2.3 万人无家可归。 新中国成立以来,龙岩市发生的较大洪水共 28 次。以 1967 年 5 月 24 日的洪水为最大,东兴站 22 日~24 日三天降雨量达 257.9mm,上游各雨量站降雨量都在 220mm~270mm 之间,是全流域大面积暴雨,东兴水文站洪水位 321.61m,超过危险水位 1.54m,其洪峰流量为 2130m /s(实测值),城区受淹面广,尤以东兴至 铁山镇外洋沿河两岸损失为重;1965 年 7 月 28 日台风造成的暴雨洪水为次大, 暴雨中心往于城区,东兴站 24 小时降雨量达 341.7mm,流量达 1783m /s,城区几条山沟山洪暴发,致使城区低洼地带内涝严重,仅西宫巷就毁房 50 间,城区死亡 7 人,受灾稻田 4.9 万亩,毁陂坝 104 处,财产损失甚巨。 城区及上游现有洪水预警雨量观测站 2 处(曹溪中甲和小池),水位雨量观 测站 6 处(东兴、东山、水塘、龙门、黄岗水库和东肖水库),还有水文径流观 测站 1 处(龙门)。本流域的降水特点是:雨季长、雨量多、强度大、时空分布 极不均匀。降雨的主要类型有锋面雨、台风雨和热雷雨三种。中心城区多年平均 降雨量为 1768mm,径流深 1124 mm。 目前结合道路、堤防建设了数量众多的小型排涝沟、涵洞,但尚无排涝泵站。规划建设 5 座排涝站、4 座排涝闸,总投资约 1000 万元。5 座排涝站中,拟固定式 2 座,为东兴、水塘排涝站;另外移动式 3 座,分别为中山街、溪南、苏溪移动式排涝站。4 座排涝闸为中街、条围、西安、隔后。中心城区采用 5 年一遇涝 水不漫溢的排涝标准。排涝工程为 IV 等工程,主要建筑物等级为 4 级。 2.1.2 经济概况 初步核算,2016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95.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第一产业增加值223.56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966.99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705.12亿元,增长10.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2354元,比上年增长7.3%。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1.5:52.7:35.8调整为2016年的11.8、51.0、37.2。 2.2 防洪排涝现状和存在问题 2.2.1 洪涝灾害 洪灾: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 涝灾:由于城区降雨而形成的地表径流,进而形成积水(本地洪水)不能及时排出所造成淹没损失。 由于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有时难以准确界定,往往统称为洪涝灾害。其中,洪水灾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风暴潮洪水等。根据雨涝发生季节和危害特点,可以将雨涝灾害分为春涝、夏涝、夏秋涝和秋涝等。 (1) 规划范围 根据《A镇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0年)》,规划镇区的面积为8.24平方公里。本次防洪排涝规划的河流对象为A镇范围内的水系-B溪, B溪自某水库以下至汇流口,共计2 km,流域汇流面积150km2。河道糙率按治理后的断面确定为0.028。 2.2.2 防洪排涝现状 我市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然而很少有人会对地下 管网设计、城市排洪功能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及时补救。从我市规划局相关部 门了解到,目前中心城区的排水现状主要由新建城区和旧城区排水系统两部分组 成,新建城区和工业园区按照国家的现行标准和省政府批复的防洪排涝标准进行 设计,基本可行,其内涝机会甚少。旧城区,由于大部分利用原有的排灌系统, 其特点是头大尾小,而旧城区近年来由于建筑密度的增加(用地性质变化)—— 城市建设和群众违章建筑,占用了原来的农田和水系,因此,一方面地面径流系 数迅速提高,另一方面,原有的农田、水塘等自然调节的缺失,都加大了设计雨 水流量,降低了原有灌排结合渠系的排水标准,加之部分沟渠被挤占、压缩,导 致原有的排水沟渠泄水能力降低,雨水不能及时排除,使得城市低洼地的民房易 造成内涝。 未来城市的更好发展,应加快旧城区,特别是低洼地的控规,做好旧城区的 排水系统规划。另外,在规划及建筑设计时,应配好建好小区及城市绿地,并充 分利用水景等具有雨水调蓄能力的构建物,以降低地面径流系数,提高排水系统 的防御标准。 2.3 规划目标与任务 2.3.1 规划水平年与规划标准 规划水平年与规划标准 规划水平年:近期:2020年 远期:2030年 2.3.2规划任务 进行A镇区境内溪流河段的防洪和排涝规划。 2.4 防洪排涝水文计算 2.4.1 设计暴雨 小流域设计洪水特点:一般情况下,小流域具有降雨面分布比较均匀,流域下垫面植被覆盖比较单一,产流而分布不均匀的影响较小,可以用点雨量代替面雨量等特点。对于坡度较陡的山溪性小流域,由于水流速度较大,调蓄作用较小,在进行汇流计算时,还要考虑非线性的影响。在实测流量资料系列较长的小流域,可根据流量资料用数理统计法推求设计洪水。但多数小流域缺乏长系列的实测流量资料,只可通过设计暴雨和单位线、推理公式等方法计算设计洪水。当小型工程的泄洪建筑物的规模主要决定于洪峰流量,不需要计算洪水的仝过程时,可采用较为简单的地区经验公式或推理公式,直接计算洪峰流量。 由于小流域设计洪水中需要的是洪峰流量,所以此部分需要计算SP,主要采用如下公式计: X24P=1+∅CVEX (2-1) SP=X24P*24n2-1 (2-2) 已知,,,,所以, 由P=10%,查表求得,代入公式,求得 2.4.2 设计洪水 一般根据有关水文站的观测、调查资料,洪水成因及特性;所在地区历史大洪水的雨情和水情等资料,进行设计洪水过程。 小流域由于缺乏暴雨和流量资料,特别是后者。这里的小流域通常指集雨面积不超过数百平方公里,无明确限制。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广泛应用中小型水利工程中,小型工程对洪水的调节能力较小,工程规模主要受洪峰流量控制,因而对设计洪峰流量的要求远高于对设计洪水过程的要求;因此,本课程设计采用“推理计算法”,适用于资料缺乏地区的小流域。 根据产流历时t大于、等于或小于流域汇流历时τ,可分为全面汇流与局部汇流两种公式型式。 综合形式: (2-3) 式中,Qm,P----设计洪峰流量,m3/s; -------洪峰流量径流系数; Sp --------设计频率暴雨雨力(汇流历时内的最大地表净雨),mm/h ------流域汇流时间,h;F,流域面积,km2。 n-------暴雨衰减指数,0.6 当产流历时≥τ时,即全面汇流情况,φ=1-uSPτn (2-4) 当产流历时<τ时,即部分汇流情况,φ=n(tcτ)1-n Qm,P=0.278φSpτnF=0.278nSptc1-nτF (2-5) τ=0.278LmJ1/3Qm,P1/4 (2-6) m——经验性的汇流参数,沿海区,当θ≥1.5时,m=0.053θ0.809;θ<1.5时,m=0.063θ0.384;内地区θ≥1.5时,m=0.039θ0.712;θ<1.5时,m=0.045θ0.335。 θ=LJ1/3F1/4 (2-7) θ——反映沿流程水力特性的经验指数; L——沿主河道从出口断面至分水岭的最长距离; J——沿流程L的平均比降。 推理法计算--图解法 (1)流域特征参数F、L、J的确定: 已知,暴雨衰流域汇流面积F=150Km² ,流域长度L=2.0 km,比降J=4‰; 设计暴雨的统计参数的确定:均值EX=150mm、=0.43、=3.5; 设计暴雨特征参数n和减指数n=0.6,; 产汇流参数的确定:本组第17组, θ=LJ1/3F1/4=20.0041/31501/4=3.60 (2-8) 因为设计的为内陆且=3.60≥1.5时, 用公式 =0.039×3.600.712=0.097; (2)用图解法求设计洪峰流量,采用全面汇流计算,即假定 (2-9) τ=0.278LmJ1/3Qm,P1/4=0.27820.097×0.0041/3×Qm,P1/4=36.109Qm,P1/4 (2-10) 假定一组值,带入上面的式子(2-9),算出一组相应的值,再假定一组值带入式子(2-10),算出一组相应的值,结果见下表 表2-1 线及线计算表 τ/h τ/h 6.5 772.02 650 7.15 6.6 763.84 660 7.12 6.7 755.86 670 7.10 6.8 748.06 680 7.07 6.9 740.45 690 7.05 7 733.01 700 7.02 7.1 725.74 710 7.00 7.2 718.63 720 6.97 7.3 711.67 730 6.95 7.4 704.87 740 6.92 7.5 698.21 750 6.90 7.6 691.69 760 6.88 7.7 685.31 770 6.85 7.8 679.06 780 6.83 用图解交叉点法求解,将两组数据画到一张表格内,获得两线交叉点对应的和τ即为所求。 图2-1图解法求设计洪峰流量 根据图中的两条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由图读出Qm,p=738.07m3s,τ=6.93h。 检查是否满足全面汇流情况,即是否满足产流历时≥τ。 >τ=6.93h,所以采用全面汇流的假设成立。 2.4.3断面水力参数推求 由洪峰流量,利用大断面计算程序得 表2-2 断面水力参数 Z1 高 程 湿 周 河 宽 过水面积 水力半径 12.0 12.0 81.66 80.0 225 2.76 2.5 防洪工程措施规划 2.5.1 推求水面线计算方法 (1)起始水位拟定 一般是下游出口断面水位。 (2)推求水面线计算方法 水面曲线基本方程 (2-11) 式中,Z1和Z2分别为上游断面和下游断面的水位高程(m),hf和hj分别为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a1和a2分别为上游断面和下游断面的动能修正系数,v1和v2分别为上游断面和下游断面的平均流速。在单式断面中,可令a1 ≈a2≈1.0。 沿程水头损失hf:一般采用均匀流沿程水头损失的公式计算河道渐变流的hf 。 (2-12) 式中,J为河段的平均水力坡降,L为计算河道长度(m) 根据曼宁公式: (2-13) (2-14) (2-15) 若河槽断面由不同糙率的滩地和主槽所组成的复式断面,则根据不同的糙率分为几个不同部分,计算各部分的流量模数Ki。 (2-16) (2-17) (3)试算法 推求河道水面线的方法有许多,常用的有试算法和图解法 试算法计算步骤如下: (2-18) ①根据已知的下游断面水位Z2,可求得水力半径R2、v2和E2; ②假定上游断面水位为Z1,则可求得R1、v1和E1; ③计算两个断面之间的平均水力坡降J; ④根据J和L计算沿程水头损失; ⑤若满足,则所假设的Z1’即为所求的Z1,若,则所假设的Z1‘偏大,反之偏小,要重复上述计算,直至相等为止。 ⑥在第二次试算的时候可利用第一次试算水位修正值来修正Z1‘,使新假定的Z1’’=Z1‘+△Z 。一般修正一次即可。 (2-19) 式中,△Z为水位修正值(m),△E为第一次试算的总水头误差(m),J和R分别为第一次试算中上游断面的坡降和水力半径;L为两断面间距离,Fr为上游断面的弗鲁德数, 当为单式断面时,a≈1.0: (2-20) 当为复式断面时: (2-21) (2-22) ⑦ 根据提供的断面CAD图(0-200至4-900,共计8个过流断面),获得不同的断面数据采用提供的“大断面计算程序”计算,获得不同水位高程的湿周、河宽、过水断面面积和水力半径 2.5.2 水面线推求 根据上述计算方法,得水面推求如下表2-3。 表2-3 天然河道水面线计算表(由下游往上游推算) 前断面 流量模数K1=A1R12/3/n1 单式断面动能修正系数α1=1+3ε2-2ε3 复式断面动能修正系数α1=(ΣA1)2Σ(K13/A12)/(ΣK1)3 前断面能量E1=Z1+α1v12/(2g) 前断面水力坡降J1=Q2/K12 A1 X1 R1 n1 K1 备注 C1 ε1 α1 备注 α1 备注 Z1 Q v1 g 单式断面E1 复式断面E1 备注 J1 备注 225.00 81.66 2.31 0.03 11462.39 42.29 0.34 1.26 1 12.00 738.07 3.28 9.81 12.69 12.00 0.00 183.78 79.64 2.35 0.03 11857.76 41.06 0.35 1.28 1 12.28 738.07 4.02 9.81 13.33 12.28 0.00 187.75 79.83 2.32 0.03 11553.79 41.19 0.34 1.27 1 13.13 738.07 3.93 9.81 14.13 13.13 0.00 184.70 79.68 2.35 0.03 11812.39 41.09 0.35 1.28 1 13.89 738.07 4.00 9.81 14.93 13.89 0.00 187.29 79.81 2.32 0.03 11580.21 41.17 0.34 1.27 1 14.72 738.07 3.94 9.81 15.73 14.72 0.00 184.97 79.70 2.36 0.03 11913.03 41.09 0.35 1.28 1 15.49 738.07 3.99 9.81 16.53 15.49 0.00 188.30 79.86 2.32 0.03 11549.60 41.20 0.34 1.27 1 16.34 738.07 3.92 9.81 17.33 16.34 0.00 184.66 79.68 2.34 0.03 11748.72 41.08 0.35 1.28 1 17.09 738.07 4.00 9.81 18.13 17.09 0.00 186.66 79.78 2.34 0.03 11711.34 41.15 0.35 1.28 1 17.92 738.07 3.95 9.81 18.93 17.92 0.00 186.28 79.76 2.31 0.03 11462.39 41.14 0.35 1.28 1 18.71 738.07 3.96 9.81 19.73 18.71 0.00 续表2-3 天然河道水面线计算表(由下游往上游推算) 后断面 流量模数K2=A2R22/3/n2 单式断面动能修正系数α2=1+3ε22-2ε23 复式断面动能修正系数 α2=(ΣA2)2Σ(K23/A22)/(ΣK2)3 后断面水力坡降J2=Q2/K22 平均水力坡降J=1/2(J1+J2) 均匀流水头损失hf=JΔs 断面能量 E2=(Z2+v22)/2g-hf A2 X2 R2 n2 K2 备注 C2 ε2 α2 备注 α2 备注 J2 备注 J 备注 Δs hf 备注 V2 单式断面 201.15 80.50 2.50 0.03 13229.00 41.60 0.34 1.27 1 0.00 0.00 200 0.53 3.67 12.84 177.60 79.33 2.24 0.03 10854.85 40.85 0.35 1.28 1 0.00 0.00 200 0.88 4.16 13.25 193.27 80.11 2.41 0.03 12416.24 41.36 0.34 1.27 1 0.00 0.00 200 0.74 3.82 14.21 209.07 80.88 2.58 0.03 14062.85 41.84 0.34 1.27 1 0.00 0.00 200 0.68 3.53 15.12 185.42 79.72 2.33 0.03 11624.78 41.11 0.35 1.28 1 0.00 0.00 200 0.79 3.98 15.74 162.07 78.55 2.06 0.03 9380.51 40.30 0.35 1.29 1 0.01 0.01 200 1.03 4.55 16.33 177.60 79.33 2.24 0.03 10854.85 40.85 0.35 1.28 1 0.00 0.00 200 0.85 4.16 17.28 193.27 80.11 2.41 0.03 12416.24 41.36 0.34 1.27 1 0.00 0.00 200 0.76 3.82 18.18 169.82 78.94 2.15 0.03 10106.67 40.58 0.35 1.28 1 0.01 0.00 200 0.93 4.35 18.81 185.42 79.72 2.33 0.03 11624.78 41.11 0.35 1.28 1 0.00 0.00 200 0.80 3.98 19.73 续表2-3 天然河道水面线计算表(由下游往上游推算) E2-E1 修正后高度 Z2 h B A2 X2 0.15 0.70 0.22 12.28 2.48 78.26 183.78 79.64 -0.08 1.01 -0.13 13.13 2.53 78.43 187.75 79.83 0.07 0.78 0.11 13.89 2.49 78.30 184.70 79.68 0.19 0.62 0.28 14.72 2.52 78.41 187.29 79.81 0.00 0.89 0.01 15.49 2.49 78.31 184.97 79.70 -0.20 1.32 -0.34 16.34 2.54 78.46 188.30 79.86 -0.06 1.01 -0.09 17.09 2.49 78.30 184.66 79.68 0.06 0.78 0.08 17.92 2.52 78.39 186.66 79.78 -0.13 1.15 -0.21 18.71 2.51 78.37 186.28 79.76 0.00 0.89 0.00 19.50 2.50 78.34 185.61 79.73 E2-E1=0时,试算值符合要求 说明: E1=E2时,试算值正确。 ,流速不大的平原河段影响不大,单式断面较复式断面小,山区河流较平原河流大,断面特变水流近似堰流河段可达2.1左右,平原河流1.15~1.5,山区河流1.5~2.0。 ,河槽急极扩大-0.5~-1、河槽逐渐扩大-0.1~-0.336,方头墩0.35、圆头墩0.18、长宽比均为4、如果长宽比大于4则值应有所增加,支流汇入时0.1,弯道时0.05。 ,河段长度应沿相应流量和水位河床深泓线量取,原则上1~4倍河宽范围内。 2.5.2 堤顶高程计算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的规定,堤顶高程按水位(HP)加上堤顶超高Y确定,具体采用编制的堤顶高程计算Excel表格计算。(P19及附录C) Y=R+e+A (2-23) 式中:HP——设计洪水位 Y——堤顶高程(m); R——设计波浪爬高(m); e——设计风雍增水高度(m); A——安全加高(m)。 1、 设计波浪爬高的计算 风浪要素计算方法采用莆田公式计算。 风速:设计风速取历年汛期最大风速平均值的1.5倍,即设计风速取21.8m3/s。 (1)风区长度 分河段90~180m之间具体拟定。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C.1.1式,按等效风区法计算河堤的分区长度Fe,计算公式如下: (2-24) 式中,——在主风向两侧各45°范围内,每隔角由计算点引到对岸的射线长度,m; ——射线与主风向上射线之间的夹角(度)。 (2)波浪要素计算: ①平均波高:可采用下式计算 (2-25) 式中,——平均波高,m; d——堤前水域平均水深,m; V——计算风速,m/s; F——风区长度,m。 ②平均波周期: (2-26) ③平均波长L: (2-27) (3) 风浪爬高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C.3.1式,风浪爬高计算公式如下: 当m=1.5~5.0时,公式如下: (2-28) 式中: Rp——累积频率为P的波浪爬高,m; ——堤坡的糙率及渗透性系数; ——经验系数; ——爬高累积率换算系数; m——斜坡坡度系数。 当m≤1.25时,公式如下: (2-29) 式中,R0——在无风情况下,光滑不透水护面()、H=1米时爬高值。 当1.25<m<1.5时,由m=1.5和m=1.25的计算值按内插法确定。 2、风壅水面高度: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C.2.1式,风壅水面高度在有限风区情况下,按下式计算: (2-30) 式中,e——计算点的风壅水面高度,m; K——综合摩阻系数,可取K=3.6×10-6; V——设计风速,m/s; F——由计算点逆风向向量到对岸的距离,m; d——水域的平均水深,m; β——风向与垂直于堤轴线的法线的夹角,度。 3、 安全加高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B溪河道工程不允许越浪计算,堤防工程级别3等,安全加高值为0.70m。 吹程按分河段具体拟定,计算风速采用当地多年平均最大风速的1.5倍,21.7m3/s。 根据上述,计算坝顶高程如下表2-4。 表2-4坝顶高程计算表 平均风速 (m/s) 正常运用风速 (m/s) 非常运用风速 (m/s) 风区长度 (m) 上游坝坡 设计洪水位(m) 建基面高程 (m) 堤顶高程 (m) 14.53 21.8 14.53 80.00 1.0 12.00 9.0 14.667 14.53 21.8 14.53 78.26 1.0 12.28 9.8 14.947 14.53 21.8 14.53 78.43 1.0 13.13 10.6 15.797 14.53 21.8 14.53 78.30 1.0 13.89 11.4 16.551 14.53 21.8 14.53 78.41 1.0 14.72 12.2 17.387 14.53 21.8 14.53 78.31 1.0 15.49 13.0 18.157 14.53 21.8 14.53 78.46 1.0 16.34 13.8 19.007 14.53 21.8 14.53 78.30 1.0 17.09 14.6 19.757 14.53 21.8 14.53 78.39 1.0 17.92 15.4 20.587 14.53 21.8 14.53 78.37 1.0 18.71 16.2 21.377 14.53 21.8 14.53 78.34 1.0 19.50 17.0 22.167 2.6 排涝规划 2.6.1 排涝水文计算 根据市区涝水观测资料,内涝成因和特性; 所在地区历史上大涝年份的雨情和城市涝情等资料进行排涝规划。 (1)福建省排涝特点 根据福建省城市排涝特点,福建省各城市可分为沿海、沿江、沿溪三类,沿海城市外江受潮水顶托,可利用低潮位排水,故以建排涝挡潮闸为主。沿江城市地处大中河流沿岸,外江集雨面积大,洪水峰高量大,洪水历时较长,外江受洪水长时间顶托,自排不畅,需建排涝站抽排,辅以闸排。沿溪城市地处山区河流沿岸,外江洪水暴涨暴落,峰高量不大,外江洪水高水位时间很短,排涝以自排为主,主要建排涝闸,辅以小型排涝站。福建省各城市建排涝闸、排涝泵站已初见成效。 (2)排涝计算方法 排涝水文分析计算方法一般有排涝模数计算和推理计算法等。 根据《A镇建设规划设计方案》中新规划镇区内C溪,其主要功能为汛期排除镇区涝水,非汛期作为景观河道。 根据公式 (2-31) 查表1-1得C=0.7 p=20% F=150km2 查表得Ф=0.69 得X24,p=(1+Ф*)*Ex=194.505 Sp=X24,p*24n-1=54.56 Q=0.7*54.56*8.242/3=155.798 2.6.2 排涝过流断面设计 根据景观设计需求并综合考虑排涝进行河段断面的最终设计,河道断面规划形式见下图 图2-2 断面规划示意图 为满足景观设计需要,将主槽宽度a2设定为10m,b1和b2设定为1.5米,h2为1m,坡度定为1:1。 此次河道为新规划河道,糙率n取值0.034,根据-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防洪 排涝 课程设计
![提示](https://www.zixin.com.cn/images/bang_tan.gif)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