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分享此内容可以赚币 分享](/master/images/share_but.png)
题目2022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docx
《题目2022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目2022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 《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下列书中记载的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机杼织布 B. 粉碎矿石 C. 海水晒盐 D. 五谷醇酒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机杼织布,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粉碎矿石,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海水晒盐,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五谷醇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2. 化学实验过程中,下列对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 B. 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 C. 碱液洒衣服上,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硫酸溶液 D. 误服氯化钡溶液,立即喝大量鲜牛奶或鸡蛋清 【答案】C 【解析】 【详解】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做法正确,因为隔绝空气可灭火,及时有效;故A正确; B、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做法正确,因为小苏打溶液呈碱性,可以中和残余在皮肤上的酸液,减少伤害,故B正确; C、碱液泼在衣服上,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硫酸溶液,做法错误,因硫酸有腐蚀性,加剧了对人体的伤害,故C错误; D、误服氯化钡溶液,立即喝大量鲜牛奶或鸡蛋清,做法正确,因为蛋白质与重金属反应,减少毒性,故D正确; 故选C。 3.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对铝合金、氢氧化钙、硫酸锌三种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混合物、碱、酸 B. 单质、碱、酸 C. 氧化物、碱、纯净物 D. 混合物、碱、盐 【答案】D 【解析】 【详解】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铝合金是混合物;氢氧化钙是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硫酸锌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故选D。 4. 某地一对夫妻因天气寒冷在房内放置炭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该事件提醒我们要学会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下列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规范使用煤炉,装上烟筒并使其完整 B. 用煤炉做饭时要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 C. 没有排烟通道的情况下在室内用煤、木炭、木柴等取暖 D. 晚上睡觉时将煤炉移至屋外 【答案】C 【解析】 【详解】A.规范使用煤炉,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用煤炉做饭时让空气流通,能够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该选项说法正确; C.没有排烟通道的情况下在室内用煤、木炭、木柴等取暖,会增加一氧化碳的产生,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该选项说法错误; D.睡觉时将煤炉移至屋外,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5. 某商厦发生特大火灾事故,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伤。法医鉴定结果309人均为中毒窒息死亡。遇到火灾时,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 为尽快逃离火场乘坐电梯下楼 B. 逃生过程中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 C. 一旦发生火灾,按疏散指示标志方向迅速撤离 D. 用浸湿的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发生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下楼,故选项做法错误; B、逃生过程中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故选项做法正确; C、一旦发生火灾,按疏散指示标志方向迅速撤离,故选项做法正确; D、为了防止火场产生的烟尘进入口鼻,应用浸湿的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故选项做法正确。 故选:A。 6. 纯净物甲是一种绿色能源。常用作火锅和内燃机的燃料。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甲与4.8g乙完全反应,生成4.4g丙和2.7g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中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B. 甲中含碳、氢、氧元素 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乙是氧气,丙是二氧化碳,丁是水,甲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甲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且碳元素的质量等于生成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氢元素等于生成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又甲物质的质量为:4.4g+2.7g-4.8g=2.3g,则甲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3g-1.2g-0.3g=0.8g,甲物质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结合甲是一种绿色能源,常用作火锅和内燃机的燃料,推知甲是乙醇,化学式为C2H6O。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甲是乙醇C2H6O,乙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A错。 B、甲是乙醇,含碳、氢、氧元素。B正确。 C、据题意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乙醇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是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C错。 D、反应前乙醇中碳元素为-2价,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所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是错误的。D错。 综上所述:选择B。 7. 化学的特征之一是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因此研究物质的转化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FeSO4→FeCl2 B. H2SO4→MgO C. CaCO3→CaO D. Zn→Cu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硫酸亚铁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亚铁,不符合题意; B、硫酸不能一步转化为氧化镁,符合题意; C、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对物质的分离、鉴别、除杂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离、鉴别、除杂的方案中,正确的是: 这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钙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B 鉴别硫酸铵和硫酸钠 分别取样,溶于水后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 C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杂质碳酸钠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再蒸发结晶 D 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 先通入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钙溶于水,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得碳酸钙,还需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钙,不符合题意; B、硫酸铵和硫酸钠均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硫酸银沉淀,现象相同,无法区分,不符合题意; C、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过程中,氯化氢会挥发出去,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符合题意; D、先通入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氢气,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区域内) 9. “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其中化学符号含义丰富。现有四种化学符号:①2H2:②Fe3+,③3C:④N2。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_。②中“3+”表示__________。 (2)表示宏观物质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1) ①. 两个氢气分子 ②. 一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或每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2)④ 【解析】 【小问1详解】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故①表示2个氢分子; 位于离子符号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右上角,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②中“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或每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小问2详解】 ①表示2个氢分子,只能表示微观意义;②表示一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只能表示微观意义;③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3C表示3个碳原子,只能表示微观意义;④N2表示氮气这种物质,也可以表示1个氮分子,可以表示宏观物质,故填:④。 10. 化学在提供能源、保护身体健康和气候环境等方面,能为人类作出贡献。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钙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它能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身体一旦缺钙,可能患有的疾病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骨质疏松 B. 贫血 C. 夜盲症 (2)2022年6月5日,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送入中国空间站,进行设施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及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等任务。空间站内的用电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给航天员呼吸的氧气来自水电解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净化空间站内空气的方法之一是将电解生成的氢气和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的水循环使用,X排出太空舱,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加快电解速率,通常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进行电解,为此某同学决定模仿空间站中氧气的制取方法,称取7.2g4%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电解,当生成3.2g氧气时,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3)CO2对人类生存、生活有着重大影响,CO2的捕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的热点,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平均气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生态系统遭到严峻的桃战,要实现“碳中和”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是减少__________、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是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其中植树造林就是一种吸收二氧化碳的重要方法,用该方法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答案】(1)A (2) ①. ②. CH4 ③. 8% (3) ①. 煤 ②. 或 【解析】 【小问1详解】 老年人缺钙容易导致骨质疏松,贫血是缺铁引起的,夜盲症是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故选:A; 【小问2详解】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8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反应后有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缺少4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因此X的化学式为CH4; 设生成3.2g氧气,需要水的质量为x x=3.6g 消耗水的质量为3.6g 7.2g4%氢氧化钠含有溶质的质量为7.2×4%=0.288g,剩余溶液的质量为7.2g-3.6g=3.6g,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小问3详解】 煤、石油、天然气是三种常见的化石燃料; 植树造林是一种吸收二氧化碳的重要方法,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叶绿素的作用下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或。 11.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将15g甲放入在2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3)t2℃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析出溶质质量多少的关系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甲>乙 B. 甲<乙 C. 无法确定 【答案】(1)20 (2)37.5% (3)C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20℃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故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小问2详解】 t1℃时,甲的溶解度为60g,该温度下,将15g甲放入在20g水中,只能溶解12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小问3详解】 t2℃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降温后,甲、乙的溶解度均减小,均有溶质析出,但是溶液质量未知,析出溶质的质量无法比较。 故选C。 12. 金属材料对于促进生产发展,改善人类生活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学习金属性质,根据性质合理使用金属就显得十分重要。请按要求回答下列有关金属性质的问题: (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__________。 (2)向含有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 【答案】(1)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2) ①. 硝酸锌、硝酸亚铁或Zn(NO3)2、Fe(NO3)2 ②. 银##Ag 【解析】 【小问1详解】 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小问2详解】 向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由于金属活动性锌>铁>铜>银,则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铁能与硝酸铜、硝酸银反应,且铁先与硝酸银反应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等硝酸银反应完后,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由于不确定铁的用量,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锌和硝酸亚铁,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银。 13. 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A为绿色粉末状固体,B、J、G为黑色固体,H为铁锈的主要成分,D、I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③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答案】(1)CuO (2) ①. ②. 【解析】 【分析】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绿色粉末状固体B、J、G为黑色固体,H为铁锈的主要成分,铁锈是由铁同时接触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而发生的生锈,C在通电条件下生成E和F,D、I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D与G在高温条件下生成I,则A是碱式碳酸铜,B是氧化铜,C是水,D是二氧化碳,E是氧气,F是氢气,G是碳,H是氧化铁,I是一氧化碳,J是铁。代入验证,推理正确。 【小问1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是氧化铜,化学式为CuO; 【小问2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应③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④是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区域内) 14.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气体的性质,决定选用下列仪器或装置制取气体,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决定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但由于该反应速率过快,需组装一套能控制反应速率的发生装置,组装该发生装置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如该小组同学量取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转化为氧气的氧元素质量与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2)乙同学决定选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需选择的仪器为__________(填字母),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丙同学决定制取二氧化硫来探究酸雨的危害,经查阅有关资料知道:常温下,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中常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制得,若称用此方法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硫气体,收集装置应选用右图中的甲而不是乙,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ADF(或BDEF) ②. 2H2O22H2O+O2↑ ③. 1:2 (2) ①. BEHK ②. 酒精灯 ③. ↑ (3)便于尾气处理(或便于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或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 【小问1详解】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为固液不加热反应,组装一套能控制反应速率的发生装置,则需选用使用分液漏斗的装置,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控制反应速率,仪器选择锥形瓶、分液漏斗、双孔塞(或选择试管、分液漏斗、铁架台、双孔塞),故填ADF(或BDEF);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关系可知,2个过氧化氢分子生成1分子氧气,则完全反应后,转化为氧气的氧元素质量与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6×2):(16×4)=1:2; 【小问2详解】 选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反应为固体加热反应,氧气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收集氧气较为纯净,则需选择的仪器为试管、铁架台、单孔塞H、收集装置K,故填BEHK,还缺少的仪器是热源酒精灯,发生反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则应该使用密闭的收集装置甲,气体长进短出,便于尾气处理(或便于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或防止污染空气)。 15. 氢氧化钠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保存不容易发生变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其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程度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 【猜想与假设】①没有变质:②部分变质:③全部变质。 【实验与结论】 方案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案一 取该溶液2mL于试管中,滴入少量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没有变质 方案二 首先取该溶液2mL于试管中,滴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溶液变浑浊 部分变质 静置,然后取上层清液放入试管中,滴入硫酸铜溶液 有蓝色沉淀产生 【评价与解释】 (1)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同进行了充分讨论:一致认为方案二科学合理,方案一有明显漏洞,你认为方案一的漏洞导致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 (2)方案二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向清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反思与整改】 (3)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因此需_______保存。 【答案】 ①. 滴入稀盐酸的量过少,稀盐酸只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 ②. 将溶液中的碳酸钠除尽 ③. ④. ⑤. 密封 【解析】 【详解】(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变质后的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而向其中滴加盐酸时,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等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盐酸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为方案一的漏洞为:向溶液中滴入少量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则没有明显现象。 (2)溶液部分变质,则溶液中溶质成分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由于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则氯化钡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再向溶液中加入硫酸铜,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3)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因此氢氧化钠溶液需密封保存。 四、计算题:(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6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区域内) 16. 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的重要原料。我州石灰石资源丰富,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判断是否有开采使用价值,决定称取该地石灰石样品4.0g于烧杯中,将50%稀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 加入稀盐酸质量/g 10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质量/g X 2.0 1.0 0.4 0.4 请完成下列问题: (1)表中X的值____________。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3.0 (2)90% (3)解:通过上表可知,将10g稀盐酸完全反应,需要1g的碳酸钙。 设1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故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为 答: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为7.3%。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记录数据可知,开始每加入10g稀盐酸,固体减少1.0g,所以第一次加入10g稀盐酸后固体也减少1.0g,故剩余固体质量为3.0g,即X的值是3.0。 【小问2详解】 由记录数据可知,最终余固体质量为0.4g,为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的杂质,所以4.0石灰石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4.0g-0.4g=3.6g,故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小问3详解】 详解见答案。-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解析 2022 贵州省 东南 中考 化学
![提示](https://www.zixin.com.cn/images/bang_tan.gif)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Fis****91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Fis****91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