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6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海棠 (唐)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①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菩萨蛮 (唐•五代)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①莫愁:古代美丽女子的代称。 (1) 郑谷诗的颔联抓住了海棠在________时秾丽的颜色和娇娆的形态。 (2)郑诗写“莫愁粉黛临窗懒”,温庭筠词写“懒起画蛾眉”,两诗都写到人物之 “懒”,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菩萨蛮·宿水口 南宋·洪瑹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1) 古典诗歌描写景物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2)词的下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即事 陈起 波光山色两盈盈,短策青鞋信意行。 葑草烟开遥认鹭,柳条春早未藏莺。 谁家艳饮歌初歇,有客孤舟笛再横。 风景无穷吟莫尽,且将酩酊乐浮生。 (1)请赏析颔联与颈联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整首诗分析诗人形象。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海棠春•己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吴潜①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②。濯锦古江头③ , 飞景还如许! 【注释】①吴潜(1195-1262):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曾几度官居台辅,几度削职,历经宦海沉浮。此词为其六十五岁在庆无府(今宁波)任沿海制监大使时所作。②狐嗥兔舞:吴潜作此词前一年,蒙古可汗蒙哥率十万军队扑向川蜀,连败宋军,但到达合州(今合川)时,遇到守将王坚的顽强抵抗,蒙古派往招降的使臣也被王坚处死,这使蒙哥的军事行动一度受挫。③锦古江头:指蜀地。蜀地有“香海棠国”之称。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写词人衰暮之年赏海棠,由此联想到当时“香海棠国”的战局。 B. “一饷”“尽”写海棠花开,表现出清明天气和暖,节物风光变化之迅速。 C. 下阕回忆羽书万里传捷报,“狐嗥兔舞”之喻流露出对入侵者的蔑视。 D. 结尾两句直抒胸臆,“濯锦”二字,呼应开头,点出雨后海棠的鲜活冶艳。 (2)这首词刻画出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莎衣① (宋)杨朴②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紫绶金章贵③,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释】①莎衣:即蓑衣。②杨朴: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一生布衣。③直饶:犹纵使,即使。绶:系印纽的丝带。金章:金质的官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软绿柔蓝”是写作者眼里蓑衣的特点,“绿”“蓝”写色彩鲜明,“轻”“柔”点明质地轻柔。 B. 颔联中的“蒹葭”指芦苇,“菡萏”指荷花,“卧”和“披”写的是渔人披着蓑衣卧在船上。 C. 颔联出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对句从嗅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雨中美景图。 D. 颈联写到渔人醉酒之后及晚晴之时脱掉蓑衣,渔舍也因无暇整理而杂物乱堆,可见其洒脱豪放。 (2)尾句“未肯轻轻博换伊”中的“伊”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寄怀 李建勋(唐) 家山归未得,又是看春过。 老觉光阴速,闲悲世路多。 风和吹岸柳,雪尽见庭莎。 欲向东溪醉,狂眠一放歌。 【注释】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这首诗歌中,作者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能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B. 首联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句一样,都直接表现了自己的游子处境。 C. 颔联中的“闲”字表明作者没有能为建功立业之事忙碌,只能无聊地悲叹世路难行,看似轻省,实则重于千钧。 D. 诗歌运用虛实结合的手法,将眼前的现实之景与自己的想象联结起来,以虚写实,拓展了诗歌意境。 (2)作者在这首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各题。 送李九贬南阳 钱起 玉柱金罍①醉不欢,云山驿道向东看。 鸿声断续暮天远,柳影萧疏秋日寒。 霜降幽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 秋来回首君门阻,马上应歌行路难。 【注】①金罍:大型盛酒器和礼器。蕙若:蕙草与杜若,皆香草。 (1)作者如何以“送”贯穿全诗?请简要分析。 (2)请概述诗歌颈联表达的丰富情感。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注) 苏 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注释】这首词大致创作于词人被贬黄州之后。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词以议论为主,夹以抒情。援情入理,情理互喻,既朴实又形象生动。 B. 上阕运用典故发端,不仅是对世俗观念的奚落,也是对尘俗人生的否定。 C. 下阕以高歌结尾,情绪豁达开朗,充满了飘逸旷达超凡脱俗的闲适之情。 D. 全词语言意显词浅,带有口语化的痕迹,似乎毫不经意,然又颇具匠心。 (2)本词上阕蕴含作者多种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晚登城北门① 陆游 幅巾②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③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④。 【注释】①城北门:成都城北门。②幅巾:当时读书人闲居时的一种装束。③杜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诗中用杜陵借指长安,暗喻故都汴京。④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描绘诗人装束和出游地点,紧扣诗题,写出了诗人闲散的生活和日趋衰颓的状况。 B. 颔联巧用“杜陵秋”暗指宋朝故都汴京,寄寓着诗人对已逝美好生活的深情留恋。 C. “搔首”“倚楼”的描写,表现诗人心忧国家安危,感叹命途未卜,抒发了忧国深情。 D. 尾联“横槊赋诗”借指诗人戎马生涯,“非复昔”包含着对戎马生涯已成往事的感慨。 (2)诗人的“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少室雪晴送王宁 李硕 少室①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②一峰雪。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过景③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 行人④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注释】①少室:山名,在河南登封县北,东距太室山约10公里,有三十六峰,山北麓五乳峰下有少林寺。②见:同“现”。③过景:落日余辉。④行人:指王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以拟人手法,写少室山晴雪不同的座座山峰,似与王宁分别。 B. 三、四句“连”字,写岀晴峰的广袤;两个“峨”字,突出雪峰的高峻。 C. 五、六句写落日斜照山峰,说不清其奇妙;白云婀娜多姿,难以形容。 D. 尾句写送别远望,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异曲同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登瓜步江楼 徐之瑞① 怒涛千叠横江,是谁截断神鳌足②?却思当日,风云叱咤,气吞巴蜀③。江左夷吾④ , 风流顿尽,神州谁复?但茫茫睹此,河山如故。悲何限、吞声哭。 正拟清游堪续,剩荒台、乱鸦残木。伤心地、莫话,南朝旧事,春波犹绿。鼎鼎华年,滔滔逝水,浮生何促!指三山缥缈,凌云东去,醉吹霜竹。 【注释】①徐之瑞:字兰生,浙江仁和人。明崇祯九年举人,入清不仕。②传说女娲断鳌足做撑天之柱。③西晋初期,王濬率军自巴蜀顺江东下,迫使吴国投降。④温峤认为王导有管仲(夷吾)之才,能辅助局势未稳的东晋。 (1) 这首词的上片多处用典,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词的下片。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巽上人①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节选) (唐)柳宗元 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 圆方②丽奇色,圭璧无纤瑕。呼儿爨金鼎,余馥延幽遐。涤虑发真照③ , 还源荡昏邪。 【注】①柳宗元于永贞元年(公元805年)被贬至永州,此诗作于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柳宗元被贬时暂寓水州龙兴寺,与僧人重巽相识结交,下文“雪山客”亦即重巽上人,②圆方:圆的方的,这里指盛茶的器具。③真照:本性。 (1)诗歌首句中“________”一词含有典故,既赋予新茶美丽动人的神话色彩,又点出了新茶的________,且照应诗歌题目“竹间”二字。 (2)新茶是作者被贬期间第一位友人亲手采摘相赠的,饱含股切情谊,使困境中的诗人倍感欣慰,倍觉新茶珍贵,诗歌后六句是如何表现新茶珍贵的?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虞美人·寄公度 (宋)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释】①舒亶:北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因触犯当政者而被撤职。②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 这首词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借________字,将视觉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离别的悲凉之意,通过________字,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2)宋代《艇斋诗话》曾评价舒词“甚有思致”,请结合本词分析作者如何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徐衡仲惠琴不受① 辛弃疾 千丈阴崖百丈溪。孤桐枝上凤偏宜。玉音落落虽难合,横理庚庚②定自奇。 人散后,月明时。试弹幽愤泪空垂。不如却付骚人手,留和南风解愠诗③。 【注】①此词作于淳熙十一年,辛弃疾退居带湖赋闲的第三个年头。②庚庚:纹理横布的样子。③舜作《五弦琴歌》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1)本词上片是从哪些方面写琴之“奇”的?词人写琴的用意是什么? (2)本词下片是如何由个人的小境界上升到心怀天下的大境界的?试简析。 15.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曲),完成下面小题。 [南吕]金字经•胡琴 张可久 雨漱窗前竹,涧流冰上泉。一线清风动二弦。联,小山秋水篇。昭君怨,塞云黄暮天。 听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两首作品结尾抒情方式不同。“昭君怨,塞云黄暮天”:________;“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________。 (2)赏析两首作品音乐描写的角度与手法的异同。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寒食还陆浑别业① 宋之问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②。 【注释】①陆浑别业,位于洛阳西南的陆浑县伊水之滨,是宋之问的别墅,公务之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②典出《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太平,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古代一种木制的玩具)而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雪,形象地写出洛阳满城飞花、缤纷如雪的美景。 B.诗歌第二句与首句形成对比,说明山中景色与洛阳城的不同,花朵才刚刚绽放,可尽情欣赏。 C.颔联紧扣标题中的“还”字,诗人早上告别洛阳城中的美景,晚上就看到了陆浑别业的美景。 D.诗人在寒食节回到陆浑别业,山中不但春景迷人,而且春酒醉人,让诗人不禁生出归隐之情。 (2)尾联中的“野老”,有人认为是诗人自己,有人认为是山野中的寻常老人,你怎么看?请阐述理由。 17.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齐安郡后池绝句 杜牧 菱透浮萍绿锦池, 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 鸳鸯相对浴红衣。 【注释】此诗作于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之时,“齐安”是黄州的郡名。 (1) 诗人在该诗写“夏莺”之“啭”和“鸳鸯”之“浴”有何作用? (2)请结合全诗赏析“尽日无人看微雨”。 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意 [唐]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蝟毛①磔②。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①蝟毛,即猬毛,比喻胡须稠密。②磔,zhé,张开。 (1)“事长征”的意思是________,交代了“男儿”________的身份。 (2)诗歌运用多种手法刻画“男儿”形象,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1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隋堤怀古① 张祜 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 锦帆②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 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 那堪重问江都事③,回望空悲绿树烟。 【注释】①本诗写于唐朝后期,当时的帝王大多生活腐化,荒淫无度,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声色犬马等现实享乐之中。②锦帆:陆楫《炀帝开河记》有“舳舻相继,接连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连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句。③江都事:指炀帝南游江都,日夜纵酒荒淫,最后被缢死江都宫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题的“怀古”点明了题材,“隋堤”则是怀古对象,让人联想到隋炀帝的奢侈生活。 B. 首联后句写隋炀帝以“猛虎”自居,“自为”则写出其盲目自信,狂妄之态可见一斑。 C. 颈联运用数字形成对比,形象地写出了隋炀帝妄想江山永固却又难以实现的悲剧。 D. 尾联点明隋炀帝的下场,往事不堪回首,诗人以无奈的叹息和想象之景收束全诗。 (2)诗人面对“隋堤”,思绪万千,试分析诗中流露出来的情绪。 2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贺新郎 (南宋)刘过 弹铗①西来路。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雁信落、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记当年、悲歌击楫② , 酒酣箕踞。腰下光茫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谁更识、此时情绪。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羁旅。 (注)①《战国策》记载,冯援怀才不遇,牢骚满腹,曾靠在柱子上弹铗唱道:“长铗归来兮,食无鱼。”②《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统兵北伐,渡江时击船楫立誓:“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1)“菱花”是生活用品________,“杜陵”指诗人________。 (2)结合具体词句赏析本词的抒情技巧。 2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注) , 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1)诗歌的前后两联分别紧扣________、________词来写的。 (2)全诗主要运用何种手法来塑造陆鸿渐的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2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注释】一向:一晌,一会儿。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句“一向年光有限身”直抒春光易逝,盛年难再之叹,造语精警,动人心魄。 B. 正因为人生短暂,所以“等闲离别”——次平常的分别,也会让人“黯然销魂”。 C. “酒筵歌席莫辞频”是写词人在饯别的宴席上频频举杯,借酒浇愁,聊以自遣。 D. 结句是说与其徒自伤感,不如抓住眼前欢乐,体现词人想摆脱痛苦,把握当下的人生态度。 (2)本词“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与晏殊另一首《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都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请分别从景物选取与情感抒发的特点上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 2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社日 (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陆诗首联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B. 陆诗“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 C. 陆游写此诗正罢官闲居在家。诗人对诈伪的官场心灰意冷,只想在家乡安度晚年,忘掉朝廷国事。 D. 陆诗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 (2)两首诗都写了“社日”这古老的乡土风俗,但在描写手法上却有明显的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① 唐·柳宗元 寓居湘岸四无邻,世网难婴每自珍。 莳②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室值贤人。 泉回浅石依高柳,径转垂藤闲绿筠。 闻道偏为五禽戏,出门鸥鸟更相亲。 【注释】作者元和九年在永州时作。②莳:种植。 (1)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作者跟随崔中丞应邀造访郊外居住的卢少尹一事。 B. 首联点明郊居之地是在湘江岸边,四周无邻,渲染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 C. 古代称甘草为国老,浊酒为贤人,此处既写药、樽照应,又暗示崔中丞的身份。 D. 尾联自然高妙,语意双关,“为五禽戏”既写实,又暗指自己被小人戏弄。 (2)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倾 杯 (宋)柳永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①。 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 楚峡云归②,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 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注]① 鳞翼:即鲤鱼、大雁。 古人以为雁能为人传道书信。②楚峡云归: 用楚王遇巫山神女的故事,借指欢乐不再。 (1)上阙中“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一句中的“起”字非常富有表现力。请分析一下它的表达效果。 (2)本词下阕是怎样抒写离愁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2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唐多令·惜别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 【注释】漫:空,徒劳。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将“愁”字巧妙地拆分为“心上秋”,既突出季节为“秋”,又表明了内心最主要是因悲秋而愁。 B. 词人明月之夜不敢登楼,是因为怕登高望月思人而会更让人增添愁苦,表达了月夜思乡怀人而又充满矛盾的心理。 C. “燕辞归”与“客尚淹留”是反衬,用燕归反衬客留,从而表达了客居他乡不得归的无奈、伤感之情。 D. 最后一句用了拟人手法:词人责备垂柳不能留住亲友,却总是留自己的行舟,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 (2)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2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 江 月 辛弃疾 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 此日楼台鼎鼐① , 他时剑履山河。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 【注释】①楼台鼎鼐:楼台指相府,古时把宰相治国比作鼎鼐调味。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写堂上有善谋的贤臣,边疆有能战的将士,表达出对朝廷力量的肯定。 B. 诗人化用孟子的名言,指出只要南宋上下齐心,共同抗敌,北伐是可行的。 C. 下片写诗人眼见政治腐败,山河破碎,却依然对北伐的大好前景充满信心。 D. 本词语言晓畅,运用很多口语化的句子,读来朗朗上口,增加了词的魅力。 (2)从对北伐的情感态度上看,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相比,有什么不同? 2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酬李端校书见赠 司空曙 绿槐垂穗乳乌飞,忽忆山中独未归。青镜流年看发变,白云芳草与心违。 乍逄酒客春游惯,久别林僧夜坐稀。昨日闻君到城阙,莫将簪弁胜荷衣。 【注释】簪弁:籍,冠簪;弁,礼帽。二者都是官员身上的服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由眼前之景引发对山中生活的回忆,流露出对好友独行未归的慨叹。 B. 颔联中诗人感叹岁月流逝,黑发已变成白发,自己钟情的白云芳草也已经久违。 C. 颈联中诗人四处游玩、与人推杯换盏的生活状态和昔日与林僧静夜长坐形成对比。 D. “昨日”句写诗人听闻李端已到京城,点出写作背景,暗合题中“见赠”二字。 (2)诗歌末句对朋友的叮嘱劝告中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2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释】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于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写于从岳州前往潭州途中。此时作者滞留湘,以舟为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点明诗人的真实处境,并以燕子衔泥筑巢来形象地描绘春天的景象,引出所对象燕子。 B. 诗的颔联运用拟人修辞,用燕子的疑惑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情与长期漂泊的无奈。 C. 最后两句,前十一字是写燕子,深情而无奈;后三字转而写诗人自己凄楚悲怆,感人肺腑。 D. 本诗所咏之燕与刘禹锡《乌衣巷》中的燕子都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 (2)有人认为,本诗颈联的内容是以燕子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3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 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 , 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③ , 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⑤ , 不堪带减腰围。 【注】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兴元,汉中。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3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梅 (宋)王安石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鴻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借对梅花迟迟不肯开放的不解,突显梅花“有意待春来”的志向。 B. 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与神韵。 C. 颈联写梅花触发作者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 D. 该首诗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3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 陆游 樵风溪上弄扁舟,濯锦江边忆旧游。 豪竹哀丝①真昨梦,爽砧繁杵又惊秋。 坠枝橘熟初堪翦,浮瓮酪香恰受篘②。 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 【注】①豪竹哀丝:指管弦乐。②篘:滤(酒)。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自己在樵风溪上和濯锦江边乘船游玩,忆起往日之事,为下面“兴”作铺垫。 B. 颔联写听觉,既有管弦乐声,又有杵击砧石声,“惊”字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C. 颈联选取熟橘和适合过滤的酒两种意象,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勾勒,生动形象。 D. “坠枝橘熟初堪翦”一句紧扣秋的特点,描摹秋的典型景象,语言清新典雅。 (2)请简要赏析尾联。 3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夕次蒲类津① 骆宾王 二庭②归望断,万里客心愁。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 晩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龙庭但苦战,燕颔③会封侯。 莫作兰山④下,空令汉国羞。 【注】①这首诗大约写于薛仁贵兵败大非川以后,诗人随军征战到蒲类津就地宿营时有感而发。蒲类津:渡口名,在唐庭州蒲类县,今属新疆。②二庭:指匈奴的南庭、北庭。③燕颔:指班超,相士认为他相貌威武,有封侯之相。④兰山:兰皋山。李陵投降匈奴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句中的“愁”既指个人的思亲、念友、恋乡,更是对战争进展不顺而产生的忧虑之愁。 B. 三四两句以山路和河源一南一北两个典型场景表达了诗人进退维谷的矛盾。 C. 五六两句中的晚风、朔气、新月、边秋等意象,渲染了边塞悲凄、肃杀的氛围。 D. 七八两句中“通”字表现出营垒相接、声势浩大的场景,“上”字体现了战火之紧急。 (2)最后四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西船行 (宋)李浩 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 西船见笑苦迟钝,汘流襻折百张篙 明日风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 东西相笑无已时,我但行藏①任天理 【注】①《论语》载:“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行藏”一词,后来指行迹、出处。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联写东船因为遇到顺风,扬帆前进,瞬息千里,舟行轻快,仿佛风送鸿毛。 B. 颔联写西船的篙师一边讥笑东船一边辛苦撑船,汗流浃背,甚至折断了许多船篙。 C. 诗歌颈联写第二天风向转变,波涛流势也随之変化,西船因处于顺境又讥笑东船。 D. 这首宋诗主要运用对比方法,语言平白如话,通俗易懂,质朴无华却引人深思。 (2)这首宋诗蕴含哲理,启迪人生,请分析其带给人的哲理启迪。 3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其二) 杜甫 夔府①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②。 画省③香炉违伏枕④,山楼粉堞⑤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注释】①夔府:夔州。杜甫当时流寓于此。②八月槎: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传说有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海水涨时见有浮槎去来,可达天河。槎,木筏。③画省:指尚书省。汉代这个衙门用胡粉涂壁,上面画有古代贤人烈女,故名。④伏枕:指生病。⑤山楼粉堞:指白帝城楼涂着白粉的齿状短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紧承《秋兴》(其一)结句“白帝城高急暮砧”写起,写出了孤城落日壮阔之景。 B. 诗人思念北斗方向的长安,见出思乡之切;“每依”表明这样的遥望凝想已是常态。 C. 耳边的猿啼声声可闻,故曰“实”,盼望的归舟迟迟未有,故曰“虚”,令人悲慨。 D. 诗人面对夔州的藤萝月色,想象京华的芦荻光影,不觉百感交集,怅然若有所失。 (2)这首诗将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前人论之曰“身居夔府,心在京华”。试从诗中找两个例子加以分析,并说说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湖南部曲①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②。 愧我明珠成薏苡③,负君赤手缚於菟④。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释】①部曲:即部属。古代大将的军营都设有各司其事的属官,称之为“部曲”。②急急符:紧急命令。③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米,有人告发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指因涉嫌而受诽谤的人。④於菟:楚人“谓虎於菟”,即虎的别称。 (1)对全诗进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诗的第一句中“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部属的勇猛形象。 B. 三、四句暗示自己遭谗言而去职,有负部曲战功,点明“负君”而愧之因。 C. 五、六句夸赞部曲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量惊人。 D. 诗人借写为部曲送行,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既有豁达之情,也有不平之气。 (2)本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3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洗竹 王贞白① 道院竹繁教略洗② , 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馔称清虚 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开③节下书。 竹 罗隐 篱外清阴接药阑④ , 晓风交戛⑤碧琅玕。 子猷⑥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注】①王贞白(公元875年—公元958年):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②略洗:稍加砍除丛竹的繁枝。③琅玕:翠竹的美称。下文“箱筠”义同。④药阑:即药栏,庭园中芍药花的围栏,亦泛指一般花栏。⑤交戛:交错缠结。⑥王徽之(公元38年—公元386年),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生性高傲,放诞不羁,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 (1)两诗中“竹”的意象都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 (2)同为咏竹诗,两人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3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南康望湖亭① 苏轼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 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康时②术已虚。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注释】①时苏轼被贬惠州,途经鄱阳湖边的南康。②康时:即匡时,以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 (1) 请赏析颔联的写景艺术。 (2)简要概括诗歌后两联所蕴含的情感。 3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读老杜诗集 王令 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镌鑱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来江滨。 【注释】①镌鑱(juān chán):雕刻,刻画。②杜甫在代宗大历五年(770年)避乱往郴州依其舅氏崔伟,行至耒(lěi)阳,因贫病交加,卒于舟中,当时草草葬于耒江边。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令认为杜甫虽然有堪与《诗经》比肩的诗才,但却平生碌碌,怀才不遇,不被时人所重。 B. 杜甫生逢乱世,国家危难使他在情感上受到巨大的触动,他的诗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 C. 中国古代诗人的生活大多是困窘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穷而后工”,道出了“诗道”的规律。 D. “三千”与“四百”都是约数,颈联极言杜甫诗篇牵涉的内容广阔,意象丰富,成就卓异,流传久远。 (2)请从诗人“读”的角度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4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刘秀才 许浑① 三献②无功玉有瑕,更携书剑客天涯。 孤帆夜别潇湘雨,广陌春期鄂杜③花。 灯照水萤千点灭,棹惊滩雁一行斜。 关河万里秋风急,望见乡山不到家。 【注释】①许浑:早年屡试不第,直至42岁才考中进士。此诗作于诗人早年应考途中。②三献: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献之楚厉王、楚武王,均不被认可。后卞和又将璞玉献给楚文王,楚文王命人将这块璞玉雕琢成玉壁,并将玉壁命名为和氏以表彰卞和。③鄂杜:郭县和杜陵,代指京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句中的“三献”暗指诗人多次科考不第,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感。 B. 诗歌颔联写诗人与刘秀才在潇湘雨中分别后,走大路,春天到达了京城,并在那里赏花。 C. 诗歌颈联描写诗人夜航所见:水中千点萤光被船灯照后变暗,沙滩上的宿雁被桨声惊飞。 D. 诗歌写景富有艺术性,-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诗歌 鉴赏 练习题 答案 解析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